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及扑救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及扑救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及扑救对策摘要:古代建筑我们通常都简称为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是我国非常有价值的历史遗产,代表着我国的国家文明。

本文就主要对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及扑救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扑救引言古建筑以其特殊的文化历史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其它建筑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因此,大多数古建筑成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古建筑在火灾防控方面也具有特殊性。

一、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1、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古代社会以农立国,与多采用石材的西方建筑相比,我国建筑多以木料为主,采用土木或砖木结构。

木质材料是有机可燃物,燃点较低、燃烧速率快。

木质构架形式多样、复杂,大都在木质基础上立木柱,木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瓜柱上再架梁,以此类推形成一组木架。

木架构之间用檩、枋连接,檩上再设椽子,整个建筑形成一座木堆垛。

按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大多属于三、四级。

同时,古建筑内存放较多丝绸、典籍、香烛等易燃、可燃物品,导致建筑的火灾荷载大大增加。

2、布局欠科学,火势难控制在布局安排上,古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又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再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形式多样的建筑群。

建筑群内廊道纵横交错,建筑间距无法满足防火要求,无消防通道。

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星火燎原、火烧连营”的态势,后果严重。

同时,现存的古建筑很多位于深山峡谷之中,远离城镇,消防车辆难以第一时间到达,难以就近利用水源,且增援困难,救援过程存在较多的限制条件。

3、用火用电多,管理难度大为满足人员观光消费以及各种活动的需要,古建筑内存在较多用火用电的现象,管理难度较大。

一是在宗教场所内,焚香、烧纸、点蜡、取暖、烹饪、吸烟等活动接连不断,动用明火现象繁多,且无灯罩烛台及防火分隔设施;二是缺少各类消防设施,难以快速扑灭初期火灾;三是电器线路老化,电器设备陈旧,电线未采取有效的穿管接地保护,未与易燃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乱拉乱接现象严重,难以达到电气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2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赵建龙摘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留下了文学、景观等历史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许多建筑文化,已成为我国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也投入了高度的重视。

而保护文物古建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注意消防安全,是减少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现状做出分析,并视作切入点,对相应的改进对策做出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文物古建筑保留着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瑰宝之一。

但是,就当前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现状而言,由于消防工作存在一定的疏漏,导致近年来,部分文物古建筑由于人为、自然等因素而发生火灾,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发生。

由此可见,只有正视当前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才能够提出针对性、专业性的改进对策,确保文物古建筑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同样也实现我国艺术瑰宝的保留与传承。

一、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耐火等级低。

我国绝大多数的文物古建筑都是用木材建造,在支撑结构上,同样也是木质构架,通过火灾荷载的层面而言,同我国现代所提出的火灾负荷量标准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在耐火级别方面也相对更低。

除此以外,文物古建筑所采取的木材已经经过数千年、数百年的风吹日晒,材料已经呈现出全干的形态,其中缺乏水分,一旦碰到发火源,便会造成燃烧的发生。

尤其是部分木材质地变得十分疏松,出现枯朽的状况,如果处于较为干燥的环境、季节中,沾染一丁点火星都会导致大规模火灾的发生。

文物古建筑当中的每个木材构件,都属于火焰的主要传播渠道,其燃烧性非常大。

一旦文物古建筑着火,便会迅速蔓延,导致整体的文物古建筑呈现出架空的状态,加之文物古建筑存在较为严密的屋顶,从而导致发生火灾期间,无法迅速发散浓烟,在触碰到屋顶热度之时,会迅速升高温度,导致轰然的问题出现。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措施分析 顿珠次仁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措施分析 顿珠次仁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措施分析顿珠次仁摘要:文物建筑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沉淀,西藏地区更是涵盖了近2000多处的文物建筑。

近年来,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频发,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主要分析了文物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并为进一步降低火灾发生几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字: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消防安全;措施引言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藏文化发源地,遍布西藏的2000多处文物建筑,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西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但是,从历史资料以及当今的消防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西藏的这些文物古建筑发生过多次火灾。

据统计,建国以来,西藏地区共发生古建筑火灾事件多达100起,这对我国的文物历史研究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

因此,研究文物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调查显示我国各地的文物古建筑都发生过不同规模的火灾事故,或者是发现过火灾隐患,部分文物古建筑也因此遭到破坏。

虽然说目前我国文物建筑保护部门以及消防部门已经在文物古建筑的的消防安全检查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

但是,对于文物古建筑火灾的特点分析也不能松懈,通过研究此类型建筑的火情危险特征,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1.1文物古建筑火情负载系数高我国的古建筑在建筑材料上与西方国家具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古建筑多是用木材建造的,这也就导致了古建筑易引发火灾的情况。

相较于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钢混建筑形式,文物古建筑的火情负载系数要远远高于国家要求,因此,文物古建筑发生火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再加上受长期风干的影响,木质材料内部的水份已经消失殆尽,并且,大部分木材的内部已经腐烂,一旦出现明火,极易发生大规模火灾。

1.2容易引发连续燃烧文物古建筑除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与现代建筑不同以外,其在建筑布局上也与现代建筑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国家的古建筑大多是以各种形式的单体组合而成,其整体布局是一个大的庭院。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顶尖的建筑技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由于其建造年代较早,施工技术和材料有限,导致古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因此,本文将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及防火对策。

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1.结构松散。

古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和砖石墙体结构,缺乏钢结构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建造材料容易受到火灾的破坏,导致建筑结构容易倒塌。

2.防火设备缺乏。

古建筑一般缺乏消防安全设备,如自动报警、自动喷水、防烟排烟技术等,对于火灾的及时监测和扑救存在较大难度。

3.火源密度大。

古建筑内部一般采光较差,照明电线也难以配置,导致民居内的火源密集度非常高,很容易引发火灾。

4.消防通道狭窄。

古建筑为了保护隐私和安全,内部通道较狭窄,容易堵塞和产生人员阻挡,加剧了灾难的损失和后果。

二、古建筑的防火对策1.加强灭火器材配备。

在古建筑内部增设灭火器材,保持高出火源的灭火设备,及时扑灭火源。

2.优化室内设施。

安装自动喷水、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装置、排烟等装置,提升火灾多项保障机制,加大火灾预警。

3.进行现有建筑改造。

通过钢结构、混凝土墙体等材料对古建筑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抗火能力。

4.提升宣传教育意识。

增强居民防火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科普和演习,组织居民具有快速反应和自我救援能力,减少火灾事件的发生。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技术保障需要全面实施,从防火预防到消防救援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最大化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文物古建筑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社会的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发展。

这类建筑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但由于历经岁月变迁,其抗火能力相对较差,在火灾发生时更容易受到严重的损失。

如何预防文物古建筑的火灾,保护其安全,成为了国家各级文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火灾危险性文物古建筑在历史上的建造材料和结构造型都具有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特点。

例如,传统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且建筑内部设施简单,不设防火设施。

因此,在遇到火灾时,建筑物极易被烧毁。

另外,由于建筑相对独立,许多文物古建筑常常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被关闭,并缺乏安全管理,这种情况下,火源很可能在发生时不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预防措施1.落实责任保护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是一项历时漫长且繁琐的工作。

各级文物部门应当落实责任制,制定防火预案,具体落实防火工作并加强监督。

2.加强管理文物古建筑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对其管理十分重要。

建筑所在单位和保护单位必须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进行全面检查和排查。

保证建筑周围的消防设施的畅通和良好使用状态,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3.安全防范建筑采取防火措施,例如,应设置防火隔墙,扑灭器、灭火器材等,对电线电缆和电气设备进行专业巡检,其接地线和线路应按规范配备,尽可能使用防火材料,提升建筑的安全防范水平。

此外,消防通道也必须保持通畅,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辆能够顺畅进入。

4.文物安全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范必须同时考虑到文物保护。

在灾害预防设计上,必须深入了解文物古建筑的存放要求和保护技术知识,并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预案。

三、总结保护文物古建筑是一项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项目。

预防火灾发生、保障古建筑的安全成为了一个热门议题。

在未来的文物保护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物古建筑所面临的火灾危险性,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强火灾预防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我们能够永久保存这些宝贵的人文遗产。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及防火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及防火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及防火对策主题词: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对策摘要: 陵川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建筑较多,据统计,全县共有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49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32个,这些古建筑都是我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十分滞后,致使文物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举步维艰,尤其是这些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令人忧心,是我们值得深思探索的问题。

一、古建筑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历史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一)历史原因1、古建筑特有的平面布局,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建筑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方式,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庭院相连、建筑与建筑多为过廊相通,很少考虑防火问题以及建筑的垂直和水平防火分隔问题。

一旦发生火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建筑本身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

古建筑多采用木构架为主要建筑构件,无论什么样的建筑外形,多采用大木柱支撑巨大的屋顶,而屋顶又是由梁、枋、檩、椽、望板等大量木构件架于大木柱的中上部,由于木材的长期自然干燥,就等于架空的干柴,木材的燃点逐渐降低,极易燃烧,特别是古建筑及建筑构件表面还有大量的油漆和彩绘进行装饰,火灾形势十分严峻。

(二)人为原因1、管理员数量少,消防安全意识缺乏。

全县文物古建筑点多面广,大多数位于县城以外,甚至部分位于偏僻地区。

在历年开展的古建筑专项治理中,大多数文物古建筑只有一两个看护人员,且多为附近农村的老年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且少数古建筑负责人对单位内部消防安全隐患的不作为,不及时进行排查整改,导致隐患长期存在,为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增加了困难。

2、消防设施短缺,损坏现象严重。

消防水源的短缺是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

现存有的文物古建筑大多数位于地势较高的山顶或山坡上,导致供水方式很难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

关于对古建筑物火灾成因和消防安全对策的调研评估报告

关于对古建筑物火灾成因和消防安全对策的调研评估报告

关于对古建筑物火灾成因和消防安全对策的调研评估报告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因为传统的庙宇、宫殿等各类型的古迹,大部分都是以木构架或者是砖、土、木以及混合构造的建筑方式。

因此,当火灾发生后,往往一发不可收拾而造成永久性的损失。

更可惜的是,包含其中珍贵的古迹文化遗产付之一炬,将在历史文化中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就古建筑物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管理对策进行讨论。

一、古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1、诱发火灾因素较多。

大多数古建筑规模较小,分布偏远,有的古建筑甚至就是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人烟稀少,存在管理较差,防火意识不强、资金缺乏等现象,有序和严格的防火管理成了一句空话。

部分僧人居住的文保单位存在电器线路乱拉乱接,生火炉等使用明火现象。

且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

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古建筑内采用木板等可燃材料搭建临时建筑用作厨房、储藏室,以及朝拜中的烛火、雷电气象等,只要稍有疏忽,即可酿发古建筑火灾。

2、建筑耐火等级偏低。

现有的古建筑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例如应县木塔、朔州市崇福寺等古建筑,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木构架为主要建筑构件,采用大木柱支撑巨大的屋顶,而屋顶又是由梁、枋、檩、椽、望板等大量木构件架于大木柱的中上部,由于木材的长期自然干燥,就等于架空的干柴,木材的燃点逐渐降低,极易燃烧,同时古建筑及建筑构件表面还有大量的油漆和彩绘,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的火灾荷载,容易发生火灾,因此氧气充足,一旦发生火灾承重构件极易燃损、烧毁,失去承重作用,造成古建筑倒塌,对人员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3、消防设施器材匮乏。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文物古建筑中很少考虑消防设施,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原貌,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文物古建筑中增加现代消防设施,这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文物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有水源而无设施或有车无路等尴尬的局面,放置的只是一些轻便的灭火器材、消防桶等简单的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文物古建筑火灾,可谓是杯水车薪,望火兴叹。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一)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1. 古建筑自身特点古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建筑材料老化等原因,建筑结构疏松、木制结构多,容易引发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古建筑采光、通风条件较差,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给古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3. 消防设施配置不足古建筑在建造之初并未考虑到以后使用的消防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相应的消火器材、疏散通道等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人员撤离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4. 消防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对消防安全意识的缺乏,缺乏针对古建筑的专业消防知识,导致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形势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1. 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为了保护和保留古建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

这些政策和法规法令为古建筑消防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为了促进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我国从2016年开始,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推动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加强了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我国积极开展了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民众普及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总体来说,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为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加强古建筑建设和装修规范在古建筑的建设和装修过程中,应该强调对消防安全的要求,落实消防设施配置,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消火设备等,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其风格独特、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质,一旦发生火灾,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不仅仅是物质财产的损失,更是对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的血脉的损坏,因此,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古建筑火灾的特点1. 不易发现古建筑存在许多局部区域,如屋檐、挑廊、花窗雕刻等,常常藏匿着火源。

此外,古建筑的空间结构也十分复杂,消防人员在灭火的时候容易受到视线的限制,难以及时发现火灾。

2. 不易扑灭古建筑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泥土等易燃材料,容易燃起,并且缺乏先进的灭火设备,扑灭起火点也比较困难,易造成火势迅速扩大。

3. 不易疏散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猛烈,烟雾较多,疏散困难,尤其在隔间、拱门、窗户等处容易形成“火场重灾区”。

二、消防安全对策1. 设立专门的消防队伍对于古建筑区域,需要设立专门的消防队伍,实施24小时值守,提高发现火源的概率,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进行救火。

2. 配备专业的灭火设备对于重要的古建筑区域,需要配备专业的灭火设备,如高压水枪、灭火器等,提高灭火的效率,并且提高灭火的安全性。

3. 进行灭火演练在平时,需要组织消防演习,培养古建筑领域的消防人才,提高消防人员的应对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灭火。

4. 改进消防设施针对古建筑火灾特点,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设备改进,如安装火灾报警设备、警铃警笛、灭火器等,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5. 加强普及教育对于文化遗产人员、游客等相关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消防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其消防意识,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总之,古建筑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其保护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火灾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五篇模版)

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五篇模版)

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五篇模版)第一篇: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历史悠久,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迹名胜众多。

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由于古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古建筑在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消防管理等方面与一般的建筑有很大差异,甚至大相径庭。

下面,从这几方面谈一下古建筑防火对策。

首先我想说一下对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

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

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

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

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

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措施分析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旅游已成为常态,极大地促进了古建筑的商业开发,同时也提高了防火保护的难度。

近几年,古建筑火灾发生频率不断提高,也对有关部门和防火单位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古建筑防火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因此,积极研究和探讨古建筑火灾的防护策略,对人类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标签:古建筑;防火保护;策略引言我国现存有大量历史悠久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寺庙、楼阁、宅院、庙宇、古塔,其中陈列着大量的壁画、古代雕塑和文物,有着不可再生的巨大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

同时,古代建筑也是旅游活动集中地,由于古代建筑结构特点,近几年来火灾事故不断频发,甚至造成古建筑的损毁。

作为消防保护的重点单位,加强古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古建筑火灾相关数据以及防火保护现状,对有效防火保护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文物古建筑火灾数据分析根据近年来针对古建筑火灾发生情况以及起火原因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目前古建筑火灾发生几率、火灾烧毁面积能主造成的直接损失都有了明显增长的趋势,这也说明古建筑的防火保护工作正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对起火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气、用电不慎、吸烟、玩火等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其中电气和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数量占比最高,这也是目前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1]。

二、文物古建筑防火保护现状(一)古建筑防火设计古建筑普遍都采用砖木结构,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枋、柱、梁等木质构件,其耐火等级较低,燃烧速度较快。

另外,古建筑中还有大量的香烛、绸缎、纸张、织物等都属于易燃物料,使火灾发生的几率大幅度提高;古建筑通常殿堂开阔,通风条件良好,对于火势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古建筑之间群落密集,间距较小,不利于消防车进场灭火,给防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在古建筑中普遍存在着用电不规范、大量使用明火的情况,不少寺庙在旅游旺季或举办庙会时,烧纸、焚香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

古建筑火灾应急预案

古建筑火灾应急预案

古建筑火灾应急预案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恢复和修复将异常困难。

因此,建立健全古建筑火灾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古建筑火灾的特点、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进行探讨。

一. 古建筑火灾的特点古建筑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竹子等易燃材料,再加上多年来不断积累的灰尘和油脂,使得火势一旦发生极易蔓延;其特殊的结构使得救援行动受限;古建筑内常保存有各种珍贵文物,一旦发生火灾,文物损失将不可估量。

二. 古建筑火灾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古建筑火灾的特点、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火意识和应急技能。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古建筑定期对古建筑进行检查,修复破损部分,修补漏洞,并确保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3. 合理布置和使用电气设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电线、插座等电气设备,禁止乱拉乱接乱用电线,确保古建筑内电气设备的安全。

三. 古建筑火灾应急处理1. 启动警报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启动古建筑内的火灾警报系统,发出警报声,提醒人员及时疏散。

2. 迅速报警并组织疏散火灾发生后,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的安全。

3. 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如果火势较小并且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可以尝试进行初期扑救,但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4. 配合消防队进行灭火救援一旦火势无法控制,应及时撤离现场,配合消防队进行灭火救援和人员搜救。

四. 古建筑火灾后的文物保护1. 火灾熄灭后进行文物损失评估在火灾被扑灭后,立即对古建筑内的文物进行损失评估和分类,确定需要紧急保护的文物。

2. 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受损的文物进行紧急修复和保护,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3. 制定修复计划根据文物损失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确保文物得到完整修复和保护。

综上所述,古建筑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保护古建筑本身和珍贵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模版

重视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模版

重视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模版标题:重视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引言: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历史遗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古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为了保护古建筑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重视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完善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分析、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有效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高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认识和关注。

一、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分析1.古建筑结构老化和质量问题2.古建筑局部电气设备老化和超负荷使用3.古建筑缺乏消防设施和应急设备4.古建筑内部存在火源或易燃物5.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模式1.建立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配备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3.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4.建立健全消防巡查和监督机制三、提升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有效措施1.完善古建筑消防设备2.加强古建筑火灾防控技术研究3.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意识4.扩大古建筑消防安全培训覆盖面四、加强政府的责任与投入1.政府应加大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投入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监管机制结语: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更是后代子孙的精神财富。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只有通过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减少古建筑火灾的发生,保护好这些独一无二的人类文明的见证。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投入,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体系,为后代留下优秀的文化财富。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传承人类文明的记忆。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及灭火对策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及灭火对策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及灭火对策古城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代表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然而,古城古建筑往往存在着防火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会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保护古城古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及灭火对策。

一、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古城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建筑材料多为木材、竹木、石头等,极易引燃起火。

古城城墙、围墙、门楼等,因其高度、厚度等缺乏通风,容易成为火势发展的障碍物。

同时,在古城古建筑内,通道窄小,建筑密集,消防车辆无法进入,防火难度极大。

因此,如何保护古城古建筑的防火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二、古城古建筑防火的对策1、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古城古建筑中的木材、绳索、涂料等易燃材料要定期检查维护,因为这些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老化、变质、裂纹等,容易引起火灾。

同时,应定期清理消防通道,保持通道畅通,方便消防车辆进出古城。

2、加装灭火设备在古城古建筑内,可加装灭火器、泡沫枪、灭火器车等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防止火灾扩散。

同时,还可加装火灾警报系统,及时发现火灾,便于迅速撤离人员和救援。

3、对古建筑进行改造针对古城古建筑的防火需求,可进行建筑改造,包括加建隔离墙、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改建通道等措施,以加强古城古建筑的防火能力。

4、加强消防宣传教育针对居民和游客,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教育其如何预防火灾、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电线、如何正确使用明火等,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5、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是保护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举措。

针对古城古建筑特殊的火灾风险和防灾需求,完善专业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预警、救援、处理、恢复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结语保护古城古建筑的防火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公众等多方共同合作。

只有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古城古建筑的维护和防火安全。

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防灾意识,全面提高古城古建筑的防火安全水平。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范对策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范对策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范对策一、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1. 介绍文物古建的重要性文物古建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

保护文物古建对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文物古建的古老和特殊性,其消防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2.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文物古建的消防设施和设备严重缺乏,防火措施不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存在重大消防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文物古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文物古建火灾频发情况近年来,由于文物古建的独特性以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文物古建火灾频发的情况时有发生。

每一起文物古建火灾都给国家文物古建保护带来沉重的打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火灾防范对策1. 加强文物古建火灾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文物古建火灾防范意识的宣传,增强人们对文物古建火灾防范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物古建火灾防范的氛围。

2. 完善文物古建消防设施和设备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文物古建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疏散通道设置、消防器材储备等,从源头上提高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水平。

3. 加强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文物古建的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提高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防范能力。

4. 加强消防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文物古建的消防演练,提高文物古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应对火灾的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5. 加强消防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结语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文物古建宝贵遗产的重大工程。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文物古建的火灾防范工作,为保护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13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13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13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物古建筑丰富多样。

然而,火灾隐患一直以来都是古建筑保护的头号困扰。

古建筑火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极易燃。

古建筑遗迹中的梁柱木构件,通常由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木材组成,木材含水率较高。

在火灾发生时,受热膨胀引起的梁柱倒塌、木材燃烧猛烈等因素都会加剧火势的扩大。

其次,古建筑多为密集布局。

在宫殿、庙宇、古街等区域,古建筑之间通常相互靠近,道路狭窄,且建筑密集。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之间的距离过近,火势很容易蔓延到相邻的建筑上,导致火灾范围扩大,损失加剧。

再次,古建筑火灾的发现和扑灭困难重重。

由于古建筑通常位于繁忙的城市中心或偏远的山区,人员和设备很难及时赶到火灾现场,导致火灾扑救延误。

同时,古建筑多为独特的建筑形式,火源、烟雾等难以通过传统的火灾探测设备及及时报警,给火灾扑救带来了困难。

对于古建筑火灾的防控,应采取一系列消防安全对策。

首先,在古建筑的建设和修复过程中,应注重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

可以采用石材、陶瓷等非易燃材料替代木材的使用,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古建筑内部应设置有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可在古建筑内部安装烟感报警器、火焰探测器等设备,监测和报警火灾的发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扑救。

同时,古建筑应设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设施。

包括建立消防队伍,配备专业的消防人员和设备,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扑灭;设立消防通道和逃生通道,保证人员安全撤离;配备防火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方便进行初期灭火。

此外,加强古建筑的防火教育和消防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火技能,是保护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的关键。

通过开展定期的消防演练和培训,使人员掌握火灾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古建筑的火灾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采取法律法规措施,加强对古建筑火灾防控的管理;推动科技进步,研发适用于古建筑的新型消防设备等,都能有助于提高古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

文物古建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

文物古建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

文物古建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简介:文物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但由于其特殊性质,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建筑火灾案例,探讨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与保护措施,以期为保护和传承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一、燃烧材料及结构特点引发火灾1.1 火柴草纸等易燃材料存放不当在辽宁省沈阳故宫博物院建筑中,由于工作人员在底层库房存放了大量易燃材料如火柴、草纸等,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储存措施,从而造成了一场严重的火灾事故。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易燃材料存放不当容易诱发火灾。

1.2 古建筑内部结构复杂易起火位于北京市陶然亭公园内的倒影廊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建筑。

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且木质框架使用年限过长,导致着火点难以发现,并且火势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了该建筑的完全毁坏。

二、缺乏有效的消防设备2.1 缺乏火灾报警系统湖北省武当山是我国著名道教胜地,其中的宗师殿曾经因电线老化引发火灾,但却没有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这一案例表明缺乏有效的火灾报警系统会延误事故处理时间,加大损失。

2.2 消防器材存放不合理在上海豫园文物保护区内,因为消防器材存放地点不合理且与消防通道存在遮挡情况,导致一场重大的文物古建筑失火事故。

这也说明了对消防器材存放、配备位置等方面需加强管理和监管。

三、人为疏忽或者恶意纵火行为3.1 工作人员疏忽引起失火北京玉渊潭公园内的中国科学技术馆门口树屋曾发生火灾,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在清理帐篷内烧烤后没有彻底检查灭火,导致余燃物重启。

对于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还反映出文物古建筑保护机构人员对火灾预防的不足。

3.2 青少年纵火行为广西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曾发生一起由几名青少年点燃木头引起的文物古建筑失火案件。

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危害了古建筑本身,也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

四、预防与保护措施4.1 安装有效可靠的火灾监测报警系统各地要求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备配置和相关管理规定。

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精编文档).doc

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刘海峰[摘要]: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

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本文结合文物古建筑“点多、面广、分布散”的特点,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特性消防安全隐患措施对策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一)从古建筑的地理环境消防安全特性来看: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与现代建筑物的相关条件截然不同,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

极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车辆难以通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从古建筑材料及周边环境消防安全来看:古建筑大多是以木材料或者砖木混合材料为主,均为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且极大部分已被开发成商业旅游景点,在古建筑的周围,一些居民利用古建筑开设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火源管理松懈、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

从防火安全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火灾特点具备了人员密集型场所火灾特点,在发生火灾时,除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虽然,古建筑物在火灾发生几率上平均小于现代建筑物,但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远大于现代建筑物。

(三)从古建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一是多数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除配有灭火器和消防水缸外,没有配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引言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因此,保护好这些文物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在所有对文物古建筑的危害当中,火灾无疑是首当其冲。

数据表明:20xx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6起,烧毁城楼一座、牌楼一座、古建筑5间。

20xx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4起,烧毁大殿一座、古建筑165平方米。

2002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4起,烧毁寺院一座、大殿一座、房屋65间,过火面积1865平方米。

而最近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令人痛心疾首。

如20xx年1月20日,作为世界遗产地的武当山发生火灾,名噪千年的遇真宫主殿化为灰烬;20xx年6月20日,具有700余年历史的北京护国寺发生火灾,其西配殿被完全焚毁。

因此,目前我国文物古建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已经成为了各级消防主管部门任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火灾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讨论古建筑火灾的危险性与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就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对策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2.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之所以毁于火灾,今天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古建筑也历经火劫,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古建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

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

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将导致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

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并且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二)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我国的古建筑多数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

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

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三)消防设施匮乏,火灾扑救难度大我国的古建筑分布在全国各地,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

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配备安装有效的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鞭长莫及,只有任其燃烧,直至烧完为止。

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不善,问题复杂一些古建筑的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

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开设旅馆、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等,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

有的古建筑的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

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 古建筑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火灾是一种具有复杂性本质的过程,其孕育、发生和发展包含着湍流流动、相变、传热传质和复杂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作用,是一种涉及物质、动量、能量和化学组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三维、多相、多尺度、非定常、非线形、非平衡的动力学过程;该动力学过程还与外部因素的人、材料、环境及其它干预因素等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分析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物古建筑火灾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制定准确、合理的消防安全对策提供科学指导。

整个古建筑火灾过程大体可以分为起火、初期增长、充分燃烧和减弱四个阶段。

如下图1所示。

(一)起火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

建国后,由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生活用火不慎。

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如1990年1月25日,青海海南州石藏寺特大火灾就是哈达落到酥油灯上而引发的。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

主要是由于电线陈旧老化、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发火灾;还有的是大功率灯泡紧靠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而起火。

(3)乱扔烟头起火。

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因遗留烟头引发火灾。

(4)小孩玩火。

1982年2月,北京市万寿寺西路行宫被烧毁,就是小孩玩火造成的。

(5)宗教活动。

1984年4月,云南筇竹寺华严阁发生火灾,直接原因是两位信女进阁烧"头柱香"不慎引起的。

(6)雷击起火。

1969年9月,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7)生产用火。

1981年9月20日,扬州市"卢宅"火灾,就是由于古建筑中生产工人违章作业所酿成的。

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的本身的火灾安全。

(二)火灾初期增长古建筑火灾初期一般增长迅速、燃烧猛烈。

古建筑物的构建一般采用木质材料,多次涂刷油漆,年代久远,极为干燥。

一旦发生火灾,燃烧迅猛,且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快速形成状态燃烧,火场中心温度可达1200 0C以上。

此外室内悬挂的字画、垂帷、幔帐、柱锦、飘带、天帐以及常用的香火蜡烛、油灯、酥油等极易燃烧,进一步加剧了火灾增长速度。

并且古建筑空间大、门窗多,火灾时,室内空气受热膨胀向外扩散,室外冷空气通过空气对流,大量向室内补充,使火势燃烧更加猛烈,起火室内温度随之迅速上升。

(三)充分发展阶段古建筑火灾发生后,烟热向上升腾,火势沿着悬挂的物品迅速向上蔓延,然后向水平方向发展。

由于古建筑上部建有大量的木质梁、柱,因此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

轰然的出现标志着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开始。

此时室内温度可升高到1000 0C。

火焰和高温烟气常可从门、窗窜出,致使火灾蔓延到古建筑的其它区域或者毗邻的其它建筑。

由于古建筑的火灾载荷远远高于一般建筑,因此火灾的充分发展阶段可以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火灾的充分发展阶段,室内高温可使古建筑的木质构件的承载能力急剧下降,造成建筑物的坍塌。

由于一般古建筑的木质构件截面积较粗,安全系数较大,距离倒塌的时间也因此较长。

因此,古建筑火灾的倒塌规律一般是屋盖先塌,墙柱后倒。

(四)火灾减弱阶段随着可燃物的消耗,火灾的燃烧强度逐渐减弱,明火逐渐熄灭。

不过剩下的焦炭通常还将持续燃烧一段时间。

同时由于燃烧释放的热量不会很快散失,着火区内温度仍然较高。

以上描述的是古建筑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实际上人们是不会听任火灾自由发展的,总会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来控制或扑灭火灾。

就古建筑火灾而言,将火灾扑灭在初期增长阶段是减少火灾损失最有效的途径。

4.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古建筑火灾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古建筑火灾安全不是以扑灭火灾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减少文物损失为首要目的。

因此,必须从火灾防治的各个关键环节入手,有针对性的制定消防安全对策,切实对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

(一)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古建筑火灾安全的第一个步骤是调查,以评估建筑或综合建筑群的火灾危险性。

这包括识别火灾隐患,火灾发生危害以及疏散出路被堵塞所造成的有害后果等因素。

火灾风险评估是系统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这方面的研究将用于发展古建筑消防总体规划。

通过现场调查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可燃物的分布、人员结构与数目、文物的价值与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设施的类型与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危险等级分析方法,分析古建筑内不同区域的危险度等级并给予标识,对危险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的防护。

在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可能的火灾场景,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火灾发生后的蔓延情况,古建筑发生轰然的时间,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研究需要的报警探测时间和合理的灭火方案。

(二)阻燃技术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因此要变更古建筑的防火分区(分隔)、疏散手段和建筑结构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它们是古建筑历史意义整体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认为古建筑防火技术的重点是发展清洁、高效阻燃技术,从源头上遏制火灾的发生。

这主要包括对可燃木质建筑物构件的阻燃处理和内部可燃物的阻燃处理。

(1)可燃建筑构件的阻燃。

古建筑中的可燃建筑构件是指柱、梁、枋、檩和楼板等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降低木材表面的燃烧性能,阻滞火灾的迅速蔓延。

有些木柱、楼板、楼梯等构件在尊重民族风俗,不损害建筑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可制作相应的防火保护层,以提高耐火等级。

(2)内部可燃物的阻燃。

古建筑物的内部可燃物主要是指帏、帘、帐等织物、纤维。

因此阻燃的重点是对这一类的聚合物材料进行阻燃设计。

然而,不管采取何种阻燃技术,对于文物古建筑而言,重要的是"绿色"阻燃,即阻燃物质燃烧释放的物质不会损害文物与古建筑物本身,因此无卤纳米阻燃技术将在古建筑中有用武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