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分析原始记录.doc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9e658943b3567ec112d8a70.png)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书写要求1. 记录表格使用炭素,蓝黑墨水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必须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字体要书写工整,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纯蓝墨水填写;分析结果报告单要求必须打印。
所有打印的记录不能手工改错,如果改错,须重新打印。
2.每项监测任务的所有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表格,均应使用同一个编号,即本次监测任务的唯一性标识。
3.手写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则划斜线和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打印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不得手划斜线,在最后一个监测分析数据下方如有空格,应在紧邻下一空格内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或手填“以下空白”。
4.记录表格整体框架和要素原则上不得变动,但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列宽、行高,也可进行个别相邻格的合并或拆分等。
如使用者认为整体框架和要素确需变动或修改,应按照有关程序规定进行。
5.原始记录填写应在一格中的下半部,不得涂改、刀刮。
如需修改,应在错误处划一斜线(应能看清原记录数据),并加盖本人私章,并在此格上部书写正确的数据,每页原始记录改错地方不应超过三个。
6.所有落款应签姓名不得盖章,签姓名用全称,签名字体工整、消晰、整齐原始记录单“分析人”一栏,未持证人员不能单独签名,应将姓名签在持证人员之后:分析人员只有1人时,该分析人员不得在校核或审核处签名。
7.原始记录中相对偏差取一位有效数字或整数,修约规则为只入不舍,加标回收率取整数。
8.原始记录和分析结果报告单中,当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时,应填报为“未检出”,并在记录中注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
容量及重量分析项日,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氯化物、石油类,全盐量。
矿化度、溶解性总固体等低于检测下限时,以“<L”的形式填报,“L”为检测下限值。
9.气相色谱,液相(离子)色谱,GC-MS色质联用仪、原子荧光仪、测汞仪测试气态、固态样品原始记录可参照相应水质测试原始记录填写。
光谱法原始记录As
![光谱法原始记录As](https://img.taocdn.com/s3/m/fec8359cff00bed5b9f31d9c.png)
□砷
检验依据
□GB/T5009.11-2003
样品前处理
参照
收样时间
检测时间
检测完毕时间
使用仪器
AFS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编号:)
仪器分析条件、标准曲线与结果见附页,
共页
AL-204电子分析天平(编号:C3-1)
检测室
结果计算
V0/V×C1×1 000
=
m×1 000
m: 样品质量,gV0稀释体积, mL
V:定容体积,mLC1测定的浓度
砷,以As表示,mg/kg
砷标准溶液批号:
配置稀释记录:
样品性状及包装
□与样品流转单一致
□与样品流转单不一致ຫໍສະໝຸດ 为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序号
m(g/)
V(mL)
稀释体积(mL)
仪器测定值
计算结果
砷
(mg/kg,以As表示)
相对相差(%)
备注
平行1
平行2
平行1
平行2
平行1
平行2
空白值
检测者:校核者:
2202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记录
![2202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d02a5caa76e58fafbb003cb.png)
核查合格,可继续使用
核查人: 复核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标准曲线
浓度(ng/mL)
0..0
1.0
5.0
10.0
20.0
荧光强度
y= r=
2、检出限(DL)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测量结果
检出限(DL):
3、精密度(RSD)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测量结果
精密度:
=
附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SD≤3%,DL≤0.4ng/mL,r≥0.997时可判定仪器运行正常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FS-2202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记录
QZCDC/QBG30-071
科室
检验科理化室
核查时间
2013-05-
仪器设备名称
原子荧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J188-17B
核查地点
原子荧光室
室温: ℃
湿度: %RH
测量条件
负高压300V,灯电流25mA,原子化器高度8mm,读数方式Peak Area,延迟时间1s,加热温度200℃,载气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mL/min)900,测量方法Std.Curve,读数时间10s,测量重复次数2。
2016砷的测定原始记录
![2016砷的测定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252477e561252d380eb6ed5.png)
砷的测定原始记录产品名称:检测类别:检验项目:砷检验日期:年月日检验仪器:AFS-2202E原子荧光光度计检验环境条件:室温℃相对湿度%检验依据:GB/T 5009.11-2014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判定依据:GB26687-2011载液的制备:取mL优级纯盐酸加水稀释至mL,摇匀。
还原剂的制备:称取g 氢氧化钠用水稀释至mL,称取硼氢化钠g,溶于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匀。
试剂配制: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称取硫脲g,加水约mL加热溶解,冷却后加g 抗坏血酸,稀释至mL。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标准溶液名称:砷标准溶液来源:批号:浓度:1000mg/L 吸取砷标准液mL置于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混匀即得砷标准中间溶液μg/mL。
再取mL砷标准中间溶液于mL的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即得μg/mL的砷标准使用溶液。
砷标准曲线的制备:吸取砷标准使用液于mL容量瓶中,加(1+9)盐酸mL,加硫脲(50g/L) mL,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分别得到ng/mL 砷标准系列。
标准曲线见附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试样约1g(见结论页),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
加硝酸mL,盐酸mL,摇匀后放置过夜。
次日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
若消解液处理至10mL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变深,取下放冷,补加硝酸mL,再消解至10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
如仍不能消解完全,则加入盐酸1mL,继续加热至消解完全后,再持续蒸发至硝酸的白烟散尽,盐酸的白烟开始冒出。
冷却,加水mL,再蒸发至盐酸冒白烟。
冷却,用水将内容物转入mL容量瓶中,加入50 g/L硫脲mL,补水至刻度并混匀,备测。
测量条件:仪器:AFS-2202E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参考条件:光电倍增管电压;砷空心阴极灯电流;原子化器温度;高度;氢气流速载气;测量方式,读数方式;读数延迟时间;读数时间;硼氢化钾溶液加入时间;标液或样液加入体积。
(水质检测实操原始记录)汞
![(水质检测实操原始记录)汞](https://img.taocdn.com/s3/m/8d2b931bec3a87c24028c4c0.png)
原子荧光分析( 汞 )原始记录
编号:
项目名称
送检日期
年月日
方法名称及编号
分析日期
年月日
实验室环境
温度:(℃)湿度:(%)
仪器型号及编号
仪器条件
测量条件
光电倍增管负高压(V):
原子化器高度(mm):
灯电流(mA):
载气流量(mL/min):
屏蔽气流量(mL/min):
读数时间(s):
标准样
个(对)数
合格率(%)
样品总数(个)
质量监督
AYXL-ZJ-007-2020
原子荧光分析( 汞 )原始记录
第 页 共 页
序号
样品名称及编号
稀释倍数
荧光强度
仪器直读浓度( )
样品
含量
( )
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值
( )
相对偏差
(%)
分析:校核:审核:
年月日
延迟时间(s):
测量方式:
读数方式:
储备标液
和
使用标液
名称
贮备标液
中间标液
使用标液
浓度
配制日期
标准曲线
或
工作曲线
标准溶液(mL)
浓度(μg/L)
荧光强度(If)
(已扣空白)
回归方程
y = a+bxa =b =r =
标准空白
样品空白
检出限
绘制日期
年月日
样品预处理
说明
质控
(自控)
情况
质控措施
平行样
加标回收
汞检验原始记录
![汞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710809fc4ffe473368ab34.png)
实验原始记录无锡市马山牛奶有限公司品管部第 1 页(共1页)-汞含量测定本方法适用于原料乳和乳制品中汞的检测,方法结合国标GB5009.17-2003原子荧光光谱法(检出限0.15μg /L)。
1、原理:试样经酸加热消解后,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在汞灯照射下,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特征波长荧光,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与材料同国标GB5009.17--2003。
样品名称:样品批号:称样量:样品来源:样品名称:样品批号:称样量:样品来源:样品名称:样品批号:称样量:样品来源:仪器名称: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型号:AFS-820;检定有效期年月日检验日期:年月日样品前处理:样品处理方法:高压消解罐消解法(1)称取1~5g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罐内。
(2)加盖留缝,放入恒温干燥箱内65℃烘至近干。
(3)冷却后加5ml硝酸浸泡过夜。
(4)再加入7ml过氧化氢,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外套。
(5)放入恒温干燥箱,120℃,保持2~3h,自然冷却后取出(6)用(1+9)硝酸转移并定容至25ml容量瓶。
(7)同时做空白标准溶液的配制:汞标准储备液:①1000μg /ml。
汞标准使用液:取1 ml①到100 ml容量瓶,配制成②10μg /ml;再取②1 ml到100 ml容量瓶,配制③100ng /ml;从③取0、0.1、0.2、0.4、0.8、1ml到100 ml容量瓶用载流定容,配置成0、0.1、0.2、0.4、0.8、1.0ng /ml标准使用液。
结果分析X= (C1-C0)×V×1000 (mg/Kg)X:试样中汞含量(mg/Kg) ;C1、C0:测定液、空白中汞含量(ng /ml);m:试样质量;V: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生鲜奶:巴氏奶:酸牛奶检验结论:试验人:复核人:。
化学发光法 原始记录
![化学发光法 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ede50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5.png)
化学发光法原始记录
时间:2022年5月20日
实验目的:利用化学发光法观测某化合物的发光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取出所需的试剂及仪器,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2. 实验组装:将物质A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得到溶液A。
3. 加入触发剂:将适量的触发剂B加入溶液A中,实验开始。
4. 测量发光:将混合液尽快转移到检测仪器中,观测发光强度随时间
的变化。
5. 记录数据:根据检测仪器显示的值,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发光强度。
继续观测一段时间,直至发光停止。
6. 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发光强度和发光持续时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观察,溶液A在加入触发剂B后迅速发生发光反应。
发光强
度随时间的增加先快后慢,最终趋于稳定。
发光持续时间约为30分钟。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出了某化合物的发光特性。
结论:
本实验利用化学发光法成功观测到某化合物的发光现象,并记录了其
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质,并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光。
该发光现象可能与其分子结构和特定
的化学反应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原子荧光法测定原始记录表
![原子荧光法测定原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b16beaa10066f5335b812144.png)
读数时间(s) /延时时间(s)
定容 体积 (ml)
序号
样品编号
取样 体积 (ml)
定容 体积 (ml)
稀释 倍数
荧光 强度 ( If )
样品 浓度 (µg/L)
取样 体积 (ml)
定容 体积 (ml)
稀释 倍数
荧光 强度 ( If )
样品 浓度 (µg/L)
原子荧光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续 1)
元素 序号 空白
检
标准溶液浓度
查
()
加标量(
)
加标样测定值 ()
样品测定值(
)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回收率(%) 是否合格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分析人: 年月日
复核人:
审核人:
年月日
年月日
原子荧光法测定原始记录表
采样日期
仪器名称及型号
仪器编号
分析日期 环境湿度
(%)
元素
分析方法 名称及编
号
检出限
前处理设备编号
仪器溯源方式
前处理方法
□电热板 □微波消解 □消解仪 □水浴□无 □电热板 □微波消解 □消解仪 □水浴□无
负高压 (V)
灯电流 (mA)
分析项目
环境温度(℃)
仪器溯源有效期
载气流量 (ml/min)
μg/ ml )
a.标准储备液:
mg/L
b.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 a 标准溶液 配制过程 500ml 容量瓶中,得溶液浓度为
c.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 b
500ml 容量瓶中,得溶液浓度为
a.标准储备液:
mg/L
ml 于 b.标准中间液: 准确移取 a
原子荧光光谱仪考核记录表
![原子荧光光谱仪考核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4e71177bb84ae45c3b358c7e.png)
1
未放置
9
稀释是否超过刻度线
正确
2
超过
10
摇匀操作
规范
2
不规范
二、开机操作(24分)
11
检查气路是否连接正确
进行
4
未进行
12
检查废液排放是否正常
进行
4
未进行
13
检查氢化物发生装置是否正常
合格
2
不合格
14
元素灯的选择
正确
2
不正确
15
元素灯的安装
正确
2
不正确
16
仪器开机顺序
正确
2
不正确
17
仪器参数设定
正确
2
不正确
18
调整灯位置,进行光源对光
正确
2
不正确
19
调节蠕动泵
正确
2
不正确
20
预热30min
进行
2
未进行
三、测量操作(18分)
21
进载流空白,荧光值稳定后实验
进行
4
未进行
22
测量溶液进样顺序
进行
4
未进行
23
测量操作规范
合格
2
不合格
24
样品空白的扣除
正确
2
不正确
25
样品的重复性测定
正确
考核人姓名得分
一、容量瓶、移液管使用操作(12分)
编号
考核内容
记录
分值
扣分
1
移液管使用前洗涤
合格
1
不合格
2
吸液操作
熟练
1
不熟练
固体废物-砷的测定原始记录
![固体废物-砷的测定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180880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b.png)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测试条件 负高压:
V;灯电流: mA;原子化器高度: mm 空白 A0
质控信息[质控样品编号: 实测浓度:
定值范围: 是否合格:是 否]
测定样品信息[样品种类:固体废物 其他
;样品状态:
;
收样时间:
]
样品编号
取样量 V2 定容体积 稀释倍数
(mL) V1(mL)
f
荧光强度
(A)
样品含量 C(ug/L)
备注
分析:
复核:
日期:
年月日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颁布
- -J294 固体废物 砷的测定原始记录(续表) 第 页 共 页
样品编号
取样量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 f
荧光强度 (A)
样品含量 (ug/L)
备注
分析:
复核:
日期:
年月日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颁布
- -J294
固体废物 砷的测定原始记录 第 页 共 页
项目编号
温度(℃)
湿度(RH%)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㓎出毒性鉴别 GB 5085.3-2007 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固体废物 砷、锑、铋、 检测依据
硒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检出限:0.1μg/L]
计算公式
C V1 f V2
仪器名称 原子荧光光度计
HJ1133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锑、铋的测定 检测原始记录表样
![HJ1133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锑、铋的测定 检测原始记录表样](https://img.taocdn.com/s3/m/40ced00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1.png)
检测单位名称文件编号:第1版第0次修改第1页共 2页环境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砷、硒、铋和锑检测原始记录标准使用溶液:□ρAs= μg/L 配制记录见20 年月日□ρSe= μg/L 配制记录见20 年月日□ρBi= μg/L 配制记录见20 年月日□ρSb= μg/L 配制记录见20 年月日检测单位名称文件编号:第1版第0次修改第2页共 2页测定结果:ρ(μg/L)样品编号ρi(μg/L)V(ml)V1(ml)V2(ml)n☐V s☐V nd(m3)检测结果(μg/m3)报告结果(μg/m3)注:此表可根据样品数量增加行数。
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空白试验(μg/L)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实验室空白1测定值实验室空白2测定值全程序空白测定值允许限结果评价相关系数允许限结果评价≥0.999校准曲线校核(μg/L)平行样分析(μg/L)校核点浓度测定值相对误差允许限结果评价平行1 平行2平均值相对偏差允许限结果评价±20%≤20% 注:每10个样品做一次平行,每20个样品做一次校准曲线校核,上表可根据样品数量增加行数。
注: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注:环境空气采样体积为 150 m 3(实际状态),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采样体积为 50 m 3(标准状态),有组织废气采样体积为 0.600 m3 (标准状态干烟气),滤膜消解后定容体积为 50.0 ml,滤筒消解后定容体积为 100.0 ml,分取消解液体积 5.0 ml,定容体积 10.0 ml,各元素的检出限和检测下限见下表:检测人:校核人:完成日期: 20 年月日。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e8743f612b160b4e767fcf5d.png)
` 原始记录表目录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吸收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荧光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原始记录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废气(烟尘)测定运算记录(III)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原始记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交通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飞机噪声测量原始记录汽车污染物测试原始记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表样品保存条件监控表叶绿素a测定原始记录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环境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Ⅳ)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室温 ℃ 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pH 读 数 值 样 品 编 号水 温(℃) 第一次 第二次 样 品 pH 值电 导 率kt (μScm -1)25℃ 电 导 率ks (μScm -1)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测得电位值(E)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mL)分取体积()稀释倍数第I次第II次平均值查曲线值()样品浓度()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样品前处理 室温 ℃ 湿度 %检测器色谱柱(固定相)温度条件流动相名称及流量()分析项目标准浓度保留时间峰高或峰面积检出限质控措施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样品编号取样量()定容体积()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 ) 定容体积(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浓 度 ( )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冷原子 法分析原始记录吸收荧光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载气名称及流量 气, ml/min 负高压 V 灯电流 mA 量程 室温 ℃ 湿度 %样品前处理取 样 量 样 品 编 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 空 白 信号值 ( )样 品信号值( )减空白后信号值( )测定浓度(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 萃取液名称 比色皿 mm 参比液 室温 ℃ 湿度 % 样品前处理吸光值 A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萃取液体积(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3030cm-12960 cm-12930cm-1石油类测定结果( )动植物油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校正系数X=Y=Z=F=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 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 )分取体积(mL)稀释倍数空白吸光度(A O)样品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湿度 %分 析 编 号 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标液加入体积(mL) 加标液浓度( )标准加入量(μg) 加标体积 ( mL ) 响 应 值(A) 加 标 量 ( ) 减空白后响应值测 得 值( ) 回 归 方 程 Y=bx+a b= a= 原样品测得值( ) 相 关 系 数 r=回 收 率 ( % ) 允许回收率(%)标准曲线备注加标 回 收 率检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 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得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平 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 控样 检查 结 果 评 判计 算 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 ℃ 湿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样品浓度( )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bx+a b= a=线性相关系数r=计算公式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溶液的标定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 )溶液消耗量(mL)加标液浓度( )编号溶液 移 取 量(mL)V 始V 终V 终-V 始溶 液 浓 度( )加 标 体 积( mL) 加 标 量 ( ) 测 得 值( ) 原样品测得值 ( ) 回 收 率 ( % ) 允 许 回 收 率(%) 计算公式加标 回 收 率检 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 ) 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滴定溶液消耗量(mL )样 品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 ( ) 溶液移取量( )V 始V 终V 终- V 始减空白后消 耗 量样品浓度( )空白滴定消耗量(mL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标准溶液消耗量(mL ) 化 学 探 头 测 定 法 培 养 前培 养 后培 养 前培 养 前溶解氧浓度(mg/L )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 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稀释 水备注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mg/L)平均值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mg/L) 相 对 偏 差(%)相 对 误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样检查 结 果 评 判序 号0 0123平均值 基准液体积(mL )空白溶液V 0V 1滴定记录 (mL ) ΔV相 对 偏 差(%)结 果 评 判标定Na 2S 2O 3浓度 ( )允许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标准溶液消耗量(m L)化学探头测定法培 养 前 培 养 后 培 养 前 培 养 后 溶解氧值 (mg/L)样 品 编 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溶解氧值 (mg/L) 溶解氧值 (mg/L)样品编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 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称 重( 恒 重 )( g ) 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V ( ) 容器+滤膜+样品(滤筒+样品) 平 均 值W 1容 器+滤 膜(滤 筒)平 均 值W 0样品重量ΔW (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 湿度 %基准溶液标准溶液基准液名称基准溶液浓度()试剂名称标准液名称标准溶液浓度()干燥条件℃小时℃小时序号00均值123均值序号 1 2312基准液体积(mL) 空白皿重+试剂重(W1) (g) 起始读数V0皿重+试剂重(W2)(g) 终止读数V1试剂重(W1-W2)(g)滴定记录( mL )实耗体积ΔV定容体积( mL )计算浓度()配 制 浓 度 ( ) 标定记录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标样编号来源标准浓度稀释液移取体积定容体积储备液浓度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1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2计算公式有证标准物质配置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3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皿重( g )皿重+试剂( g )试剂净重( g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试剂移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备注配制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分取量( )定容体积( )稀释倍数(过程)测 得 值( )平均值样品浓度( )计算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mgSO 3/(100cm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 cm2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称 重 (mg)样 品 编 号 采 样 起 止 时 间天数d/n 采 样 前采 样 后增 重(mg)减空白后重 量(mg) 硫酸盐化速率 mg SO 3/(100cm 2碱片·d)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采样日期天气气温℃采样者 DO分析者 pH分析者 校对者 送样时间 送样者 接样时间 接样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采样者pH分析者送样者送样时间共页第页接样者接样时间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项 目 名 称 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及时间 断面深度及特征 类 型 母质类型 土 壤 性 状生物状况植被及耕作情况土表状况 农药肥料使用情况采 样 方 法 采 样 工 具 监 测 项 目 土 壤 层 次 样 品 编 号 颜 色污染状况周 围 环 境 及备 注采样者 送 样 者 送样时间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 站 位 名 称 站 位 编 号 采 样 位 置 采 样 时 间 水 深(m) 样 品 编 号 嗅 味 颜 色 表 观 样品描述其 它生 物 状 况 周围环境情况(污 染 源)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采 样 地 点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种 类 样 品 编 号 采样位置 (m) 水 深(m) 样品现场保存措施:水 温(℃)流 速(m/s) 外 观 性 状(色、溴、浊) 样品描述透 明 度 (m)周 围 环 境 情 况( 污 染 源 )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期间气象条件采样点序号测试项目样品编号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L/min)采样体积(L)标态体积(L) 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天气情况备注采样人员采样日期送样者送样日期接样者接样日期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 测点编号 功能区类 采样器名称及编号 流量校准值 校准人 校准日期采 样 期 间 气 象 条 件 样 品 编 号 测 试项 目 采 样 起 止 时 间采样时间( h )采 样 流 量 (L/min 标·干)采样体积(标·干)(L) 风 向风 速(m/s)气 温(℃)气 压(KPa)天 气情 况备注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采样器名称及编号电导仪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酸度计名称及编号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测得值;降水起止时间降水期间气象条件采样日期起 止 样品编号降水类型采样容器截面积(cm2)样品体积(mL)降水量(mm)风向风速(m/s)气温(℃)电导率k t(μscm-1)25℃电导率k s(μscm-1)pH 值采 样 者分 析 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得数据 dB (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声源类型功能类型监测时段测点示意图校准器声级值:测量前校准值:测量后校准值:备注电脑打印原始记录粘贴处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点名称测点编号测量时间( 月日时)声源类型功能类型L10L50L90L eqσ周围环境情况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厂界及测点分布示意图昼间Leq 夜间Leq测点编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测量时间测量值测量时间测量值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量日期测点与轨道间地面状况线路股数车流密度(辆/小时)距轨面距离(m)测点与轨面相对高度(m) 背景噪声声级(dBA)测量时间测量编号L eq L10L50L90L max L minσ备注测点示意图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 区域功能类型 监测方法及来源 测试仪器及编号 天气状况 距路肩距离 (米) 车 流 量(辆/小时) 测量日期编 号测 量 时 间L 10L 50L 90Leq L max L min 测点高度重 型 车中 型 车轻 型 车周围环境情况测 点 示 意 图备注测试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量地点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点坐标:东经 北纬 测点地图坐标 测点周围环境 测量仪器及编号 背景噪声(dBA):昼间 夜间 测试日期天气状况序号测量时间(时、分)飞行状态起飞(向南向北直飞)降落飞机型号观测角Lmax(dBA)持续时间Td(S)LEPN(dB)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监测目的 被测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邮编 被测车型 车牌照号 发动机号 燃油种类 被测车已行驶公里数 节油净化器(剂)型号 测试状态 排气分析测试仪名称及编号 转速仪型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委托单(站内)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分析项目可能干扰情况要求使用的分析方法备注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分析项目测试日期样品编号计算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仪器名称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 冷冻℃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 测试仪器名称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湿球表面压力 林格曼黑度 废(烟)气静压 废(烟)气全压 比托管型式及系数 测试日期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采样孔编号测点号动压(Pa)微压计读数动压Pa等速采样流量H2O(mm)采样嘴直径d(mm)(L/min)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燃料种类采样位置采样器名称编号测试日期仪器直读结果:O2%SO2mg/m3NO mg/m3CO mg/m3气温℃;大气压KPa通过流量计参数采样序号样品编号测点号等速采样流量( L/min )流量(L/min)温度(℃)压力(MPa)采样时间( min ) (滤筒号)测定项目测孔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 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安装孔深度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o C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 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o C样品编号测点编号采样嘴直径d(mm)等速采样流量(L/min)采样起止时间累积采样流量(m3)参数记录时间氧量(%)一氧化碳(mg/m3)流量计温度(o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主要产品名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原料吨产品消耗量工艺简述废气污染源环保设施大气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废水污染源环保设施排放去向水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排放口规范化噪声污染源环保设施监测点位固体废弃物其它污染源生态保护措施环保管理情况备 注注:内容较多时,可另外加页,并在表中相应位置注明。
原始记录表 (第二版)2019.01.01
![原始记录表 (第二版)2019.01.01](https://img.taocdn.com/s3/m/054c61466bd97f192279e9a6.png)
稀释 倍数
样 品 测定浓度
吸光度
(A) (
)
计算公式: 样品浓度
()
ZJ S X/ Y L - 008
备注:
分析者
校核者
浙江首信检测有限公司 2019 年 01 月(第二版)
共 页第 页
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编号 标准加入体积(mL) 标 标准加入量( )
1
2
3
4
5
6
7
8
准 响应值(A)
分析方法及来源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
水 温(℃)
pH
溶解氧值 (mg/L)
电导率 kt (μScm-1)
25℃ 电 导 率 ks (μScm-1)
浊度 (NTU)
计算公式
ZJ S X/ Y L - 001
温度
℃
备注
分析者
校核者
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浙江首信检测有限公司 2019 年 01 月(第二版)
响应值 (峰面积)
检出浓度 ()
浓度 ()
计算公式
分析者
备注
校核者
浙江首信检测有限公司 2019 年 01 月(第二版)
共 页第 页
项目名称 样品编号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I)
ZJSX/YL- 004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稀释 倍数
D
取样量 定容体积 ( )( )
化合物名称
响应值 检出浓度 (峰面积) ( )
原子荧光法分析原始记录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ZJ S X/ Y L - 005
荧光原始记录
![荧光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209e7540b4c2e3f5727637d.png)
报告书编号:
受检单位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采样情况:
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点温度采样点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时间
试剂配置:
(1)盐酸:ml的优级纯浓盐酸加水稀释至ml的容量瓶中,配置瓶。
(2)预还原溶液剂:称取硫脲,加热溶于约水中;冷却后,加入抗坏血病,溶解
后,加水到;贮存于棕色瓶中,可保存一个月。
(3)硼氢化钾溶液:称取硼氢化钾和氢氧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
(4)AS储备液:取的的砷标液于的容量瓶,用的盐酸定容至
刻度线。
标准溶度的配制:
在只具塞刻度试管中,分别加入砷标准溶液,
配成砷标准系列,用的盐酸定容至。
取
于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预还原剂溶液,摇匀。
自控样配置:在只具塞刻度试管中,分别加入盲样,用的盐酸定容至。
取于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预还原剂溶液,摇匀。
仪器条件:仪器型号:原子化器温度(0C): 氩气瓶气压:
第一次载液进样量(ml):第二次载液进样量(ml):样品进样量(ml):
进样方式:测量方法:通道元素:B道:
标液浓度及荧光值:
序号IF 浓度[ng/L]
1
2
3
4
5
AS标准曲线:
测试结果:
回收率单项判定样品编号AS荧光值AS浓度(µg/L)AS自控(盲样)浓度
(µg/L)
1
2
检验人:检验日期:分析编号:
校对人:校对日期:。
完整word版,原始记录表(第二版)2019.01.01
![完整word版,原始记录表(第二版)2019.01.01](https://img.taocdn.com/s3/m/3de468fb4b73f242326c5f69.png)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30
ZJSX/YL- 030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表目录
序号
编号
记录名称
备注
31
ZJSX/YL-031
总有机碳(TOC)分析原始记录
32
ZJSX/YL-032
离子色谱法分析原始记录
33
ZJSX/YL-033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34
ZJSX/YL-034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62
ZJSX/YL-062
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测定原始记录
63
ZJSX/YL-063
生活饮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64
ZJSX/YL-064
土壤含水率分析原始记录
65
ZJSX/YL-065
污染源废气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66
ZJSX/YL- 066
土壤预处理原始记录
67
ZJSX/YL- 067
17
ZJSX/YL- 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川)
18
ZJSX/YL- 018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W)
19
ZJSX/YL- 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
20
ZJSX/YL- 020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U)
21
ZJSX/YL- 021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22
ZJSX/YL- 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疋记录
52
ZJSX/YL- 05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 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53
ZJSX/YL- 053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54
原子荧光原始记录(汞)
![原子荧光原始记录(汞)](https://img.taocdn.com/s3/m/552f264214791711cc791794.png)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原子荧光检测水质汞原始记录样品编号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名称:样品性状:液体样品数量:检测项目:汞收样日期: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检测地点及环境条件:原子光谱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 % 检测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测试方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冷原子法) 仪器及编号:AF-640A原子荧光光度计 ,JSCDC-JYZX-002 检验技术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6-2006一、试剂:氢氧化钾:AR.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20080319 硼氢化钾:AR. 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20120306盐酸:AR.重庆川东化工集团化学试剂厂20121201 盐酸羟胺: AR 天津市风船化学科技公司 20080126硝酸:AR.重庆川东化工集团化学试剂厂 20091009 溴化钾: AR广东西陇化工厂 1995103汞标准溶液:1mg/ml 生产单位: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定值日期:年月有效期:年标准使用溶液浓度:10ng/mL 配制方法: 5%硝酸稀释,配制日期:年月日配制方法:按照仪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及标准方法要求配制.二、实验用纯水电导率:μs/cm三、仪器条件:见原子荧光光谱仪机打页四、分析步骤:调整好原子荧光光度计,预热。
吸取 mL水样,置于 mL比色管中,加入 mL盐酸, mL溴化剂,滴1-2盐酸羟胺至无色混匀定容 mL。
上机测定,记录荧光强度。
计算公式:仪器自动换算样品的质量浓度。
(ug/mL或者 mg/mL)检测者:复核者: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荧光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荧光分析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71552326529647d272852d3.png)
分析日期:年 月 日共页第页
序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 称
取样量M
(g)
定容 体积V
(mL)
测量值
(C—C)
(ug/kg)
稀释 倍数
N
结果X
(mg/kg)
备注
检验:
QR1502.2-20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原始记录
分析日期: 年 月曰
仪器
型号
分析项 目
分析方法
分析方式
波长
狭缝
负高压
灯电流
背景 校正 器
D2
灯
D2灯电 流(mA)
进样体积
(uL)
测量方式
自吸收Βιβλιοθήκη SH脉冲电流(mA)
分析信号
环境条件
C%RH
石 墨 炉 条 件
步骤
温度
保持
主气
记录
工 作 曲 线 参 数
浓度(ng/mL)
吸光度
干燥
灰化
原子
化
冲洗
曲线 方程
相关 系数
r=
标样 批号
标样配制日期
计算 公式
X= Xi-Si-1000稀释因子Si=Mi/Vi
序 号
样品 编号
样品名称
取样量Mi
(g)
定容
体积Vi
(mL)
测量值Xi
(n g/g)
结果(mg/kg)
相对平均 偏差(%)
X
X
i
n
出
i
n
出
i
n
出
检验:
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取样量M(g)
定容
体积V(mL)
测量值
(C-C0)
(ug/kg)
稀释倍数N
结果X
(mg/kg)
备注
检验:校核:审核:
日期:日期:日期:
QR1502.2-20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原始记录
分析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
仪器
型号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分析方式
波长
狭缝
负高压
灯电流
背景校正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2灯
D2灯电流(mA)
进样体积(uL)
测量方式
自吸收
SH脉冲电流(mA)
分析信号
环境条件
℃%RH
石
墨
炉
条
件
步骤
温度
保持
主气
记录
工
作
曲
线
参
数
浓度(ng/mL)
吸光度
干燥
灰化
原子化
冲洗
曲线
方程
相关
系数
r=
标样
批号
标样配制日期
计算
公式
X= Xi÷Si÷1000稀释因子Si=Mi/Vi
序号
样品
编号
样品名称
取样量Mi(g)
定容
体积Vi(mL)
测量值Xi
(ng/g)
结果(mg/kg)
相对平均偏差(%)
X
X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检验:校核:审核:
日期:日期:日期:
原子荧光分析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