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合集下载

杨氏太极秘传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杨氏太极秘传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杨氏太极秘传内劲基本功修炼法在内家拳练习中,太极、无极、八卦、五行所指含义绝非与道家、易学有直接关系,其所指是拳学修练过程中的寓义。

其寓义在整个练功过程中的规律:在练劲过程中是指各种劲的成份与练法;在练体过程中是指以气血贯通人身奇经八脉及正经十二脉。

内功初级阶段是:易筋。

为练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指感觉。

内功中级阶段是:易骨。

为蓄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感觉与意向结合。

内功高级阶段是:洗髓。

为涵养阶段,意的本质是以神意合一的感觉与身体动作融贯为一体。

太极乃无极而生,欲得太极先求无极。

无极乃是混圆一体而不分阴阳。

对练太极拳而言,是指先练出整劲,进一步再将整劲练活。

内劲的基础劲是人身的筋产生的劲,筋的劲有感知,有弹力。

一练筋劲的方法——前后移荡的混元整劲1 预备式:1,站步要双脚踩在米字方形的中心位。

2,左脚向前迈步,前脚竖直,踩在直边上;后脚与前脚方向45度撇开,踩在对角线上。

成左(右)弓步,此为杨式太极拳的四正步。

弓步要尽量拉开,肩与胯平面向前,即腰(上身)转向前脚(正前)方向,双手前伸平扶胸前。

2 前后移荡运动:运动过程重心水平移动不许起伏,初期阶段要尽量不用肌肉力来完成动作。

向前移动时后胯尽量放松,往后移动时身体随退随左转不超过45度;身手随之做摇磨状,既练腰胯平移又练旋转,运动过程腿不许蹬劲,只求伸展开。

踩四方正步可支撑八面来力,全身感觉要一体,一动整动。

人的感觉:内家拳的“意”,首先要尽量少使肌肉力来完成动作。

这样左右弓步,顺逆旋转如此练习前后移荡的混元整劲。

这之后才能练松。

平送腰胯的练习,要注意的是心里心态的平静放松。

二基本功一的练法——手臂由后向前向上撩抛抡甩与身劲结合的荡弸劲站步与前面叙述一样以左式为例。

以左手掌心扶贴左腰肾处,肩、臂、肘、腕均不许用肌肉劲,尽量放松不使劲。

右胳膊从肩到手要绝对放松不许使劲,右手自然下坠,右掌心自后向前向上撩、抛、抡、甩,向后抡甩时,手心随身体后移转腕向后。

臂抡立圆配合身体做前后移动,身向后移动时动转角度不超过45度。

杨氏太极拳述真》内功劲法

杨氏太极拳述真》内功劲法

杨氏太极拳述真》内功劲法魏树人著本章首先介绍的是人体各部位点与线的位置与相关内劲的运用方法,共27种。

继而介绍侧平劲,螺旋劲共18种,最后介绍轻劲6种,大气球用法3种,共54 种。

其中,轻劲,大气球用法与九曲珠劲法是先师晚年讲授的几种劲法要决,属于高层次的点中求之揉手技艺,系自杨健侯处秘传而得。

还有一部份是先师青少年时期,从师伯少侯公的发劲中感受和领悟到的。

第2章;内功劲法的运用;第一节:以悬挂的古钟为例。

钟体中心有一条垂直线,线下端系一钟锤。

内功练到较高境界时,钟锤可以旋转和上提,下落。

若以古钟比喻人体,钟口即是三道气圈中之胯气圈,钟蒂为肩气圈,中间为腰气圈。

把古钟的垂直线均分成四段,即形成五个点。

《一》:顶点:位于人的咽喉,乃点穴之门,故又称为绝命点。

因为它不易动转,是权衡身体变动的准星。

《2》:上死点:因受顶点的牵连而活动范围很小,此处受力后不易化解,故称死点。

《三》灵活点:相当于人的心口处,是人身旋转最灵活,最难控制的一处。

揉手时要由此点探出反应再击死点。

《四》下死点:受钟锤垂坠的影响而活动范围不大,内劲向此点击发易于奏效。

〈五〉下垂点:位于垂直线最下端,是钟锤所在处。

此点在人的2胯之中,它一动便影响全身,所以通常把它作为稳固下盘之用。

以上各点平均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相互都有连带关系。

例如上死点和下死点的中间是灵活点,因此这2点都含有一半的灵活性,一旦被击,都会受到灵活点的影响而变灵活。

当对方的上死点转变灵活时,其顶点就必然僵滞,此时须向其顶点击之。

由于各点均在一条垂直线上,当某个点受击时必然牵扯到其上下2个点。

如击上死点时,对方会在顶点至灵活点一段形成弧线,其上死点必然移向弧线的最弯处。

此时要用弹簧劲引直弧线,在照其顶点击之。

若遇到对方的垂直线变成弧线形成并呈松软状时,不可轻易击死点。

应先击其垂直线的任何一处,使对方的神,意,气集中于被击处,其弯曲的垂直线自然变垂直,这时,立即朝死点击之。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共有十套,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并不是很了解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智捶智捶是太极拳初练的入门之拳,类似于外家拳的弹腿,也是太极拳申一些基本动作的简单组合。

其目的是开启初练之门,所谓开窍,因此叫智捶。

智捶中有撇身捶、搬拦捶、栽捶、指裆捶、肘底捶等捶法,所以也称太极五捶。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二:大架、老架和小架杨式太极拳中大架、老架、小架的架式、套路、手法、式子名称等大至相同,但其练法和要求则有很大区别。

其中有慢打快打之分,开展紧凑之别。

大架是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拳架处处求长,出手缓慢开展,平心静气,意定神宁。

其步用弓蹬、头顶、肩垂、臀收、胯抱,手如抽丝连绵不断,步似猫行轻灵沉稳。

由静求动,动中求静。

有疏通血气之功,活动筋骨之能,是太极拳的初步筑基之法。

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好一套大架足矣。

杨式太极府内派大架与当前流传较广的八十五式、八十八式大体相同,在姿式和手法上略有区别。

而老架拳式和练法,功用与大架相比,似乎更进一步,拳式在开展中求紧凑,手法严密而精确,姿式安祥而活泼。

步用三体,手分阴阳。

头、肩、手、足、臀、膝处处合规,心神意气样样守矩。

身法便于技击,手法结合实用。

在轻灵中内含粘沉,在活泼中不失稳重,实乃太极拳最基本之拳势。

小架则近乎快打,为老架功夫纯熟之后又进一步的练法。

其手法、步形、身势、神情又与老架不同,为太极拳高层功夫。

其出手,举步和身法,处处轻灵活泼,紧凑、严密,一行一动均合技击之术。

哼哈二气常有,嘻怒嗔乐伴行。

意动神随,用意而不用力。

紧凑中不失开展,所谓行如游龙,动若猿猴。

出手含着,动静得法。

今人很少能练到如此境界。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三:太极长拳长拳是单式修练,然后再任意组合的练法。

长拳有三十七个(组)单式,一式练熟再练一式。

每个(组)式子均可单独演练,练熟后也可相互连贯,生生不息,相继不断。

杨氏府内派小九天

杨氏府内派小九天

杨氏太极拳府内派“小九天”套路修炼方法(2008-06-25 08:16:53)概述杨式太极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在北京端王府内所传,其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小九天》是十套拳中第六套。

太极拳是尊奉道家哲学思想而创的,处处均含阴阳之道。

古人把天分为九重,道家修炼又提出要“天人合一”。

所以,“小九天”实际上是把人体喻为大自然的缩影,“人体是小宇宙,天地是大人身”。

人在修炼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追求“天人合一”,最终达到用人体去体会和表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例如风雨雷电)。

当一个人修炼到高层次时,就能做到“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弹抖迅如雷,出手快如电”。

“小九天”套路通过“内外合一”“体用兼备”并结合呼吸吐纳,把太极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拳也是过去秘不外传的套路。

“小九天”套路修炼方法一、预备式身体朝向南方,两脚与肩同宽。

立身要中正,气沉丹田(图1)。

二、七星八步两腿下蹲,同时右脚尖内扣45度,身体左转。

双掌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

左掌之阳谷穴对准右手之阳溪穴,此为七星手。

此时面东,左脚向正东迈出一步(图2)。

接上式,下盘走八卦圈,由东向北向西向南又转向东,两脚尖里摆外扣,用八步走完一圈。

走圈时两臂撑圆,头项正直,虚领顶劲,尾闾内收,命门突起。

两肩的肩下陷,肩穴微突。

三、开天门接上式,行至面东,双手上举至头顶向两侧展开。

边展臂双手边外翻变成仰掌内合,合至两小指指缘相接(图3)。

此式双手向上举分,然后变成两臂相合,整个过程均为小指领劲。

下部右脚踏实,左脚尖虚点在右脚内侧成右丁步。

此时意念两掌的后溪穴。

四、什锦背接上式,仍面东,两掌内翻成掌心向下,两臂内裹后用腕部、小臂向外圆撑,并上左步(图4)。

此式完成后,臂收、胯抱、腰背弓,重心落在右腿。

五、上提手接上式,右掌下塌,左掌拇指领劲外旋成仰掌,重心前移至左腿。

接着左掌小指领劲内旋向下裹按,左腿微蹲,右手提腕意念阳谷、阳池两穴,向上提至与下巴平。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一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一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一浅说杨式太极府内功法李正如今,随着人们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追求,太极拳运动开展的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杨式太极拳以其飘逸潇洒的外形,凝重深遂的内涵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已成为流传最广,习练者最多,海内外老少妇孺皆好的一种强健体魄,自卫防身之术。

然而,纵观国内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多为澄甫先生所传之大架。

许多练拳者提出一个问题,即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在京城宏扬太极拳数十年,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颇负盛名,若果只有一趟太极,未必能撑得住门户。

实际上杨式太极拳并非只有一套大架,只是由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杨家只把一套大架公诸于世,而其他功法则秘不外传或择人而传。

杨露禅、杨班候当年在京城教拳就有府内、府外之分,府内乃教清王朝的贵族子弟。

清朝的皇帝多为马上皇帝,满族也是一个好习武术的民族,在府内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

由此,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所传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其套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健身,内功,技击从套路、口诀到具体操练手法,豁然通达,自成体系。

按府内派所传拳谱要求研练杨式太极拳,可很快登堂入室,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笔者是杨式太极府内派弟子,研练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十五年,受益非浅。

但在与太极同道的广泛交往中,深感过去府内派由于封建保守意识太重,再加上种种具它原因,流传面过窄,不利于杨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扬,更不利于中华太极文化的发扬光大。

为了恢复杨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今将本人多年来所学,所知之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公之于众,请广大太极同道共同研究、发扬。

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传到笔者已是第六代,其传承关系为:杨露禅一一富周(时任端王府管家,旗人),一一富英(富周之子)一一萧公卓一-翟英波一一李正等人。

富周是旗人,当年在端王府做事,好习武,所学乃杨家全部太极。

富英是富周之子,家学渊远,后又与李瑞东,毛兰亭等名家交流拳技,颇负盛名。

萧公卓是保定市近代著名武术家,自幼习武,曾在东北军任少将师长。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老架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老架

性 强 的特 点 。 整 体 上 来 看 , 拳 式 虽 然 追 求 开 展 大 从 其
方 , 同 时 又 要 求 紧 凑 小 巧 。 它 的 基 本 步 型— — 三 但 如 体 步 , 经 过 长 期 实 践 的 科 学 步 型 , 弓 步 相 比 更 为 是 与 灵 活 与 稳 固 。 种 步 型 力 量 的 分 布 为 前 三 后 七 , 尖 这 臀 以不 超 过 后 脚 跟 为 宜 , 这 样 臀 尖 就 与 前 后 两 脚 形 成
第二 . 身健 体 。 强
( 桀 臣 )又 传 河 北 保 定 萧 功 卓 先 生 等 人 。 任 河 北 字 , 现 保 定 萧 氏 内 家 拳 研 究 会 会 长 的 萧 铁 僧 先 生 即 萧 功 卓
先 生 之 子 。 内派 太 极 拳 不 只 在 保 定 地 区甚 是 兴 旺 , 府
置 身于 由无数 横 圈 、 圈 、 圈密 织 的 圆球 之 中 , 立 斜 时
了搠 、 、 、 四 个 技 击 性 相 当 强 的 拳 式 , 中 搠 式 捋 挤 按 其
府 内 派 太 极 老 架 共 有 1 8式 , 拳 式 在 开 展 中 尤 0 求 紧 凑 , 法 严 密 而 精 确 , 势 安 详 而 活 泼 , 用 三 手 姿 步
拳 爱 好 者 看 重 的 是 它在 强 身 健 体 上 的 特 殊 优 势 。 府
内 派 太 极 拳 之 所 以 受 到 广 大 群 众 的 喜 爱 , 其 突 出 的 健 身 性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府 内 派 太 极 老 架 中 , 许 多 在 有
门派
2 o 2 o 91
庸摩 震 簟意泰
文/ 张 颖
杨 式 府 内 派 太 极 拳 ,是 杨 露 禅 先 生 寓居 端 王 府 时 , 皇 宫 教 授 的 具 有 完 整 体 系 的 一 套 拳 法 。 套 拳 入 这 法 由杨 露 禅 先 生 之 府 内 高 足 富 周 先 生 家传 其 子 富 英

杨式太极拳内传太极拳基本功法之“揉身功”

杨式太极拳内传太极拳基本功法之“揉身功”

杨式太极拳内传太极拳基本功法之“揉身功”揉身功是内传杨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功法。

习练揉身术使人自脚趾至手指,节节柔活,节节松开,在圆活松柔中发出冷弹疾脆的劲力来,即所谓“柔行气,刚落点”,体柔梢自刚。

而在体内,腹中之内气运动自如,以神意指挥内气做任何想做出的运动形式,以引导肢体随之运动,产生柔中之刚,如绵里裹针的坚刚效应。

要持之以恒,反复锻炼,细心体悟,才能在身上产生功夫。

一、预备势: 自然站立,身正体松,气沉丹田,呼吸自然。

二、内气自丹田沿逆时针方向朝左旋转、同时左脚向前出半步,脚尖外展成搬步,右脚跟随至左脚内侧成虚丁步; 腰向左转,右手由腿边起屈肘立前臂外旋,使掌心朝脸,随腰转向左侧掩肘; 同时,两腿屈膝下蹲,合腰团身,右肘尖贴在右膝之上,左手自然收于左肋际; 脸朝右侧,眼平视前方。

三、上动不停,内气正好转动一圈未停并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同时两腿蹬力起身,右臂收肘内旋转腕,使手背朝内沿逆时针方向朝正前方划圆贯打; 内气在腹中变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右手随着内气的改变沿顺时针方向朝右划圆; 同时左脚向后撤步,右脚随之向后拉步;右手向下向左侧后方捋。

整个动作左手在右肘内侧配合右手做相同的动作。

当下捋至左侧时腰向左微转,身向后撤,臀向下坐,内气下沉,捋劲同时发出。

此时两手心朝下,眼随手视,最后转视前方。

四、上动不停,起右脚前落,脚尖外展成搬步,左脚跟随至右脚内侧成虚丁步; 内气在腹内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腰向右转,左手由腿起屈肘立前臂外旋,使掌心朝脸,随腰转向右侧掩肘; 同时,两腿屈膝下蹲,合腰团身,左肘尖贴在左膝之上,右手自然收于右肋际; 脸朝左侧,眼平视前方。

五、上动不停,内气正好转动一圈未停,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同时两腿蹬力起身,左臂收肘内旋转腕,使手背朝内沿顺时针方向朝正前方划圆贯打; 内气腹中变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左手随着内气运转方向的改变沿逆时针方向朝左划圆; 同时右脚向后撤步,左脚随之向后拉步; 左手向下向右侧后方捋。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修练的一种怯病、保健、延年、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

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达到壮腰健肾,练气强身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内功心法。

欢迎阅读!太极内功操练方法姿势:太极内功的姿势很重要,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密切相关。

大致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

按练功者的需要选择。

静练式: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

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

仰卧式:平身仰卧床上,头颈部端正,枕高 25厘米左右,肩下垫高 5厘米左右。

两臂自然舒伸,十指轻展,掌心向下,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并拢,两足相靠,足尖向上。

靠式: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上垫起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

另一种靠卧姿势为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

靠卧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

本式坡度适宜,运用方便,感觉舒适,临床上多采用。

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

坐式:身体端正稳坐凳上,头微前俯,躯体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两膝关节弯曲成90度,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面,两脚底踏实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适,可在凳上垫毛毯或脚下放踏板。

如凳腿有调节装备,则可调节之)。

两肘关节自然弯曲、放松。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

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宽与肩等。

头正直,下领收敛(头顶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沉肘。

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

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动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征合或微露一线之光看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式。

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

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

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剑阁闻铃叙述:府内派太极拳是肖公卓所创。

富英在家中行二,人称富二爷,与陈微明时有过从,并向陈讲述其习拳经历。

这是民初时的事,当时富二爷就已经40余年不练拳了。

因此肖功卓从富英处得府内派之说难以成立。

肖功卓是1892年生人,完全有可能接触过李瑞东的传人如陈继先、李季英等。

因此肖功卓结合其通背、八卦,完全有可能创编出他的太极拳。

肖功卓在世时,从未提过什么府内派。

其三传时,才有府内派之说。

况且李派传人武淑清长期在保定普及太极五行捶,因此客观上也为所谓的“府内派”太极拳的创编提供了参考。

其实,浪涛东去先生谈的很有道理。

当年肖功卓先生本身一代名家,其功夫远在缀拳40余年的富英先生之上。

肖氏武艺之全面、精到,即使与李瑞东先生比也毫不逊色。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去杜撰什么府内派,就称以肖派太极拳也未尝不可。

若强称什么府内派,专业学者一番考证下来,难免落个伪拳之讥。

本来是挺好的东西,何苦要自找这番不待见呢,雍阳人叙述:关于府内派的称谓,我也以为不太妥当。

但是,他们的东西绝非李派所传,这是其一,因李派传人过去很保守的,比如象“太极十三丹”这样的内容,连入室弟子都未必一定能学到,何况外人乎,武淑清老师在门中属于李派第三代传人,笔者称她师姑。

关系很好的。

武老师根本就不会十三丹和上述内容,这一点笔者很清楚。

其二是,上述内容也绝非肖公卓所创,因李派早就有上述内容。

其三,肖公卓的功夫如何,与李瑞东先生没有可比性,硬要相比的话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

考证历史要真有考证才行,不能靠揣测估计,可以推理,但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定理。

既然府内派传人从来也没承认过是从李派学过拳,而且李派也没承认向他们传过上述内容,那么绝不可以无中生有地得出您的结论。

李派很保守的,一般来说象“太极五行捶”传得稍多些,而十三丹绝不向外人传授,不信您就去找李派传人打听一下。

笔者以为,所谓府内派,称谓虽然不妥,但确实是杨家老拳这一点也不会错。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智捶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智捶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智捶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智捶智捶是太极拳初练的入门之拳,类似于外家拳的弹腿,也是太极拳申一些基本动作的简单组合。

其目的是开启初练之门,所谓开窍,因此叫智捶。

智捶中有撇身捶、搬拦捶、栽捶、指裆捶、肘底捶等捶法,所以也称太极五捶。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二:大架、老架和小架杨式太极拳中大架、老架、小架的架式、套路、手法、式子名称等大至相同,但其练法和要求则有很大区别。

其中有慢打快打之分,开展紧凑之别。

大架是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拳架处处求长,出手缓慢开展,平心静气,意定神宁。

其步用弓蹬、头顶、肩垂、臀收、胯抱,手如抽丝连绵不断,步似猫行轻灵沉稳。

由静求动,动中求静。

有疏通血气之功,活动筋骨之能,是太极拳的初步筑基之法。

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好一套大架足矣。

杨式太极府内派大架与当前流传较广的八十五式、八十八式大体相同,在姿式和手法上略有区别。

而老架拳式和练法,功用与大架相比,似乎更进一步,拳式在开展中求紧凑,手法严密而精确,姿式安祥而活泼。

步用三体,手分阴阳。

头、肩、手、足、臀、膝处处合规,心神意气样样守矩。

身法便于技击,手法结合实用。

在轻灵中内含粘沉,在活泼中不失稳重,实乃太极拳最基本之拳势。

小架则近乎快打,为老架功夫纯熟之后又进一步的练法。

其手法、步形、身势、神情又与老架不同,为太极拳高层功夫。

其出手,举步和身法,处处轻灵活泼,紧凑、严密,一行一动均合技击之术。

哼哈二气常有,嘻怒嗔乐伴行。

意动神随,用意而不用力。

紧凑中不失开展,所谓行如游龙,动若猿猴。

出手含着,动静得法。

今人很少能练到如此境界。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三:太极长拳长拳是单式修练,然后再任意组合的练法。

长拳有三十七个 (组)单式,一式练熟再练一式。

每个 (组)式子均可单独演练,练熟后也可相互连贯,生生不息,相继不断。

长拳没有固定套路,依演练者的兴趣、思路、功夫而定。

太极长拳在练法上要求松、柔,圆、活、追求胎息、内劲,所以又称先天拳。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  二十四手点穴法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  二十四手点穴法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之二十四手点穴法太极点穴法是杨式太极府内派所研练的高层次功法之一,也是历代传人的看家功夫,绝不肯轻易示人。

在当前科学技术发达、经济改革开放的年代,徒手技击已失去其往日的意义,任何高手也不可能用秘术、绝招击制人于死地。

但是,太极点穴法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致力于发扬国粹、研究太极拳的专家爱好者们去探讨和发掘。

太极点穴法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人只是听说过,并未亲眼见过,更不要说实用。

实际上太极点穴法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高深莫测,许多门派的拳术中都有点穴法,只是名称叫法不同、击打方法各异。

点穴法的功夫主要在于认穴的准确、击打的速度,掌、指、拳的硬度、力度。

只要学习者苦练基本功,教授者毫不保留精心指教,点穴法是不难掌握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习太极拳者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知识面要比古代人丰富,广阔得多。

因此,只要有明师指点,个人刻苦钻研,下功夫苦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的。

杨式太极府内派点穴法共有二十四种手法,七十二个变化,分为点、打、拿三种形式,点穴时多用指,打穴时多用掌、肘,拿则包含了掐筋、拿脉、节经、闭穴、反关节等。

点、打、拿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在实际应用中变化无穷。

人体共有108个穴位,其中36个为死穴,更有8个穴可使人立时毙命。

因此,太极点穴法必须择心地善良、武德高尚者才可传之。

笔者整理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太极点穴法乃根据秘传拳谱中点穴法二十四手之名称,每一手按照演练的过程,将所击打之穴位用四句形象化的口诀表达出来,简单易记,便于爱好者研究练习。

此太极点穴法为首次公开,有缘者得之,望得之者珍惜。

太极点穴法手法及口诀一、黄鹰捉兔:黄鹰摇翅半悬空,眼似利剑爪似弓老兔尖滑朝天望,迎风三踩腹喉胸二、猿猴扳枝;树上猿猴跳纵横,右拿左兮左亦同练就五指金刚力,内关合谷八邪中三、顺水推舟:俯身拉纤浪中行,倒插一步妙无穷闪转尔后用真力,左击肾俞右命门四、白猿献果:仙桃飘缈在空中,掐住廉泉断其根双手扣锁用力捅,挤住人迎要真魂五、蟾戏金钱两人交手四目睁,邪正惊诈要记清鼓足丹田气和水,封敌双睛不费功六、苍龙戏珠;此式紧要点双睛,绞缠裹靠近身形睛明承泣均是的,折臂锁喉前后应七、狮子滚球;分开敌手抱敌头,好似狮子滚绣球太阳颊车进风府,廉泉人迎推窗走八、大鹏展翅;大鹏展翅似扇搧,后打命门前丹田捋住对方腕和肘,直逼日月击上脘九、猴拿热钉:过步撩阴用法精,上打太阳下阴根身形一纵丈四五,好似猿猴拿热钉十、猿猴脱锁;双手被锁在胸前,缩身松肩臂前钻运就内劲透指力,天突膻中一线牵十一、蝴蝶采花:蝴蝶采花绝命功,双手齐出上下应膻中气海认得准,掌指拳法妙无穷风扫残叶卷疾雷,天窗开处显神威钢指铁掌真功夫,纵是高手命也催十三、青蜓点水:此式发出最难当,膻中气海是地方双手摇曳似双翅,点打连击敌命亡十四、巧女抛梭;巧女抛梭点打喉,廉泉深处是尽头左拦右抛右拦左,连环不断跟步走十五、云开现日;交手挂面寻太阳,空拳握起挥如钢左右丹凤连双至,纵是高手也难防十六、比翼双飞;裹住敌擘手斜抬,极泉渊腋露出来左挥右兮右挥左,拔根错节飞虹彩十七、方朔偷桃;挥动双掌似双戟,托首夹颈身形低敌若起手攻我肋,抽身换影把桃提十八、汉高斩蛇:高祖斩蛇脑后寻,哑门开处是七寸一掌斩下敌命休,关键之处在转身十九、挟山探海:此式打出最难防,头顶肩撞是虚晃拿住承山打气海,两臂一抖内劲藏二十、仙人指路:仙人指路面前方,急急绷起两臂扬臂面连胸打下去,天突膻中是地方二十一、玩月撑舟:此式妙在急转身,海底深处去寻针扭腰坐胯搨阴掌,呼吸之间要真魂此式要害拿前胸,钢指铁爪显威风乳中渊腋极泉现,头撞膝打要敌命二十三、灵猫扑鼠;偷袭似猫体轻灵,潜敌背后伏身形一促而蹴似闪电,锁住廉泉顶命门二十四、霸王摆肘;霸王摆肘贴面攻,左右人迎并膻中纵是对手跑得快,反臂掖捶妙无穷。

府内派太极拳历史发展

府内派太极拳历史发展

追源溯流-府内派太极拳发展历史府内派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分支流派。

在清朝末年从端王府传出,又与民国年间杨澄甫所传授的杨式太极拳的风格、体系有所不同,所以称府内派太极拳。

府内派太极拳保持了杨露禅所传太极拳的体系和内容,又与目前在社会上流传的其他杨式太极拳的套路、器械、功夫和推手训练方法有明显区别,形成了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杨式太极拳分支流派。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杨露禅,经过几代传播,到阳澄甫重新进行推广至社会。

杨澄甫所传的杨式太极拳是近代太极拳运动中面对世面、复盛荣誉的太极拳流派,多为杨澄甫改编定型的杨氏大架85式或由其变化的套路。

而杨露禅所传太极拳的整个体系却显为人所知。

杨露禅,清道光治同治年间人,生于1799年,1872年去世。

祖籍河北永年广府镇,自幼爱好武术。

约十岁时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拳,学习武术之后在王府授拳。

杨露禅在京与各家武术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的称号。

杨露禅的武功进步飞快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他毕生精力钻研武学。

成就威名后仍然淡泊名利,不为富华虚荣所累。

第二是得益于他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当时皇宫大内的知识分子的指点。

同时也得益于他所成长的环境,使其有条件与武功高深的人不断的交流。

这样对他武术水平的升华,包括他的文化内涵,他的武术体系建立,有了可以形成的土壤。

这种武术并没有在民间普遍流传,也不是任何民间杂耍所能媲美的,而是在清朝王府里,作为贵族、高级阶层修身养性的文化形式。

杨露禅在王府教学时,共收到两个徒弟,一个徒弟是王兰亭(据说是王府管家,负责府内安全问题,也是武术高手,天赋异禀。

),另一位徒弟是周富(武艺高强的满族人,品行端正,宅心仁厚。

)。

二人均被杨露禅真功夫所折服,诚心拜杨露禅为师,杨露禅也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他们,王兰亭和富周也对杨露禅如此的忠诚、信任和爱戴。

杨露婵有三个儿子,长子杨凤侯(生性宽厚仁德,聪明绝顶、悟性极高、也是重点培养对象,不幸英年早逝)。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产生于王府,筑有皇家文化的痕迹。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十八式是依据杨氏府内派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刘春保先生归纳杨氏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根据初学者的学习要求而创编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欢迎阅读!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拳法流畅、细腻,动作考究、舒展。

是一套养生、练功的好拳法。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屈蹲开步 2.坠骶绷臂
二、揽雀尾 1.左弓步按 2、虚步双绷 3.右弓步按4.弓虚捋挤
三、单鞭 1、转体绷臂 2、并步收掌 3.上步绷臂4.弓步推绷
四、提手上势 1.转体合臂 2.虚步合掌
五、白鹤亮翅 1.撤步採挒 2.倒桩换势 3.虚步拖按
六、手挥琵琶 1.转体摆掌2.弓步搂推3.虚步穿掌4.落座合掌
七、搂膝拗步 1.转体摆掌2.弓步搂推3.虚步摆掌4.右弓搂推
八、搬拦捶 1.跟步分掌 2.弓步冲拳
九、高探马 1.跟步冲拳2.垫步绷分 3.虚步採挒4.落座拍按
十、右左分脚1.跨步抹带2.弓步採挒3.仆步双分4.提膝分抱5、摆脚分掌(右势)左势同右
十一、倒卷肱1.落步坠肘2. 虚步採挒3.转体展臂4.落跨坠刁5. 虚步採挒
十二、斜飞势 1.并步抱球 2.撤步裹抱 3.弓步分掌
十三、海底针 1.撤步分掌2.虚步插掌
十四、闪通背 1.上步挑掌2.弓步架推
十五、抱虎归山 1.转体托掌 2.弓步推掌 3. 虚步採挒4.弓步按掌
十六、右左蹬腿 1.跟步抹带 2.弓步採挒 3. 仆步双分4.提膝合5.蹬脚分掌左势同右势
十七、十字手 1.撤步仆掌2.转体绷分 3.屈蹲落掌4.伸膝合十十八、收势 1.松沉落掌2.并步收掌。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起源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起源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又称府内拳)的起源虽已深夜,然并无倦意,一直未在网上发现我所习练的老六路详细文章,索性执笔陈述一翻,望各位爱好者指证。

太极拳真正起源于元未三丰祖师,太极拳祖师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据《明史·方伎传》和有关典籍记载: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

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人。

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八年。

身材颀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才华横溢,过目成诵,学识渊博,医术高明,道行高深,武功超绝。

善嬉谐,旁若无人,因不饰边幅,又称邋遢道人。

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

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兴来穿山走石,能一日千里。

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张三丰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入道,拜张云庵道长为师,后还俗专修儒学,曾在中山府安喜县作过县令不久辞官,师从终南山火龙真人,传以大道,命出山修炼。

元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住在少祖山洞穴(人称为“祖师洞”,元末在洞口建有一座砖石结构的殿堂,俗称“无梁殿”,“文革”中被毁),修炼“内丹功”。

张三丰在山洞居住九载,练到九转还丹,终于练成。

张三丰练“内丹功”的实践与体会,在他的著作《玄机直讲》、《玄要篇》中多有记述。

内丹功俗称“气功”,其行气需要肢体动作进行导引,张三丰根据练内丹的需要,创造了太极拳。

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有几种传说,一种是他看到鹊、蛇相斗(俗称“龙凤斗”),一种是他看到猫、蛇相斗(俗称“龙虎斗”),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静如处子,动如飞羽,柔如灵蛇,刚如猛虎的全新拳法“太极拳”。

其实,张三丰是著名的道教学者,精通三教,而且一直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他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创造出了一套“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意领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以虚合道,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前人没有的全新的拳法。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学习杨氏府内太极拳的一点体会谈体会之前先说一下学拳的经过吧,77年跟姓史的同事学习了杨家内家拳及72阙手练习一年有余,因早晨有给孩子买奶的任务、也顺势加入了晨练的队伍。

后来结识一前辈教我太极拳24式练月余,后在吴老师的肖派太极义务传授班学完老架,后来结识了我的授业太极恩师、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门内、开始深入学习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和练习推手至今,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入门后更有幸结识了我们的掌门人——太极名家萧铁增。

我从萧师叔身上学了很多东西,如形意五形拳、八卦掌、剑等。

更让我受益的是帮我解决了太极拳练习中三个难点,一是用意不用力,练松活。

二是气沉丹田的正确方法。

三是往后斜闪引化时后脚的正确着地方法。

下边就谈谈我仅有的一点浮浅的体会吧!首先,我认为入门难,从门外汉迈进门里、真需要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首先是熟悉要领和盘架子,这一阶段至关重要。

基础打不好,练多少年也得回头找。

这一阶段要在明师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十大要领、并贯穿整趟拳架,主渐克服体僵、翻臀、意散、手中无物等,真正实现能收臀、松柔、神聚、手中有物。

二、及时学习推手技术,不学推手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太极拳理论及指导思想。

推手也是质量检查员,通过推手可以修正自己的毛病。

所以说学习推手技术是提升太极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练拳、推手达到一定水平,还得精研太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一过程反复多次以后可能会发生一个你意想不到的飞跃!(有一老太极拳手因年过六旬才学、很痴迷!他总自己说学不好,但就是想明白明白,我说你哪会明白了、哪会就成高手了。

现在老者年近七十功夫也了得。

)四、自己对太极内劲的认识。

太极一老前辈曾说:太极内劲最难名,太极内劲的运行路线也最难名。

我记的孙老前辈也曾论述内劲,他原意是说,你想方设法出来劲都不是内劲,虚无一气才是内劲。

也有胆大现代拳师专门写书论述什么是太极内劲,咳,其实他们都想说清楚留给后人学习,但也都说的不太清楚。

杨氏府内太极介绍

杨氏府内太极介绍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介绍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来源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是杨露禅先生寓居端王府时,入皇宫教授的具有完整体系的一套拳法。

这套拳法由杨露禅先生之府内高足富周先生家传其子富英(字桀臣),又传河北保定萧功卓先生等人。

现任河北保定萧氏内家拳研究会会长的萧铁僧先生即萧功卓先生之子。

府内派太极拳不只在保定地区甚是兴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深受人们喜爱。

这套太极老架作为府内派太极拳体系中的基本功法,集技击与健身于一体,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优秀传统拳法。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府内太极拳是露禅公在王府内传王公贵胄的一只。

基本战略思想是以柔克刚,是道与术,练与用,养生与搏击相结合的东方传统文化结晶。

有着独到的训练方法,用人体语言表达对生命,对运动的理解与掌控能力,是内涵哲学理念与传统文化精神,综合素质的体现。

表现内功修养程度,技击方法的运用理解程度,和技术水平方面。

以意为主导,内劲运行,以武术为本体,而达身心健康。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没有与之相似的功法。

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奇葩。

练者要用心领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继承发扬光大。

承前启后,无愧于先人。

萧铁僧老师的先父(萧功卓师承杨氏太极创始人杨露禅)在继承杨氏府内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革,使之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和技击的力学原理:(1)把太极治架在原来弓蹬步的基础上改为更切合技击实战的三体势步,形成了萧式特有的风格,在行功走架中,除大架子如打虎势之类的式子之外,中心基本都在后退上。

这样练习,易长腿上功夫,在技击时亦可守可攻。

(2)将原来的向上提肛动作改为向前收臀抱胯,这样更易于做到气沉丹田,有利于身体的上下相合和内气运行。

经师爷的改进后的太极拳使得对内功的修炼更有助益,使修炼者更便于掌握,易上功夫。

杨氏府内太极拳直系传人(教练)萧铁僧(萧功卓之子),武当功夫传人。

萧铁僧幼承家学,深受熏陶,曾随其父习练传统杨氏太极,八卦,形意,通背拳等各种拳术和器械,并传承有序独门器械鸡爪鸳鸯钰。

杨氏老谱秘传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

杨氏老谱秘传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

杨氏老谱秘传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

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初学者用力练太极拳,有的资深练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贤“用意,不用劲”的教诲,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说:“你用意打我一次。

”或者撰文立说,提到:“不用劲打不出人去。

”从“飘浮”拳理讲,如果一方以掤打过来,手上不挂力,松空手掌,对方以力接,瞬间接手方脚下飘浮似上了船,船左右上下摆动,脚下重心丢失没有了根基。

通常说,“拨根”,拨对方的根,使对方失去重心,这是二人较技太极松空高手的揉手艺术展现。

掤法中阐述的“飘浮亦不难”,就是这个意思。

揉手者的身形手势十分重要,什么身形决定在揉手中的地位。

你周身松空,是一个松体,在双人揉手中当然占据胜方的地位。

反之,你周身松功不佳,身上挂力,是一个有力的劲力体当然要居第二位。

在《八法秘诀》的“掤”法所说的拳理无可争辩的是太极拳妙法,绝招。

顶头悬,弹簧力都是准确的真理性拳法。

唯有“先实丹田气”,我们要研讨研讨。

杨氏拳诀,无疑都是经过博击场上实践过的真理性拳法。

“先实丹田气”杨氏运用也是正确的,可惜我们“门外人”未得真传,不知如何去“先实丹田气”。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进京城入王府所传授的原汁原味的杨式太极拳。

但由于封建保守的门规限制,又由于杨澄甫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修改、定型的杨式大架八十五式广于传播,反而使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所传之拳鲜为人知。

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一是富周。

后王兰亭与司星三,李瑞东等人因与杨班侯反目,创编了“太极五行捶”;而富周则遵守门规不传弟子,只传其子富英。

民国初年,时在东北军任要职的保定市肖公卓得知富英学得杨家全部太极,苦苦追求,得拜于门下,承其所学。

肖公卓先生解放后在保定授徒多人,得其真谛者有翟英波、冉国颜等人。

翟英波又传李正等人。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仅拳法就有十套,即:1、智捶,2、太极大架,3、太极老架,4、太极小架,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丹功,10、太极点穴法。

这十套拳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组成了杨式太极拳完整的体系。

当年杨露禅正是凭着这些才在京城称霸武林人称“杨无敌”。

否则仅有一套经杨澄甫改编的杨式大架八十五式是撑不住门户的。

杨式太极拳约十套拳法与当今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毫无相通之处,甚至大相径庭。

因此,李正先生认为杨露禅当年虽学拳于陈长兴,但陈长兴则学拳于蒋发,蒋发学拳于王宗岳,而王宗岳则是武当山张三丰所传太极拳的北派代表人物。

李正先生认为,陈家沟祖传的拳术不是太极拳而是炮捶,当然炮捶也是一门很好的拳术,在技击和健身上有其独到之处。

但由于当时陈家沟地处偏僻,闭塞保守,本门拳术不准传给外族人,也不准本族人学习其他拳术。

陈长兴虽违背族规学得了蒋发的太极拳,却不准将这套学于外人的拳传给本族的人。

陈长兴无奈,只好将所学全部传给了外族人杨露禅,岂料杨露禅凭此拳进京城,入王府登峰造极,待陈家沟人意识到如此绝妙的拳术差点与陈家沟擦肩而过时,陈长兴已年老,不能将全套太极拳依样传授,只能将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和劲路揉进陈家沟原有的炮捶,形成了一个新的太极拳流派--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1、无极式;2、太极起式;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豹虎推山;14、十字手;15、斜搂膝拗步;16、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揉球式;19、单鞭;20、肘底看捶;21、倒撵猴;22、撑掌;23、高探马;24、斜飞式;25、提手上势;26、白鹤亮翅;27、搂膝拗步;28、海底针;29、扇通背;30、撇身捶;31、进步搬拦捶;32、风摆荷叶;33、揽雀尾;34、单鞭;35、云手;36、单鞭;37、左右高探马;38、右起脚;39、左右高探马;40、左起脚;41、转身蹬脚;42、搂膝拗步;43、上步裹手栽捶;44、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左右高探马;47、二起脚;48、右打虎;49、双砸掏心捶;50、左打虎;51、中心脚;52、双峰贯耳;53、左右高探马;54、十字腿;55、退步搬拦捶;56、如封似闭;57、豹虎推山;59、斜搂膝拗步;60、回身三掌;61、揽雀尾;62、揉球式;63、斜单鞭;64、野马分鬃;65、玉女穿梭;66、风摆荷叶;67、揽雀尾;68、单鞭;69、云手;70、单穿掌、单鞭;71、展手燕形下势;72、金鸡独立;73、千斤坠;74、倒撵猴;75、撑掌;76、高探马;77、斜飞式;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81、海底针;82、扇通背:83、撇身捶;84、进步搬拦捶;85、风摆荷叶;86、揽雀尾;87、单鞭;89、左右穿掌;90、单鞭;91、高探马;92、转身单摆莲;93、指档捶;94、风摆荷叶;95、揽雀尾;96、单鞭;97、展手鹞形下势;98、上步七星;99、退步跨虎;100、转腰双摆莲; 101、弯弓射虎; 102、双撞:103、回身;104、搬拦捶;105、风摆荷叶; 106、揽雀尾;107、单鞭;108、收式。

杨式太极拳内功

杨式太极拳内功

杨式太极拳内功杨式太极拳内功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传统武术有着深厚的内涵。

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代表,它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强调全身放松,身心皆静。

要求,中正安舒、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上下相随,绵绵不断,专气致柔。

杨式太极拳,它是传统武术的典型代表,其动作舒展大方,中正安舒。

它集武技,健体,养生,修心于一体。

是我们修身养心,强身健体的宝藏。

杨式太极拳内功包括静功和桩功。

静功主要炼神,练意,强调修心,即心性方面的修为。

桩功主要练体,练形。

它又分为定势桩和架子以及推手等。

通过练习静功,桩功,架子,最后学习推手。

在学习推手的过程中,不断地引进,运用,最后达到懂劲。

到这里练太极拳才算正真的登堂入室,在经过长期的坚持练习,从而步入太极之道。

我从小酷爱武术,然而苦于没有机会,家庭条件亦不允许,故虽有学习之心,却无学习之机。

但是,我自己通过学习前辈们流传下来的经验,资料。

经过数年的练习虽不敢说成,然而也是小有体会。

因为这个过程很艰苦,所以就把它写下来,提供给各位喜爱武术的朋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同时祝大家有所成就。

笔下难免失误,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指点。

静功篇坐功静功是练意,炼神,修心为主。

可取坐势,以盘坐,正身端坐为宜。

以身体中正,舒适为最佳。

要求:取坐式,全身放松,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精神集中,意守丹田。

呼吸要自然,均匀。

(脊背要正,要直。

后颈要有贴衣领之意。

头顶要有悬顶之意。

)双手可以自然置于双膝,或双手相叠,置于小腹前,自然呼吸。

呼吸时要以意领气沉于田,吸气时提起贴于脊背,呼气时下沉于丹田。

一呼一吸,绵绵不断。

(注意,初学者不可行气。

待功夫纯熟后方可。

意念不要太重,要绵绵不断,若有若无。

不能放开,也不能太重。

时日既久,功夫自然上身。

练功要在比较安静,通风条件好的地方,早晚各一次,最好是睡前起后,每次可练一刻钟,半小时都可以,时间越长,功夫越好。

内壮篇内壮篇是锻炼身体五脏六腑以及血气沉稳的,内功与人体的血气息息相关,血气稳,则有劲,血气不稳则百病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keywords: 杨氏太极分类: 杨式太极
如今,随着人们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追求,太极拳运动开展的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杨式太极拳以其飘逸潇洒的外形,凝重深遂的内涵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已成为流传最广,习练者最多,海内外老少妇孺皆好的一种强健体魄,自卫防身之术。

然而,纵观国内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多为澄甫先生所传之大架。

许多练拳者提出一个问题,即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在京城宏扬太极拳数十年,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颇负盛名,若果只有一趟太极,未必能撑得住门户。

实际上杨式太极拳并非只有一套大架,只是由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杨家只把一套大架公诸于世,而其他功法则秘不外传或择人而传。

杨露禅、杨班候当年在京城教拳就有府内、府外之分,府内乃教清王朝的贵族子弟。

清朝的皇帝多为马上皇帝,满族也是一个好习武术的民族,在府内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

由此,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所传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其套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健身,内功,技击从套路、口诀到具体操练手法,豁然通达,自成体系。

按府内派所传拳谱要求研练杨式太极拳,可很快登堂入室,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笔者是杨式太极府内派弟子,研练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十五年,受益非浅。

但在与太极同道的广泛交往中,深感过去府内派由于封建保守意识太重,再加上种种具它原因,流传面过窄,不利于杨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扬,更不利于中华太极文化的发扬光大。

为了恢复杨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今将本人多年来所学,所知之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公之于众,请广大太极同道共同研究、发扬。

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传到笔者已是第六代,其传承关系为:杨露禅一一富周(时任端王府管家,旗人),一一富英(富周之子)一一萧公卓一-翟英波一一李正等人。

富周是旗人,当年在端王府做事,好习武,所学乃杨家全部太极。

富英是富周之子,家学渊远,后又与李瑞东,毛兰亭等名家交流拳技,颇负盛名。

萧公卓是保定市近代著名武术家,自幼习武,曾在东北军任少将师长。

早年曾拜郝为真为师习郝派太极,后拜富英为师学得府内派全部太极。

萧师爷同时精于八卦、形意、通臂,是保定萧氏内家拳的创始人。

翟英波从萧公卓专习府内派太极十数年,在太极推手,太极内功方面颇有造诣,现为保定市太极拳名家。

笔者从翟英波老师习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已十五年,得翟老师言传身教,小有所成。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能够得以
在保定市流传也颇具传奇色彩。

据说富周先生是杨露禅先师祖府内高足,学得杨家全部太极。

因为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初入京城王府授拳,不思保守也不敢传假,对弟子精心教导,悉数传授。

后杨班侯进京助其父教拳,对其父将全部太极外传很不满,就把众门生召集起来说其父年龄已大,以后练拳都要按班侯教的架子改过来,专攻大架,不要再练其它套路,意为“收拳”。

当时杨班侯正值壮年,武功高强,众人皆以班侯所传为真。

唯有富周先生不肯改拳,曰”愿跟老师错下去”。

并向班侯保证所学绝不外传。

如此才将杨家全部十套太极功法完整地传留下来。

富周先生遵其言,只传其子富英。

后清王朝被推翻,富英穷困潦倒,当时萧功卓师爷在东北军任职,颇有
财力,将富英一家养起,才学得杨家全部太极,因是从府内得来,所以称杨式太极府内派。

富英先生除了传给萧公卓外,还曾传高子范、庞天保二人,后高、庞二人不知所终,有无传人。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徒手套路)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自成体系,即:智捶、大架、老架、小架、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总势、点穴法。

另有太极推手、太极球、剑、刀、棍、枪等。

下面将极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徒手套路)逐一件简单介绍:
智捶:智捶是太极拳初练的入门之拳,类似于外家拳的弹腿,也是太极拳申一些基本动作的简单组合。

其目的是开启初练之门,所谓开窍,因此叫智捶。

智捶中有撇身捶、搬拦捶、栽捶、指裆捶、肘底捶等捶法,所以也称太极五捶。

大架、老架和小架:杨式太极拳中大架、老架、小架的架式、套路、手法、式子名称等大至相同,但其练法和要求则有很大区别。

其中有慢打快打之分,开展紧凑之别。

大架是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拳架处处求长,出手缓慢开展,平心静气,意定神宁。

其步用弓蹬、头顶、肩垂、臀收、胯抱,手如抽丝连绵不断,步似猫行轻灵沉稳。

由静求动,动中求静。

有疏通血气之功,活动筋骨之能,是太极拳的初步筑基之法。

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好一套大架足矣。

杨式太极府内派大架与当前流传较广的八十五式、八十八式大体相同,在姿式和手法上略有区别。

而老架拳式和练法,功用与大架相比,似乎更进一步,拳式在开展中求紧凑,手法严密而精确,姿式安祥而活泼。

步用三体,手分阴阳。

头、肩、手、足、臀、膝处处合规,心神意气样样守矩。

身法便于技击,手法结合实用。

在轻灵中内含粘沉,在活泼中不失稳重,实乃太极拳最基本之拳势。

小架则近乎快打,为老架功
夫纯熟之后又进一步的练法。

其手法、步形、身势、神情又与老架不同,为太极拳高层功夫。

其出手,举步和身法,处处轻灵活泼,紧凑、严密,一行一动均合技击之术。

哼哈二气常有,嘻怒嗔乐伴行。

意动神随,用意而不用力。

紧凑中不失开展,所谓行如游龙,动若猿猴。

出手含着,动静得法。

今人很少能练到如此境界。

太极长拳:长拳是单式修练,然后再任意组合的练法。

长拳有三十七个(组)单式,一式练熟再练一式。

每个(组)式子均可单独演练,练熟后也可相互连贯,生生不息,相继不断。

长拳没有固定套路,依演练者的兴趣、思路、功夫而定。

太极长拳在练法上要求松、柔,圆、活、追求胎息、内劲,所以又称先天拳。

小九天:小九天是结合吐纳练内功的套路。

古人把天分为九重,又提出要追求天人合一。

因此,小九天是把人体比喻为大自然的再现,通过天人合一去练习,追求大自然中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在人体的表现。

例如;通过小九天拳的练习要达到: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抖弹迅如雷、出手快如电。

小九天套路把太极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天法:后天法工于外形,多属肘法,膝法。

以爆发力、抖弹力等明显发力见长,外形勇猛刚烈。

表现了人的本能反应。

后天法与先天拳(太极长拳)的练法形成鲜明对照。

三十散手:三十散手是三十个练习技击的手法组合,每个组合又有三种变化。

是杨式太极府内派技击术的精华所在。

十三总势:十三总势也称十三内丹功法,采取十三种动物姿态练习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

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太极点穴法:太极点穴法是在上述功法全部练成后的最后功夫。

点穴法共有24种手法72个变化,采用点、打、拿三种形式制人。

点穴时多用指;打穴时多用拳和肘;拿则包含了掐筋、拿脉、节络、反关节等。

点、打、拿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实标应用中变化无穷。

练习点穴法首先要牢记人体各穴位的部位、名称、作用,高层次的还要熟悉人体经络穴位的子午流注时间。

另外就是要练习指力,速度和准确度。

上述十套功法,为杨式太极府内派全套功法。

均有拳谱和口诀传承。

但由于本门派封建保守意识较重,现在能全部掌握十套功法的人已很少。

本文是首次公开披露杨式太极府内派的全部功法套路和概况。

笔者将打破封建旧习,把每套功法的套路名称、口诀和练习方法等逐一整理成文公之于众,使埋没多年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再现于世,并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