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裂缝规范
混凝土裂缝深度标准规定
混凝土裂缝深度标准规定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如自然力、人为因素等,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裂缝,而裂缝的深度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从国内外标准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深度标准的规定。
二、国内标准规定1.《建筑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该标准规定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要求,其中对于裂缝宽度和深度有以下规定:(1)当混凝土结构裂缝深度不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3时,可以不采取修补措施;(2)当混凝土结构裂缝深度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3,但不超过结构计算强度时,应进行修补措施;(3)当混凝土结构裂缝深度超过结构计算强度时,应进行加固措施。
2.《建筑结构工程验收标准》(GBJ158-2002)该标准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规定:(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深度不得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2,否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2)当混凝土结构裂缝深度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3时,应进行加固措施。
三、国外标准规定1.美国标准美国标准规定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深度不得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4,否则需要进行修补措施。
2.欧洲标准欧洲标准规定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深度不得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3,否则需要进行修补措施。
四、综合比较分析从以上国内外标准的规定来看,国内标准相较于国外标准更为严格,要求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深度不得超过结构计算强度的1/2,而美国标准规定的深度仅为结构计算强度的1/4,欧洲标准规定的深度为结构计算强度的1/3。
因此,国内标准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更为严格,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五、结论混凝土结构裂缝深度标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该标准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国内标准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地下室裂缝最新规范标准
地下室裂缝最新规范标准地下室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地基沉降、施工质量问题、材料老化等。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制定一套地下室裂缝的规范标准至关重要。
以下是地下室裂缝的最新规范标准:1. 裂缝检测与评估:- 地下室裂缝应定期进行检测,以评估其宽度、长度、深度和发展趋势。
- 裂缝检测应使用专业设备,如裂缝宽度测量仪和裂缝深度探测仪。
2. 裂缝分类:- 根据裂缝的宽度、长度和发展趋势,将其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三个等级。
3. 裂缝处理措施:- 轻微裂缝:进行观察和记录,无需立即处理,但应定期检查其变化。
- 中等裂缝: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使用裂缝修补材料进行填充和加固。
- 严重裂缝:应立即采取措施,可能包括结构加固或重建。
4. 裂缝修补材料:- 修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耐候性和耐久性。
- 材料应通过国家或行业标准认证。
5. 结构加固技术:- 对于需要加固的地下室结构,应采用钢筋加固、碳纤维加固或其他经认可的加固技术。
- 加固工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执行。
6.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浇筑和养护,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 施工单位应定期接受质量监督和检查。
7. 地基处理:- 对于地基不稳定导致的裂缝,应进行地基加固或地基改良。
- 地基处理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结构要求进行设计。
8. 监测与维护:- 地下室结构应安装监测设备,以实时监测结构的稳定性和裂缝的变化。
- 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以确保结构的长期安全。
9. 规范更新与培训:- 规范应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技术和材料发展。
- 施工和维护人员应接受规范更新的培训。
10. 法律责任:- 对于未遵守规范标准的行为,应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地下室裂缝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同时,这些规范也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服务水平。
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关规范规定及防治措施汇总
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及防治措施汇总《建造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JGJ/T 317-xx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那末;2 术语和符号;3 根本规定;4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5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6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7 轻质隔墙裂缝控制;8 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控制;9 装修工程裂缝控制; 10 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5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5.1 普通规定 5.1.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3.2.1 条的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0 等关于裂缝控制的规定,并在构件容易开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
5.1.2 结构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保证其体积稳定性。
5.1.3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压面、养护和拆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标准》 GB 50666 的规定;2 对容易浮现裂缝的结构或者构件宜采取防止开裂的措施。
5.2 设计Ⅰ 控制间接作用效应的措施 5.2.1 对体量大或者外形和刚度变化的混凝土结构,宜设置伸缩缝或者设置适量的后浇带。
5.2.2 对外表尺寸大的墙体、楼板等面状混凝土结构构件,可设置引导开裂的控制缝(图 5.2.2)。
控制缝应设置在不影响观感、不易渗漏或者后续施工能掩盖的部位。
5.2.3 对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和刚度较大的室外构件,宜设置允许位移的支座。
Ⅱ 防裂构造措施 5.2.4 在混凝土结构以下受到约束的部位,应配置构造钢筋或者采取相应的防裂构造措施:图 5.2.2 混凝土结构的控制缝 1-引导缝; 2-预留缺口; 3-掩饰或者装条; 4-预埋止水带; 5-预留缺口或者插片; 6-后浇墙体 1 按简支构件设计,但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板、预制板或者梁的端部; 2 按铰接端设计而实际为约束连接的混凝土墙或者柱的端部;3 按铰接梁设计但实际与墙或者柱浇筑成一体的梁端及墙、柱连接部位;4 预制构件的拼接部位;5 预制板的板侧拼缝;6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类型构件的连接部位;7 按受压设计,而实际可能承受拉力的构件;8 大跨度构件的支撑部位; 9 大跨度楼板的角部区域; 10 结构单元楼板的角部区域。
裂缝规范规定.doc
1. 板构件(1)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计算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板裂缝宽度限值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4条。
(2)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配筋率是否满足最大及最小配筋率要求,最小配筋率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9.5.1条;最大配筋率程序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自动计算。
(3)钢筋直径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配筋直径是否满足最小直径的规定,见《混规》GB50010-2002第10.1.6条。
(4)挠度限值检查板的挠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2条。
2. 梁构件(1)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4条。
(2)挠度超限检查梁挠度是否满足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2条。
(3)是否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按《混规》GB50010-2002第10.2.13条要求,检查梁的集中荷载处是否设置了吊筋或附加箍筋。
(4)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的纵向受拉、抗扭钢筋和箍筋的最大及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详见《混规》GB50010-2002第9.5.1条、第10.2.5条、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1条、第11.3.6条、第11.3.9条。
(5)通长筋是否满足要求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见《混规》GB50010-2002第11.3.7条和《抗规》GB50011- 2001第6.3.4条。
(6)腰筋设置是否满足要求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见《混规》GB50010-2002第10.2.16条。
(7)钢筋直径/等级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主筋直径、箍筋直径及钢筋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荷载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裂缝。
裂缝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美观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
二、裂缝的分类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微裂缝:微裂缝是混凝土表面的细小裂缝,一般不超过0.1毫米,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沿着混凝土结构的长度方向出现的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膨胀等因素导致的。
3. 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与混凝土结构长度方向垂直的裂缝,一般是由于荷载作用导致的。
4. 斜向裂缝:斜向裂缝是指沿着混凝土结构倾斜方向出现的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的扭曲、弯曲等因素导致的。
5. 分层裂缝:分层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的多个平行的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或水分渗透导致的。
三、裂缝处理方法1. 微裂缝处理:微裂缝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使用混凝土密封剂对其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水分渗透。
2. 纵向裂缝处理:纵向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填充处理:选用适当的填缝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处理,填充材料可以选择聚氨酯材料、环氧树脂等。
(2)灌浆处理:对较宽的纵向裂缝可以进行灌浆处理,灌浆材料可以选择水泥、硅酸盐等。
(3)打钢筋处理:对较宽、较深的纵向裂缝可以进行打钢筋处理,将钢筋嵌入裂缝中,然后进行灌浆处理。
3. 横向裂缝处理: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打钢筋处理:在横向裂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中打入钢筋,然后进行灌浆处理。
(2)加固处理:在横向裂缝两侧增加加固构件,如加固板、加固梁等,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斜向裂缝处理:斜向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填充处理:对较小的斜向裂缝可以进行填充处理,选择适当的填缝材料进行填充。
(2)加固处理:对较大的斜向裂缝可以进行加固处理,选择适当的加固构件进行加固,如加固板、加固梁等。
关于裂缝规范
一.允许标准(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4条,详如下)第3.3.4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3.4.1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3.4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表3.3.4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一三 0.3(0.4) 三0.2二三 0.2 二 -三三 0.2 一 -注: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二.允许依据(主要是考虑钢筋的锈蚀。
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3~3.3.4条条文说明,详如下)3.3.3~3.3.4 本规范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等级是对裂缝控制严格程度而言的,设计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等级。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一、基本规定:(一)一般规定1.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
2.建筑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应根据建筑的特点确定并实施。
3.建筑工程裂缝的治理,应先判明开裂原因,对造成影响开裂的因素进行处置后,再进行裂缝处理。
(二)设计1.设计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降低荷载作用和间接作用;(2)释放作用效应;(3)提出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体积稳定性和变形能力的要求;(4)提高建筑构配件及其连接或材料抗裂性能。
2.结构设计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关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执行外,尚应对特定情况和特殊因素影响下地基和结构的变形实施控制。
3.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时,不宜增大国家现行结构设计标准限定的伸缩缝设置的间距。
当建筑情况复杂时,应根据体型特征、地基情况、建造过程的先后次序等设置结构缝,并宜做到一缝多用。
4.在选用新材料或制品时,应根据工程应用情况,其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体积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等进行确认。
(三)材料与制品1.建筑材料或制品除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合格要求外,尚应满足建筑设计或施工企业提出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的要求。
2.进场材料应有性能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书及绿色环保检测报告。
3.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使用应符合有关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正确堆放、运输和保护。
(四)施工1.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
对裂缝问题应采取预防措施。
2.建筑工程的施工应有施工工期和施工工序安排。
3.验收前,对建筑施工时出现的裂缝应进行有效的处理。
(五)竣工后的措施1.建筑工程竣工后,应清除建筑周边的堆积物。
2.对大跨度的屋面工程,应采取下列防裂或损伤的措施:(1)降雪后,应及时清除屋面的积冰或积雪;(2)对带女儿墙的屋面,在雨季到来前,应疏通屋面的排水口。
3.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宜向已竣工的工程供暖,对于地面采暖的房屋,应采取下列预防楼板或墙体出现裂缝的措施:(1)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升温;(2)关闭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降温。
混凝土裂缝的判定及处理依据规范
混凝土裂缝的判定及处理依据规范1、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混凝土裂缝及其修复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 , 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技术问题, 工程的破坏与倒塌, 地下结构的渗漏, 都与混凝土结构裂缝发展有关。
混凝土结构裂缝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以下主要影响: 钢筋锈蚀, 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降低结构的抗渗性, 甚至造成渗漏;降低结构的刚度, 增大变形; 加快混凝土结构碳化剥落, 降低结构抗疲劳能力; 混凝土结构冻融破坏; 裂缝的显现发展, 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形成原因一、结构性裂缝二、非结构性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化学反应引起裂缝结构性裂缝在正常荷载条件下, 由于结构承载力不够,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这种裂缝方向一般都与结构的最大拉应力方向垂直。
( 1) 混凝土强度不够引起的开裂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 或者结构荷载增加, 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 2) 结构刚度不够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刚度低, 变形量大, 结构的过大变形, 必然产生相对应的裂缝。
影响混凝土结构刚度的因素很多, 其中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对结构刚度影响最大。
( 3) 配筋率低引起的裂缝一般的受拉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拉应力作用下, 混凝土首先开裂退出工作, 钢筋承担全部拉力, 当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低时, 因抗拉力不够, 结构变形增大, 加剧混凝土结构开裂。
( 4) 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引起开裂受拉筋必须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否则粘接力不够,产生钢筋滑移裂缝。
( 5) 预应力张拉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后, 进行后张拉施工, 由于施工顺序不对,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弯矩, 造成结构出现裂缝。
楼板裂缝规范标准
楼板裂缝规范标准楼板裂缝规范标准篇一:裂缝规范规定1. 板构件(1)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计算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板裂缝宽度限值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4条。
(2)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配筋率是否满足最大及最小配筋率要求,最小配筋率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9.5.1条;最大配筋率程序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自动计算。
(3)钢筋直径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配筋直径是否满足最小直径的规定,见《混规》GB50010-2002第10.1.6条。
(4)挠度限值检查板的挠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2条。
2. 梁构件(1)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4条。
(2)挠度超限检查梁挠度是否满足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2条。
(3)是否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按《混规》GB50010-2002第10.2.13条要求,检查梁的集中荷载处是否设置了吊筋或附加箍筋。
(4)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的纵向受拉、抗扭钢筋和箍筋的最大及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详见《混规》GB50010-2002第9.5.1条、第10.2.5条、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1条、第11.3.6条、第11.3.9条。
(5)通长筋是否满足要求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见《混规》GB50010-2002第11.3.7条和《抗规》GB50011- 2001第6.3.4条。
(6)腰筋设置是否满足要求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见《混规》GB50010-2002第10.2.16条。
混凝土梁裂缝控制的规范标准
混凝土梁裂缝控制的规范标准混凝土梁裂缝控制的规范标准引言: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梁作为承载和传递荷载的关键构件之一,其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梁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混凝土梁裂缝控制的规范标准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混凝土梁裂缝的成因1.1 材料的影响:混凝土的成分、强度等材料特性会影响梁的裂缝形成。
1.2 荷载的影响:梁在承受荷载时,荷载的大小和施加方式都会导致梁发生裂缝。
1.3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混凝土梁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下会因温湿度变形而产生裂缝。
1.4 施工工艺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梁的开裂。
二、混凝土梁裂缝控制的规范标准根据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和规范,混凝土梁裂缝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合理设计,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满足要求。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能力,以降低因荷载而引起的裂缝。
2.2 钢筋的合理布置钢筋在梁内的布置应合理,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和强度,提高梁的抗折性能和抗裂性能。
在梁的受压区域,适当增加梁内钢筋的配筋密度,有利于控制裂缝的发展。
2.3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湿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由于混凝土的快速干燥或过度水化引起的裂缝。
采取适当的浇筑工艺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充分湿润和缓慢干燥,有助于控制裂缝的生成。
2.4 加工和维护措施在混凝土梁的加工和维护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冲击、振动和扭曲等可能导致裂缝的因素。
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工艺,并对梁进行适当的支撑和固定,有助于减小结构的应力集中,控制裂缝的发展。
结论:混凝土梁裂缝控制的规范标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混凝土梁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控制和加工维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主体结构裂缝标准
主体结构裂缝标准
主体结构裂缝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方建筑标准和规范来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主体结构裂缝标准的一些常见要点:
1.裂缝宽度:裂缝宽度通常是评定裂缝的一个重要标准。
标准规
定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允许的最大裂缝宽度。
通常,细小的
裂缝被认为是小于0.2毫米,中等裂缝在0.2毫米到2毫米之
间,而较大的裂缝超过2毫米。
2.裂缝位置:标准通常还规定了裂缝的位置,例如,裂缝是否在
主要承重结构的关键部位,以及是否在连接构件处。
3.裂缝形状:裂缝的形状和方向也受到关注,例如,标准可能会
考虑水平、垂直、斜向、弧形等不同类型的裂缝。
4.裂缝的数量:标准通常规定了在特定长度或高度范围内允许的
裂缝数量。
5.裂缝的原因:标准通常要求对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
确保裂缝不是由于结构问题、地基问题、材料问题或其他因素
引起的。
6.维护和修复要求:标准还可能包括对如何维护和修复裂缝的建
议和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请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标准和规范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处理主体结构裂缝时,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规定来评估和处理裂缝。
此外,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也会影响裂缝的发生和处理方式。
建议在遇到主体结构裂缝时,咨询专业工程师或建筑专家,以确保正确的评估和处理措施。
裂缝定义标准
裂缝定义标准报告
一、引言
裂缝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裂缝进行正确的定义和分类,对于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介绍裂缝的定义标准,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裂缝的定义
裂缝是指结构体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可见或不可见的断裂。
根据其形成原因和形态,裂缝可分为多种类型。
三、裂缝的分类
按形成原因分类:裂缝可分为荷载裂缝、变形裂缝和施工裂缝。
荷载裂缝是由于结构承受的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而产生的;变形裂缝是由于结构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或材料缺陷而产生的。
按形态分类:裂缝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斜裂缝和交叉裂缝。
水平裂缝是指沿水平方向发展的裂缝;垂直裂缝是指沿垂直方向发展的裂缝;斜裂缝是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发展的裂缝;交叉裂缝是指两个或多个方向上的裂缝相交形成的裂缝。
四、裂缝的判定标准
判定原则:对于裂缝的判定,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结构的损伤和修复成本。
判定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对于不同类型和形态的裂缝,应采用不同的判定标准。
例如,对于荷载裂缝,应采用荷载标准进行判定;对于变形裂缝,应采用变形标准进行判定;对于施工裂缝,应采用施工规范进行判定。
五、结论
本报告介绍了裂缝的定义标准和分类,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了参考。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裂缝进行判定和处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一、背景介绍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还可能导致结构的损坏和危险。
因此,裂缝控制技术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是针对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控制问题而制定的标准,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应用。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的概述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其正式名称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该规范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等各个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三、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的技术要求。
其中,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
四、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前的裂缝控制措施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和检查,确定施工的地基条件和环境条件。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定结构的裂缝控制方案。
2. 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措施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裂缝的产生。
其中,包括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控制模板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等。
3. 施工后的裂缝控制措施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结构进行检查和验收。
其中,包括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进行检查和评估。
如果发现裂缝超过规范要求的限度,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五、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的应用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裂缝的产生,需要根据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和检查,并确定施工的地基条件和环境条件。
关于裂缝规范
.允许标准(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4 条,详如下)第3.3.4 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3.4.1 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3.4 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dm.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表3.3.4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wlim(mm) 裂缝控制等级w lim(mm)三0.3(0.4) 三0.2二三0.2二-三三0.2 _ .注: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 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 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 章的要求;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二. 允许依据(主要是考虑钢筋的锈蚀。
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3~3.3.4 条条文说明,详如下)333〜334本规范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规范文章标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规范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外部载荷、温度变化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裂缝的产生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裂缝控制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规范的多个方面,并分享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裂缝形成机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弯曲和拉伸应力。
在这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裂缝形成的基本机制,并分析弯曲和拉伸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此外,还将探讨其他因素如初始裂缝、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对裂缝形成的影响。
第二部分:裂缝控制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控制设计。
首先,我们将讨论裂缝宽度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各种因素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裂缝控制方法,例如使用伸缩缝、添加控制裂缝剂和合理设计结构连接点。
最后,我们将探讨如何采用预应力技术来控制裂缝的形成。
第三部分:裂缝检测和评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检测和评估方法。
我们将讨论使用非破坏性测试技术,如超声波检测、测绘技术和红外热成像等方法来检测和评估裂缝的程度和严重性。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常见的裂缝评估标准,并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第四部分:裂缝修复与维护裂缝修复和维护是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裂缝修复方法,如填充材料、表面修复涂层和钢筋粘结增强等。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原则。
结论: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规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通过了解裂缝形成机制、裂缝控制设计、裂缝检测和评估以及裂缝修复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结构裂缝规范
混凝土结构裂缝规范混凝土结构裂缝规范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裂缝的出现会对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制定裂缝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混凝土结构裂缝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裂缝的分类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性质,可以将裂缝分为以下几类:1. 微小裂缝:宽度小于0.1mm的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
2. 细裂缝:宽度在0.1mm到0.3mm之间的裂缝,主要由于应力集中和载荷作用引起。
3. 中等裂缝:宽度在0.3mm到1.0mm之间的裂缝,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大裂缝:宽度超过1.0mm的裂缝,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控制裂缝的方法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采用合适的水灰比和胶凝材料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以减少收缩引起的裂缝。
2. 采用预应力或者钢筋控制裂缝:通过设置预应力或者钢筋,使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抗拉能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3. 设置伸缩缝:对于大型的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可以减缓结构的变形,降低裂缝的产生。
4.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合理控制浇筑温度和混凝土的冷却方式,避免温度差异过大引起的裂缝。
5. 合理设计结构: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使用要求,合理设计结构,减少或者避免裂缝的发生。
三、裂缝的修复当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修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填充:对于宽度小于0.3mm的裂缝,可以采用填充的方式进行修复,填充材料可以选择混凝土膨胀胶或者聚合物修补材料。
2. 粘贴:对于宽度在0.3mm到1.0mm之间的裂缝,可以采用粘贴的方式进行修复,使用聚合物修补材料粘贴在裂缝上。
3. 局部更换:对于宽度超过1.0mm的裂缝,可以采用局部更换的方式进行修复,将受损的混凝土部分拆除,重新浇筑。
4. 维护:对于大型混凝土结构,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检查裂缝的变化情况,及时修复。
外墙裂缝限值标准
外墙裂缝限值标准
外墙裂缝是指建筑物外立面砖、石材、涂料等材料表面出现开裂、脱落、变形等现象。
针对外墙裂缝,国家有相关的建筑规定和标准。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外墙裂缝的标准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外墙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5毫米。
2. 外墙裂缝的长度和数量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有所限制,建筑物高度在24米以下,裂缝长度不得超过300毫米,数量不得超过3个;建筑物高度在24-60米之间,裂缝长度不得超过500毫米,数量不得超过5个;建筑物高度在60-100米之间,裂缝长度不得超过800毫米,数量不得超过7个。
3. 裂缝的形状、深度、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以上是关于外墙裂缝限值标准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建筑物外墙的质量和安全。
楼板裂缝规范标准
楼板裂缝规范标准篇一:裂缝规范规定1. 板构件(1)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计算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板裂缝宽度限值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4条。
(2)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配筋率是否满足最大及最小配筋率要求,最小配筋率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9.5.1条;最大配筋率程序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自动计算。
(3)钢筋直径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板配筋直径是否满足最小直径的规定,见《混规》GB50010-2002第10.1.6条。
(4)挠度限值检查板的挠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2条。
2. 梁构件(1)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4条。
(2)挠度超限检查梁挠度是否满足要求,见《混规》GB50010-2002第3.3.2条。
(3)是否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按《混规》GB50010-2002第10.2.13条要求,检查梁的集中荷载处是否设置了吊筋或附加箍筋。
(4)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梁的纵向受拉、抗扭钢筋和箍筋的最大及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详见《混规》GB50010-2002第9.5.1条、第10.2.5条、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1条、第11.3.6条、第11.3.9条。
(5)通长筋是否满足要求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见《混规》GB50010-2002第11.3.7条和《抗规》GB50011- 2001第6.3.4条。
(6)腰筋设置是否满足要求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见《混规》GB50010-2002第10.2.16条。
混凝土裂缝处理相关规范
混凝土裂缝处理相关规范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耐久性和韧性。
然而,即使是最好的混凝土也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虽然通常不会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但它们对于建筑的外观和功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涉及到的规范和建议必须被严格遵守以确保安全和可靠。
本文将重点探讨混凝土裂缝处理相关规范。
1. 裂缝分类混凝土裂缝可以分为两类:结构缝和非结构缝。
结构缝是建筑设计师有意引入的缝隙,以帮助混凝土在干燥、变冷或变暖等条件下缓解应力。
非结构裂缝则是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2. 裂缝处理处理混凝土裂缝的方法依赖于裂缝的类型和它们所造成的影响。
治疗包括几种方法,如填充裂缝、覆盖或切除裂缝。
填缝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宽度小于1/4英寸(6毫米)的轻微结构裂缝。
混凝土填充物应选择为与原始混凝土配合良好的相同类型。
填缝料等级应等于混凝土等级。
在填充前,需使用压缩空气除尘以确保裂缝内部干燥清洁。
填缝料应以少量加在混凝土裂缝顶部为宜,并通过镘子和辊子压实以获得适当的密封。
覆盖或切除方法适用于宽度超过1/4英寸(6毫米)的结构缝和非结构性裂缝。
覆盖物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在裂缝上安装金属条并涂覆一层混凝土。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聚合物膜包覆混凝土表面。
切除裂缝时,应保证裂缝两端之间的混凝土能够相互配合。
在切割前,应使用无钢刷或压缩空气清除腐蚀杂物和灰尘。
对于切割后的混凝土表面需要进行封闭和修补,在接缝处上提高强度。
3. 相关规范在混凝土裂缝修复中,需要严格遵守以下相关规范:(1) 在填充裂缝时,混凝土填充物应与原混凝土相匹配,等级应与混凝土等级匹配,修补过程也需要遵守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
(2)对于非结构裂缝且宽度大于1/4英寸,应先切除错误部位再修补,以保证修补过程的质量。
修复后,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应受到检查。
(3)应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裂缝处理。
裂缝处理最好在修建的早期进行,以避免错误或缺乏修补的发现和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允许标准(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4条,详如下)
第3.3.4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3.4.1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3.4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表3.3.4
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
一三 0.3(0.4) 三0.2
二三 0.2 二 -
三三 0.2 一 -
注:
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二.允许依据(主要是考虑钢筋的锈蚀。
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3~3.3.4条条文说明,详如下)
3.3.3~3.3.4 本规范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等级是对裂缝控制严格程度而言的,设计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等级。
关于构件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国际上一般都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对钢筋的腐蚀影响、钢筋种类对腐蚀的敏感性和荷载作用的时间等因素来考虑。
本规范在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上考虑了以上因素。
1 本规范在具体划分裂缝控制等级和确定有关限值时,主要参考了下列资料:(1)1974 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原规范有关规定的历史背景;(2) 工程实践经验及国内常用构件的实际设计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调查统计结果;(3) 耐久性专题研究组对国内典型地区工程调查的结果,长期暴露试验与快速试验的结果;(4) 国外规范的有关规定。
2 对于采用热轧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限值的确定,考虑了现行国内外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参考了耐久性专题研究组对裂缝的调查结果。
室内正常环境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剖形观察结果表明,不论其裂缝宽度大小、使
用时间长短、地区湿度高低,凡钢筋上不出现结露或水膜,则其裂缝处钢筋基本上未发现明显的锈蚀现象;国外的一些工程调查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
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主要屋面承重结构构件,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裂缝宽度限值宜从严控制。
对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裂缝宽度限值,原规范对重级和中级工作制吊车分别规定为0.2 和0.3mm ,现在重级和中级的名称已被取消,所以对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统一规定为0.2mm 。
对处于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剖形观察结果表明,裂缝处钢筋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皮锈蚀,而当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0.2mm 时,裂缝处钢筋上只有轻微的表皮锈蚀。
根据上述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规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采用0.2mm 。
对使用除冰盐的环境,考虑到锈蚀试验及工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垂直裂缝宽度,对耐久性的影响不是太大,故仍允许存在受力裂缝。
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规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 。
3 在原规范中,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到钢丝直径较小和热处理钢筋对锈蚀比较敏感,一旦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故规定在室内正常环境下采用二级裂缝控制,在露天环境下采用一级裂缝控制。
鉴于这方面的规定偏严,故在1993 年原规范的局部修订中提出:各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有可靠工程经验的前提下,对抗裂要求可作适当放宽。
4 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和使用经验,主要是最近十多年来现浇后张法预应力框架和楼盖结构在我国的大量推广应用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规定;同时,还考虑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发展趋势,本次修订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着重于考虑环境条件对钢筋腐蚀的影响,并考虑结构的功能要求以及荷载作用时间等因素作出规定。
同时,取消了原规范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和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以尽可能简化计算。
对原规范室内正常环境下的一般构件,从二级裂缝控制等级放松为三级(楼板、屋面板仍为二级);对原规范露天环境下的构件,从一级裂缝控制等级放松为二级(吊车梁仍为一级);对原规范未涉及的三类环境下的构件,新增加规定为一级裂缝控制等级。
三.治理办法(对大部分微小裂缝[如1mm以下],大部分采用化学(环氧)灌浆。
详见:王铁梦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1997年09月第1版,p578-581。
如下)
1.地上结构物裂缝的一般修补方法
为了保证修复I程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常用化学灌浆法修补钢筋混凝土柱、屋架等大部分裂缝.仅少量损坏严重者才采用钢材加固处理,以迅速地完成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修复工作。
2.化学灌桨材料
一般环氧灌缝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一般在15.0MPa以上,抗压强度一服在50.0MPa以上,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一般大于2.5MPa。
但环氧树脂的粘度很大,为满足施工粘度要求,需加适当的稀释剂加以稀释。
某厂修补时配制试验的环氧灌浆液的配合比和性能如表15—16所示。
3.施工
根据上述各种浆液的施工使用性能,决定修补裂缝主要使用甲苯作稀释剂配成环氧浆液,以便加快施工进度。
在灌浆以前,必须将裂缝两侧2—3cm处混凝土表面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清除干净,露出混凝土本体。
然后用油工刀把环氧胶泥(配合比见表15—l 7)刮抹在已用甲苯擦干净的灌浆嘴的底盘上,厚度为1mm左右,然后将灌浆嘴的进浆孔对准裂缝贴到所定的位置上即可。
灌浆嘴粘住以后,沿裂缝两侧簿涂一层环氧底漆(配合比见表l 5—18),以便封缝时胶泥粘结良好。
涂环氧底漆的宽度为2—3cm。
涂完环氧底漆后,封闭裂缝对,用油工刀将封闭裂缝用的环氧胶泥(配合比见表15— 19)刮抹到裂缝处,胶泥厚度在1mm左右,封缝宽度为2—3cm。
刮抹波泥时尽可能防止小孔并使之表面平整,以保证裂缝的密封效果,能承受较高的灌浆压力。
待封闭裂缝用的胶泥固化以后(一般在常温下经过一天时间即可)进行灌浆。
灌浆前,一方面在灌浆嘴口上套好长约8cm的乳胶管,作为灌浆时进浆和封闭之用;另一方面进行通气,检查裂缝封闭情况和灌浆嘴与裂缝的连通情况。
若封闭不严,对不严实处可用水玻璃防水剂(配合比见表15—20)堵漏,然后把配好的环氧灌浆液(配合比见表l 5-l 6)倒人压浆耀中加压并往裂缝内灌浆。
此时,需要保持灌浆压力0.2MPa以上,待浆液从进浆嘴进入到从另一灌浆嘴流出时,用细铁丝把出浆嘴口厂胶管封闭.然后继续加压灌浆,直到压力基本稳定后,再保持一定的灌浆时间。
时间长短看裂缝大小和灌浆嘴埋没的间距而定,一般在2分钟左右。
结束灌浆时.必须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封闭所有的浆嘴,以保持裂缝内浆液的压力,使固结体密实,与缝壁粘结牢固。
待裂缝内的浆液不流以后,即可将灌浆嘴打下,并用封闭裂缝用的环氧胶泥或掺入水泥的灌浆液把灌浆嘴封好。
至此,裂缝的修补工作即告完成。
取下的灌浆嘴用火烧掉固化的浆液,刮干净并用砂纸打磨一下灌浆嘴的底盘,即可反复使用。
4.质量保证
采用环氧灌浆修补钢筋混凝上构筑物的裂缝,在国内外应用较广,因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技术比较成熟,用它修补钢筋混凝上构筑物因地震而产生的裂缝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是修补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是应注意到,裂缝修补质量的好坏,与操作质量和施工经验有很大关系。
首先,要把好粘贴灌浆嘴这一关。
应根据裂缝的走向考虑布置灌浆嘴的位置,同时灌浆嘴要粘在裂缝较宽处,并使灌浆嘴的进浆孔对准裂缝,保证灌浆嘴与裂缝连通。
在一条裂缝上应布置进浆、排气、出浆用的灌浆嘴,至于灌浆嘴的间距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和结构形状确定。
形状复杂的裂缝应在裂缝的交错处加设灌浆嘴,可多粘几个。
贯通裂缝必须在两面粘灌浆嘴。
且交错进行。
总之,粘贴的灌浆嘴要四通八达,以便灌浆时进浆顺利。
其次,要把好灌浆压力关,修补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裂缝一般都比较细小,因此完全靠压力把浆液注到裂缝内部。
裂缝内浆液是否饱满取决于灌浆的压力大小。
为了保证浆液能充满裂缝内的空间,灌浆压力不能低于0.2MPa,而且在灌浆过程中还必须封住进浆嘴和出浆嘴,以保证裂缝内的浆液在有压力的状态下固化,否则会造成裂缝内浆液不满。
实践证明,灌浆的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但要求仔细,只要认真进行操作,一般都可以保证修补质量。
在施工前需做模拟试验,灌浆完毕固化以后,应砸开混凝土进行仔细检查。
若浆液都渗透到了混凝七最微小裂缝中,把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用大锤把试件砸断时,也没有发现原裂缝处断开,那就说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