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课时作业9

合集下载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本章专题总结拓展2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本章专题总结拓展2
c.又因为 50 mL 0.50 mol·L- 1 盐酸中含有 0.025 mol HCl,0.025 mol HCl 与足量 Na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0.025 mol H2O,放出的热量是 0.418(t2-t1)kJ,所以生成 1 mol H2O 时放 出的热量为0.4108.0t22-5 t1kJ。
RJ·化学·必修二
本章专题总结拓展
第9页
系列丛书
b.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g·℃)-1,由此可 以计算出 50 mL 0.50 mol·L-1 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1+m2)·c·(t2-t1)=0.418(t2 -t1)kJ。
RJ·化学·必修二
本章专题总结拓展
第7页
系列丛书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0 mol·L-1 的盐酸,倒入小烧杯 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 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5 mol·L-1 的 NaOH 溶液,并 用温度计测量 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RJ·化学·必修二
本章专题总结拓展
第10页
系列丛书
谈重点:测定中和热时应用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因为浓 酸、浓碱稀释时放热,影响热量的测定,也不能用弱酸或弱碱, 因为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也影响热量的测定。另外,还应 注意以下几点:
①保温效果一定要好,小烧杯与大烧杯的杯口要相平。 ②盐酸和 NaOH 的浓度要准确。 ③宜用 0.1 分度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在溶液 中。 ④读取反应温度时要谨慎细致,读准最高温度。
RJ·化学·必修二
本章专题总结拓展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1-2-1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1-2-1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13页
系列丛书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电子数不 能超过2个)。
(5)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6)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 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14页
系列丛书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 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 层上的电子数。例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15页
系列丛书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 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 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 中,二者不相等。例如: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9页
系列丛书
③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8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_____2______个)。
④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1_8______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____3_2______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 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_____8______个电子,当M层不是 最外层时,最多可排_____1_8_____个电子。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6页
系列丛书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作业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作业9

课时作业(九)A组—基础巩固化学能转化电能1.把铜棒与锌棒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流从锌棒通过导线流向铜棒B.铜棒上产生气泡C.c(H+)增大D.铜棒上不产生气泡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

由Cu、Zn、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

Zn作负极提供电子,电子由Zn流向Cu,电流流向与之相反,故A项错误。

Cu棒为正极,H2在铜棒上产生,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由于不断消耗H+,所以c(H+)减小。

答案 B2.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沿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 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解析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够组成原电池,但不能因此说构成原电池电极的材料一定都是金属,例如锌和石墨电极也能跟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

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中的电子流向不活泼的电极,因此活泼金属是负极。

但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应该是氢离子在铜极上得到由锌沿外导线转移过来的电子。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1 mol Zn失去2 mol电子,0.2 mol锌(质量为13 g)被溶解,电路中有0.4 mol电子通过。

答案 D3.右图是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

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气泡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d移动C.c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解析在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由于电流方向是从d到c,所以c 是负极,d是正极。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专题综合检测1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专题综合检测1

专题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2分,9~18题,每小题3分)1.据报道,科学家新合成了一种抗癌、治癌的药物,其化学式可表示为10B2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10B20为硼元素的一种原子B.10B20为硼元素的一种单质C.10B20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D.10B20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透彻理解10B和10B20表示的含义。

10B 表示质量数为10的一种B原子,其中子数和质子数即核外电子数都相等,是B元素的一种同位素;10B20既表示一种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又表示该单质的一个分子由20个10B原子构成。

因此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2.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 X m+、b Y n+、c Z n-、d R 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a-b=n-m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③元素非金属性Z>R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A.②③B.只有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①离子a X m+、b Y 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即a-m=b-n,故①错误;②由题意可知,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阴前阳后,X、Y在下一周期,Z、R在上一周期,若m>n,则Y 在X的前面,R在Z的前面,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b>c>d,故②正确;③Z、R为上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元素的原子序数c>d,同一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Z>R,故③正确;④四种主族元素中X、Y为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且元素的原子序数a>b,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向右逐渐减弱,即金属性Y>X,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X,故④错误。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1-2-3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1-2-3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第13页
系列丛书
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规律 (1)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 数,则奇数周期中为n+2 12种,偶数周期中为n+2 22种。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 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②第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 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第12页
系列丛书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体推―现→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从左同到周右期:位置]非金最属性外增层强电―,子―金数→属递性增减结弱构性 质 [从上同到主下族:位置]金属性增电强子,层―非数―金递→属增性结减构弱 性质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第7页
系列丛书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或价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第8页
系列丛书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 原子结构 和性质 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 (1)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 半导体材料。 (2)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3)在过渡元素中寻找 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 的合 金材料。
02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RJ·化学·必修2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18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18

RJ·化学·必修2
第5页
系列丛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若变蓝 说明乙醇中含水
②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③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 ④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是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 蒸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第17页
系列丛书
10.在常压、100 ℃条件下,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 V L,完 全燃烧后生成 CO2 和 H2O,消耗相同状态下氧气 3V L,则混合
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D )
A.1 1 B.2 1
C.1 2 D.任意比
RJ·化学·必修2
第18页
系列丛书
解析:乙烯的分子式为 C2H4,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6O,可变 点燃
A.4 种 B.5 种 C.6 种 D.7 种
解析: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RJ·化学·必修2
第10页
系列丛书
6.某饱和一元醇 CnH2n+1OH 14.8 g 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
H2 2.24 L(标准状况),则燃烧 3.7 g 该醇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 B)
A.0.05 mol
B.0.25 mol
系列丛书
课时作业18 乙醇
RJ·化学·必修2
第1页
系列丛书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
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 K2Cr2O7 酸性水溶液与乙醇可迅速 反应生成蓝绿色的 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
是( A )
A.乙醇具有还原性
生氧化反应的是( D )

红对勾化学必修二答案

红对勾化学必修二答案

红对勾化学必修二答案1、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2、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3、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4、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5、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6、使游离香豆素呈现红色的是()[单选题] *A异羟肟酸铁反应(正确答案)BA-萘酚-浓硫酸反应C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7、中药紫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正确答案)C蒽醌类D菲醌类8、挥发油的溶解性难溶于()[单选题] *A水(正确答案)B乙醇C石油醚D乙醚9、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0、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11、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单选题]* A酮基B亚甲二氧基C内酯环(正确答案)D酚羟基对12、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单选题] *A极性差B压力差C浓度差(正确答案)D体积差13、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14、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15、E何首乌(正确答案)下列不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A丹参(正确答案)B决明子C芦荟D紫草(正确答案)16、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17、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18、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19、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强烈天蓝色荧光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脂(正确答案)B大黄素C麻黄碱D大豆皂苷20、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下列方法中能始终保持良好浓度差的是()* A浸渍法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柱内填料是()[单选题] *A氧化铝B活性炭C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正确答案)D羧甲基纤维素22、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多糖B无机酸C鞣质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23、关于前胡,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是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正确答案)B药理药效作用主要有祛痰、镇咳、平喘、抗炎、解痉、镇静等(正确答案) C可与皂荚、藜芦等药物一起放在药中煎煮D不溶乙醚等有机溶剂24、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A呋喃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环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25、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单选题]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26、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27、下列不能作为极性吸附剂的是()[单选题] *A活性炭(正确答案)B氧化铝C硅胶D氧化镁28、E易酶解苷类成分关于亲水性有机溶剂,说法正确的有()*A极性大(正确答案)B极性小C水不相溶D与水部分相溶29、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30、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1-1-2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1-1-2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16页
系列丛书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17页
系列丛书
三、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 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11页
系列丛书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12页
系列丛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卤族元素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所以在反应中都易得到1 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因而单质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反 应中常作氧化剂而被还原。 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决定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从F到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 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 弱。因此卤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 化性逐渐减弱,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7页
系列丛书
2.单质的物理性质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8页
系列丛书
3.单质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①锂、钠与O2的反应 Li、Na在△加热条件下分别与O2反△应: 4L__i+__O__2=__=_=_=_=_2_L_i_2O__、__2_N_a_+ __O__2_=_=_=_=_=_N__a_2O__2。 锂与O2的反应比钠更___简__单______。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3-1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3-1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11页
系列丛书
②压强:对有 气体 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在温度一定 时,对一定量的气体,增大压强就会使 气体体积 缩小,使气体
浓度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若减小压强,气体体积增大, 气体反应物浓度就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
RJ·化学·必修2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4页
系列丛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5页
系列丛书
01课前自主学习 03随堂基础巩固
02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6页
系列丛书
RJ·化学·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8页
系列丛书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或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来表示,指定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
算方法为 v=ΔΔct 。 Δc:某物质 浓度 的变化,若是反应物,表示其浓度的
减少 ,若是生成物,表示其浓度的 增加 ,常用单位:
mol/L 。
Δt:时间,常用单位:s、min、h。
用哪种物质作标准 ,在 v 的后面将该物质的 化学式 用小括号括起来。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 比,因此,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 式 中 相 应 的 化 学 计 量 数 之 比 , 对 于 化 学 反 应 : aA(g) + bB(g) cC(g)+dD(g),v(A) v(B) v(C) v(D)=
RJ·化学·必修2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16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16

RJ·化学·必修2
第3页
系列丛书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C2H6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2H4 与 HCl 发生加成反应均 可得到纯净的 C2H5Cl
B.将甲烷与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溴水的洗气瓶,即可 提纯甲烷
C.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 1 种,新戊烷的二氯代物有 2 种 D.乙烯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都能褪色,发生的都是氧 化反应
RJ·化学·必修2
第4页
系列丛书
解析:C2H6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取代产物有多种, 无法得到纯净的 C2H5Cl,A 错误;浓溴水易挥发,气体通过它 时会带出溴蒸气和水蒸气,B 错误;甲烷中所有氢原子均相同, 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 1 种,新戊烷的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取 代同一甲基的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 1 种,取代不同甲基的氢原 子得到的二氯代物有 1 种,总共含有 2 种二氯代物,C 正确;乙 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D 错误。
RJ·化学·必修2
第15页
系列丛书
8.烷烃
是烯烃 R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
应后的产物,则 R 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C )
A.4 种 B.5 种
C.6 种 D.7 种
RJ·化学·必修2
第16页
系列丛书
解析:用还原法考虑。烷烃是烯烃加氢后的产物,即烷烃中 可以减氢的相邻两个碳原子可能原来是烯烃双键的位置。只要烷 烃中 C—C 键两端都有氢原子就可以减氢。题中—C2H5 易被忽 略,而且相同位置的不要重复计算。
系列丛书
课时作业16 乙烯
RJ·化学·必修2
第1页
系列丛书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2-1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2-1

系列丛书
在原电池中,活泼的金属电极一定作负极吗? 提示:不一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除考虑两极的活动 性外,还应注意电极能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如下图所示, 甲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Fe 作负极,电极反应:Fe-2e- ===Fe2+;但乙中,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Fe 发生钝化,Cu 作 负极,电极反应:Cu-2e-===Cu2+;丙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 酸,Mg 较活泼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但丁中, 电解质溶液是 NaOH 溶液,Al 与 NaOH 溶液反应作负极,电极 反应:Al+4OH--3e-===AlO-2 +2H2O。
系列丛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进入导航
第1页
系列丛书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2页
系列丛书
[激趣导读] 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低温有机燃料电池,微型 甲醇燃料电池适用于手机、电话、笔记本电脑、掌上摄像机和 游戏机。它的电能要比传统电池大 10 倍,其面积约有一平方英 寸、厚度不到110英寸。这种电池“能呼吸”,完全摒弃了传统 电池的“气泵”热转器和其他复杂装置,因而体积微小,其电 路设计独特、精巧,非常适用于各种新电子产品。电池中化学 能与电能是怎样转化的呢?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3页
系列丛书
[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理解原电池的概念、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3.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了解几种重要的化学电源。 5.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1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1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第5页
系列丛书
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第6页
系列丛书
01课前自主学习 03随堂基础巩固
02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第7页
系列丛书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第22页
系列丛书
(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凡是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般就是吸热反应。 特别注意: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 无必然的关系。具体如下: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第23页
系列丛书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 过加热,可以引发放热反应,如 C+O2=====CO2 为放热反应; 绝大多数吸热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但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 加热也能进行,如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8页
系列丛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 化学键的 断裂 和生成物中 化学键的形成 。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 (1)物质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是通过 化学键 相结合 的。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吸收 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放出 能量。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
第24页
系列丛书
吗?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3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3

RJ·化学·必修2
第4页
系列丛书
2.下列几种核素中,已知 a、b、c 不相等,其中互为同位素
的一组是( D )
A.baX 与bcW C.bcW 与bcZ
B.cbZ 与caA D.baX 与caY
解析:元素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 子数不同,A、B、C 中质子数不同,故不选,D 项质子数相同, 左上角表示的质量数不同,说明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D 正确。
RJ·化学·必修2
第2页
系列丛书
解析:本题是利用相关概念来对选项作出判断。对于 A 选项, 可利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概念来进行判断;对于 B 选项,可 利用部分原子结构的特殊性来解决;C 选项中,必须明确决定原 子种类的微粒是哪几种;D 选项可用同位素的概念来进行判断。 A 选项中的各核素属同一元素,这些核素间必定互为同位素。根 据同位素和质量数的含义可知:各核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 数不同,二者之和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数,因而质量数必不相等, 但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中描 述的只是原子构成的一般规律,而忽视了氢原子(11H)的原子核内
系列丛书
9.最近,我国某物理研究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研制出由 18O 所形成的单质气体。18O 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1.8 g 18O 形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0.05 mol B.0.1 mol 重氧水 H128O 所含的中子数约为 6.02×1023 个 C.0.2 mol 18O2 气体的体积约为 4.48 L D.18O2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36 g/mol
RJ·化学·必修2
第5页
系列丛书
3.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两种微粒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课时作业2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课时作业2

课时作业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B)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C.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可以产生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

2.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B)A.还原性B.熔点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D.原子半径解析: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单质的还原性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强,A、C、D项不符合题意;碱金属熔点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降低,B项符合题意。

3.关于Li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判断如下:①与H2O反应比Na剧烈;②它的原子半径比Na小;③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⑤它是还原剂;⑥Li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⑦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2。

其中错误的组合是(A)A.①④⑥⑦B.①②③C.③⑤⑥D.①②⑦解析:①错误,与水反应比钠缓和。

②正确。

③正确,Li2O+CO2===Li2CO3。

④错误,Li+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而Na+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是8个电子。

⑤正确,金属原子只能作还原剂。

⑥错误,Li点燃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浮在上面),应保存在石蜡中。

⑦错误,4Li+O2===== 2Li2O。

4.以下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D)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Na<K<Rb<CsB.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为Li<K<Na<RbD.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比较为Li+<Na+<K+<Rb+解析:同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A正确;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半径减小,B正确;K的性质出现反常现象,其密度比钠小,C 正确;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错误。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2-2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2-2-2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11页
系列丛书
正极: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①当负极材料与 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 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②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 液不能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溶 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 O2。
系列丛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进入导航
第1页
系列丛书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页
系列丛书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3页
系列丛书
01课前自主学习 03随堂基础巩固
02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系列丛书
芬兰 Enfucell 公司制造出一种纸质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式 为 Zn+2MnO2+H2O===2MnO(OH)+ZnO。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当 0.1 mol Zn 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 1.204×1023 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2MnO2+2e-+2H2O===2MnO(OH) +2OH-
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4页源自 系列丛书RJ·化学·必修2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5页
系列丛书
一、干电池
干电池是一种
一次性 电池,最早使用的是
锌锰干电池 ,其负极是 锌筒 。为防止漏液,改良后的碱性
锌锰电池将电池内的电解质 KOH 。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课时作业5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课时作业5

课时作业5元素周期律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解析:X原子半径比Y的大,说明X在Y的左边,原子序数X比Y 小,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 比Y的弱,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X的气态氢化物不如Y 的稳定。

2.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B)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②Cs是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③砹(At)是第ⅦA族元素,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⑤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②④解析: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③错;NH3溶于水后,显碱性,④错。

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C)A.A、B、C、D、EB.E、C、D、B、AC.B、A、D、C、ED.C、D、A、B、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周期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由于碱性B>A,故B和A在左端,且原子序数B<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则C和D为非金属,靠近右端,原子序数D<C,由于E的原子半径最小,故E的原子序数最大,则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A<D<C<E。

4.X、Y、R、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周期,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XO4和HYO4。

高中化学必修2红对勾同步课后练习2-2-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课后作业

高中化学必修2红对勾同步课后练习2-2-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2.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1/2O2+H2O+2e-===2OH-据此推断锌片是()A.负极,被氧化B.负极,被还原C.正极,被氧化D.正极,被还原3.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经济而且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关于此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燃料电池中通入H2的一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2H2↑+O2↑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4.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按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5.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为Ag2O 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为Ag2O+Zn+H2O===2Ag +Zn(O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ZnB.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2OH--2e-===Zn(OH)2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碱性减弱,正极区溶液碱性增强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它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熔融的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7. (多选)有一新型燃料电池,是用两根金属做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X极通入CH4,向Y极通入O2,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入CH4的X极是负极,通入O2的Y极是正极B. 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O2,完全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D.放电时,通入甲烷一极附近的pH升高8.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9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9
系列丛书
课时作业9 化学能与热能
RJ·化学·必修2
第1页
系列丛书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已知断裂 1 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H—H 键:436 kJ;I—I 键:153 kJ;H—I 键:229 kJ。下列对反应 H2(g)
+I2(g) 2HI(g)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B )
RJ·化学·必修2
第12页
系列丛书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
坏 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Q1kJ,破坏 1 mol 氯气中
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Q2kJ,形成 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
的能量为 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D )
A.Q1+Q2>Q3
RJ·化学·必修2
第7页
系列丛书
解析:由图象知,1 mol A2 和 1 mol B2 的总能量高于 2 mol AB 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放热。
RJ·化学·必修2
第8页
系列丛书
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C )
A.铝片与稀 H2SO4 反应 B.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 C.灼热的炭与 CO2 反应 D.甲烷在 O2 中的燃烧反应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解析:反应物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能量的变化是不一样 的。H2 燃烧生成气态水,气态水再液化成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所 以 Q2>Q1。ຫໍສະໝຸດ RJ·化学·必修2第14页
系列丛书
9.如图为反应 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19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全书配套课件课时作业19
4.下列有关 HOOC—CH===CH—CH2OH 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C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4H6O3,1 mol 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 消耗 4 mol O2
B.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 应
C.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 Na、NaOH、Na2CO3 反应,生成物 均为 NaOOC—CH===CH—CH2OH
RJ·化学·必修2
第5页
系列丛书
解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酯 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苯的硝化反应是取代反应。
RJ·化学·必修2
第6页
系列丛书
3.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从梨 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乙酸和另一种分
子式为 C6H13OH 的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RJ·化学·必修2
第9页
系列丛书
5.将 1 mol 乙醇(其中的氧用 18O 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
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 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 18O C.可能生成 88 g 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 90 g 乙酸乙酯
解析: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 18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 能完全反应,所以不可能生成 90 g 乙酸乙酯。
CH3COOH+Br2――→CH2Br—COOH+HBr,③键断裂 (4)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3COOH―→
A.(1)(2)(3) C.(2)(3)(4)
+H2O,①②键断裂 B.(1)(2)(3)(4) D.(1)(3)(4)
RJ·化学·必修2
第3页
系列丛书
解析:乙酸电离出 H+时,断裂①键;发生酯化反应时酸脱 羟基,断裂②键;在红磷存在条件下与 Br2 反应时,Br 取代了甲 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分子断裂①键,另 一分子断裂②键。综上 B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9化学能与热能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断裂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 键:436kJ;I—I键:153kJ;H—I键:229kJ。

下列对反应H2(g)+I2(g)2HI(g)的判断中,错误的是(B)A.该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B.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I2与H2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HI具有的总能量解析:依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 kJ+153 kJ=589 kJ,生成2 mol H—I键放出的能量为299 kJ×2=598 kJ,因598 kJ>589 kJ,所以H2与I2反应生成HI的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各图中,表示放热反应的是(B)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表示放热反应的是图象B。

3.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和NH4NO3,使用时将它们混合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持一段时间。

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错误的是(C)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解析:Na2SO4·10H2O失水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吸热反应;NH4NO3吸收水并溶解于水中,是一个吸热的物理变化过程,整个过程中只是Na2SO4·10H2O的分解反应和NH4NO3溶于水的过程,而并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

4.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解析:由图象知,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高于2 mol AB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放热。

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C)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解析:A 、D 是放热反应,B 、C 是吸热反应,但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 +CO 2=====△2CO 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 。

6.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C )A.H 2O 分解为H 2与O 2时放出热量B.生成1 mol H 2O 时吸收热量245 kJ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解析:根据能量变化可知,1 mol H 2与12mol O 2断键时吸收685 kJ 能量,而生成1 mol H 2O 放出930 kJ 能量,所以H 2燃烧生成H 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 2O 的分解是吸热反应。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1kJ,破坏1 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2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 3kJ 。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D )A.Q 1+Q 2>Q 3B.Q 1+Q 2>2Q 3C.Q 1+Q 2<Q 3D.Q 1+Q 2<2Q 3解析:H2+Cl2===2HCl是放热反应,所以2Q3>(Q1+Q2)。

8.一定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1,等量的H2在同样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2,则Q1与Q2的关系为(C)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解析:反应物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能量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H2燃烧生成气态水,气态水再液化成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所以Q2>Q1。

9.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拆开2 mol H2(g)和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成为H、O原子,共放出1 368 kJ能量B.由H、O原子形成2 mol H2O(g),共吸收1 852 kJ能量C.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l),共吸收484 kJ 能量D.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 能量解析: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时放出能量,A、B错;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气态水时放出484 kJ能量,C错,D对。

10.如图所示,ΔH1=-393.5 kJ/mol,ΔH2=-395.4 kJ/mol,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C)A.由石墨转化生成金刚石为放热反应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解析:图象表明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由石墨转化生成金刚石属于吸热反应,A错误;石墨和金刚石分别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变化,B错误;石墨能量较金刚石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总键能越大,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石墨总键能大于金刚石,C正确,D错误。

11.已知H++OH-===H2O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57.3 kJ,下列反应中符合该特点的是(C)A.1 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水解析:A放出热量应为2 mol×57.3 kJ/mol;B项中氨水不是强碱。

酸与碱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中和热数值会偏大,故D错。

二、非选择题1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使反应物迅速混合而充分反应,使温度迅速降低。

(2)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①药品用量太少;②Ba(OH)2·8H2O晶体未研成粉末,反应太慢;③没有迅速搅拌;④环境温度太高;⑤玻璃片上加水太多;⑥Ba(OH)2·8H2O失水(答出3个或3个以上原因)。

(3)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为说明该反应吸热,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方式是①用皮肤感受,感觉很凉;②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温度降低(答出两种方案)。

(4)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5)实验中即使不“结冰”,提起烧杯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黏在一起了”,原因是水排开了烧杯底部与玻璃片之间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与玻璃片黏在了一起。

(6)试用简单的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为“结冰”而黏在一起的:看能否从侧面相对滑动,若不能,则是由于“结冰”的原因。

(7)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是否有不妥之处?若有,请指出并写出改进方法,若没有,此问不用作答反应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NH3产生,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多孔塑料片覆盖在烧杯口上来吸收NH3。

13.(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O2和NO的总能量。

(2)已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9 kJ的热量。

①该反应是(填“是”或“不是”)吸热反应。

②石墨和金刚石相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更稳定。

③推测石墨与金刚石各1 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2)1 mol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吸收1.9 kJ的热量,属于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的能量低,故石墨更稳定,石墨与金刚石各1 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

14.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日益减少,促进人们去研究能源的利用率和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核能等)开发。

(1)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品种是煤,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均能源占有量小,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2)为减少污染,提高燃料利用率,下列措施可以达到目的的是①②③④。

①将城市居民燃煤改为使用气体燃料②若将原来烧天然气的灶具改烧石油液化气,应增大空气进入量和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③研制燃料电池④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3)某些科学家对以下3个化学反应很感兴趣:①3FeCl 2+4H 2O=====500 ℃Fe 3O 4+6HCl +H 2②2Fe 3O 4+3Cl 2+12HCl=== 6FeCl 3+6H 2O +O 2③6FeCl 3=====300 ℃ 6FeCl 2+3Cl 2科学家想利用上述反应来制取的一种很有意义的物质是H 2,该物质作为燃料的优点有单位质量燃烧发热量高、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来源(水)较为丰富。

15.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Ⅲ。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说明该反应属于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可能是放热反应(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硝酸铵(或其他合理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