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纪晓丽)
08410122组织行为学B大学高校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BOrganizationBehaviorB课程代码:08410122学分:2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学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教材:《组织行为学》高晓芹,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开课学院,管理学院课程网站: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从组织行为的研究了解组织运行的基础和规律,使学生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素质,提高分析解决管理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课程目标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课程目标3: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组织中的实际问题(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IT……m-n1.毕业要求1-1:2.毕业要求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导论(一)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2.组织与组织行为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3.了解学科性质及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2.难点: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知觉与行为(一)教学内容1.知觉与行为2.社会知觉(二)学习要求1.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对行为的影响;2.了解常见的社会知觉错误(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掌握感觉,知觉的基本概念,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判断的影响;归因三要2.难点:知觉对判断的影响第三章个性与行为(一)教学内容1.个性与行为2.价值观与行为3.态度与行为4.工作满意度(二)教学要求1.了解个性的概念和影响个性的因素;2.了解价值观的分类;3.掌握态度的形成。
组织行为学(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纪晓丽)
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 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S. 洛卿斯杜撰描写了一个叫 吉姆的学生的两段生活片断作为实验材料 :
• 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 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 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 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
• 一般称前者为“自我动力”,称后者为“超我动 力”,它们分别可以定义为:
“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 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
本我
本能能量 快乐原则
制造需要 愿望式满足
动力结构
自我动力
超我动力
•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只重视超我,不 重视自我”;
• 单纯物质利益的刺激是“只重视自我, 不重视超我”;
• 新的心理结构下,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调 动职工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
•传统的组织概念:
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 经由各部门分工合 作, 和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而进行合理地协调一 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
• 传统组织的特征:
•组织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 组织结构包含不同层次的分工,这种分工有相应的权 利责任制度加以保证。
• 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各层次人们的合作,实现共同目 标。
• 现代组织概念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 现代组织的特点:
1)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 系统,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 技术系统。 2)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组织行为学(高晓芹)课件第十五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四)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组织结构是全面反应组织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 种模式。 它是围绕着组织目标,结合组织的内外环境,将组 织内的各部分结合起来的一个框架。
5
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提供能提高人类在 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品 质的科学解决之道。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 业务,共有员工79,000多人。 两百年前,杜邦主要是一家生产火药的公司。一百年前,杜邦的 业务重心转向全球的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今天,在杜邦进入第三 个百年时,杜邦提供的是能真正改善人们生活、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 方法。只要仔细地看一看您家中周围的一切,您就会发现杜邦的印迹。 杜邦适应变化的能力和杜邦对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索,使得杜邦在 两个世纪的历程中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然而,面对 不断的变化、创新和发现,杜邦的核心价值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 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 敬地对待他人。
人 力 资 源
广 告
市 场 营 销
物 流
旅 游
学 院 办 公 室
辅导员
教学 教师
行政
工商管理学院组织机构
2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劳动分工; 2、部门化;
3、命令链;
5、集权与分权;
4、管理跨度;
6、正规化。
3
管理幅度(跨度)——一名主管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的数目。
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管理人员的素质: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管理跨度大。反之则小。 2、工作内容和性质:管理工作复杂、计划不明确、下属工作不同、非 管理事务多,管理跨度小,反之则大。 3、工作条件:信息手段先进、下属工作地点集中、助手得力,管理跨 度可以较大,反之则小。 4、组织环境:环境不稳定,主管要花费许多精力处理组织中的新问题, 管理跨度应小。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自考重点复习笔记
五、归因理论与倾向 ................................................................................................................ 24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 5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 6
三、动机与行为 ........................................................................................................................19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20
一、“经济人”假设 .................................................................................................................. 8
二、“社会人”假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组织行为学课程名称(英文):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代码: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授课对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时:32学分:2开课学期:2 考核方式:开卷、完成作业或论文先修课程:管理学教师信息教师电子邮件学位职称肖霞管理学博士副教授课程简介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独立的应用科学。
它以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及其所在组织的行为,目的使管理者能够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创设健康的工作氛围,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人的满意度。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第一,学习者可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体系、理论模型和分析架构,获得相关的知识;第二,学习者对组织中、特别是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能够增加诊断和解决组织中有关人的问题的经验;第三,提高学习者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方法的鉴赏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客观的研究行为的方法,避免直觉经验式或主观片面式的行为分析。
通过学习,改善激励人行为的各种技巧,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也是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学习可以对组织中人的行为更好地理解、预测和管理,为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管理中系统的观念,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并与自己的经验和常识作比较,树立科学认识。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有以下四部分,一是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包括人格、能力、认知、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特质对行为的影响。
二是群体心理与行为,包括群体心理特征与群体动力过程。
三是领导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导力与领导行为。
四是组织行为与组织效率,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行为及组织效率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南开远程主干课复习大纲(组织行为学)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工商管理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的课程打下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本课程从导论(主要包括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个体行为(主要包括第三章、个性和情绪、第四章、知觉和归因、第五章、工作态度和第六章、工作环境中的激励)和群体行为(主要包括第七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第八章、团队、第九章、沟通、第十章、冲突和第十一章、领导)三个方面探讨组织管理中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及组织行为的经典原理和一些研究成果。
与管理学科中以职能管理为研究范围的课程(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不同的是,组织行为学是在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经过百年的发展,其理论和应用价值,随着学科自身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承认和重视。
特别在今天,组织的内外部情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灵活性、扁平化这些二十一世纪“新组织”的特点,表现在组织行为的各个层面,带来了组织行为管理的重大变革。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应对员工流动性增强和忠诚度减弱、改善道德行为、跨文化沟通和冲突、平衡工作—家庭冲突、激发组织变革和管理工作压力等都成为组织行为学在新的情境下所面临的新课题,这就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本课程试图通过任课教师的上课讲授、案例分析、定期的课程报告、在线练习和课程考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所涵盖的范围,以及进行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而对其规律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1.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控制能力。
2.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素质目标:
1.培养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系统思考、持续学习、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3
重点:组织设计的方案;
难点:组织结构的差异
课堂讲授
15
组织文化
3
重点:组织设计的特点;
难点:如何创建积极的组织文化
课程思政融入点:倡导和热爱中国文化
课堂讲授
校园文化建
设小论文
16
复习
3
重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
难点:培养积极的组织行为学视角观察日常生活与工作
课堂讲授
合计:
48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形式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选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Behavior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
其中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心理学
授课时间:周二,周三,5-7节
授课地点:莞城6208
授课对象:2018级会计学1、2、3、4班
难点:组织行为学模型
课堂讲授
2
组织中的多元化
3
重点:组织多元化特征;
难点:多元化管理
课堂讲授
3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3
重点:态度工作满意度内涵外延;
难点:工作满意度如何影响工作
课程思政融入点: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
课堂讲授
压力及A型人格测试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影响个体知觉的因素
知觉情境 时代 时间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知觉的心理特征
◆ 知觉的相对性 ◆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恒常性 ◆ 知觉的组织性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知觉的相对性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条件下(中 间变量)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组 织变量(自变量),对生产率、流动 率、缺勤率、满意度等因素(因变 量)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人力资源政策实施
变
组织文化
革 与
群体决策
发
展
沟通
组织结构设计
领导
群体结构
人 生产率
的 缺勤率
输 出
流动率 满意度
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
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观察
解释
归因
个体的行为
性格 归因
情境 归因
高
区别性
低
高
一致性
低
高
一贯性
低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内部 外部
凯莱的归因理论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温纳的自我归因理论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归因失真
基本归因错误
知觉的选择性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知觉的整体性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知觉的恒常性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知觉的组织性
组织行为学3281506215(1)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组织行为学简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员工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简述群体决策的弊端。
(1)群体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会遏制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者可能因为“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而去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事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学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全面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组织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简述激励的作用。
(1)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
(2)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3)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4)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论情绪在组织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1)选聘员工。
通过心理素质测评解读应聘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识人,帮助组织招聘到有积极情绪的员工。
(2)决策。
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获得灵感或启发,从而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3)创造力。
情绪积极的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创造力也会更强。
(4)激励。
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人们的工作效率,而积极的反馈又加强了积极的情绪,使得工作效率再度提高。
(5)领导力。
高效的领导者依靠情绪手段来帮助自己传达信息。
通过激发情绪并把情绪与一个吸引人的愿景结合起来,领导者就更有可能成功地领导自己的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
(6)谈判。
谈判是一个情绪交互的过程。
一个资深的谈判专家一般会表情严肃,因为这样的情绪表现往往能让谈判者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联系实际谈谈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1)有机式结构的特点是复杂化及正式化程度低,资讯网络通畅,允许较多员工参与决策。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1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特征、组织结构和设计、领导力和决策等方面的重要考量。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组织结构、领导力等;2. 理解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和发展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其组织行为学方面的综合素养;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课程安排1. 第一模块:组织行为学导论-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演变-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型2. 第二模块: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特征和个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 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情绪与情感管理- 个体决策与创新3. 第三模块: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权力和政治在组织中的作用- 组织间关系与联盟策略4. 第四模块: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领导力理论与实践- 团队动力与团队建设- 冲突管理与解决- 跨文化管理与全球团队5. 第五模块: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 -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激励- 组织员工培训与发展- 组织沟通与信息管理- 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示和实践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参与、小组项目和论文撰写等方式提高其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讨论参与等):20%2. 个人或小组项目:30%3. 期中考试:20%4. 期末论文:30%六、参考教材1. Robbins, S. P., Judge, T. A., & Sanghi, S.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arson Education India.2. Kinicki, A., & Fugate, M.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McGraw-Hill Education.3. Colquitt, J. A., LePine, J. A., & Wesson, M. J. (201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McGraw-Hill Education.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其在组织中的个体和团队行为表现以及领导力水平。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组织行为学顾建选0951322209工商管理(1)班2011/6/29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⑴多学科交叉性⑵多层次性2)两重性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3)实用性组织行为学特点:(1)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群体决策中的方法—方案前提分析法不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把论据分析透彻、深入。
优点可以客观地分析问题,容易意见集中,意见正确率高,决策方案把握大。
组织行为中影响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求、生物节律规律、心理活动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认识);2)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3) 文化因素: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礼仪等;4)经济因素: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1)群体2)领导:领导素质、领导作风与方法、激励方法与制度3)整个组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绩效考核。
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1)条件因素:国内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自然地理等2)人群团体因素:家庭、亲友、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应商、各级政府机关、群众团体气质差异1胆汁质(急躁型)表现为精力充沛,动作迅猛,直率热情,但自制力差,性急而粗心,外倾性明显。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单选、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它是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单选、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单选、简答](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负责人:潘丽霞二、学时与学分:54 学时 3 学分三、合用专业:行政管理四、课程教材: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99五、参照教材:1.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19972.赫尔雷格尔、斯洛克姆、伍德曼著《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版社,20013.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第一版社,19984.程方正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19965.李明德、陈维政等编著《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四川大学管理学院6.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第一版社,20037.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 1999六、开课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必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人的行为的展望、指引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经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集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有关理论,并经过事例剖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有关理论的认识;因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见解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看法,会有正反双方面的争辩,经过相互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时机商讨不一样的看法,认识不一样看法怎样相互增补,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辩中获取启迪。
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从个体、集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工作组织中各样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加强对组织活动中各样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解说和剖析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并追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从而,转变看法,真实地认识人,不论是个体仍是组织中的人。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111025
“组织行为学”课程参考教材信息: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从“掌握”、“熟悉”和“了解”等三种不同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
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标注“正确”或者“错误”)(注:括号内页码/章-节)01.从目标性质看,群体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似,能为成员所辨识:团队则被赋予特定的目标,目标为全体成员所认同。
( )(142/8-1)02.从运作方式看,群体有一位明确而强势的领导者,由领导者主导形成决策,指派或授权由个人执行任务,团队成员共享领导权,可以轮流担任领导者,决策过程由全体成员参加,决策内容为全体成员所认同,任务的达成要成员彼此交换信息及资源、协调行动。
( )(142/8-1)03.从成员评估看,群体偏重个别成员的影响,工作成败由个别成员承担,团队以集体的工作成果为衡量标准,工作成败由全体成员共同承担。
( )(142/8-1)04.解决型团队由来自同一部门的人员组成,定期开会,探讨一些有关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 )(142/8-1)05.管理型团队是早期解决问题型团队发展的产物,也称自我指导型团队,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
( )(142/8-1)06.服务型团队是自我管理型团队的一种特殊类型,它除了具备自我管理型团队的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即其成员由来自不同工作领域、具有各种技能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某项任务。
( )(142/8-1)07.沟通是统一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工具( )(161/9-1)08.沟通是激励员工的基本手段( )(161/9-1)09.沟通是在组织成员之间、特别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161/9-1)10.沟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61/9-1)11.沟通是信号的传递和理解,是信息发送者通过沟通渠道把信息传递给其他人的活动过程。
( )(160/9-1)12.组织行为学中所说的沟通是指组织中的群体成员运用一定的载体相互交流信号、传递感情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问题
•这种现象普遍吗? •企业为什么要制定制度? •组织制度对员工行为为什么有影响? •怎样设计组织制度体系? •企业精神、理念对员工有何影响? •企业精神、理念与制度是何关系? •这种关系对设计制度与文化结合的管理体系 有何启发?
•……
行为科学的概念
• 行为科学的概念
行为科学是由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以及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 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借以控制并预测行为,为实现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目的服务。
“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 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利益、社会需要而产生 的动力。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我动力”和 “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自我”与“超 我”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主要动力体系。
最高法官
奴 隶 最高司令
超我
外在力量的内化 惩罚:责任心、道德感 奖励:社会理想
自 我 现实原则 取行动 满足需要
本我
本能能量 快乐原则
制造需要 愿望式满足
动力结构
自我动力
超我动力
•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只重视超我,不 重视自我”;
• 单纯物质利益的刺激是“只重视自我, 不重视超我”;
• 新的心理结构下,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调 动职工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
•传统的组织概念:
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 经由各部门分工合 作, 和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而进行合理地协调一 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各种 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类工 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1)组织行为学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 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 规律。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行为规律, 而是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既研究工作组织对组织成员工 作行为的影响,也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 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
纪晓丽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Tel:65106485(o) jixiaoli@
E-mail:
现象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一个问题:
在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 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 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 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 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 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 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 ?怎样避免这种现象?
组织结构与设计
如何让组织更
组织文化
利于人的发展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的有效 性•组织有效性的组成部分
利润 生产力 资源获得 革 新
成长 适应性 雇员满意
•评估顾组客织/委的托有商效满意性
•观点 •时间框架 •比较的标准
同行 纵向
目标或计划
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环境的特性 可预测性 复杂性 敌对行动
管理人员的政 策和实践
• 社会测量学
社会测量学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 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群体动力学
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内在 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内部力场与情境 力场的相互作用。
行为公式:B=f(P,E) 群体的行为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 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学对影响群体行为 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领导等)进行了详 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 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
策略 沟通 奖赏 控制 决策 领导风格
组织的 有效性
组织的特性
结构 技术 规模 年代
成员的特性 目标 价值观 激励 技巧 态度
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心理技术 •霍桑实验 •群体动态论 •社会测量学 •需要层次理论
• 心理技术学
心理技术学主要研究如何挑选和培养合 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即人适应机 器的问题。
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及理论
组织水平 群体水平 个体水平
心理学——个体水平
•
社会心理学——群体水平
人类学与社会学——组织水平
组织行为学的框架
能力、知觉、性格
个体行为
激励
如何认识人
工作态度
群体规范
以
群体压力
人
组织行为学 群体行为
群体决策
如何协调人
为
谈判
中
群体沟通的
心
群体冲突
管
领导行为、组织理论
理
组织行为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的积 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 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 境、物质刺激只具有次要意义。 •人群关系理论的研究表明,组织活动效果依赖于正式组 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作用,企业中各种形式的社会、 心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人群关系学派开辟了管理的社会—心理研究方向,成为 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
• 传统组织的特征:
•组织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 组织结构包含不同层次的分工,这种分工有相应的权 利责任制度加以保证。
• 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各层次人们的合作,实现共同目 标。
• 现代组织概念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 现代组织的特点:
1)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 系统,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 技术系统。 2)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 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 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 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 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
• 一般称前者为“自我动力”,称后者为“超我动 力”,它们分别可以定义为:
“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 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
心理学 社会学
• 主要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 政治学
行为科学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组织行为学 政治行为学 教育行为学 医学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 犯罪行为学
行为科学思考
• 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有两大 动力系统:
• 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 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 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 “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 我”的利益与机会;
3)组织是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组织的作用就是整合各 子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的协 调与适应,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
AC:组织任务 A
技术环境
AB:组织背景 B AB 社会环境
ABC
AC
BC
C 个人系统
BC:组织角色
ABC:组织中人的行为是个人、社会、和任务条件的函数
组织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