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学科复习资料总结
![高考地理学科复习资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001b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5.png)
高考地理学科复习资料总结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海水热量的收入是太阳辐射。
海水热量的支出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
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
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高考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识点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
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
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1a6a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7.png)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92a45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0.png)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考试是中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层结构与功能:大气的成分、结构、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地球的保温、阻挡宇宙射线等。
2.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如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循环过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4.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5. 岩石和地貌:地壳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6.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与调控。
7.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证据和意义;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变化与规律、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3. 工业化与工业区域: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区域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4. 交通发展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交通网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5.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6.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与联系:城乡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影响。
三、地理方法与技巧知识点:1.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的分类、地图元素和地图投影的选择和使用。
2. 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实地考察与调查:地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4. 借助现代技术的地理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5. 地理问题的解决与评价: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地理现象的评价和应对。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8bae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0.png)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地理各模块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对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的总结。
1.自然地理模块1)地球与地图地理坐标、经纬度、地球仪的使用、经纬度的计算、地理网格、标志物等内容。
2)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因素、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风、气压等内容。
3)水资源与水环境水循环、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水污染、水处理等内容。
4)土地利用与农业农业资源、土地利用类型、耕地保护、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5)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洪水、干旱、草地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成因、预测和防治等内容。
2.人文地理模块1)人口与城市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等内容。
2)区位与交通区位条件、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建设等内容。
3)工业与资源工业布局、工业区划、资源类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内容。
4)贸易与市场国际贸易、市场与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内容。
5)文化与旅游全球文化多样性、旅游资源、旅游业特点与规模、旅游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3.区域地理模块1)亚洲与非洲亚洲概况、亚洲的地理区位、亚洲经济合作与亚洲一体化、非洲概况、非洲的地理区位、非洲的发展问题等内容。
2)欧洲与大洋洲欧洲概况、欧洲的地理区位、欧洲的一体化、欧洲的城市发展、大洋洲概况、大洋洲的地理区位、大洋洲的一体化与共同发展等内容。
3)美洲与南极洲美洲概况、亚洲的地理区位、美洲经济合作与美洲一体化、南极洲概况、南极洲的地理区位、南极洲的发展问题等内容。
4.地理实践与地理技术模块1)地理实践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2)地理技术卫星遥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应用与操作等内容。
以上是对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5b66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2.png)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世界自然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就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的运动原理。
2. 地球的大气圈: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气候带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3. 地球的水圈:掌握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和洋流等自然现象。
4. 地球的陆地和人口:学习各大洲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人居环境等。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自然条件: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3. 中国的农业和农作物分布:介绍中国的农业区划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4. 中国的工业布局和能源:掌握中国的工业布局特点和主要能源资源。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除了自然地理知识点外,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还会涉及到一些人文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城市与城市体系:学习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点等。
2. 人口与城市化:了解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等人口地理现象。
3. 区域发展与全球化:掌握全球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和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4. 旅游地理:熟悉重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情况。
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地理实践能力除了理论知识外,新高考地理考试还会考察考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地图阅读与地理实地观察两方面。
1.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图阅读:考生需要能够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如读图、理解地图符号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等。
2.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理实地观察:考生会接受一些地理实地观察的测试,需要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来考查其地理实地观察能力。
总结:新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具备地理实践能力。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https://img.taocdn.com/s3/m/080d8a6476a20029bc642d47.png)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式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零。
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h)。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d93ed7658f5f61fb636662f.png)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250ce0fbb7360b4c2f3f64d8.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498e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6.png)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自然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自然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274km。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基础。
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倾斜与地区气候地球赤道与黄道面之间的倾角引起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是其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最大。
2. 大气层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各层之间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压特点。
3. 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表现为风,垂直运动表现为对流和垂直气旋。
4. 天气与天气变化天气是指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气候状态,其变化受到热带气旋、锋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下渗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水在不同形态循环流动。
3.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湿润气候条件下水资源丰富,干旱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匮乏。
第四部分:地表水与地下水1. 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地表水主要来自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其分布受地形、降水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影响。
2. 地表水的利用与污染地表水的利用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对地表水造成威胁。
3.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多样性。
4.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da58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1.png)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5a884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5.png)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面的距离关系,地图符号和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可以获取方向、比例、地形、气候等信息,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地壳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5. 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与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5. 区域发展与合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验的设计。
2. 地理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地理竞赛与研究:参与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六、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1.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92671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d.png)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的注意点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37d2c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5.png)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高考地理 大全 知识点
![高考地理 大全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0085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a.png)
高考地理大全知识点高考地理是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我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高考地理的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地理学的分类及其研究内容- 地理学的特点和方法2. 自然地理学- 大气圈与天气-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圈的物理特征与运动规律- 天气系统与变化规律- 水文与水循环- 水圈的特征与类型- 水资源与利用- 水循环与水文过程- 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地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 自然灾害的防治与应对3. 人文地理学- 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与分布- 人口变动与人口结构- 城市的特征与发展- 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 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 农村发展与问题- 工业与交通- 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类型 -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重要性 - 交通网络与物流体系4.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发展 -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提取-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 全球定位系统与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构成 -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功能 - 导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 区域地理学- 中国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 人文地理背景与特色-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世界地理概况-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背景与分布- 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 城市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 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多做题、多总结,相信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752c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6.png)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略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识别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达的信息。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类型与分布:寒流、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4.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
- 气象灾害:洪水、干旱、台风。
- 灾害预防与减灾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
-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网络、物流分布。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
- 可持续发展策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1. 地理实验:- 气象观测、土壤分析等。
2. 地理调查:- 社区调查、环境评估等。
3. 地理研究:- 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解释。
六、地理学科思想方法1. 地理空间思维:- 空间分析、地理模式识别。
2. 地理综合分析:- 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
3. 地理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7992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一、全球气候特征地理的气候学研究着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和变化规律。
了解全球气候特征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1. 地球气候区划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寒冷区、温带区和热带区三个大的带状气候区。
寒冷区主要位于北极和南极,温带区分布在寒冷区和热带区之间,热带区则位于赤道两侧。
每个气候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主导气候系统。
2. 主导气候系统全球的气候受到主导气候系统的影响。
主导气候系统指的是在气候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气候系统。
例如,亚洲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系统的主导,北美受到温带西风带主导。
了解不同地区的主导气候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
3. 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海洋暖池、地球自转和风等。
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
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也影响气候分布,例如山脉会形成雨影和地形气候差异。
海洋暖池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理环境与发展地理环境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高考地理题目的解答至关重要。
1. 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不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以发展农业经济。
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地经济的特点和差异。
2. 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港口城市通常位于河口或海湾,便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
山区城市则以旅游和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柱。
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
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例如,地震、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人口迁移则受到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3defb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8.png)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e29acc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7.png)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认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征表述(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8a6513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b.png)
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地理科目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门科目,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接受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高考中,地理考试的分值往往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地理科目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掌握地理常考关键知识,对于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的重点汇总。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组成主要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和水等组成。
而地球的结构,主要由岩石圈、石屑圈和核幔边界等组成。
掌握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对于掌握地质运动、自然灾害等概念具有很大的帮助。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由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引力作用而来。
掌握地球的公转、自转、倾角和参考系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突发性事件,包括洪水、地震、火山、飓风、龙卷风、干旱等等。
掌握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是课本中的重点。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一定时期内气候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气压、大气水分、风向等方面的变化。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止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文地理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化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掌握城市化的影响、原因以及适当的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内容。
2.人口与发展人口与发展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掌握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3.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领域内,各个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面的高度集成。
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类运输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种交通方式。
掌握交通运输的概念、发展状况以及其对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的重点汇总,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滑坡、L 风暴潮、M 沙尘暴、N 泥石流、O 林火、蝗虫(把以上自然灾害加以正确分类)
①
灾害:
.
②
灾害:B、
.
③
灾害:A、
.
④灾害:D、.源自重点知识35.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
:
气候降水时空变率 ,雨季降水(强度 、雨时 、雨区 )
2.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
,排水不畅
3.
:围湖
→ 调蓄
←
破坏 → 水土流失 → 河床变 变 变 .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
. .
.
. .
B
DC 5
6 3
1 A
4
7
2
8
重点知识
2.注意
① 特殊气候区的形成主要受
、
的影响
②15º>最冷月>0º是:
、
③ 画出温带五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4.东亚、南亚、赤道附近的风
甲
7月
1月
、
.
东亚季风: 差异
南亚季风: 差异+位移
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
2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1. 高度、温度与气压值的大小呈 相关
2. 太阳辐射 →
差异 →
运动 →
差异 →
力→
3. 画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环流图、等温线图、等压面图
4. 画近地面和高空风的受力图并注明力的名称
5. 我国夏季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季 ,原因与
、
、
有关
2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33.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 气温:
上升(全球热量带向 纬方向推移)
2. 降水:热带和中高纬度 ,
减少,部分地区农业耕作方式( 区 → 区
→ 区)
3. 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大西洋暖流强度可能会怎么变化
34.自然灾害分类
A 海啸、B 台风、C 热浪、D 火山、E 旱涝、F 地震、G 崩塌、H 塌陷、I 寒潮、J 雾霾、
重点知识
5. 太阳视运动图
赤道上( )、极点上( )、极昼地区(
)、其他地区( )
6. 注意:对称点(物影、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日出方位、公转速度?)
7. 画图
⑴ 画夏至日赤道和杭州的日影变化轨迹图
⑵ 画66.5ºN、30ºN、10ºN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注明各分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值)
⑶ 画夏至90ºN、76.5ºN、66.5ºN、30ºN、10ºN、0º、30ºS太阳视运动图(标出日出日落方位和最小太阳高度值)
1. 气压带风带移动:以二分日为标准,二至日向南北移动 格
2. 若右图为夏至日风带、气压带分布图,请在图中填注0º、30º的纬度值 30
3. 在下图中画出冬至日大气环流及干湿状况:
这是何时? 运A为动(何比B)冷? 曲面是 ?面
C地天气?
A
B
南90°
60°
30°
0°
30°
60北 0
C
2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1.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西 风→ 雨 ? ? 副‥高 → 雨 或 信 风→ 雨 ? 赤‥低 → 雨 ?
归类:风力沉积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
20.大气
1. 红月亮“红”的原因是
.
2. 太阳、大气、地面3种辐射的先后顺序: 辐射 →
辐射 →
辐射 →
.
3. 逆温:
逆温、 逆温、
逆温、
逆温
4. 温差:
⑴ 年较差:高纬 低纬 (高原面年较差 )
⑵ 日温差:低纬 高纬、夏季 冬季、 凹地 平地 山地 (高原面日较差 )
、居住区
、工业区
、旅游区
.
6. 平原地区聚落密度大的原因是什么
7. 城市化意义:
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
增加
机会,缩小
差距;促进
化、科技化、信息化,提高区域整
体
运价; 运量 运速 运距 运物 灵活性 连续性 其他
增强
作用,改善地区 结构;经 渗透,影响农村 、
外 铁路 . /
/
/
方式和对
43.公交路通建设/
老年抚养比 少年抚养比
.
.
.
/
的人口数、环境承载力是
的人口数(短板)
重点知识
38.人口容量的特点
1.
性:该线是指
…
2.
性:该线是指
…
39.人口迁移的因素
最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40.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迁出地
① 有利:缓解
;促进
;加强与外界
.
② 不利:
、
减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30.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1. 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的因素有
、
、
、
、
.
2. 影响土壤厚度大小的因素有
、
、
、
、
、
.
3. 温度高、湿度 ,土壤厚度 ,土壤有机质生产量 ;温度高,有机质分解 ,土壤肥力
.
31.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自然带
对应植被
对应气候
对应气候模式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锋
降水
过境时天气
雨区
冷锋
强度较 .
、 ( 、 (锋 ) 气团一侧为
)
主
暖锋
强度较 .
性降雨 (锋 ) 气团一侧
26.1准.低静画气止出压锋南与半高球强气气度压.旋较系的统水的平气和流垂运直动气特性流点降运及雨动天图气状况 雨区范围最 .
2. 南北半球气旋的东部都是 锋,西部都是 锋
,其他地区日出
,日落
.
2.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方位
⑴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
、
.
⑵ 北回归线上:
、
.
⑶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N
S
重点知识
3. 找太阳直射点
⑴ 依1º/ 日判
⑵ 依(
+
)/ 2
⑶ 依晨昏线与地轴的 角或与纬线的 点(该点移动范围在
与
之间)判
4. 物影:倒向 阳侧,物高相同,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 ,太阳高度相同,物体越高,物影越 .
和
,产生“
”和“
06.地球自转
1. 方向:北 南 .
2. 速度:线速度大小受
和
影响
、
)
作用使日温差小)
安全(各行其道)
”
重点知识
07.月相
1. 方向:北半球面 而立,左 右 ,南半球面 而立,左 右 .
2. 天体观察重在判:何
、何
、何
.
3. 规律:上上上 、 ;下下下 、
.
?
?
北南 半半 球球 ??
判 位 置
重点知识
14.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 =
+
=
以上部分
15.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页岩变质成 岩、砂岩变质成
岩、石灰岩变质成
岩、花岗( )岩变质成
岩
16.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1. 沉积岩有
、
.
2. 箭头3进1出者为
或
.
3. 所有岩石都可能变成
、
岩、
岩(物)
4. 判新老:化石、海岭、下层 、被穿透者 、看断层线
/
/
/
1. 水高路速交通线桥涵比重高的目的是
2. 航各空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
/
/
管道
/
/
/
重点知识
44.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
协作:同一产品
之间 游产业链的协作;同一产品
2.
联系
3.
联系
45.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1.自然条件:
①
(、、、
、
、
)②
③
2.社会经济、技术经济:
夜长,同日:40ºN昼长 =
夜长
3.⑵根据昼昼长长=判(断1右2 图- 中A、B的纬度)位×置2 = ( ×2
- 12)
包头 (110°E) 昼长14小 时时,观 金星西大 距的时间 是。
重点知识
13.其他
1. 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
A.二分日,各地 点日出
, 点日落
,
B.夏至日,极昼地区 点日出
, 点日落
重点知识
42.城市化
1. 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衡量标准是
,占地最广的功能区是
区
2. 城市化改变了
,从而引起城市气候出现
效应、
效应
3. 发达国家出现 城市化或 城市化,亚非和南美部分国家则分别出现
城市化和
城市化
4. 缓解城市病:控制大城市 和 规模, 大城市职能,建
,实行
化
5. 城市昼夜人流情况是商业区
区时 =
地方时 ≠ 北京(116ºE)
时 北京
⑶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中)点和与纬线的切(交、高)点的时间分别为
时的 、 、 、 满点月
09.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过
经线日期加一天,过
经线日期减一天
高度 最高
W
E
小
大
地方时:1°/ 4分钟 标准时:1时区 / 1小时
出现 在什 么季
180
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