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2压焓图

合集下载

制冷剂的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1.压焓图的构成
制冷剂的压焓图又称lgp-h图,是根据1kg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绘制的。

横坐标表示焓h,标度是均匀的;纵坐标表示压力P,为使低压区内交点更清晰,采用对数坐标,标度是不均匀的。

坐标系内的每一点都对应着制冷剂的一种状态。

为了使用方便,图中还绘制了各种曲线,主要的几种曲线是:
1)等压线和等焓线
图中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为等压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为等焓线。

2)饱和液体线和干饱和蒸气线
饱和液体线用x=0表示,在这条线上,制冷剂总是处于饱和液体状态;干饱和蒸气线用x=1表示,在这条线上,制冷剂总处于干饱和蒸气状态。

这两条线的交点叫临界点,用K表示。

这两条线将lgp-h图分为三个区域:x=0左边的区域称过冷区,在这个区域,制冷剂总是处于过冷液状态;x=1右边的区域,称为过热蒸气区,在这个区域,制冷剂总是处于过热蒸气状态;中间的区域称为饱和区,制冷剂在这个区域总保持湿蒸气状态。

3)等温线
等温线用t表示,是一条折线:在过冷区为竖虚线;在饱和区为水平虚线与等压线重合;在过热蒸气区为向下的斜线,用虚线绘制。

4)等比体积线
等比体积线用v表示,用点画线绘制。

5)等熵线
等熵线用S表示,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6)等干度线
它只存在于饱和区内,用X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各种曲线都有若干条,并标明相应的数据。

制冷剂与压焓图

制冷剂与压焓图

3.4 臭氧层破坏结论及蒙特利尔议定书
• 1974年,美国科学家莫里纳和罗兰德宣布,氟利昂中的氯 原子和哈龙物质中的溴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这一发现 令陶醉于自己智慧的人类十分尴尬:被大量使用的制冷剂、 发泡剂、清洗剂及发胶中的氟利昂、哈龙等原来是消耗臭氧 层的物质(ODS)。 本世纪30年代,含氟的制冷剂被研究 发明后在美国进入商业化生产,前苏联、日本和欧洲各国也 不甘落后,氟利昂的应用范围也由制冷剂,其产量与日俱增。 到1974年,全球氟利昂的产量已达到80多万吨。1986年 全球ODS的年消费量已高达100多万吨。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是人类自己陷入了眼下的 尴尬境地。
• 3.低温高压制冷剂,标准沸点低于-60℃,冷凝 压力高于2MPa的制冷剂,包括R13、R14、R503。
三、制冷剂的环保问题
• 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 题,它对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巨大的有害影响。
大气的总臭氧层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
• 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同,离地面10公里以上的臭氧 约占总臭氧80%,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 此层臭氧常称为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减少是造成南 极臭氧空洞与全球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特点:不能与矿物冷冻油互溶,能溶于聚酯类 合成冷冻油。
7.有机化合物类
• 主要是有机氧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 物。命名是R600序号中编写,6后面的1代表 氧化物、2硫化物、3氮化物。如:乙醚 C2H5OC2H5–R610; 甲胺 CH3NH2 –R630。
8.环状有机化合物类
• 命名是R后面先加字母C,后面按氟里昂编号 规则编写。
•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 公约》签署;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效。根 据"共担责任但又有区别"的原则,联合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提出了消耗臭氧层物质使用的时间限制,并建立了旨 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履约的多边基金。由此,ODS的生产和 消费量得以逐年减少,臭氧空洞的扩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制冷剂的压焓图。

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等焓线(Enthalpy),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等干度线(Quality),等温线(Temperature) (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4)等熵线:图上自左向右上方弯曲的细实线为等熵线。

制冷剂的压缩过程沿等熵线进行,因此过热蒸气区的等熵线用得较多,在lgp-h图上等熵线以饱和蒸气线作为起点。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

R22压焓图

R22压焓图

【实验内容】
1、充注制冷剂; ① 系统抽真空。在充气口处按真空泵。连续抽气,待真空度达 10-6toor,且稳定不变时,抽真空结束。 ② 充加制冷剂。将制冷剂铜瓶用软管与充气阀连接,钢瓶倒立着。调节阀门开度,制冷剂液体流 入系统,根据压力表指示来控制充加量。当压力表 a 指示到 10.2Mpa 时,关闭钢瓶阀门,启动 压缩机,压力开始下降,稳定到某一数值。如压力为 6×104~8×104pa,就表示充气量合适。此 时,关闭充气阀 6,充气结束。
c· 冷凝器出口压力表、出口温度计。
d· 蒸发器进口压力表、进口温度计。
b1a
c
dLeabharlann 245图 3-9-2
制冷循环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 3-9-2 所示。各部件之间用紫铜管连接。系统内充入一定量的制冷剂 R12 (或 R22)后,充后阀 6 关闭。后动压缩机,工质就沿 1—2—3—4—5—1 的方向循环流动。毛细管为管径 1mm 左右(内径 0.5—1mm)细铜管,它在系统中起节流阀的作用。系统内要求水分和杂质的含量应在 2×10-5 以
理论制冷循环过城可以请楚地表示在压——焓图上。见图 3-9-1,图中点 1 表示制冷剂工质进入压缩机的 状态,它是对应于蒸发温度 t0 的饱和蒸汽。对应的饱和压力 p0,实际循环中制冷剂工制裁进入压缩机的状态 p0 压力下的过热蒸汽状态。点 2 表示制冷剂出压缩机的状态,也就是进制冷凝器时的状态。点 3 表示制冷剂 出冷凝器的状态,它是与冷凝温度 tk 和冷凝压力 pk 相对应的饱和液体。过程线 2—2,和 2,—3 分别表示制冷 剂在冷凝器中的冷却和冷凝过程。点 4 表示制冷剂出节流阀的状态,也就是进入蒸发器时的状态。过程 3—4
为制冷剂通过节流阀时的节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由 pk 降到 p0,温度由 tk 降到 t0,并进入气 液两相区(即温蒸汽区),节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故用一虚线表示。过程线 4—1 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等 湿、等压气化过程,液体制冷剂吸取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不断气化,直到全部变为饱和蒸气为止。这样,制冷

R22压焓图解读

R22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制冷剂的压焓图。

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等焓线(Enthalpy),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等干度线(Quality),等温线(Temperature)(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4)等熵线:图上自左向右上方弯曲的细实线为等熵线。

制冷剂的压缩过程沿等熵线进行,因此过热蒸气区的等熵线用得较多,在lgp-h图上等熵线以饱和蒸气线作为起点。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

R22压焓图解读doc资料

R22压焓图解读doc资料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与等熵线比较,等比容线要平坦些。制冷机中常用等比容线查取制冷压缩机吸气点的比容值。
(6)等干度线:从临界点K出发,把湿蒸气区各相同的干度点连接而成的线为等干度线。它只存在与湿蒸气区。
上述六个状态参数(p、t、v、x、h、s)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状态参数值,就可确定制冷剂的热力状态。在lgp-h图上确定其状态点,可查取该点的其余四个状态参数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References
添加引用:
登录并发表回答
取消
在谷歌搜索压焓图英文按钮代表的意思
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
按时间排序按投票数排序
0
semikio23 2009-3-10 17:35:1660.212.225.*举报
自由焓
自由焓
free enthalpy
(3)优惠多c) 1点沿等熵线与L2的交点就是2。
d) 3点沿等焓线与L1的交点就是4。
以上指的是理想循环。
压焓图英文按钮代表的意思[科技]
悬赏点数101个回答147次Fra bibliotek览0zhangweiwei06020 2009-3-10 17:34:03118.26.160.*举报
压焓图英文按钮代表的意思
回答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
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
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制冷剂与压焓图

制冷剂与压焓图

(CH3CH2CH2CH33)--R600 ;
异丁烷
(CH(CH3)3)--R600a 。从经济观点来看,它们
是出色的制冷剂,但易燃,安全性很差。
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类
• 它们的命名是在R后面先写“1”主要有: 乙烯: R1150, 丙烯: R1270。
4.氟里昂类(饱和碳氢化合物)
• 它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元素的衍生物总称,
•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只发生物理变化,没 有化学变化。如果系统不泄漏,制冷可以长期 循环使用。
二、常用制冷剂分类和命名
⑴ 1.无机物化合物 按 2.饱和碳氢化合物
⑵ 按
1.高温低压类
化 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工
学 4.氟里昂

组 5.共沸溶液
成 分
6.非共沸溶液
温 2.中温中压类 度 压
类 7.有机化合物 8.环状有机化合物
4.2 制冷剂类别与环境保护
• 科学家的研究证实R11、R12、R13等氯氟烃化合物 (CFCs)制冷剂,当它们泄漏或排放后扩散到地球 的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结果使地球上生物遭 到紫外线的损害;另一方面,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 会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会像二氧化碳那样使地球 温度升高。
• CFCs中含氯元素,对臭氧层具有最大的破坏作用, 是禁用制冷剂;而HCFCs中由于氢元素的存在,大大 减弱了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目前还可以继续使用, 属过渡制冷剂;至于无氯的HFCs,则不会对臭氧层 破坏,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成为替代制冷剂。
3.5 中国正式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
• 联合国环保组织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会议, 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大气臭 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1992年正式宣布加 入修订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制冷剂的压焓图。

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等焓线(Enthalpy),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等干度线(Quality),等温线(Temperature)(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4)等熵线:图上自左向右上方弯曲的细实线为等熵线。

制冷剂的压缩过程沿等熵线进行,因此过热蒸气区的等熵线用得较多,在lgp-h图上等熵线以饱和蒸气线作为起点。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的压焓图。

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等焓线(Enthalpy),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等干度线(Quality),等温线(Temperature)(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4)等熵线:图上自左向右上方弯曲的细实线为等熵线。

制冷剂的压缩过程沿等熵线进行,因此过热蒸气区的等熵线用得较多,在lgp-h图上等熵线以饱和蒸气线作为起点。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

与等熵线比较,等比容线要平坦些。

压焓图

压焓图

Q 0 = 可逆循环
Tr
< 不可逆循环
可逆过程, Q ,q 代表某一状态函数。
TT
定义:熵 dS Qre
T
比熵 ds qre
T
小知识
于19世纪中叶首先克劳修斯(R.Clausius)引入,式中S从 1865年起称为entropy,由清华刘仙洲教授译成为“熵”。
State of Liquid and vapor
常用温标之间的关系
绝对K 摄氏℃
华氏F
373.15 100 水沸点
212
朗肯R
671.67
273.16 273.15
37.8
发烧 100
00.01水冰三熔相点点
32
-17.8 盐水熔点 0
559.67 491.67 459.67
0 -273.15
-459.67
0
温标的换算
T[K] t[OC] 273.15 t[OC] 5 (t[F] 32)
[ kJ/kg ] [ kJ ]
1、焓是状态量 state property 2、H为广延参数 H=U+pV= m(u+pv)= mh
h为比参数
3、对流动工质,焓代表能量(内能+推进功) 对静止工质,焓不代表能量
4、物理意义:开口系中随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取决 于热力状态的能量。
熵的导出
克劳修斯不等式
T2 s
制冷能力和冷吨
Cooling Capacity and Ton of Refrigeration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冻 到0°C的冰所需冷量。

制冷系统压焓图及主要参数

制冷系统压焓图及主要参数
3.1.2 压焓图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 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在该点,制冷 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 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 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 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 三个状态区 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 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 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 对应关系。

5.制冷系数 单位质量制冷量与理论比功之比, 即理论循环的收益和代价之比,称为理论循环 制冷系数,用0表示,即
q 0 h1 h4 0 w0 h2 h1


单级理论循环制冷系数0是分析理论制冷循环 的一个重要指标。制冷系数不但与循环的高温 热源、低温热源有关,还与制冷剂的种类有关。 在制冷机工作温度给定的情况下,制冷系数越 大,则经济性越高。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 线为等比容线。与等熵线比较,等比容线要平 坦些。制冷机中常用等比容线查取制冷压缩机 吸气点的比容值。 (6)等干度线:从临界点K出发,把湿 蒸气区各相同的干度点连接而成的线为等干度 线。它只存在与湿蒸气区。 上述六个状态参数(p、t、v、x、h、s) 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状态参数值,就可 确定制冷剂的热力状态。在lgp-h图上确定其 状态点,可查取该点的其余四个状态参数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 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 组等参数线 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 等压线P(LgP) 等焓线(Enthalpy) 饱和液体 线(Saturated Liquid) 等熵线(Entropy) 等容线(Volume) 干饱和蒸汽线 (Saturated Vapor) 等干度线(Quality) 等温线 (Temperature) (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 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制冷剂的压焓图。

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等焓线(Enthalpy),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等干度线(Quality),等温线(Temperature)(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4)等熵线:图上自左向右上方弯曲的细实线为等熵线。

制冷剂的压缩过程沿等熵线进行,因此过热蒸气区的等熵线用得较多,在lgp-h图上等熵线以饱和蒸气线作为起点。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解读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制冷剂的压焓图。

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2、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3、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等焓线(Enthalpy),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等干度线(Quality),等温线(Temperature)(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4)等熵线:图上自左向右上方弯曲的细实线为等熵线。

制冷剂的压缩过程沿等熵线进行,因此过热蒸气区的等熵线用得较多,在lgp-h图上等熵线以饱和蒸气线作为起点。

(5)等容线:图上自左向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为等比容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9-1 低压饱和蒸汽(工质),将它压缩成高压气体排出,此过程(1→2)需要消耗能量;经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 气体在冷凝器被常温界质(通常是空气或水)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此过程(2→3),气体工质向环境界质 放热。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成低压低温的湿蒸汽,此过成(3→4),工质的焓不变。低压湿蒸汽在蒸发器中 吸收被却空间的热不断气化,从而使被冷却空间中的物质冷却因此,此过程(4→)产生制冷效应。湿蒸气在 蒸发器中气化,干度不断增加,出蒸发器后成为干饱和蒸气。然后再被压缩机抽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
为制冷剂通过节流阀时的节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由 pk 降到 p0,温度由 tk 降到 t0,并进入气 液两相区(即温蒸汽区),节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故用一虚线表示。过程线 4—1 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等 湿、等压气化过程,液体制冷剂吸取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不断气化,直到全部变为饱和蒸气为止。这样,制冷
实验 9 小型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及热力完善度
制冷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液气集态变化应用最广泛。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家用制冷以 及冷冻库房制冷 主要采用蒸汽式压缩式制冷,它是一种液体汽化制冷。本是验的目的是用简便的方法测定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的主要性能指标——制冷系数及热力完善度。
【预习要求】
弄清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原理,了解制冷剂 R22 的 p--h 图。
剂状态重新回到状态 1,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蒸发器单位时间内向制冷剂传递的热量叫做循环的制冷量,用符号 Q0 表示,压缩机在压缩制冷剂所消耗
的功率用 N 表示。如以:m 为系统中制冷剂稳定流动的质量流量;h1,h2,h3,h4 分别为各状态点 1、点 2、 点 3、点 4 的比焓。根据稳定流动功能量方程就可将制冷量压缩机所耗功率表示为:
理论制冷循环过城可以请楚地表示在压——焓图上。见图 3-9-1,图中点 1 表示制冷剂工质进入压缩机的 状态,它是对应于蒸发温度 t0 的饱和蒸汽。对应的饱和压力 p0,实际循环中制冷剂工制裁进入压缩机的状态 p0 压力下的过热蒸汽状态。点 2 表示制冷剂出压缩机的状态,也就是进制冷凝器时的状态。点 3 表示制冷剂 出冷凝器的状态,它是与冷凝温度 tk 和冷凝压力 pk 相对应的饱和液体。过程线 2—2,和 2,—3 分别表示制冷 剂在冷凝器中的冷却和冷凝过程。点 4 表示制冷剂出节流阀的状态,也就是进入蒸发器时的状态。过程 3—4
=
h1 h2
− h3 − h1
(3-9-4)
制冷系是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制冷机耗功愈少,自蒸发器吸取的热愈多,则制冷系数愈大,循 环愈经济。在一个完整的循环中,以压缩机耗外功为代价,从蒸发器(相当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通过冷 凝器传送到外界环境(相当于高温热源)中去。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相同的高、低热源间工作的制冷
下,这是因为过量的水分会在毛细血管中形成冰晶,引起制冷系统“冰堵”,干燥过滤器是用来吸附制冷剂中
的水分、滤除系统中的杂质。
各压力表及温度计用来监测各状态点的变化情况。当吸入蒸气温度 tf 等于蒸发温度 te(既 t0)时,压缩机 吸气状态为干饱和蒸气,如 tf>t0,则吸入状态为过热蒸气,根据 tf 及 pa 的数值,通过饱和蒸气压表和压焓图 可查可吸入蒸气的焓值。压缩机排气压力为 pb,在压焓图上等压线(p0)与 1—2 等焓线的交点,可得出排气 蒸气的焓值(h2),同样,在图或表上可查出与饱和压力 pc(既 pk)对应的焓值(h3)。
【实验装置】
如图 3-9-2 由压缩机 ,冷凝器 ,干燥过滤器,毛细管 ,蒸发器等组成,留有充气口,按有压力和温度
测试仪机 2.冷凝器 3.干燥过滤器 4.毛细管 5.蒸发器 6.充气阀门 7.充气口
a. 压缩机进气压力表、进气温度计。
b· 压缩机排气压力表、排气温度计。
2. 启动压缩机,随时注意各压力表及温度计数值。 3. 蒸发器温度计读数每下降 2K,作一次记录(包括各个温度计及压力表的读数),并记下实验室内温度
数值(即环境温度值)。 4. 蒸发器温度达-15oC 左右,关压缩机,本实验结束。
【数据处理】
1. 根据所测的数据,查制冷剂饱和液体及蒸气的势力性质表、压焓图、得出各状态点的焓值。 2. 根据方程(3-9-4)、(3-9-6)、(3-9-7)计算不同蒸发温度 t0 下的制冷系数及热力完善度。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最佳制冷系数。
机,以可逆制冷机(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εc 最大。于引入热力学完善度η 来衡量实际制冷机接近可逆制
冷剂的程度,η 愈小,制冷过程偏离可逆过程愈远,制冷的经济效果愈差。
热力完善度的定义为:
η =ε0 /εc
(3-9-5)
如令 T 表示高温热源的温度(环境温度);T0 表示低温热源温度(被冷却空间的温度),温度的单位为 K
【实验内容】
1、充注制冷剂; ① 系统抽真空。在充气口处按真空泵。连续抽气,待真空度达 10-6toor,且稳定不变时,抽真空结束。 ② 充加制冷剂。将制冷剂铜瓶用软管与充气阀连接,钢瓶倒立着。调节阀门开度,制冷剂液体流 入系统,根据压力表指示来控制充加量。当压力表 a 指示到 10.2Mpa 时,关闭钢瓶阀门,启动 压缩机,压力开始下降,稳定到某一数值。如压力为 6×104~8×104pa,就表示充气量合适。此 时,关闭充气阀 6,充气结束。
【实验目的】
本是验的目的是用简便的方法测定小型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制冷系数及热力完善度。
【实验原理】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或毛细管)、蒸发器组成的一密闭循环系统。如图 3-9-1 所示。系统内有一定量的的制冷剂工质(如氟里昂)。制冷循环由工质的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 过程组成。压缩机启动后,不断抽走
Q0 = m! (h1 − h4 )
(3-9-1)
N = m! (h2 − h1)
(3-9-2)
Q0
按定义,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ε 0= N 可表示为:
h1 − h4 ε0 = h2 − h1
(3-9-3)
注意到,制冷剂在(3—4)节流过程中焓值不变,既 h4=h3 因此(3-9-3)式可化为:
ε0
c· 冷凝器出口压力表、出口温度计。
d· 蒸发器进口压力表、进口温度计。
b1a
c
d
2
4
5
图 3-9-2
制冷循环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 3-9-2 所示。各部件之间用紫铜管连接。系统内充入一定量的制冷剂 R12 (或 R22)后,充后阀 6 关闭。后动压缩机,工质就沿 1—2—3—4—5—1 的方向循环流动。毛细管为管径 1mm 左右(内径 0.5—1mm)细铜管,它在系统中起节流阀的作用。系统内要求水分和杂质的含量应在 2×10-5 以
(开),则,可逆制冷机的制冷系数(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εc 可表示为:
εc
=
T0 TH − T0
(3-9-6)
于是,实际制冷机热力完善度可表为:
η
=
(TH − TO )(h2 − TO (h1 − h3 )
h1
)
(3-9-7)
实验中,T、T0 可测得,各状态点的比焓可根据各状态点的数据在压焓图上查出。
【注意事项】
压缩机不能连续启动,两次启动之间至少间隔 8 分钟。 制冷剂工质 R22 的压焓图上可查阅 P0,Pk,To,Tk,h1,
ν h2,h3, 1 等有关数据。附图 3-9-3( R22 压---焓图)。
图 3-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