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之词语释义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10.表主管的:知、典、主、司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

后来成了同义词。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

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19.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2、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7、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13、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
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

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9.表监狱的:囹圄、狱、缧绁
1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1.表辞别的:辞、别、谢
1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1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之、适
1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

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2016年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一、湖心亭看雪(八上)*1.拏(ná):同“桡”,牵引。

撑(船)。

2.更:还。

3.三大白:酒杯。

补充1.俱:都。

2.绝:消失。

3.是:代词,这。

4.定,完了,结束。

1念:想,思考。

补充:1欲:想要。

2遂:于是,就。

3至:到。

1.从:顺,沿。

2.奔:飞奔的马。

3.轩:高。

补充:9.共,相同,一样。

10.至:到。

11.许:上下,左右。

12.绝:到了极点。

13.皆:全,都。

1.患:祸患,灾难。

2.辟:通“避”,躲避。

3.蹴:用脚踢。

补充:(1)亦:也。

(2)欲:想要。

(3)兼:同时具有。

(4)舍:舍弃。

(5)取:选取。

5.余:我。

9.拉:邀请。

13.莫:不要。

6.一:全或都。

10.强:尽力,竭力。

14.痴:痴迷。

7.惟:只有。

11.客:做客。

8.一:数词。

痕,痕迹。

12.及:等到。

二、记承天寺夜游(八上)*2但:只是,不过。

4寻:寻找。

7如:如同5寝:睡。

8盖:原来是。

6与:和、跟。

9如:像。

三、与朱元思书(八下)*4.邈:远。

7.绝:穷。

10.柯:树木的枝干。

5.千:表示多。

8.戾:至。

6.转:通“啭”,鸟叫声。

9.反:通“返”,返回。

14.甚:胜过。

19.好,美丽的。

24.犹:好像。

15.若:好像。

20.韵,和谐的声音。

25.交:相互。

16.负:凭借。

21.息:使……平息。

26.日:太阳,阳光。

17.指:向。

22.窥:看。

18.激:冲击。

23.昼:白天。

四、鱼我所欲也(九下)*4.辩:通“辨”,辨别。

7.与:通“欤”,语气助词。

5.奉:侍奉。

8.乡:通“向”,从前。

6.得:通“德”,感激。

9.已:停止,放弃。

(6)甚:超过。

(11)莫:没有。

(16)丧:丧失。

(7)于:比。

(12)为:做。

(17)弗:不。

(8)故:所以,因此。

(13)非:不(18)加:益处。

(9)恶:厌恶。

(14)独:仅。

(10)如:假如,假使。

(15)是:此,这样。

五、公输(九下)*1.起:出发,动身。

初中文言文高频字词翻译

初中文言文高频字词翻译

一、字词翻译1.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 故:名词,表示原因、缘故。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4.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地位低而担心不安。

)5.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 以:介词,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7.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 以:介词,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10.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地位低而担心不安。

)二、字词翻译举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了?”)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15 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例1:【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③遽(jù):迅速。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B.曾.益其所不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C.犹宜将.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C.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马说》:“执~而临之。

”②鞭打;鞭策。

《马说》:“~之不以其道。

”《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竹杖;拐杖。

《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拄着(拐杖)。

《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写字的竹简;书册。

也写作“册”。

《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记录;登记。

《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⑧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词语积累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词语积累

初中文言文词语积累第二册《桃花源记》1.复前行,欲穷其林——欲罢不能、欲盖弥彰:想要。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听君便:全、都。

3.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不足为奇:值得。

4.后遂无问津者——无人间津:渡口。

《口技》5.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6.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絮絮叨叨:连续重复。

7.—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原形毕露:全。

8.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莫名其妙、莫可名状:说出。

《孙权劝学》9.蒙辞以军中多务——义不容辞:推辞。

lo.自以为大有所益——受益匪浅:好处。

《伤仲永》1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大书特书:写。

1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一蹴而就:成。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理万机:每天。

《愚公移山》14.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与虎谋皮:商量。

15.吾与汝毕力平险——锋芒毕露:全。

16.出人之迂也——迂回曲折:绕远:1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兵折将:削减。

18.且焉置土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哪里。

1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枪实弹:挑、扛。

20.甚矣,汝之不惠——欺人太甚:过分。

2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己见:顽固。

22.操蛇之神闻之——稳操胜券:拿,掌握。

2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荆请罪:背。

《短文两篇》24.惟吾德馨——惟我独尊、惟利是图:只。

25-南阳诸葛庐——初出茅庐、三顾茅庐:房屋。

2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少。

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事不宜迟:应当。

《黔之驴》28.虎大骇——骇人听闻:惊恐。

29.益习其声——习以为常:习惯。

《工之侨献琴》30.工之侨以归——视死如归:回家。

31.匣而埋诸土——付诸东流:“之于”合音。

第四册《公输》3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据理力争:争辩。

33.义不杀少而杀众——取义成仁、见义勇为:道义。

34.舍其文轩——舍己为人:放弃。

35.虽杀臣,不能绝也——灭绝人性、斩尽杀绝、弹尽粮绝:尽。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解释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很多常考的词汇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

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对于读懂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

“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多样。

作助词时,可译为“的”,如“水陆草木之花”;也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代词时,代指人、事、物等,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其”作为代词,可代指第三人称,译为“他(她、它)的”,比如“恐前后受其敌”;还可以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些”,像“其人视端容寂”。

有时还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揣测、反问等语气,如“其真无马邪”。

“而”字的用法也不少。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和”,比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温故而知新”便是如此;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里的“而”就是这种用法;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而”就是修饰关系。

“以”作介词时,有“用”“凭借”“按照”等意思,像“以刀劈狼首”的“以”是“用”的意思,“何以战”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作连词时,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就是表目的;表结果,译为“以致”,例如“以伤先帝之明”。

“于”常见的意思有“在”“到”“从”“对于”等。

“于舅家见之”中的“于”是“在”的意思;“至于夏水襄陵”的“于”是“到”;“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是“从”;“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于”是“对于”。

“乃”常作副词,可译为“于是”“就”“才”“竟然”。

“乃重修岳阳楼”中的“乃”是“于是”的意思;“乃不知有汉”的“乃”是“竟然”。

“者”可以译为“……的人”“……的东西”“……的情况”等。

“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者”就是“……的人”。

“为”作为动词,有“做”“成为”“当作”等意思,“可以为师矣”的“为”是“做”;“化为邓林”的“为”是“成为”;“以丛草为林”的“为”是“当作”。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之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之

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11
5.(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心之所向。《童趣》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9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第一个之) 《岳阳楼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山水之乐。/山间之朝暮也。而不知人之乐。《醉翁 亭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陈涉世家》
5
⑤相当于这件事。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再拜,曰:请说之。《公输》
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 方位的限制 期年之后,虽有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 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
16
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满井游记》
பைடு நூலகம்
17
14
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
阳楼记》
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8.(助词)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词语解释

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词语解释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 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 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首 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注释】 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àng)田:察 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 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 年华老大而悲伤。
2021 《史记·管晏列传》 理解内容、翻译句子
《诫子书》《孙权 虚词解释、文学文化常识、
2020 劝学》
理解内容、翻译句子
实词解释、虚词解释、翻译 2019 《马说》《出师表》
句子、理解内容
17 从近五年中考题来看,文言文阅读是益阳 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内容为课内、课内
17 外比较阅读,分值为17分。考查的知识点 主要有词语解释、一词多义、断句、翻译
恐人人皆恃恩私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有恃无恐
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坐:因……犯罪。
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汉语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
我昔为秦王 莫不然者


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
今非昔比
”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
(《曹刿论战》)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首 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 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 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 大夫。

《赢在中考》补充资料:文言文之词语

《赢在中考》补充资料:文言文之词语

《赢在中考》补充资料:文言文复习之词语例文原文: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

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

”“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

”“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

”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

”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

②于頔:人名,唐朝大臣。

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

④客将:客籍将领。

⑤赍:携带。

翻译: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韩荆州一样)。

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

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的,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

”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个钱。

”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

”于公非常不安,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

”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馈赠的五百钱和写好的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

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

”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连信都不打开,就作揖回绝了。

作业:1、原文: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将墐户,其王使视蓄而计课,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

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而子独邀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

旦夕且计课,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

词语释义

词语释义
2008济南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界限,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009济南市

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 把酒临风 临: 面对 成语:如临大敌 临危不惧 临危制变 临危受命
2010济南市
(1)晓雾将歇 ( 消散 ) (2)蝉吟鹤唳 ( 鸟鸣 )
2008南充市: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 热水 ) 2009湖北黄冈:媵人持汤沃灌(
2010济南市:晓雾将歇 ( 消散

古今异义出现的现象: 1、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 2、词义缩小,古义大于今义;如妻子 。 3、词义转移,如 去,走。 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 卑鄙 。
中考真题回顾
2008南充市
⑴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⑵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009湖北黄冈
⑴腰白玉之环( 腰佩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 (3)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
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文言文词语释义(实词虚词) 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考场练兵(一词多义部分)
1、解释下列红色的多义词。
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舍 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或凭或立
只 停止 房屋 丢是 A.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 B.立有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不能指其一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D.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2008济南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界限,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009济南市

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 把酒临风 临: 面对 成语:如临大敌 临危不惧 临危制变 临危受命
2010济南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内外迁移法。
这是理解课外文言词语最重要的方法。 有很多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是比较固 定的,我们在备考时要牢记课内重点 文言词语的含义,答题时可以先在脑 海中搜索课内学过的该词的含义,然 后将这些词义代入文段,结合语境判 断其是否适用于该文段。
2、组词法。
文言词语多是单音节词,可以通过 合理“组词”的方法,将文言词语 组成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了某种不属于它的语法功能,相应
的具有了新的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
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2、一狼洞其中。 (打洞)
3、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4、温故而知新。 (新的知识)
5.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远离)
方法指导: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
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 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词语释义
考查内容:
常见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 意义,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 殊情况。
: 通假字 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
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 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快乐)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2.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 欲以为御史大夫。
贤能,道德高尚的人 流辈甚称其贤。 《送东阳马生序》
3.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子道也。 担心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2018年中考文言文
1.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安慰
2.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通“返”返回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3、古今对比法。
答题时可以将该词的现代汉语词义代入 句中,结合语境判断是否合适,如不合 适,须断是否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
2.语境推断法。
即解释文言词语含义时,要 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子 语境来推断理解。
2019年中考文言文《季布》
1.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这,这样 以是多假借于余。 《送东阳马生序》
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发怒,生气。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2017年中考文言文
1.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案卷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2.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 因粮于我也。
担心 3. 公至,与并坐,说田间事甚悉,俄而从者 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道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及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并学褒 书。文渊之书,遂被遐弃。文渊惭恨,形于言色。 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 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至于碑榜,余人犹莫之 逮。王褒亦每推先之。
石涧记
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 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 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 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 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 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 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 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 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 也。
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
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石头有的像 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 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 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 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指激撞 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 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 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 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注意事项:
1.多积累,把学过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尽量 记住。
2.解题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联系整 个句子或上下文来理解。
3.分析词语的含义,不管是用课内外迁移 法、组词法、还是古今对比法,都必须将词 义代入原文,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检验,判 断词义是否正确。
课外文言文字词练习:
赵文渊,字德本,南阳宛人也。文渊少学楷隶, 年十一,献书于魏帝。文渊雅有钟、王之则,笔 势可观。当时碑榜,唯文渊及冀俊而已。大统十 年,追论立义功,封白石县男,邑二百户。太祖 以隶书纰缪,命文渊与黎季明、沈遐等依《说文》 及《字林》刊定六体,成一万余言,行于世。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古今异义: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
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2、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3、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平民、百姓)
6、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Fra bibliotek跑、逃跑)一词多义: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
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1、书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书写,字条)
2、策 (1)执策而临之。
(2)策之不以其道。 (鞭子,鞭打、驱赶)
3、国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都,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