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完整版)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目录:1、生态系统2、最适温度3、生物资源4、水体自净5、全球变暖6、积温(活动和有效)7、光合作用8、光照强度9、日较差10、气候生产力11、土壤环境容量 12、光能利用率 13、自然资源 14、农业自然资源(分类和特点)15、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 16、农业投入产出 17、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8、人类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19、水资源 20、水循环21、三基点温度 22、生长期 23、种植业 24、森林资源 25、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2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7、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山西气候资源特点)28、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29、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30、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1、农业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2、农业环境 33、水循环中的大小循环 34、最高温度 35、无霜冻期和无霜期 36、我国草地资源利用情况37、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适温度: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

3、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4、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5、全球变暖: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逐渐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

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7、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注:此答案前两章有题目对应,方便核实是否题目对应,后面仅为答案,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第一章1、价格对资源短缺的正常反应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为什么?答:短缺将提高价格,因此降低需求,直到等于新的更少量的供给。

因为这导致减少短缺,而非强化短缺,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

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提高,在价格升高前买进并囤积,强化了短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第二章1、假设州政府正决定一条景观非常怡人的河流的保护长度。

社区中有100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有同样的逆需求函数P=,其中q是保护长度,单位是英里,P是他或她为保护q英里的河流愿意支付的单位价格。

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美元,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多少英里?经济剩余有多大?答:a、这是一个公共物品,因此将100条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P=1000-100q。

这条需求曲线在P=500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此时q=5英里。

b、净效益可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其高为500美元,底为5英里。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500=1250美元。

2、假设一个正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P=80-q,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是MC=1q,这里,P为产品价格,q是需求和/或供给的数量。

a. b. c. d. 答:a、令MC=P,所以80-1q。

解得q=40,P=40。

b、消费者剩余=800美元。

生产者剩余=800美元。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600美元=经济剩余。

c、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2倍,因此MR=80-2q。

令MR=MC,得到q=80/3和P=160/3。

如右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曲线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可以通过求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得到。

矩形面积=80/3×(160/3-80/3)=6400/9 直角三角形面积=1/2×80/3×80/3=3200/9 生产者剩余=3200/9+6400/9=9600/9美元消费者剩余=1/2×80/3×80/3=3200/9美元d、①9600/9美元>800美元②3200/9美元3、假设要求你评论一个拟议的控制石油泄漏的政策。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1.什么是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如何评价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你认为中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什么位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使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更加扁平?答:①: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意思是: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不平等;然后,经历暂时没有大变动的时期;到经济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趋于平均。

如果我们以人均收入作为横坐标,表示经济增长,以人均收入差距作为纵坐标,这个假说可以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表示,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当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或者工业化开始时,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轻;随着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剧增,环境污染就会由低向高;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在某一时期达到临界点或者拐点,随后程度会逐渐减轻,环境质量又有所改善。

③:这是一种经验现象,中国还处于曲线的上行阶段,经济要发展,环境整体恶化趋势没有改变。

④::为了使曲线更加扁平,我们应当生态保护好给以奖励,对一般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依法取缔重污染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禁止DDT的使用,设立技术标准,对于标准以外的不允许排放,对污染企业进行收税,运用科斯定理进行排污权交易。

2.什么是庇古税?有何具体应用?有何意义、局限性?答:①: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②:如果庇古效应总是运作强烈日本央行的政策接近零名义利率可能已经预计,日本通货紧缩的越快。

其他明显的证据对庇古效应来自日本可能是其长期的停滞,而消费支出价格下跌。

这一价格下跌将使消费者感受到更丰富的(和增加开支),但日本的消费者往往会报告说,他们宁愿延迟采购,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021211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试题(A卷)

021211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试题(A卷)





线







河南城建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环境经济学》试题(A 卷)
本套试卷共 2 页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舒适性资源的特点 、 、 、 、 。

2.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 、 。

3.中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指令控制环境手 、 、 、 、 。

4、排污权的三类交易者 、 、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消费(环境经济学的角度) 2.稀缺
3.庇古税
4.外部性
5.科斯手段
6.可更新资源
7.绿色GDP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和环境外部经济性分别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怎样才能最优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
3. 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
4. 获得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途径?
5.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
四、论述题(14分)
1.环境价值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对环境价值进行经济评价?。

经济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一个商品价格的上升会趋向于产生如下结果()• A.另外一个商品需求减少• B.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C.另外一个商品需求增加• D.互补商品需求减少(正确答案)2. 在一个加油站,汽油价格每天都在变化之中。

一个司机过来后,没有看价格就直接说,给我加40升的汽油()• A.司机对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无限大• B.司机对汽油的需求是完全弹性的• C.司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正确答案)• D.司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单位弹性3. 关于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A.弹性为负意味着两商品的互补关系(正确答案)• B.弹性为正意味着两商品的互补关系• C.弹性为负意味着两商品的替代关系• D.对任意两个商品而言,弹性不可能为零4. 关于序数效用理论,如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X,Y)的效用是(4,1),那就意味着,X和Y的效用都非常小• B.如果(X,Y)的效用是(4,1),我们就说X的效用是Y的效用的4倍• C.如果(X,Y)的效用是(4,1),那就意味着,同时消费X和Y的总效用是5• D.其余说法全错(正确答案)5. 关于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条件,如下说法哪个是不对的()• A.其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正确答案)• B.必须满足边际替代率与价格比相等• C.必须满足边际效用之比与价格之比相等• D.必须满足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6. (需要一点微积分知识)如果生产函数为Y=KL,那么劳动L的边际产品是()• A.K(正确答案)• B.Y/K• C.KL• D.L7. 关于短期的成本,如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ATC = AVC + AFC,符号分别为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 B.MC> MVC ,符号分别为边际成本(总成本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可变成本(正确答案)• C.TC = VC+FC,符号分别为总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D.MC = MVC,符号分别为边际成本(总成本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可变成本8. 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而言,如下哪一条是正确的• A.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减少产量,价格会上升(正确答案)• B.无论如何它都可以享有正常利润• C.它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价格• D.它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企业的反应9. 如果竞争厂商满足了P=MC的条件,那么下面说法就成立:• A.一定可以得到最大利润(注意利润按定义可以是负值)• B.一定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C.至少可以做到收支相抵• D.如果价格高于最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可以得到最大利润(正确答案)10. 在竞争市场的均衡中,如果没有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资源配置的特点是:• A.要增进一个人的利益,就必须减少他人的利益• B.离开这个均衡点一定会损害至少一个人的利益• C.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生产者获得最大利润• D.其他三条全部成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资源环境经济学试题库(试卷⼀)⼀、概念( 14 分)1、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2、贴现和贴现率3、揭⽰偏好法4、单次投标博奕法5、绝对地租6、资源的内部成本7、投资回收率三、简答(50 分)1、说明资源⽆价值的弊病。

2、⽤资源经济学原理分析评价⼟地投机。

3、简述中国排污费改⾰的主要⽬标。

4、简答⾃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的原则。

5、简述中国⽔权变⾰的内容。

6、绘图说明⾃然资源的经济供给与⾃然供给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7、简述庇古税的资源环境学的意义。

四、论述( 20分)1、⽐较政府直控型与社会制衡型资源环境管理的优缺点。

2、讨论真实储蓄状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概念题(共14分,每⼩题2分)1、指获取⼀单位国⼟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产成本,②边际使⽤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运⽤利息率计算资本本⾦的过程,它被⼴泛应⽤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为现值,r为贴现率,i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贴现的⽐率。

3、通过考察⼈们与市场相关的⾏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4、调查者⾸先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然后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付多少钱,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体污染的事实。

5、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撇开了绝对地租问题,暂时假设最劣⼟地不付地租。

实际上使⽤任何⼟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论⼟地好坏,只要使⽤⼟地就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6、由某⼀经济财货所包含并计⼈市场价格的直接费⽤。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

环境经济学一、关键概念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

)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

)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

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

(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

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资源与环境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doc

资源与环境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doc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习题集一、简答题1.简述农地保护的内容和措施。

2.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主要途径有那些?3.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主要有那些?4.化肥污染的控制方法有那些?5.阐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6.简述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7.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8.简述植物养分资源综合管理问题。

9.水体污染对作物的危害有哪些?10.防治乡镇企业污染的对策是什么?11.土地管理与保护的任务有哪些?12.阐述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农药污染的控制方法有哪些?14.酸雨的综合防治对策是什么?15.大田作物的减灾对策有哪些?16.如何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17.简述湿地的概念、类型、动植物及其保护。

18.防治乡镇企业污染的重要性是什么?19.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基本对策是什么?20.生态农业的主要优点有哪些?21.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技术是什么?22.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3.简述化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24.牧区畜牧业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是什么?2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是什么?二、填空题26.我国资源总体特征是()27.土地的功能有()28.影响水资源丰缺的主要因素是()29.我国六大种植作物是()30.我国肥料养分资源的特点是()31.食物链的四种类型是()32.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农业措施有()33.按防治对象将农药分为七类是()34.目前公认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是()35.农业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36.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问题是()37.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特性是()38.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39.资源动物主要类型有()40.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是()41.水体人为污染源的类型有()42.农业环境管理手段有()43.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是()4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有()45.温室气体的主要种类有()46.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是()47.土地的经济用途类别有()48.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有()49.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是()50.资源植物主要类型有()51.沙漠化土地的改良措施是()52.化肥中主要有害物质是()53.“三同时”制度指()54.森林火灾扑救原则是()55.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有()56.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是()57.土地的分类有()58.我国水资源21世纪面临的问题是()59.按生态类型生物资源可分为()60.植物所需七种微量元素是()61.污染土壤的改良措施有()62.水质的六个主要指标是()63.我国生产使用氮肥的主要种类有()64.农业环境监测的原则是()65.自然灾害系统通常包括()66.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67.我国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68.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是(69.生态系统的四部分组成是()70.植物养分资源的特征有()71.土壤是由哪五因素作用下形成的()72.七大水系由重至轻的污染顺序是()73.大气污染按影响的范围可分为()74.农业环境监测的范围有()75.灾害事件的五个要素是()三、名词解释题(略)……答案一、简答题1.答:内容是三方面,一是对农地面积的保护,实践上根据一定发展时期,为满足对农产品的需要,把必须的农地面积划入保护区,对其实行特殊保护,保持农地面积的稳定,同时农地面积的保护还根据需要与可能,开发可垦为农地的废弃地、荒地,适当扩大农地面积;二是农地物质生产能力的保护,避免土地水土流失、沙化等,加大对中低产农地的建设力度,提高农地物质生产水平;三是农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三废”的排放和农地的污染,提高农地质量。

环境经济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试题一1. 简要解释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答: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问题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和方法。

2. 请列举并解释环境经济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答:(1)外部性:指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外的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的外部性)也可以是负面的(负的外部性)。

(2)公共物品:指一种物品或服务,无法排除任何人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典型的例子是空气和公园等。

3. 解释环境经济学中的经济评估方法。

答:经济评估方法是用来衡量和评估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常见的经济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货币估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等。

试题二1. 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答: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某一特定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例如,在建设一个新的工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评估该工厂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简要描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与协调,旨在提高当前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以确保未来世代也能够享有相同的机会与福利。

3. 解释强制性环境法规和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强制性环境法规通过法律和法规的约束力,要求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保护标准和规定。

市场机制则借助经济手段,如碳排放交易等,激励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经济奖惩机制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以上是《环境经济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保护环境、管理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试卷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试卷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环境与自然经济学?()A. 外部性B. 机会成本C. 魔法经济学D. 可持续发展答案:C。

解析:魔法经济学不是环境与自然经济学中的概念,外部性、机会成本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其重要概念。

2.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包括()。

A. 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B. 只有使用价值C. 只有交换价值D. 没有价值答案:A。

解析:环境资源有使用价值,像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等,还有非使用价值,如存在价值等。

3. 当企业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这体现了()。

A. 正外部性B. 负外部性C. 内部效益D. 没有影响答案:B。

解析:企业排污损害周边环境是负面的影响,是负外部性。

4. 以下哪种资源是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答案:C。

解析: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而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5.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不包括()。

A.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B. 保护自然环境C. 制造更多污染D. 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C。

解析:制造更多污染与环境与自然经济学的研究目的背道而驰。

6.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 无节制开采B. 适度开采并寻找替代品C. 完全不使用D. 只进口不自己开采答案:B。

解析:不可再生资源要适度开采并且寻找替代品,无节制开采会耗尽资源,完全不使用不现实,只进口不自己开采也不是长久之计。

7. 绿色GDP考虑了()。

A. 只考虑经济增长B. 经济增长和环境成本C. 只考虑环境成本D. 人口增长和环境成本答案:B。

解析:绿色GDP既考虑经济增长又考虑环境成本,与传统GDP只考虑经济增长不同。

8. 以下关于环境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任何作用B. 可以有效调节环境与经济的关系C. 只会增加企业成本D. 只对发达国家有用答案:B。

解析:环境政策可以调节环境与经济关系,不是没有作用,虽然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但也有其他积极影响,并且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资源的最优配置B. 环境保护C. 经济发展D. 可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旨在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2. 以下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 太阳能B. 风能C. 石油D. 水能答案:C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和特定条件。

3. 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A.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B. 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一致C. 以上两者都是D. 以上两者都不是答案:C解析:外部性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出现差异,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偏离最优。

4. 公共物品的特征是()A.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B.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C. 非排他性和竞争性D. 排他性和竞争性答案:A解析: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他人使用;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果。

5. 资源稀缺性的本质是()A. 资源数量有限B. 人类欲望无限C. 资源数量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的矛盾D. 资源分布不均答案:C解析:资源稀缺性源于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A.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B.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呈负相关C.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先正相关后负相关D.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先上升(正相关)后下降(负相关)的关系。

7.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环境价值评估()A. 成本效益分析B. 市场均衡分析C. 投入产出分析D. 一般均衡分析答案:A解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环境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常用于环境价值评估。

8. 绿色GDP 是在GDP 的基础上扣除了()A. 资源损耗成本B. 环境退化成本C. 资源损耗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D. 社会成本答案:C解析:绿色GDP 考虑了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成本,对传统GDP 进行了修正。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自然资源2. 自然资源的条件储量3. 生态交错区4. 环境阻抗(限制性因素)5.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6.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7. 内部成本8. 内在经济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为、、、、和社会性。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功能3. 当前研究认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有、技术变化、经济增长、、。

4. 规模经济主要包括和两种情况。

5. 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之外部性,重建自然资源的价值,主要有和这两条不同的途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自然资源的资源基础是指最终可开采资源(判断),即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

×2. 耗散结构论是新马尔萨斯派学者们的重要理论支持。

×3.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一种因子的改变必然引起其他一系列因子的改变。

√4. 生态学的“限制”概念与经济学的“稀缺”概念是相似的,两者有一定渊源关系。

√5.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

√6. 在天然状态下,(营养)物质流少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最终大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7. 熵是“有效能”的测度,即熵越小,有效能越小;熵越大,有效能越大。

×8. 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的是相对稀缺和自然耗竭×9. 科斯定理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手段解决资源环境之外部性问题的理论依据。

×10.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值时,就是总的纯收益最大的那一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影响自然资源探明储量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

3、简述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什么是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5、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 对自然资源稀缺和冲突的认识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的论争,在当代长期存在两派对立的观点,试简要评述这两派观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选题1、”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A.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B.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正确答案:A2、铁矿石资源属于()oA.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B.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C.可再生的公共物品资源D.可再生的商品性资源正确答案:A3、从历史上看,随着时间推移,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其主要原因就是()oA.技术进步B.资源勘探C.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D.其他正确答案:C4、环境最重要的属性是(),它决定了人类如何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

A.空间与时间性B.有用性C.利与害的差别性D.公益与转移性正确答案:D5、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A.资源配置B.帕累托最优标准C.社会福利水平D.市场占有率正确答案:B6、下列关于帕累托效率错误的是()。

A.帕累托效率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高。

B.帕累托效率一旦达到,则任何一个人再得到好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受到损失。

C.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就是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线和无差异线都必须是非凹的。

D.帕累托效率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以及消费中的高效率。

正确答案:D7、以下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原因的是()。

A.信息完全B.公共物品C.垄断D.外部性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关于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入增加或减少与资源的存量与用量没有建立计量关系B.国民经济帐户中设定了资源环境的地位C.资源的价值及其损失在NI或GNP中没有体现D.对不可再生资源制定了合理的折耗率正确答案:B、D2、下面关于自然资源定价扭曲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未包括由于不可持续的管理造成的对未来收益的损失称之为“使用者成本”B.未包括开采或获取成本C.未包括折旧D.未包括由于开采或获取造成的环境成本正确答案:A、B、D3、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可分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精选全文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0*4'=40)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1、复活节岛的兴衰说明了什么?2、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 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 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 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 乃至到破坏的程度,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灾难最终还是会降临在人类头上。

地球就是一个大的复活节岛, 千百万年来, 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 开发更多的资源, 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社会。

但是,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资源消耗殆尽, 厄运就会降临, 人类也将无路可逃。

3、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 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 并没有被“消费”掉。

4、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 信息完备的, 不存在外部性。

5、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

前者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和强制执行的规章, 后者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许可证。

6、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三个主题。

7、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做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纳入生产函数, 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实质, 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8、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原则, 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1)微观经济学认为, 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应当满足如下四个基本假设:(2)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 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足够小, 都无力影响价格, 而只能接受既定价格, 市场是充分竞争的;(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4)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能够保持一致;(5)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退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10、经济效率用帕累托最优来表示。

资源与环境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资源与环境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资源与环境概论》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72分)1、资源科学2、农业资源资源3、土地资源4、农业土壤5、自然土壤6、土地规划7、土地管理8、气候资源9、气候生长期10、作物生长期11、积温12、气候生产力13、生物资源14、生物多样性15、植物养分资源16、社会环境17、生物富集18、生物积累19、生物放大20、环境科学21、粒级22、土壤质地23、土壤环境静容量24、土壤环境动容量25、土壤环境的缓冲性26、生化需氧量27、化学需氧量28、硝化作用29、反硝化过程30、农用化学物质31、全球变化32、可持续农业33、恢复生态学34、农药残留35、农业环境管理36、农业环境保护法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65分)1、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2、资源至少包括、两个要素。

3、资源研究中的综合性技术方法有、、。

4、资源学研究中的专门化技术、、、、、。

5、资源优化配置包括、。

6、资源保护包括、两个方面。

7、农业资源保护的核心是。

8、土地的特性可以分为、两大类。

9、土地的分类、、、、、、、。

10 、地学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影响水资源丰缺的主要因素、、、。

12、三基点温度是指、、。

13、太阳辐射对植物的作用表现为、、。

14、农业光能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5、在自然条件下,农田水量平衡中的水分支出项主要是、,合称蒸散。

16、资源动物包括、、、、、、。

17、资源植物、、、。

18、肥料资源的构成包括、、。

19、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包括、两个方面。

20、食物链的类型有、、、。

21、现代环境伦理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22、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3、与土壤物理性状有关的因素有、、、、等。

24、水体的化学污染包括、。

24、水体物理性污染包括、、等。

25、水体的生物性污染是指、等的污染。

26、反映水体被污染的程度的主要水质指标有、、。

27、水体人为污染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注:此答案前两章有题目对应,方便核实是否题目对应,后面仅为答案,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第一章1、价格对资源短缺的正常反应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为什么?答:短缺将提高价格,因此降低需求,直到等于新的更少量的供给。

因为这导致减少短缺,而非强化短缺,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

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提高,在价格升高前买进并囤积,强化了短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第二章1、假设州政府正决定一条景观非常怡人的河流的保护长度。

社区中有100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有同样的逆需求函数P=,其中q是保护长度,单位是英里,P是他或她为保护q英里的河流愿意支付的单位价格。

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美元,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多少英里?经济剩余有多大?答:a、这是一个公共物品,因此将100条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P=1000-100q。

这条需求曲线在P=500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此时q=5英里。

b、净效益可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其高为500美元,底为5英里。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500=1250美元。

2、假设一个正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P=80-q,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是MC=1q,这里,P为产品价格,q是需求和/或供给的数量。

a. b. c. d. 答:a、令MC=P,所以80-1q。

解得q=40,P=40。

b、消费者剩余=800美元。

生产者剩余=800美元。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600美元=经济剩余。

c、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2倍,因此MR=80-2q。

令MR=MC,得到q=80/3和P=160/3。

如右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曲线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可以通过求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得到。

矩形面积=80/3×(160/3-80/3)=6400/9 直角三角形面积=1/2×80/3×80/3=3200/9 生产者剩余=3200/9+6400/9=9600/9美元消费者剩余=1/2×80/3×80/3=3200/9美元d、①9600/9美元>800美元②3200/9美元3、假设要求你评论一个拟议的控制石油泄漏的政策。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完整版)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完整版)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目录:I、生态系统2、最适温度3、生物资源4、水体自净5、全球变暖6积温(活动和有效)7、光合作用8、光照强度9、日较差10、气候生产力II、土壤环境容量12、光能利用率13、自然资源14、农业自然资源(分类和特点)15、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16、农业投入产出17、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8、人类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19、水资源20、水循环21、三基点温度22、生长期23、种植业24、森林资源25、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2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27、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山西气候资源特点)28、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29、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30、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31、农业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32、农业环境33、水循环中的大小循环34、最高温度35、无霜冻期和无霜期36、我国草地资源利用情况37、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适温度: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

3、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4、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5、全球变暖: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逐渐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

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7、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

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

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

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

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

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

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

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

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

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

《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

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10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

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

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

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章1.说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答: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应导去实现公众的最后福利。

结论: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而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

2.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怎样理解?P26答: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是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由此可以得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3.说明需求与供给曲线的意义和画法。

P26答:左图表达的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数量Q。

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和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

市场在价格和数量处没有存货。

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其趋势是市场出清。

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会上扬。

4.何为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P27答: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5.举例说明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

P30答: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供给的普遍性、消费非排他性。

6.何为外部性影响?分为几种?试举例说明。

P32答: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时,就表明存在外部性。

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事例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这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事例例如上游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农业、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1.举例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

P37答: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如果i≠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前者是指i因为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能增加。

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

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i因为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能减少。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

2.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41答:不管外部性是货币的还是技术的,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的价格和价值的变化。

但是,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技术外部性介入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故比较一个投入向量在有技术外部性和没有技术外部性两种状况下的分配,所有经济成员都会产生差异。

相反,货币外部性介入以后,如果所有资源投入像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作为外部性调节手段的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所有经济成员将保持他们原来的效用水平。

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化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技术外部性是不会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

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P43答:图为某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对其燃煤发电量的影响。

当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时,的价格为零,电价为,发电量为。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例如要求发电厂支付大气污染物排放费),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左移,到达的位置,形成和。

从国民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因为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和都是高效率的。

4.什么是产权?它与外部性有何联系?P46答: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由于物的存在及其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的本质是规定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准则。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哪一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

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

5..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

P47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如图所示。

在图中,横轴是A的活动水平,曲线CD是A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是由于A的活动对B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

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的边际效益为零。

在CD与JK相交的F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的边际损害所抵消。

因此当A的活动保持在OE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

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

由于任何位于OE右边的活动,对B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的边际效益,因此,B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

科斯均衡是OE,F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

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

MN表示A完税后的边际效益。

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转为OG,A的活动水平降低。

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