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外观质量病害及防治路基因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并且由于路基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常产生各种病害。
主要有: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裂缝;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塌。
二、路基沉陷1、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从而引起局部路段的破坏,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路基沉陷有两种:一是路堤的沉落;另一是地基的沉陷,内容如下:①路堤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堤身向下沉陷。
②地基的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发生地基下沉,侧面剪裂凸起,引起路堤下陷;软弱土层未进行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和预压沉降不稳定就开始卸载、路面施工,引起工后沉降。
3、防治方法:①注意选用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严禁用腐植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②填石路基从下而上,应用由大到小的石块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③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应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良好的材料并用加筋体予以加固;路堤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水泥桩等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④应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并直至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三、路基边坡的塌方1、路基的塌方是山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及原因,一般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塌等形式。
2、剥落:是指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涨缩的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
1)防治方法:①搞好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
②加固边坡,如种草、铺草皮或植树。
③对于风化的软质岩层,可采取TBS绿化防护,或修建干砌、浆砌片石护面墙。
④整修边坡,及时清除可能滑坍的土石方。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质量通病高填土下沉高填土路基下沉的主要原因有:①原地基承载力差、土质天然密实度低,加压时具有较大变形和可压缩性;②填土不均匀,压实指标难以确定,导致施工压实不匀,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③路基防护工程不同步和防护工程不完善,造成填土路基损坏;④路基防水和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路基进水和软化;⑤施工安排晚,自然沉降期不够。
(2)预防措施①做好地基处理:对于原地基承载力不够的地段和淤泥层,先清除原土、淤泥层,换填承载力高的土料。
②填筑同一段路基时,选用同一种填料。
不同性质的土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小于0.5m。
填筑时,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并严格控制土含水率,压实度按试验路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在路基两侧埋设标尺杆,每填一层土,都挂线检查厚度。
采用“小段薄层上土、机群作业、当日成型”的经验,用平地机平整填土,用洒水车洒水,保证土的含水量。
碾压时,在常规的施工和压实检测基础上,为提高高填路基的压实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后期沉降,对高填路基分1.0m一层用冲击压路机进行压实。
对于不均匀沉陷,还可采用土工格栅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每0.5~1.0m厚全幅、全段铺一层。
③雨季施工时,防护工程应及时施作,使防护真正起到作用。
对暂时不能防护的路基,对超宽部分先不刷坡。
一旦土路堤被雨水冲刷,必须彻底、完全的处理,不留隐患。
④做好防排水设施。
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防水、排水的投入。
路基施工前,先做好排水设施,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排水通畅。
⑤合理安排工期。
对高填土路基段,先安排,先施工,先完成,确保高填土路堤有1年以上自然沉降期,就能消除总体沉降的60%~70%,有利于路堤的后期稳定。
一、质量管理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成都市结构优质工程,四川省建筑工程“天府金杯”,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路基工程是指由岩土材料或其它适当材料建立的公路基础,它在公路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本文将针对公路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
一、沉降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是指在路基结构上存在沉降量不一致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路面塌陷、裂缝、隆起等问题。
沉降不均匀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路基设计不合理或者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防治措施:1.采用合适材料和优化设计来降低路基沉降率;2.保证施工无地基沉降,路坑和土方不得存放;3.设置临时排水管道和加强基础处理可以缓解路面的沉降问题。
二、基础不牢固基础不牢固可能会导致路面塌陷、开裂、路基沉降等问题。
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普遍出现在路基设计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不严谨等情况下。
防治措施:1.确保材料合格,并在处理路基时实施正确的方法;2.为路基基础加固,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如加固处理;3.根据地质条件和地形苛求,树立严格的基础处理标准。
三、土质材料不合格土质材料不合格会导致路基施工失败,加速路基结构的老化和吸水性增强,从而导致路面塌陷、严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1.选择质量可靠的土质材料和配料,进行彻底筛选;2.严格遵守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湿度等因素,使土质材料达到施工标准;3.根据类型和性质,合理测试和检测;四、没有加强措施如果路基工程施工时没有加强措施,路基结构可能会老化、失去强度并且发生沉降,开裂、剥落等问题。
防治措施:1.采用改良和加固方法加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2.表面覆盖,以保护表面降低老化风险;3.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整体强度和能力。
五、车辙和水沟在公路路基工程中,车辙和水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是一类较为严重的问题。
修复成本也较为高昂,如果被忽略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防治措施:1.针对地理环境,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并保证排水系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2.精心施工和维护车辙和水沟,定期清除防止积淀水的影响;3.路面指定加强材料可缓解车辙和水沟愈加沉重的问题。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桥头跳车所谓桥头跳车是指桥头处出现了不同高低的台阶。
一般来说,台阶是指桥(涵)台和路堤连接处沉降高差达到了1cm以上,出现了不同高低的错台,这些台阶,轻的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动和冲击,从而对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并使司乘人员感到明显的颠簸不适;严重的则使通过车辆大幅度减速,有的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从而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受到公路界的广泛关注。
1.1.1 桥头跳车台阶产生的原因(1)地基强度不同桥涵、通道与路基大都是同年平行进行施工的,桥涵是刚性体,其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差异沉降变形,以致形成台阶。
(2)设计不同设计人员对施工过程如何便于碾压考虑不周,对于填料的要求不严格,台背排水考虑欠佳。
桥涵结构物两端的路堤,由于过水、跨线或通道的要求,一般填土都较高,低的3m左右,高的可达6m或更高,除了过水的桥涵两侧路堤往往受水浸淹,地基条件也较差,设计上对路基断面结构和边坡防护上有所考虑外,其他多数情况对高路堤设计上并无特别的要求,如压实度等指标均与一般路堤无异。
但由于路堤较高,在填筑以后受到自重和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堤填土必然要产生竖向变形值。
(3)台后填料不当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土未能慎重考虑,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但需要特别指出,施工不良比材料不良更容易造成构造物台后填料的下沉。
(4)台后压实不足施工时工期工序安排不当,以致桥头处于工期末期,被迫赶工,不能很好地控制台背填土的压实度,致使填料压实度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填方体产生竖向固结变形,形成较大的工后沉降,在台背与路基连接部造成沉陷形成台阶。
(5)桥头伸缩缝的破损据上分析,形成桥头台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的差异、设计的不周和施工控制的不严、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差异沉降的发生和发展。
1.1.2 桥头跳车防治措施(1)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应采用插塑料板、袋装砂井等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固结,其次根据填方路堤的压力计算,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桩、CFG 桩、薄壁管桩等进行加固处理。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路面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面(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1.原因分析:(1)水泥剂量过高。
(2)碎石级配不合理,细料偏多和碎石集料粉料过多。
(3)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大。
(4)施工时气温过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上层,暴露时间太长。
(5)路基弯沉不合格或局部存在"弹簧〃。
2、预防措施:(1)水稳层施工前,先对路基压实度、弯沉检查,局部弹簧必须彻底处理。
(2)在提高队伍作业素质、质量均一稳定、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
(3)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
(4)应严格控制加水量。
(5)养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下封层施工。
(6)严格控制0.075mm以下颗粒含量。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离析、松散1、原因分析:(1)集料级配变化大,有超粒径现象,且拌和不均匀。
(2)摊铺工艺差,单机摊铺两端离析。
(3)碾压不及时,水稳料在碾压前水分损失较大。
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合理。
(4)过早开放交通,未限制施工车辆过度通行速度,造成表面松散。
2、预防措施:(1)加强集料的料源管理,宜使用集中加工的集料,保证级配的稳定。
(2)缩短场拌水泥碎石从加水拌和、运输到摊铺时间,并及时碾压成型。
(3)选用性能良好的摊铺机和熟练的机械操作手,强调使用双机摊铺,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4)加强覆盖养生,要求使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并保证湿度。
(5)养生结束后,要钻芯检查基层成型情况,对不成型或成型不好的段落要查明原因,返工处理。
(6)局部松散,应将其清除后修整并划坑槽,然后用新拌制混合料填补。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准1、原因分析:(1)路槽表面或水稳层下承层高程超标。
(2)摊铺时,摊铺机行走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3)水稳料摊铺系数不准确。
2、预防措施:(1)在重新摊铺混合料前,检查路槽表面或水稳层下承层的标高,清扫下承层顶面。
(2)控制摊铺厚度的钢丝的设置,对其标高应进行复核。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滑坡
总结词
路基滑坡是指路基在一定范围内 整体下滑的现象,可能造成严重 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
详细描述
路基滑坡的原因可能包括地质构 造不良、边坡过陡、排水不畅等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边坡防护、 设置排水设施、采用抗滑桩等。
02
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裂缝
总结词
路面裂缝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会导致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行车 安全。
详细描述
塌方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法不当、支护措施不到位等。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优化施工方案 、加强支护措施等。同时,应定期对隧道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渗漏水
总结词
隧道渗漏水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会导致 隧道内部潮湿、设备腐蚀和行车安全隐 患。
VS
详细描述
渗漏水通常发生在隧道施工缝、伸缩缝、 沉降缝等位置,原因是防水材料质量不达 标或施工工艺不当。防治措施包括选用合 格防水材料、加强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测、 定期维护检修等。
桥面铺装损坏
总结词
桥面铺装损坏是指桥面铺装层出 现破损、龟裂等现象,影响行车
安全和桥梁耐久性。
原因分析
车辆超载、重载车辆行驶导致铺装 层承受过大压力;桥面排水不畅, 积水腐蚀铺装层;铺装层材料质量 差或施工工艺不当。
防治措施
限制超载车辆上桥行驶;加强桥面 排水设计,防止积水腐蚀铺装层; 选用优质铺装材料,优化施工工艺 。
总结词
防治措施
桥梁裂缝是指桥梁结构表面出现裂纹 或断裂现象,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
加强混凝土养护,减少收缩裂缝;优 化结构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加 强桥梁承载能力检测,及时处化等 因素导致裂缝;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施 工工艺不当;桥梁承受超载或地震等 外力作用。
路基填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路基填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1. 前言路基填筑工程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给工程带来隐患和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路基填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质量通病一:土方开挖不平整土方开挖不平整是指在路基填筑前,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地表不平整、边坡崩塌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填筑土方时土层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防护措施:•在开挖前进行合理的场地勘察,确定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案。
•采取适当的开挖方法,如机械开挖、手工开挖等,确保土方的平整性。
•控制开挖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地表坍塌或堆积。
•在开挖区域设置有效的支护结构,如固结杆、拱形支护等,以防止边坡崩塌。
3. 质量通病二:土方填筑不均匀土方填筑不均匀是指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方分布不平均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路基在承载荷载时出现差异性,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防护措施:•配置合适的土方填筑设备,如压路机、平地机等,确保土方的均匀铺平。
•使用合适的填筑技术,如分层填筑、压实填筑等,提高填筑土方的均匀性。
•严格控制填筑土方的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导致路基的变形或松散。
4. 质量通病三:土方集料不合理土方集料不合理是指在填筑过程中,所选用的土方集料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问题。
如粒度不均匀、含有过多的杂质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防护措施:•对土方集料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分级,保证其粒度分布符合规范要求。
•在土方填筑前进行实验室试验,确定土方集料的含水率、密实度等指标。
•加强土方集料的质量控制,排除掺杂有害物质和过多杂质的集料。
•定期进行现场取样,对填筑土方进行质检,确保土方集料的质量。
5. 质量通病四:填筑土方松散填筑土方松散是指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方没有得到有效的压实或固结,导致填筑土方的密实度不够,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概述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路面质量问题是常见的。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道路使用寿命缩短,行车安全隐患增加。
为了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基压实度不足•原因:路基松软,地基土粘性差,或压实工艺不当。
•防治措施:–采用合适的路基土料,加强地基处理。
–采用适当的压实工艺,确保路基的密实性。
基床不平整•原因:基床平整度不达标,或施工过程中未及时修复基床的凹凸不平。
•防治措施:–加强基床处理,保证基床的平整度。
–施工过程中及时修复基床的凹凸不平。
路基渗水•原因:土层疏松,渗水性能差,或排水设施缺失或堵塞。
•防治措施:–加强土层的加固和填实,提高土的渗水性能。
–安装适当的排水设施,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路基侧方变形•原因:路基设计不合理,压实不当,或路基土松软。
•防治措施:–加强路基的设计,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采用适当的压实工艺,保证路基的密实。
2. 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面平整度不达标•原因:施工过程中没有保证道路平整度,或路面材料质量不过关。
•防治措施:–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保证道路平整度。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提高路面的质量。
路面龟裂•原因:温度变化引起路面材料膨胀和收缩,或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不过关。
•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具备良好的抗龟裂性能。
–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温度变化对路面的影响。
路面破损•原因:超载、施工质量差、或长期使用导致。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超载情况,确保道路使用寿命。
–加强施工质量检查,防止施工质量问题。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及时修补破损处。
路面积水•原因:排水设施不畅通,或施工过程中未考虑排水需求。
•防治措施:–安装适当的排水设施,确保道路积水畅通。
–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路面坡度,保证排水需求。
结论公路工程中,对路基路面质量问题应高度重视。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摊铺厚度过大、含水量过大、填料粒径过大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填方路基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
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度,以保证新填路堤在坡面上的稳定性。
2)路基的填筑,必须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摊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
施工中不得随意加大填土厚度,含水量必须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和其允许的幅度之内。
否则予以洒水或晾晒。
3)路基的填筑,随填、随摊,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
每一层的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避免路基表面积水,形成局部“弹簧”路基,造成质量隐患。
4)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地基处理(包括深度、横向宽度),路基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
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按规范施工,碾压密实无拼痕。
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主要是路面开裂、纵横向裂纹、网裂、龟裂坑槽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作业指导书路面结构中,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对材料质量、施工机械、铺筑工艺等要求也各不相同。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据以组织和指导施工。
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料场地点、采备及运输方式、堆放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安排、机具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组织,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特殊气候条件(雨天、高温)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要求和质保措施等。
编制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明确各种材料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材料分类堆放、施工配合比试验与确定、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及养生等要求,明确各道工序的职责和施工责任人,明确自检责任和自检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同时,对关键工序采用的工艺、采取的措施等给予明确的事先指导,真正做到“施工有计划、工艺都知道、职责均明了,质量达目标”。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避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一)原因分析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关键词:公路路基,质量通病,防止措施1、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1形成原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翻晒、拌合不均匀;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1.2防治措施: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2、路基压实度不够2.1形成原因:碾压遍数不够;压路机质量偏小;松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2.2防治措施: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3、路基积水严重3.1形成原因:路基表面不平整;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倒坡。
3.2防治措施: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路基表面应设2%~4%的横坡。
4、路基边坡被冲刷4.1形成原因: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边坡未植草防护。
4.2防止措施: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应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梗和排水沟;应及时填平冲沟。
5、压实层表面松散5.1形成原因: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5.2防治措施: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
6、路基表面网状裂缝6.1形成原因: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6.2防治措施: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灰处理;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7、路基表面起皮7.1形成原因: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道路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道路建设的核心就是路基工程,它可以说是道路施工的基石。
然而,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地沉降或下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土壤的不均匀沉降或压实不良。
如果路基沉降过大,会导致路面下陷、路面损坏,甚至给行车带来危险。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路基土层情况,合理设计路基处理方案。
-采用合适的土质改良技术,对土壤进行加固,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严格控制土壤填筑的湿度和压实度,确保土壤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2.土质膨胀土质膨胀是指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体积膨胀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层中含有可吸水性较高的黏土。
土质膨胀严重时会引起路基变形,对道路使用产生较大影响。
防治措施:-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土壤的膨胀性质,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
可以选择在路基下方设置排水管道,以减少土壤膨胀带来的影响。
-加强路基填土与基础层之间的附着力,通过加固处理或改良土壤,减少土壤的膨胀性。
3.路基坍塌路基坍塌是指路基土体发生失稳或坍塌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壤自身力学性质较差或施工工序不当导致。
路基坍塌会导致路面下陷或路基边坡崩塌,严重时可能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施工工序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对路基土体进行可靠的地质勘察,了解土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合理确定路基的结构和厚度。
4.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指路基上的地基土层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现象,主要是由于地基土层的固结沉降造成的。
地基沉降会导致路基的变形和破坏,使道路施工质量下降。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和固结性试验,了解地基土壤的沉降特性,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
-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路基填筑一、路基沉陷1、现象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1〕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对基底外表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
〔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
〔3〕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
〔4〕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缺乏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5〕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展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缺乏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6〕软基虽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沉陷时间缺乏,引起工后沉降过大。
3、预防措施〔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展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去除外表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展压实处理。
〔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正确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进展处理。
〔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
土方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以试验段数据为准,基床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
二、路基边坡滑塌1、现象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2、原因分析〔1〕路基边坡坡度过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展滑裂验算。
〔2〕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
〔3〕坡顶、坡脚没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填土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
〔4〕位于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水浸淹和鱼蚕食,使路基坡脚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要求的坡度放坡。
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展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挡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基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基(一)路基产生纵向裂缝1、原因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基底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不均匀。
(4)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5)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6)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2、预防措施:(1)施工过程中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2)彻底清除基底淤泥,并选用透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保证不存在碾压不均匀。
(4)半填半挖路段,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挖成宽度不小于Im的台阶并压实。
(5)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6)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二)路基产生横向裂缝1、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高液限土。
(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4)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o2、预防措施:(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o(三)路基填挖交界不均匀沉降1、原因分析:(1)由于纵向、横向填挖交界处台阶开挖不规范,未开挖倒坡。
(2)未设置土工格栅进行处治。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公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给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一、材料选用不当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材料选用不当问题有:1.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是公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但是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2.沥青质量不合格:沥青是公路路面铺设中常用的材料,但是低质量的沥青易龟裂和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沥青质量检测和验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沥青温度的控制。
二、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公路工程施工中,工艺操作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常见的问题包括:1.压实度不足:压实是公路路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压实不到位易导致路基沉降,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工试验,合理选择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压实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2.桩基施工不当:桩基是公路桥梁和大型结构的重要支撑部分,桩基施工不当会导致桩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加强对桩基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测。
三、施工检测不到位施工检测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不到位会导致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常见的问题包括:1.施工工序验收不及时:施工过程中的工序验收是对施工质量的重要监督和控制手段,验收不及时容易导致施工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工序验收制度;加强对工序验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公路工程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通病问题。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不平整:路面不平整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影响驾驶者的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度。
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有: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的挤压和变形、基层不均匀沉降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用施工材料,认真掌握施工操作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平控制和转弯半径的控制,避免挤压和变形;加强对基层加固的施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
二、路基松弛:公路工程中,由于松弛路基的存在,易导致路面剧烈沉降,甚至发生路面塌陷,严重影响道路使用。
路基松弛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软或者路基设计不合理。
防治措施: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并加强填料的加固工作;合理控制填料的厚度和密实度;在设计过程中加大路基的宽度,增加路基的承载力。
三、路面龟裂:路面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病害,它会导致路面断裂、沥青层起泡等问题。
路面龟裂的主要原因包括路面材料老化、温度变化过大、材料选择不当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材,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加强对温度变化的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修复。
四、涵洞漏水:涵洞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隧道结构,涵洞漏水会导致洞内积水、路面湿滑等问题。
涵洞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选用不当、施工工艺不到位等。
防治措施:选用防水材料,确保涵洞结构的密封性;加强工艺流程的把控,确保施工工艺到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水问题。
五、交通标线磨损:交通标线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磨损严重会导致驾驶者迷失方向、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
交通标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标线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质量不高等。
防治措施:选用耐磨耐候的标线材料,确保标线的使用寿命;严格掌握标线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定期对已经磨损严重的标线进行修复和更新。
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压实度、沉降 观测等环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06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处理案例
1. 背景介绍 该高速公路位于山岭重丘区,全长约100公里。
建设周期约2年。
工程实例一: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处理案例
路基填料主要采用山岭土和石渣。 2. 质量通病描述
。
施工期间降雨较多,路 基含水量较高。
工程实例二:某高速公路路基开裂处理案例
4. 防治措施
对填料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填料质量均匀。
加强防水措施,减少雨水对路基的影响。
采用土工格栅等材料对裂缝进行处理,提高路基 的整体性。
工程实例三:某高速公路路基翻浆处理案例
1. 背景介绍 该高速公路位于平原区,全长约120公里。 建设周期约2.5年。
路基沉陷
在车辆载荷和自然因素作用下,路基发生下沉,导致路面变形或 开裂。
边坡滑塌
由于土质松软或排水不畅,导致边坡失稳,发生滑塌现象。
路基开裂
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导致路基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纹。
路基防护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
地质地形条件
01
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对路基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如软土地
基、山区陡坡等。
日期:
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汇报人:
目录
• 路基质量通病概述 • 路基沉降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路基开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路基翻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路基防护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工程实例分析
01
路基质量通病概述
路基质量通病的定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路基质量通病是指在进行公路路基施工或养护过程中出现的 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路基结构不稳定、使用寿命缩 短或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一、施工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沥青温度不稳定、配合比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严格控制沥青温度,确保施工过程中沥青的附着力和稳定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的施工。
2.路基不稳定问题: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降、路面破裂等。
解决办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对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设挡土墙、加厚路基等。
3.路面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板块错位、厚度不均等。
解决办法是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选用适当的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二、管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施工图纸质量不过关:主要表现为施工图纸缺失、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的完整和准确。
2.物资质量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使用不合格、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的物资供应体系,加强对物资质量的监督和检验。
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低、施工作业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三、设备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设备不合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设备质量不合格、设备运行不稳定等。
解决办法是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设备维护不当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维护不及时、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监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监理人员素质不高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监督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监理流程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过程中的资料不完整、监理手续不合规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监理流程,加强监理过程中的文件归档和资料管理,确保监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路基施工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1.确保路基填料达到标准的技术措施按路基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路堤与桥台过渡段使用层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填料,大、小石料分开,大粒径石料破碎后使用(颗粒粒径不大于150mm),做装运铺底料,碎渣做嵌缝料。
路堤填石的填料利用大支坪隧道弃碴,严重风化的软岩不用于路堤填筑,易风化的软岩不用于路堤表层和路堤浸水部分。
填料按规定进行鉴别试验,并依试验结果选用。
岩块要求达到大型击实仪击实试验标准的100%,K30标准≥1.5MPa/cm;或达到振幅为0.6mm以下振动8min时的干容重。
2.确保路基达到压实标准的技术措施配置地质钻机,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在掌握原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校对地质资料。
根据现场地面实际条件及地质情况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
对一般无水地段,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坑沟槽填土夯实,然后根据原地面情况进行平整;对原地面纵向坡度陡于1:10的地段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搭接平台的宽度不小于2m;地面横坡为1:5~1:2.5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对基岩面上较薄的覆盖层,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地面横坡大于1:2.5或基底有松软地层时,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处理。
采用羊足碾、40t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进行碾压。
所有缝隙以小石块、石碴、石屑、中砂、粗砂等填筑。
碾压时先压两侧,后压中央,平行操作,行与行之间重叠0.4~0.5m,前后相邻区段重叠1~1.5m左右,以保证碾压密实。
3.确保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不超标的技术措施根据招标文件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一般地段路基的工后沉降量不大于20cm,沉降速率不大于5c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量不大于10cm。
为此采取如下措施:根据现场地面实际条件及地质情况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施工。
对于一般地段,清除路基范围的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将原地面0.3m厚度以内的耕植土清除,坑沟槽填土夯实。
原地面横坡坡度陡于1:10时,先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然后进行基底平整。
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路基基底试验检测项目及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
当在地表以下2.5m范围之内无Ps<1.5MPa或[σ]<0.18MPa 的土层时,根据路堤的高度H进行基底处理,施工具体要求见表2;当在地表以下2.5m范围之内有Ps<1.5MPa或[σ]<0.18MPa 的土层时,及时上报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按松软地基或软土路基进行处理。
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
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住密实度以确保路基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
基床底层填筑压实按照路堤本体填筑工艺组织进行。
施工前对路堤本体表层进行检测验收,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基床底层选用A、B填料,填筑厚度取每层20~25cm;表层采用A组填料,按“四区段、八流程”工艺组织施工。
4.保证路堑开挖边坡平顺技术措施软岩及土质路堑预留人工清刷层岩石边坡预留光爆层采用台阶法、浅孔控制爆破,减小震动。
边坡上的坑穴、凹槽采取浆砌片石嵌补、支顶、勾缝、灌浆等措施进行防护加固。
5.岩溶路基的处理措施采用探地雷达,对地下溶洞的大小、走向进行探测。
对已揭露的溶洞,用浆砌片石回填,灌浆封填,再施作钢筋混凝土盖板。
对能探测到但不便揭露的岩溶,采用钻孔注浆方法进行注浆封填。
6.特殊路基施工6.1.岩溶地区路基处理钻探补勘:由于地下水、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岩溶发育和展布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施工中结合设计,根据地貌原则、岩性原则、构造原则等进行岩溶预测。
必要时利用较成熟的物探技术(频率电磁法、电磁波CT法、地质雷达法)探测地下岩溶洞穴,并把结果反馈到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压浆:对溶洞较深的松散堆积块石、碎石,由于清除工作量大,而且不易爆破,采取压浆的方式,将其胶结。
灌浆材料主要有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速凝剂浆液、43Be水玻璃浆液、骨料浆液及化学浆液等。
由柱状图了解溶洞、漏水及覆盖土等情况。
若岩心破碎、溶洞较深、孔内漏水,将套管下到孔底附近试水检查,据此决定压浆方式,如套管位置、有压或自流、是否需要双液灌浆等。
先灌孔底自下而上,停机后20-30min内用吊铊测定浆液面上升高度,以决定套管提升的层位。
每孔提升三四次至界面上土层处为止。
对于均质土层每米深钻孔的灌浆压力在20KPa左右。
但在岩溶内封口灌浆,采用双液低压,一般200-40KPa,最高600KPa,用水玻璃及水泥浆液双管灌1-5min后停机。
提升套管至上一层位后再灌。
如果第二次的灌浆量比第一次减少,而压力又可增加,说明封口灌浆取得了成功。
提至岩土界面附近时,可适当加压使溶沟溶隙堵塞。
如发现本孔浆液面上升至预期位置,甚至其他孔眼及地面有冒浆现象立即停机。
对于较深的溶洞漏水严重的钻孔,采用重力自流式灌进。
套管放在溶洞中部或顶板下,用砂和水泥浆双管同时灌进以节省水泥。
如遇进浆通道堵塞时,插进钻杆及高压水进行洗孔。
注浆后二天内将套管拔除,用1:4水泥砂干拌后将钻孔堵塞。
灌注完成后进行灌注效果检查。
可以用物探地震波法或电法检查。
6.2.高路堤填筑高路堤施工工艺同一般路基采用超填压实法施工,填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岩碴,分层填筑,施工时控制填筑速度,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变坡处理,实行比一般路堤要求更严格的施工控制和质量检验。
每层填料的虚铺厚度控制在30-40cm,并在施工中通过提高填土压实系数来增大填土的密实度,且控制填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按设计做好护道。
施工中,在两侧或一侧设临时截水、拦水设施,防止雨水冲毁边坡。
路堤填至设计高程后,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并在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点分别埋设在路堤基床以下部分堤高的1/3、2/3处和基床底面,根据观测结果控制预留沉落量。
6.3.软土路基段的基底处理施工前在对本标段地形地质补充调查的基础上,查清软土地基的范围、深度、力学性质等,进行工后沉降分析。
形成书面报告,向设计监理进行信息反馈,按信息化组织施工。
处理方法推荐以表层换填为主,填料采用A组填料,并根据路堤的高度H(m),决定换填的深度。
换填的宽度为路堤底宽1.5倍。
其中夹铺一层不透水复合土工膜,即聚乙烯(PE)复合土工膜,断裂强度大于12KN/m,CBR顶破强度1.5KN,垂直渗透系数不大于10-11cm/s。
在开工前15天内将每批土工膜的技术性能出厂鉴定书提交监理工程师核查。
在软土地基上,路堤和基床建成验收后,确保路基的工后沉降一般地段不大于20cm,沉降速率不大于5cm/年。
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0cm。
6.4.顺层路堑施工措施施工前,应先作好施工区的永久和临时排水设施,确保地面和施工场区排水;对堑顶有层间裂缝的用砂浆进行临时封闭,防止渗水发生顺层滑坍。
路堑开挖应由上及下,由表及里,严禁从坡脚大拉槽开挖,避免形成顺层滑坡。
爆破施工应严格控制周边眼的钻进方向,应控制与设计边坡岩层倾角保持一致,以防止对不开挖层的破坏,造成局部失稳,带来大面积失稳。
爆破施工要严格控制装药量,严禁放大炮;同时边坡开挖在距设计坡面1~2m时,预留光爆层,采取光面爆破控制技术,保证边坡平整顺直,同时也减少对边坡围岩的扰动。
对局部有软弱夹层的顺层路堑施工,施工中还可采用适量增加临时锚杆支护,锚杆应穿过夹层,嵌入稳固基岩中。
堑坡顺层开挖清方后,局部凹槽采用M5砂浆砌片石嵌补。
7.填筑过渡段施工由于桥台与路堤、路堑和路堤的动静刚度相差显著,列车通过时,桥台与路堤、路堑和路堤之间就会出现变位差,会对轨道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同时反过来轨道结构对列车也会产生冲击,从而降低列车的平稳性、舒适度,加快结构物和列车的损坏。
设计上在台后和路堤与路堑的连接处一定距离内设置过渡段,以减小冲击。
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2H+A式中:L—过渡段长度,mH—路堤高度,mA—常数,取5m。
施工中,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本着从严要求,为确保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10cm,确定不同型式过渡段的施工工艺。
路基与桥台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填料必须选用A级填料,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
7.1.基本方法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相邻路基地基同时进行,只有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和填筑施工。
在回填和填筑施工前对过渡段的填料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
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坡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不能同时施工时,路堤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好缺口和搭接台阶。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的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严格按设计施工。
过渡段两侧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避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7.2.路基与桥台过渡填筑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桥台锥坡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台后大型压路机能施工的部位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其分层虚铺厚度不能大于20cm,大型机械设备不能运行的部位,采用人工整平,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
当必须预留缺口时,尽量预留相临路堤与过渡段一同施工,相临路堤预留搭接台阶。
由运输机械向缺口内运级配碎石,从横向驶离路堤缺口;或在路堤上备料,用推土机直接将路基面上储存的级配碎石,依次推入缺口。
分层铺填并压实。
回填碾压密实后,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在基床表层及以下范围内的孔隙率满足设计要求。
7.3.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填筑涵背填筑在涵体强度允许时再进行,其两侧先由人工或小型机械对称填筑至高出涵顶至少1米,然后用机械运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作贯通补填。
如缺口不大时,在涵体两侧路基面上储备足够量的级配碎石,采用推土机在保持涵洞两侧均匀填筑的原则下逐层推填到顶;如缺口较大、较高时,先用推土机将已填好的路基推出具备运输机械运行的条件,由运输机械向缺口内运级配碎石,横向驶离路堤缺口,推土机、平地机不能进行整平作业时,由人工整平,并分层压实。
涵背填筑前,先在涵洞两侧及顶部铺设20cm厚粘性土作为保护层。
填筑按层厚30cm对称水平摊铺压实进行,达到级配碎石的孔隙率<20%,K30≥150Mpa/m。
填筑涵顶3m以下时,采用无振动碾压,填筑到涵顶3m以上后,使用振动碾压。
大型碾压机械难以碾压到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其夯压分层厚度不得超过10cm,夯压次数视试验情况定。
路堤涵背缺口填筑时,凡填土而接触面坡度超过(1:1.25)~(1:1.5)时,均挖成台阶,然后夯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