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1000
![鬼子来了观后感1000](https://img.taocdn.com/s3/m/ce3d65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1.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1000《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是中国导演田壮壮于2000年拍摄的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
这部电影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基础,以个人命运的抉择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艰难岁月和顽强抗争。
在观看完《鬼子来了》后,我深受触动,对于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刻画产生了许多思考。
首先,本片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真实的历史背景。
《鬼子来了》以抗日战争背景为基础,再现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对于抵抗侵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片中的场景和服装的精细还原,使得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历史中。
导演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荣耀和悲壮。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老王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但他在日寇入侵后,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日斗争中。
老王勇敢、聪明,用自己的机智智慧化解了一个个危机。
他不仅是军队的情报员,还是村里的领导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保护了村民的安全。
在这个角色的诠释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而片中的日本鬼子角色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残忍、野蛮,对待中国人民毫不留情。
尤其是片中的鬼子队长,更是阴险狡诈,用尽各种手段对抗当地抗日武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除了人物形象,电影中的剧情铺陈也让观众深受触动。
影片内容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导演通过刻画主人公老王的遭遇和抵抗,展现了普通人如何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力量。
他描绘了从日寇入侵、鬼子侦查、游击战斗、爱情背叛等一系列情节,使得观众不仅在情感上受到触动,也能对历史更加真实地了解和认识。
同时,电影还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老王和小丁是好朋友,两人一起经历了战争和艰难,他们的友谊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韧。
然而,爱情却给两人的关系带来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众多的矛盾和抉择,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纷纭之感,令观众对剧情更加投入。
总的来说,《鬼子来了》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5ee39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3.png)
电影名:《鬼子来了》观后感说起来,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劲儿真大,到现在我脑子里还时不时闪现出黑白的画面,那感觉,就像一口老酒,又辣又上头。
它不像一般的抗日片,高喊口号,冲锋陷阵,它更多的是在拷问人性,让你看完心里堵得慌。
这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故事。
村民马大三莫名其妙被塞了两个俘虏——一个日本兵,一个翻译官。
本来想把他们交给八路军,结果一来二去,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村民们从一开始的恐惧,到后来的好奇,再到最后的麻木,这其中的转变,让人细思极恐。
姜文在这部电影里,真是把黑色幽默玩到了极致。
你看那群村民,一个个看似淳朴,其实心里的小九九比谁都多。
他们对日本兵的态度,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一会儿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一会儿又吓得瑟瑟发抖,这反差,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演员,姜文自己演的马大三,那叫一个“轴”!一根筋,认死理,却又胆小怕事。
香川照之演的花屋小三郎,一开始挺凶,后来又有点可怜,最后……算了,不剧透了。
每个角色都特别鲜明,特别有记忆点。
这电影的画面,黑白的,却特别有质感。
光影的运用,简直绝了!很多场景,现在回想起来,都像一幅幅画一样,印在脑海里。
音效也很棒,尤其是那首日本民歌,听着有点诡异,又有点悲凉,特别能烘托气氛。
这电影也有点“难啃”。
节奏有点慢,而且有些地方比较隐晦,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
还有就是,它对人性的刻画太深刻了,深刻到让人有点不舒服。
它不像其他电影那样,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它只是把问题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思考。
这电影的主题,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人性拷问。
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都在这部电影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让你思考,在极端的环境下,人会变成什么样?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看完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我想说,《鬼子来了》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忘的爆米花电影,它会让你思考,让你回味,让你久久不能平静。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feb0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8.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观后感电影《鬼子来了》是由中国导演葛优执导的一部影片,该片于2017年上映。
电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在抗战期间被日本鬼子占领后,村民们展开斗争的故事。
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意义三个方面来展开观后感。
首先,影片的故事情节极具紧张感和震撼力。
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当地村民在日本鬼子占领后,集体与鬼子展开斗争的故事。
影片通过精彩的镜头和紧凑的剧情展示了村民们的反抗过程,揭示了抗战时期人民的顽强精神和民族主义情感。
特别是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村民们策划了一次精心的抗日行动,成功地消灭了一批鬼子,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影片刻画了一群具有民族自尊心和家国情怀的村民。
主人公小杰是一个年轻的农民,虽然他平时并不起眼,但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率领村民们进行反抗,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风范。
而村民们也各有特点,有的是强壮的农民,有的是老年村民,有的是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抗击鬼子的团队。
影片还刻画了几个鬼子的形象,他们残忍而嚣张,是村民们对抗的敌人。
最后,影片意义深远,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鬼子来了》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揭示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通过电影展现出的村民们坚决反抗的形象,引起观众对于抗战历史的思考与反思。
影片中展示的抗战场景和鬼子的暴行,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同时,电影也强调了家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的重要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感。
总之,《鬼子来了》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作品。
通过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远的意义,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抗争精神。
观影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抗战历史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该片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教育的宝贵资源,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并反思中国抗战的历史,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6b758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3.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内心翻涌,感触颇多。
影片一开始,那黑白色调就仿佛把我拽进了那个沉重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子里,那里的人们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却被战争的阴霾笼罩。
马大三,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没有什么英雄的光环,就是个老实巴交,有点胆小怕事,只想着把自家日子过好的乡下人。
当那个装着日本鬼子和汉奸的麻袋被扔给他的时候,他的生活彻底乱了套。
他纠结、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两个“烫手山芋”。
那个晚上,马大三和村里的人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那场景真的是太生动了。
昏暗的灯光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主张杀,有的主张放,吵吵嚷嚷,谁也说服不了谁。
每个人的表情都那么真实,有担忧,有恐惧,也有那么一点私心。
特别是马大三去请一刀刘来杀人的那段,真让人哭笑不得。
本以为请来个厉害的角色,能把这麻烦解决了,结果一刀刘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杀成。
他那故作高深的样子,还有马大三满心期待又最终失望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说说那个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一开始他是那么的嚣张跋扈,满嘴的“武士道精神”,嚷嚷着要切腹自尽。
可当他发现自己真有可能死的时候,又开始害怕得要命,哭哭啼啼地求饶。
他的转变,把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而那个汉奸董汉臣,更是把那种狡猾和自私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日本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村民面前又装腔作势。
电影里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村民们和鬼子一起联欢的那一段。
一开始,大家都还有些拘谨,可随着气氛越来越热闹,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彼此的身份和仇恨。
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打闹,大人们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着身体。
那一刻,真的让人有种错觉,好像战争不存在了,大家可以和平共处。
但这短暂的欢乐背后,却是深深的悲哀。
因为这种和平是虚幻的,是建立在村民们的无知和善良之上的。
当鬼子们的真面目暴露,开始屠杀村民的时候,我的心都揪紧了。
那血腥的画面,让人愤怒,让人痛心。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6de8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8.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
影片一开始,那黑白的画面和独特的音效,就把我拉进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子里,那里的人们过着平淡又朴实的生活。
主角马大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安稳日子。
当那个装着日本鬼子和汉奸的麻袋被扔给他的时候,他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马大三他们一群人围着那个麻袋,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该怎么处理。
有人说杀了,有人说放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纠结和恐惧。
那时候的他们,心里想的或许只是如何能让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别惹上麻烦。
他们的那种小心思,那种朴实又带着点自私的想法,真的太真实了。
马大三去找村里的长辈商量,长辈们抽着烟,皱着眉头,一脸的为难。
那烟雾缭绕中的一张张脸,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他们在这个小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哪里见过这样的事情啊。
再说说那个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一开始他嘴硬得很,叫着嚷着要杀要剐随便。
可当他发现自己的生命真的受到威胁的时候,又开始求饶,说什么只要放了他,就会给他们好处。
这种前后的反差,把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还有那个翻译官董汉臣,他在日本鬼子和村民之间周旋,一会儿帮着这边,一会儿又向着那边。
他的那种两面三刀,其实也是为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电影里的村民们,为了那所谓的“好处”,决定暂时不杀花屋小三郎,还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看着他们给鬼子端上饭菜,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真让人心酸。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善良和天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当鬼子们来到村子里的时候,一开始还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
他们和村民一起唱歌跳舞,那场面看起来似乎很和谐。
可谁能想到,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后来,鬼子们的真面目露出来了,他们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村子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
女人们的哭声,孩子们的尖叫声,男人们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
那一幕幕残忍的画面,让我心里特别难受。
鬼子来了有什么观后感
![鬼子来了有什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6ef1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7.png)
鬼子来了有什么观后感《鬼子来了》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由导演陈凯歌执导,刘德华、金城武等主演。
影片通过一位中国军统特工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
在观看完《鬼子来了》之后,我深受触动和思考。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呈现出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和痛苦。
从电影一开始,陈凯歌就通过悲伤的音乐和凄凉的画面,将观众引入了一个充满苦难和血腥的战争世界。
影片中展现了许多触动人心的场景,例如战乱中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无辜儿童的遭遇以及战士们的牺牲等。
这些情节让观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
其次,影片塑造了一批英勇无畏的抗日斗士形象,让观众见识到了他们的智勇和忠诚。
影片中的主人公深藏身份,他以一个普通人的面目混迹在敌人中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对抗日军进行侦察和破坏。
他身上展现出的机智和勇气,成为了观众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同时,影片还展现了一群中国抗日义士的团结互助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激励着观众对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影片通过展现中国人民的坚定抵抗,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在片中,无论是军统特工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展现了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家园、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决心和勇气。
他们面对强大的日军,敢于与之抗衡,敢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民族精神激励着观众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热爱,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的重要性。
最后,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和意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影片中的音乐,通过凄美的旋律和悠扬的歌声,为观众勾勒出了一幅战乱时期的生活场景。
同时,影片中的画面也别有一番美感,战争带来的灰暗和血腥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鲜明。
这些细节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凸显出战争这个主题的残酷与荒凉。
总之,电影《鬼子来了》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英勇无畏的抗日斗士形象以及民族精神的展现,向观众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反抗精神。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91670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d.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是由中国导演团队创作的一部抗日剧情片。
影片通过讲述鲁能与小日本鬼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
在观影之后,我对电影中所呈现的情节、角色塑造以及主题表达有着深刻的感想,下面我将结合观后感与个人见解来进行论述。
首先,我对这部影片的情节安排非常满意。
整个电影紧凑而且扣人心弦,能够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从开篇“鬼子来了”的吼声,到最后一幕英勇的抵抗,每个场景都精心设计,迅速推动了故事的进展。
影片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每个场景都让我紧张不已,时刻想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特别是主人公鲁能对抗鬼子的过程,更是紧张刺激,让我难以释怀。
整体情节的安排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比如主人公鲁能,他是一个勇敢而聪明的农民,为保护家园而不屈服于侵略者。
他既有智慧又有勇气,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女主角小红,她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女孩,不畏艰险,为了抵抗鬼子而奋斗。
这些形象鲜明的角色不仅给影片增添了趣味性,也深情地展现了中国人民抵御侵略者的悲壮历程。
角色塑造的成功使得观众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并为他们加油。
另外,这部电影也成功地表达了其主题。
《鬼子来了》是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主题便是反抗和抵御外来入侵。
通过电影中鲁能等主角的努力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电影中的情节扣人心弦,很好地传递出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反抗意志。
尤其是最后决战的场景,中国人民通过团结和智慧,成功击退了鬼子的进攻,展现了他们的抗战精神,同时也将观众们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总的来说,《鬼子来了》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
通过紧凑的情节安排、角色的鲜明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这部电影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
观影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电影的紧张刺激,也思考了抗战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41af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是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创作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影片以丰富的细节和饱满的情感描绘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摧残和对人性的考验。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忍和人性的脆弱。
整部电影充满了黑白对比的色调,这种色调给人以荒凉和冷酷的感觉。
尤其是对战争场景的刻画,黑泽明用更加写实和残酷的手法展现了战场上的惨状。
在电影中,骄傲洋溢的武士精神与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赤裸相互交织。
片中的角色,有忠诚坚定的日本军人,也有对生活绝望的普通人。
他们或英勇,或懦弱,或善良,或残忍,他们都在战争的洪流中无法控制自己。
影片特别注重对细节的刻画,这使得整个情节更加真实且触动人心。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给每个人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无辜的民众失去了家园,经历了痛苦的分离和死别;战士们经历了骨肉分离、战友牺牲的痛苦;在面对鬼子的压迫时,人们时而选择抵抗,时而选择谄媚,表达了人性在极度压迫下的挣扎和无奈。
这些细节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做何选择。
导演黑泽明精心塑造了每一个角色,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从一开始的倔强而坚定,到逐渐心灰意冷,最后在生存和尊严之间作出抉择。
尤其是影片中的女主角,她凭借坚强而勇敢的个性以及对家人的爱而成为整个故事的灵魂。
她的表演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鬼子来了》通过战争的残酷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暴力的可怕。
观影过程中,我时常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我处在战争中,我会如何选择?战争让人失去了人性的底线,为了生存,人们可能失去同情心和善良。
这让我深深反思,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战争,如何保持我们的人性和良知。
总体而言,《鬼子来了》是一部温情和残酷并存的战争影片。
导演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性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在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让我们一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总字数:591)。
鬼子来了观后感300个字
![鬼子来了观后感300个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48b8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6.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300个字《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刘伟强执导并于2000年上映的影片。
这部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村庄上的一群普通农民面临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时所发生的故事。
影片开篇,我就被其真实、生动的场景所吸引。
电影以农民为主角,展现了他们与日本鬼子之间的殊死斗争。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景深表达,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年代的壮烈战场,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那段历史。
影片中,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尤其是主角杨子荣,他是村庄里的一个庄稼汉子,正直而勇敢。
对于敌人的残忍行径,他表现出坚决的抵抗力量,为全村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坚韧和勇气在整个影片中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
杨子荣虽然是一个普通农民,但是他的坚毅和忍耐让我佩服不已。
《鬼子来了》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其中一场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日本侵略者封锁了村庄,并对杨子荣的妻子进行了调戏,这一幕让我愤怒不已。
整个村子都处于日本侵略者的控制之下,农民们被迫忍受着压迫和屈辱。
但他们并没有屈服,相反,他们通过纷纷行动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血战。
这种顽强抵抗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
影片中的配乐也非常出色,能够很好地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在剧情高潮处,配乐让整个场景更加紧张而引人瞩目。
每一次的交锋都让我内心充满了悲壮与痛楚。
在《鬼子来了》中,导演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传递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通过塑造角色、展现情节以及配乐的细腻处理,让观众不禁为那些在战争中为国家付出的普通人们点赞。
该影片也令我深思,战争的烽火虽已远去,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与记忆仍然存在于历史的深处。
正是因为有那一代人的抗争,我们才能享受到和平与安宁。
回望历史,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综上所述,电影《鬼子来了》以其真实、生动的场景、紧凑的剧情和独特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农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
这部电影不仅告诉了我们历史,更让我们深刻思索和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d48a0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a.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是由冯小刚执导的一部中国电影,该片于2000年上映。
电影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农村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中国农民抗击日军入侵的故事。
该片以其真实、感人和生动的呈现方式令人深感触动。
首先,电影的剧情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中国南方乡村,一群日本鬼子入侵并占领了当地小学。
在这个骇人的环境中,中国农民的悲愤与抗争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电影通过对主角秦桂财的塑造和刻画,凸显了一个普通农民在面对敌人入侵和种种压力时的坚定信仰和坚韧精神。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变故和挑战,使观众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更看到了人性中充满着坚持和正义的力量。
其次,电影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角色生动形象。
任达华饰演的秦桂财是一位坚毅的农民,他不仅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家人和小村庄,还挺身而出带领村民抗击日军的入侵。
而葛优饰演的秦桂财的妻子苏明玉则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人,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保护了孩子和家人,并在危急关头为村庄的抵抗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演员也都诠释了各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得电影的情节更加丰富多样,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此外,电影的摄影和美术设计非常出色。
从电影的每一帧画面中都能感受到冯小刚导演用心打磨的痕迹。
电影的色调和光线处理非常精致,通过战争的灰暗和村庄的自然光线的对比,使得电影的氛围更加逼真和真实。
同时,电影的美术设计也非常考究,通过精细的布景和服装设计,将这个年代的中国农村生活展现得非常真实和生动。
最后,电影启发了观众对历史的思考,并引发了观众对于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索。
在电影中,中国农民在战争中的坚守和抗争令人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
同时,电影也提示观众要珍惜和平,警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牺牲的人们。
总之,《鬼子来了》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出色的演员表演和精致的制作水准,向观众展现了真实历史事件中农民抗日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08903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f.png)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电影《鬼子来了》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一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日本鬼子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之间的抵抗与血腥斗争。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倍加敬佩。
电影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面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被迫走上了保卫家园的战斗之路。
电影中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他们齐心协力,与鬼子展开了游击战。
在血腥的战斗中,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坚定不移地为了自己的民族、家园而战斗。
电影中的描绘日本鬼子的形象极具真实感,他们的残忍无情、肆意破坏的行为激起了观众的强烈怒火。
他们无视人民的生命和尊严,滥杀无辜,对农村居民进行迫害,烧杀抢掠,让人不禁为农村人民的遭遇而心生痛恨之情。
而电影中鲜明的对比使得中国民族抗争的意义得以凸显,中国人民的抵抗之勇敢与无私令观众钦佩不已。
影片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是,主人公的女儿被鬼子擒获并囚禁在村头,主人公为了营救女儿,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
他们奋不顾身地与鬼子展开激烈搏斗,终于夺回了女儿。
这一情节中,表现了家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的勇敢和拼搏,让我感动不已。
电影的精彩故事情节并不仅仅是为了唤起观众的愤怒和仇恨,更是为了表达对于抵抗者的敬意和对于和平的向往。
在战斗中,主人公所展现出的英雄形象与对家庭、民族的责任感深深印刻在观众的脑海中。
电影通过展现个人的英勇抵抗与牺牲精神,告诉观众只有全民的努力与团结才能最终战胜侵略者。
电影最后的镜头中,用一个和平的学校场景来结束,给观众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也让自己对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坚持充满敬佩之情。
电影《鬼子来了》通过其真实的故事背景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成功塑造了中国人民对抵抗者的敬意与对鬼子的仇恨之情。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与抵抗,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侵略者的反抗之心。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c969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5.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是一部由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该片于2000年上映,以其深刻的视角和感人的情节,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下面是我对《鬼子来了》的观后感。
一、影片背景和设置《鬼子来了》以中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城镇食堂老板阿来与日本士兵水爷的不可思议友谊。
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揭示了战争背后普通人的苦难和友情的力量。
导演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对立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和伤痛。
二、影片情节和角色塑造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角色塑造,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多维的故事世界。
阿来是一个乐观、善良且爱妻子的人,而水爷则是一个日本士兵,冷酷无情却有一颗仁慈的心。
他们之间的交流与神奇的友谊,将两个敌对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让人们思考战争为何存在,以及友情与爱的力量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三、影片的主题和思考《鬼子来了》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战争对人们生活和内心带来的冲击。
通过阿来和水爷之间的友情,电影向观众传达了抵制战争、守护和平的重要性。
令人深思的是,无论战争如何残酷,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总能发光,友情的纽带总能超越国界。
只有通过爱与友谊的力量,才能真正消除战争的阴影,实现和平与共存。
四、影片的艺术表现《鬼子来了》的视觉呈现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
片中的画面细腻而真实,将战争的残酷与人物的命运深刻地展现出来。
同时,电影运用了巧妙的色彩搭配和布景设计,增强了观众对于战争的恐惧感和哀愁情绪。
此外,影片的音效和配乐也十分出色,通过音乐的渲染和音效的张力,更加增强了战争场景的震撼力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五、观影感想与启示观看《鬼子来了》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产物之一,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影片通过展现阿来和水爷之间的友情,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和平与宽容的理念。
作为观众,我们应当从中汲取力量,用友爱和理解来化解冲突和隔阂。
鬼子来了观后感8篇
![鬼子来了观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8219f489eb172ded63b7d9.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鬼子来了观后感(一):鬼子来了观后感姜文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大腕,他作为演员和张艺谋、谢晋、凌子风、谢飞等国内著名导演合作拍摄过很多获奖影片,和他搭档演戏的女演员也是国内顶尖的女演员如巩俐、刘晓庆、赵薇等。
他自己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获得空前的成功,当人们的都在期盼他导演的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时,却等到的是此部电影被禁止公映。
很多人都为此抱不平,认为姜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鬼子来了》这部片子也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片子,但毕竟最终还是没有公映,只是透过DVD等发行。
一部片子完成后,不能公映不明白算不算是一部好片子,而大家有幸观赏后,觉得确实不能公映,这算不算作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我在看完此部电影时,我有一个困惑,导演是在为谁拍摄这部电影的。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艺术工作的指导方针就是文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各种艺术只有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才能算作是成功,电影同样也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才对。
电影服务于大众,也不是过去极左的那一套教条主义的教育影片,这种教条主义的影片老百姓不喜欢,所以要争取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方式,但并能由此否认文艺(包括电影)的教化百姓的作用。
而姜大导演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资料?他想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明什么道理?能够说,姜大导演将敌占区老百姓的奴性表现的淋漓尽致,那里的老姓完全没有一点国破家亡的悲哀,甚至让人觉得这敌占区的小村庄挂甲屯是大东亚共荣的典范。
这种电影不要说是中国人拍摄的,就是外国人拍摄的,华人华侨也要群起而攻之。
整部电影中,敌占区挂甲屯的老百姓原本是幸福地生活着,而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如何处置日军俘虏,也成为打乱小村庄平静生活的唯一麻烦,而这个麻烦并不是日本占领军带来的,是抗日的中国军人强加的,最后小村庄的灭顶之灾,究其源头还是抗日的部队引起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抗日军队无端送上两个俘虏到挂甲屯(本身这种假想,就是对中国抗日军人的污辱,中国抗日的军队有必要在撤退丢下两个俘虏给无辜的百姓吗?),最终日本投降时,小村庄会平安无事的。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7b23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5.png)
电影名:《鬼子来了》观后感说起来,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劲儿真大。
黑白的画面,荒诞的情节,压抑的氛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堵得慌。
它不像一般的抗日片,高喊口号,痛打鬼子,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这片子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故事。
村民马大三被强迫照顾两个日本俘虏——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官。
一开始,村民们对这两个俘虏充满了恐惧和敌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甚至一起过年。
你敢信?这画面,想想就觉得讽刺。
马大三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他老实巴交,胆小怕事,却又有着一股子倔劲儿。
他不想惹麻烦,只想把这两个俘虏送走,好过自己的安生日子。
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他就像被命运推着走,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那个日本兵花屋小三郎,一开始挺凶悍的,后来也慢慢变得“人畜无害”起来。
可这种“人畜无害”背后,隐藏着什么呢?这得你自己去看才能体会到。
电影里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桥段,比如村民们给俘虏取名字,叫“我”和“你”,简直绝了!还有他们一起过年那段,看着热闹,却让人心里发毛。
这种反差,更突显了战争的荒诞和人性的扭曲。
这片子最牛的地方,我觉得是它对人性的刻画。
它没有简单地把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而是展现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和选择。
村民们不是英雄,他们只是想活下去;日本兵也不是魔鬼,他们也有恐惧和无奈。
战争,把所有人都变成了怪物。
画面方面,黑白的影调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与电影的主题非常契合。
音效也很棒,尤其是那首日本民歌,听起来既诡异又悲伤。
剪辑节奏略慢,不过也符合电影的整体风格。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战争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除了死亡和destruction ,还有什么?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这光辉,就像黑夜里的一点星火,微弱却顽强。
如果你想看一部不一样的抗日片,我强烈推荐《鬼子来了》。
它会让你思考,让你震撼,让你久久不能平静。
鬼子来了电影观后感
![鬼子来了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2fec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1.png)
鬼子来了电影观后感《鬼子来了》电影观后感《鬼子来了》是由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电影,该片于2000年上映,以及民国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
这部电影既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反映民族团结和抵抗外敌的电影。
观看完电影后,我被其深刻的情节和情感所感动,对于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和主题产生了许多思考。
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村庄的占领和剥削。
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鬼子的傲慢和野蛮,以及中国人民的无奈与愤怒。
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普通的农民徐福贵展开,他因为贪图小利而卖给日本鬼子一头价值连城的驴,自己却被鬼子视为英雄并给予特殊待遇。
徐福贵在鬼子面前越来越困惑和矛盾,他既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又不忍看到同胞受苦。
最终,在村民的唤醒和激励下,他站起来反抗鬼子,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部电影通过深入描绘每个角色的心理和情感,使观众对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无奈有了直观的感受。
导演巧妙地利用细节展示了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的残暴,比如强行搜刮村民的财产和残忍地对待中国农民。
这些场景让我对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人民的苦难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影片表达了团结和抵抗的力量。
在鬼子压迫下,中国农民虽然贫困却并不懦弱。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抵抗外敌。
片中的一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当鬼子欲抢夺小村庄的剩余粮食时,村民将粮食藏起来并坚决地说:“这是我们的口粮,不可以让鬼子拿走!”这一幕展示了人民的团结和决心,让我感到无比的敬佩。
在电影的情节发展中,徐福贵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农民。
他贪图小利,卖驴给鬼子的行为让人深感痛惜,但在日本侵略者的行径和村民的抗争下,他逐渐觉醒并最终与鬼子做斗争。
这个角色的刻画非常细腻,他的矛盾和决心共同构成了故事的逻辑线。
徐福贵在影片的最后牺牲了自己,但他的坚持和勇气激励着所有的观众。
《鬼子来了》中的音乐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背景音乐充满了民族气息,使人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其中。
尤其是片中经典的插曲《我的兄弟》深深地触动了人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情。
电影《鬼子来了》浅析及观后感
![电影《鬼子来了》浅析及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bd87ddb9f3f90f76c61bc0.png)
电影《鬼子来了》浅析及观后感NCUT管10-6理想电影《鬼子来了》赏析及观后感上周三的大学语文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鬼子来了》。
看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极度残暴,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劣根性,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羞耻,甚至愤懑!同时,我也联想到,我们这个民族,即便到现在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劣根性。
因此,我觉得,只有我们对自身客观存在的这些劣根性进行深刻反思,并厉行改正,才能实现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理想。
一《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是由姜文执导并担任主演的一部以抗日和中华民族自我反省为主题的影视作品。
这部作品与以往的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不同的是,它选取了一个细微而独特的视角,采用了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通过充满北方特色的大量口语对白和作品前后的背景色彩反差,表现了日本帝国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犯下的永远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通过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日寇残暴性的无知、受骗、愤怒的缺点,客观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劣根性——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正视和反思。
二《鬼子来了》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与当地农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对国人劣根性进行了深入揭示,演员极富夸张的高密度的对白以及丰富的表情,种种黑色幽默将国人的单纯与复杂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神秘的"我"将一个人的责任变成全村人的责任,面对日本人的自保心态,不忍心杀人的善良,面对六车粮食的欣喜之态,对日本鬼子的轻信,以及片尾对日本人的刻骨铭心的仇恨--这些场面的表达,都是通过激烈的语言对白和争论进行的,充满了种种黑色的幽默。
面对鬼子假借国际条约的名义屠杀有血性的中国人,观者哄堂大笑,真切地反映了国人的劣根性特点作品以“优美”的日本军管弦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开始,营造了一种欢快胜利祥和的氛围,就像是在用这种“优美”的音乐来粉饰日本侵略者的伪善,宣扬战争带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的所谓“幸福”。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8a43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3.png)
《鬼子来了》观后感电影《鬼子来了》是中国导演江志强执导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该片于2000年上映,凭借其真实、震撼的呈现方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影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小村庄的生活被日本侵略者打破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其所揭示的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所震撼。
首先,电影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细腻的演技,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战争的环境下,人们的本性和道德观往往被考验和颠覆。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村民们的不同反应和选择。
有些人选择顺从和妥协,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他们选择与鬼子合作,甚至背叛自己的同胞。
而另一些人则选择抵抗,他们不愿屈服于侵略者,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保卫家园。
这种对比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引发了对于道德和正义的思考。
其次,电影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景,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战争不仅仅是生命的消逝,更是人性的扭曲和伤害。
电影中的战争场景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无辜的村民被杀害,家园被毁灭,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希望。
战争不仅仅是两军的对抗,更是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毁。
通过这些残酷的场景,电影呼吁我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可怕和无意义。
此外,电影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
在战争的环境下,人们的互助和团结显得尤为珍贵。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互相扶持和关怀。
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善良和温暖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可贵。
总的来说,电影《鬼子来了》通过真实、震撼的呈现方式,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
通过对人们的选择和行为的展示,电影引发了对道德和正义的思考。
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电影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痛苦和无情。
而通过对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的描写,电影也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可贵。
这部电影给予了观众深刻的触动和思考,使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并反思战争的可怕和无意义。
《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58a8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c.png)
电影名:《鬼子来了》观后感说起来,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真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可不是一般的抗日神剧,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的,说不上来的滋味。
黑白的画面,粗糙的质感,却透着一股子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
这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故事。
村民马大三莫名其妙地被丢了两个俘虏——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官。
本来想把他们交给八路军或者皇军,结果两边都不接收,村民们只好硬着头皮养着这两个“瘟神”。
本来以为相安无事就能过去,谁知道事情越闹越大,最后整个村子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就不剧透具体的情节了,这电影看得我心里堵得慌。
马大三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胆小怕事,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他养着这两个俘虏,其实也是出于一种无奈。
但随着剧情发展,他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这个转变过程,姜文演绎得非常到位,让人又同情又害怕。
再说说那个日本兵,花屋小三郎,一开始还挺嚣张的,后来被村民的“善良”感化,变得有点人情味了。
但骨子里那种军国主义思想还是根深蒂固,这种矛盾感也让这个角色更加复杂。
翻译官董汉臣,则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左右逢源,见风使舵,最后却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这电影的主题,我觉得不仅仅是抗日,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拷问。
战争把人变成了鬼,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都失去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影片中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桥段,让人哭笑不得,却又在笑过之后感到深深的悲凉。
画面方面,黑白的影调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与电影的主题非常契合。
音效也很棒,尤其是日本军歌和村民的戏曲唱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战争的荒诞感。
剪辑方面,姜文也玩得很溜,一些快速剪辑的镜头,增强了电影的节奏感和紧张感。
这电影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有些情节比较血腥暴力,可能会引起一些观众的不适。
而且,电影的节奏比较慢,需要一些耐心才能看完。
《鬼子来了》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抗日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寓言。
豆瓣电影Top250《鬼子来了》影评与观后感——历史的回响,人性的反思
![豆瓣电影Top250《鬼子来了》影评与观后感——历史的回响,人性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ee53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b.png)
豆瓣电影Top250《鬼子来了》影评与观后感——历史的回响,人性的反思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榜单中,一部经典之作《鬼子来了》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部由姜文执导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人性剖析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村庄的故事,影片成功地将历史与人性的反思融合在一起,让人深思。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偏远村庄,村民们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一天,日本侵略者突然闯入,打破了宁静。
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影片展现了村民们面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有人勇敢抵抗,有人妥协求和,还有人趁机捞取利益。
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影片丰富多彩的人性画卷。
角色塑造方面,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马大三作为主人公,他的犹豫和挣扎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心态。
他既不想惹事,又不想背叛自己的良心。
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他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和变化,最终走向了反抗的道路。
这一过程中,他的成长和觉醒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看点。
除了马大三,影片中还有其他许多立体的人物形象,如贪婪的村民、懦弱的村长、勇敢的抗日战士等。
他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让观众在感叹人性的复杂性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多元性。
在制作层面,《鬼子来了》展现了精湛的电影技艺。
姜文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成功地将历史事件与人性反思融合在一起。
影片中的画面构图简洁有力,黑白影像的运用更凸显了历史的厚重感。
音效和配乐的搭配也恰到好处,为影片营造出紧张而沉重的氛围。
此外,影片的剪辑和节奏把握得当,让观众在紧凑的剧情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观后感方面,《鬼子来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光明与黑暗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影片让我意识到,面对战争和灾难,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去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底线。
其次,《鬼子来了》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鬼子来了的观后感
![鬼子来了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daa7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a.png)
鬼子来了的观后感《鬼子来了》观后感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和故事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电影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艰难抉择。
影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演绎,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导演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人们的痛苦和无奈。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呈现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和反应。
在电影中,有的村民选择与日本鬼子合作,出卖自己的同胞;有的村民选择抵抗,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让观众思考自己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和立场。
同时,电影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有善良和正义的力量存在。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战争是一场残酷的游戏,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都难以幸免于其中。
电影中的战争场景逼真而震撼,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无情。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战争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追求和谐与友爱。
最后,电影的视听效果也是其成功之处。
导演运用了多种技巧,如镜头运动、音乐和配乐等,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特别是电影中的音乐,既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烘托气氛,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总之,《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讨,电影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选择和反应。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批判,呼吁人们珍惜和平。
最后,电影的视听效果也为其增添了不少魅力。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
前几天,看了姜文自导自演的电影《鬼子来了》,心情自今不能平息。
从网上的资料来看,这部影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但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鬼子来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所以一直没有公映。但是,我觉得这部片子是我看过的所有国产抗日题材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部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给我那么大的震撼,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场打了8年给中国带来N多苦难的抗日战争。没有军队之间的正面冲突,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面。前面四分之三的喜剧效果更加烘托了结局的悲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纵观整部电影,也更加反映出,无论是什么战争,真正受苦受难的还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许多日本人在观赏过本片后都觉得难以忍受,我曾经也做如是想,但当我发现导演的意图并不止于描述日军占领中国的表面题材,而是另有深意后,我才为这部电影而惊讶。对于亚洲人来说,理解中国人在这里的设计可谓心领神会。有人说本片过于强调日军的人性一面,这种说法纯属误会。因为无法忘记大屠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忆,与其说这是剧情,不如说是中国人对日本感情的微妙安排。
电影中前四分之三的情结却是非常的幽默诙谐。一直围绕者村民想杀却不敢杀,心里虽然很狠日本鬼子,却还得好吃好喝养着他们展开故事。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日本鬼子的凶残!谁知道,更加震撼的还在后面。马大三为了给村民们报仇,独自一人冲进了战俘营,用一把斧头砍翻了N个日本鬼子。这一段看得我是热血沸腾,连呼杀的好。可是马大三却因为违反和平条约而被捕。真是可悲呀!
因为它的冲击力,看过本片的人都难免因赞赏或排斥的态度而泾渭分明。就我而言,欣赏过后的感觉是不快的。实际上,当年的日本军队在虐杀中国人的问题上有严格的规定,而这样的作品只能让当初都深受战争灾害的日中友谊再添鸿沟。虽然本片存在着对日本兵的描写不尽自然,影片过长及后半部分条理略嫌不清的问题,但它无疑以自身的强大震撼深深扣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我也不禁惘然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