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自然观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物种群活动的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不是 一直呈指数上升的,因为当增长到一定数量或达 到一定密度后,经过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就会 出现死亡多而生殖少的状况。这是生物种群的自 我稀疏作用,即生物种群通过自我调节与环境负 荷量相适应。因此,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 生物种群总是自发地发生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 的波动,而他们与环境的物质供需关系,也相应 地出现“紧缺—平衡—过剩—再平衡”这样的变 化。
(二)转化与多层次利用
物质的转化再生是指在物质闭路循环过程 中,物质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产品都是 下一环节所需的原料。从物质生产和生命 再生的角度看,物质循环的每个环节都在 为物质生产或生命再生提供机会,每个环 节中原料到产品的转化效率如何,环节之 间转换通道是否顺畅,都关系着系统能否 正常运行,生命能否持续健康的生存与发 展。
生物必须不断地从生态环境中吸取能量和营养物 质,生态环境也需要不断地对输出物质和能量进 行补偿,二者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的平衡。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生物与环境 之间在物质、能量的总输出和输人之间是基本平 衡的。虽然能量在各个营养级的流动过程中有损 耗,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仍然遵循能量守衡定 律;同样,在物质循环中,物质不灭定律仍在起 作用。这就是说,生物与环境之间自动地调节着 能量与物质的输人与输出,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科学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并不能 在一次利用转化中全部转化为下一环节所 需要的原料或产品,其中总有一部分滞留 在这一环节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几次甚至 更多的过程才能完全被利用、转化。
(三)主体性偏差及纠正
在这种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工生态系统, 它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 间的组合,是人同与之共存的时空中的众多的处 于相关状态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通过协同作用 而形成的耗散结构。它一方面促进并控制着人类 的活动与发展,另一方面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 信息流的循环、流动、传递过程又受到人类活动 与发展的干预和改变。自然界创造、孕育了人类, 人类也通过自身的劳动开发、变革了自然界。
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 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 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 果的回报。
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 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 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
(一)反馈调控的层次性
1.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
(二)人类中心主义 (三)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节 生态系统规律
一、闭路循环规律
(一)闭路循环的科学图景
闭路循环规律是生态系统的规律之一。生 态系统中的物质多种多样,而物质是不断 运动的,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周而复始 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物理 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又回到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 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 单无机物的生态循环。
零增长
二、反馈调控规律
调控,即调节与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 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 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而 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 物变化相协调;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 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调节与控制是 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不同的主动性角度来讲 的,简单地说,调控就是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的 相互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并未真正把握它。究其 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不足;其次是人们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即人类并未建立 起一种新的整体的生态的世界观以及与之 相联系的价值观,只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 利益,而不对生态系统尽到自己的责任; 只顾索取、掠夺,而不理会生态阈限许可 与否,必然会受到生态的惩罚和报复。
2.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
这种调节是通过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食、 寄生与宿主等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关系来实 现的。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食叶昆 虫增多,会危害森林的生长,而食虫鸟类 会由于食物丰富而大量增加,食虫鸟类的 增加又会抑制食叶昆虫的增长,从而使森 林生态系统实现平衡。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
生态系统中构成生物的这些基本元素,来 源于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系统,它们作为有 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依照物质 不灭原理,在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之间往 复循环运动:先是以无机物的形式被植物 从大气、水、土壤中吸收,并转化为有机 形式,形成植物体,再为动物摄食转化, 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从而形 成了(环Leabharlann Baidu中的)物质元素—植物—动物 的生产消费链。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
第一节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 源
Being evolution
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人口激增 (二)自然资源短缺 (三)环境污染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反思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1.古代:“人顺天” 2.近现代:“人制天” 3.生态时代:“人和天”
能量流:它是推动生物圈和各级生态系统物 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人生态 系统后,便沿着生物链依次传递,形成生 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在能量流动的同时, 生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如 碳、氢、氧、氮、磷等也参加流动,形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
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或各要素与环境之 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交换的 强度及定量表述常以“流”的形式贯穿于 其中,即物质流、能量流。它们维系着生 态系统与环境之间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高 度复杂性。
4.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
在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过程中是无所谓 “废物”这种东西的。因为在自然条件下, 这些“废物”可以通过各种介质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使其浓度和毒性降低 乃至化解。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 但是在现代生活中,人类的某些活动已超 出了自然系统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许多无 可挽回的恶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