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一、概述

固井作业不仅关系到油气井能否顺利完成,影响投产后油气井质量的好坏、油气井寿命的长短及油气井产量的高低,而且其成本在整个钻井工程中也所占权重越来越大,目前(占20%~30%)。甲方对固井质量的评定越来越严格,如果固井质量不合格扣工程款( 10%~30% ),因此公司对固井工作的重视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固井技术发展的目标一直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固井质量及减少固井事故来运行。

固井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井作业是一个一次性工程,如质量不合格,即使采用挤水泥等补救方法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固井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隐蔽性作业,涉及到材料、流体、化学、机械、力学等多种学科,施工时未知因素多,风险大。

3、固井作业施工时间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费用高。

目前我们在中完、完井作业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很多都是因工作不细致导致的低级失误,希望通过学习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目前还是有一些井队领导和技术干部对固井作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固井前各项条件无法满足固井施工要求。钻井公司以追求进尺和效益为根本,这是传统思路。随着QHSE观念的提出及推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地位逐渐攀升,甲方对这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惩罚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固井质量直接影响后期储层改造,甲方对固井质量不合格的井扣款力度已达工程款的10%-30%。和公司平均利润率对比就发现,如果因固井质量造成扣款直接导致该井亏损,公司对固井质量的重视已达新的高度,因此这种观念必须马上改变。还有就是一些技术干部和井队领导总以为固井就是固井队的事情,即使固井质量不好也是他们的责任,跟井队没什么关系。固井作为钻井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公司荣誉上来说,钻井方永远是最大受害者。

二、下套管前作业常见问题

1、打完进尺后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对钻井液性能调整不重视,往往在固井前泥浆性能恶化,流变性差,导致在中完、完井作业环节中易发生井漏和其他事故。

技术措施:在打完进尺前就要根据本井实际情况提前按照固井设计的要求逐渐调整钻井液,在压稳气层的前提下适当下调钻井液比重,调整流变性。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要求的必须提前通知技术科和固井队,以制定对应的技术措施。

2、因沟通失误造成套管、工具无法及时到井,人为引起等停。

技术措施:根据各井队施工的区块情况提前联系落实,尤其刚转入新工区的井队更要把提前量做充足。因为有些物资还涉及到甲方和第三方加工组织的问题,并不是每次都是备好的。

3、不按要求做地层承压。

目前影响固井质量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井漏,尤其是页岩气井。地层承压实验数据如果没监督人员在现场一直都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井队担心造成井漏耽误周期,影响利润。但如果精细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退一步讲即使压破了地层还可以通过堵漏来提高承压,况且现在公司的堵漏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固井过程中如果因地层承压能力不够引发井漏进而造成固井质量不合格,补救措施几乎为零,甲方势必扣款,按照目前的扣款力度我们很容易算明白这个经济账,对公司声誉、市场的影响更不用说。

技术措施:如果有疑问及时向领导请教或汇报。做承压过程中一定要小排量泵入并保证计量准确,绘制好曲线图,一旦发现渗漏拐点立即停泵汇报。由技术科和泥浆站制定提高承压的技术措施。

4、不执行通井方案

工程师害怕卡钻不按要求加扶正器通井、不加止回阀。通井的钻具组合和技术措施都是经过领导仔细研究过才制定的,如果风险达到不可执行的地步领导怎么会制定?领导是肯定不想卡钻,他们是从全局利益考虑才要求这样执行的。如果我们按照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卡钻的风险完全可控。退一步想,到底是卡钻具容易处理还是卡套管容易处理?由于不加止回阀加上中途顶通措施不合理或不执行经常造成堵水眼的情况,白白浪费了时间。对于揭开油气层的井考虑到井控因素一定要将内防喷工具安装到位。

技术措施:工程师要认识到通井的重要性,如果和领导意见不统一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或汇报技术科。

5、防漏措施执行不到位

技术措施:

(1)快完钻时或电测前一定要测后效,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如果前期钻进过程

有井漏情况,要详细了解地层承压能力。

(2)现场要准备堵漏材料并储备40m3钻井液。

(3)电测前处理好钻井液性能,保证井下安全。

(4)如果电测或起钻过程中,时间过长需压重浆、稠浆,泵入的泥浆性能要满足井下安全的要求。工程师和泥浆组长必须记录好其性能、泵入量及在井眼内的位置。下钻时要有针对性细化分段下钻措施,小排量开泵循环,在重浆段连续开泵将其顶散,避免形成段塞造成局部蹩压,引起井漏。

(5)工程师和刹把操作人员必须清楚正常循环压耗,特别是起动泵压,防止顶泵压力过高直接压漏地层。

(6)下钻、下套管过程中按照技术要求和井下情况分段循环处理上部泥浆。下至漏点或承压能力低的地层前200m必须将上部泥浆性能处理好,严禁在薄弱位置循环。

(7)开泵要缓慢,排量由小到大。开泵前开转盘搅动钻井液,破坏结构力。如果发现停泵环空憋压(特别是水平段),通过大幅度上下活动钻具(尽量开转盘),压力降为0MPa则为环空不畅(沉沙较多),需要加强活动钻具和提高循环排量畅通环空。如果压力不降则为重浆、稠浆进入直井段环空,小排量循环并配合大幅度活动钻具直至返出井口。

(8)下钻、下套管过程中控制好速度,保证此时环空返速小于钻进时泥浆返速,避免压漏地层。

(9)中途有遇阻显示首先选择开泵冲开,避免直接快速下砸压漏地层或者造成卡钻、卡套管事故。

6、对送井套管、附件、工具等检查不到位

技术措施:

(1)送井的套管、短节必须通径、合扣,清洗丝扣过程中目测检查丝扣是否有损伤,气密封扣必须额外检查密封台肩。

(2)芯轴和卡瓦要妥善保存,避免损伤密封部位,套管送到位后认真合扣或合卡瓦。

(3)送井的套管附件除合扣外,还要检查合格证,了解承压能力,确保反向承压能力大于液柱压差。保证密封球球体无损伤并且能够顺利弹起。

(4)所有没有备用件的工具要妥善保存,上钻台过程中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后无法及时组织到位。各种短节、附件等必须手工引扣。如果下多种扣型的复合套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