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探究摘要:暴雨资料比流量资料充足得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统计参数的地区综合比较容易,所以利用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应用得相当广泛,它是推求中、小流域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

关键词:水文设计;暴雨资料;设计供水;推求方法

设计暴雨的计算包括推求设计暴雨量及其在时间上的分配过程。推求设计洪水所需要的设计暴雨量是指设计条件下的流域平均暴雨量,即设计面暴雨量。根据资料条件,设计面暴雨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可分为以下直接计算和间接计算两种。

一、由面雨量资料直接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当设计流域雨量站较多,分布比较均匀,各站又有较长的同期资料,能求出比较町靠的流域平均雨量(面雨量)时,就可将面雨量作为研究对象,直接选取每年中各种时段的年最大面雨量,组成不同时段的样本系列,分别进行频率计算。从而求得不同时段的设计面暴雨量。

(一)统计选样及资料的审查和订正

1.统计选样

设计暴雨量所采用的统汁历时,应根据降雨径流形成规律,流域面积大小和工程重要性等确定。一般大中型工程取1日、3日、7日、15日、30日等;小型工程可取小于24小时,即24小时、12小时、6小时、3小时、l小时等。考虑到推求雨量时程分配和推求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需要,在确定最长统计历时后还需选用若干个控制时段。暴雨量的选样方法一般与洪量相同,采用固定时段年最大值独立选样法。但对面雨量选样时,应注意,面雨量的年最大值必须在流域面平均雨量过程中挑选,而不可将各雨量站的年最大值加起来平均作为年最大面雨量。即先要根据流域内各测站的点雨量,按一定的方法(如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或等雨量线法)求出每年各次大暴雨的面雨量过程。然后再按独立选样的原则,统计逐年不同时段的年最大面雨量。例如,已求得某年流域面平均日雨量过程为……20mm、87mm、5mm、0mm、38mm、74mm、25mm、30mm、4mm……,则最大1日面雨量x1日=87mm;

最大3日面雨量x3日=38+74十25=137mm;

最大7日面雨量x7日=87+5十0+38+?4+25+30=259mm。

有些低标准的排水工程也可采用超定量法选样,即凡超过一定雨量的降雨都被选用。

2.资料的审查和订正

暴雨资料的代表性,可通过与邻近地区长系列雨量资料,以及本流域或邻近流域实测和调查洪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要着重弄清楚近五、六十年内大暴雨、大洪水出现的次数、年份和量级(模比系数)。注意所选用的资料系列是否有偏丰或偏枯等情况;流域上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测站用来计算面雨量;站网分布情况能否反映地理、气象、水文分区的特性:还要注意分析暴雨的特性等。

目前长历时雨量一般由以8时为分界的定时观测的日雨量记录

进行统计选样。短历时雨量应尽可能由自记雨量记录摘取,以保证选样的精度。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雨量观测资料是定时观测值,由于定时观测资料人为地把一次降雨过程分开记载,因此一般根据它获得的时段最大值,往往比由自记雨量资料按分钟滑动统计的要偏小些。故对定时观测的日雨量或分段雨量的统计值,应进行必要的订正。例如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在我国年最大24小时雨量约为年最大日雨量的1.10—1.30倍,平均为1.12倍左右,即x24=1.12x1日

式中x24——不受日分界(8时)限制,按分钟滑动统计的年最大24小时雨量;x1日——按日分界统计的年最大一日雨量。

(二)面雨量资料的插补延长

在统计各年的面雨量资料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流域内早期(如解放前或解放初期)雨量站点稀少;而近期雨量站点多,密度大。一般来说,以多站雨量资料求得的流域平均雨量,其精度较少站雨量资料求得的为高。但多站雨量资料的系列往往较短,为展延系列,可利用资料较长的少站流域平均雨量与多站流域平均雨量建立相关关系。如果同期观测资料较短,可用一年多次法选样,即在一年中取多次暴雨资料,然后在各次暴雨中选取指定时段的最大值,以增加一些点据,便于确定相关线。多站平均与少站平均雨量的相关关系一般较好,这是因为两者具有相似的影响因素。如两者关系线接近45°线,且点据密集在45°线两旁,则早期的少站平均雨量可以作为流域的面雨量;如两者关系线偏于45°线的一

侧,则需利用相关线展延多站平均雨量,作为流域面雨量。

(三)频率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设计洪水规范规定,暴雨频率计算的经验频率公式可采用p=m

/(n+1),线型采用皮ⅲ型;频率曲线及其统计参数的确定仍用适线法。根据我国暴雨特性及实践结果,我国暴雨的cs与cv,比值,一般地区为3.5左右;在cv>0.6地区,约为3.0;cv<0.45地区,约为4.0。现有的暴雨资料系列大都较短,据此进行频率计算,特别是外延到稀遇的设计情况,抽样误差很大。因此对频率计算的成果,不能被单纯的数学统计结果所迷惑,必须根据水文现象的特性和成因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分析检查的方法与洪水峰量频率计算成果的检查相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本流域,要求各时段雨量频率曲线在实用范围内不相交。如出现交叉现象,应对其中突出的曲线和参数进行复核和调整。暴雨的均值是随着历时的增加而增加的。而变差系数cv,经大量的分析表明,它随历时的变化,可概比为单峰铃形曲线。即当历时较短时,cv较小,随历时的增加cv亦增大,当历时增加到一定程度时,cv出现最大值。然后,随着历时的继续增加,cv又逐渐减小。

在1h、6h、24h的cv之间作比较,沿海地区往往cv24,最大(如山东、上海、广东);内地的黑龙江、河南中部等地cv4最大;干旱地区基本上cp1最大,有些地方实际上最大cv出现的历时只有30min或更短。

2.在面上,应结合气候、地形条件将本流域的分析成果与邻近

地区的统计参数进行比较,作地区上的协调。

3.各种历时的设计暴雨量应与邻近地区的特大暴雨实测记录相比较,检查设计值是否安全可靠。对于稀遇频率的设计暴雨,还应与全省、全国和世界实测大暴雨记录相比,以检查其合理性。

二、由点雨量资料间接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当设计流域内雨量资料系列太短,或互不同期,或站数过少、分布不匀、不能控制全流域时,都难以得到面雨量系列来直接计算设计面暴雨量。在这种情况下,设计面暴雨量就只能用间接法来推求。即先求出流域中心处的设计点暴雨量,然后通过暴雨的点面关系,将设计点暴雨量转换成设计面暴雨量。

(一)设计点暴雨量的推求

1.有较充分点雨量资料时设计点暴雨量的推求当流域中心或其附近某雨量站有较充分(二、三十年以上)的雨量资料时,可将该站作为代表站,据其雨量资料直接选取各种时段的年最大值,组成各个样本,分别进行频率计算求得不同时段的设计点暴雨量。如果样本系列中有缺测年份,或有偏丰、偏枯现象,代表性不足时,须尽量插补延长系列。但由于暴雨的局地性,使得相邻站暴雨资料的相关性一般较差。如南京与镇江两地相距仅65km,而两站的年最大一日雨量相关程度却很低(r=0.66)。因此一般不宜用相关法插补延长点暴雨资料,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邻站与本站相距很近,且地形差别不大的地区,可以直接移用邻站某些年份的雨量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