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18诗圣杜甫

大学语文18诗圣杜甫

• 丽人行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
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
元初年,唐玄宗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
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 术的空前繁荣。
•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 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 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 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 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 帝城里。
大学语文18讲
诗圣杜甫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 人,后徙河南巩县。
•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 白合称“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四岁。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四岁。壮游诗曰: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赠李白》(五古) 《赠李白》(七绝) 《春日忆李白》 《冬日有怀李白》 《梦李白二首》 《饮中八仙歌》 《天末怀李白》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不见》 《昔游》 《遣怀》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

“诗圣”杜甫的一生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号称“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

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到处玩)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山东,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32岁时,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

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 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 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 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 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 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 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 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 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 胡马诗》、《赠李白》等。
春望
搔(sāo) 簪(zān)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整体把握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 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 ,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 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 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 ,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 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 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 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二、杜甫的小故事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寄居在 姑母家里。姑母不光教孩子读书识字,对他的生活 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 写字学画。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 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 病死了。这让懂事后的杜甫难过了很长时间。在姑 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长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 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姑母家的院子 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 红,他简直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 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满庭院。在爷爷的严 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 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 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 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诗圣杜甫简介

诗圣杜甫简介

诗圣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千秋诗圣——杜甫

千秋诗圣——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 战火。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千秋诗圣——杜甫
诗人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杜甫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少年优 游
困守长 安
童年无 忧
跌口咏凤凰。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到长安 应试
因《大 礼赋》, 得到唐 玄宗赏 识
任兵曹 参军。 11月安 史之乱 爆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756年 757年 758年
北上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到长 安。
杜甫逃出长安到凤翔,被肃宗授为“左拾 遗”。
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59年
弃官,西去秦州,几经辗转来到成都。在 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建立了 一座草堂。
少年优游
吴越
郇瑕
巩县

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
• 独立 作者:杜甫
•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 飘飖搏击便,容易往来游。
• 草露亦多湿,蛛丝仍未收。
• 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
•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 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 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 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 生事,因人作远游。”
•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 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 甫已将家搬到鄜[fū]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 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
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
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 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 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 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 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 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 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 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 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 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 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 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诗圣”。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那么,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杜甫是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句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杜甫作诗的技巧1. 王鼎钧回忆录里的一个片段,说中国诗词的。

很有意思。

杜甫有一句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但是问题来了,花近高楼,这是很美的景致啊,为什么还伤心呢?其实这句话要完整理解。

2. 按照常理,是应该这么写——“万方多难伤客心,花近高楼此登临”。

万方多难,所以我伤心,看见高楼我上去看看。

这意思才对嘛。

3. 那为什么杜甫要调换一下次序呢?不是为的什么音律和平仄这些技术细节,而是为了轻重平衡。

你看哈,“花近高楼此登临”全是实景,境界太小;“万方多难伤客心”全句是虚词,境界又太大。

一句太重,一句太轻。

所以要对调一下,每一句都半实半虚,这就有了起伏,也有了气势,这才是诗。

4. 这个小例子懂了,就可以理解表意和抒情的两种文字方式的区别了。

同样的两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效果截然不同。

每个人,都该认真修炼自己的“说话之道”。

文学特点语言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大学语文 诗圣杜甫

大学语文   诗圣杜甫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 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 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 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 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三十五岁 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 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 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 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 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 )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 贫病而卒。杜甫死后,按其遗愿.,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 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
文艺青年
占卜师杜甫
个人认为网友在疯转杜甫很忙图片的 同时,也请考虑到杜甫在文学上的身 份与地位,正所谓娱乐要有一定的尺 度,恶搞也需要看对象,网友们应当 尊重传统文化。杜甫的地位是毋庸置 疑的,娱乐是有限度的,还是希望大 家能够尊重杜老! ! !
谢谢观赏
诗词&创作风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 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 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 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 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 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 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 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 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 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 底波澜。

杜甫的简介诗圣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诗圣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诗圣有哪些名字杜甫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大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其诗歌流传至今,至今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被後人誉为“诗史上的奇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财富,与李白一起,被称为“李杜之风”。

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及思想家。

杜甫少年时期生活贫困,长期游荡天下,无恒定职业,却有着十分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

他的诗歌作品大量抒发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对人民的爱惜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的诗歌内涵丰富,构思深刻,在唐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杜甫的诗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诗;二是借自然描绘人才、反映人生命运的哲理诗。

他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了一位诗人与众不同的文学气质,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杜甫的诗圣之名杜甫被称为“诗圣”,主要是由於其出色的才华和留存至今的众多优秀诗篇。

他创作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艺术价值,还体现了高度的人类思考和感性情感,被誉为“唐代文化中最耀眼的星灿之一”和“诗史上的奇才”。

另外,杜甫的诗作也被誉为“诗圣”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的诗歌作品,中为民望,深受人民喜爱和推崇。

他的许多诗歌包含着深沉的思想和情感,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和热爱。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杜甫的诗歌被视为表现人民精神风貌的精华,而其本人也被视为由民族情感和口碑建立起来的伟大文化偶像。

此外,《全唐诗》共收集杜甫诗312首,占全唐诗总数的10%左右,其中不仅有许多优秀的名篇,而且也曾拥有“千古诗宗”之称,因此也有了“诗圣”的美誉。

总之,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诗篇各具特色、文笔出众。

更重要的是,他的诗作体现出了思想深度和情感丰富,具有文学和人类价值的双重意义,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杜甫的诗二十首

杜甫的诗二十首

杜甫的诗二十首杜甫的诗二十首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的.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0、《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1、《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12、《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圣杜甫介绍

诗圣杜甫介绍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杜甫的人文精神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 民疾苦,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 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的审美价值
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 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 撼。
THANKS
感谢观看
仕途坎坷及政治抱负
仕途不顺
杜甫在长安求官十年,却始终没 有得到一官半职。后来虽然得到 过一些官职,但都是微不足道的,
且时间很短。
政治抱负
杜甫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始终怀 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理想。他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人民疾苦,对政治黑暗和社
会动荡深感忧虑。
直言敢谏
杜甫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敢于 直言进谏。他曾多次上书言事, 批评时政,因此得罪了不少当权
他的诗作中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具象的形象巧 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
善于用典,寓意深远
杜甫的诗歌中常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元素,通过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作中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使得诗 歌的寓意更加深刻。
杜甫的诗歌还善于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 理寓于简单的形象和故事之中,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获得深 刻的启示。
04
杜甫与其他诗人比较
与李白并称“李杜”
01
02
03
诗歌成就
杜甫和李白并称“李杜”, 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风格差异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 放,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 注重社会现实,风格沉郁、 深沉。
互相影响
虽然两人风格迥异,但他 们的诗歌创作互相影响, 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繁 荣和发展。

唐代文学史_第五章 诗圣杜甫

唐代文学史_第五章 诗圣杜甫
永泰元年(765)五月,离成都经渝州(今属重庆) 出峡,在云安短期养病后,次年春末迁居夔州(今四 川奉节)。
大历三年(768)春,离夔州,飘泊江陵、公安、岳 阳、潭州,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自潭州赴岳州 途中舟上,年59岁。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至59 岁)。
杜甫暮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前后出塞》、 《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 之遗音矣。”
这直接开启了中唐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白居 易的新乐府创作。
杜甫古诗及乐府 诗选读
兵车行(作品选P98)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在成都的八九年,写诗一千多首,尤以 律诗为多,这是杜甫的第二个创作高峰。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诸将》、《秋兴》 等。
3、思想和人生特征。
(1)杜甫是典型的儒家士子,“奉儒”“守官” 是其人生追求,但其思想与传统儒家又有所不同。
A、超越“民本”思想。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 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 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 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 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具有“诗”的审美价值
(2)揭示当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
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 慨,但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 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起初面 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杜甫最著名的30首诗

杜甫最著名的30首诗

杜甫最著名的30首诗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被称为"山鬼","古今之绝唱"及"诗圣",他的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传诵千古,被广大读者所熟知传唱。

下面是杜甫最著名的30首诗:1、《春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关山月》苍苍竹林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江畔独步寻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石窟神秘异常切,洞庭山水更奇偏。

8、《忆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蜀道难》天崩地裂三峡昏,万里长江碧波深。

我闻楚辞胡蝶乐,意欲飞上五云林。

10、《过零丁洋》临江仙,一片新诗两行泪。

空山松子落无声,对此潮,只有远望。

1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望舒》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陌上桑》桑之皓兮,发自郢中。

中有傲霜兮,可以匹敌。

明明发兮,何暗折兮?清摩萨兮,可以叹息。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5、《古朗月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6、《赠汪伦》三月不知肉味,解营归孰轻骑。

17、《秋日登乐游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18、《窻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中国历史上十大才子之八 千秋诗圣 杜甫

中国历史上十大才子之八 千秋诗圣 杜甫

中国历史上十大才子之八---千秋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的文学作品有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歌地位,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杜甫西南漂泊这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杜甫的简介诗圣是谁写的诗词

杜甫的简介诗圣是谁写的诗词

杜甫的简介诗圣是谁写的诗词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程朱理学派视为“儒家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唐代众多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在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古文,名篇是《登高》、《春望》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享年六十三岁。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变故,但深受民间爱戴,被誉为“诗人之师,人间之良友”。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注重独立性和现实主义,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抗争性和思想性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揭露。

他的诗汇集了农民、市井百姓、士人、官吏等不同群体,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社会气息。

诗圣“是谁写的诗词”是一首写杜甫生平和艺术创作的诗歌,诗人通过略见可知,道出了杜甫诗歌的特色和历史地位。

这首诗歌描绘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心路历程,同时反映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尽责精神。

诗人在诗歌的开头,以“谁?”进行铺陈,表现出对杜甫艺术创作的探究与思考:“谁”即杜甫,在一生中不断摸索和成长,在创作上持之以恒,对世界充满了热爱、对历史充满了敬意。

在随之而来的三联句中,诗人从不同角度突显了杜甫的成就和地位,例如“诗圣”、“文学巨匠”等,这些用词让人感受到杜甫真正的震撼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在描绘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艰难历程时,同样表达出对他的敬仰和钦佩。

诗人在其中措辞严谨,句式变化多样,通过一系列比喻和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杜甫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奋斗精神。

最后,诗人在“ 所以他就是杜子美”这一句结尾,简单而有力地表达了对杜甫创作成就和文学地位的肯定和尊重。

“杜子美”一个字一个字的组合,不但可以看到一个成熟的文学家,也可以看到一个追求完美的生命,这种精神愿意“感召历史之力”,和杜甫的精神格调别具一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综上所述,杜甫的简介诗充满敬意和钦佩,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杜甫艺术创作的伟大和深远意义。

《杜甫讲义》-图文

《杜甫讲义》-图文

《杜甫讲义》-图文第六讲诗圣杜甫一、诗人杜甫1、杜甫的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杜甫的《绝句》赏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

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二、杜甫的生平及影响:1、读书和漫游时期他的出身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

杜甫从小就“好学”,七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一切为了孩子,我们将竭尽全力2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

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游齐赵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有时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有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困居长安时期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

一切为了孩子,我们将竭尽全力3补充知识:李隆基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

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杜甫的简介诗圣是谁写的诗

杜甫的简介诗圣是谁写的诗

杜甫的简介诗圣是谁写的诗杜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充满激情和魄力,表现了他对社会、人民和自然的深刻关注和认识。

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对天下苍生的关心,抒发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思念。

杜甫出生于唐初年间,家境不算优渥但尚属富裕,他年轻时曾经多次考试不得志,曾经流落河南陵县,追涕五关,曾经经历军旅、贫困、疾病和家庭的不幸。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历尽坎坷,但是他的才情却始终不减。

他的一生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涵盖了政治、军事、历史、人生哲学及社会评论等各个方面。

杜甫的诗以自然写景和人文描写为主,他的叙事和记叙手法都很出色,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偶、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

他对于时事政治也有着强烈的关注和关心,许多诗篇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苦难。

其中著名的《三吏》中,他写文人守节而官场不公事例,揭示了唐代的官场险恶,深刻描绘了文人抗争的坚毅和无语。

杜甫对于国家失利和民生不遂也同样抱有深沉忧虑和忧郁情怀。

在《登高》中,他称颂李白的诗歌和人格,同时表达自己的壮志和抱负,希望成就一番事业。

在《将至》中,他用悲痛的笔调描写了唐朝衰微的局面,表现出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敏锐的洞察力,流露出他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和使命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雄健有力,而且情感丰厚。

他的热情和眼光吸引着人们,他的诗歌给人以深刻感受。

以《登高》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话,承载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展现了壮美与豪迈。

杜甫的诗歌无论在意境、语言、节奏都有着独到的优点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被更多的读者和后人所喜爱和传颂。

杜甫的诗被历代人尊崇为“诗圣”,千百年来一直给人带来强烈的思想享受和情感震撼。

杜甫的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是唐代社会及人文思潮的一个缩影。

杜甫的死后,他的诗歌流传相当广泛,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永久的珍品和动人的注脚。

杜甫的所有古诗大全

杜甫的所有古诗大全

杜甫的所有古诗大全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作诗三千多首,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看看杜甫的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借鉴。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白烫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两个黄鹂鹤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天道钟戒坛,阴阳割去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可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八十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唱响须酒色,青春作伴不好归田。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蜀二者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觑不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短并使英雄泪满襟。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奇怪见到,崔九堂前几度言。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回,遗恨失吞吴。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旅夜书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雕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关阅读】语言杜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杜甫古诗词全集大全

杜甫古诗词全集大全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 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 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 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 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 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 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
音,入一自字、空字,
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
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
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
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见满院萋萋碧草, 却觉寂寞之心难言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 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 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 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 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 军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
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
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 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 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 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 继之以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 业未竟的痛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
“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
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
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
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
而逝。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 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 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 痕迹。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 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八阵图》
相传诸葛亮创设一种阵法 八阵图遗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
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 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 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另 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 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 镇。”(弥牟镇原属新都县)该遗址今仅余土垒 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1981年,成都 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
从祠堂的外 部到内部, 内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 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诸葛亮《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
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 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 中对策”
文本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 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 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
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下襄阳向洛阳
4. 善于锤炼字句
杜甫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 提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 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 势聊短述》)
“诗眼”之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 园心。(《秋兴》一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不
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 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 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 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
闻数声呖呖黄鹂, 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叹碧草娇莺无 人赏玩, 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虽是写景, 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 怀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 《武侯庙》 写出庙外景色的荒芜,
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 凄凉的哀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 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 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
复低回。
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如《秋兴八首》、《自京赴奉先咏怀五
百字》等。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杜甫生平
1.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工部集》。
月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