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方案

合集下载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三、噪声污染管理目标本工程的噪声污染管理目标是保证施工期间噪声污染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四、现场围蔽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高度为2.5米的围挡,采用吸声材料进行包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噪音控制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噪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对于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六、噪声控制措施1.对于施工现场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在施工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污染。

3.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噪声污染防护教育,指导工人正确佩戴防噪耳塞等防护用品。

七、噪声管理措施1.建立施工现场噪声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

2.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噪声管理措施。

3.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解释施工现场噪声控制措施,争取周边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节污染防治措施方案一、空气污染(防尘)控制1.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喷淋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2.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排放污染物。

3.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防护教育,指导工人正确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水质污染控制1.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对排放的废水进行初步处理。

2.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水污染防护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乱倒废水。

三、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1.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存放。

2.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清理,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第三节人文关怀措施1.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及时解决居民关于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等问题。

2.安排专人负责周边居民的投诉处理工作,及时回应居民的诉求。

3.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人文关怀教育,提高工人的文明素质,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噪音污染是指超出环境容许范围的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整治噪音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噪音排放。

首先,要加强对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等噪音源头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噪音排放标准,推动采用低噪音设备和技术,减少噪音排放。

此外,还需加强对噪音污染重点行业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噪音污染问题。

二、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建设。

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减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交叉污染。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设置隔音屏障、绿化带等设施,减少噪音传播。

此外,要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修复等施工活动的管理,规范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三、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对噪音污染的日常管理,包括对噪音源的监测、评估和治理,建立健全的噪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噪音污染问题。

同时,还需加强对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活方式,减少个人行为对噪音污染的贡献。

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对噪音污染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噪音排放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噪音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同时,加强对噪音污染的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估、处罚惩戒等机制,提高对噪音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合力。

噪音污染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要加强对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举报违法排放噪音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六、加强技术支持,推动整治工作。

加强对噪音污染整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利用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减少噪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XX市XX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清单

XX市XX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清单

XX市XX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清单一、工作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XX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XX市XX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及责任清单。

通过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1.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充分发挥政府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 坚持源头防控,分类管理。

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污染,针对不同类型的噪声污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

3. 坚持社会共治,全民参与。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4. 坚持依法治理,科学防治。

依法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果。

三、工作任务1.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宣传和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噪声污染防治意识。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培训,提高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水平。

2. 严格环境噪声管理。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对已建成的项目,加强监管,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3. 加强交通噪声管理。

优化交通布局,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干扰。

加强交通管理,规范车辆行驶秩序,降低交通噪声。

4. 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

加强对商业经营、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场所的噪声管理,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加强对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的噪声管理,为居民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5. 加强工业噪声管理。

对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进行监管,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鼓励企业采用低噪声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推广。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噪声污染防治新技术、新设备。

四、责任清单1. 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三篇)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三篇)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____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一、引言噪声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综合的工作方案。

本文将对____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二、____年噪声污染防治总体要求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噪声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完善噪声监测、评价和管理制度。

2.推广先进的噪声减排技术,积极开展噪声减排示范工程,提高城市环境噪声治理水平。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培养居民自觉抵制噪声污染的意识和行动。

4.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三、____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当前的噪声污染情况,制定能够有效防治噪声污染的法律和规章。

(2)建立健全噪声监测、评价和管理制度,规范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噪声监测和评估工作。

(3)加强对噪声源行业的管理,加大对噪声污染高发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其加强噪声减排工作。

2.推广先进的噪声减排技术(1)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噪声减排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

(2)组织开展噪声减排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推动噪声减排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有效的噪声减排措施,降低噪声污染的程度。

3.加强宣传教育(1)加强对公众的噪声污染防治知识宣传,通过媒体、广告等方式,普及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加强对青少年的噪声污染防治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3)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向公众公开噪声监测和评估结果,建立信息透明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4.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1)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度。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4篇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4篇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4篇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1根据省厅办公室《关于报送20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的通知》(川环办函〔20〕49号)要求,现将我市20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年,我市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环保中心任务,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全市各县(区)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区域环境噪声状况。

20年,全市486个有效测点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0分贝,同比下降0.1分贝,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在45.7(平昌县城)~54.5(南江县城)分贝,全市无明显区域噪声污染。

(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状况。

20年,全市共监测路段长49.42千米,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2.3分贝,同比下降了0.7分贝。

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在52.6(通江)~67.9(巴城)分贝之间,无超过70分贝的路段,达标率为100%。

(三)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

20年全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128点次,其中昼间64点次、夜间64点次。

各类功能区的昼间和夜间均达标64点次。

(四)噪声扰民投诉及处置情况。

20年度,我市噪声扰民投诉情况在所有环境违法投诉中所占的比例为60.51%,全市各类投诉总数为980件,其中噪声投诉593件(道路交通噪声13件,工业企业噪声6件,建筑施工噪声305件,社会生活噪声269件)。

二、工作开展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噪声污染日趋突显,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

为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解决好噪声扰民问题,我市20年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健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20年,我市按照“服务为主、以民为先”的理念和“重在预防、防治结合,统一受理、归口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投诉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时办结机制,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案件执法机制,宣传机制和监管责任追究机制等一系列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把加强机制建设放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首位,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将环保、群众、媒体等多方监管作为健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提高了全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工作效率。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第1篇噪声污染防治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噪声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改善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原则1. 目标:到2025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 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科技创新和法治保障,强化源头防控,严格监管执法,提升治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声环境权益。

三、防治措施1. 源头防控(1)加强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声环境因素,合理布局产业、交通、居住等功能区,防止噪声污染产生。

(2)优化产业结构。

严格限制高噪声产业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噪声污染源。

(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低噪声技术和材料,降低噪声污染。

2. 综合治理(1)强化噪声污染源监管。

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社会生活等噪声污染源的监管,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开展噪声污染治理。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开展噪声污染治理,实施噪声污染源综合治理。

(3)提升声环境监测能力。

建立健全声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社会共治(1)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噪声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噪声污染防治。

(2)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举报噪声污染行为。

(3)强化企业责任。

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减少噪声污染排放。

4. 科技创新(1)支持科研攻关。

加大对噪声污染防治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2)推广低噪声技术和产品。

鼓励企业研发、生产低噪声技术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3)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八篇)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八篇)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省环保厅:为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市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环保中心任务,____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噪声现状我市环境监测站对广安城区____个功能区环境噪声、____个区域环境噪声、____个交通干线噪声进行了监测。

经统计,____年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6dB(A)。

各类噪声标准适用区达标率相对稳定,达标率均为____%;我市总体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昼夜监测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道路交通和区域声环境质量均稳定在较好水平,呈下降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噪声污染影响日益突出,经统计,我市共处理噪声投诉____件,占投诉总数的____%,工业噪声、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投诉占噪声投诉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二、工作开展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噪声污染日趋突显,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

为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解决好噪声扰民问题,我市____年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按照“服务为主、以民为先”的理念,健全完善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机制,投诉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时办结机制,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案件执法等一系列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高效联动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

(二)加强城市区域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各级环保部门积极协同城管、公安、工商、文化、建设等相关部门,有计划地对公共场所的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现场检查,严格规定商业区、文化娱乐场所等必须履行环评审批手续,并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为确保中、高考期间考生拥有一个安静、良好的考试环境,政府发布禁噪公告,环保部门与公安、建设、城管、工商、教育、文化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在此期间出动车次____次、人次____次,对工业企业、城市建筑施工工地、城区娱乐场所等噪声源敏感区域进行____小时检查、巡视。

噪音污染治理方案

噪音污染治理方案
(2)定期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测,评估各类噪声源的污染程度。
(3)加强噪声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
5.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1)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噪声污染防治培训,提高防治意识。
(3)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减少噪声污染的产生。
五、总结
本治理方案旨在全面加强我国城市噪音污染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城市声环境质量。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2篇
噪音污染治理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噪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改善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噪音污染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
1.实现城市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居民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舒适度。
2.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提升噪声污染治的良好氛围。
三、治理措施
1.加强噪音源监管
(1)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噪声污染防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五、总结
本治理方案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噪音污染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营造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2.严格执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范各类噪声源的管理,提高噪声污染治理水平。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3篇)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条为了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噪声,是指人为产生的,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干扰的声音。

第三条噪声污染防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谁污染、谁负责;(三)公众参与、共同治理;(四)科技进步、持续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在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八条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排放,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九条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降低噪声排放;(二)设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对噪声进行有效控制;(三)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四)采取必要的减噪措施,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十条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情况报告。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

噪声环境管理制度(5篇)

噪声环境管理制度(5篇)

噪声环境管理制度1 目的控制和管理生产运行活动中产生的噪声,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健康,实现社会责任。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厂区生产运行活动中产生噪声的防治与管理,包括本厂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的外来单位。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____)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____)三级标准。

3 职责3.1 安环部是噪声环境归口管理部门,对噪声污染进行管理和考核,负责噪声污染的环保改进方案。

3.2 生产部控制生产运行活动中的噪声污染。

3.3 仓库部控制运输活动产生的噪声。

4 工作内容4.1 主要噪声源:4.1.1 车间机械装置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如升降机运行,空压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4.1.2 运输活动产生的噪声4.2 生产活动噪声控制:4.2.1 生产部应根据防止噪声的有关要求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2.2 生产部应对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按照《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进行巡检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降低噪声音量。

4.2.3 对生产过程、设备运行中产生的高噪声,安环部应组织生产部提出具体治理方案,从而减轻噪声污染。

4.2.4 对操作岗位上无法解决的高噪声问题,生产部应采取隔声等防护措施,确保岗位操作人员不受到噪声污染的影响。

4.3 运输车辆噪声控制4.3.1 厂区内实施限速、限鸣号等控制措施,确保降低运输噪声4.3.2 仓储部对外来运输车辆宣讲有关规定,控制外来车辆噪声。

4.4 安环部至少每____个月组织一次厂界噪声检测。

管理体系试运行过程(认证前)需进行一次检测。

检测单位必须具有相关法律资质。

检测结果记录在《环境和安全监测情况一览表》内。

4.5 安环部监督噪声环境控制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或新的法律法规要求提出改进方案。

5 相关文件5.1 《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CY/QES-P-105.2 《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CY/QES-P-215.3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CY/AH-W-015.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____5.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____6 记录6.1 《环境和安全监测情况一览表》R-P21-8是指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用于管理和控制噪声环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噪声源的评估与控制、噪声管理与监测等方面。

第三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便民的方法,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噪声源的评估与控制第四条建立噪声源的评估与控制机制,对噪声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噪声源的评估应包括噪声源的类型、数量、产生的噪声水平等内容,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测量和分析。

第六条噪声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包括减噪装置的安装、声学设计的优化等,管理措施包括限制作业时间、加强巡查检查等。

第三章噪声管理与监测第七条建立噪声管理与监测制度,定期对生活区、工作区、公共场所等进行噪声监测。

第八条噪声监测工作应主要监测噪声源的产生水平、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九条对于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单位或个人,应加强噪声管理,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标准。

第四章机构与人员第十条设立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噪声污染防治法》:________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中针对噪声污染防治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

2.噪声排放标准:________指国家或地方制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用于衡量噪声源是否达到规定的噪声水平。

3.噪声监测:________指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噪声进行实时或定点测量、分析和记录的过程。

4.噪声源:________指产生环境中噪声的物体、设备、工艺等,是造成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

附件:________无。

噪声防治专项方案

噪声防治专项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噪声防治专项方案。

二、组织领导成立噪声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专项方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三、防治目标1. 降低噪声污染,确保噪声达标排放。

2. 提高居民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噪声防治的积极性。

3.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噪声污染源头控制(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即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淘汰高噪声设备,降低噪声产生。

2. 严格噪声污染排放管理(1)对噪声污染企业进行排查,督促企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对噪声超标排放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3.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1)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开展噪声污染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噪声污染防治能力。

4. 加强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1)建立健全噪声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测。

(2)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方案,明确防治目标和措施。

2. 开展噪声污染源排查,建立噪声污染源档案。

3.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 严格噪声污染排放管理,督促企业落实防治措施。

5. 加强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方案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保障。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考核机制,确保防治效果。

通过本专项方案的实施,力争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噪声污染,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噪音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噪音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为有效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特制定本噪音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范围与内容1. 整治范围:全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商业区、学校、医院、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

2. 整治内容:(1)社会生活噪声: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家庭装修、宠物叫声、店铺经营噪音、广场舞噪音等;(2)工业噪声:包括但不限于工厂、车间、工地等生产过程中的噪声;(3)交通噪声:包括但不限于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噪音;(4)建筑施工噪声:包括但不限于工地施工、拆除、运输等过程中的噪音。

三、整治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 联合执法: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公安、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3. 严格监管: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查处,确保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 强化源头控制:(1)对居民家庭装修、宠物饲养等产生噪声的行为,要求业主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降低噪声污染;(2)对工业噪声,要求企业采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排放;(3)对交通噪声,加强交通执法,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交通噪音;(4)对建筑施工噪声,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降噪措施,降低施工噪音。

5. 优化治理措施:(1)加强噪声监测,建立噪声污染数据库,为整治工作提供依据;(2)建立噪声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市民投诉,确保噪声污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3)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专项治理。

四、工作要求1.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噪音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3.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投入,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工厂、建筑施工等行业的发展,噪声污染也越来越突出。

长期的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噪声。

下面就具体探讨一下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一、从源头上控制噪声1. 声源控制。

主要由相关部门对噪声污染源的声音功率、声源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工作频率进行监督,并设置有效的噪声限制标准。

同时,通过采用环保技术改造,如采用噪音减振材料等,降低声源级别,减少噪声产生。

2. 人为因素的控制。

如减少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使用量,提倡居民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控制机场、火车站等人员聚集场所的人口密度;限制工厂生产时间等。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宣传教育。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科普、讲座、宣传海报等途径,向居民宣传噪声危害,鼓励市民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噪声控制。

2.加强立法监管。

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格打击和处罚,以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群众控制噪声,共同守护干净的环境。

三、优化城市规划1. 严格限制噪声污染源的相对距离。

在城市建设中,应禁止噪声源在敏感区域内建设,如离居民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场所一定距离之内。

2. 增加绿化带。

城市规划中应增加公园、绿化带等开放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减轻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危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1. 加强监管和管理。

设立专业机构,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管和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收集噪声数据,建立噪声污染监测网络。

同时,加强对危险性噪声污染源的专业管理。

2.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如通过电子噪声监测、声音测量技术等,实时监测噪声源的声级,对超标情况进行警示和纠正,以实现对噪声的可持续性的有效管理。

以上即是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通过加强立法、提高环保意识、优化城市规划等途径,不断从源头和环境中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产生。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按照《“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贯彻落实〈“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及部门分工》的工作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水平,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全市重点噪声源污染现状,逐步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有效落实各部门污染防治责任,稳步提高噪声治理水平,有力推动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共同缔造“宁静”。

到2025年,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力争达到85%o二、完善声环境管理,夯实噪声污染防治基础(一)科学调整声环境功能区1 .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区划调整工作。

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上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及时调整声环境功能区,2025年12月底前组织启动调整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2 .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工作。

2024年启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研究工作,依据《噪声法》并结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物布局等,推动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工作。

1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其他负有制定相关规划职责的所有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配合)(二)细化声环境管理措施3 .发布噪声污染防治信息。

定期发布全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2025年起,按照省的统一部署,编制年度市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向市生态环境局提交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报告。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职责分工配合)4 .开展噪声应用试点工作。

以香洲区为重点,鼓励各区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噪声地图应用试点研究,探索综合服务型噪声智慧平台建设。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安定,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第二章环境噪声管理责任第三条政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加强环境噪声监管,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责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应当自觉履行环境噪声防治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排放。

第三章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估第五条监测对象对城市、工业园区、居民区等噪声敏感区域进行噪声监测。

第六条监测内容噪声监测应包括噪声源的种类、噪声级别、噪声频谱等。

第七条评估标准根据噪声对人体的不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第四章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第八条噪声源控制各类噪声源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噪声排放。

第九条建设控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合理布局建筑物和噪声源,减少噪声传播。

第十条标准设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制定噪声污染的限值和排放标准。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一条监督检查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处罚措施对违规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法行为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四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五条解释权本办法的解释权归环境保护部门所有。

以上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内容,共1500字。

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噪声污染防治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已经制定出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管1.建立完善的噪声污染监测网络:在城市、工业、交通、建筑等噪声源集中区域和重要地区建设噪声监测站,并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化管理。

2.制定更严格的噪声排放标准:对于各类噪声源分别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企业违规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制限定超过排放标准的企业暂停生产,直至其达到相关标准。

3.加大对活动噪声的管理: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早期施工许可、夜间娱乐、婚庆活动等噪声源,建立活动噪声管理制度,规定其发生时间、场所、产生噪声时段等规范。

二、加强公众对噪声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知晓1.开展噪声污染宣传:通过广告、环保周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常见的噪声污染类型、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轻噪声污染的方法。

2.增强公众保护自身的意识:鼓励公众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如住宅装修要求使用隔音材料,购买安静家电等。

三、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技术手段1.推广低噪音技术和设备:如推广使用低噪音发电机组、风机、压缩机等设备,以及推广隔音隔振技术等。

2.引进先进技术:如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如被动消声技术、主动消声技术等,以期提高噪声防治技术水平。

四、建立噪声污染纠纷的快速解决机制1.建立声源测量机构:由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专业机构或进行公开招标,建立专业的噪声源测量机构,提供噪声源的测量评价数据。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噪声污染行为,并对举报进行受理和处理。

3.建立噪声纠纷调解机制:建立由政府机关、专家、当事人等组成的调解机构,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噪声纠纷。

总结起来,噪声污染防治需要多方合力来完成。

通过加强监管、开展宣传、推广技术等方式,可以逐步消除噪声污染问题,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噪声防治施工方案(3篇)

噪声防治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项目针对某区域噪声污染问题,制定以下噪声防治施工方案。

二、项目目标1. 通过噪声防治施工,降低区域内噪声污染,使噪声水平达到国家标准;2. 保障居民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舒适度;3.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三、项目范围1. 区域内所有噪声源,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2. 噪声敏感区域,如住宅区、学校、医院等。

四、噪声防治措施1. 噪声源控制(1)工业噪声控制1.1 对工业噪声源进行改造,采用低噪声设备,降低噪声产生;1.2 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隔音、降噪处理,如安装隔音罩、隔音屏等;1.3 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噪声排放。

(2)交通噪声控制2.1 优化交通组织,合理规划道路,减少交通噪声;2.2 在主要交通干道设置隔音屏障,降低噪声传播;2.3 对噪声较大的车辆进行限行、限速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

(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3.1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降低施工噪声对外界的影响;3.2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低噪声作业方式,如使用低噪声设备、减少锤击等;3.3 施工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实时监测噪声水平,确保噪声达标。

2. 噪声传播控制4.1 对噪声敏感区域周边进行绿化,利用植被吸收噪声;4.2 在噪声敏感区域设置隔音墙、隔音窗等隔音设施;4.3 对建筑物进行隔声处理,降低室内噪声。

3. 噪声受体保护5.1 对噪声敏感区域内的居民进行噪声影响评估,了解噪声受体需求;5.2 制定噪声受体保护措施,如安装隔音窗、调整作息时间等;5.3 加强噪声受体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五、施工组织与实施1. 成立噪声防治施工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2. 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3.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噪声防治措施,确保噪声达标;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 施工完成后,进行噪声验收,确保噪声达标。

噪声专项治理措施方案

噪声专项治理措施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有效治理噪声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噪声专项治理措施方案。

二、治理范围1. 工业噪声:包括各类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2. 建筑施工噪声:包括施工工地、装修现场等产生的噪声。

3. 交通运输噪声:包括机动车、铁路、民航等交通噪声。

4. 社会生活噪声:包括商业活动、文娱活动、公共场所等产生的噪声。

三、治理措施1. 工业噪声治理(1)对现有企业进行噪声源排查,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2)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

(3)推广低噪声、环保型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噪声排放。

2. 建筑施工噪声治理(1)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加强施工噪声监管。

(2)推广应用低噪声施工技术,如使用低噪声机械、选用低噪声材料等。

(3)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噪声治理(1)加强机动车噪声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改装机动车、非法改装汽车尾气排放等违法行为。

(2)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噪声。

(3)加强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噪声治理,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社会生活噪声治理(1)加强商业活动噪声治理,限制高音喇叭等噪声源的使用。

(2)加强文娱活动场所噪声监管,规范活动噪声排放。

(3)加强公共场所噪声管理,如公园、广场等,设立噪声举报热线,及时处理噪声扰民问题。

四、组织保障1. 成立噪声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噪声治理工作。

2. 加强噪声污染监测,建立噪声污染数据库,为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3. 加大执法力度,对噪声污染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噪声污染防治意识。

五、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个月):开展噪声污染现状调查,制定噪声专项治理方案。

2. 第二阶段(3个月):组织实施噪声治理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整治。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案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噪声对人们的危害并改善生活环境,本文将提出一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一、建立噪声监管机构为了更好地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建立噪声监管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机构可以设立在政府部门内,由负责环保的部门牵头负责。

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和管理。

他们可以制定噪声标准、建立噪声监测网络、开展噪声源普查等工作,从而保证环境噪声控制。

二、制定噪声标准噪声标准的制定是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前提。

噪声标准应该是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同时也应该符合国际标准。

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如城市或乡村的区别,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点的噪声标准等。

噪声标准的制定应该逐步完善,并付诸实施。

三、加强噪声监测噪声监测对于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监测的过程中,噪声监测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确定噪声来源、程度和持续时间,从而确定污染情况。

监测工作应该定期进行,并建立监测网络,涵盖城市、乡村和工业区等不同噪声源的地区,并不断完善监测技术。

四、控制噪声来源在制定噪声标准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噪声污染源应该加强控制。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噪声源的噪声输出,如对于市区内建筑工地、采石场、厂房等设置隔声墙,限制生产厂家噪声产生量,对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工具加装减噪设备,重点对于夜间工作单位增加噪控措施等等。

五、强化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

公众需要了解噪声对健康的危害,如噪声污染会导致睡眠障碍、精神紧张和听力损失等,需要注意个人行为对于噪声控制的影响。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噪声危害和防控知识的宣传,让公众加入到噪声污染防治中来,共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

综上所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需要政府、噪声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颁布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政策和监管措施,并对于噪声污染来源的控制加强执法;噪声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技术;公民应该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采取具体的行动来减少噪声源的产生,为保护环境和自身健康尽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環境目標、指標及環境管理方案之五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方案
環境因素﹕社區性問題──噪聲
現狀﹕目前主要有下列污染源:
1. 生產作業產生噪聲﹕如空壓機驅動切腳作業﹐REEL包裝作業;
2. 可靠性試驗時產生噪聲﹕如振動試驗(加速度20g、頻率2000Hz);
3. 發電機運行時產生噪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境目標﹕
控制廠界噪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境指標﹕
持續保持GB 12348-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Ⅲ類標準, 即昼間≤65 、夜間≤55
分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措施﹕
P1 切腳機﹑空壓機﹑REEL包裝機運作時﹐必須關閉房間門﹑窗;
P2 REEL包裝機在機器運作可行情況下以半自動操作代替手動操作;
P3a 振動試驗在不影響產品可靠性能的情況下降低試驗頻率﹐同時形成文件并保持﹔
P3b 發電機房﹑振動試驗室隔音牆不得以利物撞擊﹔不得在隔音牆上釘釘子﹑縣挂重物﹔P3c 發電機﹑振動試驗機在使用時必須緊關隔音門。

以上方案的執行由管理部機電單位負責進行查核﹐并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責任部門﹕
P1 ──生產資材部;
P1,P2,P3a,P3b ──品保工程部;
P3b,P3c ──管理財務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導部門﹕管理財務部負責人:
經費預算﹕0元(人民幣)
啓動時間﹕2021年1月
全部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核准﹕審核﹕修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