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实验环境的搭建与准备
嵌入式实验一(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的搭建及 Makefile 应用)
实验一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的搭建及 Makefile 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嵌入式 Linux 开发基本过程及基本命令。
2.了解嵌入式 Linux 开发中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
3.搭建好嵌入式 Linux 的开发环境。
4.通过对包含多文件的 Makefile 的编写,熟悉各种形式的Makefile 编写,加深对 Makefile 中用户自定义变量、自动变量及预定义变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安装 Vmware 及 Ubuntu;2.熟悉 Linux 下相关命令:属性查询、修改,路径、目录的查询、修改、删除,压缩、解压等;3.熟悉编辑工具;4.熟悉 makefile 文件的基本作用(编写一个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
三、Make 工程管理器:Makefile如今能得以广泛应用,这还得归功于它被包含在Unix系统中。
在make诞生之前,Unix系统的编译系统主要由“make”、“install”shell脚本程序和程序的源代码组成。
它可以把不同目标的命令组成一个文件,而且可以抽象化依赖关系的检查和存档。
这是向现代编译环境发展的重要一步。
1977年,斯图亚特·费尔德曼在1贝尔实验室里制作了这个软件。
2003年,斯图亚特·费尔德曼因发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工具而接受了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颁发的软件系统奖。
Makefile文件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编译,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就能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目前虽有众多依赖关系检查工具,但是make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
一个程序员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程序员是否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
1.Makefile 基本规则一个简单的 Makefile 语句由目标、依赖条件、指令组成。
smdk6400_config :unconfig@mkdir -p $(obj)include $(obj)board/samsung/smdk6400其中:smdk6400_config:目标;unconfig:先决条件;@mkdir -p $(obj)include $(obj)board/samsung/smdk6400:指令。
物联网技术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
物联网技术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的网络。
而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在物理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和监控设备的运行。
嵌入式系统开发是物联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步骤和技术。
1. 硬件平台选择嵌入式系统开发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
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考虑,可以选择使用单片机、微控制器或者处理器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
根据项目的计算和存储需求,选择适当的处理器性能和内存容量。
此外,还需考虑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以及其他硬件外设的需求。
2. 开发环境搭建在选择硬件平台后,需要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
首先,安装并配置开发工具,例如编译器、调试器和开发板的驱动程序。
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包括Keil、IAR Embedded Workbench和Eclipse等。
其次,准备开发板和连接电脑的数据线。
通过数据线将开发板连接到计算机,以便后续的代码编写、编译和下载。
3. 编写嵌入式软件在搭建好开发环境后,可以开始编写嵌入式软件。
根据项目需求和功能设计,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
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C语言、C++和汇编语言等。
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可以提高嵌入式软件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在编写嵌入式软件时,需要熟悉硬件平台的开发文档和相关API,以便正确地访问硬件资源和实现所需的功能。
4. 调试和测试完成嵌入式软件的编写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试工具,可以在开发板上执行软件代码,并使用调试器进行单步调试和观察变量的值。
通过调试过程,可以发现和修复代码中的错误和逻辑问题。
同时,还需进行软件功能的测试和性能的评估,以便进一步优化软件。
5. 集成和部署在完成调试和测试后,可以将嵌入式软件与硬件平台进行集成,并部署到实际的设备中。
将开发板与其他外部设备(例如传感器、执行器)进行连接,并进行硬件的配置和初始化。
嵌入式A8(S5PV210)实验指导
嵌入式A8(S5PV210)实验指导本实验采用华清远见A8实验箱--FS210,搭载三星生产的ARM-A8内核的单核处理器S5PV210。
这款处理器曾用于制造三星TAB平板,性能比较强大。
本课程实验旨在通过对实验箱的使用掌握基本的ARM-A系列芯片系统的嵌入式开发流程。
包括四个实验:1、裸机开发环境及linux操作系统下开发环境搭建2、应用程序如何烧写到开发板中以及如何在线调试3、裸机下实现开发板与PC机的串口通信4、带操作系统下的嵌入式开发原理初识通过四次试验,使同学们掌握嵌入式开发流程,理解有无操作系统在开发嵌入式系统过程中的区别,为以后深入学习嵌入式打下入门基础。
最后附有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1:裸机开发环境及linux操作系统下开发环境搭建及Linux常用命令及vi, gdb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的基本流程(2)掌握linux系统安装过程,熟悉基本的Linux指令操作(3)理解交叉编译的意义实验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不同于PC机的软件开发,由于不同硬件平台的指令系统不同,要想在个人计算机上编写嵌入式软件和程序就需要使用对应的嵌入式平台的开发环境,比如大家学过的51单片机,用的KEIL(keil-C51)软件就是针对51内核平台下的集成开发环境,keil-C51软件中集成了代码编写、交叉编译、链接、程序烧写、仿真等最主要功能,从而使51单片机软件开发者在一个软件中实现了整个的程序开发流程,方便快捷。
同理,ARM内核平台也有其相应的开发平台,包括IAR,KEIL FOR ARM这两个著名软件,这两个软件在开发不带操作系统以及带有小型嵌入式操作系统(如u\Cos,RT-thread,Vx-works等)的产品时非常方便,但在开发如linux、安卓系统的产品时力不能及。
因此需要用到更通用些的开发环境,如eclipse、PC-linux系统。
Eclipse是一个开源的软件工程文件管理界面,当它的底层安装了不同的编译、仿真等工具后,就可以用来开发不同平台的软件,如安卓APP,FPGA软核代码,当然也包括ARM软件。
Qt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
Qt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Qt是一种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它可以用于开发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和嵌入式应用程序。
在嵌入式领域,Qt可以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Qt嵌入式开发环境。
第一步:选择嵌入式平台在建立Qt嵌入式开发环境之前,需要先选择嵌入式平台。
Qt支持多种嵌入式平台,例如Linux、Windows Embedded、Android、iOS等。
选择嵌入式平台的时候需要考虑硬件性能、系统稳定性、开发成本等因素。
第二步:安装Qt开发工具在选择嵌入式平台之后,需要安装Qt开发工具。
Qt提供了多种开发工具,例如Qt Creator、Qt Designer、Qt Linguist等。
其中,Qt Creator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可以用于编写、调试和部署Qt应用程序。
Qt Designer是一种可视化界面设计工具,可以用于设计Qt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Qt Linguist是一种多语言翻译工具,可以用于翻译Qt应用程序的界面文本。
第三步:配置Qt开发环境在安装Qt开发工具之后,需要配置Qt开发环境。
配置Qt开发环境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配置Qt版本:在Qt Creator中,需要选择正确的Qt版本。
如果没有安装Qt版本,需要先下载并安装Qt版本。
2. 配置编译器:在Qt Creator中,需要选择正确的编译器。
如果没有安装编译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编译器。
3. 配置调试器:在Qt Creator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调试器。
如果没有安装调试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调试器。
4. 配置嵌入式平台:在Qt Creator中,需要配置嵌入式平台。
配置嵌入式平台的过程包括选择嵌入式平台、设置交叉编译工具链、设置Qt库路径等。
第四步:编写Qt应用程序在配置好Qt开发环境之后,可以开始编写Qt应用程序了。
Qt应用程序可以使用C++语言编写,也可以使用QML语言编写。
嵌入式报告实验报告
嵌入式报告实验报告1. 引言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应用广泛且日益重要。
嵌入式报告实验是对嵌入式系统进行实际操作和测试的过程,旨在验证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评估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嵌入式报告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嵌入式报告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测试来评估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验证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系统的各种输入输出功能;评估系统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2.2 实验环境实验使用的嵌入式系统硬件为XX处理器,集成了XX模块和XX接口。
软件方面,使用XX嵌入式操作系统和XX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
2.3 实验步骤1) 配置硬件环境:将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连接,确保硬件环境正常。
2) 编写测试程序:根据实验目标,编写相应的测试程序,包括输入输出测试、性能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等。
3) 软件调试:通过软件调试工具对测试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程序逻辑正确。
4) 硬件调试:通过硬件调试工具对嵌入式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硬件模块正常工作。
5) 实验运行:将测试程序下载到嵌入式系统中,运行测试程序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数据分析与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输入输出测试通过设计一系列输入输出测试用例,测试嵌入式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
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按键输入、传感器数据采集、外部设备通信等。
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式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正常,能够准确获取和处理各种输入信号,并成功输出相应的结果。
3.2 性能测试通过设计一系列性能测试用例,测试嵌入式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实时性。
测试包括但不限于:任务切换速度、响应时间、系统负载等。
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式系统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和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各种任务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3.3 异常情况测试通过设计一系列异常情况测试用例,测试嵌入式系统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教程实验报告
嵌入式实验报告:学号:学院:日期:实验一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
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本次实验使用Redhat Linux 9.0 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 的开发库及编译器。
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 和Makefile 文件。
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 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
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超级终端(或X-shell)+AMR-LINUX 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目录[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hello[rootlocalhost root]# cd hello2、编写程序源代码我们可以是用下面的命令来编写hello.c的源代码,进入hello目录使用vi命令来编辑代码:[rootlocalhost hello]# vi hello.c按“i”或者“a”进入编辑模式,将上面的代码录入进去,完成后按Esc 键进入命令状态,再用命令“:wq!”保存并退出。
这样我们便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ello.c的文件。
hello.c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t main() {char name[20];scanf(“%s”,name);printf(“hello %s”,name);return 0;}3、编写Makefile要使上面的hello.c程序能够运行,我们必须要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Makefile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实验材料:1. 一台支持嵌入式开发的电脑2. 开发板(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3. USB数据线4. 开发软件(如Arduino IDE、Raspbian等)5. 软件安装包(如果需要单独安装)实验步骤:1. 准备开发环境软件: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相应的开发软件,并从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
将安装包保存到电脑上指定的路径。
2. 安装开发软件:运行安装包,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进行软件的安装。
完成安装后,打开软件,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3. 连接开发板:使用USB数据线将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并确保连接良好。
4. 配置开发环境:打开开发软件,进入设置或配置界面。
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正确的开发板型号,并设置串行端口。
保存设置。
5. 编写并调试代码:使用开发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代码文件或打开一个现有的示例代码文件。
编写嵌入式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与测试。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调试器、仿真器等进行代码调试。
6. 上传程序到开发板:完成代码编写和调试后,将程序通过USB数据线上传(烧录)到开发板上。
等待上传过程完成。
7. 运行程序:断开USB数据线,将开发板与目标设备(如传感器、电机等)连接。
开启目标设备的电源,观察目标设备的动作与反应。
8.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设计预期和实际观测,分析代码的执行情况,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开发环境,并进行了基本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通过编写代码、调试和运行程序,我们能够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特定的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嵌入式开发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硬件接口、通讯协议、资源管理等。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第一步:建立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一般使用RedhatLinux,选择定制安装或全部安装,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比如,arm-linux-gcc、arm-uclibc-gcc),或者安装产品厂家提供的相关交叉编译器;第二步:配置开发主机配置MINICOM,一般的参数为波特率115200Baud/s,数据位8位,停止位为1,9,无奇偶校验,软件硬件流控设为无。
在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的配置也是这样。
MINICOM软件的作用是作为调试嵌入式开发板的信息输出的监视器和键盘输入的工具。
配置网络主要是配置NFS网络文件系统,需要关闭防火墙,简化嵌入式网络调试环境设置过程。
第三步: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公开源代码的BOOTLOADER,如U.BOOT、BLOB、VIVI、LILO、ARM-BOOT、RED-BOOT等,根据具体芯片进行移植修改。
有些芯片没有内置引导装载程序,比如,三星的ARV17、ARM9系列芯片,这样就需要编写开发板上FLASH的烧写程序,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应的烧写程序,也有Linux下的公开源代码的J-FLASH程序。
如果不能烧写自己的开发板,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电路进行源代码修改。
这是让系统可以正常运行的第一步。
如果用户购买了厂家的仿真器比较容易烧写FLASH,虽然无法了解其中的核心技术,但对于需要迅速开发自己的应用的人来说可以极大提高开发速度。
第四步:下载已经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统如MCLiunx、ARM-Linux、PPC-Linux等,如果有专门针对所使用的CPU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统那是再好不过,下载后再添加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然后进行调试修改,对于带MMU的CPU可以使用模块方式调试驱动,而对于MCLiunx这样的系统只能编译内核进行调试。
第五步:建立根文件系统下载使用BUSYBOX软件进行功能裁减,产生一个最基本的根文件系统,再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添加其他的程序。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在各种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而Linux作为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嵌入式Linux的相关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了解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并掌握相关的配置和调试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和配置方法;3. 熟悉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4. 实现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和调试。
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嵌入式开发板、计算机;2. 软件环境:Ubuntu操作系统、交叉编译工具链、嵌入式Linux内核源码。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内核编译与配置通过下载嵌入式Linux内核源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进行编译和配置。
在编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内核配置选项。
编译完成后,生成内核镜像文件。
2. 系统烧录与启动将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烧录到嵌入式开发板中,并通过串口连接进行启动。
在启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Linux内核的启动信息,并通过串口终端进行交互。
3. 应用程序开发与调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交叉编译工具链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目标平台的兼容性和调试方法。
通过调试工具,可以实时监测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和调试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Linux系统,并实现了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和调试。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需要一定的配置和编译知识,但通过合理的配置选项和编译参数,可以实现系统的定制化;2. 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目标平台的兼容性和调试方法,以确保程序的正确运行和调试的有效性;3.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受到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影响,需要进行系统级的优化和调试。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一)
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 自动化领域,如生产线控制、 机器人控制等。
医疗设备
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医疗设备 的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采集,如 医疗监护仪、输液泵等。
其他领域
嵌入式系统还可以应用于通信、 能源、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03
硬件平台搭建与配置
硬件平台选择
ARM开发板
传感器与执行器
汇编语言
针对特定硬件平台,使用汇编语言可 以实现更高效的代码执行和更精确的 硬件控制。
软件架构设计
分层架构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降低系统复 杂性并提高可维护性。
事件驱动架构
通过事件触发相应的处理函数,实现模块间的解耦和异步通信。
微内核架构
将核心功能集中在微内核中,通过插件或模块扩展系统功能,提高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一)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硬件平台搭建与配置 • 软件设计与实现 • 系统测试与验证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掌握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
01
通过实验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基本概念。
熟悉嵌入式开发环境
02
学习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包括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开发工
THANKS
感谢观看
提交实验报告
按时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和 收获。
02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定义
01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 系统,它被设计为控制、监视或 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运行。
02
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 系统通常被嵌入到特定的设备中 ,执行特定的任务,并且不需要 人工干预。
嵌入式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2. 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资源的使用方法;3. 熟悉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4. 提高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硬件平台:基于STM32F103系列单片机的开发板;2. 软件平台:Keil uVision5集成开发环境;3. 实验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实现按键输入和LED灯控制功能。
三、实验原理1. 硬件原理:STM32F103系列单片机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ARM Cortex-M3内核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片上外设资源,如GPIO、定时器、ADC等。
在本实验中,主要使用GPIO进行按键输入和LED灯控制。
2. 软件原理: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主要包括底层驱动程序、中间件和应用层。
底层驱动程序负责硬件资源的管理和配置;中间件提供系统服务,如通信、定时器等;应用层实现用户功能。
在本实验中,主要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按键输入和LED灯控制功能。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开发板上的按键和LED灯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GPIO端口;2. 软件编写:(1)创建项目:在Keil uVision5中创建一个新的项目,选择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目标设备;(2)添加源文件:添加一个C语言源文件,用于编写主程序;(3)配置GPIO:在源文件中编写GPIO初始化代码,配置按键和LED灯的GPIO端口为输入和输出模式;(4)编写按键输入程序:编写按键扫描函数,用于检测按键状态,并根据按键状态控制LED灯;(5)编译程序:编译项目,生成目标文件;(6)下载程序:将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开发板;3. 实验验证:在开发板上运行程序,观察按键输入和LED灯控制功能是否正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按键按下时,LED灯点亮;按键松开时,LED灯熄灭;2. 实验分析: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按键输入和LED灯控制功能,验证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
基于STM32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指导书(经典)
基于STM32的嵌⼊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指导书(经典)实验⼀基于STM32的嵌⼊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实验⽬的1 、掌握嵌⼊式软件开发流程2 、学会使⽤嵌⼊式软件开发⼯具3 、学会使⽤⽆限循环架构开发简单的嵌⼊式应⽤程序4 、学会使⽤单步⁄全速运⾏、设置断点和观察变量⁄寄存器等⽅法调试嵌⼊式应⽤程序5 、掌握通⽤数字输⼊输出(GPIO)和系统定时器(SysTick)的软件开发⽅法6 、理解发光⼆极管(LED)和按键(Push Button)的驱动原理7 、掌握常⽤的延时(Delay)实现技巧⼆、实验环境1 、硬件:ALIENTEK STM32F103嵌⼊式开发板2 、软件:REALVIEW MDK或IAR EWARM三、实验内容1 、LED点亮实验:使⽤GPIO的相关知识,设计基于⽆限循环架构的嵌⼊式应⽤程序,点亮开发板上绿⾊LED和红⾊LED;2 、流⽔灯实验⼀:使⽤GPIO和延时循环,设计基于⽆限循环架构的嵌⼊式应⽤程序,使开发板上的绿⾊LED和红⾊LED先后轮流闪烁;3 、按键控制LED实验:使⽤GPIO的相关知识,设计基于⽆限循环架构的嵌⼊式应⽤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 )当按下WK_UP按键时,开发板上的绿⾊LED点亮;当释放WK_UP按键时,开发板上的绿⾊LED熄灭;2 )当按下KEY1按键时,开发板上的红⾊LED点亮;当释放KEY1按键时,开发板上的红⾊LED熄灭;3 )当同时按下WK_UP和KEY1按键时,开发板上的红⾊LED和黄⾊LED同时点亮;当同时释放WK_UP和KEY1按键时,开发板上的红⾊LED和黄⾊LED同时熄灭;4 、流⽔灯实验⼆:使⽤GPIO和SysTick的相关知识,设计基于⽆限循环架构的嵌⼊式应⽤程序,使开发板上的绿⾊LED和红⾊LED先后轮流闪烁,每个LED点亮和熄灭的时间各为1s,并在程序中定义⼀个8位⽆符号变量来记录红⾊LED闪烁的次数;调试程序,在REALVIEW MDK或IAR EWARM的调试界⾯中,通过在程序中设置断点,并打开变量观察窗⼝,加⼊对应的变量,全速运⾏,随着红⾊LED的闪烁,跟踪⽤来记录红⾊LED闪烁次数的8位⽆符号变量的变化情况;四、硬件设计1 、发光⼆极管(LED )与嵌⼊式微控制器(STM32F103)的接⼝电路2 、按键与嵌⼊式微控制器(STM32F103)的接⼝电路五、软件设计1 、LED 点亮实验程序:程序(略)2 、流⽔灯实验⼀程序:程序(略)3 、按键控制LED 实验程序:程序(略)4 、流⽔灯实验⼆程序:程序(略)六、实验结果1 、LED 点亮实验结果:⽤⽂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2 、流⽔灯实验⼀结果:⽤⽂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3 、按键控制LED 实验结果:⽤⽂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4 、流⽔灯实验⼆结果:⽤⽂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调试界⾯中断点设置和变量观察窗⼝的截图) PA8 PD2PA15 PA13实验⼆基于STM32的嵌⼊式软件开发⾼级实验⼀、实验⽬的1 、了解中断控制器(NVIC)的内部结构和⼯作原理2 、深⼊理解中断机制,学会编写中断服务函数3 、学会使⽤中断服务函数开发基于前后台架构的较复杂的嵌⼊式应⽤程序4 、掌握串⾏通信的原理,掌握通⽤同步串⾏收发器(USART)的软件开发⽅法5 、熟悉模数转换的过程和性能指标,掌握模数转换器(ADC)的软件开发⽅法⼆、实验环境1 、硬件:ALIENTEK STM32F103嵌⼊式开发板2 、软件:REALVIEW MDK或IAR EWARM三、实验内容1 、LED闪烁实验:使⽤NVIC(含SYSTICK)和GPIO的相关知识,编写中断服务函数,并开发基于前后台架构的嵌⼊式应⽤程序,使开发板上绿⾊LED每1s闪烁⼀次;2 、串⼝输出实验:使⽤USART的相关知识,设计基于⽆限循环架构的嵌⼊式应⽤程序,通过USART1向PC 的串⼝发送“Hello World!”,其中USART1和串⼝的波特率设置为115200bps,数据格式设置为8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1位停⽌位和⽆数据流控制;在PC上运⾏串⼝调试助⼿,找到对应的COM⼝并作设置波特率和数据格式后打开,再运⾏开发板上的程序,观察串⼝调试助⼿中接收区的数据,验证程序的运⾏结果;3 、MCU温度检测实验:使⽤NVIC(含SYSTICK)、USART和ADC的相关知识编写程序,编写中断服务函数,并开发基于前后台架构的嵌⼊式应⽤程序,每隔1s通过⽚内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ADC)检测MCU的温度并通过USART1将其输出到PC的串⼝上;在PC上运⾏串⼝调试助⼿,找到对应的COM⼝并作相应设置后打开,再运⾏开发板上的程序,观察PC上串⼝调试助⼿中接收区的数据变化情况,验证程序的运⾏结果;四、硬件设计1 、发光⼆极管(LED)与嵌⼊式微控制器(STM32F103)的接⼝电路PA8PD22 、按键与嵌⼊式微控制器(STM32F103)的接⼝电路3 、嵌⼊式微控制器(STM32F103)的温度传感器和ADC 的模块图五、软件设计1 、LED 闪烁实验:程序(包括主函数源⽂件和中断服务函数源⽂件)2 、串⼝输出实验:程序(略)3 、MCU 温度检测实验:程序(包括主函数源⽂件和中断服务函数源⽂件)六、实验结果 1 、LED 闪烁实验:⽤⽂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2 、串⼝输出实验:⽤⽂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程序运⾏中PC 上串⼝调试助⼿的截图) 3 、MCU 温度检测实验:⽤⽂字或图⽚描述该程序运⾏的结果(程序运⾏中PC 上串⼝调试助⼿的截图)PA15。
嵌入式综合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升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全面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调试以及项目实施等环节。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硬件平台:选用某型号嵌入式开发板作为实验平台,具备丰富的外设接口,如GPIO、UART、SPI、I2C等。
2. 软件平台:采用某主流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支持交叉编译工具链,方便软件开发和调试。
3. 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Keil等,提供代码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
4. 其他工具: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电源适配器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硬件平台搭建(1)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嵌入式开发板与计算机,确保硬件连接正确无误。
(2)配置开发板电源,检查开发板各个外设是否正常工作。
2. 软件环境搭建(1)在计算机上安装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并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
(2)安装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或Keil,并进行相关配置。
3. 嵌入式系统开发(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嵌入式系统功能模块,编写相关代码。
(2)利用IDE进行代码编辑、编译、调试,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4. 系统调试与优化(1)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对系统进行调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2)根据调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5. 项目实施(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实现一个嵌入式系统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编写项目报告,总结项目实施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嵌入式综合实训,我们完成了以下实验内容:1. 熟悉嵌入式开发平台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环境。
2. 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调试等环节。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报告
4. 操作Android模拟器
5. 使用运行(Run)模式运行
三、实验设备:
1. PC计算机
2. JDK安装包
3. Eclipse安装包
4. Android SDK安装包
5. ADT插件
四、实验内容
初步了解android project建立过程以及如何运行模拟器,对android的运行原理进行简单了解;
实验时间:2015.10.8指导教师:时振涛
实验二:Activity生命周期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深入了解Android组件的生命周期中各状态的变化关系。通过程序设计,掌握Activity的三种生命周期:全生命周期、可视生命周期和活动生命周期;每种生命周期中包含的不同的事件回调函数,以及它们的作用和调用顺序,深入理解Activity的生命周期过程。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tart() {
super.onRestart();
Log.d("TAG", "Main-onRestart");
}
}
2.SecondActivity.java
package com.sunwei.study;
public class Second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android:theme="@style/AppTheme">
<activity
android:name="com.example.activity_demo.MainActivity"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rm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ARM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ARM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ARM Linux操作系统的搭建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部署。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熟悉ARM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后续的ARM开发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开发环境介绍本部分将介绍ARM开发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搭建流程。
重点讲解ARM架构的特点、开发板的选择以及开发工具链的组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ARM开发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交叉编译是指在一种平台上生成另一种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搭建ARM交叉编译环境,包括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同时,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方法。
3.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系统是指专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系统。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包括开发板的连接、调试工具的安装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和烧写。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4. ARM Linux 操作系统搭建ARM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针对ARM架构的开源操作系统。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搭建ARM Linux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下载、烧写以及启动过程。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在ARM Linux上安装软件、配置网络等操作,以便进行后续的应用软件开发。
5. 应用软件开发与部署本部分将介绍如何进行ARM应用软件开发与部署。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应用程序;其次,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应用程序部署到ARM设备上,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ARM应用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
三、实验步骤1.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并配置环境变量;2. 连接开发板,并安装调试工具;3. 下载并烧写嵌入式操作系统;4. 安装ARM Linux操作系统;5. 编写应用软件源代码;6. 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应用软件;7. 将应用软件部署到ARM设备上;8. 进行测试和调试。
嵌入式系统实训报告范文3篇
嵌入式系统实训报告范文嵌入式系统实训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份嵌入式系统实训报告范文,供参考:实训报告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实训姓名:XXX学号:X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实训目的和背景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控制和执行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并测试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根本原理和应用,并提供理论时机来加深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才能。
二、实训内容1. 系统设计本实训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传输到单片机上进展处理。
单片机再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LCD屏幕上。
2. 硬件搭建根据系统设计,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以下硬件器件:传感器、单片机、LCD屏幕、电等。
实际搭建时,我们按照电路图连接各个硬件器件,并进展电接入和信号连接的测试。
3. 软件编程完成硬件搭建后,接下来需要进展软件编程。
我们使用C语言来编写嵌入式系统的程序。
主要编程内容包括读取传感器数据、对数据进展处理和计算、将计算结果显示在LCD屏幕上等。
4. 系统测试完成软件编程后,我们进展系统测试。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检测传感器是否能准确读取温度数据、单片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数据、LCD屏幕是否正常显示等。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训收获通过参与本次实训,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 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更加深化:通过实操,我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2. 掌握了硬件搭建和连接的技能:我学会了如何搭建和连接硬件器件,进步了理论操作才能。
3. 锻炼了软件编程才能:通过编写嵌入式系统的程序,我熟悉了C语言的应用,并提升了编程才能。
4. 增加了问题解决才能:在搭建和编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不断调试和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和排除故障。
综上所述,本次嵌入式系统实训对于进步我的理论操作才能、编程才能和问题解决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mxos环境搭建流程
mxos环境搭建流程
MXOS是一种基于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搭建MXOS环境需要以下步骤:
1. 硬件准备,首先要确定你要在哪种硬件平台上搭建MXOS环境,比如是基于ARM架构的开发板还是其他类型的嵌入式设备。
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交叉编译器。
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MXOS通常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生成针对目标嵌入式设备的可执行文件。
你需要根据目标设备的架构和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并将其安装到你的开发环境中。
3. 下载MXOS源代码,你可以从MXOS官方网站或者其他途径下载MXOS的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MXOS会提供一个开发包,其中包含了操作系统的源代码、示例程序和文档。
4. 编译MXOS内核,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你需要编译MXOS的内核和驱动程序。
在编译之前,你需要阅读MXOS的文档,了解如何配置内核选项和编译参数。
5. 构建根文件系统,除了内核和驱动程序之外,MXOS还需要一个根文件系统来运行。
你可以选择使用现成的根文件系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个。
6. 烧录和调试,最后一步是将编译好的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烧录到目标设备中,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你可能需要使用调试工具来监视程序的运行情况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搭建MXOS环境需要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译和调试能力。
希望这些步骤能够帮助你顺利搭建MXOS环境。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用于控制、监测和执行特定任务。
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搭建合适的开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并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嵌入式开发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软件方面,需要安装和配置适合嵌入式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硬件方面,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和相应的调试工具。
三、实验步骤1. 安装IDE软件我们需要选择一款适合嵌入式开发的IDE软件。
常用的嵌入式开发IDE有Keil、IAR和Eclipse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并下载合适的IDE软件。
安装过程中需要按照提示完成各项配置,并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2. 配置IDE软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IDE软件进行一些配置。
首先,我们需要添加合适的编译器和调试器。
根据开发板的型号和芯片架构,选择相应的编译器和调试器,并将其添加到IDE软件的配置中。
其次,需要配置编译器的路径和选项,确保编译器能够正确编译程序。
最后,还需要配置调试器的连接方式和参数,以便能够正确地调试程序。
3. 准备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在进行实际开发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和相应的调试工具。
开发板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通常包含了处理器、外设和存储器等组件。
调试工具则用于与开发板进行通信和调试。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并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4. 连接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将开发板和调试工具连接起来是进行嵌入式开发的前提。
首先,需要将开发板和调试工具通过适当的接口连接起来。
接口的选择和连接方式取决于开发板和调试工具的类型。
其次,还需要配置调试工具的连接方式和参数,确保能够正确地与开发板通信和调试。
5. 编写和调试程序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嵌入式开发工作了。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选择合适的目标设备和编程语言。
实验1_系统环境搭建
实验一系统开发环境建立实验目的:建立嵌入式系统开发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以后进行嵌入式开发搭建平台。
实验硬件条件:1、电脑一台;(实验室为每一个学生都配有一台台式电脑可以满足开发要求。
个人电脑的配置主要要求内存至少2G,硬盘目前都很大,足以胜任。
这为嵌入式开发提供上位机平台)2、ARM嵌入式开发板一块及其相关接口线;(我们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的友善之臂tiny6410开发板,为我们提供完整的嵌入式开发下位机平台。
全部接线包括:电源线,串口线,USB下载线和网线。
每一个学生拿到开发板都要认真检查接线是否齐全,有接线丢失一定要报告老师。
)实验软件条件:1、实体机系统要求:winxp和win7系统,均为32位系统。
(64位系统在兼容性方面还不完善,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会遇到驱动无法安装等很多问题,不建议使用64位系统。
)2、vmware虚拟机软件和ubuntu10.04.65虚拟机系统实验步骤:为了方便做实验,实验室已经完全装配好了windows系统和vmware以及ubuntu系统,不需要学生自己搭建。
接下来的试验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交会大家如何打开和使用虚拟机,以及ubuntu系统的基本指令和操作方法。
一、实验步骤1(这一步教会大家如何进入虚拟机系统)1.打开vmware打开vmware软件:电脑桌面上有名为VMware Workstation的图标,这就是vmware虚拟机平台软件。
双击打开。
2.项目2:打开ubuntu虚拟机系统在打开的窗口左侧:My Computer 下应该会有目前电脑上已经正好的ubuntu虚拟机,点击打开,出现下面的窗口。
点击Power onthis virtual machine 打开虚拟机,这之后会出现系统启动的一些信息,不用管慢慢等。
3.项目3:进入ubuntu系统点击tom ,然后在password后面输入密码123456 按回车键进入系统。
二、实验步骤2(进入系统之后,我们就要进行相关的操作,接下来将带大家熟悉ubuntu系统的基本操作指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开发实验环境的搭建与准备
测试系统:ubuntu12.04,windows7
l 目的:
搭建宿主机和目标机的实验环境为之后的实验做准备
l 内容:
1.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2.安装minicom, tftp, nfs, partiTIonmanager,CCS
l 步骤:
1.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第一步:将交叉编译工具链arm-2009q1.tar.gz复制到/opt/Tools/目录中。
运行如下命令
cd /opt/Tools/
sudo tar zxvf arm-2009q1.tar.gz
如图所示可以在/opt/Tools中看到arm-2009q1即可:
运行如下命令换成root用户登录:
sudo su
第2步修改root目录下/root/.bashrc在文件的最后添加如下内容: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PATH=”/opt/Tools/arm-2009q1/bin:${PATH}”
export PATH CROSS_COMPILE
注意复制粘贴以后,把引号改为英文引号
输入vim /root/.bashrc进行添加
如果没有安装vim,输入sudo apt install vim进行安装
进入输入后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