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样本
xxx煤矿初步设计屝页(审定稿)
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 县xxx 乡xxx 煤矿一号井(兼并重组)初步设计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二〇二〇年一月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 县xxx 乡xxx 煤矿一号井(兼并重组)初步设计工程编号:MSYSJC201904工程规模:45万t/a院长:审定:项目负责: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二〇二〇年一月附件:1.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县xxx乡xxx煤矿一号井(45万t/a升级改造)初步设计委托书;2.2017年6月5日xxx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县xxx 乡xxx煤矿一号井采矿许可证;3.2017年6月13日x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 县xxx乡xxx煤矿一号井营业执照;4.2017年11月,xxx省能源局、x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第四批)的批复》(黔煤兼并重组办﹝2017﹞60号);5.2019年12月,xxx省自然资源厅《关于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县xxx 乡xxx煤矿一号井(兼并重组)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的函(黔自然资储备字〔2019〕175号);6.2017年6月27日与xxx县供电局签订的《供电合同(高压)》复印件;7.2017年6月15日与xxx县矿山救护大队签订的《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书》复印件;8.2011年1月17日由xxx省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对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1〕761号);9.2011年5月19日由xxx煤矿安全监察局毕节监察分局下发的《关于对xxx省xxx 县xxx煤矿一号井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黔煤安监毕〔2011〕080号);10.2011年8月11日由xxx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关于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30万t/a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黔环审〔2011〕130号);11.2010年10月21日由xxx省水利厅文件下发的《关于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技改)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黔水保函〔2010〕187号);12.2008年5月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编制的《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M15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2009年7月8日由xxx省能源局文件下发的《关于对<关于请求审批xxx县xxx煤矿一号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2009〕55号);13.由x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2年10月29日提交的4号、5号煤层,2012年12月21日提交的9号煤层,以及2006年5月22日提交的15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复印件;14.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批文复印件、2014年瓦斯等级鉴定批文复印件;15.2017年7月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4号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性系数测试报告复印件。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采区地质概况 (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2.1储量 (2)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4.1采煤方法 (5)4.2回采工艺 (6)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5.1、液压支架 (8)5.2、采煤机 (8)5.3、刮板输送 (8)5.4、转载机 (9)5.5、破碎机 (9)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5.7、乳化液泵 (9)5.8、回柱绞车 (10)5.9、水泵 (10)5.10、移动变电站 (10)6、通风与安全 (10)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6.4、采区总需风量 (12)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7.1、煤层运煤平巷 (14)7.2、煤层运料平巷 (15)7.3、阶段运输斜巷 (15)7.4、阶段回风斜巷 (16)7.5、采区煤仓 (17)8、采区生产系统 (18)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1.2.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断层和火层岩侵入。
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
该带区的煤层平均倾角为6°,为进水平煤层。
1.2.2煤层本采区可采煤层为两层煤,第一层煤厚4.3米,顶板为砾页岩,底板为砂页岩;第二层煤厚4.2米,顶板为页岩,底板为中砂岩。
两层煤均属于厚煤层,煤层在井田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变化较小,规律性强。
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书
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书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交通位置井田位于省新密、新两市交界处,大部分归新密市苟堂镇,南部属关口镇、东北部归大隗镇,东邻新市辛店镇。
井田中心西距新密市20km,东距新市23km。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9’00”至113°32’00”,北纬34°24’00”至34°25’45”。
井田西侧有新()—(新)密柏油公路,各乡村间均有简易公路相连。
登(封)—杞(县)地方窄轨铁路从井田北缘通过,距大隗站不足3km。
总之,本区交通较为方便,1.1.2 自然地理1.1.2.1 地形地貌本区南邻具茨山,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地面标高150~250m。
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仅南部山岗或沟谷中出露有石千峰组地层。
北部冲沟较发育,多呈北西方向,下切深度10~50m 不等。
总体属丘陵丘岗地貌。
1.1.2.2 地表水本区属淮河流域。
井田有两条河流,一条为源于西部区外老石板山下泽河,全长7km,区长3km,属双洎河支流。
区河道1960年进行了人工改造,河道两侧均用石块砌成隔墙。
该河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
另一条为发源于南部区外凤后岭脚下的苟堂河,它流经井田南部边界外的红石峡水库,在头窝村北与泽河相汇,全长5km,区长不足1km,亦为一条季节河。
本井田附近有红石峡、庄、丁庄等三座水库,库容量均小于100万m3,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其中丁庄水库现已近干涸,另两座水库也改作鱼塘。
1.1.2.3 气候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据新密市气象局资料,年平均气温14.3℃,月平均气温元月份最低为-4.3℃,七月份最高为26.9℃。
无霜期约220天。
年平均地面温度16.9℃,元月份最低为0~4℃,七月份最高为32.1℃。
每年11月到翌年3月为冰冻期,最大冻结深度20cm。
最大积雪厚度20cm。
据1985~2003年降雨量统计,年平均降雨量658.4mm。
最新煤矿1.5Mt-a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清水营煤矿1.5Mt/a初步设计。
清水营煤矿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倾角16o。
煤种以气煤为主。
井田内共有4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10m,井田面积15km2。
可采储量154.33M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74a。
清水营煤矿采用双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上山式开拓方式。
主井采用16t箕斗提升。
副井采用12t罐笼提升。
主运输采用架线电机车牵引3t底卸式矿车。
一水平设6个采区,设计采区布置三条煤层上山,生产能力0.6Mt/a。
设计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四-六”工作制。
清水营煤矿属瓦斯矿井,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立井开拓;上山;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Abstract目录摘要 0Abstract (1)第1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01.1 井田概况 01.1.1 交通位置 01.1.2 地形地貌 01.1.3 地面水系 (1)1.1.4 气象特征 (2)1.1.5 地震情况 (2)1.1.6 地区经济概况 (3)1.1.7 矿区开发简史 (3)1.1.8 地面建(构)筑物及设施 (3)1.2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3)1.2.1 运输条件 (3)1.2.2 电源条件 (3)1.2.3 水源条件 (4)1.2.4 其它建设条件 (4)1.3 矿井资源条件 (5)1.3.1 地层 (5)1.3.2 构造 (6)1.3.3 煤层 (13)1.3.4 煤质 (16)1.3.5 水文地质 (17)1.3.6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21)1.3.7 储量 (24)1.4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25)1.4.1 地质勘探程度 (25)1.4.2 地质勘探评价 (26)第2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7)2.1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27)2.1.1 井田境界 (27)2.1.2 资源储量 (27)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0)2.2.1 矿井工作制度 (30)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1)2.2.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32)第3章井田开拓 (33)3.1 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33)3.1.1 井口位置及工业场地选择的原则和主要因素 (33)3.1.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34)3.2 开拓部署 (47)3.2.1 井筒形式和数目 (47)3.3.2井筒位置及坐标 (47)3.2.3 水平划分及标高 (47)3.2.4 石门、大巷布置 (48)3.2.5 煤层开采顺序 (49)3.2.6 采区划分与接替 (49)3.3 井筒 (50)3.3.1 井筒净断面(或净直径)及布置 (50)3.3.2 井筒施工方法 (51)3.3.3 井壁结构 (51)3.3.4井筒延深的初步意见 (51)3.4 井底车场及硐室 (51)3.4.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51)3.4.2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51)第8章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煤矿建设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是煤矿的初步设计方案的详细描述:一、煤矿概况该煤矿位于山西省市,是一座规模中等的煤矿,主要开采煤炭矿床。
煤炭资源富集,煤质较好,近年来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煤矿占地2000亩,预计日产煤2000吨。
二、工程布局1.井田布置: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和采矿工艺特点,确定井田布局为“一中心、两翼”,中心井为主井,两翼井分别位于主井两侧,以形成较为合理的矿区开采格局。
2.采矿方法:采取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
煤矿周边地表煤炭储量较丰富,适宜进行露天开采;同时,地下矿体也有较高的产能,适宜进行地下开采。
采场选用长壁工作面和综采工作面相结合,充分利用矿井资源。
3.工程区划:煤矿分为生产区、供电区、供水区、排水区、通风区和办公区六个区域。
生产区包括采矿区、煤炭加工区和尾矿处理区;供电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供水区提供充足的用水量;排水区负责将矿井水排出;通风区确保矿井空气流通;办公区为矿工提供工作和生活场所。
三、设备选型1.采矿设备:根据煤矿规模和煤炭产能,选用适当型号的掘进机、运输设备、矿用电机等,确保煤炭开采的顺畅进行。
2.通风设备:选用排风机、风筒等设备,保持矿井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确保矿工的安全。
3.煤炭加工设备:选用破碎机、筛分机、洗煤机等设备,对开采回来的煤炭进行预处理,提高煤质和降低灰份、硫份等杂质含量。
四、环境保护1.煤尘控制:采取封闭作业、湿法降尘等措施,减少煤尘扩散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废水处理:设立废水处理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废弃物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安全填埋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五、安全生产1.安全设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测矿井内各种参数的准确性,及时掌握预警信息。
2.矿井通风: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保持矿井内空气流通,及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
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2)第一节采区概况 (2)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3)第三节采区储量 (5)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7)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 (8)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9)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9)第二节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11)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选择 (14)第二节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15)第三节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16)第四节开采顺序 (17)第五节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17)第五章回采工艺 (19)第一节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19)第一节回采工艺的确定 (21)第三节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22)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开采范围宏杰煤矿四采区位于井田南翼二水平,上(浅部)以+14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与一水平二采区相接;下(深部)以+12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以井田边界为界,北与二水平5采区为界。
二、与邻近采区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6层可采煤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基本可采煤层3层,厚度8.40m;三采区可采煤三层,见表1-2-2。
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一般厚2.10~3.20m,可采平均厚2.65m,容重为1.4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属特低硫中灰煤,煤层硫份在0.82%,灰份平均16.23%,可选性好。
顶板条件:1号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厚3.50m左右,具水平层理,节理较发育。
底板条件: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较软,无夹矸,吸水性较强。
2、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一般厚2.40~3.10m,可采平均厚2.75m,容重为1.5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顶板条件:9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厚4.0m左右,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煤矿开采方案(初步设计)示范文本
2、煤矿开采方案(初步设计)的示范文本煤矿开采方案(初步设计)示范文本目录总论第一节项目的建设背景及本次设计范围第二节编制设计依据第三节设计指导思想第四节矿井建设条件评述第五节设计的主要特征第六节存在问题与建议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第二节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第三节矿井资源条件第四节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开拓及井口位置第二节开拓部署第三节井筒第四节井底车场及硐室第四章井下开采第一节采区布置第二节采煤方法及工艺第三节“三下”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第四节巷道掘进及机械化第五节矿井机械化第五章井下运输第一节煤炭运输方式及设备第二节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第三节矿井车辆配备第六章通风与安全第一节瓦斯资源分析第二节矿井通风第三节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第四节矿井火灾防治第五节矿井粉尘防治第六节矿井水害防治第七节矿井热害防治第八节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第九节矿山救护第十节矿井“六大系统”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第二节通风设备第三节排水设备第四节空气压缩设备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第一节煤质及煤的用途第二节煤的加工第三节主、副斜井机械设备及布置第四节矸石和脏杂煤处理系统第五节辅助设施第九章地面运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标准轨距铁路第三节公路运输及管理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第一节矿井地面总布置第二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第三节其它场地布置第四节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设计第五节场内运输第六节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第七节工业场地绿化及美化第八节矿井建设用地第十一章供配电系统第一节供电电源第二节电力负荷第三节输变电第四节地面供配电第五节井下供配电第十二章智能化系统第一节统总体架构第二节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第三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第四节通信第五节信号第十三章地面建筑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及建筑材料第二节工业建筑及构筑物第三节行政、公共建筑第四节居住区第十四章给水排水第一节给水第二节排水第三节室内给水排水第四节水量平衡第五节消防及洒水第十五章采暖、通风及供热第一节采暖第二节井筒防冻第三节供热热源与供热设备第四节室外热力管网第十六章节能、减排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耗第二节节能措施及评价第三节节水措施及评价第四节减排第五节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评价第十七章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第一节危害因素分析第二节主要防治措施第三节消防设施第十八章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矿井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第三节矿井生产期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第五节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第六节专项投资第十九章瓦斯综合利用第一节矿井瓦斯综合利用方案第二节瓦斯发电第三节电气系统第四节设备布置第二十章建设工期第一节建设工期第二节矿井安全质量标第三节产量递增计划第二十一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第一节组织机构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第二十二章概算投资第一节计算概算第二节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件:附件一:《初步设计巷道断面图册》附件二:《初步设计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附件三:《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精品】煤矿采区设计范本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况一、交通位置能源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于XX县XX镇管辖。
矿区位于XX县城南东方向,公路里程56千米处(简易公路),地理坐标:东经104°25′00″—104°26′00″,北纬25°32′15—25°33′15″,面积2.39平方千米。
省级公路从大河西部通过,大河镇至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里程约26千米,富源至曲靖65千米(二级路面),贵成线支线经过富源县城,交通尚属方便(见图1).二、矿井情况该矿井位于××矿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与六采区相临,东翼1950等高线为界,西翼1700m等高线为界,走向平均长度1200m,采区平均倾斜长800m,采区面积为0。
45Km2。
采区可开采煤层为K9一层煤,K9平均厚度2 m,煤层的倾角平均为170,一层煤均为主焦煤,煤的密度均为1.4t/m3.能源煤矿矿区属低—中山区,地势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地形切割剧烈.区内最高点为北东区无名山梁,海拔标高+2181。
72米,最低点为南部小溪沟,海拔标高为+1823米,最大相对高差358.72米.第二节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一、煤层顶底板情况K煤层伪顶为粘土岩及砂质泥岩。
粘土岩厚0.05~0。
2m,鲮片状,松软易土脱落;砂质泥9岩厚0.2m~0。
4m,灰黑色、厚状、质硬。
直接顶为厚0。
05m~0。
15m等间距互层的层状、似层状菱铁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度为6m~10m,基本顶为中等稳定顶板。
伪底为厚0.1m~0.3m的碎屑状粉砂质粘土岩,水侵呈粘糊状,易膨胀.直接底为透境状、藕节状菱铁质粉砂岩包裹于泥质粉砂岩中.厚度为4m~5m。
二采区地质构造采区内为向斜构造,向斜两翼为单斜构造。
单斜产状:左翼213°NE∠17°右翼1°SE∠17°在开采时可沿向斜轴布置上山巷道。
采区边界有一正断层,对采区影响较小,可作为采区边界。
《煤矿采区设计》doc版
《煤矿采区设计》doc版《煤矿采区设计》doc版煤矿采区设计范例XX 市煤炭工业局二OO九年三月ZAA市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培训资料) 编审组组长:副组长:主编:主审:副主审:编审组成员:××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单位二OO×年×月× ×县× ×煤矿采区设计工程编号:建设规模:9.0万t/a 设计单位(盖章):设计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煤矿(盖章):矿长:总工程师:二OO×年×月×日参与设计人员名单专业姓名职务或职称采矿通风安全机电运输地质测量经济××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概况第二节矿井现状第二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地层第二节地质构造第三节煤层、煤质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水平及采区划分第二节采区储量第三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四章采区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第二节巷道掘进第三节采煤方法第五章通风与安全第一节概况第二节通风第三节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降低风阻措施第六章主要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第二节排水设备第三节通风设备第四节压风设备第七章采区供电第一节供电方式第二节电力负荷第三节采区供电第四节井下通讯第八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第二节综合防尘措施第三节消防火措施第四节水害防治措施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措施第六节运输事故防治措施第七节提升事故防治措施第八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第九节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及自救器配备第十节矿山救护第十章技术经济第一节建井工期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第三节建设投资估算第四节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2页××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附录1、设计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煤炭生产许可证;4、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5、安全生产许可证;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采区采煤系统设计(范例)
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1.采区地质概况1.1采区概况1.1.1采区的位置采区位置位于兴隆煤矿北翼第一个采区,兴隆煤矿一采区煤层属于二叠纪、龙潭组煤系,主要可采煤层有6#(K1)、4#(K3b)煤层,6#煤层厚度0.7~0.9m,平均厚度为0.8m,倾角为36°~42°,平均∠39°,真厚为0.93m,;4#煤层倾角为37°~41°,平均∠39°煤厚真厚为2.2m,煤层为单斜构造,该首采区位于F19、F18逆断层内,F19断层走向长3300m,,落差为17~55m,采区所对应的F19煤层下盘切割标高为185m,所对应上盘切割标高为220m。
煤层硬度(f)煤为2~2.5,6#煤层位于煤系底部,底板为含铝质泥岩。
煤厚0.7m~0.9m,平均厚度0.8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属较稳定型煤层。
采区上边界标高为+300m,下边界标高为+50m;采区走向长为1178m~1394m,平均走向长为1286m;倾斜长为381m;斜面积为489966㎡。
采区上部为小煤窑:昌隆煤矿、凉风煤矿(已关闭)、坪坝煤矿(已关闭)、铁矿坡煤矿,主采4#、6#煤层,煤层稳定。
以南为工业广场及井筒煤柱。
以北为兴隆河河床煤柱。
下部为开采边界。
1.1.2采区与地表的关系采区距地表354.9m~~370m,对应地表大部分为农田及植被,在采掘过程中对地面建筑物无影响1.1.3地质情况采区煤层及煤层顶底板特征采区内可采煤层为2层,分别为6#(K1)、4#(K3b)煤层,6#煤层厚度0.7~0.9m,平均厚度为0.8m,4#煤层平均厚度为2.2m,煤层层间距为31m,6#煤层倾角为36°~42°,平均∠39°;4#煤层倾角为37°~41°,平均∠39°,6#煤层属自燃发火及有可能自燃发火煤层;4#煤层属自燃发火及有可能自燃发火煤层;煤层的物理性质:灰黑至黑色、粉末为深黑色,似金属及金刚光泽,均一状及条带状结构,层状及块状构造,参差状及贝壳状断口,内、外生裂隙较发育。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书
总论一、概述XX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以下简称XX煤矿)1965年6月由XX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1966年开工兴建,1972年简易投产。
2004年7月XX煤矿破产,2006年7月重组改制成股份制企业。
XX 矿采矿许可证编号为4100000320470,设计生产能力0.60Mt/a,开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采用立井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现有主、副井为立井,现有回风井为斜井,为低瓦斯矿井。
经过30多年的开采,二水平(-150m)以浅资源已基本开采完毕,只余下东翼E21采区,且正在开采。
三水平位于XX井田深部,距XX矿现有主井、副井、风井较远,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较大,矿井现有排水、通风、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三水平的要求,对三水平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于2006年11月份编制完成了《XX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三水平初步设计》,XX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郑煤集团技字[2007]11号文批复了该设计。
2007年8月,完成了《XX 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三水平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工作,XX煤矿安全监察局以豫煤监[2007]39号文进行了批复。
设计在深部新打三水平副井,用于排水和向东翼开拓掘进时提矸;在三水平西翼浅部外围,赵寨断层以北新打32风井,并规划了后期东翼风井;从主井煤仓向深部三水平布置央运输下山、并平行布置32轨道下山、32回风下山,仍采用原有主井进行煤炭提升,采用原有副井进行辅助提升;设计采用炮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在建设过程中,受井下地质条件的变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及技术水平的影响,XX煤矿要求对井筒落底标高、采煤方法、提升方式、通风系统等进行修改。
我公司遵照“精心设计,竭诚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根据三水平在建设过程中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在对三水平建设情况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矿方意见,按照国家现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要求对三水平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采区设计及专用回风井设计制图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 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 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 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 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 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 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五、初步、采区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及须注意的问题
2、采区布置需注意的问题 ⑴ 采煤方法的选择 A、采煤方法的种类: B、根据可采煤层的倾角和厚度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一般缓倾斜薄~中厚煤层适合采用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缓倾 斜厚煤层适合采用放顶煤或分层采煤方法,倾斜薄~中厚煤层适 合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倾斜厚煤层适合采用放顶煤或 分层采煤方法,急倾斜薄~中厚~厚煤层适合采用台阶或掩护支 架采煤方法。
五、初步、采区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及须注意的问题
B、上下山式开采 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 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 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C、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的结合应用。 ⑷ 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A、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B、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 层联系; C、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五、初步、采区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及须注意的问题
㈣ 矿井通风 1、矿井通风所要解决的问题 ⑴ 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⑵ 计算矿井总风量、负压,井下需风地点的风量分配,等积孔 计算; ⑶ 矿井反风。 2、矿井通风需注意的问题 ⑴ 瓦斯预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矿井瓦斯预测主要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井 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中的分源预测法, 但其中的P6页中(B.2)中的公式 q0=0.026(0.0004(Vг)2+0.16)/W0应改为 q0=0.026(0.0004(Vг)2+0.16)×W0,P7页中(C.1)中的公式 Wc=10.385×e-7.207/W0应改为Wc=10.385×e-7.207/W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范。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 保证设计质量。
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范等。
㈢其它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 如采掘工程平面图, 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其它专项设计, 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 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 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 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 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 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 井工、露天) 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 试行) 》、《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GB/T50554- ) 等的要求, 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 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
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五、初步、采区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及须注意的问题
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该章节主要为分析和引用地质报告中的内容, 在引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简单的照搬照抄, 应将与设计有关的内容引用并经过加工简化, 做到言简意赅。
例如在引用地质报告中的煤质部分, 一般地质报告将各可采煤层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有害元素等一一描述, 设计只需说主要可采煤层煤质指标详见表: ”可采煤层煤质综合成果表”即可。
2、需要注意的几个概念
⑴ 煤田: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 由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
含煤地带。
⑵ 矿区: 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称为矿区, 矿区是由多个煤矿、矿井组成。
⑶ 井田: 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头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在地质报告中经常存在矿区及井田二个概念混淆的情况, 在设计过
程中需要注意。
3、矿井涌水量
⑴ 地质报告中提供的为旱季矿井涌水量和雨季矿井涌水量, 而设
计需要的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从字面的理解上矿井最大涌
水量即为雨季矿井涌水量, 而矿井正常涌水量不一定是旱季矿井涌水量, 旱季矿井涌水量应该为矿井最小涌水量, 因此矿井正常涌水量应该大于
矿井最小涌水量, 因此设计需要将旱季矿井涌水量乘一个系数后才为矿
井正常涌水量。
⑵在计算矿井排水设备选型时, 依据的矿井涌水量不但仅是地质
报告提供的矿井涌水量这一部份, 另外需增加井下防尘洒水这部分的水量。
上述二个问题在斜井开拓中应特别注意。
4、其它注意的问题
⑴个别煤矿所处区域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云南海拔最高的煤矿,
由于受气候影响, 基本4个月的时间处于停产状态, 此类煤矿矿井设计
时的工作日就不能按330d计算。
㈡井田开拓
1、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
⑴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 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⑵ 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⑶ 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⑷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 合理划分采区, 做好开采水平及采区的接替。
2、开拓的原则
⑴ 贯彻执行有关煤炭行业的技术政策,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
前提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和初期工程量, 节约基建投资, 加快矿井建设。
⑵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 简化生产系统, 避免生产分散, 为集中生
产创造条件。
⑶ 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尽量减少资源损失。
⑷ 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 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⑸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 以提高生产效率。
3、开拓方式的分类
⑴ 按井筒( 硐) 形式
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⑵ 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 单水平开拓( 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 ; 多水平开拓( 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 。
⑶ 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A、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 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B、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 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 近水平煤层, 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 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C、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的结合应用。
⑷ 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A、分煤层大巷, 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B、集中大巷, 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 经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C、分组集中大巷, 即对煤层群分组, 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4、井田开拓方式实例
⑴ 影响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
⑵ 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
⑶ 合理确定水平位置、大巷位置及井底车场形式。
5、井田开拓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⑴尽量多考虑几个开拓方案进行比较, 所推荐的开拓方式具有较充分理由。
⑵ 具有平硐开拓条件尽量采用平硐开拓。
⑶对于该扩建项目设计时需要全面了解煤矿的开拓及开采现状。
⑷井筒位置的选择方式
A、当井田形状比较规则, 储量分布均匀时, 井筒应该布置在井田的中部;
B、井筒位置要与初期开采区域紧密结合, 尽可能使井筒位置考虑浅部的投产开采快段, 减少初期工程量, 节省投资和缩减建井工期;
C、井筒位置尽量考虑少留井筒和保护煤柱;
D、井筒应尽量避免穿不良工程地质快段, 如断层或流沙层等。
⑸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