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答:地层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岩石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界面与相邻岩层和岩体相区分。
4、小壳动物群(4分)
答:小壳动物群是指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5、超覆和退覆(4分)
超覆是海进过程中地层形成向大陆方向的上超;退覆是在海退过程中地层向海洋方向的退却或下超。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2、化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化石化作用可以分为矿质充填作用、臵换作用和炭化作用。
3、化石可以根据其保存特点,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类。
4、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指导找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地层对比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层序律。
6、豫西地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赋存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其中也赋存有陶瓷粘土矿。
7、豫西地区太华岩群中的沉积变质铁矿的工业类型是鞍山式铁矿,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8、板块边界的直接证据是地缝合线。沿地缝合线线断续分布有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深断裂等特殊的地质记录。
9、古生界自下而上可分为寒武系、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属年代地层单位。
10、根据四射珊瑚纵列构造、横列构造及轴部构造组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四种构造类型。其中三带型四射珊瑚地史分布为自留纪至泥盆纪。
11、乳房贝 Acrothele,属无绞纲。壳近圆形或横阔卵形、腹壳隆突、呈近锥形、背壳缓突。壳面具同心状生长线和纹饰。地史分布为早中寒武世。
12、原蕨植物也称裸蕨植物植物,因其基轴裸露无叶而得名,又称无叶类。植物体矮小,高不足一米高,茎结构简单。二歧式分支,具假根、原生中柱,孢子囊大都顶生。地史分布为晚自留世至晚泥盆世。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
1、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分析仪器,在侏罗纪地层中检测到有脂肪酸和氨基酸。但脂肪酸和氨基酸还不能称为化石。(×)
2、硅化木,硅化非常完全,抛光后十分好看,和玉石基本一样,不能称为化石(×)
3、菊石、牙形石、叠层石都是化石(√)
4、雨花石和菊花石也都是化石(×)
5、豫西熊耳山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被划为“中元古界熊耳群”,与下伏地层“太华岩群”的变质岩界面清晰。尽管熊耳群为火山岩组合、太华岩群为变质岩组合,但二者都属地层。(√)
6、穿时的标志层只能用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等时的标志层既可以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对比,也可用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
7、前寒武纪包括太古宙和元古宙。太古宙进一步划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元太古宙可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8、板块运动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板块运动研究与古生物研究没有关系。(×)
9、在侏罗纪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其真正原因和具体过程,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说燕山运动,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引起了当时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应该考虑是引起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10、在晚石炭世早期,华北地区开始发生海侵,方向由东北向西南,晚石炭世晚期,海水由西南向东北退出。因此华北地区石炭系上统地层厚度具有西南薄,东北厚的特点。(√)
11、豫西地区寒武系属海相沉积环境,岩石类型为灰岩、白云岩夹有紫红色砂岩、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偶尔可见食盐假晶。在紫红色砂岩、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沉积时,气候炎热干燥。(√)
12、新生界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13、第四纪由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人类的出现和进化;二是冰川广布,气候冷暖变化频繁;三是大陆面积增大,新构造运动活跃;四是沉积类型多样。(√)
14、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亚洲大陆板块之下,使喜马拉雅褶皱成山,同时有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活动频繁。(√)
15、在山麓地带往往形成巨厚的洪积扇堆积。由于地形坡度大,碎屑物的撞击力度大,因此碎屑物的棱角不明显,磨圆度较好,但因堆积速度较快,所以分选性不好,碎屑物大小极为悬殊。(×)
16、碳酸盐潮坪中潮上带沉积以发育雨痕、雹痕、泥裂、鸟眼构造为特征。潮间带碳酸盐发育竹叶状构造,表明是一种高能的水动力环境。(√)
17、有人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小悬殊的岩块不可以堆积在一起,因为它们的成因差别太大。也有人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小悬殊的岩块可以堆积在一起组成一种特殊的构造岩,叫混杂岩。这两种说法都对。(×)
18、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大于地壳的下降速度,地层厚度明显大于地壳的下降幅度,沉积环境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沉积作用叫超补偿沉积。如海进就是超补偿沉积。(×)
19、古板块分析包括古地磁分析、生物古地理分析和古气候分析。(√)
20、在我国云南澄江和晋宁地区寒武系底部发现了一个无壳和具壳
化石混生带,包括三叶虫、水母、蠕虫类、甲壳纲及分类不明的节肢动物、腕足类、藻类等,该动物群,被称为澄江动物群。该动物群在生物演化上意义不大,不必引起重视,测制地层剖面时,做个记录说明就行,不必要采集化石和鉴定,这样可以节省研究费用。(×)
四、综合简述题(共60分)
1、简述三叶虫的生态、地史分布、寒武纪的演化特点(15分)
三叶虫全为海生,大部分三叶虫的习性为底栖爬行或半浮游生活,部分远洋中游泳或漂浮。三叶虫自早寒武世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盛,在自留纪、泥盆纪逐渐衰退,石炭纪和二叠纪有少量生存,晚二叠世全部灭绝。
三叶虫在寒武纪的演化特点是:早寒武世以莱得利基虫目为主,具头大、尾小、胸节多、头鞍长、锥形、鞍沟明显、眼叶大等特点,标准化石有Redlicha(莱得利基虫)等;中寒武世以褶颊虫目的大量出现为标志,早期具宽阔的固定颊、头鞍截锥形,平直的眼脊和较小尾板为特征,如Shandungaspis(山东盾壳虫),中后期与晚寒武世初期三叶虫特征相近,具尾板宽大、尾刺发育为特点,如Damesella(德氏虫)等;在晚寒武世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属,如Ptycaspis(褶盾虫)。三叶虫是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依据。
2、简述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并阐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主要区别。(25分)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能在野外观察到的岩石特征为基础,并以这种特征定义的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体。岩石地层的建立要坚持岩石特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