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实录

合集下载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分散系的定义:教师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即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2. 分散系的特点:教师讲解分散系的特点,如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区分,以及分散系的稳定性和稳定性条件。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分散系,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分散系的分类:教师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2. 各类分散系的性质:教师讲解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分散系的性质,如分散相的粒径、稳定性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分散系,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掌握情况;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六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设计[必修](2)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设计[必修](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以及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有的教学的预设都应当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本课的教学预设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方法以后进行的,利用分类的方法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从而引出胶体的概念。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目的使学生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的认识;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有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及发散思维。

三、学情分析用类比的方法(与溶液类比),学生很容易知道胶体是一种混合物。

用分类的思想学习分散系学生应该没有困难。

用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的实验学生也能顺利完成,问题是如何用物理的知识解释丁达尔效应的成因,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设计了激光笔照射豆浆、氯化钠溶液及泥水的探究实验及光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丁达尔效应形成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及集体回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应用物质分类的知识,对分散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研究问题的角度。

(2)了解分散系及胶体的概念,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区别,掌握胶体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第2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學習目標: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類,瞭解膠體是一種分散系,學習膠體的相關性質;2.通過實驗演示,能區分溶液、膠體、濁液,知道其本質區別,瞭解丁達爾效應;3.通過對膠體的本質特徵和性質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學習重點:膠體的性質與製備,以及溶液、膠體、濁液的本質區別。

學習難點:膠體的製備與性質。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方法,並且簡單瞭解了分散系的相關知識,那麼我們最學見的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又是按什麼分的呢?分散質離子的直徑大小。

溶液:分散質直徑<1 納米(即10-9m)膠體:1 納米≤分散質直徑≤100納米濁液:分散質直徑>100納米[講解]如果將溶液、膠體、濁液這三類物質長期存放,我們會發現溶液是最穩定的。

不論存放的時間有多長,在一般情況下溶質都不會自動與溶劑分離;而濁液很不穩定,分散質將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來,如河水中夾帶泥沙會逐漸沉降;膠體則介於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於介穩體系。

[過渡]生活中,我們將澱粉溶解在熱水中,然後加熱煮沸,就熬成了湯,可以較長時間穩定地存在;而向豆漿裏加入石膏,就變成了豆腐,是什麼原因呢?黃河裏的水奔騰不息,為什麼泥水就不變清呢?在燈光下,有霧的夜晚,為何顯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們重點先來研究膠體的性質。

[板書] 分散系及其分類二、推進新課教學環節一:膠體[板書]一、膠體1.膠體的分類[投影](1)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的狀況分類:①粒子膠體②分子膠體[講解]如:F e(O H)3膠體膠粒是由許多F 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

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投影] (2)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劃分:①氣溶膠②液溶膠③固溶膠[講解]如:煙、雲、霧等的分散劑為氣體,這樣的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F e(O H)3溶膠、A l(OH)3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的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的膠體叫做固溶膠。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3.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PPT或黑板;3. 教学用具(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分类知识,如纯净物和混合物。

2. 提问:混合物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什么?3. 学生回答:分散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案例(如溶液、胶体、浊液等);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分散系的性质和特点;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强调分散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五、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分析各类分散系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和应用;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强调分散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各类分散系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分散系的数学描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散系中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对体系性质的影响;2. 让学生掌握分散系中粒子尺寸的数学描述方法;3.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粒子尺寸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3. 分散系的稳定性与稳定性判断4. 常见分散系的制备方法5. 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3. 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4. 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散系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样品、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分散系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案例: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4. 小组讨论题目:分散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创新设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如牛奶、天空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分散系的基本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及特点。

3. 实验演示:观察不同分散系的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

4. 讲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之间的联系。

5. 讲解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介绍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分析影响分散系稳定性的因素。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判断其稳定性。

2. 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某种分散系,并观察其稳定性。

八、课堂讨论1. 探讨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妆品、食品、药品等。

2. 分析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化学教学案例

《分散系及其分类》化学教学案例

设计内容《化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得知识,自主学习,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他们列举现实生活常见胶体的实例,感觉化学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通过观察各种胶体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选择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①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进行教学设计,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学生掌握了三种分散系的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区别这三种分散系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胶体这一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在本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得出的“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丁达尔效应”的结论启发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应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化学学习方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节课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3)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

1.1.3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3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新授课教学授课教师:1.1.2分散系及其分类授课班级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散系及其分类》课型新授课课时40分钟授课教师设计理念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依据教学目标应设置与之匹配的具体的评价目标,诊断学生的活动表现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

2.开展小组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宏微结合、变化运动等视角,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课标要求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建议可开展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基础实验。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源于新课标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本节内容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实际上是物质分类的延续,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本课时内容时在初种所学的溶液、浊液的基础上,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性质。

课在实验室中完成本内容的学习,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时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的一种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同时,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基础相结合,要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逐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优秀教(学)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优秀教(学)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

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

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

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

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

【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师】很好。

(PPT 出概念)【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生}分散剂。

【师】很好。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

可能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各类分散系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类分散系的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各类分散系的实例物品或图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分散系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实例,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的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混合体系。

3.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4. 溶液:介绍溶液的概念,展示溶液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点。

5. 胶体:介绍胶体的概念,展示胶体的实例,如牛奶、豆浆等,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特点。

6. 浊液:介绍浊液的概念,展示浊液的实例,如泥浆、沙尘暴等,让学生理解浊液的特点。

7. 总结与练习: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分散系的分类图,加深对分散系分类的理解。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

2. 学会使用分散系分类图,对实例进行分类。

3. 掌握分散系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必修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新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新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课标要求1.化学1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第4点: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第2点: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安排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之后进行,其功能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学习本课题内容时,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要充分认识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同时由于胶体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本课题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活实际、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胶体性质的介绍,教科书虽然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但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在“科学视野”栏目中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对胶体的性质进行必要的介绍。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3.经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4.本班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自学能力比较强,喜欢探究和合作。

四、教学目标1.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化学概念(分散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们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3.利用探索性实验、模拟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类》环节1 新旧知识衔接-完成下列练习(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①食盐水、②黄河水、③稀硫酸、④石灰乳、⑤牛奶、⑥碘酒。

属于溶液的有①③⑥,属于浊液的有②④⑤,属于悬浊液的有②④。

环节2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5-27-完成下列内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2.组成3.分类(1)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9种分散系:(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制备[以Fe(OH)3胶体为例]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性质环节3 预习检测-发现问题1.将下列分散系与所属类别连接起来。

分散系类别(1)食盐水A.浊液(2)泥水B.溶液(3)豆浆 C.胶体答案:(1)1—B,(2)—A,(3)—C2.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分散系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析: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的分散系是胶体。

答案:D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溶液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2)烟、雾、云都是气溶胶(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4)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正电( )(5)江河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这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答案:(1)×(2)√(3)×(4)×(5)√4.[双选题]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C.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的D.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布朗运动分析: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都是液体;胶体通常不易沉淀,是一种介稳体系;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使光发生散射形成的;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而产生排斥作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讲解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讲解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学校:天津市汉沽五中班级:高一、一班教师:朱月阳学科:化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学校天津市汉沽区第五中学班级高一(1)班教师朱月阳学科化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实施的差异教学策略(1)尊重差异,创设平等和谐环境的策略(2)及时大面积反馈和多元评价的策略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背景本学期在新教材的试行下,我们一线教师也在摸索经验,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改革的步伐。

这节课本着新课改的理念,用新理念,新精神传授新的内容。

因为本课所涉及学生实验较多,所以本节课在实验室进行。

三、案例描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分散系的常见分类方法。

3.学会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二、教学内容:1.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

2.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3.分散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1)按组分之间的粒径差异分类:大分散系、小分散系、多分散系、均匀分散系。

2)按溶剂与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溶胶、胶体、悬浮液。

3)按分散相形态分类:分散液滴、分散颗粒、分散片层等。

4)按组分与组分之间的分散态形状分类:异相分散系、同相分散系。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场景。

3.练习与讨论(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分析以下场景是否属于分散系:1)其中一种涂料中的颜料颗粒。

2)矿石中的矿物粒子。

3)酸碱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溶液。

4)酸洗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5)其中一种食品中的乳化剂。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4.拓展应用(3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散系的应用实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分析其类别并解释原因。

例如:1)汽车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

2)医用药物中的纳米颗粒。

3)其中一种调味品中的悬浮液。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轮流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今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对分散系的理解。

通过提供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在练习与讨论环节中,学生也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应用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具准备】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学生自学]阅读课本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生:回答[板书]分散系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生:交叉分类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学生完成并讨论。

九种分散系[思考与交流]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学生自学]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教学推进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科学探究]1.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师:通过探究,同学们可以得出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片断教学实录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片断教学实录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片断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3.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探讨科学问题。

4.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

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

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

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课堂实录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郭妙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根据粒子大小分类可分成溶液、胶体和浊液。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能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和胶体,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将文字转为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2、通过对比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性质认识胶体,体验用对比观察、归纳、实验法学习新物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丁达尔效应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的奇妙。

二、教学过程:【教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本p25——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大家一起来观赏几幅美图,看看美在哪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欣赏,并指出这几幅图美在都有光束。

【教师】这光束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才能产生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认识到其中的科学常识原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第一个学习任务。

【投影】[任务一]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从分类角度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本质区别。

【学生】阅读课本P25—29,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由哪几部分组成?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吗?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溶液是一种分散系,NaCl溶液中分散质是 NaCl ,分散剂是水。

3.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P26)(2)按分散剂是,分散质粒子的分:种。

(在下面括号中填写粒子大小范围。

)【学生】填写导学案【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分散系,请试着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当分散系是水或其它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这三种物质中溶液和浊液我们已经学习过它们的性质,但胶体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事物,它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对比归纳法,课本p26科学探究进行学习这一新事物——胶体。

【投影】【教师】溶液、胶体和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是粒子大小。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二]利用对比观察法、对比归纳法、对比实验法学习空气、爆鸣气,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气气云、雾气液烟、尘气固合金、有色玻璃、蓝绿宝石固固珍珠、受潮的固体物品、干燥剂吸潮固液馒头、面包、泡沫塑料、冰箱吸味剂固气食盐水、糖水液固白酒、醋、豆浆,石油液液灭火泡沫、汽水、自来水液气实例分散剂分散质<1nm >100nm 1~100nm透明、均一不透明、不均一硫酸铜溶液泥浆水稳定不稳定4、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比较浊液胶体溶液实例稳定性外观特征溶质粒子分散系???粒子大小是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胶体的主要性质,以掌握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能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

【投影】1、胶体有怎样的性质呢?2、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溶液、胶体、浊液?3、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小于浊液中分散质的粒子,请问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探究得出呢?【学生】阅读课本p26,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学生】整理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填写导学案。

【教师】氢氧化铁胶体如何制备?制备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关键点?【学生回答】取一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1~2mL。

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教师】Fe(OH)3胶体外观特征如何?【学生】透明、均一【教师】稳定性如何?【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刚才我们有些同学实验时没有及时熄灭酒精灯,制备出来的Fe(OH)3胶体变成浑浊,生成了Fe(OH)3沉淀。

因此我们可以推理胶体的稳定性是介稳定。

【教师】部分胶体像Fe(OH)3胶体和溶液一样都是均一、透明的,我们该如何来区别它们呢?为什么?【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科学探究二: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_通路_,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的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P27科学史话介绍)【学生】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与溶液。

【教师】投影分析丁达尔效应的原理,强调这是由于溶液小不能散射光,而胶体粒子处于1—100nm之间,能够对光进行散射。

因此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常用物理方法。

【教师】回顾刚上课时我们欣赏的美图,现在大家知道这些光束是怎么形成的吗?早晨的雾,还有尘等是不是胶体呢?有兴趣了解更多丁达尔效应知识的同学,请课后阅读课本P27《科学史话》栏目。

【教师】溶液和胶体可以通过丁达尔效应区分,那胶体和浊液又该如何区分呢?【学生】通过过滤操作,看看能否通过滤纸。

【师生共同归纳】科学探究三、如何证明胶体粒子比浊液粒子小方法?将硫酸铜溶液、Fe(OH)3胶体、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

【学生】结合三个实验,比较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特点并完成下表【投影】上述表格答案【教师】通过对比学习,你知道胶体有哪些主要性质?【学生】填写导学案【教师】投影介绍各种生活中常见的胶体,需要了解更多胶体知识,请大家课后阅读p28,也可以上网去了解更多的胶体知识。

【学生】随堂练习1、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A.将FeCl3固体放入水中搅拌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加热FeCl3溶液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加热至红褐色2、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Ca(OH)2悬浊液、豆浆 B.肥皂水、泥水、江河水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4、“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师生共同得出】【课堂小结】请大家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检查是否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能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运用化学学科新课程理念等设计。

我校学生属于广州市第六组生源,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非常差,抽象理解能力弱。

课堂首要任务是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一般思维性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课堂上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制造趣味性的情景吸引学生。

另一方面又不能放松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否则学生无法与其他学生公平竞争。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时融合知识能力引导的同时,增加较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来承载教学内容和能力思维培养,以此协调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化学的学习不会仅是枯燥且以后出来社会无用的知识,而是能学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有用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自然成绩也会得到提升。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明确、恰当,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设计有创新。

2、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本校倡导的“案例吸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吸引学生的兴趣,再把学习目标分成一个个任务,在课堂中驱动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采用了广州市倡导的目标导向,从学习目标的明确到学习过程,最后回顾学习目标的落实。

同时还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在课堂中一个个落实,更有利于目标导向教学实施的效果。

4、本节课能够很好承载相关的化学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例如分类法、对比法、科学探究法、分析归纳整理、微粒观等都有一定的涉及。

结合我校生源的情况只能涉及得比较浅显,主要是靠教师的引导下体会。

5、本节课课堂调控到位,能够体现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融洽,学生具有合作学习的机会,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6、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良好。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语言不够精简,出现一些语气词。

这是在以后公开课中要特别留意的。

2、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

3、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关注到,例如实验仪器中应该增添坩埚钳给学生取热烧杯。

等等。

……同时,本节课进行了一个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由于本校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一般不能做到一边上课一边实验。

每次学生实验场面都难以控制,一般会出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玩弄实验仪器根本不听课。

否则本次课第一次尝试将将实验仪器分小组摆放后面,让学生做实验时才转移到后面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课堂的有序性和足够容量。

根据以上反思,再教注意事项:1、采取与生活中更加紧密相关且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2、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胶体不一定是透明的,本节课研究的氢氧化铁胶体溶液等部分胶体才是透明的。

3、将问题串成一条线,层层递进,精简语言,把握住关键问题。

4、加强启发学生提问题,重视课堂的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