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地平线》优秀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地平线》教学设计 (1)

《地平线》教学设计 (1)

《地平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

文章语言凝练朴实,透着清新和自然。

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后来又感受到人生中的地平线.。

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前面部分叙述作者两次追寻地平线的经历,写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感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境。

让学生和作者共同追寻去追寻心中的地平线。

课文的最后。

作者借事说理,自然界中的地平线一下子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

这一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在作者心中地平线是什么?”这一主问题。

按“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第二次追寻地平线——追求人生的地平线。

”这三层解读的阶梯,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深处,走进作者心灵的深处。

阅读对话中,教师、学生、文本彼此视界融合、心智相遇,“地平线”由模糊到清晰,由自然到人生,由文本到心灵,“地平线”不仅浮现于学生的眼前,而且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学情分析孩子的心灵都是相通的,相信六年级的孩子们愿意与童年的作者一起去追寻那远方的地平线。

也能理解作者在发现地平线和两次追寻地平线的心境。

而对于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我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就理解深透的。

所以在这一点的处理上。

我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而不是做过多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去悟理,而不是很深刻的明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地平线》,理解课文主旨,通过讲述叙事描写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修养和感性领悟能力。

2.进一步掌握常识,推广旅游知识和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的旅游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课文《地平线》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分析人物塑造,揭示主题。

2.难点:结合旅游知识和科普知识进行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本节课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请学生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去的旅游地以及喜欢在旅游过程中尝试的一项活动和感受。

2.联想并回答问题:在旅游景点,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的与旅游有关的知识有哪些?2. 温故知新,预习1.翻阅教材语文课本,找出类似本节课内容的文章,与同桌分享文章概要和收获。

2.翻阅教材自然科学课本,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与同桌分享,想一想如何将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语文课程中。

3. 主课1.引导学生提前理解课文标题《地平线》的含义。

2.教师朗读课文,并呈现课文插图,学生在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顺便欣赏插图中的美丽风景。

3.对语文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结构,掌握文中重点句式,对不理解的语汇解释理解。

4.分组展开课文分析,精读课文,采集自然科学知识结合本文情境运用。

通过分析地平线的文本和地平线的科学原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4. 互动交流,总结反思1.小组讨论总结:学生归纳复述每一组的分析内容及自己的感触体会。

2.回答问题:通过课文,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旅游和科普知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旅游景点?与同桌交流,表达结论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5.作业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篇游记,分析游记中的旅游和语文知识,并预备下节课时与同学分享。

2.预习下篇语文课文,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未来的学习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地平线_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地平线_教科版

《地平线》第二课时教案“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4、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出神地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

也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所以跑了一程又一程。

匕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吧?1)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2)“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3)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4)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5、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1)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2)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 —样吗?6、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四、关键语句理解1."地平线是什么?"是个谜吧。

“这是一段语言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地平线是永远到达不了的地方,无法实际地触摸到,却一直存在,所以是个谜。

2.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地平线”比喻为命运和理想的交叉,即人生中可以通过奋斗实现的理想。

作者借事说理,把自然界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人生才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前进动力,激励着人们向前奋进。

3.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7.《地平线》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7.《地平线》教案

7 地平线教材说明〔解题〕本课用名词作课题,本应解释、说明地平线的内涵,但读罢文章才知道并非如此,文章是在告诉读者一个人生哲理。

标题之妙正在于此。

“地平线”,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和地交界的线。

本文作者是贾平凹。

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结构分析〕本文写作者追逐地平线并从中获得感悟的事。

文章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永远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并以此为动力,执著地追逐、探索,不断地向前看,不断地奋斗。

文章共14个自然段,按内容划分,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发现地平线。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追逐地平线。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感悟地平线。

〔语意理解〕“小时候,我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跑。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规律,即孩童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寻根问底。

这是下文他追逐地平线的前提。

第2分句提到“渭北大平原”,这也是下文他追逐地平线的重要前提。

唯有平原,才可能清晰地看到地平线,如果是在秦岭,这个可能就小了。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层山脉,是渭河、淮河和汉江、嘉陵江的分水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青海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

狭义的秦岭指陕西境内那一段。

“渭北大平原”,即渭河平原,又称渭河盆地、关中平原,在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

灌溉事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

“天和地不再平行,而是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这是孩童的“我”眼睛里看到的真实的关于地平线的画面。

这个画面是神奇的、瑰丽的,引起孩童的“我”浓厚的兴趣。

本来平原上有的是庄稼、行人、树丛和矮矮的房屋,怎么远远的地方竟出现这么奇异的景象?难道天到尽头了吗?尤其是“树丛在那里伏着“,那里可能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吧?好奇心激起“我”解开其中秘密的强大动力。

“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地平线》教案.doc

《地平线》教案.doc

《地平线》教案莲江口小学刘玉华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出示几幅关于地平线的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来到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来到渭北大平原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3、这道地平线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到自己已经到了天的尽头,作者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啊,天到尽头了!(三)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我骑着自行车拼命向那树丛奔去,结果怎样呢?谁来带领大家来第一次追寻?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角色转换。

请问你为什么拼命地骑?你追了好长时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四)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正在我傻愣愣地站在那里时,一位老人走入了我的视野,我和老爷爷说了些什么呢?自由读我与老爷爷的对话。

2、思考:你对地平线又有了哪些了解。

3、分角色朗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4、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

读出我急切的心情和老人神秘的样子5、我们每个人都有破解谜底的欲望,于是,带着几分疑惑我进行了第二次追寻,谁来带领大家去追寻?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6、这次追寻找到答案了吗?读一读文中的话。

7、两次追寻都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指名读第十三自然段。

& 于是我开始咀嚼老人的话,咀嚼是什么意思?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请你用咀嚼说一句话。

你觉得我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追寻有意义吗?同桌交流。

(五)体会人生的地平线1、师述:小时候,地平线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慢慢地我长大了,走向了社会;这个谜底揭开了吗?2、默读第十四自然段3.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地平线(精品省优获奖教案)》获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地平线(精品省优获奖教案)》获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24 地平线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书写9个生字,正确认读“秦岭、无拘无束、奔驰、空旷、低矮、起伏、胸前、谜语〞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感悟并想象作者所描写有关地平线的的画面。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地平线〞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谈谈自己对地平线的了解。

2.出示课件〔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图片〕教师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黄昏,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能看到美丽的地平线,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揭示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关中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对地平线的认知比较模糊,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地平线的放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从而感受它的美。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读出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是如何理解的?3.交流所得、所获。

三、熟读课文,识记字词,1.课件出示词语,多形式认读。

秦岭无拘无束奔驰空旷低矮起伏胸前谜语庄稼收割稀稀落落隐隐约约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无拘无束稀稀落落隐隐约约四、稳固识记,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稳固识字。

3.指导书写““秦〞、稼〞、“稀〞,提示禾字旁做部首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4.提示“矮、伏、骗、折、胡〞,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初识“地平线〞。

1.朗读第1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读一读并画出描写地平线的语句,看一看课本上的彩图,伸出手指画一画地平线。

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是什么印象?2.汇报交流,以读代讲,想象画面。

〔1〕出示句子。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

《地平线》教学设计(1)

《地平线》教学设计(1)
(4)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师小结: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这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它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齐读13自然段。
二次备课
教具使用
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初识地平线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地平线)
二、出示目标:见教学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体会哲理
1.两次追寻失败,此时,“我”在想些什么?(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2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层层深入地体会:
1)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可理解为“反复思考”或是“不断品味”等)
(2)“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3)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探谜“大自然中的地平线”
自读课文,找一找:地平线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第1到第3自然段)2.解读地平线
读悟“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我”对地平线又有了怎样的了解?
1.自由朗读课文5—12自然段。
2.读后交流。
教学课题
7、地平线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科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科版

《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材分析《地平线》这篇课文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

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

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

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②、“咀”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

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3、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读后评议)4、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

(自然的、人生的)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

中山市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中山市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地平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材分析
《地平线》这篇课文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太阳与士兵
课题
10 * 太阳与士兵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7个生字。
2.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区别形近字:
萦( )
萤( )
缕( )
楼( )
葵( )
蔡( )
分角色朗读太阳和士兵的对话,再说说课文写了那几个方面?表达了士兵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
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

《地平线》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地平线》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地平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包含的深入哲理:正是由于对将来充满新颖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寻求,而不被各种不良勾引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求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领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和最初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全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地平线。

(板书课题:地平线)2.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甚么事?说说你用甚么方法概括的?课文中写作者小时分跟随地平线,整篇课文都是写跟随地平线吗?4.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同学读课文的最初一段,这是作者对跟随地平线的感悟。

(板书感悟)5.这类感悟是作者经过在跟随地平线的过程中领会出来的,对吧?那我们就同作者一同来感悟好吗?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一)解读“发现地平线”。

1.请同学们自在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模样的?在文中做上标记。

2.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甚么模样的?指名读(板书发现)3.我想到本人曾经看到了天的尽头,会是甚么心情。

(惊喜),带着这类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二)解读“第一次跟随地平线”。

1.发现了地平线作者是那么的惊喜,那是怎样追的呢?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

2 .“我”第一次是怎样跟随地平线的。

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句子: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

骑了好长工夫,赶到树下时,发现天地仍然平行。

)3.这是作者第一次跟随地平线(板书跟随)4.再读“我”跟随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甚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刚才运用得就是想象法,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奔跑的孩子,在拼命地跟随着地平线。

5.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是由于“我“充满了希望,而看到”天地仍然平行“从两个“又”能领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丢失)能读出这类心情吗?指名读。

看来捉住重点词,能更深入领会到作者的心情。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范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范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

3.认识“渭”字,正确书写“渭、拘、悠、翁”等8个生字,积累“无拘无束、悠悠然、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的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2.课前搜集有关地平线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初识地平线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观察到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2.教师播放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

同时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你绰约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课题:地平线)4.师生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写了作者从发现地平线,追求地平线,到后来从中受到感悟的事。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以各处不同的地平线的投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从而感受它的美。

】二、检查预习,读顺课文1.自由读文,要求用普通话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重点是读正确、通顺并上口。

可于读中评议,对于不能读正确的地方,及时停下进行点拨并进行练读,直至读好)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字词读正确,是读好书的基础,而把书读得字字入眼、句句入口、朗朗有声,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读入课文的重要起点。

在读好书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探谜“大自然中的地平线”1.自读课文,找一找:地平线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

(第1到第3自然段)2.解读地平线:(1)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指名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地平线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地平线

《地平线》第一课时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地平线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地平线”的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的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2、解题: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3、板书课题,并齐读:5、地平线4、明确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反复读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中“地平线”的不同含义及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3)我能从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5、了解作者: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

6、检查预习渭北咀嚼沉沦寂寞词语理解:空旷: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沉沦: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地。

艰辛:艰难辛苦。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无穷无尽:穷: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时间10分钟10分钟1.认真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课文中的“地平线”一词出现了多次,其中有的地方含义是不一样的。

请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2.课文最后一段,谈谈理解。

(写下来)本段是作者从追寻地平线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理想与现实永远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经过奋斗,总会有相交点,就是实现人生的理想。

有理想的人,理想就是动力,它会激发你永不休止的前进,去圆你的梦,去实现你人生的价值。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地平线教科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地平线教科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Leabharlann 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地平线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地平线的兴趣。
师:“请大家观察这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景象,教师适时引导,引入课文主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很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地平线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地平线的魅力。”
设想: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词汇游戏、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设想: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体验课文的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如“地平线”、“辽阔”等,需要通过具体语境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课文主旨和结构的把握,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此方面的困惑,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并运用写作技巧。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地平线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学的生字词,包括但不限于“地平线”、“辽阔”、“遥远”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结构,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

3.认识“渭”字,正确书写“渭、拘、悠、翁”等8个生字,积攒“自由自在、悠悠然、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领会文中“地平线”的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中取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2.课前收集有关地平线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初识地平线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观察到或是收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2.老师播放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

同时讲解: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你绰约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观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课习题:地平线)4.师生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写了作者从发现地平线,追求地平线,到后来从中受到心得的事。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以各处不同的地平线的投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从而感受它的美。

】二、检查预习,读顺课文1.自由读文,要求用普通话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课文朗诵情况:指名分节朗诵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重点是读正确、通顺并上口。

可于读中评议,对于不能读正确的地方,及时停下进行点拨并进行练读,直至读好)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字词读正确,是读好书的基础,而把书读得字字入眼、句句入口、朗朗有声,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读入课文的重要起点。

在读好书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探谜“大自然中的地平线”1.自读课文,找一找:地平线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

(第1到第3自然段)2.解读地平线:(1)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指名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本推荐文章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优选教案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模板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威尼斯》备课教案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晚餐桌上的学》教案模板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海的女儿》备课教案热度:《地平线》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

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

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

《地平线》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地平线》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地平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地平线。

(板书课题:地平线)2.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概括的?课文中写作者小时候追寻地平线,整篇课文都是写追寻地平线吗?4.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是作者对追寻地平线的感悟。

(板书感悟)5.这种感悟是作者通过在追寻地平线的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对吧?那我们就同作者一起来感悟好吗?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一)解读“发现地平线”。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

2.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板书发现)3.我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会是什么心情。

(惊喜),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二)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发现了地平线作者是那么的惊喜,那是怎么追的呢?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

2 .“我”第一次是怎样追寻地平线的。

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句子: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

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时,发现天地依然平行。

)3.这是作者第一次追寻地平线(板书追寻)4.再读“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刚才运用得就是想象法,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奔跑的孩子,在拼命地追寻着地平线。

5.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是因为“我“充满了希望,而看到”天地依然平行“从两个“又”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失落)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读。

看来抓住重点词,能更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地平线》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地平线》这篇课文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

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 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1)“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

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

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2)“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

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读后评议)
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

(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

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1)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2)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

(“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
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
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

指名读,师生读。

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

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

(“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1)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2)“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3)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4)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

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

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

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1)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
(2)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3)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

现在,林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