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空气的垂直运动解析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经典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经典知识题库填空题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C代表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____千米,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层,目前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地震波B速度____,该处称为____界面,其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答案:横(S)纵(P)地壳 17 软流消失突然下降(明显减小)古登堡液态(或熔融状态) A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A波传播速度慢,2900千米附近消失,为横(S)波;B波传播速度快,为纵(P)波。
(2)根据图片信息,C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位于最外层,为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软流层位于地幔,为岩浆的发源地。
(3)根据图片信息,F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该处为古登堡界面;由于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可以推测以下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4)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地球内能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B错误;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速度快,先感受到纵波,C错误;海洋中地震可能诱发海啸,对海洋航行和沿海地区产生破坏性影响,D错误。
故选A。
小提示:本题属于基础性记忆内容,较为基础。
2、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____、保持____的功能。
如: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通过____,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____中。
或自然环境通过____作用消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光合作用土壤海-气相互解析:略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垂直分层》讲义(含解析)

大气垂直分层【考纲要求】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知识框架】【课前测试】(2019·烟台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 10~12 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
读图完成 1~2题。
1.有关甲、乙两地所处温度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半球热带B.乙地位于南半球热带C.甲地位于南半球温带D.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2.图示时期(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C .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D .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 【知识精讲】考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思维导图:划分依据 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分层气温特点C 气温随高度升高B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A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 、散射和反射三种方式。
2.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因素序号辐射名称辐射类型辐射方向作用Ⅰ短波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直接热源Ⅱ地面辐射辐射主要射向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Ⅲ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Ⅳ大气逆辐射射向(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同纬度地区,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 a~e 中,最能恰当表示大气垂直分布一般规律的是 a,其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约 0.6℃。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位于地理1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层,对大气圈物质组成、垂直分层展开详细叙述,深入学习大气圈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节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与大气运动特征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1.重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1、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主要由(78%)、组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以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借助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讲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海拔高度和内部特征,举实例加以证明。
例如利用“高处不胜寒”讲解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绘制简单示意图推到大气垂直运动和平流运动等。
从气温变化、大气运动和物理特性等方面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归纳: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包含了几乎全部的大气和杂质,以垂直方向的对流云动为主。
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含有臭氧,氧气稀薄,以水平方向上的平流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和流行现象分布于此。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绘制示意图,加强知识梳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堂探究:大气的垂直分层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2.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3.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流层飞行?4.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三、课堂总结借助板书、板图和思维导图归纳知识体系,划分地球大气垂直结构,整理其温度变化、运动状况、物质组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形成:
12
2、定义: 在自由大气中,因气压场是平直的,空气仅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二力相等时的空气运动称之 为地转风。 3、 白贝罗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风是顺着等压线吹的 。背风而立,低压在左手 边,高压在右手边,南半球相反。 4、 地转风风速的大小
13
公式的意义:
3
(二)水平地转偏向力
1、现象 园盘静止不动
园盘是逆时针转动
AB
AB
2、定义: 作用在转动地球上的运动空气上的惯性力。它是促使运动空气 偏离水平气压梯度方向的主要原因。
4
3、水平地转偏向力
5
任一纬度上的地转偏向力
6
7
4、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8
(三)惯性离心力
1、定义: 在作曲线运动的物体,时刻受到一个离开曲率半径向外的作用力。 这个力是物体为保持作曲线运动而产生的,即惯性离心力。 2、方向: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并指向曲率半径的外侧。 3、惯性离心力的大小: C=v2/r=ω2/r V是空气运动的线速度;r是空气运动的曲率半径; ω是空气运动 时的角速度。 4、特点
14
(二)梯度风
15
2、梯度风的风速
16
高压区中梯度风的风速
17
3、梯度风的特性
18
梯度风遵守的地转风的风压定律
注意:
19
(三)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1、热成 (风1)由于水平温度分布不均匀所形成的风随高度的改变量。 (2)公式:
V T V 上V 下
(3)特点:
20
2、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1)等温线与等压线平行
21
等压线与等温线相交而有冷平流,在北半球风向随高度逐渐左转, 而且越到高层,风向与热成风风向越接近。
3.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ok解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 根据大气的温度、 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 直方向上的差异,将 大气圈进行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1、
大
气
垂
直
结
构
层 千米
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 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 大气
平流层顶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到大气上 界(高度 80~500千米高空有 约2000~ 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3000千米) 无线电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
3、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影响
厚度(KM)
20
17~18km
15
10~12km
10 8~9km
10~12km 8~9km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 纬度
特别提醒
1、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①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强度 ②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取决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高
低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大气各成分含量分析】
1、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 但人类活动影响改变
CO2增多----矿物燃料燃烧、毁林,“温室效应” SO2、NO2增多—矿物燃料燃烧、交通,“酸雨”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增多—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 氟氯烃增多,致冷剂的使用而排放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空洞 O3减少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强,危害人体健康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3 大气热力环流能力提升(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高一第

3.3 大气热力环流[学生用书P103(单独成册)][学考合格练]暑假期间,某某市的某同学到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 )A.陆地气温较低B.正值白天C.海面气压较低D.正值夜晚2.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转偏向力解析:第1题,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第2题,图示大气运动形式为热力环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答案:1.B 2.B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气压值①>②C.若甲、乙代表夏季的陆地和海洋,则乙地为海洋D.若甲、乙代表城市和乡村,则甲地为城市4.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解析:第3题,图中乙地气流上升,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故A项正确;气压值①<②,故B项错误;若甲、乙代表夏季的陆地和海洋,则甲地为海洋,故C项错误;若甲、乙代表城市和乡村,则甲地为乡村,故D项错误。
第4题,根据图中气压大小的关系,甲地气流下沉,为高气压,乙地气流上升,为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甲地流向乙地,高空气流从乙地流向甲地,故B项正确。
答案:3.A 4.B(2019·某某六校高一期中)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环流若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B.该环流若发生在沿海地区,则b是陆地,a是海洋C.该环流若发生在城市地区,则b是城区,a是郊区D.该环流若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城区,b是郊区6.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应为( )A.a>c>b>d B.a>b>c>dC.c>a>b>d D.c>d>a>b解析:第5题,该环流若发生在沿海地区,若是白天环流,则a是海洋,b是陆地;若是夜晚环流,则a是陆地,b是海洋。
微专题4 等压面图的判读

一天之中该湖泊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3~4题。
3.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湖泊边一天中风
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湖陆间气压差异 C.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D.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湖泊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水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气温升高和降低的 幅度不同,形成高压、低压的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3)分析乙图中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并分析原 因。(4分) 答案 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 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 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 密,不易通风散热;城区水泥建筑、路面多,比热 容小,放热快。
(3)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乙__>__甲__>__丁__>__丙__。 (2分) (4)假如上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东__北__风___。 (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5)假如上图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乙____地;假如 上图所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白__天____(填 “白天”或“黑夜”)。(4分)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2分) 答案 作图略。(顺时针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2)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①__④__③__②____。
(2分)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空气垂直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题集锦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题集锦选择题1、“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是否适合登山。
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下图示意珠峰旗云成因及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旗云”多出现在()A.阴雨天B.日出前后C.晴朗白天D.晴朗夜间(2)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现象最合理的是()A.旗云上扬利于登山B.旗云上扬对流弱C.旗云平飘利于登山D.旗云平飘风力弱2、2020年注定不是平凡的一年。
印度尼西亚如今正面临着疫情爆发的挑战,感染率在东南亚国家高居榜首。
令人不安的是印尼喀拉喀托之子火山于当地时间4月10日22:35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657米,大量火山灰向火山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
前有病毒,后有火山,这对印尼人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2)此次弥漫在空气中的火山灰会()A.减弱太阳活动的强度B.改变太阳活动的周期C.减弱太阳辐射的强度D.减弱大气逆辐射强度3、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1月—次年3月为雨季。
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岛发生了山体滑坡。
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巴厘岛()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山脉以南北走向为主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D.河流有结冰期(2)巴厘岛雨季时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3)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①持续性降水②过度砍伐森林③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④地势起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表为我国某城市发电厂周围250~1000米范围内9月份树木叶片含硫量的平均值。
三年高考地理(湖南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天气与气候

三年高考地理(湖南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天气与气候一.选择题(共8小题)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如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完成12~14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
如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
据此完成9~10题。
4.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雨区范围更大B.冷空气势力更强C.水汽量更充足D.地形阻挡更明显5.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A.低温雨雪频发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D.昼夜温差增大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
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
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
如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
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
风向及画法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气温度有关的问题):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之上的。
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下面的思考问题将帮助你理解有关热量问题: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存在的非常普遍,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天气部分复习的重点知识。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5.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6.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7.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8.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气象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大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清单一大气的组成知识清单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各个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①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天气变化最大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②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空气大多以平流运动为主作用:臭氧层保护生物;利于航空飞行 ③高层大气⎩⎪⎨⎪⎧特点⎩⎪⎨⎪⎧密度非常小存在电离层作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
4空气的垂直运动分析

2.动力乱流
当气流流过粗糙地表、丘陵和山区时, 由于地表摩擦和地形扰动,会引起气 流切变而形成乱流涡旋。
山地乱流
影响乱流强度的因子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大气稳定度
对飞行的影响
“下冲气流”是垂直风切变的一种形式,就是一股很强的 向下冲击的气流。大家看香港无线电视台《冲上云霄》里 提到的“微暴流”应该是“微下击暴流”的简称,“下击 暴流”和“下冲气流”是一个意思。而这里的“微”,并 不是指强度弱,而是指范围小,一般影响在4000米及其以 内范围的,就叫“微下击暴流”或者“微下冲气流”,而 影响超过4000米范围的,叫“巨下击暴流”或者“巨下冲 气流”。
第四章 气 象
空气的垂直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
一、空气垂直运动的形成原因 二、空气垂直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一、空气垂直运动的形成原因
空 气 块 所 受 的 力
二、垂直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一)对流 (二)系统性垂直运动 (三)大气波动 (四)大气乱流
(一)对流
1.对流的概念和特征
对流的概念: 对流是指由于空气块与周围大 气有温度差异而产生的,强烈 而比较有规则的升降运动
微下冲气流对飞机的影响,主要在飞机起飞或者 降落时。微下冲气流就像拧开水龙头让水流向下 冲(此时是垂直风切变),接触到地面以后就要 向四面八方辐散冲开(此时是水平风切变)。如 果这时候有一片树叶向着水流过去,刚开始是水 平方向的逆流而上,然后是被垂直方向的水流打 击,然后又是水平方向的顺流而下,在这种情况 下,树叶很容易偏离本来的方向,会变得很不稳 定。而且,这一系列的过程非常短促,飞机在穿 过微下冲气流时,陡然升高又快速下降,如果本 身距离地面很近,就容易被拍在地面上。以目前 飞机的性能来说,基本是无法抗拒微下冲气流的, 所以最好的应对手段依然是——躲。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4)大气运动(含答案)

(4)大气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023年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
“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
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A.①B.②C.③D.④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年湖南卷】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
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
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
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4.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反气旋B.冷锋、气旋C.暖锋、反气旋D.暖锋、气旋5.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A.7日20:00B.8日20:00C.9日20:00D.10日20:00【2023年四川盐亭模拟】比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空气湿度,水库周边的比湿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日变化。
如果不考虑背景风(盛行风)的影响,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
下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点为气象测站),及水库周边比湿的日变化过程。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 考点一遍过 考点10 热力环流(含解析)

考点10 热力环流考点热度★★★☆☆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冷热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1.形成原因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错误!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错误!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错误!空气的水平运动错误!热力环流.(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2.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1-2题。
热力环流的原理实验与讲解

热力环流的原理实验与讲解一.实验演示:根据人教版教材“活动”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向。
实验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问题引导:烟雾是向哪边运动?向温度高还是低的方向飘动?思考:为什么空气会这样流动?学生活动:把所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方向画出来。
显示三条直线(看空气柱的变化)讲述:假设这三条线是ABC三地的三条等压线。
思考:(1)在地面冷热均匀的情况下,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2)A地受热,BC两地遇冷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冷热不均的情况下,A 地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大气收缩下沉)(3)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别有什么变化?等压面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A地上空空气聚集形成高压,BC两地空气密底减少形成低压;近地面,A空气上升,空气稀疏形成低压,BC两地空气下沉聚集形成高压)(4)此时,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是否还相同?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结论: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图示讲解1.如果A、B两地温度相等(图1),那么,这两个气柱内大气的密度、质量如何?(相等)这样,在同一水平面上会不会产生大气的运动?(不会)图12.如果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而附近B地空气相对较冷(图2),这时,A、B两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将产生怎样的运动?(A地空气上升,B地空气下沉)那么A、B两地上空的空气密度发生了什么变化?(A 地上空密度增大,B 地上空密度减少)气压有何变化?(A 地上空气压升高,B 地上空气压降低)3.空气的流动与水的流动有相似之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气流呢?(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如图所示,气流从A 地上空流向B 地上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层中低压区和高压区的气流
结 论
低压区中心附近有上升气流
高压区中心附近有下降气流
环保部:罕见幅合区致北京污染扩散难
2015年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 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南部和山东大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 主,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以中度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可能 出现重度污染。25日下午4时,环保部发布最新通报:截 至25日上午9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中,北京、东营、济南等9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廊坊、唐山、聊城等16个城市为重度污染。
(三)大 气 波 动
两层密度不同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
在其交界面上会出现波动。这种波 动常出现在等温层和逆温层界面上
(四)大气乱流
大气乱流是指空气不规则的涡旋运 动,又称湍流或扰动气流。
大气乱流的形成
乱流涡旋是由大气中的气流切变引起 的,气流切变是指气流间速度和方向 的差异。
1.热力乱流
当气温水平分布不均匀时,就会产生大大 小小的升降气流,由于它们之间有速度 和方向的差异,就会形成乱流
大气稳定度的概念:
大气稳定度是指大气 对空气块垂直运动阻 碍程度 。
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未饱和空气块
干绝热直减率
结 论1:
未饱和空气块作垂直运动时, 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γ>γd 时不稳定 γ<γd 时稳定 γ= γd 时中性
结 论2:
饱和空气块作垂直运动时, 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γ> γm 时不稳定 γ< γm 时稳定 γ= γm 时中性
环保部紧急组织专家会商,结果表明,24日上午,受弱冷 空气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短时好转,至傍晚弱冷空气南 下趋势消失,风向转为弱偏南风,扩散条件维持不利;北 京周边地区出现小雪,受大气动力影响,市中心区形成北 京市少见的辐合区,阻碍污染物向周边扩散。 加之混合层高度自24日下午开始从500米降低至200米左右, 并伴有短时接地逆温,形成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
第四章 气 象
空气的垂直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
一、空气垂直运动的形成原因 二、空气垂直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一、空气垂直运动的形成原因
空 气 块 所 受 的 力
二、垂直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一)对流 (二)系统性垂直运动 (三)大气波动 (四)大气乱流
(一)对流
1.对流的概念和特征 对流的概念: 对流是指由于空气块与周围大 气有温度差异而产生的 , 强烈 而比较有规则的升降运动
条件性不稳定
用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表示的 大气稳定度
绝对不稳定
(二)系统性垂直运动
概念: 大范围空气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为 系统性垂直运动。
系统性垂直运动的特点
垂直速度小,为1~10cm/s, 水平范围大,几百~几千公里, 持续时间长,为十几小时~几天。
对流的特征
1.垂直速度大,一般为1~10m/s; 2.水平范围小,一般是几千米到几十千米; 3.持续时间短,一般为几十分钟到几小时
对流的特征
1.垂直速度大,一般为1~10m/s; 2.水平范围小,一般是几千米到几十千米; 3.持续时间短,一般为几十分钟到几小时
2.对流产生的原因
对流产生的原因是气块温度与 周围大气温度有差异
当空气块温度高于周围大气温 度时,它将获得向上的加速度; 反之则获得向下的加速度。
dw T T g dt T
系统性垂直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现的地区
大范围空气的水平气流辐合、辐散区
冷、暖空气交锋区
地形抬升
因为地面加热作用,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 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的运动称为辐合。 上升运动气流辐合上升中的“辐合”指的是气流从四周向 中心流动,如果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叫辐散。
低层气流辐合引起上升运动
作
业
1.解释:夏季晴天午后,在机场经常见 到地面风由草地吹向跑道的现象。
2.为什么等温层、逆温层又叫稳定层和 阻挡层?
2.动力乱流
当气流流过粗糙地表、丘陵和山区时, 由于地表摩擦和地形扰动,会引起气 流切变而形成乱流涡旋。
山地乱流
影响乱流强度的因子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大气稳定度
对飞行的影响
“下冲气流”是垂直风切变的一种形式,就是一股很强的 向下冲击的气流。大家看香港无线电视台《冲上云霄》里 提到的“微暴流”应该是“微下击暴流”的简称,“下击 暴流”和“下冲气流”是一个意思。而这里的“微”,并 不是指强度弱,而是指范围小,一般影响在4000米及其以 内范围的,就叫“微下击暴流”或者“微下冲气流”,而 影响超过4000米范围的,叫“巨下击暴流”或者“巨下冲 气流”。
微下冲气流对飞机的影响,主要在飞机起飞或者 降落时。微下冲气流就像拧开水龙头让水流向下 冲(此时是垂直风切变),接触到地面以后就要 向四面八方辐散冲开(此时是水平风切变)。如 果这时候有一片树叶向着水流过去,刚开始是水 平方向的逆流而上,然后是被垂直方向的水流打 击,然后又是水平方向的顺流而下,在这种情况 下,树叶很容易偏离本来的方向,会变得很不稳 定。而且,这一系列的过程非常短促,飞机在穿 过微下冲气流时,陡然升高又快速下降,如果本 身距离地面很近,就容易被拍在地面上。以目前 飞机的性能来说,基本是无法抗拒微下冲气流的, 所以最好的应对手段依然是——躲。 对飞机的影响,主要起飞或者降落时
综上所述
可将大气稳定度分成三种情形: γ<γm(<γd) 绝对稳定 γ>γd(>γm) 绝对不稳定 γm<γ<γd 条件性不稳定
用层结曲线状和态曲线来 判断的方法
层结曲线:气层气温随高度
变化的曲线。
状态曲线:气块温度随高度
变化的曲线。
用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表示的 大气稳定度
绝对稳定
用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表示的 大气稳定度
3.对流冲击力
概念:使原来静止的空气产生垂直运动 的作用力,称为对流冲击力。 分为:热力对流冲击力(热力对流) 动力对流冲击力(动力对流) 热力对流冲击力是由于热力差异引起的。 (白天受热上升,夜间冷却下降) 动力对流冲击力是由于空气运动时受到 机械抬升作用引起的。(如山坡迎风 面)
4.大气稳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