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八城市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一、概述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态效应影响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生长在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应是也显著的,主要表现在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等。

本实验以城市生态学中的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产生的效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1.不同的城市绿地由于植被种类、数量、营建方式的不同,植被产生的生态效应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通过城市中不同地点的城市植被生态效应的测定,了解城市中不同植被群落在城市中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效益的差异。

2.掌握测定城市植被生态因子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实验结果,即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效应的差异,主动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生态效应好的植被群落类型。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实验内容1.通过对城市中具有不同植被类型的地域(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屋顶花园)的生态因子(CO2、温度、湿度、S02、NOx、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含量等因子)的测定,比较不同地域的不同植被群落生态效应的差异。

2.采样分析项目测定项目:CO2、O2、SO2、NOx、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含量、温度、湿度。

3.测定网点的布设方法选择一处城市地域,根据植被生长的实际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分别设置相应数量的采样点。

每个测定网点附近设定一个无绿化的测定点作对照实验。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时间:由于街头绿地相对于城市公园和屋顶花园而言,受周围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选定采样时间上应当尽量避免周围环境对测定数据的干扰。

所以测定时间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等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安静的时间段同时完成测定数据。

采样频率:测定次数不少于7次。

(二)实验方法根据测定因子的存在状态、浓度、物理化学性质及测定方法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仪器。

1.O2/CO2的测定本实验可采用O2/CO2气体测定仪(型号CES-02)2.二氧化硫SO2的测定――――紫外荧光法实际工作中可用紫外荧光SO2监测仪测定。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环境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生物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中的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生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集实地样本并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关于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引言:环境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环境中不同物种的集合,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实验选择一定范围内的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生物群落的特点。

材料与方法:1. 实地调查:选择一个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自然环境,如森林、湿地等,进行实地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应遵循采样原则,包括随机采样、割取样本等操作。

2. 数据记录:对于每个采样点,应准确记录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位的分布等相关数据。

3.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得出关于生物群落的统计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讨论:我们选取的生物群落调查区域为一片森林,共设立了10个样方。

通过对各个样方的调查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物种数量:在10个样方中,我们共发现了50种不同的物种。

其中包括10种鸟类、20种昆虫、15种植物和5种哺乳动物。

2. 物种多样性指数: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结果,我们发现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3.5。

这说明了该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3. 生态位分布:通过对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进行测定,我们发现不同物种之间在资源利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了各个物种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4. 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关系数,我们得出了一些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鸟类和昆虫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昆虫和植物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所调查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是指具有相似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的一群植物在确定地点生长的特定区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该区域的生态特征、植物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等,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将进行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稀有种,以及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等。

下面将从实验设计、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设计:1.确定调查区域:选择一个相对封闭、不受外界干扰的区域作为调查区域,如一个森林、草原或湿地等。

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和可行性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时间、样方设置和数据收集等。

3.标定样方:在调查区域内确定若干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相同,并记录下样方的位置和编号,以便后续的调查。

4.进行调查:在每个样方内进行植物的物种调查,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可以使用物种清单、标本采集或摄影等方式记录数据。

5.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调查方法:1.物种清单法:在样方内对所有出现的物种进行记录,包括植物名称、数量和分布等。

可以使用直接观察、标本采集或图像比对等方式记录物种信息。

2.采样法:在样方内随机选择若干个固定面积的小区域进行采样,并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分类。

通过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出现频率来了解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3.调查工具:可以使用手提式GPS仪、量角器、采样网、标本工具和数字相机等工具进行调查和记录。

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显微镜、显微摄影仪和物种鉴定手册等。

结果分析:1.物种组成: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丰富度指数,得出每个样方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2. 物种多样性:计算每个样方内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而了解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表2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 28.40cm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表3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 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环境生态学实验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环境生态学实验报告旨在研究和分析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五个主要方面的探索,对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和关键领域进行详细讨论。

我们将介绍环境生态学的背景和概念;我们将探讨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然后,我们将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研究环境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我们将总结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1.环境生态学的背景和概念1.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研究对象和范围1.3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1物种的适应性和生态位2.2生物多样性和物种间相互作用2.3环境因素对物种分布和繁殖的影响2.4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策2.5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1开发和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2土地利用和碎片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3气候变化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4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5捕猎和捕捉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影响4.环境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4.1值得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物种4.2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管理4.3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技术4.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措施4.5战略环境评估和可持续发展5.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5.1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和价值5.2科学技术对环境生态学的影响5.3环境生态学的挑战和机遇5.4新兴领域和研究前沿5.5环境生态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通过对环境生态学的介绍和探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在保护和恢复环境中的重要性。

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环境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都是关键领域。

环境生态学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

未来,环境生态学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种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植物群落调查的实训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的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植物群落调查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生态学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某森林公园三、实习内容1. 植物群落样方设置与调查- 根据实习区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随机布点的方式设置样方。

- 样方大小为20m×20m,共设置了10个样方。

- 在样方内,我们调查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2.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记录了不同植物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了不同植物层的结构特征,如分层高度、冠幅、叶面积等。

3. 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对样方内所有植物进行鉴定,记录其学名、科属、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种等。

4. 植物群落分布规律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

- 结合地形、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规律。

5.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 通过对样方进行连续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如物种更替、生长速度、群落结构演变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 收集实习区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等。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指南针、GPS、测绳、皮尺、笔记本、记录表等。

2. 实习过程- 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样方设置和调查。

- 记录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3. 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分享实习经验和成果。

- 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习成果1. 调查了实习区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2. 掌握了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目的】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

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

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

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

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

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

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

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

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

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

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地设置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

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

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

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

生态学实习报告--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

生态学实习报告--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

生态学实习报告--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学院:专业:组员:指导老师:日期: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摘要:通过实习掌握森林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

关键词:样方法、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重要值、辛普森指数前言:生物群落作为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生物集合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是有别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根本所在。

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本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观测的乔木层的最小面积定为20 5m2,灌木层定为5×5m2 ,草本层定为1×1m2。

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

因此,可以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群落,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之后,还需要对种类进行定量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

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利用最小面积法来确定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方法,就是本实习所用的样方法。

同时,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成层性),季相等。

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

通过此调查方法加深对植物群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一、实习时间2013年7月3日— 4日二、实习地点①兔耳关小哨②大板桥宝象河三、实习内容(一)参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1)实习过程参观云南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了解相关草本植物的生长类型及生活习性,同时认识植物种类,为后期实习做准备。

(2)实习结果本次参观中收集到的植物种类包括:砖子苗、非洲狗尾草、隐花狼尾草、紫冠马鞭草、百合花、木兰、鸭茅、遏蓝菜、曼陀罗、金银花、白花丹参、扁穗雀麦、杭白菊、稗草、橘梗、党参、甘草、白茅草、兔子草、紫花苜蓿、菊苣、马鞭草、红三叶、皱叶狗尾草、棕叶狗尾草、黑麦草、铁扫帚、鬼针草、鱼黄草、弯叶画眉草、长叶车前草、多变小冠花、异燕麦属、垂穗披碱草、鼠尾草、毛连菜、丝毛雀稗、酸模叶蓼、云南甘草、象牙红(刺桐属)、落花生(豆科)、光叶紫花苕、草木犀(黄花或白花)、沙打旺(豆科)。

生态学实习报告——群落最小面积分析

生态学实习报告——群落最小面积分析

生态学实习报告——鹫峰林场群落最小面积分析摘要:鹫峰群落最小面积不是很大,其中包含的植物种数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鹫峰的环境条件谈不上优越,但也不是很差,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植物的生长需求,群落结构不会特别复杂。

通过数学模型拟合法能真实的从群落、景观到区域各种尺度上描述种——面积关系,且不同的拟合曲线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可用来拟合不同的群落类型。

巢式取样法对于鹫峰林场群落最小面积的调查并非完全适用,可以考虑在物种增加速率十分缓慢的同时适当缩小取样增加的面积,这样调查所得的结果会比较准确。

关键词:群落最小面积、种——面积曲线、样方面积、累计植物种数、巢式取样法、拟合曲线。

1.前言群落最小面积就是在最小地段内,对一个特定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环境和生物的特性),或者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所需要的面积[1];它意味着取样面积的大小。

生物群落的最小面积是生态学实验中进行野外调查,确定植被样方面积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若调查某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和某种个体的数目,都可以使用最小样地面积的方法全面的统计出来。

最小面积的大小能够用数字反映出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

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也就越大,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的确立,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种群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最小取样面积的变化幅度很大,并且受群落类型的影响比较大。

最小面积的确定,常见的方法有2种:种——面积曲线和重要值——面积曲线[4]。

前者比较简便[2],后者所确定的最小面积精度比较高[3],同时还可以得出群落优势种相对稳定的重要值,并且对于比较复杂的森林群落取样和结构研究而言有良好的实用性。

如今,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方法中,比较新的方法是基于群落系数——面积曲线,该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结构[2,3]。

目前有多种函数被用作曲线的拟合[5],使得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因选取的函数不同,而导致拟合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取样方法的差异与不同也会导致数据在拟合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用科学且有效的取样方法更好的应用于曲线的拟合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目的:了解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探究环境因素对其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地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草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2.实验时间:在合适的季节进行调查,以确保植物群落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3.实验工具:光度计、苏氏铲、样方框等。

4.实验步骤:(1)确定调查区域:随机选择若干个调查地点,每个地点确定一个调查区域(如10m×10m),并标记出来。

(2)调查植物个体数目:在每个调查区域内,使用样方框进行植物个体数目的调查。

选择若干个关键物种进行研究,并记录其个体数目。

(3)调查植物群落结构:使用光度计测量每个调查区域的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来。

使用苏氏铲在每个调查区域内取样土壤,以了解土壤环境对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

(4)数据统计与分析: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进行调查和统计后,得到了以下结果:1.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特点:根据植物个体数目统计和种类鉴定,得到了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情况。

发现该群落中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同时还有一些菊科、蔷薇科等其他科属的草本植物。

同时,还记录了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生长状态等信息。

2.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根据光度计测量得到的数据,发现该群落在不同地区的光照强度差异较大。

有些地区光照强度较高,主要分布着一些耐阴性较弱的草本植物,而另一些地区光照较弱,主要分布着一些耐阴性较强的草本植物。

3.环境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统计土壤采样数据发现,土壤质地、酸碱度等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酸性土壤中主要分布酸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物种,碱性土壤中主要分布耐碱性强的植物物种。

实验结论:通过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得到了该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得出环境因素对其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报告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绪论:生物群落调查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特定区域生物群落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信息。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

一、实习内容与方法1.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初步调查:调查区域的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点。

(2)物种鉴定与标本采集:对调查区域内的植物、动物等进行野外鉴定,并采集标本作进一步研究。

(3)相关数据统计:对调查区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分布、生境要求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2.调查方法:(1)野外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物种的数量、分布和行为习性等信息。

(2)标本采集法:对植物进行采集标本,进行分类和记录。

(3)土壤采样法: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解土壤的化学性质和有机质含量。

(4)水质采样法:对调查区域内水体进行采样,分析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

二、实习结果与分析1.生态系统初步调查结果:调查区域属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地势较为陡峭,土壤酸性较高,水文状况良好。

地区内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丰富。

2.物种鉴定与标本采集结果:(1)植物鉴定:共采集到XX科XX属XX种的植物标本,其中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根据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相关文献,初步确定了各类植物的种属。

(2)动物鉴定:通过野外观察和记录,记录到了多种鸟类、昆虫和两栖爬行动物等。

其中,鸟类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翠鸟、啄木鸟、喜鹊等多种鸟类。

3.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基于野外观察和鉴定数据,对不同物种的数量、分布、生境要求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物种丰富度指数达到XX。

不同物种在调查区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物种的数量较少,表明可能存在种群数量下降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调查范围有限:本次实习针对一特定区域进行调查,调查范围相对较小,未能全面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建议在以后的实习中扩大调查范围。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表2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 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 28.40cm 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 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表3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 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实习二 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调查与分析

实习二    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调查与分析

实习二植物群落的生活型分析一、实习目的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理解自然群落的群落结构与群落外貌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的关系。

二、实习材料校园内植物群落、记录表格、笔、计算器等。

三、实习原理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

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

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

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1)高位芽植物(Ph)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 厘米以上,又依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 米),中高位芽植物(8~30 米),小高位芽植物(2~8 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 厘米到2 米)。

包括乔木和高灌木、藤本和木质藤本、附生植物、高茎的肉质植物。

(2)地上芽植物(Ch)多年生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厘米之下,如匍匐灌木、矮木本植物、矮肉质植物、垫状植物。

受土表的残落物保护,在冬季地表积雪地区也受积雪的保护。

(3)地面芽植物(H)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全枯死,如季节性宽叶草本和禾草,莲座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态学实习报告——群落最小面积分析

生态学实习报告——群落最小面积分析

生态学实习报告——鹫峰林场群落最小面积分析摘要:鹫峰群落最小面积不是很大,其中包含的植物种数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鹫峰的环境条件谈不上优越,但也不是很差,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植物的生长需求,群落结构不会特别复杂。

通过数学模型拟合法能真实的从群落、景观到区域各种尺度上描述种——面积关系,且不同的拟合曲线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可用来拟合不同的群落类型。

巢式取样法对于鹫峰林场群落最小面积的调查并非完全适用,可以考虑在物种增加速率十分缓慢的同时适当缩小取样增加的面积,这样调查所得的结果会比较准确。

关键词:群落最小面积、种——面积曲线、样方面积、累计植物种数、巢式取样法、拟合曲线。

1.前言群落最小面积就是在最小地段内,对一个特定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环境和生物的特性),或者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所需要的面积[1];它意味着取样面积的大小。

生物群落的最小面积是生态学实验中进行野外调查,确定植被样方面积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若调查某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和某种个体的数目,都可以使用最小样地面积的方法全面的统计出来。

最小面积的大小能够用数字反映出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

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也就越大,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的确立,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种群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最小取样面积的变化幅度很大,并且受群落类型的影响比较大。

最小面积的确定,常见的方法有2种:种——面积曲线和重要值——面积曲线[4]。

前者比较简便[2],后者所确定的最小面积精度比较高[3],同时还可以得出群落优势种相对稳定的重要值,并且对于比较复杂的森林群落取样和结构研究而言有良好的实用性。

如今,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方法中,比较新的方法是基于群落系数——面积曲线,该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结构[2,3]。

目前有多种函数被用作曲线的拟合[5],使得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因选取的函数不同,而导致拟合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取样方法的差异与不同也会导致数据在拟合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用科学且有效的取样方法更好的应用于曲线的拟合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植被群落常规调查报告课程名称:生态学学院:林学院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年级: 2011级学号: 1109030094学生姓名:柏正刚指导教师:刘济明2013年12月26日植被群落的常规调查报告一、前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课程是高等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作为生态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也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目的1、了解生态学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价、土地利用与评价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2、掌握植被以及相关生物群落调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生物种与群落研究的调查方法。

3、学会对在野外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能明确的判别植被群落,分析植被群落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等属性。

三、实习意义1、生态学是应用基础学科,因此开展野外综合现场教学实习,进行野外工作方法基本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或研究生学习在方法技术方面打下基础。

2、实习不仅是对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实习是对理论课程知识升华与结晶,同时也是检验理论课程学习收获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

3、实习报告的独立编写对提高我们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为将来我们毕业论文(设计)的编写以及未来工作中各种材料的编写打下基础。

四、时间与地点1、实习时间本次生态学实习时间为一周,其中外业数据调查占用时间为一天,数据处理分析以及个人实习报告的编写占用时间为6天;具体时间为:2013年12月22日进行外业调查,2013年12月23日至2013年12月28日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以及小组成员个人独立编写实习报告。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精选文档实验 2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及分析一、实验目的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

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

d. 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

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

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

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

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

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调查

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调查

综合实验二:植物群落调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样方法调查群落数量特征的方法,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物种组成、生长型组成、物种多样性等,达到识别群落的目的。

(2)不同群落的相互比较,结合植物群落小气候测定,了解植物群落调节小气候的功能,以及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二、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样绳(50m)、钢卷尺、气压表(海拔表)、地质罗盘仪、记录表格。

2、实验安排:(1) 每班划分2-3个组,每组约10-15人。

(2) 每组再分3个小组。

第1小组填写森林群落样方调查总表及乔木记录表第2小组填写灌木记录表第3小组填写草本记录表及地被物和层外植物情况。

3、样地选择:(1) 设置样方:各小组将样绳圈成方形10×102m的样方。

然后,在样方内进行调查工作。

(2) 填写“森林群落样地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作业(见附表)1、森林群落取样调查表与分析表样地基本情况总表;填乔木、灌木、草本记录表。

样方抽样技术植被分析简表。

优势种分析。

2、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特点分析(1) 目的掌握植物生长型分类方法;比较不同群落生长型组成的差异。

3、群落优势种年龄结构(1)根据森林群落取样调查记录,将优势树种及常见树种的所有个体挑选出来;(2)将每个树种不同大小等级的个体数填入表7。

4、物种多样性分析(1) 目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2) 实验步骤A、分别统计样地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种数及各种的个体数,B、计算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

(3)分析讨论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并给以生态学意义上的解释。

群落生态学调查报告

群落生态学调查报告

群落生态学调查报告07级林学2班小组成员:郭春香、韩亚飞、孙超、吴云峰、苏江王海婷、亓国华、高龑群落生态学调查报告一、目的和意义1.掌握种群数量和结构调查的各种调查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方法中各指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熟悉和掌握最常用的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常用的多样性指数及其测度方法,了解各类指数的特点和生态学意义;了解多样性指数在比较群落性质时存在的问题,认识用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时,如何解决可比性的问题。

3.进一步加深对种群、群落结构和特征的理解;了解和掌握群落个数量特征和基本特征的测定方法;了解分析群落空间结构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达到识别群落的目的;群落内种的分布格局。

二、仪器:望高器、围尺、钢卷尺、记录夹、测绳、海拔计、手罗盘、百米绳或皮尺、记录夹等三、调查方法1.标准地样貌(如下表一)1)样地选择:样地1、2分别选择在同一座山的阴、阳两坡2)步骤和方法:a、采用典型样地法或样线法取样调查。

样地法取样面积分别为:乔木样地20m×20m(或100m×4m),调查时分成2个;4个灌木样方4m×6.25和8个1m×1m的草本样方。

b、调查项目:记录乔木的种类、数量、高度、枝下高、胸径、冠幅、郁闭度和生活力;灌木的种类、数量、高度、盖度和物候期;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平均高度、盖度和物候期。

同时调查记录各样地的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类型、经营措施等。

垂直与水平结构乔木更新(30个1m×1m的小样方,记录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四、结果分析1.数量特征比较1)种类组成a.个体数量特征(如下表二)表二、个体数量特征图三(1.1)优势度(阳)图三(1.2)优势度(阴)表三(2)群落中个树种的重要值2.外貌特征1)垂直结构:麻栎:该群落垂直结构共分为三层,分别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油松:该群落垂直结构共分为四层,分别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但林冠层和下木层间分层不是特别明显。

环境生态学中的群落分类研究

环境生态学中的群落分类研究

环境生态学中的群落分类研究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群落分类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将有着相似环境要素和生态特征的生物群体归为一类,以研究其分布、数量变化、生态效应等生态学基本问题。

本文将介绍群落分类的研究重要性、分类方法和实践应用。

一、研究重要性群落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各种生物群体在时间上互相交替和变化构成的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综合体。

群落分类研究需要对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准确定义和描述,以便于在广泛生态环境中识别和比较群落类型,分析其形成机制和生态过程,从而提高对环境改变的预测和响应能力。

一方面,群落分类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每种群落都在其范围内发挥着自身的生态功能和贡献。

通过群落分类研究,可以将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物种组成和生态效应的异同性质得到明确描述和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预测、评估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群落分类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

各种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和群落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不同类型群落的分类和分布分析可以指导环境管理和保护。

通过研究不同群落类型对环境因素的响应规律和敏感性等,可以为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类方法群落分类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根据不同目的和数据需要,分为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两大类。

定性分类主要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和分布等综合性参数,从而确定其归属类型的方法。

而定量分类则是根据统计方法对群落样地分布和物种组成等数据量化分析得出分类类型的方法。

群落分类的确定需要根据环境因素和生态特征进行划分。

按照生态特征和物种组成的不同标准,可以将群落分为山地群落、草原群落、沼泽群落、森林群落、湖泊群落等不同类型。

其中,山地群落以高山和山地环境生存的植物和动物为主,草原群落以草原环境为主要分布区域,沼泽群落则以湿地环境为主,森林群落则根据物种组成不同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
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
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

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

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

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

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

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

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

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

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

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

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地设置
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

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

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

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

灌木层与草本层的调查分物种调查其平均高度、平均基径、覆盖度、数量等。

层间植物可单独调查。

表1 群落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者:调查日期:
样地编号:样地面积: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岩石、地下水位:
微地形、地被物:
动物活动情况:
人为干扰情况:
样方编号: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群落郁闭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表2 乔木调查表
物候相按营养期、花期、果期、果后营养期记录
生活型记录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
表3 灌木调查表
灌木样方号:样地面积:
表4 草本调查表
调查者:日期:样地号:样地面积:
群落郁闭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表5 层间植物调查表
调查者:日期:样地号:样地面积:
群落郁闭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4.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

其中反映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度大小的指标有:
相对多度:指种群在群落中的丰富程度。

计算式为:
相对多度=(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总数)×100%
频度与相对频度: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

相对频度指某种在全部样方中的频度与所有种频度和之比。

计算式为:
频度=该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
相对显著度:指样方中某种个体的胸面积和与样方中所有种个体胸面积总和的比值。

计算式为:
相对显著度=(样方中该种个体胸面积和/样方中全部个体胸面积总和)×100%
重要值:是一个综合的指标,通常综合考虑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中两至三个指标。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上述指标可整理成群落表(表6),从中可清楚看出群落中各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度的大小。

5.物种多样性计算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测度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反映,常用的多样性指数简介如下。

(1)Shmpson多样性指数
该指数是Shmpson(1949)基于概率论提出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SP = N (N—1)/ ∑n i (n i—1)
式中,SP为多样性指数,N为群落(样地)全部种的个体数,n 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

(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该指数是以信息论范畴的Shannon-Wiener函数为基础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SW = —∑p i log2p i
式中,SW为多样性指数,p i为第i种的个体数的百分数,N为群落全部个体总数,n i 为第i种的个体数。

【作业与思考】
全班分2个大组,每大组分5个小组.每小组各调查一个10m×10m的样地,并汇总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计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并上交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