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1)
浅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中所列篇目卷数的意义
浅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中所列篇目卷数的意义鞠!飞(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摘!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是我国文献目录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两部著作。
本文通过对两书中所列篇目卷数的分析,认为其具有以下两点意义:一是具有辨体别名的作用:二是反映了当朝官藏书籍的存亡情况。
[关键词]!!《汉志》;《隋志》;辨体别名;存亡情况[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对东汉公家藏书作出整理并加以记载的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学著作。
班固在整理时继承了刘歆《七略》的体例和思想,从纵、横两方面记载了当时的文献状况。
其内容广泛,包括文、史、哲、政治、经济、法律、天文、历法、占卜等各个方面,可谓是后人步入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重要阶梯。
而这种著录方式也为后人所推许并积极地实践,《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就是对《汉志》的承袭和发展。
在继承《汉志》优良传统的同时,《隋志》又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以对隋代官府藏书进行更为合理、便利的梳理和汇编。
其内容包罗万象,解题更为详尽,同样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目录著作。
翻开《汉志》、《隋志》可以看到,文中所列书目均加有篇目卷数,如“易传周氏二篇”、“诗经二十八卷”、“东记二十三篇”、“子思二十三篇”(以上见于《汉志》)、“礼记十卷”、“后汉书八十五卷”、“曾子二卷”、“玉台新咏十卷”(以上见于《隋志》)等。
对于这些书籍的篇目卷数古人之所以详加注释,自有其道理。
笔者认为其作用有二:一是具有“版本”的功能,二是反映当朝官藏书籍的存亡情况。
下面笔者就略作说明。
一、书目后贯以篇目卷数具有版本的功能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技艺》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亡,自冯瀛王始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作者:卓婷婷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4期摘 ; ;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目录学史上的三大里程碑著作,在著录方面既有传承关系又各具特色。
本文从三部书著录的诗类书着手,分别从它们著录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书目数量、编排体例、编排次序及具体书目在三部著作里的不同存在状况等进行简单比较。
通过比较,对三部书的整体状况有简单把握。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 ;《隋书·经籍志》 ; ;《四库全书总目》成书于东汉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反映了中国学术的源头。
继《汉书·艺文志》之后,唐贞观年间魏征等编写的《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乾隆年间皇上又组织人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学著作。
它们是中国古代目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彼此在著录上既有传承关系又各有特色。
现就三部书中诗类书的著录情况进行简单比较。
三部书在性质上都属于综合目录,其中《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和《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又属于综合目录中的史志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属于官修目录。
《汉志》是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录,在分类方法上,《汉志》采用六分法,其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
《隋志》确立了四部分类法,《总目》继承了这一分类法。
《隋志》和《总目》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编排。
诗类书在《汉志》中从属于六艺略,在《隋志》和《总目》中则从属于经部。
在编制体例上,《汉志》、《隋志》的部类后面有小序而篇目下面无解题;《总目》小序和解题都有,解题详细地揭示了图书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可以为研究提供很多有意义的信息。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作者:赵丽婷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了解到从《汉志》发展到《隋志》,分类形式也从六部演变到四部。
每一部中具体内容也有所变化。
《隋志》与《汉志》相比,其著录顺序更加规范化,篇卷统一化。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汉书·艺文志》汉班固撰。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在刘向、刘歆《别录》、《七略》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并加入时人著述而成。
刘向刘歆乃是整理校勘国家所藏之书,对于书籍的变动情况,刘向以“入”、“省”“出入”分别加以标示。
“入”标示新增的书:如“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
“出入”标示书籍的调整:如“出《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入礼也”,即把原属于“兵书略”的《司马法》调整入礼。
“省”即删去也:如“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
省《太史公》四篇”。
由于刘向、刘歆乃是奉诏整理图书,刘向以《别录》的形式上呈成果。
并没有明确的目录学思想。
班固依《七略》而著《汉书·艺文志》,并没有统一著录形式。
如书名的著录方法有人归纳为六:一书名篇数再撰写人。
二先录撰写人再书名篇数。
三著书名篇数不录撰写人。
四以撰写人为书名系篇卷。
五以撰写人的官爵为书名系篇卷。
六加文体于撰写人后,如“《屈原赋》二十五篇”。
《汉书·艺文志》另有小注形式,对作者,如对《易》的注解“丁氏八篇,名宽,字子襄,梁人也”。
书籍内容,如“《世本》十五篇。
古史官记皇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
亡佚情况作,如“《史籀》十五篇。
周室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以及真伪,如“《伊尹说》二十七篇。
其义浅薄,似依托也”等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二、《隋书·经籍志》《隋志》是继《汉志》之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反应了南北朝以及隋代的图书著录情况,是唐以前典籍存亡状况的总结。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中小说类文献目录之比较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一、著述形式的不同1、分类法由六部变为四部《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目录,是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其要”编成的。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是根据刘歆《七略》,采用“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种分类方法。
《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部经书就著录在“六艺略” 中。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方法与《七略》相比,唯少了《辑略》。
《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我国第二部留存下来的综合性图书目录。
《隋书·经籍志》则“取资于《七录》,师资于《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并继承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用经、史、子、集四部划分类目,“六经”则理所当然被收录到经部。
这种分法便于形成一个更为完整、更加切合实际,并能客观反映和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下图书发展变化情况的图书分类体系,对确定四分法的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此之后,公私图书分类相继沿用了一千多年,至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
它的产生标志着四部分类法的确定。
《隋志》与《汉志》分类上的最大不同是《隋志》统一确定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体系。
这种四分法也是由《汉志》六分法演变发展而成的。
在大类划分上与《汉志》相比,《隋志》具有突出特点:一是将史部从经部中离析出来,另成一大类;二是把兵书、兵家、术数并为子部。
二、著述内容的不同1、著录书籍数量越来越多《汉书·艺文志》,反映了西汉时期我国的典籍著录情况,共著录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隋书·经籍志》是根据隋代政府藏书目录编成的,反映了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我国典籍著录情况。
著录书籍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万六千七百零八卷。
目录学视角下的“小说”观念探析——以《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为例
了解 两志对 小说 的类另 l j . } 生 质 、源流功用的认识与 阐述 ,梳 理两志所反映 出的 “ 小说 ”观念 ,从而把握 中
国 “ 小说 ” 观 念 从 汉代 至 唐 初 的嬗 变脉 络 。
关键 词 : 《 汉 书・ 艺文志》 ; 《 隋书・ 经籍 志 》 ;小说 ; 目录学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说”观念 ,分析 “ 小说 ”在古代 目录学上的定位 , 这对我们把握中国 “ 小说 ” 观 念从汉代至唐初的嬗
变脉络将不无裨益。 《 汉书 ・ 艺文志》的 “ 小说 ”观念 “ 小说 ”作为 目录学意义上的派别 , 是在 《 汉
一
、
志 》里才出现的。 《 汉志 》开创 了根据官修 目录 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 , 创立 了新 的 目录载体——
内 容及 评 价 备注
表一。 : 《 汉志 》 小说家著录的作品:
尹说 二 二 - - 七篇 战国时期 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 汉志道家也 有伊尹说五 } 一篇
收 稿 日期 :2 0 l 3 . 0 5 . 1 3 作者简介:郭炳瑞 ( 1 9 8 8 一) ,女,河 南周 口人,兰州大学历 史文 化学院 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硕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 : 中 国 秦 汉 史 。
第2 2 卷
第1 0期
牡 丹 江 大学 学报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l " S i t y
V o1 .2 2 No .1 0
2 0 1 3 年 1 0月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8 7 1 7( 2 0 1 3 )0 1 0 - 0 0 0 9 — 0 4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兼论典籍分类与学术观念变迁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兼论典籍分类与学术观念变迁摘要:中国的“典籍分类”观念源于史官司籍、以类相存的传统,自“六经”萌芽,以《汉志》呈现出最早的“六分法”图书分类实践,到《隋志》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奠定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基本格局。
典籍分类与知识分类密切相关,从《汉志》与《隋志》体例上的差别可以看出两汉至隋唐学术观念的变迁,“典籍分类”伴随着中国学术自觉的进程而逐渐定型。
关键词:《汉志》;《隋志》;目录学;学术变迁中图分类号:Z812.3 文献标识码:AComparison between the "Hanshu·Yiwenzhi" and the "Suishu·Jingjizhi"——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lassics and the change of academic ideasWang Qi(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lassification of ancient books" inChina originated from the the fact that historians managed books and stored them in categories. From the germination of the "Six Classics"to the earliest practice of "six classification" of the Han Zhi, to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attern of ancient Chinese book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i Zhi with four parts of classics and history.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cient book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classification of knowledge.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yles, we can see the changes of academic concepts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cient books" gradually took shape with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cademic consciousness.Key words: "Han Zhi";"Sui Zhi"; bibliography; academic changes《汉书·艺文志》(下文简称《汉志》)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是班固在刘向《别录》与刘歆《七略》的基础上“爰著目录,略序洪烈”而成,记录了先秦至两汉最重要的典籍,《汉志》开始了正史记录图书的先例,此举对研究古代图书以及学术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由《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目录变化窥探学术变迁之大略
由《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目录变化窥探学术变迁之大略2023-11-03CATALOGUE目录•引言•《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概述•学术变迁的体现•学术变迁的原因分析•学术变迁的影响与意义•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了解学术变迁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目录,可以揭示学术发展和变化趋势分析《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目录的变化,探讨学术变迁的大致趋势和特点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不同时期的目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学术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02《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概述《汉书艺文志》概述内容特点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官方的书籍收藏情况,包括六艺、诸子、诗赋等十类书籍的分类统计。
学术价值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籍目录之一,该书对于研究汉代学术和思想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产生背景汉武帝时,官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书籍收集整理,为《汉书艺文志》提供了基础。
隋朝统一后,官方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书籍收集整理,为《隋书经籍志》提供了基础。
产生背景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官方的书籍收藏情况,并对书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统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内容特点该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书籍目录之一,对于研究隋代及南北朝时期的学术和思想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学术价值010203《隋书经籍志》概述两部目录的对比分析分类方法的差异《汉书艺文志》主要按照书籍的内容进行分类,而《隋书经籍志》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学术性质进行了细分。
收录书籍数量的差异《隋书经籍志》收录的书籍数量远超过《汉书艺文志》,这反映了隋代书籍收集整理工作的巨大成果。
学术观点的差异《汉书艺文志》主要反映了汉代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而《隋书经籍志》则更多地体现了隋代及南北朝时期的学术和思想变化。
01020303学术变迁的体现学术思潮的转变从经学主导到儒佛道三家并立学者们开始重视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出现了大量有关制度、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书籍类型的多样化从单纯的经典注疏到多种类型的书籍并存出现了大量有关历史、地理、天文、医学等方面的书籍书籍的流通和传播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010302学科范围的扩展与深化从单一的经学研究到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有关制度、法律、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对于某些学科的研究深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如对语言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01020304学术变迁的原因分析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变革对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兵家文献比较研究
、
《 汉书・ 艺 文 志》 和《 隋书・ 经籍 志 》 的著 录
成 书于唐 初 的 《 隋书・ 经 籍 志》 ( 以下 简称 《 隋 变 化 从《 汉 书・ 艺文志》 到《 隋书 ・ 经籍 志 》 , 中 间经 二部 史志 目录 , 是一 部反 映 隋代 当时藏 书 和梁代 以 过 了五 、 六 百 年 ,图 书 分 类 法 从 “ 六分 法” 演 变 为 前 图书流 通情 况 的全 国综合性 图书 目录 , 也 是唐 以 “ 四分 法 ” , 兵类 文献 也发 生 了很 大变 化 。
《 六 艺 略》 、 《 诸子略》 、 《 诗赋略》 、 《 兵 书略 》 、 《 数 术 不见有 关 兵类 目录的 比较 。 笔 者试 就两 志的兵 类 目
略》 、 《 方技 略 》 六类 。其 中《 兵 书 略》 又 分兵 权谋 、 兵 录做 个 比较 , 以探 讨 二者 在数 量 、 种类 、 形式 、 注解 形势 、 阴阳、 兵 技 巧 四类 , 著 录 图书 五十 三 种 , 其 兵 等方 面 的不 同 , 从而 见 出兵家 的流变 。 书著 录 时期 主要集 中在 春秋 战 国 。 志》 ) 是继 《 汉书・ 艺文 志》 以后 的 我 国现存 最古 的第
源流 ” 的意义 重 大。 比较 两者在 兵类 文献 的著 录上 的差 别和 变化 , 可 以看 出 , 兵类在 数量 和种 类等 方 面
有较 大增 长 , 但 总体 来说 其发 展 的 力度 和 受社会 的 重视程 度 不够 。 【 关键 词】 《 汉 志》 ; 《 隋 志》 ; 兵类书 目 [ 中 图分类 号] G 2 5 6 【 文 献标 识码] A
2 0 1 3年 第 2期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_汉书_艺文志_与_隋书_经籍志_小说观念比较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比较荩刘代霞《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思想发展的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由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而来,反映了从先秦到西汉末学术文化的基本成果。
《隋书·经籍志》成书于唐初,是魏征等根据隋代藏书目录,又参考了唐初秘书监所整理的隋代遗书编成的。
它在《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上反映了先秦至唐初学术文化的基本成果。
而先秦到唐初,包括了中国小说的发生期和发展期。
也就是说,从《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小说的发生期和发展期所取得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从小说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的著录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以刘向、刘歆、班固和李延寿、魏征为代表的汉代和唐初这两个时代各自的小说观念,把握中国小说观念从小说的发生期到发展期的嬗变脉络。
《汉书·艺文志》在《诸子略》中第一次设置了“小说”这一类目,著录了15家共计1380篇小说,并为之写了一篇小序。
这一事件有两大意义:一是表明文学创作发展至西汉末,在“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类目之外,出现了新的文体,且数量甚伙,引起了文献著录者的注意,因而在“诸子略”中为之单设一类目,名之为“小说”。
二是“小说”这一类目所著录的篇名、篇名下的附言和类目后的小序,作为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较为明确和系统的小说观念,标志着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的正式出现。
《汉书·艺文志》“小说”类著录的“小说”类书名及附言如下:《伊尹说》二十七篇。
(其语浅薄,似依托也)《鬻子说》十九篇。
(后世所加)《周考》七十六篇。
(考周事也)《青史子》五十七篇。
(古史官记事也)《师旷》六篇。
(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务成子》十一篇。
《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四部分类法的比较
《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四部分类法的比较作者:肖洒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是古籍目录史上很有成就的四分法目录。
本文通过比较两者在分类编目上的不同,例如小类的增减、小类名称的变化、子目的有无及部分小类收书的情况等,来探究四部分类法从唐初至北宋中期发生的一些变化。
关键词:《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部分类法《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问世于唐贞观年间,由魏征等人在《隋大业正御书目》基础上,参考《汉书·艺文志》《七志》及《七录》的体例编著而成,“其旧录所取,文义浅俗,无益教理者,并删去。
其旧录所遗,辞义可采,有所弘益者,咸附入之。
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各列本条之下,以备经籍志”①。
《隋志》按经、史、子、集四部部类群书,四部之下分四十类,著录存书3127部,36708卷;亡书1064部,12759卷,后附道经、佛经二录,它不仅反映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图书在唐初的实有情况,而且记载了梁以前许多书籍的流传存亡,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斐然的一部目录著作,尤其是它的分类体系,即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方法产生深远影响,《隋志》的出现标志着四分法击败“六分法”“七分法”,成为主流,这种分类体系被后世所编的大部分官私目录书所继承,并随着学术发展和书籍种类数量的变化,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唐志》),是由欧阳修在《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唐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成书于北宋仁宗年间。
《旧唐志》成书于后晋,受困于当时割据混战、图籍不备等外部环境,此目主要靠照抄唐开元年间毋煚所编《古今书录》而成,而对开元后的一二百年间的唐人著述,只字不着,作为有唐一代的正史经籍志,《旧唐志》显然不能完整反映唐代书籍的撰述、收藏和流传情况,这一遗憾,至北宋中期编《新唐书》时,得到弥补。
《世善堂藏书目录》三个版本著录书目卷数差异考
●收稿日期:2020-10-19① 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题词》:“吾性无他嗜,惟书是癖,虽幸承世业,颇有遗本,然不足以广吾闻见也。
自少至老,足迹遍天下,遇书辄买,若惟恐失,故不择善本,亦不争价值。
又在金陵焦太史、宣州沈刺史家得未曾见书,抄而读之,积三四十余年,遂至万有余卷。
”《世善堂藏书目录》三个版本著录书目卷数差异考唐陈缘a,高 凡b,刘 云c(西南交通大学a.人文学院;b.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c.图书馆,成都 610031)摘 要:《世善堂藏书目录》现存清抄本、家藏本和鲍刻本,各有繁简,可正误互补。
其中,三个版本所著录的书目卷数有32处差异,文章选出其中较有价值且可考的九条,加以考证,最终得出《世善堂藏书目录》所著录书目的具体卷数。
关键词:《世善堂藏书目录》;版本;卷数中图分类号:G25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1)02-0087-04StudyoftheDifferencesontheNumberofVolumesoftheThreeEditionsofTheCatalogofCollectionofShishantangTANGChen yuan,GAOFan,LIUYunAbstract:TheexistingQingmanuscript,familycollectionandBaoengravededitionofTheCatalogofCollectionofShishantanghavetheirownforms,makingcomplementandmodificationpossible Thereare32differencesinthenumberofvolumesamongthethreeeditions Thispaperpicksoutninedifferentpointswhicharevaluableandtest ablefortextualresearch,thenobtainsthespecificnumberofvolumes Keywords:TheCatalogofCollectionofShishantang;edition;volume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
汉志隋志的区别 郑樵与章学诚在文献目录上的不同特点
(1)从文献学角度谈汉志、隋志的异同同:1、《汉志·六艺略》和《隋志·经部》著录的都是儒家经典及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2、《隋志·经部》同《汉志·六艺略》的分类基本一致。
各小关的书籍在数量和内容上虽然都有所发展,但终究跳不出解经的格局。
3、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处于由先秦以诸子百家并列争鸣的学术形式向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学术形式过渡的阶段。
《汉志》和《隋志》记录了这一时期各科学术或产生、或发展、或萎缩以至不传的情况,体现了目录书简明学术史的功用。
异:1、《汉志》收的字书都是四字韵文,只供诵读识字之用。
东汉以后,小学有很大发展。
《隋志·经部·小学类》著录字书近百种,其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汉字的造字法和形、音、义各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把文字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2、《隋志·经部》较《汉志·六艺略》多一类谶纬书。
3、《隋志》同《汉志》比较,较大的变化要算是史部的确立了。
《汉志》已为史书立了类。
从实质上看,春秋类著录的都是史书,实为后世目录书史部之滥筋。
4、《汉志》阴阳一家,((志》干脆取消其类。
故、名、纵横、阴阳四家,汉代以后已无余墨绪。
5、《汉志》儒家52种,《隋志》62种,其中东汉以后作品20余种。
盖儒家与经学同宗。
故尚可发展。
6、《汉志》法家著录十种,其中先秦人作品六种,《隋志》著录六种,只有两种是汉魏人著作。
7、《汉志·兵书略》分兵权谋,乓阴阳,兵形势、兵技巧四类。
《隋志·子部》则合而为一,统称兵类。
《汉志》著录的《吴孙子乓法》和《齐孙子》,其影响及于古今中外。
《隋志》著录兵书133种,比《汉志》多80种,但无可与二《孙子兵法》相提并论者。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收录的道家文献,在种类、数量、形式及收录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体现了道家学术流变的特点。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异同略论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异同略论作者:廖雨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方法、图书评说、条目记载、著录创新等方面的简要分析,阐述两志的异同,并由此揭示出古典文献目录学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异同《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我国古代两部较为重要的文献典籍,长期以来一直是目录学、文献学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对象。
两志的写作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所以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承袭因素,不过由于两志所编写的年代及其编写者的不同,因而在图书分类方法、图书评说、条目记载和著录创新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在此,本文试就两志的异同进行简单的阐述。
首先,《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方法上虽然都取法于刘歆的《七略》,但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基本上采用刘歆《七略》的图书分类法,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大类。
《汉书•艺文志》与刘歆的《七略》相比只缺少了“辑略”一部分。
关于“辑略”,颜师古在其注中说“辑与集同,谓诸书的总要”,也即相当于“六略”的总序或总目,类似今人撰写著作时篇首的凡例。
虽然《汉书•艺文志》缺少“辑略”这一部分,但其志中的“总序”和“小序”部分,同样取着“辑略”的作用。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书•艺文志》基本上是对刘歆《七略》的承袭。
而《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方法上则“取资于《七录》,师资于《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同时还继承了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运用经、子、史、集四部类目进行图书分类。
《隋书•经籍志》所采用的这种四分法,较之于《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有着明显的进步,这种分类法更为完整、更加切合实际,能客观反映和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下图书发展变化情况,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图书分类方法。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r——以小说为例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r——以小说为例伍微微【摘要】《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录学著作,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两部书目对小说文献目录的分类、对小说概念的认识,分析小说文体的源流和演进.【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5页(P14-17,45)【关键词】《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小说【作者】伍微微【作者单位】安顺学院人文学院 ,贵州安顺5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与《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唐以前文献的著述、收录、流传、真伪、存佚等情况以及对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固在刘向、刘歆父子《七略》的基础上编写《汉志》,其总序指出:“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1]1701也正如《隋志》所云:“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校书郎班固、傅毅等典掌焉。
并依《七略》而为书部,固又编之,以为《汉书·艺文志》。
”[2]906《七略》今已亡佚,据《汉志》所记《七略》“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1]1701其中《辑略》为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故实际上是分为六类。
班固承袭《七略》的六分法,但在体例与内容上有一些变化。
体例上的变化不大,主要是把《辑略》拆散分解到各书目之后,将《术数略》改为《数术略》。
内容上亦有变化,如把《七略》各书目的题解和说明进行删减,并引为小注放于书目之下,以对作者的姓氏、生平等进行简要介绍,或著述书籍的内容、流传等情况。
又如对一些篇目的调整、改动和标注:《七略》中没有而在《汉志》中增加的篇目,注明为“入”,例如:“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
《汉书·艺文志》与《随书·经籍志》目录结构分析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目录结构分析陆兰军1202000277一、《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以《七略》“六分法”方式,“删其要,以备篇辑”,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
叙述了自先秦到西汉学术发展的状况,分类记录当时存世的典籍,共六略三十八类,计著录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艺文志》的结构体系如下:志首有“辑略”作为总序,其后仍按刘歆《七略》“六分法”共分类六略三十八种。
1.六艺:分《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乐》六家,百六十五篇;《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小学,十家,四十五篇。
计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2.诸子:分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名,七家,三十六篇;墨,六家,八十六篇;从衡,十二家,百七篇;杂,二十家,四百三篇;农,九家,百一十四篇;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计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3.诗赋:分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计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4.兵书:分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形势,十一家,九十二篇,图十八卷;阴阳,十六家,二百四十九家,图十卷;技巧,十家,百九十九篇。
计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5.数术:分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历谱,十八家,六百六卷;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蓍龟,十五家,四百一卷;杂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计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6.方技:分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
朱珂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两者也存学术价值;《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只在备书书名下加上简单的注语,注语内容及其广泛,文字精要,多为考辨学术之语。
《汉书・艺文志》小注文字精要,一般皆为十字以内,最少为两字。
其要言不繁、抓住关键。
另外,其注释中汉人且知名者略,前人或名声低者详。
《汉书・艺文志》的小注兼有索引作用,有列传者注明,而且六艺、诸子两略小注较多,其他四略则寥寥无几。
《隋书・经籍志》继承了《汉书・艺文志》有总序、小序、小注的体例,并进一步完善,计有总序一篇,后序一篇,四
部类序各一篇,各类小序四十篇,附佛经小序一篇,道经小序一篇,凡四十八篇,可谓完备之至。
其总序详细记述了自春秋时孔子整理古代典籍至唐修《晋书》数千年间我国古籍流散、聚集之历史。
我国古籍所经历的数次灾难和历代对古籍的整理活动在《隋志》总序中都有所反映。
《隋书・经籍志》小序(包括各部类序)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最见功力。
如其经部各类小序承《汉书・艺文志》作法,叙圣人抒作之意、各家传注及汉至隋各家传授废立情况。
它还将著录书目中一些有特殊意义和价值,而简明小注又难以说明的书目,在各类小序中作特别说明,以明其分类,辨其源流。
而史部各类小序重在说明分类之缘由,如正史类小序记述了《史记》、《汉书》、《j国志》及《东观汉记》的成书过程。
其中某些小序叙述具有史料价值,此外像佛经、道经小序也为《隋书・经籍志》所仅见。
道经类小序述及道经之产生、道经之流传。
佛经类小序述及佛经之产生、佛经传入中国的过程、佛经在中国的翻译及流传。
《隋书・经籍志》采取“今考现存”的著录法反映隋代现实藏书,而把隋代已散佚之本子、已残缺的本子或梁代别本,“约文绪义”,“各列本条之下”(《隋书-经籍志・总序》),作为注文,以资参考。
这是《隋书・经籍志》的极大特点,也是其胜过《汉书・艺文志》和其他史志目录的地方,以此保存了许多隋以前旧目录里的著录。
3、相对于前代著述所作的创新不同
《汉书・艺文志》虽是根据g-t=略》“删其要”而成,但也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新创出“入”、“出”和“省”的三种体例。
《汉书・艺文志》将《七略》中著录的书增补入某类中时,注明“入”。
将《七略》中个别类属不当的书调出原类而入另类时,则分别注明“出”、“入”。
对《七略》中重复著录的一些书,将其从某类删除注明“省”。
《汉书・艺文志》创设出“出、入、省”体例,适应刘氏父子之后藏
在分类方法、“小序9、。
总序。
的不同,相对于前代著述所作的创新也各有特点,本文就两者的差别加以阐述。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隋书一经籍志》在继承《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两者长期以来一直是目录学、文献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别录》、《七略》这两部书早已亡佚,而《汉书・艺文志》则是删取《七略》之要而成,所以它保存了两部著作的基本内容,其中的小序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其学术价值是巨大的。
《隋书・经籍志》继承和发扬了《汉书・艺文志》的优点,故二志皆见尊于世;(2)《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保存了西汉~代重要典籍的目录,对后世史志的编纂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隋书・经籍志》不仅记录了隋朝藏书之盛,还记述了六朝时期的图书流通情
况,至今仍不失为我们考证唐以前古籍收藏及流通情况的主要依据;(3)《汉书・艺文志》的“六略”分类法体现了文学观念的进步和文体分类意识。
《隋书-经籍志》的“经、史、子、集”分类法,是留存至今最古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为确立四部分类体系的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1、分类方法不同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是班同根据刘歆《七略》,采用“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种分类方法。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方法与《七略》相比,唯少了《辑略》。
关于《辑略》,据颜师古注“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是“六略”的“总序”或“总目”,类似今人撰写著作时篇首的凡饲。
而《汉书-艺文志》的“总序”以及“小序”即弥补了这个不足。
《汉书・艺文志》在分类后总结道:“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略”即大类,“种”即小类,“家”即师徒授受的一个学派。
依据当时朴素的学术分类思想,创立了细致严密的图书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收藏书籍的状况和学术思想的流派。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体系既反映了西汉以前学术文化的历史面貌,又充分反映了西汉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
《隋书・经籍志》则“取资于《七录》。
师资于《七略》”(姚
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并继承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用经、史、子、集四部划分类目,这种分法便于形成一个更为完整、更加切合实际,并能客观反映和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下图书发展变化情况的图书分类体系,对确定四分法的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2、“小序”、“总序“小注”不同
《汉书・艺文志》每一家之后有“小序”,每一略后又有“总序”。
“小序”是说明每家的内容及学术源流,“总序”综合评论每一略的要旨。
此外,《汉书・艺文志》前面有一篇“总序”,也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如“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仅寥寥数语就说清了“六经”的源流。
全序三百多字,叙述了西汉以前的简明学术史、目录学史和文献学史,说明了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图书的过程和分工,以及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的分类体系,交待了《汉书・艺文志》与《七略》的因袭关系。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增删《七略》而成,而删改过程中,采用寓繁于简的形式,把《七略》中的图书叙录全部删除,作者简介:朱珂,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书的实际,即使书目的类属更合理严密,又保留了《七嘞分类的
原貌,体现出班固对不同学术思想的进一步辨识和体认。
《隋书・经籍志》从隋代政府图书馆藏书目录中著录了隋代现存的图书,在注文中还附载了隋代已佚失的和政府未收藏的图书,即记存佚,如根据六朝时期图书的流通情况,采用注文“梁有——今无”的方法来反映。
这种在书名下附以简要注释,指明作者、标明图书存亡情况的著录方式在此之前是不曾有的,它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图书收藏状况,又记录了前一时期图书的流通情况,是总结我国中古时期藏书概况的一个划时代的全国综合性图书目录。
【参考文献】
[1]班田.汉书fM】.北京:中华书局,1985.伫】魏徽.靖4}[MI.北京:中华书局,1985.
【3]那世平.《汉书-艺支志》班圊自注浅析【J】.图书馆学刊,1995.Z
二o
一年第十九期
g}
万方数据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朱珂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华章Huazhang2012(19)
参考文献(3条)
1.班田汉书[外文期刊] 1985
2.魏徽隋书1985
3.那世平《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外文期刊] 1995(0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uaz201219079.asp x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