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槲皮素的提取与鉴别)

合集下载

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概述天胡荽(学名: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为伞形科植物,常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制备。

其中,槲皮素是其重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为了保证天胡荽质量的稳定和安全,对其中槲皮素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使用薄层鉴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实验设备1.摩擦式研钵2.玻璃花盆3.吸管4.普通开口瓶5.特制玻璃瓶或下缘直径与瓶口直径相等的平肩瓶6.紫外分光光度计7.高效液相色谱仪8.移液器9.天平10.瓶塞11.电子天平12.真空泵和过滤器实验步骤薄层鉴别法制备样品将50g的天胡荽药材研成粗末状,加入约150ml的乙醇溶液中,超声提取20分钟,过滤,取滤液,蒸干,加入5ml的乙醇和3滴98%硫酸,搅拌均匀,制成样品液。

制备样品薄层板取一块无擦痕的硅胶G板,用铅笔在硅胶层面上画出6cm长度、0.5cm宽度的线段,再在离这条线段末尾1cm的地方横向画一条直线,与纵向线段相垂直,产生一个厚度逐渐变化的梯形,用无色擦子把这条横线和纵线都擦去。

用吸管将样品液吹到梯形初段,烘干后重复吹涂至梯形终段,制成样品薄层板。

实验操作用长波紫外线灯照射样品板,记录其UV荧光光谱。

再将样品板置于甲苯-乙酸(10:1)染料溶液中,取出经烤或风干后,观察并记录相应的色谱图谱。

HPLC测定法制备样品取0.5g天胡荽药材粉末,加入20ml甲醇中,超声提取15分钟,过滤,取滤液。

HPLC分析将制备好的样品液通过C18柱进行分析,采用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55:4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34nm,注射体积为20μl,通过对标准品的峰面积和待测物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出槲皮素的含量。

结论通过薄层鉴别法和HPLC测定法,可以对天胡荽药材中的槲皮素进行快速鉴别和含量测定。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提取分离及鉴定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二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未开放花蕾。

味苦性凉、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常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衄血、崩漏下血、赤血下痢等。

槐米常炒炭应用。

槐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芦丁,其含量可达12~16%,其次含有槲皮素、三萜皂苷、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等。

芦丁具有Vitp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调节通透性。

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常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

[目的要求]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槲皮素的制备原理及操作。

3.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4.通过芦丁的结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实验原理]芦丁(rutin):C27H30O16·3H2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水);188℃(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2H2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芦丁为黄酮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稀碱液中,在酸液中沉淀析出,可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利用芦丁易溶热水、热乙醇,较难溶于冷水、冷乙醇的性质选择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依此进行制备槲皮素。

通过纸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黄酮及糖的鉴定。

[实验内容]一、芦丁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⑴500ml 饱和石灰水,加热,并维持pH8~9滤液 药渣10分钟,维持pH8~9pH 至4 ~51:200的比例加水,方法⑵ 利用芦丁在冷热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舒泉湧学号: 2008040401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孔阳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芦丁槲皮素鉴定实验报告

芦丁槲皮素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芦丁和槲皮素的理化性质。

2. 掌握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3. 熟悉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芦丁和槲皮素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芦丁是槐米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则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本实验通过碱酸法提取芦丁和槲皮素,并利用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槐米、芦丁标准品、槲皮素标准品、无水乙醇、浓盐酸、镁粉、10%萘酚溶液、浓硫酸、聚酰胺薄层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加热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1)将槐米粉末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滤液。

(2)将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用热水溶解,冷却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3。

(3)静置沉淀,取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近干。

(4)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残渣,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

2. 芦丁和槲皮素的鉴定(1)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200~400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2)红外光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其核磁共振波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3. 芦丁和槲皮素的分离(1)薄层色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点样于聚酰胺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5:4:1)为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分析,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液,经适当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芦丁和槲皮素的紫外-可见光谱与标准品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表明提取液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5% N aH C O 3
N aH C O 3液 酸化
提乙醚取液 液
5% N a 2C O 3
沉淀 重结晶
N a2C O 3液 酸化
结晶 ( 含 COOH 或
二个 β O H )
沉淀 重结晶
结晶 ( 含一个 β O H )
(含
提乙醚取液 液
1% N aO H
N aO H 液 酸化
沉淀 重结晶
结晶 二个 α O H )
化30min 展开剂:石油醚—醋酸乙酯(8:2) 显色剂:365nm下观察荧光、5%氢氧化钾甲醇
液或氨气薰
实验四 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目的要求
1.掌握从穿心莲药材中提取亲脂性成分的原理和 方法。
2.掌握除去叶类药材中叶绿素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内酯类成分的主要理化性质及鉴别方法。
碘化铋钾( Dragendorff )试剂 碘化汞钾( Mayer )试剂 碘化碘钾( Wagner )试剂 硅钨酸( Bertrand )试剂
鉴别
特殊鉴别反应
取盐酸小檗碱少量,加稀盐酸2ml溶解后,加漂 白粉(或次氯酸钠)少许,振摇后观察颜色变 化。
取盐酸小檗碱50-100mg,溶于50ml热水中,加 入10%氢氧化钠2ml,混合均匀后,于水浴中加 热至50℃,加热丙酮5ml,放置,观察有无沉淀 析出及颜色变化。
水解
大黄粗粉100g
置500ml圆底烧瓶,20%H2SO4150ml,加热 回流,水解2h,抽滤过。
药渣
水洗至pH≈7,抽干
药渣(60℃干燥)
提取
干燥药渣
装索氏提取器,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各 200ml,回流提取至色浅 提取液(含总游离蒽醌)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名称: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学会芦丁的精制与水解方法。

2)能运用化学法、色谱法鉴定芦丁。

实验器材:槐花粗粉石灰乳硼砂烧杯纱布蒸馏水抽滤装置盐酸硫酸三角烧杯镁粉α-萘酚硅胶GBa(OH)2 FeCl3K3[Fe(CN)6]苯胺-联苯二甲酸芦丁标准品槲皮素标准品葡萄糖标准品鼠李糖标准品参考文献:(一)主要成分的结构及性质槐花系豆科植物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芦丁,芦丁在槐花花蕾中含量高,《药典》规定槐花中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0%。

其结构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

(二)基本原理芦丁分子中有较多的酚羟基,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而溶于水中,加酸酸化后可沉淀析出,因而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芦丁的精制是利用它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差异进行的。

(三)操作步骤1.芦丁的提取称取槐花粗粉,置500ml烧杯中,加入0.4%硼砂沸水溶液200ml,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加热微沸20分钟(注意保持pH8~9),并随时补充蒸发的水分,趁热用四层纱布滤过。

同样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

滤液在60~70oC用浓HCl调至pH 3~4,静置过夜使沉淀完全,抽滤,沉淀用蒸馏水洗2~3次,抽干,置空气中晾干,得芦丁粗品。

2.芦丁的精制称量粗品芦丁,按1:200的比例悬浮于蒸馏水中,煮沸10分钟使芦丁全部溶解,趁热抽滤,冷却滤液,静置析晶。

抽滤,结晶置空气中晾干或60~70oC干燥,得精制芦丁,称重,计算收率。

3.芦丁的水解取芦丁,研细后置于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2%H2SO4溶液100ml,直火加热微沸约40分钟,至析出鲜黄色沉淀不再增加为止,放冷抽滤,滤液保留作糖检查,沉淀用少量水洗去酸,抽干水分,晾干称重,得粗制槲皮素,然后用乙醇(95%乙醇约15ml)重结晶得精制槲皮素。

天然药化槲皮素word版

天然药化槲皮素word版

目录任务书 (2)1 正文 (3)1.1文献综述 (3)1.1.1槐米的历史背景 (3)1.1.2槐米的来源,性状及产地 (3)1.1.3槐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4)1.1.4槐米的药理作用 (5)1.1.5槐米的研究进展 (5)1.2实验方案设计 (6)1.2.1 实验目的 (7)1.2.2 实验意义 (8)1.2.3 实验原理 (8)1.2.4 实验流程 (9)1.2.5 实验步骤 (9)1.2.6 实验安排 (10)1.2.7 实验预算 (11)参考文献 (13)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任务书一、题目: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二、实验任务1.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槐米化学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2.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案应包括目的意义,设计原理、流程、实验方法、时间安排、需要的仪器与试剂)。

3.对实验材料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4.完成槲皮素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鉴定数据应包括熔点、旋光度、紫外图谱。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6.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少量槲皮素样品。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方法应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旋光度、制备者姓名、日期四、实验报告内容1.题目2.实验目的3.基本原理4.实验所用试剂、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分离方法创新之处6.自制或创造了那些实验条件条件7.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8.结果与分析9.结论10.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1.合理化建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一.文献综述1.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他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势存在,如芦丁、槲皮苷等,经酸水解可得槲皮素。

荞麦的杆和叶、沙棘、山楂、洋葱中含量较高。

许多中药如槐米、侧柏叶、三七、银杏等均含此成分。

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冷凝水
槐粗粉
甲醇
纯度检测
测熔点:取槲皮素精品少量,用熔点测定仪测其 熔点,观察熔距的大小,在0.5~2℃为纯品 (m.p.313—314℃ ) 薄层色谱法:硅胶G 板,用甲苯-醋酸乙酯-甲酸 (5:4:1)展开;3%三氯化铝乙醇液检识,紫外灯 (365nm)观察,经展开,显色仅显示槲皮素的斑点
黄酮类(芦丁等)
三萜皂苷类(赤豆皂苷Ⅰ等)
其他(月桂酸等)
药理作用
凝血 止血
抗 炎
解痉 抗溃 疡
强 心
槐米中含量最多的有效成分是芦丁(10%~28%),芦丁 的含量也是衡量槐米质量的重要指标。
芦丁
槲皮素
芦丁在酶或者酸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为槲皮素,这一 性质成为了槲皮素制备的重要方法。
槲皮素的制取主要分为两步: 1,芦丁的提取分离;2,芦丁水解制取槲皮素。 芦丁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温浸法,煎煮法, 加碱浸提法,超声法,微波法等。本次试验采用 醇提法。由于芦丁溶于热甲醇(1:7),因此可利 用槐米中其他物质与芦丁在甲醇中溶解度的不同 来进行芦丁的提取分离。芦丁经酸水解即可得槲 皮素。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流程
实验安排
•掌握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和用芦丁制备槲皮素的原理 和方法 •掌握连续回流装置的原理和操作 •掌握槲皮素的结构鉴定,理化鉴定的操作和方法 •了解生药槐米的性状,显微结构,理化鉴别方法 •熟悉生药槐米的药理作用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等 植物中的植源性黄酮类化合物。
谢谢观赏 ^-^
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 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 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 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 辅助治疗作用。抗肿瘤作用与抗血小 板聚集。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槲皮素的提取与鉴别)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槲皮素的提取与鉴别)

17 玻璃漏斗
18
研钵
19 胶头滴管
20 薄层板
21 展开缸
22
紫外光谱 仪
23
熔点测定 仪
24 真空泵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2条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张 1个 1套 1个 10个
1个
1台
1台
1台
1台
型号
IM-B2002
GG-17 1000ml GG-17 1000ml
(3)紫外光谱:槲皮素在 375nm 和 255nm 有两个吸收峰,分别属
(A
环)电子跃迁和
(B 环)电子跃迁,分别对应两个生色团组成:375nm
吸收带由肉桂酰生色团产生,为 I 带;250nm 吸收带由苯甲酰生色团产生, 为 II 带,将紫外光下的图谱与标准图谱对照; 实验记录:
八、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产率:实验所用槐米粗品300g,所得槲皮素晶体4.12g。 产率%=4.12g/300g*100%=1.373% 2、熔点: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最后结果如下: 理论熔点:313.7℃ 所测熔点:312.9℃~314.0℃ 3、薄层色谱: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实验所得产品的纯度如下图:
2、由产量和产率知,我们所得的槲皮素产率偏低,由于浸泡液中基本没有 再析出结晶,而且槲皮素粗品不少,所以产率低的原因是在槲皮素重结晶的过程 中,我们使用大烧杯,使许多产物粘烧杯壁上,造成大量损失。
3、和另外两组相比,我们的的产品纯度更好一些,他们采用的是加入氢氧 化钠提取,而我们直接采用的蒸煮法,所以碱提取会影响产品的纯度; 实验记录:第一天,领取药材以及实验仪器;
第二天,药材粉碎及其蒸煮三次,过滤,滤液静置; 第三天,抽滤,滤液装入饮料瓶,滤渣放入烧杯,烧杯放入烘箱烘干,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舒泉湧学号: 2008040401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孔阳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讨论)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讨论)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及讨论)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芸香苷的提取与精制,掌握利用溶解度差异与酸碱性,提取黄酮类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黄酮苷水解制取黄酮苷元的方法。

3.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4.了解TLC及紫外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利用芸香苷对冷水和热水的溶解度相差大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

2.黄酮苷可通过酸水解得到苷元和糖,且槲皮素在碱性溶液中可降解,反应结果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检识。

3.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可进行结构检识。

三、实验步骤(1)提取:热水粗提称取槐花米粗粉10 g,加150 ml沸水回流1h,滤布趁热过滤,稍冷却后,放冷析晶。

待全部析出后,离心(3000转,10 min),减压抽滤,水洗3次,得粗制芸香苷。

(2)纯化:碱溶酸沉法碱溶酸沉法原理:芸香苷结构中的酚羟基与碱成盐后溶于水;加酸后析出。

,即石灰乳或石灰水。

酸:盐酸,硫酸。

常用碱液:Ca(OH)2优点:一方面可使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另一方面可使含-COOH杂质形成不溶的沉淀。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酸化时,酸性不宜过强,以免形成佯盐而溶解。

将上述所得的芸香苷粗品置于烧杯中,加约50-80 ml的去离子水,再用石灰水调pH至8。

加入沸石,回流2~3 min,使充分溶解。

趁热棉花过滤,滤液滴加3M HCl调pH至7,放置于冰箱析晶,即析出沉淀。

减压抽滤,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沉淀2~3次,然后用少量乙醇洗1次,即得精制芸香苷。

上述所得精制芸香苷,少量用离心管冻存做后续鉴定,其余量做水解。

(3)芸香苷的水解取上述所得的精制芸香苷,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放入沸石,加入2% 硫酸30 ml,加热回流40 min,瓶中浑浊液逐渐变为澄清的棕黄色液,最后生成鲜黄色沉淀。

放冷后减压抽滤,保存首道滤液(澄清无色液体),作为糖的检查,沉淀物为芸香苷苷元(槲皮素),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水分,得到粗制槲皮素。

天然药化 槲皮素

天然药化 槲皮素

目录任务书 (2)1 正文 (3)1.1文献综述 (3)1.1.1槐米的历史背景 (3)1.1.2槐米的来源,性状及产地 (3)1.1.3槐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4)1.1.4槐米的药理作用 (5)1.1.5槐米的研究进展 (5)1.2实验方案设计 (6)1.2.1 实验目的 (7)1.2.2 实验意义 (8)1.2.3 实验原理 (8)1.2.4 实验流程 (9)1.2.5 实验步骤 (9)1.2.6 实验安排 (10)1.2.7 实验预算 (11)参考文献 (13)1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任务书一、题目: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二、实验任务1.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槐米化学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2.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案应包括目的意义,设计原理、流程、实验方法、时间安排、需要的仪器与试剂)。

3.对实验材料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4.完成槲皮素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鉴定数据应包括熔点、旋光度、紫外图谱。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6.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少量槲皮素样品。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方法应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旋光度、制备者姓名、日期四、实验报告内容1.题目2.实验目的3.基本原理4.实验所用试剂、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分离方法创新之处6.自制或创造了那些实验条件条件7.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8.结果与分析9.结论10.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1.合理化建议3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一.文献综述1.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他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势存在,如芦丁、槲皮苷等,经酸水解可得槲皮素。

荞麦的杆和叶、沙棘、山楂、洋葱中含量较高。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3. 洗脱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后,再用90%的 乙醇冲洗。
三.实验操作步骤
• 4. 收集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10 ml。 • 5. 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二)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后的 试样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操作
• 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苯=8:1:1 • 2.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展开缸中展开剂
1. 槲皮素与芦丁的结构
HO
O
OH OH
OH
OH
O
槲皮素
HO
O
OH OH
O Glc Rha
OH
O
芦丁
二、实验原理
• 根据聚酰胺的“双重功能”来进行分离。 • 一).比较黄酮苷 • 1. 展开剂的极性较大(水溶性溶剂所占比
例>50%)时,如:含水醇或水:甲醇:丁 酮:乙酰丙酮=65:15:15:5; 洗脱先后 顺序: •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 理论: 用反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聚酰胺在乙醇水系统中洗脱原理与rp18的洗脱原理类似因此芦丁先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槲皮素后从丁先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槲皮素后从聚酰胺柱上洗脱出来
实验四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以 及聚酰胺TLC鉴定芦丁和槲皮素
一 、实验目的
• 掌握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 2).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脂溶性溶剂所占 比例>50%)时,如:苯:丁酮:甲醇 = 60: 20:20; 洗脱先后顺序:
•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二、实验原理
• 二).黄酮苷元之间的比较: • 用氢键吸附的原理来解释。

天然提取槲皮素

天然提取槲皮素

天然提取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树皮和果实中。

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和潜在的药用价值,槲皮素的天然提取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槲皮素的天然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提取技术和现代分离技术。

传统提取技术主要包括水提取、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等。

水提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步骤包括将槲皮素含量较高的植物材料与水混合、浸泡一段时间后,通过滤液、过滤和浓缩等步骤获得槲皮素提取物。

乙醇提取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其步骤类似于水提取,只是使用乙醇作为溶剂。

有机溶剂提取是利用有机溶剂如醚、丙酮和二甲基亚砜等提取槲皮素,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但需要注意有机溶剂的选择和使用安全。

现代分离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技术和萃取技术。

色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包括层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凝胶色谱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和纯化槲皮素,并获得高纯度的提取物。

萃取技术是基于溶剂的分离方法,包括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槲皮素的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槲皮素的应用非常广泛。

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槲皮素可以帮助减少体内自由基的损伤,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此外,槲皮素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它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槲皮素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药用领域,槲皮素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工业。

由于其抗氧化和抗菌性能,槲皮素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化妆品中,槲皮素可以用作抗衰老和美白成分,改善皮肤的质地和色素沉着。

尽管槲皮素的天然提取方法有多种选择,但其中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植物材料和提取目标来确定。

在进行槲皮素的天然提取时,需要充分考虑提取效率、提取成本、提取物的纯度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芸香苷和槲皮素

芸香苷和槲皮素

芸香苷和槲皮素槐花米中芸香苷提取及槲皮素的分离与检识[适用对象] 药学专业[实验学时] 18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通过芸香苷提取与精制,掌握沸水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黄酮苷和黄酮苷元的分离。

(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槐花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或根据芸香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增大溶解度,以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其提取液加酸酸化后则芸香苷游离析出。

三、仪器设备单口园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烧杯,电炉,烘箱、水浴锅、三角烧瓶,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滤纸,试管,层析槽,石棉网,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

芸香苷(rutoside),分子式C27 H30 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

难溶于冷水(1s8000),略溶于热水(1s200),溶于热甲醇(1s7),冷甲醇(1s100),热乙醇(1s30),冷乙醇(1s65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

槲皮素(quercetin),分子式C15 H10 O7,分子量302.23,黄色针状结晶,mp.314℃(分解)。

溶于热乙醇(1s23),冷乙醇(1s300),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中,几不溶于水。

HOO OROHOOH五、实验步骤(一)芸香苷的提取(水提取法)称取槐花米50克,置1000 ml 烧杯中,加沸水800 ml,加热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用棉花过滤,滤渣再加600 ml水煮沸1小时,趁热过滤,合并2次滤液,放置夜,析出大量淡黄色沉淀,抽滤,沉淀用水洗3~4次,抽干置于空气中干燥即得粗芸香苷,称重计算得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与鉴定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TLC)技术进行成分鉴定。

3.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实验原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出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

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存在和相对位置。

实验材料:- 植物样品: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溶剂:甲醇、乙醚、石油醚、水- 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 显色剂:紫外灯、碘蒸气- 仪器:层析缸、微量移液器、紫外灯、电子天平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将丹参粉末用甲醇提取,过滤,浓缩得到提取物。

2. TLC制备:将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甲醇中,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甲醇-水(7:3)。

3. 展开与显色:将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取出晾干,用紫外灯观察,再用碘蒸气显色。

4. 结果分析:根据Rf值(相对迁移率)和紫外灯下的颜色,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

实验结果:1. 提取物在甲醇-水(7:3)展开剂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斑点,分别对应于丹参酮IIA和丹参酮IIB。

2. 在紫外灯下,斑点呈现蓝色荧光,与文献报道相符。

3. 碘蒸气显色后,斑点呈现棕色,进一步证实了提取物中的成分。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是因为丹参酮类化合物易溶于甲醇。

2.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适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丹参酮IIA和丹参酮IIB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并鉴定了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2.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与鉴定是研究天然药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开发新型药物。

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实验鉴定论文

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实验鉴定论文

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实验鉴定论文天胡荽药材中槲皮素的实验鉴定论文1 仪器与试药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品),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AB104-N型电子天平(德国Mettler-Toledo Group 公司);薄层色谱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镏水;槲皮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81-200406);10批天胡荽药材样品采自贵州各地,经笔者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和破铜钱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Var.batrachium(Hance)Hand.-Mazz.ex Shan的干燥全草。

2 方法与结果2.1 定性鉴别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至恒重的天胡荽药材粉末约3 g,精密称重,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盐酸溶液(4∶1)提取液75 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 h,滤过,将滤液水浴蒸干,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加醋酸乙酯30 ml(10,10,10 ml)萃取,合并醋酸乙酯萃取液,减压回收醋酸乙酯至干,残渣加甲醇3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13.6 mg,置50 ml的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2.1.3 薄层色谱法[4]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槲皮素对照品溶液各10 μ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置盐酸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2 HPLC测定2.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kma公司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 0.1%磷酸(45∶55);流速0.8 ml/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自制或创造的实验条件:利用饮料瓶装取废液,以备不时之需;
七、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
(一)实验流程流程:
槐米粗粉(150 克) 加水 800ml 加热,加氢氧化钠调 PH8-8.5,升温至 80℃, 加硼砂 3.2 克,搅拌加热,95℃保温 50 分钟,趁热过滤, 滤渣再如上提取一次,合并滤液。
滤液 加 10%盐酸调 PH4-5,放置过夜,抽滤。
限公司 蜀牛 蜀牛 环球 Jing Xing BOMEX 旌湖 BOMEX
高邮亚泰 HENG TAJ
蜀牛
上海信谊仪器 厂
无锡科达仪器 厂
北京泰克仪器 有限公司
保定高新区阳 光科教仪器厂 天津市泰斯特 仪器有限公司
双光束紫 26 外可见分 1台
光光度计
760CRT
上海精密科学 仪器有限公司
五、实验方法创新之处:
这些都提醒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的去思考,知道自己每一步操作的原 理,找到最适合自己实验的方法;如果在实验中遇到任何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 并向老师请教,切不可自己盲目操作。
十、新的研究课题:槲皮素治疗癌症的研究
十一、合理化建议:
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及仪器乱用现象,希望能尽量满足每组有一 套仪器;同时要求各位实验人员在借用其他组的仪器的时候要告知对方,并及时 送还。
(二)操作方法: 1、提取分离方法
(1)秤取槐米 300 克,用研钵研碎,将研碎的槐米粗粉放入铝盆中,加入
800ml 水于常温下浸渍;
(2)浸渍 2h 后,取一半药材用铝盆盛放,放置电磁炉上蒸煮 15 分钟,另
一半药材同样蒸煮 15 分钟;
(3)收集所用蒸煮液,放置在 1000ml 烧杯中放置析晶,有浅黄色晶体析出,
17 玻璃漏斗
18
研钵
19 胶头滴管
20 薄层板
21 展开缸
22
紫外光谱 仪
23
熔点测定 仪
24 真空泵
25 电热套
数量
1台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2条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张 1个 1套 1个 10个
1个
1台
1台
1台
1台
型号
IM-B2002
GG-17 1000ml GG-17 1000ml
滤取结晶,合并所有结晶产区,获得芦丁粗品(15.4 克);
(4)将芦丁粗品置于 500mL 烧杯中,加入 43mL 无水乙醇溶解,待溶解完全
后放置析晶,得到芦丁精品(12.3 克);
(5)将芦丁精品放于 5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000ml4%硫酸,微沸回流 120 分钟,酸水解获得米黄色针状结晶,即槲皮素粗品(10.7 克); (6)将槲皮素粗品放置于安瓿瓶中,用无水乙醇重结晶获得槲皮素精品 (4.12 克); 2、结构鉴定方法 (1)测熔点:取槲皮素少量,用熔点测定仪测其熔点,观察熔距的大小, 在 0.5~2℃为纯品(m.p.313~314℃)。 (2)薄层色谱法:硅胶 GF254 板,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展开, 紫外灯(365nm)观察,经展开,显色尽显示槲皮素的斑点。
第二天,药材粉碎及其蒸煮三次,过滤,滤液静置; 第三天,抽滤,滤液装入饮料瓶,滤渣放入烧杯,烧杯放入烘箱烘干,
称重;按 1:200 的比例加水,加热溶解,趁热滤过,静置,得芦丁精品,称重; 第四天,称取芦丁置于圆底烧瓶中,加 2%硫酸加热回流 1 小时,放
冷,静置,抽滤; 第五天,水洗沉淀两次,干燥,乙醇重结晶,称重; 第六天,铺薄层板,置于水平台面上风干 12 小时; 第七天,将薄层板放入烘箱中活化半个小时,活化完成后进行薄层
(3)紫外光谱:槲皮素在 375nm 和 255nm 有两个吸收峰,分别属
(A
环)电子跃迁和
(B 环)电子跃迁,分别对应两个生色团组成:375nm
吸收带由肉桂酰生色团产生,为 I 带;250nm 吸收带由苯甲酰生色团产生, 为 II 带,将紫外光下的图谱与标准图谱对照; 实验记录:
八、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产率:实验所用槐米粗品300g,所得槲皮素晶体4.12g。 产率%=4.12g/300g*100%=1.373% 2、熔点: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最后结果如下: 理论熔点:313.7℃ 所测熔点:312.9℃~314.0℃ 3、薄层色谱: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实验所得产品的纯度如下图:
滤渣 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90℃以下干燥。
粗芦丁 加入原生药四倍量 4%硫酸,回流微沸 95 分钟, 适量水稀释,冷却,静置过滤
沉淀 水洗至中性,抽滤。
黄色槲皮素粗品 (80℃干燥) 20 倍量 95%乙醇溶解(回流), 趁热过滤。
滤液 20 倍量蒸馏水稀释,静置 24 小时,抽滤。
槲皮素精品(黄色针晶)
四、实验所用试剂、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
(一)实验试剂,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95%乙醇溶液
浓 H2SO4 甲醇
无水乙醇 纯净水
硅胶 GF254
数量 25ml 12ml 10ml 43ml 1500ml
30g
规格 500ml/瓶 AR 500ml/瓶 AR 500ml/瓶 AR 500ml/瓶 AR
4、紫外图谱:利用紫外光谱仪测得的紫外数据及图谱如下
(二)结果分析: 1、由所测得的熔点,薄层显示出的颜色及吸收波长可知,我们组所得的槲
皮素晶体的纯度较高,因为芦丁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将碱水提 取液调成酸性,槲皮素难溶于酸性水,槲皮素即可水解析出;同时在操作过程中, 我们也注意使其免受其他试剂的污染,在重结晶时,使用易挥发的无水乙醇溶解, 使得其纯度较高;
掌握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及提取方法 了解槲皮素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价值 掌握槲皮素的纯度检测 掌握槲皮素的结构鉴定的方法
三、实验基本原理:
本实验主要利用黄酮类化合物虽然有一定的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 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将碱水提取液调成酸性,黄酮苷 类即可沉淀析出。以槐米为原料,采用煎煮法提取槐米有效成分芦丁,然后酸溶 液水解获得槲皮素粗品,乙醇重结晶获得槲皮素精品。
色谱鉴定; 第八天,进行槲皮素的紫外测定,得到吸收峰; 第九天,归还仪器,打扫实验室。
九、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了很多实验的陋习,体现出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需 要更多地锻炼,首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提前安排好时间, 在实验前我们觉得实验很简单,可是正真操作起来发现很不容易,就拿抽滤来说, 我们的溶液基本每次抽滤都要两个小时,非常耗时,有时候一上午就在等着抽滤, 所以在实验前一定要对实验有彻底的了解与学习;其次我们的操作能力太差,对 自己的实验不确定,在做实验中经常会怀疑自己做的是不是对的,致使实验过程 中浪费很多时间;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理论和实际有时也是有很 大差距的,我们查找资料上说槐米用水蒸煮加入原料的 6 倍量水,可是实际操作 起来发现其实水太多,对蒸煮也不是一件好事;还有在最后槲皮素重结晶的过程 中损失了很多产品,槲皮素都粘在烧杯壁上了;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该选题进行资料查阅、方案设计、试验、结果分析等,让我自己学到 一套系统、完整的槐米药效成分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基源鉴定、提取、分离和结构 鉴定的方法,并通过此项训练,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 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产量和产率知,我们所得的槲皮素产率偏低,由于浸泡液中基本没有 再析出结晶,而且槲皮素粗品不少,所以产率低的原因是在槲皮素重结晶的过程 中,我们使用大烧杯,使许多产物粘烧杯壁上,造成大量损失。
3、和另外两组相比,我们的的产品纯度更好一些,他们采用的是加入氢氧 化钠提取,而我们直接采用的蒸煮法,所以碱提取会影响产品的纯度; 实验记录:第一天,领取药材以及实验仪器;
GG-17 500ml GG-17 250ml
100ml 10ml
10ml 直径 7mm 长 40cm
BZ24129
GG-17 500ml
P-1 100×100 UV-8三用紫外分
析仪 X-6显微熔点测定
仪 SHD-III型循环水
式多用真空泵 98-1-C型数字控
温电热套
生产厂家 余姚市纪铭称 量校验设备有
18L/桶
500g/瓶
薄层层析
生产厂家 天津天力 天津天力 天津天力 天津天力 万家纯水 青岛海浪
(二)实验仪器,见下表:
序号 名称
1 电子天平
2 圆底烧瓶
3
烧杯
4
烧杯
5
烧杯
6
量筒
7
量筒
8
直型冷凝 管
9 75˚弯管
10 橡胶管 11 移液管
12 玻璃棒
13 尾接管
14 布氏漏斗
15 抽滤瓶

16
滤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