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1

2 2 S S S
2
1/ 2
α=0,m∞=1,即对于没有光吸收的材料,全部反射 吸收系数α越大,反射率越低。 好的乳浊剂须具有低的吸收系数、大的散射系数
实际釉层不可能无限厚,釉层与基底材料界面也会反射光, 使总的反射率增大: 若基底材料完全吸收光或完全透过光,则反射率为m0
ZnS,SnO,锆石英等容易析晶而实现乳浊
五、改善乳浊性能的工艺措施
熔块釉优于生料釉(熔块釉中的乳浊剂均为析晶产物, 晶粒细小,而生料釉中大部分为乳浊剂的残余颗粒。同 样含量的乳浊剂,晶粒越细,数量越多,散射越强) 搪瓷制品由于烧成温度 低,其乳浊剂通常都是 先熔融淬冷然后磨细, 从而保证从熔体中析出 细小的晶粒。
在陶瓷坯釉中起着色作用的有着色化合物(简单离子 着色或复合离子着色)、胶体粒子。
着色化合物(分子着色剂)中主要起着色作用的是其中 的离子,分为简单离子着色和复合离子着色
简单离子着色:过度元素的次外层有未成对的d电子,镧 系元素的第三外层含未成对的f电子,能量较高、不稳定 容易吸收可见光激发。而外层电子是惰性气体型时,电 子比较稳定不易激发,因此往往没有着色作用。
改善乳浊性能的工艺措施(制备熔块釉浆料和适宜的烧 成温度) 乳白玻璃、氧化物陶瓷和工艺瓷提高半透明性的方法
分子着色剂(离子着色剂)的着色机理
胶态着色剂玻璃要在较低的温度下以一定的制度进行热 处理显色,使胶体粒子形成所需要的大小和数量。冷却 太快则无色。 烧成气氛对颜色影响很大 烧成温度对颜色深浅有影响,欠烧色浅,过烧色深
总结
折射 影响折射率的因素 1、构成材料的离子半径(半径大n大) 2、材料的结构、晶型和非晶态(双折射现象) 3、材料所受的内应力(垂直于受拉方向的n大) 4、同质异构体(高温型折射率低,低温型折射率高) 色散定义: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频率减小(或波长 的增加)而减小的性质,称为折射率的色散。
色散=dn/dλ 色散系数γ=(nD-1)/(nF-nC) nD、nF和nC分别为以钠的D谱线、氢的F谱线和C谱线为光源 测得的折射率
光学显微镜的物镜通常由透镜组构成而不是一个单片透镜?
三、反射
总能量流:
角度很小时 (垂直入射)
m为反射系数,其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1-m为透射系数 作为透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希望1-m大一些
含1%TiO2玻璃中,散射质点TiO2粒子直径与散射系数关系
d>λ时,
3 KVx I sx e e 4R I0
d<1/3λ时,
32 4 R 3V n 2 1 S 4 2 n 2
2
x 将吸收定律 I I 0e 与反射规律 I I 0e sx 结合有
反射率
朗伯特定律
散射规律
I I 0e
sx
影响散射系数的因素
透光率
I (1 m) 2 e ( S ) x I0
影响材料透光性的因素(α、m和S(1、2、3)) 提高无机材料透光性的措施(高纯)(高密度)(定向排列) 釉折射率越大、表面光洁度越高,镜反射越强烈,可获得高的 表面光泽。 乳浊剂的选择原则(大的折射率差、惰性、细小、低吸收、大 散射) 高反射率、厚釉层、高散射系数或他们的组合可获得好的乳浊 效果。
I I 0e
( s ) x
三、无机材料的透光性 透光率:透过光占入射光能量的百分比。 测试透光率的方法,光源+材料+光电池
多数无机材料看上去不透明
由于多数无机材料都是多晶、多相材料,材料的反射、吸收 及杂质和缺陷的散射降低了透光率,其中散射是主要因素。 光通过 陶瓷片 过程中 光的反 射、吸 收与散 射 左界面反射光
马克斯威尔电磁波理论
μ=1,因此
ε为介电常数μ为导磁率
ε与介质的极化有关
离子半径越大, ε越大,n也就越大
2、材料的结构、晶型和非晶态(双折射现象) 3、材料所受的内应力(垂直于受拉方向的n大)
4、同质异构体(高温型折射率低,低温型折射率高)
二、色散
定义: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频率减小(或波长的增加) 而减小的性质,称为折射率的色散。
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能
1、光通过介质的现象(折射、反射和色散) 2、透光性 3、界面反射与光泽 4、不透明性与半透明性 5、颜色
4.1 光通过介质的现象
一、折射
折射率n=v真空/v材料=c/v材料
光通过两种材料的界面有 sini1/sini2=n2/n1=n21=v1/v2 影响折射率的因素 1、构成材料的离子半径(半径大n大)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电介质的能带结构
Eg越大,波长越小,透光性越好
电介质红外光区域的强吸收是共振(谐振)产生的热效应引起的,红外吸收 波长越长(频率γ越小),离可见光区域越远,透光性越好 热振频率
2 2
1 1 M M a c
β为与离子间结合力有正比例关系的常数, Ma和Mc分别为阴阳离子的质量
乳浊釉的烧成制度对乳浊性能影响很大
乳浊剂在两相界面处容易析晶,温度过高乳浊剂容易融 入熔体中很难再析出晶体
因此改善乳浊性能的工艺措施包括,制备熔块釉浆料和 适宜的烧成温度
六、半透明性
慢反射和慢透射决定材料 半透明性 乳白玻璃最好具有明显的 散射和小的吸收系数,往 往加入氟化物作为矿化剂, 有时增加Al2O3的含量增大 粘度,增加晶核数量,控 制晶粒尺寸。
左界面透射光强度为
由于吸收和散射,到达右界 面时的光强为
在右界面的反射光强为
右界面透射光强为
I 2 ( S ) x ( 1 m ) e 透光率 (不包含右界面反射的光经 I0
多次反射后透射的光强)
影响材料透光性的因素 1、吸收系数α(不占主要地位) 2、反射系数m(相对折射率和表面光洁度)
4.3 界面反射和光泽
一、镜反射和漫反射 镜反射的应用:含铅玻璃工艺品、宝石、光纤、镀膜镜头等
漫反射成因:粗糙度导致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方向不一致(微 观上都是镜反射)
二、光泽
光泽与镜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对含量密切相关。 釉折射率越大、表面光洁度越高,镜反射越强烈,可 获得高的表面光泽。 相反,釉折射率越小、表面光洁度越差、漫反射越强 烈,可获得低的表面光泽。
3、散射系数S(主要因素)
(1)宏观及显微缺陷(数量、大小及折射率) (2)晶粒排列方向(双折射率)
Leabharlann Baidu
(3)气孔引起的散射损失(最主要)
四、提高无机材料透光性的措施 1、提高原材料纯度(减少散射质点)(高纯) 2、掺加外加剂(降低粘度、减少气孔)(高密度) 3、工艺措施(热压烧结减少气孔、特殊工艺定向排列)
气孔含量决定了氧化物陶 瓷的半透明性
对于工艺瓷,莫来石的量决定了透明性,减少 莫来石,增加玻璃相可提高半透明度。
减少气孔、增加致密度,调整各相折射率均可 提高半透明性
4.5 无机材料的颜色
大部分无机材料制品的颜色都与使用颜料有关。 颜料着色是由于着色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引起选择 性反射或透射的结果。(特定波长的光被电子吸收而 发生跃迁) 高温下稳定的着色化合物不多,因此色彩比较单调, 而低温颜料色彩丰富(搪瓷)。
若基底材料的反射率为m’,则釉层表面的总反射率为mR’
总反射率随底层材料反射率、散射系数、釉层厚度及釉层 反射率的增加而增加。
釉层的覆盖能力(对比度、乳浊能力):
高反射率、厚釉层、高散射系数或他们的组合可获得好的 乳浊效果。
四、常用乳浊剂
氟化物、磷灰石:促进其他晶体析晶 TiO2:用于搪瓷中而不用于釉中,高温还原 气氛容易着色。
4.2 无机材料的透光性
一、介质对光的吸收 1、吸收的一般规律
光吸收的本质:光穿过介质时,引起电 子跃迁、原子振动、发光及发热等使能 量损失。
朗伯特定律 α为物质对光的吸收系数(cm-1)
与材料及光波长有关
2、光吸收与光波长的关系
金属、半导体和电介质的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
金属的能带结构 电介质的禁带宽度: 紫外光吸收波长:
所以,Eg越大,离子键越弱,离子质量越大,透光性越好
二、介质对光的散射
晶界、气孔和夹杂都会引起光的散射。
散射规律
I I 0e
sx
与吸收规律类似,S为散射 系数,与散射质点的大小数 量及散射质点与基体折射率 差值有关
散射质点越多,散射质点与基体折射率差值越大,S越大, 散射越严重,另外散射质点与光波长接近时,S大,如图
4.4 不透明性(乳浊)和半透明性
一、不透明性与半透明性 釉、搪瓷珐琅(不透明)
乳白玻璃(半透明)
不透明及半透明性取决于散射系数,而散 射系数取决于散射质点的数量、大小和相 对折射率
二、乳浊剂的成分
选择原则,具有与玻璃相差较大的折射率,不 与玻璃反应,能够在玻璃中形成小颗粒。
三、乳浊机理
入射光被反射、吸收和透射所占的分数取决于釉层的厚 度、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 对于无限厚釉层
复合离子着色:若其中有着色离子必能着色,若所含离 子均无色,不一定不能着色。互相作用强烈、产生较大 极化,轨道变形,电子能量增加,从而容易激发,着色。 (为使高温色料颜色稳定,通常将各种离子合成到人造 矿物中)
胶体粒子着色剂:金属胶体颗粒本身的颜色,与其粒度 大小有关(与非金属不同)。 Au:<20nm弱黄色,20~50nm红色,50~100nm紫色 到蓝色,100~150nm透射蓝色,反射棕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