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树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1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1

图形的认识 空间与 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球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形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数 学 上 册
一 年 级
我们的 校园
解决问题
提问题 并解决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结构树
数数活动
看图写数
按顺序
数数方法
认识1--10
数 一 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观察操作理解 ”长短’的含义
操作观察理解 “多少”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树
球体 圆柱体 正方体 长方体
圆形 三角形
认识 立体图形ຫໍສະໝຸດ 认识 平面图形正方形 长方形
认 识 图 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树
体验多样性
活动找出标准
活动找出标准
学会分类的方法
学会分类的方法
按同一标准分类
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 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树
10的组成 填未知数
学会比较方法
观察操作理解 “高矮”的含义
“一一对应” 比较法
同样多
比高矮 学会比较方法
比 一 比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加法的意义 第几 几和几
5以内的加法 减法的意义
1—5的加减法 比大小 1—5的认识
1—5 的认 识和 加减 法
5以内的减法
1—5的认识
0的认识和 有关0的加减法
0的认识
0的加减法
不进位加法 不退位减法
20以内 的加减法
十几减10
认识加减法 各部分名称 数数
11—20 各数的 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树
看整时
分针
时针
电子表 上的时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1PPT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1PPT课件

开发数学 文化资源
24
完整版课件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第三部分
说建议
完整版课件
22
评价学生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的理解和掌握
对学生发现 问题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
评价
注重对学习 过程的评价
成长记录袋
评价方式 要多样化
议评 价 建
完整版课件
课堂观察 课后访谈
作业分析
23
巧用课堂 错误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 教学资源
及时捕捉课堂 生成资源
课开 程发 资与 源利 的 用 完整版课件
后移知识
认识钟表
完整版课件
16
知识和技能立体式整合
1、纵向整合 2、横向整合
完整版课件
17
纵向整合
数与代数
本册知识
10以内数的认 识和加减法
20以内数的认 识和加减法
后续知识
万以内数的 认识和加减 法(二下)
承前启后
完整版课件
18
纵向整合
空间与图形
本册知识
上下前后左右 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初 步认识
4
形成估算意识 提出问题和
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合作
数感和 符号感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基本技能 知识与技能
情感与态度
标本
基本知识



目 完整版课件
5
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
10以内数的减法 10以内数的加法
1-10各数的认识 0的认识
简单数据整理方法
认识简单统计图
20以内数 的加减法
数与代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树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树

一 图 四 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
认识20以内的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实践
有趣的拼搭
教 学 内 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层层递进 自主探索
教学实施
20以内进 位加法 (第十单元)
教学基础 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前瞻
20以内退 位减法 (一下)
教 学 建 议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一 图 一 式



式 (两道加法)
一 图 两 式 (两道减法)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知识技能 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
有根据的思考 并解释自己的 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
教 学 目 标
感知与生活 的联系 学好数学 积极的数 的信心 学情感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比较物体的 长短高矮 求剩余的简单 实际问题及 两数和的简 单实际问题 加减法的含义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加法
PPT文档演模板
数 的 运 算
•5、4、3、2加几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PPT文档演模板
•数一数
•比多少

准 备 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PPT文档演模板
•认识上、下 •前、后
•认识左右

位 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加减法
•加减法的 •初步认识
•几和第几
•1—5的加减法
•认识10
•分与合 •几和第几
•0的认识
•6—10的认识
•数数
•1—5的认识
•11—20的认识
•读数写数
•认识数位

•比大小
•认数写数




•画图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解决问题 •6、7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
•6—10的加减法
•加减混合 •9加几
•减法6加几
•10的认识
•生活中的数
•6—10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认识
的 认 识 和 加 减 法
PPT文档演模板
•连加连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数的顺序 •和大小
•10加几
•相应的减法
•认识计数器
•读数和写数
•数数
PPT文档演模板
识 各 数 的 认
•11—20
•数学乐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PPT文档演模板

表认 识 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3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3

数与代数
上一 册年 知级 识数 树学
实践与综 合运用认识周来自的数三、分一分、 认识物体
分一分 认识物体
七、总复习
我有一双小巧手
数 数 1—10
( 数 与 代 数 )
数 一 数
学会 比较 方法
比多少
比 一 比
书 写 5以 内的 加减 法
1—5的 认识
1—5的认识 和加减法 (数与代数)
活动 感受 特征 认识 区分 辨别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单位:渑池县第三小学 制作人 赵松玲
全册教学知识树
四、11~20 的认识 一、5以内数 的加减法 二、6~10 的加减法 四、11~20不 进位加法和 不退位减法
二、6~10的认识
一、0的认识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五、20以内的 进位加法 六、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一、1~5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
活动 感受 特征
认识物体 和图形
(空间与图形)
活动中 找出标准
分 类
统 计 与 概 率
6-10的 认识和 加减法
人数读写 11-20各数
11-20个数的 认识
(数与代数)
半时
常见的量
认识钟表
(数与代数)
数的 运算 数与代数 实践活动
根据信 息提出 问题并 解决
20以内 的进位 加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学习关于0的减法
学习被减数是7-10的减法
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习被减数是2-6的减法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及其混合运算
10以内的减法
连加连减及混合运算
10以内的 加法
学习和是7-10的加法 学习关于0的加法
10
探索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以 内
和不变的规律;

发现事物中隐含的 简单规律
的 加 减

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和是2-6的加法
左右、前后、上下 方位的认识
从不同的方向 观察物体的形状
空 间 与 图 形
左右、前后、上下 方位的认识
从不同的方向 观察物体的形状
图 形 与 位 置
综 合 应 用
11—20各数 的认识和写法
拼组图形
6—10的
认识和加减法
11—20数的 认识
10加几的加法 和相应的减法
9加几
20以内数的 进位加法
8 7 6 加几
数与代数
5 4 3 2加几
位置
左右的认识 比多少
准备课 数一数
综合应用




总复习



知 识
实践活动

用数学 认识整时
11—20各数的认识
1—5 的认识
和加减法
20以内进加法
6—10的认识 和加减法
数 与 代 数
认识0 了解其意义
会写0
0的认识
10
认识>、<、=的含义 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数6-10各数 理解其意义 了解10以内各数的顺序 1—10各数的认识 体会各个数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

鼓励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倡导算
法多样化
充分利用多样 化的练习形式 提高口算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初 步的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实际 操作中理解加
减法的含义
充分利用教材提
供的“情境串” 创设学习情境
说 教



技能评价不要 忽视有条理的 思考、能力的 提升和情感态

学习方式多样化, 促进学生自主学

重视加减法意 义的理解,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体备课Fra bibliotek0以内数的减法
1—10各数的认识 10以内数的加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探索规律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认识
0的认识
10以内数 的认识
左右、前后、上下 方位的认识
认识图形
空间与图形
从不同的方向 察物体的形状
图形与位置
定标准分类和 选标准分类
分类与比较 统计与概率

比较多少、大小、
统计

轻重等


简单的数据整理
学 上
象形统计图和

简单统计表的

初步认识


10以内数的
11—20各数的认识
加减法
11—20数的 认识
20以内不进位 不退位减法
数与代数 总复习
20以内数的 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
20以内进位加法 20以内退位减法
综合应用
探索规律
实践活动 找周围的数
大蒜有几瓣
11—20各数的认识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0以内进位
加法和退位 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
数 与 代 数
说教材 说课标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

一年级数学知识树

结束语
•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 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 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 他建筑!
学习方式多样化, 促进学生自主学 习
尊重学生个性 体现算法多样 化 素材充满童趣,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重视加减法意 义的理解,体 现内在联系
注重设计多样化 的练习,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重视知识的系 统化,促进形 成良好的认知 结构
教 材 编 写 特 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青岛出版社
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新的知识 点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 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初步了解交换两个家属的位置 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 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 10以内数的两部加减法算式。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 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养成初步合作的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宇 生活得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鼓励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倡导算 法多样化
引导学生实际 操作中理解加 减法的含义
充分利用教材提 供的“情境串” 创设学习情境
充分利用多样 化的练习形式 提高口算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初 步的应用意识
技能评价不要 忽视有条理的 思考、能力的 提升和情感态 度
说 教 学 建 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青岛出版社
10以内数的减法 1—10各数的认识 10以内数的加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探索规律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认识 0的认识
10以内数 的认识
10以内数的 加减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各数的认识 11—20数的 认识 20以内不进位 不退位减法 20以内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汇总+知识树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汇总+知识树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 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 数 的 认 识
知识树 韩云
练习十七第7、8题
1.十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 十几减十得几。 2.计算十几加减几时,可以用熟 的组成来做,也可以把各位上 的数想加减,再加上整十数。 3.加减法各部分得名称:加数=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练习十八 第7题
练习十八第6 题
1.11-20既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也可以表示物体的次序。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从小到大排,想邻的两个数, 后面的书比前面的数打。 3.11-19都是由1歌十鹤几个一组成,11-20的认识 用数学 读作“十几”;20是由两个十组成的, 读作二十。 4.右起第一位十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5.写数时从高位写起, 各 先写几个十,再写几个一。
立体图形的 混合拼搭
立体图形混合拼搭时, 把平面相接,能搭的稳。 固定球时,可以用3个 小正方体交错 摆放形成3个支点。
认 识 图 形
知识树 韩云
一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
1.11-20既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也可以表示物体的次序。 2.从小到大排,想邻的两个数, 后面的书比前面的数打。 3.11-19都是由1歌十鹤几个一组成,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读作“十几”;20是由两个十组成的, 读作二十。 4.右起第一位十个位,表示几个一,11-20的认识 用数学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5.写数时从高位写起, 先写几个十,再写几个一。
在解决问题时,了解问题中 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采 用多种方法灵活解答
一年级(人教版)第五单元(练习)
11-20
数 的 认 识
知识树
韩云
1.钟面上有12个数,吧钟面 均匀得分成12个大格。长 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2.电子表上“:”前面的数表 示时,后面的数表示分。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 就是几时;电子表“:”后 面是“00”时,前面是几就 是几。
1.十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 十几减十得几。 2.计算十几加减几时,可以用熟 的组成来做,也可以把各位上 的数想加减,再加上整十数。 3.加减法各部分得名称:加数=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在解决问题时,了解问题中 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采 用多种方法灵活解答
一年级(人教版)第五单元
11-20
知识树
韩云
5
5( )4 3 ( )5
练习四第2题。
2
3
练习五 第3、6题
第几 比多少
练习三第5题
分与合 加减法
用数的组成 计算加减法 比较简便.
1-5的认识 的 认 识 和 加 减 法 1-5
3+( )=3 4-4=( ) 0的认识和0的 加减法
0既可以表示一个 物体都没有, 也可以表示起点. 任何数和0相加减 都得原数,两个相同 的数想减得0.
按顺序数数,可以从 左往右数,从前往后 数,注意不要重复和 遗漏
练习一1题 练习一3、4题
两种物体一一对应, 如果都没有剩余, 则两种物体同样多; 如果有剩余, 则有剩余的物体的个数多, 没有剩余的物体个数少。

数一数
比多少
一个物体对应一个数,数到 几, 物体的个数就是几。
准 备 课
一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练习) 知识树
练习三第1、2题
顺序: 正数:1,2,3,4,5. 倒数:5,4,3,2,1.
一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练习)
知识树
韩云
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 一个长方体;8个完全一样的正 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几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 成一个大长方体;几个完全一 样的圆柱可以拼成一个长圆柱。
立体图形的拼搭
知识树 韩云
一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
练习八第1题
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 一个长方体;8个完全一样的正 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几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 成一个大长方体;几个完全一 样的圆柱可以拼成一个长圆柱。
练习八第2题 练习八第5题
立体图形的拼搭
长方体:6个平面,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认识立体图形 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圆柱:上下粗细完全相同, 两端是完全一样的圆形面。 球:可以任意滚动, 形状想皮球。
认 识 钟 表
一年级(人教版)第六单元 (练习) 知识树 韩云
8、7、6加几
5、4、3、2 加几
用数学
9加几

以 内 的 进 位 加 法
长方体:6个平面,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认识立体图形 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圆柱:上下粗细完全相同, 两端是完全一样的圆形面。 球:可以任意滚动, 形状想皮球。
立体图形的 混合拼搭
立体图形混合拼搭时, 把平面相接,能搭的稳。 固定球时,可以用3个 小正方体交错 摆放形成3个支点。
认 识 图 形
按顺序数数,可以 从左往右数,从前 往后数,注意不要 重复和遗漏
两种物体一一对应, 如果都没有剩余, 则两种物体同样多; 如果有剩余, 则有剩余的物体的个数多, 没有剩余的物体个数少。
数一数
比多少
一个物体对应一个数,数到 几, 物体的个数就是几。
准 备 课
一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 知识树
韩云
第7页做一做3题
认识钟表
整时
认 识 钟 表
一年级(人教版)第六单元 知识树 韩云
练习十九第1、2题
练习十九第5、6题
1.钟面上有12个数,吧钟面 均匀得分成12个大格。长 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认识钟表
整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 就是几时;电子表“:”后 面是“00”时,前面是几就 是几。
2.电子表上“:”前面的数表 示时,后面的数表示分。
第几 比多少
分与合 加减法
用数的组成 计算加减法 比较简便.
1-5的认识
1-5
顺序: 正数:1,2,3,4,5. 倒数:5,4,3,2,1.
的 认 识 和 加 减 法
一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
0既可以表示一个 物体都没有, 也可以表示起点. 0的认识和0的 任何数和0相加减 加减法 都得原数,两个相同 的数想减得0.
韩云
前和后相对
上和下相对
前 后 左 右
左和右相对
上 下
位 置
一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 知识树 韩云
请你用“前、后”说一说教 室里的人或者物品。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前和后相对
前 后 左 右
左和右相对
上和下相对
上 下
位 置
一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 (练习) 知识树 韩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