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滨州市是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山东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一、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滨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黄河,南依千山群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2.交通便利:滨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滨州市境内有京福、济洛、滨荣三条铁路经过,还有滨州机场、二广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贯穿市区,连接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
3.丰富的人力资源:滨州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滨州市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合理:滨州市经济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近年来,滨州市经济增长迅速,GDP保持较高增长率。
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2亿元,同比增长7.8%。
3.外贸出口潜力巨大:滨州市是中国石化石油、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重要基地,外贸出口潜力巨大。
近年来,滨州市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
三、发展潜力分析1.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大:滨州市是中国石化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麾下企业所在地,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大。
未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滨州市的石化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农产品加工业有广阔市场:滨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水果等农产品产区,农产品加工业有广阔市场。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3.装备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潜力:滨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未来,滨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发展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滨州市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海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
2.加强产学研合作:滨州市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空运条件便利。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 家战略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济 南都市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 道,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 岸。
区位分析
国际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从世界范围看,滨州市整体正位于崛起的渤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并处于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 2015年,滨州市出台政策注重研究谋划,推动开放发展。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推进“两区一圈”开发建设,如何在 “一带一路”、中韩中澳自贸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机遇,参与融入,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新体制;立足产业优势,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基建、能源、文化输出。要整 合外事资源,建好交流平台。
滨海 经济区
中部、山西、陕西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位分析
旅游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北部沿 海有贝砂岛88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水、
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然,
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以及土著特色风情, 是吸引周边地区乃至国内外游客的最大优势。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计划建设滨海旅游带:沿套 尔河以西临海、临港、临河地区,南至郝家沟两
2
content
区位分析 经济发展情况 资源分析 市场分析
区位分析
地理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 海湾西南岸,位于滨州市无棣县东北50公 里。海岸线180公里,规划总面积1500平 方公里,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总面 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全国沿海 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目前下辖马山子镇一个乡镇,21个行政村。
关于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滨州市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中部,地处胶州湾畔,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滨州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1. 工业结构不合理:滨州市工业经济以石化、化工、钢铁、电力等重化工为主,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 产业链不完善:滨州市工业经济产业链条较为薄弱,不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较低。
3. 创新能力不足:滨州市科技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够强。
4. 环境污染严重: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快速,但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5. 人才短缺:滨州市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其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和成因1. 结构问题:滨州市过于依赖传统的重化工产业,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历史和资源禀赋有关。
2. 政策不配套:滨州市的相关政策相对滞后,不够配套,缺乏吸引和激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3. 教育问题:滨州市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质量不高,人才培养和引进存在困难。
4. 环境问题: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不够完善。
四、推进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结构调整:滨州市应当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转型。
扶持和发展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2. 促进创新:滨州市应当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3. 加大环保力度:滨州市应当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力度,提高环境监控和管理水平。
滨州市加快融人环渤海经济圈的思考
公里 , 口4 6万人 , 人 . 是全 国沿海人均土地最 多的地 区之
一 。区位突出 、 资源厚 实 、腹地 广 阔、 业发达 、 , 产 生产要 素成本低 , 加之 多重的发 展机遇 为北 海新 区的崛 起奠定 了坚实基础 。 5 .滨州面 临的机 遇。滨 州处 在环 渤海 经 济 圈的 中 心位置 , 面临 着干载难 逢 的发展机 遇 。现在 天津 新区建
1 .环渤海经 济 圈发展 情 况。环渤 海 经 济圈 是 我 国 继“ 长三角 ” “ 、 珠三 角” 之后极具发 展生机和 活力 的新 的 经济增长极 。环渤海地区 的海岸线绵延 5 0 80公里 , 2 近 0 个城市紧密联系 、 遥相呼 应 , 数干家大型企 业在此 区域 内 密集 ,0多个港 口星罗棋布 。在 2 6 O世纪 8 0年代中期 , 环 渤海的概 念就 已经被 提 出来 。在 2 0世纪 9 O年代 初期 , 地方 政府 自主决策权增 强后 , 避免 出现 各 自为政和 重 为 复建 设 , 目前 , 环渤 海区域合作组织现 已发 展到 7省市区 的3 0个成 员 市 , 中 山东 有 济 南、 其 青岛 、 台、 烟 威海 、 潍
物流 中心 , 滨海 新 区 的核心 区建 设成 生 态 的新城 区 。 把
设如火如荼 , 滨州 距天 津新 区只有 百余 公里 。对 接滨海
新区 , 是提升滨州 地位 、 融入 环渤 海经 济圈 的最佳 选择 、 最及时的选择。如果 滨州 不主动 对接 滨海新 区 , 滨州就 丧失了一个最大的发展机会 !
色: 专 产集 区其中滨州市沿海被定 位于济 墨紫 聚 望 业 置 : 璧 市圈 出 南都
。
”
二加 融 环… 经 圈 优’ 、快 入…渤 … 济 的 势 海 … ~… …。 … 一 …
滨州市支柱产业范文
滨州市支柱产业范文
内容包括:滨州市支柱产业的概述、现状及发展趋势、走出新路径等。
滨州市是山东省的主要工业城市,也是山东省的轻工业基地之一、滨
州市支柱产业是山东省最重要的支柱性经济,其发展对整个省份的经济发
展至关重要,被誉为“山东省的中流砥柱”。
滨州市所拥有的支柱性产业大多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为主,同时,滨州市也在蓬勃发展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如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被看作是滨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
在滨州市支柱产业中,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是当前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滨州市拥有多家石油化工企业,其中以滨州滨钢石化、滨安滨化等
为代表,是滨州市最大的发动机和动力源,滨州市石油化工产业可谓是发
展迅速、技术水平进步显著,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滨州市的食品加工业也是滨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拥有多家食品加工
企业,以大汉船山、滨州天联、滨州贝比等为代表,其生产的各类食品产品,于国内各地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也为全省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
的影响。
滨州市2024年工作计划
滨州市2024年工作计划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滨州市2024年的工作计划,包括重点项目、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
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2024年是滨州市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政府将高度关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本工作计划将为实现滨州市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指导。
一、经济发展1.1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滨州经开区:加大对滨州经开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其产业发展能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企业入驻。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推广农业科技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1.2 实施措施•完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驻滨州市。
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提高企业投资和发展的便利性和效率。
•促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二、环境保护2.1 实施重点项目•加强水环境治理:提升滨州市水环境质量,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保护,确保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修复:积极推进滨州市生态修复项目,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工作的投入力度。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的大气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2.2 实施措施•加强监测和考核: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预警。
建立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环境执法力量,严厉打击环境犯罪。
滨州抽样调研报告
滨州抽样调研报告1. 引言本次调研报告为对滨州市进行抽样调研的结果总结和分析。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通过抽样调研,我们将对滨州市的经济、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期能对滨州市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 调研方法2.1 抽样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根据滨州市的行政区划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域内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点,通过对这些样本点进行调查和观察,获取到了滨州市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2 数据收集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民意数据,二是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收集相关的实际情况。
我们利用网络和现场走访的方式,对滨州市的居民和相关机构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3. 调研结果及分析3.1 经济方面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滨州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主要表现在:第一,滨州市的GDP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滨州市的工业发展较为强劲,特别是能源和化工行业;第三,滨州市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口额逐年增加。
3.2 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滨州市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的调研发现,滨州市的教育资源不足,大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滨州市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滨州市的职业教育也需要加强,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3 环境方面滨州市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的实地观察发现,滨州市的空气质量较差,尤其是工业区域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此外,滨州市的水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4.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如下结论和建议:•滨州市应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外来投资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滨州市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滨州市应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着重解决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总结通过本次抽样调研,我们对滨州市的经济、教育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山东滨州地图
山东滨州地图山东滨州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之一。
滨州地图展示出该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
下面将介绍滨州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滨州位于山东省东北部,东临渤海,西接邹平县,北邻梁山县,南界博兴县。
地势以平原为主,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滨州成为山东省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滨州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田肥沃,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
此外,滨州还以畜牧业为支撑,肉类和乳制品的生产成为经济的一个关键部分。
滨州的渔业资源也相当丰富,渤海湾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在滨州的文化遗产方面,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誉。
滨州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得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例如,滨州是孔子的故乡,孔子的故居、陵墓和其他相关文化遗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观赏和研究。
此外,滨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值得一提。
比如龙山湖风景区,它是一个以湖泊和山脉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魅力,徒步登山、观赏湖景、钓鱼等活动。
滨州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例如,新汶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在新汶村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的。
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墓地和纪念馆,展示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精神。
总的来说,滨州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
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
滨州的地图展示了这个地区的各种特征和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了解和规划旅行的机会。
无论是探索滨州的自然风光还是体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滨州都能带给人们难忘的体验和记忆。
滨州抽样调研报告
滨州抽样调研报告研究背景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第六大城市。
滨州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但在实施具体发展策略时,需要进一步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对滨州市市民的意见和需求进行抽样调查,以便为滨州市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在不同区域的居民中进行调查。
我们共抽取了500名市民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1. 关于滨州市的发展方向大部分被调查者(65%)认为滨州应该重点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能源、化工和钢铁等行业。
他们认为这些产业有助于提高滨州市的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
另外,25%的被调查者认为滨州应该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支持,利用滨州丰富的景点和自然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推动滨州的经济发展。
2. 关于滨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被调查者(70%)认为滨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道路和交通系统。
他们表示,滨州市的交通拥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大投入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此外,20%的被调查者认为滨州市还需要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和体育场馆等。
他们认为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与滨州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有关。
3. 关于滨州市的环境保护大部分被调查者(75%)对滨州市的环境保护表示关注,并认为滨州市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环境。
他们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认为滨州市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此外,15%的被调查者认为滨州市应该加大对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治理力度,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结论通过本次抽样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滨州市应重点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能源、化工和钢铁等行业。
2. 滨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道路和交通系统。
3. 滨州市应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调研结果将为滨州市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帮助滨州市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一个具有特殊经济地位的开发区。
它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也是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范例之一。
本文将从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
在成立初期,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
二、区位优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渤海,西接济南,北邻东营,南连德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该区域交通便利,拥有京九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等重要的交通干线,与国内外各大城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产业布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该区域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知名企业,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同时,还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发展前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该区域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落地生根。
同时,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注重创新创业的推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可以预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总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积极的发展战略,已经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经济区到一个繁荣兴盛的现代化经济特区的转型。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迈向新的高度,为滨州市和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滨州市经济人口承载力测度与评价
滨州市经济人口承载力测度与评价滨州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是山东半岛北翼的一个地级市。
作为全省唯一的黄河入海口城市,滨州市在历史上曾是黄河入海的主要港口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滨州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口规模也日益壮大。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逐渐凸显,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管理压力不断增加。
对滨州市经济人口承载力的测度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滨州市经济人口承载力测度与评价,是指对滨州市经济能力和人口规模的综合测量和分析,以判断其发展状况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它旨在揭示滨州市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评估滨州市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为政府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程度,即压力下的经济容量。
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其人口规模的极限。
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经济承载力主要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等方面;人口承载力主要包括人口数量承受力、城市基础设施承受力和社会服务承受力等方面。
在滨州市的实际情况下,经济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滨州市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
资源承载力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合理分配情况;环境承载力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状况;社会承载力包括就业率、经济薄弱群体救助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情况。
人口承载力则主要表现为滨州市在人口数量、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承受能力。
人口数量承受力包括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等情况;城市基础设施承受力包括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社会服务承受力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府服务和社会保障情况。
为了全面评价滨州市经济人口承载力的状况,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测度和评价:一、资源承载力分析。
对滨州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其资源承载能力,并针对资源不足和浪费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对策。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北岸,是山东省重点开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该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域。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东邻黄河,南靠322国道和滨德铁路,西连京沪铁路和济南黄河高架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开发区总面积约29.7平方公里,其中6.6平方公里为一期开发区,22.9平方公里为二期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有现代化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商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充足的资源禀赋和丰富的产业基础。
开发区紧紧围绕“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引进了众多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开放合作。
通过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和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开发区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和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该区已经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为滨州市整体经济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结构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开发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和治理,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
开发区还注重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院校,培育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开发区还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加入到开发区的建设中来。
滨州港基本情况介绍
滨州港基本情况介绍一、滨州港区位重要性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是山东海上北大门,处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区,是包括济南都市圈在内的鲁中和鲁西北地区最便捷、最廉价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被省政府列入山东半岛港口群的组成部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一环,是“四点四区一带”的关键启动工程。
二、滨州港近中期规划《滨州港总体规划》为套尔河、大口河和海港深水港区三个组成部分,通过双堤环抱式港池建设。
远景规划建设深水泊位151个,设计吞吐量6000万吨—1亿吨;中长期规划原油、液化、煤炭、原盐、集装箱等3-10万吨级泊位50个,设计吞吐量为2000—6000万吨,初步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近期目标是建成2*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和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吨。
按照滨州港发展定位,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滨州港建设计划分三步走:至2012年,建成深水港区引堤、万吨级码头防波堤一期(东防波堤接引堤段5856米)、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3000吨级航道、北海新区防潮堤及23平方公里吹填造陆工程;至2015年,建设深水港区万吨级航道及防波堤整体工程,建成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形成2000万吨吞吐能力,建成比较完善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按照梯级开发的原则,逐步打造套尔河码头群,完善套尔河港区四个作业区功能;完善临港物流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至2020年,形成6000万吨以上吞吐能力,为临港产业发展打造平台,基本实现区域性综合港口的建设目标。
三、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引堤工程总长11764米,现7884米,分5个合同段,2010年8月份基本建成,力争今年完成引堤路基建设任务,打通进海通道;码头区5856米,分5个合同段,主要建设目标是2010年11月份,码头区完成60%,防波堤完成90%,水下工程完成;。
滨州未来五年城市规划
滨州未来五年城市规划滨州市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建成了面积为老城区两倍的新城区,并以新代老,使整个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滨州未来五年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滨州未来五年城市规划未来五年重点规划建设“一环三带九片”滨州市未来五年重点规划建设“一环三带九片”,全力打造“生态滨州”。
“一环”:即建设环城生态城市公园。
年初编制完成的《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一期)以现有的外环水系和绿带为框架,将北外环和西外环规划建设成生态湿地公园,东外环形成城市森林公园,南外环打造黄河文化风情区。
贯通水系串联绿化景观,彰显主城区“四环”总框架,完善配套公共及基础设施,形成一个闭合型的环绕176平方公里主城区的生态城市公园,努力营造“玉带秀河绕四环、碧水蓝天映五海”的美好景象,使城市真正成为建在生态湿地上的城市,建在公园里的城市。
“三带”:即规划建设“一路、一桥、一河”三带。
目的是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主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一路”即渤海十八路北延到永莘路,与凤凰古城·杜受田故居相连接。
“一桥”即建设黄河四桥,与滨博大道相贯通,真正实现城市夹河而建。
“一河”即综合治理秦皇河,打造又一条纵贯主城区南北、连接南海中海的自然、生态、活力的水系景观长廊,从而带动周边的开发建设。
秦皇河的治理已经开工。
“九片”:即推动滨州火车站商贸物流区、城市中心商务区、太阳湖阳光政务区、珍珠湖文化产业园区、三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滨州经济开发区高创中心、白鹭湖综合片区、蒲湖风景区、龙庭湖旅游度假区九片区建设。
通过实施“一环三带九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低碳为特色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
未来15年,滨州该如何发展9月29日,滨州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征求意见稿)汇报会在市规划局举行,市政府十余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区参加,根据滨州实际情况对规划《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滨州城区基准地价报告
滨州城区基准地价报告滨州城区基准地价是指滨州城区内土地市场价格的参考标准,对于土地交易、项目规划以及规划用途调整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滨州城区基准地价报告的目的是对滨州城区的土地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期为土地经营、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滨州城区基准地价现状滨州城区是山东滨州市的核心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地区。
目前,滨州城区土地市场供需平衡,市场交易活跃度高,价格稳定。
根据调查数据和交易情况,滨州城区基准地价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滨州城区基准地价因素分析1.土地位置与规划用途:滨州城区位于滨州市的中心地区,是政治、商务和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价值。
不同地段和规划用途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价值,城市中心区域以及商业、住宅等规划用途的土地价格较高。
2.建设条件和配套设施:滨州城区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这些因素对于土地价格有着重要影响。
土地靠近交通干线、临近教育资源、商业设施多的地段具有较高的地价。
3.市场供需关系:滨州城区土地市场供求关系较为平衡,市场交易活跃度高。
根据供需关系,土地价格在供求紧张的情况下会有明显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会相应下降。
4.政策因素:土地市场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对土地的规划用途、管理和扶持政策都会对土地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如政府对一些行业有扶持政策,相应的土地价格可能会上涨。
三、滨州城区基准地价测算方法滨州城区基准地价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等多种方法。
本次报告主要采用市场调查法,通过搜集滨州城区土地市场的交易数据和调查问卷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滨州城区土地市场的价格水平。
市场调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数据收集:搜集滨州城区土地市场的交易数据,包括交易价格、用途、规模等信息。
2.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滨州城区土地市场的平均价格、价格区间等信息。
滨州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简介
滨州经济开发区简介滨州经济开发区位于滨州市新城区,成立于2001年,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行文批复,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189.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188个行政村,社会人口20万。
近年来,滨州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发区要率先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
先后荣获“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最具投资价值十佳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一、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滨州北接京津冀,西靠省会济南,与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相距60海里,三个小时可达首都北京,是山东的北大门。
国家“黄蓝”两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滨州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有效改善。
长深高速、荣乌高速、滨德高速等五条高速路和在建的济滨高速及205、220两条国道在市内穿越或相交,是东北地区、京津地区连接华东地区和长三角中心城市最顺畅、最便捷的通道节点,滨州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
其中,滨州港是国家《黄河1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四大港口之一,高等级疏港公路已经建成通车。
目前,既有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德滨烟国家干线铁路、规划建设的黄大铁路,将使滨州成为东至山东东部沿海,西至山西、陕西能源基地,南连胶济线,北通京津冀的“丰”字型铁路枢纽城市。
开发区借助独特的交通优势,坚持以高品质、高质量、高品位、精细化的理念为引领,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一流环境。
建区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共建成道路36条125公里,桥梁23座,铺设管网246公里,形成十纵十二横的主干路网框架。
项目区具备了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迅、宽带、广播电视及场地平整“九通一平”,拉开了经济发展的大框架,搭起了项目安臵的大载体,构筑了跨越发展大平台。
山东16个地级市介绍之——滨州市
山东16个地级市介绍之——滨州市区域:滨州市位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区划:市辖区:滨城区、沾化区市辖县(市):邹平市、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交通: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拥渤海,黄河横穿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鲁北到河北的必经之地,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文化: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
旅游:著名景点有: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雕窝峪、碣石山系、麻大湖景区、兴国寺(俗称丈八佛)、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秦皇河湿地公园、南海风景区、三河湖风景区等。
资源:滨州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9种,已开发利用的19种,尚未开发的10种。
邹平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铜矿储量约56.9万吨,同时伴生有金、银、钼等贵重稀有金属;已探明可开采利用的建筑石料储量约1.3亿立方米,麦饭石储量约1.1亿立方米左右。
除邹平南部山区外,市内整个平原及北部海滩、浅海地下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总储量约6亿吨,天然气总储量约164亿立方米。
滨州海岸线长239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
沿海滩涂、浅水海域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潜力巨大。
河流: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境内有芽庄湖、青沙湖、麻大湖三个平原湖泊。
特产:锅子饼:滨州传统名吃,相传此饼乃清末西关一邢姓店家制作,又称'邢家锅子饼'。
先用软面做两个小饼,在熬子上烙黄备用,再用鸡蛋、熟肉、豆腐、香菜制陷,卷入饼中,稍煎,切成块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州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优势劣势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
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
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3.滨州市经济发展优势分析3.1区位优势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交通便利。
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顺利推进。
港航建设全面加快3.2资源优势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
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9种,已开发利用的19种,尚未开发的10种。
据地质资料显示,滨州市矿产潜在总值1400亿元,居全省第六位。
滨州海岸线长23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8%;滩涂17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31%;负十五米浅海20万公顷,宜盐面积9.6万公顷,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
沿海滩涂、浅水海域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潜力巨大。
3.3农业优势滨州农业基础良好。
农、林、牧、渔各业发达,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产、牧草基地,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各具风味,驰名中外。
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
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名扬海内外。
全市农业经济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62.95亿元,同比增长4.5%;农业增加值135.93亿元,同比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640.8万亩,平均单产460.5公斤,总产达到295.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4%和6.6%,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7年增长。
3.4工业优势滨州工业发展迅猛。
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汽车和发动机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链)集群初具规模。
“汽车上路、轮船下海、飞机上天”目标基本实现,陆、海、空立体化高科技产业框架正在形成。
魏桥创业、滨化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盟威制造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9年夺得国内同行业之冠。
鲁北企业集团是国内第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第一家无“三废”绿色化工企业。
全市已有上市公司6家,累计募集资金59.2亿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募集资金4.89亿美元,列山东省第1位。
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09年,全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持保增长、促发展、务实效,工业经济呈现出逐月加快、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工业生产逐月加快。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3.48亿元,同比增长15.61%,增幅由年初的5.68%逐月加快至年底最好水平,且高于全省0.67个百分点,同比前移6个位次,居全省第七位。
3.5政策优势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锁定“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劳动者收入“三个翻番”的目标,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滨州,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3.6旅游资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汉孝子董永都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有孙子故园、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碣石山、鹤伴山、麻大湖等历史名胜和自然景观。
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乡土气息浓厚,艺术风格独特,滨州剪纸、惠民胡集书会、董永传说、博兴吕剧、沾化渔鼓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节会有孙子文化旅游节、体育节、邹平读书文化节、家纺文化节、中国沾化冬枣节、阳信梨花会、中国无棣金丝小枣节3.7教育科技人才优势1998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45项,其中1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或星火奖。
专利申请量658项。
有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987人,29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2.6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5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47万人,小学在校生32.11万人。
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85%。
有各类卫生院及卫生所124所,病床7536张,卫生技术人员10234人,其中医生4367人。
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9枚。
2000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8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
2009年,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滨”和“人才强市”战略,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强化知识产权和发展民营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4.劣势分析4.1经济结构不合理滨州相比较与沿海其他城市经济还是比较落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层次也比较。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35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9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8.70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6.27亿元,增长17.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92:60.94:29.14调整为10.06:58.38:31.56。
在滨州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滨州经济的发展迟缓,说到底是农业比重大,工业欠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是根本原因。
4.2城市化水平不高滨州所属各县都是人口大县。
在滨州的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占60%以上,城镇人口占38.95% ,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的乡镇中,但大多数镇都还是农业镇,不少城镇居民从事的还是农业或是涉农的简单加工业和流通业。
4.3教育投入不足、人力资本欠缺教育投入不足。
一是投入重心过低,经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二是投入比例偏低。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特别是在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成为制约农村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再加上学校经费严重短缺,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接受集中培训。
由于缺少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与机制,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返回滨州的不多。
当然,吸引人才就更困难。
5经济发展战略构想5.1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全力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2统筹协调,和谐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努力担负好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5.3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依法按规做决策,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全力保障民生,每年都确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十件左右的实事,挤出财力,腾出精力,一一落实,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4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增强对投资者、经营者的吸引力,把滨州市打造成便于投资者创业和兴业的良好载体。
6总结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锁定“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劳动者收入“三个翻番”的目标,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滨州,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参考文献[1] 孙海鸣、赵晓雷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2] 畅勇.孝感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5[3] 冯世英.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10.6[4] 苑涛.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菏泽市经济发展路径选择[D]. 北京科技大学,2006.1[5] 畅勇.孝感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5[6] 李晶晶.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 东北财经大学,2006.11[7] 山东省统计局网站[8] 滨州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