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及阁夜

合集下载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赏析诗文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 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 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赏析诗文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阁 夜 杜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 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 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 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 )、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 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 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一派壮 的图景。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曹操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 最庄严 永久的一道光彩。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闻一多 庄严: 庄严:人格 瑰丽: 瑰丽:艺术 永久: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宋 “已尽大观,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明 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 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 浪千层,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 那间,乾坤摇动、 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 礴气势! 礴气势!
名为“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写“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 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洞庭水”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沉雄悲壮 意境。 意境。

杜甫诗四首

杜甫诗四首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 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 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 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 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 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 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 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杜甫
杜甫草堂全景
杜甫草堂博物馆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诗的主旨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 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 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 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 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 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 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 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 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 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 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篇1【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江岸上的细草被微风轻轻地吹拂,夜色里一只高悬着桅杆的孤舟。

星光垂落,平原浩野分外辽阔,月光涌动,伴着滚动的江水奔流。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那细草、孤舟、沙鸥都寄寓着诗人内心的悲苦与孤寂,情怀藏于景中,景中隐有情怀,真是情景相生的典范之作。

不仅如此,诗人还善于使用反衬的艺术手法。

明星低垂,四野空旷,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确是一幅景象壮观。

意境雄浑的画面,颔联历来为人称道。

然而瞻前顾后,从“独夜舟”、“一沙鸥”这些意象看,再联系诗人并不满意自己仅仅因为诗文而有名气,远大的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你就会走人诗人的内心世界。

就会感到这雄浑阔大之景,正反衬出诗人的孤苦伶仃、颠连无告的凄怆! 在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同样使用了这种反衬的手法。

先极言春光融融,风光宜人,漫江柔波,白鸟掠起;满山青翠,山花红艳。

但笔锋马上陡然一转,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这优美的景色反勾起思乡的感伤,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强烈的反差,别具韵致。

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比较,看这两首诗在反衬手法使用上有何相通之处?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篇2作者: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

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

意境上的区别:
1,借助的对象不同。

《阁夜》是由时间而感叹物的变化,而《旅夜书怀》是由眼前的情景而抒情。

2,表达情感不同。

《阁夜》是想到国家的战乱,同时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旅夜书怀》则是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章法上的区别:
《阁夜》是层层铺开,步步推进,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旅夜书怀》则是由近及远,借景生情。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第三、四句写远景,诗的后半则是“书怀”。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旅夜书怀并阁夜PPT课件

旅夜书怀并阁夜PPT课件
第33页/共40页
月夜
杜甫
第34页/共40页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ū 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35页/共40页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 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 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 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 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 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 安。这首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船上的孤寂之情,无依 之感,以及不被任用的愤慨。
深夜江边,诗人独在桅杆高耸的船上,孤寂之情 油然而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景 象雄浑反衬出诗人暮年的凄苦;诗人的名气是因 为文章,而免官却不是因为“老病”,诗人用反 语说出了自己不被任用的愤慨;在这天地之间, 孤苦无依的诗人就像一个沙鸥一样,漂泊无依。
第14页/共40页
旅夜书怀
杜甫
第15页/共40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 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 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第16页/共40页
第4页/共40页
公元748年,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 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 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 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 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 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 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 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 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 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写作的思路(写景,叙事抒情)
一看标题
旅 夜 书 怀
本诗是在旅途之 夜抒发的情怀。 提示了写作时间。
二看作者

子美,自称 杜甫(712—770)字____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诗史 被称为“____” ,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沉郁顿挫 诗歌形式,风格___ _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工部集 著有《 ________》。
杜甫生平(712--770)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5)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 了他历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 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 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 酒赋诗,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 漫.
2﹑十年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 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 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宇宙永恒、人 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 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 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 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 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 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 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 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 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 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 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坼”:力量感,洞庭பைடு நூலகம்波涛万顷、巨浪千层, 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 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 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 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 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 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 也可能沦为与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 小人;最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 人之苦难,甚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 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 由此而不朽。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 在天地间,有一种最大的爱,他能超越时间,超越空 间,超越任何意识形态,成为永恒的温暖,成为永恒 的阳光。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阁夜
杜甫
登 岳 阳 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阁 夜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 • • • • • • • • • • • • • • •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蜀相》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武侯祠时所写。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

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

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被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合作探究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概括本诗的主旨。

登岳阳楼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当时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暮冬流寓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合作探究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

•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颈联:写个人漂泊无 依的生活遭遇。 • 尾联:写登楼远眺北 方,想到战火连年不 息,靠着栏杆眼泪、 鼻涕不停流淌。 • 杜甫律诗特点:前两 联写景(一般写壮 景),后两联写个人 遭遇与抒发感情。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悲慨? 前一句借典抒情,借忠、逆之臣殊 途同归来表达诗人报国之志难伸,功业 无成,自我安慰的无奈消极情绪。
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亲人、朋友音 讯全无,也只能徒然地感到万分寂寞的 心情。
本诗内涵丰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 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表达多重悲慨。
①年事已高,时日无多。
悲 慨
②浪迹天涯,无依无靠。
③融 视听结合 点面结合
借典抒情
市检题
• 17.下列对诗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本诗为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 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寄寓了伤乱思乡 之意。 • B.尾联诗人思及先贤功业,表达了对国事 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强做自我安慰的无 奈。 • C.诗歌以“野哭”的萧杀死气与“夷歌” 的田野生气对比,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 向往夷歌田园的生活。 • D.诗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鼓角声、野 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氛围,痛切地表 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 旅夜书怀 杜甫
• • • • • • •
• 颈联:是愤懑之语。 表面写的是自己名声哪 里是因为文章写的好呢? 细草微风岸, 官倒是因为老了,病退 危樯独夜舟。 了。实际上是反语,表 达诗人匡世济民的抱负 星垂平原阔, 不得实现的遗憾激愤之 月涌大江流。 情。 名岂文章著, • 尾联:以孤鸥自喻,加 强了诗人身世的孤独之 官应老病休。 感,抒写诗人抑郁苍凉 飘飘何所似? 的心情。整首诗意境苍 天地一沙鸥。 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旅夜书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 四、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题解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

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

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

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

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

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

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

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

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

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

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

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大 意
客至①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 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 樽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⑥尽余杯。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 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 有朋友来访,表达了 喜出望外之情;后一 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 以简易的酒菜待客, 然欲呼邻翁来陪饮, 以尽宾主之欢,表现 了诚朴、率真的态度, 可见双方友情之深。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 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 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 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 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 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 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 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 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大意(直抒胸臆)
关键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 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 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 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 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 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 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 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 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 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 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 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 不敢怨君。这一点,我们从他三年前在梓州写的“圣朝无弃 物,衰病已成翁”(《客亭》)也可以得到证明。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 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 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 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 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 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 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 “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 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 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 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 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 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 作时间。
二看作者
• 杜甫(712—770)字子__美__,自
称_少__陵_ 野老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____”诗,史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风格__沉_ 郁顿_挫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__工__部__集__》。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月 光在江中翻滚如涌。 (1分)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绘景象)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 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 境。 (2分)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效果)
解答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种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解题方法。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阅读 的思路(写景, 叙事)。
一看标题


本诗是在旅途 之夜抒发的情
书 怀。提示了写
10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教学目标
• 1.运用已掌握的鉴赏诗歌的思路解 读诗歌内容。
• 2.当堂背诵 • 3.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常用的一
四看全文
杜甫
细草微风岸,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危樯独夜舟。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星垂平野阔,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月涌大江流。大江奔流,明月在水中翻滚如涌。
名岂文章著,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官应老病休,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 飘飘何所似,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天地一沙鸥。就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背一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 诵的名联。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 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三看注释
•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 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 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 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在西南漂 泊时期,生活是漂泊的,心境是凄 苦的。
旅夜书怀
秀一秀
诗歌背诵小比赛
1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
春夜喜雨
杜甫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5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7
客至
答案示例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 是低垂的意思,“涌”是滚涌的(意1思分)。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 月光在江中翻滚涌动。 (1分)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 的奔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 凄苦的心境。 (2分)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是低垂的 意思,“涌”是滚涌的意思。 (1分)
2007年:全国II卷、广东卷、江西 卷、辽宁卷、天津卷 (五套)
2008年: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天 津卷、上海卷、安徽卷、湖南卷 (六套)
2009年: 广东卷、山东卷、四川 卷(三套)
解答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点出该字运用了何种手法。 (描绘景象加手法)
• ③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 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4分)(09年广东卷)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类型
• 1.第一种:分析意境型 • 2.第二种:分析技巧型 • 3.第三种:分析语言特色 • 4.第四种:炼字型 • 5.第五种:一词领全诗型
近三年来高考考查炼字情况:
(3)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效果)
牛刀小试
感受高考
(2008年全国卷II)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点出该字运用了何种手法。 (描绘景象加手法)
(3)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效果)
高考试卷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 题目:
• ①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09年山东卷)
• ②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2分)(09年四川卷)
杜甫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8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9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