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及阁夜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0cefa3aa00b52acec7ca2d.png)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https://img.taocdn.com/s3/m/4818b0cc58f5f61fb73666f8.png)
赏析诗文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 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 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赏析诗文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景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情
孤独凄苦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阁 夜 杜
甫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 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 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 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 )、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 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 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https://img.taocdn.com/s3/m/c7ffdf7831b765ce050814ea.png)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一派壮 的图景。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曹操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 最庄严 永久的一道光彩。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闻一多 庄严: 庄严:人格 瑰丽: 瑰丽:艺术 永久: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宋 “已尽大观,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明 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 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 浪千层,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 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 那间,乾坤摇动、 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显示出洞庭湖的 礴气势! 礴气势!
名为“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写“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 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洞庭水”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沉雄悲壮 意境。 意境。
杜甫诗四首
![杜甫诗四首](https://img.taocdn.com/s3/m/020a3113c5da50e2524d7f6c.png)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 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 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 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 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 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 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 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杜甫
杜甫草堂全景
杜甫草堂博物馆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诗的主旨
•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 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 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 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 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 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 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 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 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 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 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f0ce89d04a1b0717ed5dd41.png)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情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
•我听到了
。
•我想到了
。
•我感受到了
。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70064a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2.png)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篇1【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江岸上的细草被微风轻轻地吹拂,夜色里一只高悬着桅杆的孤舟。
星光垂落,平原浩野分外辽阔,月光涌动,伴着滚动的江水奔流。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那细草、孤舟、沙鸥都寄寓着诗人内心的悲苦与孤寂,情怀藏于景中,景中隐有情怀,真是情景相生的典范之作。
不仅如此,诗人还善于使用反衬的艺术手法。
明星低垂,四野空旷,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确是一幅景象壮观。
意境雄浑的画面,颔联历来为人称道。
然而瞻前顾后,从“独夜舟”、“一沙鸥”这些意象看,再联系诗人并不满意自己仅仅因为诗文而有名气,远大的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你就会走人诗人的内心世界。
就会感到这雄浑阔大之景,正反衬出诗人的孤苦伶仃、颠连无告的凄怆! 在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同样使用了这种反衬的手法。
先极言春光融融,风光宜人,漫江柔波,白鸟掠起;满山青翠,山花红艳。
但笔锋马上陡然一转,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这优美的景色反勾起思乡的感伤,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强烈的反差,别具韵致。
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比较,看这两首诗在反衬手法使用上有何相通之处?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篇2作者: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https://img.taocdn.com/s3/m/eeda99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d.png)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
![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5aa591240c844769eaee87.png)
意境上的区别:
1,借助的对象不同。
《阁夜》是由时间而感叹物的变化,而《旅夜书怀》是由眼前的情景而抒情。
2,表达情感不同。
《阁夜》是想到国家的战乱,同时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旅夜书怀》则是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章法上的区别:
《阁夜》是层层铺开,步步推进,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旅夜书怀》则是由近及远,借景生情。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第三、四句写远景,诗的后半则是“书怀”。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https://img.taocdn.com/s3/m/764834a4eff9aef8951e0624.png)
”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的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之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年
,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旅夜书怀并阁夜PPT课件
![旅夜书怀并阁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620e5e02d276a201292e35.png)
月夜
杜甫
第34页/共40页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ū 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35页/共40页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 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 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 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 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 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 安。这首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船上的孤寂之情,无依 之感,以及不被任用的愤慨。
深夜江边,诗人独在桅杆高耸的船上,孤寂之情 油然而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景 象雄浑反衬出诗人暮年的凄苦;诗人的名气是因 为文章,而免官却不是因为“老病”,诗人用反 语说出了自己不被任用的愤慨;在这天地之间, 孤苦无依的诗人就像一个沙鸥一样,漂泊无依。
第14页/共40页
旅夜书怀
杜甫
第15页/共40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 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 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第16页/共40页
第4页/共40页
公元748年,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 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 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 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 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 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 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 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 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 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978118e87101f69e3195f4.png)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写作的思路(写景,叙事抒情)
一看标题
旅 夜 书 怀
本诗是在旅途之 夜抒发的情怀。 提示了写作时间。
二看作者
子美,自称 杜甫(712—770)字____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诗史 被称为“____” ,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沉郁顿挫 诗歌形式,风格___ _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工部集 著有《 ________》。
杜甫生平(712--770)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5)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 了他历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 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 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 酒赋诗,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 漫.
2﹑十年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 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 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宇宙永恒、人 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 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 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 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 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 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 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 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 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 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https://img.taocdn.com/s3/m/a4127aa0ec3a87c24028c441.png)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 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坼”:力量感,洞庭பைடு நூலகம்波涛万顷、巨浪千层, 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 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赏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 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 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 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 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 也可能沦为与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 小人;最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 人之苦难,甚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 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 由此而不朽。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 在天地间,有一种最大的爱,他能超越时间,超越空 间,超越任何意识形态,成为永恒的温暖,成为永恒 的阳光。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阁夜
杜甫
登 岳 阳 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读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阁 夜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思
• • • • • • • • • • • • • • • • •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ed57a7998fcc22bdd10d18.png)
《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蜀相》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武侯祠时所写。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
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
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被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合作探究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概括本诗的主旨。
登岳阳楼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当时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暮冬流寓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合作探究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a298f5c77232f60ddcca148.png)
•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颈联:写个人漂泊无 依的生活遭遇。 • 尾联:写登楼远眺北 方,想到战火连年不 息,靠着栏杆眼泪、 鼻涕不停流淌。 • 杜甫律诗特点:前两 联写景(一般写壮 景),后两联写个人 遭遇与抒发感情。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悲慨? 前一句借典抒情,借忠、逆之臣殊 途同归来表达诗人报国之志难伸,功业 无成,自我安慰的无奈消极情绪。
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亲人、朋友音 讯全无,也只能徒然地感到万分寂寞的 心情。
本诗内涵丰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 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表达多重悲慨。
①年事已高,时日无多。
悲 慨
②浪迹天涯,无依无靠。
③融 视听结合 点面结合
借典抒情
市检题
• 17.下列对诗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本诗为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 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寄寓了伤乱思乡 之意。 • B.尾联诗人思及先贤功业,表达了对国事 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强做自我安慰的无 奈。 • C.诗歌以“野哭”的萧杀死气与“夷歌” 的田野生气对比,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 向往夷歌田园的生活。 • D.诗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鼓角声、野 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氛围,痛切地表 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 旅夜书怀 杜甫
• • • • • • •
• 颈联:是愤懑之语。 表面写的是自己名声哪 里是因为文章写的好呢? 细草微风岸, 官倒是因为老了,病退 危樯独夜舟。 了。实际上是反语,表 达诗人匡世济民的抱负 星垂平原阔, 不得实现的遗憾激愤之 月涌大江流。 情。 名岂文章著, • 尾联:以孤鸥自喻,加 强了诗人身世的孤独之 官应老病休。 感,抒写诗人抑郁苍凉 飘飘何所似? 的心情。整首诗意境苍 天地一沙鸥。 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754a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e.png)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旅夜书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74a52d14b84ae45c3a358c2b.png)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641832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2.png)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题解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
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
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
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
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
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
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
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
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
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
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
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feb399e9172ded630b1cb673.png)
大 意
客至①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 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 樽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⑥尽余杯。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 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 有朋友来访,表达了 喜出望外之情;后一 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 以简易的酒菜待客, 然欲呼邻翁来陪饮, 以尽宾主之欢,表现 了诚朴、率真的态度, 可见双方友情之深。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 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 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 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 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 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 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 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 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大意(直抒胸臆)
关键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 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 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 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 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 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 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 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 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 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 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 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 不敢怨君。这一点,我们从他三年前在梓州写的“圣朝无弃 物,衰病已成翁”(《客亭》)也可以得到证明。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 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 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 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 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 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 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 “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 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 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 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 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 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 作时间。
二看作者
• 杜甫(712—770)字子__美__,自
称_少__陵_ 野老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____”诗,史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风格__沉_ 郁顿_挫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__工__部__集__》。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月 光在江中翻滚如涌。 (1分)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绘景象)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 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 境。 (2分)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效果)
解答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种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解题方法。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阅读 的思路(写景, 叙事)。
一看标题
旅
夜
本诗是在旅途 之夜抒发的情
书 怀。提示了写
10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教学目标
• 1.运用已掌握的鉴赏诗歌的思路解 读诗歌内容。
• 2.当堂背诵 • 3.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常用的一
四看全文
杜甫
细草微风岸,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危樯独夜舟。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星垂平野阔,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月涌大江流。大江奔流,明月在水中翻滚如涌。
名岂文章著,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官应老病休,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 飘飘何所似,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天地一沙鸥。就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背一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 诵的名联。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 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三看注释
•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 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 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 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在西南漂 泊时期,生活是漂泊的,心境是凄 苦的。
旅夜书怀
秀一秀
诗歌背诵小比赛
1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
春夜喜雨
杜甫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5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7
客至
答案示例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 是低垂的意思,“涌”是滚涌的(意1思分)。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 月光在江中翻滚涌动。 (1分)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 的奔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 凄苦的心境。 (2分)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是低垂的 意思,“涌”是滚涌的意思。 (1分)
2007年:全国II卷、广东卷、江西 卷、辽宁卷、天津卷 (五套)
2008年: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天 津卷、上海卷、安徽卷、湖南卷 (六套)
2009年: 广东卷、山东卷、四川 卷(三套)
解答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点出该字运用了何种手法。 (描绘景象加手法)
• ③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 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4分)(09年广东卷)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类型
• 1.第一种:分析意境型 • 2.第二种:分析技巧型 • 3.第三种:分析语言特色 • 4.第四种:炼字型 • 5.第五种:一词领全诗型
近三年来高考考查炼字情况:
(3)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效果)
牛刀小试
感受高考
(2008年全国卷II)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点出该字运用了何种手法。 (描绘景象加手法)
(3)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效果)
高考试卷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 题目:
• ①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09年山东卷)
• ②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2分)(09年四川卷)
杜甫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8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9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