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3课边城作者资料

合集下载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讲解与例题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讲解与例题

3 边城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重点了解小说《边城》的内容。

2、朗读课文,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掌握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与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的手法。

3、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形象以及文中所透露出来的纯朴的人性美。

作家作品简历: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

14岁时,她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

作品:《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部短篇小说集与《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课文背景:中篇小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就是她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民族的与个人的隐痛。

资料卡片1、《边城》故事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她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瞧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为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就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便抛下翠翠出走她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2、沈从文的创作特点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她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素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高二 语文必修5《边城》

高二 语文必修5《边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 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 意义的人却很少。
沈从文《在昆明的时候》 世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凄婉缠绵的情思, 玉溪生李商隐说“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 一寸灰”,鲍照也说“两相思,两不知”。 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 俗人情,表现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 美,我们通过学习《边城》一起来发现它,展 示它,品味它。
,翠翠自然
为 “爱”作 恰 如 其 分 的 说 明。
淳朴 自然 纯 净

深 切 真 挚
让那让那看一等等她等等等翠男两有十翠在这 这时这年在日等到等等到过翠子人天七翠那原 辛光女头爷复到了着到黄第说离交这年和个是 酸流孩户爷一最雁他哭叶一等去换女来她与没 无水等对的日后儿的了滑个他时了孩一爷世有 声潺到门心翠竟过承为落秋一依生碰向爷隔时 流潺天当里翠忘 诺何 等辈依命上如为绝间 传一荒荒是纯了 等爱 过子不的城此人的流 去 唐断真有 着恋 第 舍约里 渡村过 不 的肠的承 他依 二 的誓的 船子的 复 思 仰诺 的旧 个 凝 男 过 故 返 想 望 回 秋 视 子 日 事 头
快乐、单纯、情窦初开、任性、撒娇、 善良、天真
2 爷爷形象探究
小说以翠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但翠翠的 情感变化离不开爷爷,表面上看,祖孙俩在生
活上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其实更重要的是爷
爷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护翠翠。文章中
有多处这样的细节,请同学们找出来:
点拨明确:
(1) 几次丢下工作陪翠翠去看赛龙舟。 (2)翠翠 看赛龙舟再晚也等爷爷。 (3)顺顺说翠翠美,问翠翠年纪,爷爷则很快乐地 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 事,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4) (4)爷爷笑问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你是否答应。 (5)翠翠不高兴时为她唱歌。 (5 )爷爷坚持不收商人过渡费。 (6)跟翠翠说宋家堡子里新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7)爷爷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翠翠听。

第3课《边城》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五).doc

第3课《边城》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五).doc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八骏图》、《湘行散记》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他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醇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边城》的创作动机《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3课 边城

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3课  边城

桃。‛
——汪曾祺
28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安辑(jī) 蘸酒(jiào) 泅水(qiú)

B. 傩送(tān)
氽水(tǔn)
踹水(chuài)
结实(jiē) 睥睨(nì)
C. 茶峒(tónɡ) 喧阗(tián) D. 角隅(yú) 歇憩(qì)
生形式确实是自然的,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
人性的,他们有爱、敢爱,爱得深沉,爱得彻底。
15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 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 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16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由湘西的封闭农业文明社会性质决定,人们 内心流露出了一种‚孤寂‛的色彩。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1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2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
3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沈 从 文

4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作者简介
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 , 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 岁时,他投 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 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 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88 年病逝于北 京。
8
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语文(必修5)
创作动机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

《边城》内容简介

《边城》内容简介

《边城》内容简介《边城》内容简介《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本小说的内容简介,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1、内容简介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

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

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孙女心事。

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

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老二。

2、简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3、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3《边城》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3《边城》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 天朗、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
自然环境的作用: 1.点明故事产生场所,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时暗示社会环境。 2.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3.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4.间接表现人物性情、思想感情,从而表现文章主题或深化文章主题。
傩送出走后矢志不渝的等心上人回来 情窦初开
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爱恋,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 不计酬劳,不贪便宜
古道热肠,忠于职守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 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善良浑厚, 即使为了陪翠翠请人帮忙看船, 也时时挂念朋友的孤单,即刻回去替换
创作背景
1934年,沈从文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湘西故乡。看惯了大都市尔虞 我诈、世态炎凉的作家,重新感受到故乡人身上保留的那种质朴 的人性美,也感受到了由于现代文明的侵入,这种人性美行将消 失的情景,于是创作了中篇小说《边城》。
关于创作动机,作者说: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 ‘人生的情势’,一种‘优美,健康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情势’。我主张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 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 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 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 天保对翠翠的朦胧爱情
当翠翠说一个人去看龙舟赛不好玩 时,“祖父想了半天,方想起一个 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赶夜里到城里 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
心理描写, 担忧爷爷,可见对爷爷的依赖之深
翠翠由傩送家的伙计送回来时,爷 爷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 “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doc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doc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文精讲【学前导引】《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

本文节选的是第13~15章。

作者在他的《习作选集代序》中写道:“我只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这是沈氏创作宗旨的形象概括。

本文正是在老船夫与孙女平淡无奇,微有波澜的日常生活中展现一幅湘西特有的秀美别致的风俗人情画。

作者对于善良、淳朴的人类本性怀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表现一种伦理的善与道德的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

同学们在阅读时,要着重体味这种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特点。

2.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3.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

【基础知识精讲】·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

14岁时,辍学从军,参加湘西当地土著部队,辗转川、湘、黔三省交界地带及酉水流域,经历了6年的少年军旅生涯。

1922年,他告别湘西,到北京实现他的文学之梦。

因生活困难,未能升学,就一边自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

1934年主编北平的《大公报》副刊《文艺》。

抗战爆发后,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沈从文遭到错误批判,作品也不再印行。

后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工作,放弃了文学创作,潜心研究中国历史文物,著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沈从文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文学创作十分丰富。

他的小说可以分为“湘西”“行伍”“都市”三个系列,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会明》《八骏图》等。

作品集现在通行的有:《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PPT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 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
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从时间、文 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 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 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 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 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 内心刻画 文化内涵
翠翠: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 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傩送的爱 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是一个理 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外公: 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 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 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天保: 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 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 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 开并死于意外。
不到下一秒自己的老师会往哪里走。
实践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请特别留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请离开你已经习
惯的舒适区域,你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也就越能高效 地掌控课堂。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53%
老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她无处不在。
85%
下一步会去哪儿?我不知道 她在这儿、在那儿,无处不 在 她一刻不停地四处走动。
闭上眼睛,你不知道睁眼 在后 哪她 儿会 。25%
她在帮助我、帮助你,帮助我们 所有人
她在这儿、在那儿
65%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THANKS!
感谢聆听 请多指点
感谢学校及公司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XX团队,特别感谢某某给予的耐心指导;
感谢台下观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边城》公开课课件(52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边城》公开课课件(52张PPT)
老船夫的独生女(翠翠的母亲),同一个屯
防士兵“唱歌相熟”,肚子里有了孩子,却“结 婚不成”。屯防士兵顾及军人名誉,首先服了毒 ,老船夫女儿待孩子生下后,到溪边故意吃了许 多冷水,也死去了。老船夫无从理解这悲剧的前 因后果。他不怨天尤人,细心地抚养翠翠,疼爱 她,尊重她,但也隐约感到了母女二人共同的命 运。
小说意象分析
翠翠的意象象征着什么呢?
1 .爱与美 2.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 3 .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 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渡船,爷爷,端午节” 这些意象 象征着什么呢?
1.少数民族古老的历史
2.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 素朴的人情美
3.隐喻少数民族古老的生活方 式
边城是落后的,封闭的,为什么作 者却极力歌颂原始社会呢?
呼吁:
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边城的人们善良而纯真,而翠翠 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呢?
由湘西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的 “孤寂”导致的。
翠翠的孤寂:
外公虽无微不至,但无法真正理解一个青 春少女的情怀,所以她感到孤独,“这日 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对于爱情,她只 能从虚幻的梦境中来开始体会;对于两兄 弟的“决斗”,她更是不知道前因后果, 最后只能孤独、凄凉地等待不可知的将来。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 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 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 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 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
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
如其分的说明。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城,生活着靠 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朗 ;孙女翠翠十五岁。他们纯朴善良,辛苦摆渡, 热情助人。

1.3边城课件(人教版必修5)

1.3边城课件(人教版必修5)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1.节选内容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 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答案】 围绕端午节展开。 •第3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 城人们筹备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 •第4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 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 老傩送时的情景。 •第5节描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 爷爷看龙舟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 的情景。 •第6节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 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的 情思,引发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审题】考查分析文章 结构,概括大意的能力 第3节:开篇即叙述边 城端午节的风俗,接着又 说“端午节又快来了”, 展开故事叙述。 第4节:开头写到“还 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 ……” 第5节:写到“翠翠为 了不忘记那件事,上一年 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 ……” 概括故事情节要抓住 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 人因为什么做了何事,结 果如何”,但不一定每个 要素都有。
生活环境的太平 边城之“边”
说明了这里生活环 境的相对隔离,受 外界影响小,习俗 保留相对完好。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4.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 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 【审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 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 场面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 (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场面描写 作用? 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 【答案】 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 中来看,作用又各所侧重。 这些场面营造了端 午节的热闹气氛,印证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有的 了这里的民风淳朴。正 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 是在这热闹的游戏中, 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 作者让小说的主要人物 翠翠、老船夫、天保、 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 傩送等人相继出场,并 (3)推动情节发展。场面描写往往为 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 下文的情节的发展做一个铺垫。 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 (4)暗示社会背景。尤其是其中的环 爱好,为下文展开故事 和塑造人物作好了铺垫 境和人情风俗的描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3课《边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3课《边城》

笑着”,不说话却笑,表现了她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
的感情涟漪。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
翠“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少女已经心有所
属,默默相思。
2.小说环境包括自然风景、社会风俗、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即人情)。本文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
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请分别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
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
目 链
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 接
情乡土小说。
栏 目 链 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题概括
作者通过描写湘西秀丽风光、淳朴民风以及翠翠、爷爷、
天保、傩送等人的人性美,旨在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 栏
分析总结。

答:风俗方面写了两个节日——端午、过年,描写了赛龙 目
舟、捉鸭子、舞龙、耍狮子等风俗;另外有迎婚送亲的花
链 接
轿队,路过渡口,要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纸包封”。这
些习俗“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人情方面:官民
同乐,军民共欢;顺顺一家人对翠翠爷孙的关怀照顾;爷
爷对孤独老汉的关心。“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
老船夫的“一切要来的都得来”的无奈。
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
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
《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他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
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二、作家作品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小溪白塔旁边,
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边城》是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与祖国边疆相连的边城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以下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
1. 智慧才子:小说中的男主角赵辰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年轻人,被人们称为智慧才子。

2. 边塞诗人:赵辰是边城的一位年轻才子,他喜欢写诗,被人们称为边塞诗人。

3. 边塞风光:小说中描绘了边城的壮丽景色,包括辽阔的戈壁滩、高耸的山峰、奔腾的黄河等。

4. 文化冲突:小说中,赵辰作为一个文化人,面临着与胡文化的冲突。

他在边城被胡人瞧不起,但他却充满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自信。

5. 胡族习俗:小说中描述了胡族的一些习俗,如胡人耳朵上的耳环、胡人庆祝婚礼的习俗等。

6. 玛尔扎哈:小说中的女主角玛尔扎哈是一个胡族的美女,她和赵辰之间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

7. 蒙古大军:小说中描绘了蒙古大军入侵边城的场景,包括蒙古人的武装装备、战场上的激战等。

这些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背景。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3课 边城2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3课 边城2
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被译成40多种语言。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成书最多的作家。
书法家沈从文
★ 沈从文 — 乡土作家
• “我人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 不习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 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虽然也写都市 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的作品,我 比较喜爱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 事。”
• 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继鲁迅《 阿Q正传》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有一个轰动。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 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 结构寓严谨于疏放。
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 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 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 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 前发展。
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 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 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 美结合。
二、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一个偏远的小镇 --茶峒城 ······
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 和人性美。
☆ 故事的开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 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B、老船夫 极其善良的老者 对待外人,他是捧着一颗热心 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
C、其他人物 身为船总的顺顺,却能慷慨大方,体贴关心下人。一点 也没有船总的威风和架子。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同时爱 上翠翠,却千方百计成全对方。再如,杨马兵在老船夫 死后,毅然肩负起守渡船和照顾翠翠的责任。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人物 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人物 性格特点。
情节再现
让学生分组选择小说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表演,通 过再现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主题辩论
针对小说中的某一主题,如“边城的悲剧结局是 否可以避免”,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04
《边城》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河,影响了后来的乡 土文学创作。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汪曾祺、贾平凹等。
《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乡土情结影响 了众多文学创作者。
学术界对《边城》的评价
02
01
03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 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 节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
任务驱动法
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如分析小 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某 一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堂活动设计
主题讨论
针对小说中的主题,如爱情、亲情、人性等,组 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城》的 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一代代 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05
《边城》的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04
情境创设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 乐、视频等,营造出《边城》 中描述的湘西自然风光的氛围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 的情感和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小 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 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课件:人教版语文必修5:3.边城

课件:人教版语文必修5:3.边城
耽误渡客的行程。 • 他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无论什么情况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不管这个职位对于他自己的意义,只静静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于自己的职位,
同时在家里他对孙女翠翠是至爱至亲,心细如发。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边城》四个部分的学习,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沈从 文那质朴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散文化的小说情节,更让我们感 觉到那平和的边城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这篇小说以语言和心理描 写为主,刻画了翠翠这样一个纯真而对爱情执着的少女形象。也 让我们领略了边城这个地方的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
3.作者写这篇小说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 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请大家从小说所描写的内容印证 一下作者的话。
优美健康的人生表现在:人是淳朴的。翠翠的爷爷把自己的酒 给路上遇到的朋友喝酒喝个够;还有就是帮人过渡不收钱;船总顺 顺虽有钱有势,但是待人和蔼;傩送和天保都喜欢翠翠,但是都能 为对方考虑,他们都因为想着对方而离开了翠翠;翠翠的清纯可爱 让天保和傩送都倾心向往。在这个地方还保存着古老的风俗习惯, 比如端午赛龙舟、捉鸭,八月十五的习俗等风俗习惯,在当时的其 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整体感知
1.小说选文部分以什么为情节线索,写了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 2.小说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节日的风俗习惯, 作者是怎么安排情节的?
小说的节选部分主要写了边城茶峒地方的端午节的风俗场景。 小说节选了《边城》部分的第三、四、五、六节。小说的第三节 写边城始终没有变的端午节风俗。第四节,回忆了两年前端午节 翠翠祖孙两人游端午,翠翠偶遇傩送的情景,这为翠翠开启了爱 情之路。第五节,主要写两年后翠翠心中放不下傩送,和爷爷再 次到镇上过端午遇雨,到傩送家避雨,没有遇到傩送,且被顺顺 家提亲的事。第六节,主要写迎新队伍再次开启翠翠情窦,爷爷 试探翠翠的心思的情景。

高二语文3、边城人教第五册

高二语文3、边城人教第五册

3高二语文3、边城人教第五册高二语文3、边城人教第五册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关于《边城》的评语摘编1.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2.沈从文小说独具地方特色。

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

题材是湘西社会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人物是湘西农村的“愚夫俗子〞,一批土生土生的“乡下人〞;景色更是湘西山山水水迷人的美景.沈从文更是描绘风土人情的高手,他画出一幅幅风俗长卷,婚嫁、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他成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他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惊叹。

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王嘉良、李标晶《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3.《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坎坷的一生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3课《边城》作者资料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个人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中文名: 沈从文
外文名: 无
别名: 沈岳焕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凤凰县
出生日期: 1902
逝世日期: 1988
职业: 作者,学者
毕业院校: 小学毕业, 北京大学旁听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代表作品: 《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文学创作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孩童趣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去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这时他急了,但转念一想:书包不见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先生。毛老师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知道隐瞒不住,干脆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大约跪了半个小时,毛老师才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和的口吻问沈从文恨不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说:“当然恨,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罚跪侮辱我。”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主要著作
小说集 《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边城》 (其中《端午日》选入江苏版七年级语文上册;s第一章,第十三章选入上海市高中一年级教材) 《长河》 散文集 《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从文赏玉》 相关传记 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 金介甫,《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社 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吴世勇,《沈从文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年表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小说分类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代表作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5岁随军外出,曾做过上士,后来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历史研究
周新国先生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湖南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一书中还记载过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沈从文晚年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在研究中国古代铜镜战国镜方面,沈从文《铜镜史话》指出:“战国铜镜以它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见称,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楚镜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先在淮河流域发现,通常称为‘淮式镜’。解放七年来,因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国的产物,叫作‘楚式镜’比较正确。从现实材料分析,青铜镜子的发明,虽未必创自楚国,但是楚国铸镜工人,对于提高生产技术和丰富镜子装饰艺术,无疑有过极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