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讲义
《植物生长素》人教版高中生物专家课件
(一)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生长,向光弯曲 实验三
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四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问题一:引起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什么? 问题二: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哪个部位有关? 的感光问部 题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哪里? 问题四:胚芽鞘弯曲的部位在哪里?
遵循实验设计的 对照性 原则和 单一变量 原则
(七).对植物向光性的 解释
1.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外因: 单侧光照射 内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向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单侧光照射后,胚 芽鞘背光一侧的生 长素含量多于向光 一侧,因而引起两 侧生长不均匀,从 而造成向光弯曲。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学习延伸
20世纪80年代,有的学者用向日葵、 萝卜作实验材料,结果发现,因单侧光 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 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而向光侧的生长 抑制物却多于背光侧。请上网或到 图书 馆查询相关的资料,并设计实验,探讨 玉米的向光生长支持哪一种观点。
发生弯曲的是哪个部位?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以下部分。
结论1: 向光弯曲的外界因素是单侧光照 结论2: 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结论3: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结论4: 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 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 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实验方案改造如下: 形态学上端
实验组:
形态学下端
对照组:
感光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弯曲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分
实验 结论
弯曲原因
5.1 植物生长(学生版)-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一)
展示植物向光性的图片或播放植物向光性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特点。
介绍胚芽鞘的结构和作用。
图片或视频展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引导同学们分析达尔文四组实验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自 变量、因变量,说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课前导学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①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目标导航
第 5 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 节 植物生长素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6.1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 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 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 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能够说出生长素发现历程相关实验的结论;分析生长素 发现历程的相关实验过程,掌握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讨论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 验,说出生长素的产生、分布部位、运输特点及生长素 的化学本质。对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对植物向光 性的解释的研读、讨论,解释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促进 生长,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生长速度较快,从而导致植 物向光弯曲生长。通过分析、谈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 点及顶端优势现象,理解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作 用。
考法 0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典例 4】下图一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弯曲的情况 (弯曲角度用 a 表示);图二表示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 C 点时,α具有最小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 B 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逐渐减小 C.当生长素浓度高于 B 点浓度时,生长素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胚芽鞘放琼脂块一侧的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 【答案】B 【解析】图一中,胚芽鞘弯曲程度越高,α越小。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 B 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放 琼脂块的一侧生长最快,胚芽鞘弯曲程度最高,α具有最小值,A 项错误;当生长素浓度小于 B 点浓度时, 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逐渐减小,B 项正确;当生长素浓度高于 B 点浓度而小于 D 时,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作 需要大胆的猜测、严谨的实验、认真的观察和严密的
用特点蕴含的适度与平 逻辑分析,科学的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
衡观。
知识点(一)
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①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 方向生长
2.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插入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 弯曲生长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类别 移植类
旋转类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弯曲生长 ③④中 IAA 的含量 a=b+c,b>c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 根离心生长
结论 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3.植物激素的概念 (1)产生部位:植物体内。 (2)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 (3)生理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4)化学实质:微量有机物。
(1)达尔文父子通过实验提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 ×)
(2)达尔文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是由于促进生长的“影响”分布不均 (×)
实验结论:①②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 分布不均匀 。
(4)温特的实验
实验组(A 组)
对照组(B 组)
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 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处理
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课件】植物生长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P93 思考.讨论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
1.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
二者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都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 用部位发挥作用,且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2.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这说明植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与动物激素有明显不同。
①
前后
②
前后
③
前后
④
前后
(一)达尔文和他儿子的实验(19世纪末)
光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 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 递了某种“影响”,造成 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 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 向光性弯曲。 P91
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
(二)鲍森·詹森的实验(1913年) P91
B 资料P150 5.下列有关生长素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缺乏O2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以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 C.生长素从根尖向上运输不属于极性运输 D.顶端优势的产生一定与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有关
√ 教材P95
1.(2)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
× 教材P95
1.(1)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P92
①外因:
单侧光照射
②内因:
生长素的分 布不均匀
向光侧 生长素少
伸长慢
背光侧 生长素多 伸长快
向光弯曲生长
即时检测 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其生长状况如何?
光
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填表)科学家实验过程图示实验结论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2)其他科学家的研究①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为吲哚乙酸(IAA)。
②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确认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
2.植物的向光性(1)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其幼嫩部位向着窗外生长。
(3)意义: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4)原因: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3.什么是植物激素?探究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具有向光性,其中的原因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
阅读教材,完成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并归纳其原理。
1.达尔文实验根据图示完成达尔文实验的相关问题,然后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是:①弯向光源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直立生长;④弯向光源生长。
(2)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3)③与④对比,说明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4)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课件
光源
小窗 光源
小窗 光源
小窗 光源
小窗
A
B
C
D
材料用具:萌发的玉米种子和胚芽鞘假设干、刀片、记号笔、红墨水、蓝 墨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设计思路方法: 用......材料施加......影响,检测〔观察〕......现象
结论: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部
【设计实验思路】 〔4〕探究胚芽鞘弯曲生长部位,尝试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画横线法:
一段时间后
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别离出生长素,并确认为IAA 吲哚乙酸
【小组合作】
6、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
思考1: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可能原因? 假设1:单侧光引起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 假设2:单侧光可能抑制向光侧生长素的合成 假设3: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
思考2:如何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简要描述实验思路。
结论1:胚芽鞘弯曲生长跟单 侧光刺激有关
结论2:弯曲生长与尖端 有关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结论3:感光部位在 尖端 。
结论4:胚芽鞘弯曲生长部
位在尖端下部 。
疑问:为什么尖端感光后会影响到下部弯曲生长呢?
推测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达尔文
尖端产生“影响〞信号, 传递到下部
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局部 布不均,导致背光侧生长快,
6、生长素分布不均原因
假设1:单侧光引起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 假设2:单侧光可能抑制向光侧生长素的合成
假设3: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 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薄玻璃片
40单位IAA
图1
40单位IAA
图2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讲解
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 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 酸(IBA)等
•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 3、1914年,拜耳实验 • 4、1928年,荷兰温特-生长素 • 5、1931年,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 • 6、1946年,从高等植物分离出生长素,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产生部位 植物体的一定部位 内分泌腺
作用部位 不作用于特定器官 作用于特定器官
相同点
由生物体产生 特点:种类多,微量,高效 调节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活动
四、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 主要在幼芽、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原料: 色氨酸
3、分布: 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4、运输: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 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鞘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在其 下部分布不均引起。温特命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 分离出了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 哚乙酸( IAA )。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 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 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 输到形态学上端。
1、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C) 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 D、植物向光生长
长,b抑制生长
得出相应的最适宜的生长素 浓度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1节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通过分析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证据,阐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其他科学家从人尿、植物体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物质:吲哚乙酸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4.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举例: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判断正误(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2)温特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3)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和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4)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答案(1)×(2)×(3)√(4)×任务一:“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实验分析1.阅读教材P90~9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下列组别的自变量和实验结论,并完善表格。
组别自变量结论①和②胚芽鞘尖端的有无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①和③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受单侧光刺激有关①和④胚芽鞘尖端下部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下部是否受光刺激无关(2)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系统的反应,从而确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必修三3.1生长素的运输与茎的向光性素材
横向运输确实只发生在尖端部位,为什么其他部位不能发生?
这是因为横向运输要发生除单侧光和生长素外,还得看其是否有对光敏感的物质存在,即与能感受光刺激部位有关,因为无论哪种刺激,它们作用于细胞的首要条件是能够为细胞所识别和接受,茎的尖端存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若植物具有该部位,就能接受光的刺激(识别)从而引起电荷的分布不均匀,促进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若生长素位于琼脂上,琼脂块是无活性的,其上无对光敏感的物质分布。故对光不敏感,不能接受光刺激,也就无电荷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不出现横向运输,不表现向光性。同理,植物尖端以下也没有对光敏感的物质不能接受光刺激,也就无横向运输
那么植物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发生横向运输?
2.影响横向运输的因素
单侧光: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引起向光性与单侧光密切相关。
为什么单侧光会引起横向运输?
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受光不均匀。假如将照射植物的单侧光改成直射光使之受光均匀或不照光,则植物不出现向光性生长。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电荷分布均匀,此时生长素只进行极性运输,而不表现横向运输,说明单侧光是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原因之一。
2.极性运输实现了细胞的伸长
一个细胞通过极性运输获得生长素,则表现出伸长,这种伸长实质上在于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横向增粗)。而这又是通过改变细胞壁的可塑性来实现的。IAA进行运输时,IAA进入细胞就解离为负离子IAA-并与质膜上的质子泵结合,引起H+分泌到细胞壁上,使之环境酸化。造成对酸不稳定的键断裂,使细胞纤维素结构间交织点破裂,联系松弛,细胞可以延长。由于尖端下细胞还未完全成熟,更易受酸性环境影响表现出伸长。故在此处若生长素不均匀,在适宜范围内,量多一方更易加快细胞壁酸化,使细胞伸长更快。然而极性运输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其本身只是造成生长素从上向下流动,而不会引起同一.作用机理
植物的向光性研究
植物向光性的研究摘要植物的向光性反应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揭示和证实。
植物生长发生定向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phototropism)。
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茎尖、根尖、胚芽鞘尖端、叶片或生长中的茎。
本文主要介绍与植物向光性有关的化学物质有各种光受体,生长素,钙离子等;向光性的机理还在争议之中。
了解植物向光性原理对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光受体;钙离子;向光性机理1.光受体光受体主要包括:1) 光敏色素( phytochrome, phy ) , 主要感受红光( 620-700nm) 和远红光( 700-800nm) 。
2) 蓝光受体, 主要是隐花色素( cryptochrome, cry ) 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区域的光UV-A( 320-380 nm) ; 向光素( phototropin, phot ) , 感受蓝光( 380-500nm) 。
3) 吸收蓝绿光的ZTLS( Zeit lupes) 家族,主要感受蓝绿光( 450-520 nm)。
4) 未鉴定的UV-B 受体, 感受紫外光B区域的光( 波长280-320 nm)1.1光敏色素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影响到衰老。
1959 年Butler等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观测到对黄化玉米( Zeamays ) 幼芽或其蛋白提取液照射红光后, 在RL区的吸收减少, 远红光区的吸收增加;而照射远红光后RL区的吸收增加,在FR区的吸收减少。
这种吸收差异的光谱变化,可以反复发生多次。
次年4月Harry Borthwick和物理化学家Sterling Browm Hendricks 把这种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色素命名为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的、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蛋白质,是由2 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250 kD。
光敏色素对生长素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光敏色素和IAA 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机制。
1.2蓝光受体植物具备一套复杂的由两种蓝光受体和多种信号转导下游组分组成的蓝光感应系统,通过感受光照强度、光的方向和光周期,调节自身对蓝光的应答。
《神奇的激素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教学案例
《神奇的激素—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节教材与生产实际关系十分密切,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的好教材。
本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学生一贯接受结论性知识,而对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之甚少的情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试验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质疑、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1)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三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2节第1课时。
(2)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6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有关。
生长素和其它植物激素的内容与植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
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3)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而教材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为学生进行自主性科学探究提供了基础。
2.重点和难点(1)初步学会设计(单因子变量)对照实验的方法。
(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认知过程的思维特点。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但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植物的向性运动。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植物激素的概念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
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植物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一、生长素发现历程:
• 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 1928年温特实验 • 1934年郭葛成就
请注意观察:
单侧光照下,胚芽鞘生长方向
金丝雀薏草
给单侧光
向光弯弯曲曲生长生了 长了!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背光运输(尖端)
向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向光实质:
鞘用
尖锡
端箔
实验三
罩 上
胚
芽
实验四
鞘用 尖锡 端箔 下罩 部上
胚 芽
结果:生长 但不弯曲
结果:弯向 光源生长
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而 不是胚芽鞘的下端。
由达尔文的实验推想: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 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 会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 曲。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iaa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萧洋洋 22号
猜想:
植物向光生长是否与光的照射有关 呢?
直立生长
向光源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 形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 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课后思考题
• 如何能让未成熟的柿子尽快成熟?
谢谢!
谢谢观看! 2020
• 单色光照射时,生长 素分布不均匀,背光 部分生长素多,生长 快,所以茎会弯向光 照方向生长。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调节植物生长 • 促进果实发育 •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 防止落花落果 • 影响细胞分化——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向光性结果
植物向光性结果
1、植物向光性结果:向日葵的生长素主要在茎尖形成,并向基部运输。
生长素的分布受到光的影响:向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背光的一侧浓度高。
这样,向光的一侧生长区生长较慢,背光的一侧生长区生长较快,由此茎就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向日葵的茎的生长区内含有较高浓度的叶黄氧化素。
这种物质与生长素相反,会抑制细胞生长。
科学实验表明:当光由一侧照射30分钟后,在向日葵幼苗生长区的两侧,其叶黄氧化素的浓度分布为:向光的一侧浓度高,背光的一侧浓度低。
2、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
以前认为根没有向光性反应,然而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
3、对向光性起主要作用的光是420~480nm的蓝光,其峰值在445nm左右,其次是360~380nm紫外光,峰值约在370nm。
从作用光谱推测,其光敏受体为蓝光受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件51植物生长素
3.达尔文的实验组中哪些可以形成对照?各种对照分别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
(A、B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想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B、D与A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向光弯曲部位是尖 端下面一段)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 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
3.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 熟部分?
(植物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分)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一:单侧光的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伸长区为尖端下面一段,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使 下部弯曲生长)
2.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过程:在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加上 琼脂片,再将琼脂片上放置尖端
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
实验过程:黑暗环境中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结 果发现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尖端的位置(“影响”分布不均匀,有尖端的位置“影响” 分布较多,无尖端的位置影响几乎没影响)
(2)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排出单侧光的影响,控制单一变量) (3)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 响在其下部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 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气候(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例: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A.小雨夹雪B.晴空万里C. 四季如春.D.台风二、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其中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但主要是对气温造成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例: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①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砂石的比热:0.92×103焦/(千克·℃);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相同。
【注意】: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思考并回答】:1.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往往比较凉爽,这是为什么呢?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时间长,为什么?例:1、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可以看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水和煤油的比热分别用c 水和c 煤油表示,则 ( )A.c 水>c 煤油.B.c 水=c 煤油C. c 水<c 煤油D.无法确定2、不同物质的比热大小不同,这说明 ( )A.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增加1焦的热能吸热不同B.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每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C.不同的物质温度每降低10℃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D.相同的物质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3、铝的比热为0.88×103焦/(千克·℃),它表示的意义是 ( )A. 1千克的铝吸收的热量是0.88×103焦B. 0.88×103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焦C. 铝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0.88×103焦/(千克·℃)D. 1千克的铝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0.88×103焦.②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A 、 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B 、 风向: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就叫什么风。
如:从东方吹过来的称为东风。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C、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台湾火烧寮原因: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课内练习]1.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纪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烧杯号液体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1 水300 20 30 122 水150 20 30 63 煤油300 20 30 64 煤油300 20 25 3(1)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系。
2.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大,这是因为于泥土的比热比水的比热。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冷却或放热,应该选用比热的液体。
(填“大”或“小”)。
3.夏日,我省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而是在午后13:00~14:00,这主要是因为 ( )A. 城市行道树遮阴B. 城市中风速较大C. 城市中人口众多D. 城市建筑材料的比热较大.4.下列描述中,前者属天气、后者属气候的选项是A长夏无冬,有时有小雨B.阴转多云,四季如春.C.终年高温,冬暖夏凉D.狂风暴雨,雷电交加5.医生对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时,需要将体温降至合适的温度。
准备手术之前,病人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
心肺机的功能是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
经监测,病人体温由17℃上升至正常体温37℃历时1h。
在这段时间内,假设人体吸收的热量是多少?(不计人体散热)【设病人质量为60 kg,人体比热容与水相当为c=4.2×103J/(kg·℃)】6.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描述中,属于气候特点的是A.狂风暴雨B.四季分明. C.电闪雷鸣D.晴空万里7.炎热的夏天中午,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温度升高,而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环境动物的影响思考:你知道为什么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将下雨吗?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下雨前气压比较低,昆虫无法飞高,燕子为了吃到虫子,只能低飞.蚂蚁堵洞将下雨,是因为洞内空气的湿度变大,蚂蚁能感受到空气湿度的增强,为了防止雨水流进洞内,而有了堵洞的行为。
白天光照强,空气与地面的温度高,地下的温度低;而晚上光照弱,地面和地上温度都高于空气温度。
是猫头鹰、老鼠对光照、温度的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性行为。
(当然还受湿度、食物的影响。
)(1)燕子低空飞行要下雨----与气压和空气湿度有密切关系(2)蚂蚁睹洞将下雨----与空气湿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3)猫头鹰的昼伏夜出---与温度、光照有关2、职务的感应性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⑴向日葵向太阳----向光性⑵茎的背地生长----向地性和向光性⑶捕蝇草捕猎物----向重性⑷害羞草的枝叶下垂----受震动刺激⑸蚕豆种子的跟无论直立,还是横放,都向下生长---重力作用植物对地球引力、水、化学物质等做出的反应,叫做职务的感应性。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感震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
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成为向性运动,如植物的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等等。
气温、湿度、温度、光照……和动物的行为有关光、水、肥、重力、震动……和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地性……有关植物的感应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向化(肥)性;植物对温度做出的反应——向热性设计实验①把一盆含羞草放在明亮的窗口,小心地把一张硬纸片遮在它上面。
半小时后,移去硬纸片,仔细观察含羞草有何发生变化?合拢---说明它会对光作出反应。
②将用力敲动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上面,不要触到含羞草,观察含羞草有何发生变化?含羞草没有变化----说明它不能对声音作出反应③用音叉轻轻碰含羞草的顶部和羽状小叶,你观察到了什么?含羞草将收缩叶片---说明它能对触碰作出反应④小心地用铅笔触碰含羞草的各个部位,你发现它应最敏感的部位是什么?羽状小叶含羞草被触摸后,先是小羽片一片片闭合,四根羽轴接着合拢,然后整个叶柄都下垂。
实验:含羞草对光、声、触碰等反应(1)小心地用一张硬纸片遮在它的上面。
半小时后,移去硬纸片,你到含羞草的变化是_____。
(2)含羞草受到声音的刺激,观察到含羞草将__,这说明含羞草__(填“能”或“不能”)对声做出反应。
(3)若将铅笔轻碰含羞草的顶部和羽状复叶,含羞草将_____,可见含羞草能对___做出反应。
(4)通过实验,发现含羞草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实验探究:设计实验:①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如课本图3-9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
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
思考:①湿棉花的作用是什么?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②为什么蚕豆种子需要进行浸泡浸泡过的种子能够迅速获得萌发所需要的水分②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一两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会发生什么变化?根向地生长,芽背地生长。
这是对地球引力作出的感应1.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组,在考察云南天坑时,在天坑的地下河中发现了新的物种——盲鱼。
影响地下河里的盲鱼视力退化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B.光照C.大气压D.水质2.有些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
试回答下列问题: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那哪种环境刺激做出的应答性反应()A.光照 B.地球引力 C. 温度 D.振动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A. 向触性B.向热性C.向水性D.向光性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生长、茎的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作出的反应。
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猜想:胚芽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的生长。
猜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的尖端,单侧光会影响这种物质的分布。
达尔文猜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
这种物质的分布受单侧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