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_《别董大》唐诗鉴赏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_《别董大》唐诗鉴赏《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希望你会喜欢。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原文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词句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经典作品,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豪迈的气概,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的全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一首诗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凄迷的景象。
“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的黄云遮天蔽日,白日也变得昏暗无光。
“曛”字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昏时分那种昏黄迷茫的氛围,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紧接着“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出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同时也为下文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做了铺垫。
然而,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笔锋一转,充满了豪迈与豁达。
诗人宽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这既是对友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诗人自己积极乐观心态的体现。
这两句诗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们传递出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身处困境或者即将面临分别的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勇气和信心。
再来看第二首诗。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以自己的遭遇开篇,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独自哀伤,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
这里的“私自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一直自怨自艾,而是话锋一转,“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丈夫贫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是今天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坦然,又流露出了与友人相逢时的真诚和不拘小节。
从整体上看,这两首诗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它们展示了高适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高尚品质。
在艺术手法上,这两首诗善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如第一首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恶劣的天气和景象,强化了离别的伤感。
唐诗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别董大二首》原文|译文|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古诗词注释译文之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注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 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6)愁:担心
别董大二首 唐 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其一】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 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 有谁不知道您呢?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 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 出酒钱。
2018/11/28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精编版)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希望你会喜欢。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原文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词句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别董大二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適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愁:担心赏析: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别董大二首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释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别董大》的作者是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1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作者简介]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
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
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
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有《高常侍集》传世。
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注释]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②“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
曛(xūn):天色昏黄。
③“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译诗]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赏析]《别懂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阳。
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
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
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别董大》两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其深沉的离别之情和磅礴的诗韵著称,堪称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第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译文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冬,送别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
敦煌选本《唐诗选》残卷两首次序颠倒,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
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后诗曰“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于开元二十六年(738)离京回宋中,至天宝六载整十年;又日“今日相逢无酒钱”,应尚未为封丘尉。
天宝六载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载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品赏析第一首诗作品赏析1、前两句:景色描绘,情感铺垫“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荒凉、凄寒的送别画面。
千里黄云蔽天,太阳黯淡无光,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南飞,这些景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氛围。
《别董大》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别董大》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别董大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创作背景: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公元747年(年唐玄宗天宝六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本诗是其第一首。
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注释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注释
11 《别董大二首》全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111 注释
“千里黄云白日曛”:曛,昏暗。
千里的黄云遮天蔽日,天色昏暗。
“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扬扬。
“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六翮飘飖私自怜”: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我怜悯。
六翮,指鸟的翅膀。
“一离京洛十余年”: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
“丈夫贫贱应未足”: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
“今日相逢无酒钱”:今日相逢却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一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
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
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高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译文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译文及赏析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K。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直译]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意译]天阴沉沉的,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诗人心语]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飘扬的雪花。
一群大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你不用担心此去一人会孤单寂寞、才华不得以展现,前路一定有知己,天下人都会赏识你。
[创作背景]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别董大二首》全文与赏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与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经典作品,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豪放的风格,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这两首诗的全文。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一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景象。
“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的黄云把白日都遮得昏暗了,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吹着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寒冷。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却没有陷入悲伤和消沉,而是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豪迈的语句,鼓励友人不要担心前路孤独,因为以他的才华和名声,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赏识和敬重。
这两句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的信心。
第二首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感叹自己如同鸟儿的翅膀一样飘摇不定,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怀才不遇的苦闷。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诗人说大丈夫处于贫贱之中本不应满足,但今日与友人相逢,却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这种无奈和辛酸让人感到他生活的困顿。
这两首诗虽然情绪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与董大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第一首中,高适以豁达的胸怀和激昂的语调为友人送行,希望他充满信心地踏上征途;而在第二首中,高适则借与友人重逢的机会,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叹。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两首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景色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
如第一首诗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对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为后面的情感抒发营造了氛围,也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之珍贵。
其次,语言质朴而又饱含深情。
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简单平实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谊。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别董大二首·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翻译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六翮: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
《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大。
9翮:羽毛。
10飖:摇曳。
【译文】第一首: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译文:1漫天的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你前去的地方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译文:2当我同友人分别之时,天空正满布黄云,以致于白天就象黄昏时那黯淡的天色。
就在这黄云遮天蔽日的高空中,雁阵正向远方飞着,好象是被吼叫的北风吹送着似的。
还有那满天的雪花纷飞,真使人触景伤情。
可是,朋友!请不要伤感,请不要因为风悲日曛而感到前路迷茫,孤寂无友。
要知道你善于弹琴,名满天下,谁人不识,不必忧愁没有知己,应该有相识满天下,到处有知音的乐观情绪。
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诗人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5、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6、情感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诗人信息111 《别董大二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112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12 诗歌原文121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2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13 翻译内容131 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132 其二: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14 诗歌背景141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142 当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5 艺术特色151 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黄云蔽天、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152 对比手法:在第一首诗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豪迈的语句,与前面的凄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
153 直抒胸臆:第二首诗中,“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贫贱之叹和对生活的无奈。
别董大的原文及解释
别董大的原文及解释别董大的原文及解释别董大一般指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下吧。
【原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
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
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
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
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
送别的对象是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
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
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
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
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
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
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
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
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
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
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
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
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
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
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
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
逢无酒钱。
”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
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
“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
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
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
动人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