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业现状研究论文

中国制造业现状研究论文

中国制造业现状研究论文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对比研究目录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对比,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工人数量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2.技术水平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如高铁、核电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制造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等,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国外制造业的竞争力国外制造业的竞争力也非常强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影响力许多国外制造业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如XXX、XXX等,这为它们的产品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消费者的信任。

2.技术创新国外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3.质量管理国外制造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注重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四、对比分析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在竞争力方面各有优势。

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国外制造业则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中国制造业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五、结论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在竞争力方面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中国制造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政府也需要继续出台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的关键角色之一,其竞争力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制造业的优势1. 知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规模庞大,且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人才。

2. 健全的供应链网络: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各个环节衔接紧密,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3. 低成本的生产环境: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包括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4. 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拥有龙头企业和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二、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 技术升级与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不足,大多数企业专注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制造业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改造。

3. 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4. 国际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制造业面临海外市场的竞争壁垒和贸易摩擦,需要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和市场。

三、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策略1. 投资创新和研发: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资,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教育体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引进高级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

3. 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制造业,提高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拓展国际市场和多元化贸易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性。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运用Lary(1968),Hill和Philips(1997)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制造业要素密集度非常相似,竞争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

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比较,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生产率即使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国家相比也没有优势。

只有加快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改变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局面。

关键词:制造业,要素密集度,竞争力,竞争与合成谬误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利益,取决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

如果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那么将会产生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双方都将从中获益。

如果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那么可能贸易替代效应,导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剧烈调整,各国将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

如何分析这一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初的产业竞争关系,而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制造业竞争力应当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他重要变量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要素密度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所处的产业层次;然后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角度比较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最后分析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该地区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一、从要素密集度研究制造业产业层次的方法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是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比例,根据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情况,可以分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或者技术密集等类型。

但是要准确判断产业的类型比较困难,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确定一个产业的类型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A产业可能相对于B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相对于C产业是资本密集型;其次,同一产业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B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不同国家要累禀赋不同。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经验与教训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经验与教训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经验与教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竞争力的增强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相关国家和企业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并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

同时,技术创新也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

中国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在高铁领域,中国企业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并进行本土化创新,成功打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高铁产品,并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核心技术缺失、创新能力不足等。

因此,我们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意识,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压力,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升级产品结构,转型发展。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力争向智能制造迈进。

通过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大而全”到“精而专”的转变。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升级与转型要坚持科技引领、市场导向,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人才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资源。

制造业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韩国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宝贵经验。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优化教育体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加强高等教育的创新环境建设,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并从全球范围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受关注。

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制造业主要以农业机械、化肥等农产品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

在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代,中国制造业逐步实现了从低端到中高端产品的转型升级,如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1. 产业链完整:中国制造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都比较成熟,能够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

低劳动力成本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制造业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使得中国能够迅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规模化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多的订单。

三、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尽管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仍然依赖于引进技术,并且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专利拥有量相对较低。

2. 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加剧的问题。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距分析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距分析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距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日益凸显。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同国家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对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距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差距表现1.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内一些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

例如,在高端装备领域,国内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2. 研发投入水平研发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力量的重要指标。

相比之下,一些国外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更具实力。

这使得国外装备制造业能够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竞争力。

3. 产业链完整度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还与产业链的完整度密切相关。

一些国外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形成了完善的生产体系。

而国内一些企业由于产业链的不完整,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差距原因1. 宏观环境差异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宏观环境差异。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宏观环境建设上投入巨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

国内相对而言,宏观环境建设还有待加强。

2. 教育和科研水平差异教育和科研水平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投入较多资源,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3. 制度性因素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距还与制度性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国外国家拥有健全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机制,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改革还有一定的空间。

三、缩小差距的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是缩小差距的关键。

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贸易的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业在原材料、加工制造和组装等环节有着较大的优势。

这一优势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和制造基地。

这种分工模式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规模经济的效益,我国制造业得以提供更为廉价的产品。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的成本竞争力非常突出。

这种成本竞争力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再次,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我国制造业正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还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成本和规模上具备竞争优势,但在品质和品牌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整体上仍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此外,我国制造业还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其次,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引言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双方在产业规模、出口额、市场份额、产品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双方贸易政策的分析,旨在了解双方间的差距和竞争优势。

产业规模比较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最大国家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业规模庞大,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纺织品产量远远超过东盟各国的总和,在生产规模上占据明显优势。

出口额比较中国自1980年代起,纺织品服装出口量不断增加,并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数据,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

东盟国家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也有较大的潜力和竞争力,但与中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市场份额比较中国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份额,其出口份额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

而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在近年来逐渐增长,但总体上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的市场份额明显高于东盟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产品质量比较中国在纺织品服装生产领域有着良好的声誉和高品质的产品。

中国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产品质量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尽管东盟国家也有一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但整体上与中国相比尚有差距。

成本比较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国际竞争力。

相比之下,东盟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一优势使得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在一些方面具备竞争力。

但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东盟国家的成本优势相对较小。

贸易政策分析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实施了不同的政策。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促进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包括减税、贸易便利化、产业集群等措施。

东盟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贸易政策来支持本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等因素不同,贸易政策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从一个传统工业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但这种竞争力是依赖于人工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这个优势已经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复制并加以改进。

现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面临了不少挑战:1.1 人工成本上升早期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人工成本。

但随着人均工资的不断提高,工人、管理人员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对企业利润和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冲击。

此外,企业在承担高额薪酬成本的同时,面临着员工劳动素质低、管理效率和效益不高、职业技能不够精湛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使得企业难以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位置,逐渐失去出口订单。

1.2 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处于“制造”阶段,重视效率和规模,追求低成本高产出。

但在成本优势不再明显的时候,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能否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与其他制造业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同一产品领域,中国的技术含量和核心技术仍然较低。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很难脱离中低端市场,与高科技制造业竞争。

1.3 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不足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一些国际品牌被“模仿”并冒充成国际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这不仅损害了中国制造业的声誉,也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品牌形象问题。

对于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说,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在市场中的形象,甚至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被视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

多年来,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赢得了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和压力。

首先,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尽管中国制造业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业仍然主要依赖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方面仍然相对落后。

这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位置逐渐受到挤压。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业以高速增长为代价,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环境监管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绿色转型,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此外,在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下,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一些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的挑战。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进行了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

这些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问题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和压力,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有着庞大的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提供世界上很多不同种类的产品。

这使得中国能够满足全球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依然具有竞争优势。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高人工成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提供了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另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努力。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分析、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分析、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分析、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对外投资,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政府大力的支持下加大对东盟的确的投资,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东盟地区丰富的资源,各种互惠互利的政策及东盟与中国开展多方面的合作的大背景下,推动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的投资连年增加,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最佳地区。

中国各种行业对东盟地区国家的投资已经打破传统行业投资的限制,逐渐形成投资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投资趋势。

尽管东盟地区在中国对外投资中的比重中还处于较小的一部分,但是该地区的投资潜力是巨大的。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现状分析,进而从宏观投资环境、区域显示优势、金融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东盟各国投资环境,最终提出了通过加强双边谈判,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积极投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加强对东盟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拓宽投资领域对东盟各国进行投资,希望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东盟各国;投资环境;比较;启示一、中国对东盟投资现状分析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应该扩大原有的合作领域,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

东盟实力不断的增强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今后的经济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从1993年后发展加快,同时中方开始出现逆差。

尽管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出口结构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为东盟各个国家与中国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东盟各个国家需要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输出,中国则需要东盟各个国家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输入,导致这用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双方产业结果和资源结果的差别,由于中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缺乏原材料,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东盟的依赖会越来越重。

随着贸易的发展,这种结构性的差异将有利于东盟国家。

此外,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人民币升值、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困难等原因,都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相对有所减慢,进口速度增加较快。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其竞争力。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在人力成本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其次,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中国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低成本的优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质量和品牌形象问题也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措施为了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来支持创新,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人才培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加强对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高整体的劳动力素质。

3.质量提升:加强质检监管,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政府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自我监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政府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市场更好地对接。

5.绿色制造: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要求和节能减排水平。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其国际竞争力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部门,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概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制造业领域中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优势和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 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突破。

2. 产业链完整度: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3. 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劳动力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

4. 资金和投资环境: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资支持。

一个良好的资金和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趋势1. 现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地区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趋势: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以下趋势:a. 技术驱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制造业国际竞争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 资源整合: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将更加注重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协作。

通过跨国合作和共享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c. 环保可持续:未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盟纺织业的竞争与互补研究

中国—东盟纺织业的竞争与互补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加强,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深入。

其中,纺织业是双方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东盟纺织业在竞争与互补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与东盟纺织业基本情况(一)中国纺织业基本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纺织品贸易大国。

中国纺织业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产能、设计、制造领域得到了不断提升,贯穿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数量已近10 万家,成为世界纺织业的重要力量。

(二)东盟纺织业基本情况东盟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是全球著名的纺织品生产国,其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在纺织品加工环节表现出色。

东盟国家的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实力,产品质量也逐渐提高,成为全球纺织产品的竞争对手。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业的竞争(一)价格竞争由于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其纺织品价格有较大竞争力。

而中国在生产、设计等方面占优势,产品的质量相对更高,而价格相对较高。

因此,在纺织品贸易中,东盟国家的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纺织品的竞争造成了影响。

(二)产品竞争近年来,东盟国家继续加强研发,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功能性纺织品及环保型纺织品。

而中国纺织品在设计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占有优势,产品的品质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双方在纺织品的不同领域内,展开了激烈的产品竞争。

三、中国与东盟纺织业的互补(一)市场互补东盟国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优势,其消费能力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

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由于东盟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还需要谨慎应对,提供更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产品,以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互补目前,东盟国家的纺织品产业链中更侧重于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而中国的纺织品产业链更加完整。

中国可以向东盟国家提供高科技纺织设备、技术服务等,在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帮助东盟国家提升纺织品的高端制造能力。

中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比较

中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比较
强国利器
封面专题
COVER STORY
017
中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比较
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必须通过刮骨疗法,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着力促进制度 改革,加快破解体制障碍,为制造业营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让制造业轻装上阵,切实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赵芸芸 程楠
经 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 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 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和国 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名副其实 的制造大国 :220 多种工业品产量 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 界第一位,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重 达到 33%、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大国地位,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 国位居世界第二,突破了一大批关 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信息通讯技术
航空航天 滑铁卢
汽车
信息通讯技术
国防 食品 机械 塑料
大多伦多 信息通讯技术
生命科学 钢铁
航天航空
汽车
萨尼亚
食品
化学制品
图2 中美总税率对比
中国总税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3
2014
美国总税率(%)
中美比值
2015
2016
2017
1.60 1.58 1.56 1.54 1.52 1.50
从 顶 层 设 计 看, 产Βιβλιοθήκη 业 规 划 地 位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中国产业政策经过多年的发 展, 形 成 了 完 善 的 规 划 政 策 体 系, 对促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正在努力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重工领军企业。
的引导作用。但与国外相比,中国 产业政策地位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与对策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面临挑战。

因此,本文将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1. 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具备以下竞争力优势:1.1. 劳动力成本优势: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驻。

1.2. 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1.3. 供应链配套体系: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拥有庞大的产业链,能够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以下竞争力挑战:1.4.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差距,无法在全球市场上提供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

1.5. 资源环境压力:中国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有限,在满足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解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1.6. 品质和信誉问题:一些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品质和信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度。

2.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出发:2.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优化产学研结合机制,培育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2.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制造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2.3. 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企业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标准化水平,树立信誉良好的国际形象。

2.4.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产业集聚和市场导向等措施,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

2.5. 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日益便利,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

本文将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全球制造业发展现状全球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动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亚洲地区的制造业占据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其庞大的劳动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脱颖而出。

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1.资金和技术实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密切相关。

拥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的技术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制造业依赖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能够提升整个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品质,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构建高效的供应链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交付速度和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4.质量控制优质的产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制造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客户要求。

5.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制造业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企业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和订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制造业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科研人才,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造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协作制造业企业应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加强质量管理和国际标准认证制造业企业需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检体系,通过国际标准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的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

制造业的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

制造业的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本文将对制造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态势进行详尽分析,包括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形势、国内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的竞争比较。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形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内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形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内制造业具备较强的产能和规模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庞大,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其次,国内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有所提升。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国内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一些高科技领域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国内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产品过剩。

由于过去对于数量的追求过高,导致了同质化产品的产生,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其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虽然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和高端制造能力方面。

二、国内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的竞争比较与国内制造业相比,国外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品牌知名度和高端制造能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具备领先优势。

这些国家具备先进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大学,能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方面,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具备更高的信誉度和竞争力,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普遍拥有更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渗透能力。

这些企业通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积累了广泛的消费群体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比较研究

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比较研究

效率 对 中 国制 造 业顺利 向中高 端发 展将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东 盟 国家 作为 全球 产业转 移 的重 点承 接 国 ,其 在 国际 分工 中 的地位 较低 ,为 增强 国际竞争 力 ,也 迫切 需要 制 造业 发展 提质增 效 。在 此背 景下 ,如何推 动 中 国与东 盟 国家制 造业 增长 方式 加快 向集约 化方 向发 展 、提 升在 全球 价值链 中的地 位 ,将是 这些 国家政府 管 理 当局 亟 待解 决 的重要 产业 发 展 战略 问题 ,也 是学 界研 究 的重要 议题 。
收 稿 日期 :2 0 1 6— 0 4—2 9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1 6 X J Y 01 4) ; 重庆 市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2 0 1 5 QN J J 1 1 ) 作 者 简 介 :杨 柏 ( 1 9 7 1一),男 ,四 川 乐 山 人 ,四 川 外 国语 大 学 国别 经 济 与 国 际 商 务 研究 中 心 教 授 ; 陈 银 忠 ( 1 9 7 8一),男 ,福 建 泉 州 人 , 四川 外
国 语 大 学 国 别 经 济 与 国 际 商 务 研 究 中 心 副 教 授 ,通 讯 作 者 。
财 经论丛
2 0 1 7年 第 3期
部 门资本 数量 与制 造业技 术效 率 的关 系 ,结果 发现公 共 部 门资本数 量在 不 同年份 和不 同地 区 的差 异 是 导致制 造业 技术 效率 出现 波动 的主要 原 因 。R a a b等 ( 2 0 0 6 ) 采用 D E A方 法测 算 了美 国 5 0个 州 高新 技术 行业 的技 术效率 。M a r g o n o等 ( 2 0 0 6 ) 利 用 随机前 沿方法 对 印度尼 西 亚制 造业 的技术 效 率 进 行测算 ,并 在此 基础 上进 一步分 析影 响技术 效率 的 主要 因素 ,发现行 业 和企业 规模 等是技 术效 率 的重要影 响 因素 。 改革 开放 以后 ,中国制造 业规模 迅 速扩大 ,“ 中 国制 造 ” 已成为 世 界经 济 发展 过程 中的一 个 重 要 现象 。但 随着 中国制造 业 的快 速 发展 ,劳 动力 、环境 和 资 源 等要 素 的约 束 日益 突 出 ,导 致 “ 中 国制造 ” 面 临着与 日俱增 的转 型 升级 压 力 。 因此 ,关 于 如何 提 升 中国制 造 业 效 率 的研 究 逐 渐 吸 引

国际工业竞争力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工业竞争力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工业竞争力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国际工业竞争力不仅仅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更是对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和路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国际工业竞争力国际工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目前,全球领先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这些领先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高效的生产制造过程。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崛起。

中国的工业制造业产值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仅是因为人力成本低,更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二、工业竞争力的启示1. 高品质和创新是制胜关键在制造业领域,高品质和创新是制胜关键。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以及不断的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效率,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

2. 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应该不断注重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加强国际合作是提高工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国际合作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和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能力。

4. 建立绿色制造体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必要选择。

绿色制造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排放、创造更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并且符合社会和环保要求,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国际工业竞争力对中国的启示,不仅仅是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更是告诫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已经成为提高工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只有把握好这些机遇,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助力,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作者 : 单位: 邮编 :摘要:本文运用Lary(1968) ,Hill 和Philips(1997)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制造业要素密集度非常相似,竞争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

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比较,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生产率即使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国家相比也没有优势。

只有加快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改变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局面。

关键词:制造业,要素密集度,竞争力,竞争与合成谬误2002 年11 月,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签署了(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利益,取决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

如果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那么将会产生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双方都将从中获益。

如果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那么可能贸易替代效应,导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剧烈调整,各国将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

如何分析这一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初的产业竞争关系,而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制造业竞争力应当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他重要变量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要素密度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所处的产业层次;然后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角度比较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最后分析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该地区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一、从要素密集度研究制造业产业层次的方法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是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比例,根据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情况,可以分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或者技术密集等类型。

但是要准确判断产业的类型比较困难,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确定一个产业的类型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A产业可能相对于B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相对于C产业是资本密集型;其次,同一产业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B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不同国家要累禀赋不同。

不同的人对产业要素密集度的分类可能不同,关键是要有可比性,有助于研究产业的特征.分类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

直接的方法常采用资本—劳动比作为分类指标,这种分类比较直观,但是具体的操作困难,因为资本存量常常是一个很难准确测量的指标。

另一种方法避开了对资本存量的测量,从要素报酬的角度出发,其思想是各种要素所获得报酬的比例反映了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劳动密集的产业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在总产出增加值中的比重较大,资本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总产出增加值较大。

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第二种方法。

国外的研究证明从要素报酬的角度研究制造业要素密集度是可靠的。

Lary(1968)用美国制造业的数据分析了各个产业的要素密集度,采用工人人均产出增加值(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wag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和工人人均非工资增加值(non —wag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分类指标。

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表示劳动的报酬,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近似表示资本的报酬(其中包含非资本的报酬),根据他们在工人人均产出增加值中的比重就可以对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分类。

经验数据表明这种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美国,甚至可以用来分析印度这样和美国发展阶段很不相同的国家的制造业。

Hill 和Philips(1997) 的研究更加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他们分析了东亚六个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马采西亚和泰国1981 年到1992年制造业的数据,证明即使在制造业规模和结构变化较快的这段时间,这种分类法仍然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Hill 和Philips 的方法的思想是先对一国的制造业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多国的比较。

由于各国的人均GDP差异很大,因此直接用一国的数据进行对比就没有可比性,科学的方法是先在一国内部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多国比较。

如果一个产业在不同的国家都表现出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的特征,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

在一国内,我们把某个制造业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和工人人均非工资增加值在工人人均产出增加值的比重和该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对比,就可以判断该产业在该国的要素密集度。

设li表示第i 产业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和制造业平均水平的比,ki 表示i产业工人人均非工资增加值制造业平均水平的比,vi 表示工人人均产出增加值的和制造业平均水平的比则有:下标i 表示第i 个产业,字母上一横表示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根据这三个指标的大小就可以判断产业在该国的要素密集度。

li 、和vi 等于l 表示相当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小于1 表示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大于1 表示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一个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越明显,工人的人均产出增加值、工资增加值和非工资增加值就越低,相反资本密集的特征明显,这三个指标就越高。

因此从li 、ki 和vi我们就可以判断该产业的要素密集度。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分类,从分类的国际比较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统一制造业在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层次,例如同样是服装制造业,发达国家资本充裕,劳动力价格高,因而倾向于用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力,生产高档时装。

而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因而倾向于用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力,生产普通服装。

因此发达国际的服装制造业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征。

处于不同层次的同一产业面临不同的市场,相互间不是竞争性的。

二、中国-东盟各国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和结构特征制造业的产业层次与结构特征对各国的费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表1 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部分制造业的要素密集度比较,取值为li 、ki 和vi 的均值。

这里的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力,为叙述方便统一用资本密集度表示,值越小资本密集度越低,值越大资本密集度越高。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东盟主要国家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度(除了个别国家外)。

比如纺织业的要素密集度,中国为0.63 ,新加坡为0.58 ,菲律宾为0.56 ,越南为0.35 ,都是非常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的纺织业虽然资本密集度比其他国家高一些,但是差距并不大。

注:根据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3)数据计算得出,马来西亚为1999年数据,其他为2000 年数据。

我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烟草加工业和石油加工业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要素密集度有明显的差别。

例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国家,分别为2.94 和2.34 ;泰国、印尼和越南次之,分别为1.24 、1.48 和1.7 ,中国为1.06 。

烟草加工业,中国和泰国的资本密集度最高,为6.6 和7.26 ,其次是菲律宾3.9 ,印尼和马来西亚比较低,分别为1.06 和1.07 。

总体上看,我国和东盟的制造业的大部分产业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要素密集度,而且越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似性越高。

表明我国的制造业和东盟国家并没有拉开差距,基本上属于同一层次。

这是由我国和东盟国家相似的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决定的。

除了新加坡发展水平比较高,新加入东盟的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外,其他东盟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中国相比没有拉开大的差距。

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同属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缺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外,中国和东盟国家长期执行基于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策略,鼓励外资进入促进出口,外资流入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高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到低劳动力成本国家。

中国和东盟国家无论起步早晚,制造业的这一发展过程是相似的。

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都比较相似。

与单个东盟国家相比,可以看出一定的差异;如果把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和我国相比,那么制造业的结构就非常相似。

下表是2000 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前五大产业,从中可以看到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相对发达的老成员国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这里只列出了部分产业,如果列出更多的产业,这种相似性仍然存在。

、总体上说,我国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面临老东盟成员国的竞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新东盟成员国的竞争;而东盟中辞发展水平的国家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和我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市场的竞争上,因为无论中国还是东盟都有很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且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

三、中国和东盟各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成本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盟国家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制造业也受到了影响。

1997 年后的几年,东盟国家制造业发展缓慢,危机严重的国家如印尼甚至出现倒退。

从1999 年开始,东盟国家逐步从危机中恢复,制造业出现较快增长的趋势。

在这几年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迅速,国际直接投资也达到了创纪录的规模,甚至有人开始把中国称为“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无可否认,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结构的相似性并投有改变,在层次上也没有拉开差距。

其次,中国经济以及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工资水平也在上升,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在减弱。

第三,经过危机后的调整,东盟制造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未来的竞争力优势不容忽视。

通过比较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东盟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鉴于中国和东盟都不是技术领先国,制造业以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加工工业为主,因此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来比较竞争力具有说服力。

文中的各指标都通过中心标准化的方法转化为相对数。

表3 是2000 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部分制造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中可以看到劳动生产率低下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加表中大部分数值为负是因为在中心标准化过程中加入了新加坡,坡是区域内最发达的国家,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除去新加坡,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比越南高,大部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和印尼比较接近。

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比新加入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具有优势,和老东盟相比没有优势,即使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菲律宾和印尼相比也是如此。

从产业类型看,差距比较大的产业有普通机械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业和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加工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差距比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