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复习题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一片钢锯条可以进行很多实验,例如:(1)实验一: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如图甲: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两次,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如果反映在乙图的声波图像中,这两次的图像应该是哪两幅图?。
(2)实验二: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动锯条,这两次听到的声音的不同3.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4.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5.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1.02C 铜100 0.76D 尼龙100(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6.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1.正确答案为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2.用纸屑“跳舞”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是振动,同时也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错误答案为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4.正确答案为B,笛子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的。
5.正确答案为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
6.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
7.正确答案为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8.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9.(1) 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
2) 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表明细金属丝的导电性更好,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声音。
3) 如果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棉线的振动被阻断了。
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如果听到雷声需要3秒钟,那么离闪电发生处的距离约为1020米。
11、电影院墙壁上的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弱回声。
12、当我们录制自己的歌声后,播放磁带时,声音好像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与经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所不同。
13、大象比人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并不是由于双耳效应产生的结果。
1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5、XXX和XXX认为男声演唱“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人是XXX,是因为不同演员声音的音色不同。
16、要想做到钢琴与人的声音高度融合,主要依据是音色。
17、形容声音“高”指的是音调。
18、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10Hz。
19、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产生的?A. 振动B. 静止C. 移动D. 膨胀答案:A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40m/sB. 1000m/sC. 3000m/sD. 30000m/s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特性?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颜色答案:D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多少?A. 20Hz-20000HzB. 20Hz-20000kHzC. 20kHz-20000kHzD. 20Hz-200kHz答案:A5. 回声是声音的什么现象?A. 反射B. 折射C. 衍射D. 干涉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减弱噪声的途径?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D. 增加噪声答案:D7.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是?A. 超声波B. 次声波C. 两者都能听到D. 两者都听不到答案:D8.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怎样的?A. 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B. 气体中最快,液体次之,固体中最慢C. 固体中最快,气体次之,液体中最慢D. 液体中最快,固体次之,气体中最慢答案:A9.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A. 振幅B. 距离C. 音色D. 频率答案:A10. 以下哪个现象与声音的音色有关?A. 同一首歌由不同的人演唱B. 同一首歌由同一个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C. 同一首歌由同一个人用同一种乐器在不同时间演奏D. 同一首歌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乐器在不同时间演奏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12.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 m/s。
答案:34013. 音调指声音的______,响度指声音的______。
答案:高低,强弱14.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 Hz到______ Hz之间。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2.(0分)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解析:B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0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解析:AA.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故A正确;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响度,故B错误;C.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授课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4.(0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析:D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4.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8.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26s、016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列哪个图所示()A.B.C.D.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11.下列声现象中,主要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D. B 超检查身体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13.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上出现的波形如图所示;保持示波器不变,再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上将出现下图中的哪一个波形图()A.B.C.D.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灯的1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初中物理声学

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频4、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6、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吶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10、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1、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1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1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妻地同时划桨。
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B【解析】【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 正确;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故A正确;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故C错误;D.反射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又反射回来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描述,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C.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D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kHzB. 20Hz-200kHzC. 20Hz-2000kHzD. 20Hz-20000kHz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A. 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B. 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C. 改变发声体的材质D. 改变发声体的形状答案:A4.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A. 音调、响度、音色B. 高度、响度、音色C. 音调、高度、音色D. 高度、响度、音调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减小噪声: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D. 以上都可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2.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频率3.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幅4.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材质5.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Hz到______Hz。
答案:20,2000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质有关,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2. 请解释为什么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递振动。
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振动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实验器材:音叉、水、空气、玻璃板。
初中声学练习题

初中声学练习题声学是研究声音的起源、传播和接收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对我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原理以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我们对声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初中声学练习题,供大家复习和巩固知识。
题目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请简要描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传播需要什么介质?为什么在太空中是听不到声音的?3.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的原理。
题目二:声音的特性1. 什么是声音的频率和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 什么是声音的振幅和振幅的单位是什么?3.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是越高还是越低?为什么?4. 声音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有什么关系?题目三:声音的反射和吸收1. 什么是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反射规律是什么?2. 请给出声音反射的实际例子,并解释其原理。
3. 什么是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吸收与什么因素相关?4. 声音的强度越大,被吸收的程度是越高还是越低?题目四:声音的共鸣和共振1. 什么是声音的共鸣?声音的共鸣需要什么条件?2. 请解释共鸣现象在乐器中的应用。
3. 声音的共振发生在什么情况下?4. 请简要描述声音共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题目五:声音的干涉和衍射1. 声音的干涉是指什么现象?请举例说明。
2. 声音的衍射是指什么现象?请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衍射。
3. 请简要讨论声音干涉和衍射在工程中的应用。
题目六:声音的变化和利用1. 请简要描述高音和低音在声音的特点上的区别。
2. 请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声音判断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3. 请简要讨论声音在通信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声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如果对某些问题有疑惑,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向老师请教,加强学习效果。
祝愿大家在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声现象问题求解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D.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答案】D【解析】【详解】A.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C不符合题意;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故选D。
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答案】振动响度 Hz 音调音色【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3.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1)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2)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3)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4)图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的关系.(5)图⑧实验说明:________.【答案】②⑥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转化放大法音调的高低与频率声音具有能量【解析】【分析】【详解】①钟罩实验探究的内容为声音传播的条件;②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③水中敲击石块能听到声音,探究的是水能否传声;④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⑦探究的是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⑧探究的是声音与能量的关系;故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②⑥;在图①中向外抽气,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图④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动幅度不同,因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放上纸屑将其振动放大,故称为转化放大法;在图⑤中用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由于运动快慢不变,即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快慢关系;在图⑧实验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4.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6.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9.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答案】 C【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B、声波枪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 空气能够传声【答案】 C【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 声学习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高声喧哗,是指大声吵,是声音的大小,是指响度,故A错误.我们利用声音就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故B正确.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耳朵与声源之间不一定有介质,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即使有介质,若声音的频率不在听觉频率范围我们也不能听到.故C错误.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是监测,不属于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2针对题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手机的声音越不越小,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空气的关系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C.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图中,“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B【解析】A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错误;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正确;C.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丁图中,“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控制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A、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但是必须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并且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可以击碎人体内部的结石,免除手术的痛苦,B正确;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传播,C错误;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错误。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音的产生

2023年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声音的产生一、单选题1.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如图,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3.小丁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进行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其中难以完成的是()A.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C.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D.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4.赵丽同学根据声音的物理知识总结吉他的四个特点,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弹奏时按压琴弦的目的是改变响度C.琴弦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调越高D.吉他和钢琴弹同一曲子的音色不同5.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7.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可能直接对话B.“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10.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11.将要吃鱼饵上钩的鱼,当有人说话时,会突然间逃掉,可能原因是()A.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B.突然间看到了坐在岸边的人C.有同伴告诉它有危险D.鱼不喜欢吃鱼钩上的鱼饵12.如图所示为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虎座鸟架鼓,楚人敲击鼓面祭祀,通过凤鸟和老虎沟通天地,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经典习题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B.人的声带是声源;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D.公路边的高音喇叭是声源。
2、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
这种用纸屑“跳舞”说明物体发声条件的思想方法是;纸屑“跳舞”还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4、下列乐器中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鼓B.笛子C.吉他D.二胡5、将耳朵贴在灌满水的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用锤子重击一下钢管,可听见三次声音,则()A.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B.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C.最先听见的是回声,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6、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屏幕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铃声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通过无线电7、发生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利用了的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要比在里好。
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9、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初二物理-声学专项练习

D.静止的树叶
第1页(共9页)
8.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铁
9.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空气、水金属B.空气、金属、水
C.金属、空气、水
D.水、金属、空气
10.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 )
A.为什么陶笛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B.陶笛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小孔之间有什么关系 C.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D.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8.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9.如图,在利用直尺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 分别拨动直尺,眼睛应该观察什么?耳朵应该听什么?( )
C.频率小
D.响度轻
24.在抗击新型肺炎期间,为了防止人员扎堆聚集,防疫工作人员利用多功能手持便携式喊
话器进行动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利用它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了音色
B.增大了响度
C.提高了音调
D.防止噪声产生
25.“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第3页(共9页)
A.观察音叉振动的快慢,听声音的高低
B.观察音叉振动的幅度,听声音的强弱
C.观察音叉振动的快慢,听声音的强弱
D.观察音叉振动的幅度,听声音的高低
20.向空瓶子里倒入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辨别水位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上升,响度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综合复习
一、知识点回顾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合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耳聋和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强弱及其他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频率越低音调越。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
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来判定;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减弱、在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
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
2.可以利用声传递能量。
二、中考链接
透析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透析点二:声音的特性
【例二】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声音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________;指响度的是________;指音色的是________。
A“高声大叫”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
B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
C二胡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同
D在山谷中说话听到回声
透析点三:噪声的防治
【例三】以下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__,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是_______。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透析点四:声的利用
【例四】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例五】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透析点五:回声
【例六】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海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回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收到声音从海面发出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0.8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
三、巩固与提高
1.学校联欢会上。
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产生的,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在学校的走廊里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雨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那么小雨和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_____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__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3.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乐音三要素中的,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其中“高音”是指高。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到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6.下列措施中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四、知识拓展
1.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3.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4.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5.如图8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
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4.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_______来判断的。
5.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40m/s,求山谷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