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主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主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 (2019甘肃)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 )A. 秦王嬴政B. 汉高祖刘邦C. 唐太宗李世民D. 宋太祖赵匡胤2. (2019北京)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
这说明北宋( )A. 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 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 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3. (2020原创)《朱子语类》中曾这样评价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4. (2020原创)下图图文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 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B. 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这说明( )A. 宋代没有出现民族交融B. 元朝时各少数民族完全汉化C. 元朝时有民族交融的表现D. 元朝时出现了新的民族6. (2019苏州)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7. 历史解释 (2019广东)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单位总计北方数南方数南方所占比例(%)贯、石、匹、两10 018 153 4 414 841 5 603 312 55.93A.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B. 南方经济地位重要C. 文化重心开始南移D. 北民南迁速度加快8. 时空观念 (2019常德)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标要求我知道】1、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2、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3、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4、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5、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本内容顺口溜】第6课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
都城开封国号宋,促进统一强集权。
控制军队常换防,分化事权削相权。
文官担任地方官,还设通判转运使。
重文轻武重教育,文化发展促稳固。
积贫积弱引改革,神宗重用王安石。
富国强兵措施好,可惜失败被废除。
第7课游牧契丹有发展,建立辽国阿保机。
都城上京创文字,发展生产国力强。
西北党项原属羌,十一世纪建大夏。
首领元昊都兴庆,效仿唐宋有发展。
燕云十六辽占领,北宋与辽有冲突。
澶渊之盟双方订,辽宋议和保和平。
西夏北宋也战争,双方议和贸易兴。
第8课白山黑水女真族,完成统一阿骨打。
起兵反辽得胜利,建立政权国号金。
模仿中原有改革,颁行文字渐强大。
宋金联合攻击辽,一一二五金灭辽。
宋的腐朽金发现,转而攻宋北宋灭。
赵构临安建南宋,岳飞抗金有成效。
可惜死于莫须有,宋金议和互对峙。
第9课东汉后期江南兴,北民南迁促发展。
南方逐渐超北方,江西福建和两广。
人口增长耕地多,技术提高占城稻。
水稻成为粮首位,苏湖熟则天下足。
丝织棉纺有发展,宋代五窑景德镇。
造船技术很领先,商业繁荣超前代。
时间空间都打破,出现交子外贸多。
第10课唐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收入多。
蒙古古老善骑射,游牧生活多战争。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
二
政治上
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
往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 王安石
矛盾相互交织。
变法 主要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
考点2:政权并立
名词解释 1. 岁币: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岁币。 2. 榷场: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
序号 双方
事件
(2)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不断。 (3)宋太祖时期: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4)宋太宗时期:防御政策 概况
人物:寇准、宋真宗;影响: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北宋灭亡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北 “ 万 宋 夏北 “ 万 宋 夏澶宋 两 夏 和北“万宋夏澶宋 两 夏 和渊初。议议澶宋两夏和渊初。议议之年西和以渊初。议议之年西和以盟,夏,后之年 西 和 以盟,夏,后”宋建宋,盟, 夏 , 后”宋建宋,。辽立每恢”宋 建 宋 ,。辽立每恢宋只后年复。辽 立 每 恢宋只后年复每有 , 赐 了宋只 后 年 复每有 , 赐 了年征 多 给 经每有 , 赐 了年征 多 给 经给战 次 西 济年征多给经给战次西济辽。进夏文给战 次 西 济辽。进夏文1绢政 岁 化辽。 进 夏 文1绢政 岁 化02北 币 交1绢政 岁 化002北 币 交0004宋 。 流2北 币 交0万04年宋 。 流0万4年。 宋 。宋。流匹万、年。 宋 。匹、1和。 宋 。。匹宋、1和0。宋辽1和04银。辽宋辽04银4辽、辽14银4年辽、104年、10,年0,,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2022•柳州期末)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D)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2.(2022·德阳中考)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
当时另设的官职是(D)A.转运使B.刺史C.按察使D.通判3.(2022·南宁期末)五代十国呈现出“(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局势,让后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为此两宋时期中央政府都采用的策略是(B)A.设转运使B.重文轻武C.减免赋税D.杯酒释兵权4.某班同学学习王安石变法之后,将其与商鞅变法的相同点进行了比较,其中正确的是(C)A.都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B.都触动了贵族的利益C.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D.都是一次成功的改革5.(2022•桂林期末)如图中文字有汉字的结构与笔画。
对此正确的分析是(B)A.汉族人创制的文字B.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C.少数民族文化先进D.这些文字与汉字无关6.(2022•南宁期末)“……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以上材料评价的是(B)A.澶渊之盟B.岳飞抗金C.南宋抗元D.元朝统一7.(2022•北部湾经济区模拟)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
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
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以太平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材料主要反映了南宋(D)A.自然环境的优越B.乡村文化的兴盛C.海外贸易的活跃D.南方经济的发达8.(2022•南宁期末)如表反映了我国魏晋至唐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该表反映了(C)A.海外贸易日益繁荣B.社会风气开放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北经济差异9.(2022•柳州期末)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专题06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专题06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命题方向考向一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考向二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考向三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考向四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考向五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考向六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向一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例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A.B.C.D.【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
故选D项。
例2(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为消除“内患”,宋朝()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答案】C【详解】依据“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认为外患不如内忧,这内忧指的是北宋统治者担心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局面的重演,所以北宋初年控制军权,削弱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项正确;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排除A项;明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实行“八股取士”,清朝也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排除B项;为监视官民,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排除D项。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 重文轻武 政策 (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重现。 (2)具体表现: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②注重发展文 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 士名额,提高 进士 地位。 (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史料解读】状元登第,虽将 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课标内容】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 宋偏安。 1.女真族的崛起 (1)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 阿骨打 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 (2)政权:1115年, 阿骨打 (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2.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 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都是少数民族首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元昊 称大夏皇帝, 领;都建立过本民族
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政权;都创制过本民
族的文字;都重视学
习中原文化。
2.辽与北宋的和战
【知识拓展】澶渊之盟
(1)战: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 寇准 力劝皇 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
帝亲征,宋真宗来到 澶州 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 流,有利于边境贸易的发
辽军。
展;但同时也给北宋人民
(2)和:签订 澶渊之盟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 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辽 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着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2)和: 元昊 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 。议和
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完美版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辽宋夏金元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课件 完美版 (PPT优 秀课件 )
中考冲刺专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中考冲刺专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4小题)1.(2022•长春)“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A.休养生息B.重文轻武C.文化专制D.闭关锁国【解析】根据题干“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项正确;汉朝初年经济凋敝,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文化专制是文化方面政策,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B。
2.(2022•威海)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为消除“内患”,宋朝()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解析】材料中“宋太祖”是赵匡胤。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中的“内患”主要指武将专横跋扈。
为防止此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宋太祖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2•娄底)北宋在梅山地区设立两县,其中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而在上梅山设立的县是()A.新化B.新晃C.安化D.安乡【解析】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
其中,就新化县来说,人口超150万,隶属于娄底市。
在历史上,北宋在梅山地区设立了两县,上梅山取“王化之新地”之意,命名为新化县,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链接中考
2 、 (2021年山东东营)“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
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 了后周,建立了北宋,故选C;纸上谈兵反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 时学兵法,善于谈兵,在作战中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 败,排除A;草木皆兵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地点是安徽寿春,排除B;破釜 沉舟反映的是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 生还,地点在内黄,排除D。
考点4.1:元朝的统治
疆域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 上最大的,包括新疆、台湾、西藏、东北地区。
元朝 的统 治
地位
政治 制度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称“行省制度”。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还在沿用。
链接中考
2.(2021·山东)“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
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此史料认为辽、金民族政权能够长期与宋朝并存的理由 是 A.中原王朝的软弱 B.主动学习中原文化 C.游牧民族英勇善战 D.宋朝重文轻武
【答案】B 【详解】根据“……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归纳可知,材料认为辽、金政权之所以能够和宋 朝长期并立的原因在于“能用汉法”即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B正确;材料从内因角度分析辽金政权长久的 原因。AD属于外因。AD错误;游牧民族英勇善战与“能用汉法”的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B。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教学设计】课后补充(学生提问)如何理解民族关系中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多思多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一、单项选择【基础题组、能力题组、拓展提升(题组)】每个题组至少15个例1(2017: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例2:(2018・大庆)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北宋 B.统一蒙古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北史》材料二白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材料三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己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①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的是他为促进民族融合而采取的哪一项措施?②材料二中的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③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④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①(北魏)孝文帝;学说汉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优待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
③元朝;回族。
④要重视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
(言之有理即可)】(4)请你参与某校同学正在历史课上展开主题为“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究活动。
A、以下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宋代服饰的三幅图片①从宋代的服饰上可以看出人的等级差别,图一和图二的服饰对比,统治者和劳动者的服饰有什么不同?②图三体现了哪一陋习?B、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和住行,听完故事,可以了解到宋朝人想听说书、看杂技可以去____;出门在外过夜可以住。
七下.06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部编版】

①4、宋影朝响最:大①商促业进城了市汉:族开与封南、方杭少州数(民临族安的)交融,推动 商 ②了出民现族早的市多和样夜性市和,统乡一镇性形的成发了展新的商业区草市。
业 ③②北基宋本前确期定,了四我川国地经区济出南现强了北世弱界的上格最局早的纸币“交子”。
④③海造外成贸了易政超治过中前心代与;经朝济廷中设心立的市分舶离司管理海外贸易。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 民族政权并立 2 民族交融加强 3 经济重心南移 4 科技文化领先
一、考点呈现
2019年中考考点内容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四 (了解)(熟悉)(理解)(运用)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
重文轻武政策
1.2.4
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 2
民族政权的并立
2.3.5
中央控制税收;
三司政使权的入侵。
②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民族政权并立
考点: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统军的指挥权受到严重的束缚)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 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之币强后加,的重社一了会百人发多民年生负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 榷担巨场。大贸变易化、。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A.宋夏议和 B澶.宋渊辽之议盟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夏向北宋称臣 兄弟关系
南宋向金称臣 如何看待宋与少数 民族政权的议和?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中期→南宋)
南方战乱少
西欧庄园
开始兴起 世界
9世纪初
大学兴起 12世纪
阿拉伯帝 国灭亡
1258年
民族政权并立 与北宋并立的主要政权:辽、西夏 (后有:金)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从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我国经历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共四百六十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在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前代。
这一时期,文化上成就突出,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得到普遍应用,火药武器得到不断改进,这些都对世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推动着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
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各政权统治者都推行了开明的对外政策,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交往范围较大。
1.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1)原因:一是要求结束唐朝后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二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和陈桥兵变相类似的兵变重演,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其措施: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集中。
(2)影响:一方面是解决藩镇割据,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却种下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达到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三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四是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下面图示显示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其中不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有()①②③④A. ①B. ③C. ①③D. ①④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 元朝时管辖西藏的中央机构是宣政院C. 元朝的疆域仅次于唐朝D. 元朝小说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3.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
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纸币、丝绸瓷器等也传到中国C.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4.“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A. 苏轼B. 李清照C. 岳飞D. 辛弃疾6.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A. 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B. 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C. 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D. 词风委婉,感情真挚7.如果选用以下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①苏湖熟,天下足②交子③草市④海船A. 宋代经济的发展B. 宋代多彩的社会生活C. 宋代商业的繁荣D. 宋代发达的中外交通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都跟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宋太宗9.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形成过程: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 2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表现:
A 文官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待遇高于 武官。 B 武将受牵制,带兵打仗要按朝廷预授的“阵 图”,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政治 经济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2、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 归中央
措施
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军事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政治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 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 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 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 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 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 原因之一。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从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我国经历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共四百六十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在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前代。
这一时期,文化上成就突出,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得到普遍应用,火药武器得到不断改进,这些都对世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推动着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
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各政权统治者都推行了开明的对外政策,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交往范围较大。
1.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1)原因:一是要求结束唐朝后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二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和陈桥兵变相类似的兵变重演,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其措施: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集中。
(2)影响:一方面是解决藩镇割据,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却种下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达到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三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四是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
主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立“蕃学”作为外商子弟学校
(4)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
有重要地位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 原
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造 因
纸业和印刷术的发展
商业 纸币
(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
出现
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概
(2)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
况
行的货币,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
的发展
影响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增 原因 加了劳动力,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
的发展
(1)耕作技术:秧马的使用提高了耕种效率;复种技术 的推广,使耕地利用率提高 (2)粮食作物:①北宋时,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 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农业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展奠定了基础
意义
(2)对中外交流:使亚欧地区的水陆交通重新联系起来,促进了中外交通的发展,加强了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
元 元朝 海表”,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
朝 疆域 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
巩
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固
(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
初 纪初
前期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年
名 词 解
经济 发展:
释
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子出现
设市舶司
世 界
西欧 西欧 庄园 城市 兴起 重新
兴起
时 空 坐 标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2023•宜昌)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其目的在于()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2.(2023•雅安)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这种做法()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3.(2023•重庆)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
这些措施()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4.(2023•东营)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契丹族﹣阿骨打﹣辽B.女真族﹣阿保机﹣金C.党项族﹣元昊﹣西夏D.蒙古族﹣铁木真﹣元5.(2023•邵阳)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
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6.(2023•无锡)唐朝后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区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最明显的标志是()A.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C.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7.(2023•淮安)诗歌、谚语往往折射出一定的历史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从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我国经历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共四百六十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在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前代。
这一时期,文化上成就突出,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得到普遍应用,火药武器得到不断改进,这些都对世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推动着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
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各政权统治者都推行了开明的对外政策,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交往范围较大。
1.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1)原因:一是要求结束唐朝后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二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和陈桥兵变相类似的兵变重演,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其措施: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集中。
(2)影响:一方面是解决藩镇割据,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却种下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达到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
局面。
三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四是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
五是各族人民善于继承和发展隋唐的文化成果。
3.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北宋时,与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大理,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西夏、金、蒙古、大理。
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1)民族政权并立。
如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并立。
(2)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以输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3)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
(4)民族融合是主流。
少数民族逐渐接受中原先进文化,一些少数民族首领把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推广到了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宋辽、宋夏、南宋和金议和之后,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和平局面。
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疆地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
影响: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一方面频繁的民族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使各族人民有了更多地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014·湖南)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2019·山东)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
3.(2015·江苏)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
4.(2014·福建)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勇于抗争。
下列不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5.(2016·江苏)东汉未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
5.(2015·湖南)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郑和下西洋
6.(2016·内蒙古)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7.(2015·湖南)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这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蒙古族
B.女真族
C.回族
D.藏族
8.(2017·内蒙古)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
A.宣政院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9.(2017·山东)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0.(2015·江苏)“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2019·甘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1)“靖康耻”代表着北宋的灭亡,其发生于何时?
材料二:岳飞苦战了10年,金人士气大为沮丧,正值他要直捣黄龙府打败金人的时候,朝廷下了12道金
牌,岳飞班师。
岳飞激愤伤心至极,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
(2)列举出令“金人士气大为沮丧”的史实一例。
你认为岳飞领导的军队为何能够令金人胆寒?
(3)你认为面对宋高宗的12道金牌,岳飞是否该班师回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4)时过境迁,但人们没有忘记岳飞。
今天,人们依然以各种形式纪念岳飞。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12.(2019·永德县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黏士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
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
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你知道它和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什么优点吗?
(2)材料二中培根所说的应用在战争上的发明是什么?它是在何时发明、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他的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