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
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布部门】中共成都市委
【发布日期】2016.09.11
【实施日期】2016.09.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2016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经过深入研究,就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把握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城市是有机生命体,统筹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健全绿色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四川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升,占比力争达70%,冬季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

到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到2020年,主城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全面建成,岷江、沱江等成都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0%以上。

--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完善。

区域大绿隔体系初步形成,龙泉山森林公园基本建成,“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生态屏障基本形成。

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绿色出行更加便捷。

初步形成地上地下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成为主要出行方式,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50%以上。

--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

城镇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文魅力更加彰显,城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

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一番。

--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绿色价值取向在全社会普遍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社会风尚。

二、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三)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推进工业减排。

加强火电、水泥、平板玻璃、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改造,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

防治扬尘污染。

积极推行绿色施工,严禁开敞式作业,不断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建设工地实行扬尘在线监测。

深化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和监控措施,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加强尾气治理。

推行车、油、路协同管控,加强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和治理,加速老旧机动车淘汰,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

严禁露天焚烧。

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监管,严格管控露天焚烧秸秆、垃圾、落叶等行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划定禁止露天烧烤食品区域,逐步提高餐饮油烟净化率和在线监控率。

严格执行《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加大违法燃放烟花爆竹行为查处力度。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

构建“6+X”通风廊道系统,引导东北和西北方向软轻风贯穿城
区,联通建设区内河道、公园、绿地、道路等通风能力较强的区域,沟通生态冷源,促进空气交换,缓解热岛效应。

(四)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
优化区域水网格局。

传承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水蕴,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实施《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

大力推进“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到2019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水道、岸线、通道、绿化“四通”,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

加强水环境治理。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实施“源头截污、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过程治理,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严控金马河、锦江、沱江流域总磷排放量。

加强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重点对主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污水截流收集、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改造。

推进水系跨区域联防联治。

到2020年,中心城区、郊区县城及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88%、75%,中心城区中水回用率达到40%。

提高防洪治涝能力。

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规划建设深隧排水系统,开展中心城区低洼易涝区综合治理与雨水管网系统改造,新建城区严格按照内涝防治标准进行排涝系统设计、建设。

建立健全城区暴雨内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