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第六章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f1053aa32d7375a41780d8.png)
第一章地图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坐标系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课件_第六章_地图表示法——地图学课件PPT
![地图学课件_第六章_地图表示法——地图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349f8367ec102de3bd891a.png)
地图学原理
二、等高线的测绘
以等间隔的 水平面穿过三 维地形表面, 将其相交的轨 迹正射投影于 平面上,所得 到的相同高度 点的连线即为 等高线。
伏形态。
地图学原理
按光源的位置,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综 合光照晕渲;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按色调可分为墨渲和彩色晕渲。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第五节 地理信息动态表示
位置顺序 时间顺序 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 节奏
(1)确定区域单元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 (4)作图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点值法应用于多项数据制图时,各项数据可采用不同色相、 直径的圆点来表示。
地图学原理
2、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等值线
3、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定量数据的特征 数据的分级 等值区域图的设计和绘图
地图学原理
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1)分层设色法 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 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 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 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2)晕渲法 也叫阴影法,使用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起
地图学原理
特殊分级
比率法分级 裂点法分级 迭代法分级 四分位法分级 标准差分级
地图学原理
第四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
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全集
![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a4af39f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7.png)
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全集概述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符号、地图表示方法、制图综合、常见地图的编制方法、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制作方法、地图分析与应用以及地图复制等。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十章第六节:新型地图的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十章第五节:地形图的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十章第四节:地图数学模型分析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十章第三节:地图图解分析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十章第二节:地图量算分析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十章第一节:地图目视分析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九章第四节:地图生产与出版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九章第三节:现代地图复制方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九章第二节:地图电子出版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九章第一节:传统地图平版复制方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八章第五节:多媒体电子地图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八章第四节:三维电子地图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八章第三节:移动导航电子地图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八章第二节:电子地图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八章第一节:电子地图制图概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七章第五节:数字制图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七章第四节:数字制图概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七章第三节:地图数据质量控制与检查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七章第二节:地图数据库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七章第一节:数字地图概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六章第四节:地图集的编辑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六章第三节:影像地图的编辑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六章第二节:专题地图的编辑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六章第一节:普通地图的编辑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五章第六节:自动制图综合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五章第五节:地图要素关系处理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五章第四节:地图符号形状化简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五章第三节:地图要素特征概括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五章第二节:地图内容的选取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五章第一节:制图综合概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四章第五节:表示方法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四章第四节:电子地图的表示方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四章第三节:地貌表示方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四章第二节:常用地图表示方法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四章第一节:地图内容表示方法概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三章第五节:地图符号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三章第四节:地图注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三章第三节:地图色彩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三章第二节:地图符号的类型与视觉变量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三章第一节: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二章第五节:地图投影的选择和变换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二章第四节:常用地图投影及其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二章第三节: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二章第二节:地图比例尺和定向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二章第一节:地球形状及坐标定位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一章第五节:地图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一章第四节:地图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制图方法概述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一章第二节:地图的内容和分类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第一章第一节:地图的特征和定义国家精品课程《地图学》教材简介。
地图学第六章地图应用
![地图学第六章地图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e249357e21af45b207a806.png)
四、社会经济要素的阅读
(一)居民地 根据其符号的形状、大小、数量,确定其类型(城镇
或农村)、分布特点、行政等级、人口数量等级、密度、 人口分布趋势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等。 (二)交通线
根据其符号的形状(或颜色)区分其类型(铁路、公路、 大路、小路)等级、分布密度、起讫点及其与居民地的关 系。 (三)境界线
(二)地图量算分析
地图量算是采用有关的工具直接在图上进 行量测和计算,以获得地图上各要素的数 量指标,包括点的坐标位置、长度、方向、 距离、面积、体积、高度、坡度、密度等。 用量算的数据,充实目视分析内容,如根 据图上的坐标网可以确定点的坐标位置; 根据等高线(或色层表)和高程注记,可以确 定点的海拔高程;根据河流、道路和海岸 线的曲线长度可以求算出其长度距离等。(一)地 Nhomakorabea目视分析法
地图目视分析是最基本的地图分析法,是 用图者的视觉感受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分 析方法。它是在逐项阅读地图内容的基础 上,对制图区域或制图区域内某一部分的 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相互联系等进 行综合分析,从中获得对整个制图区域内 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特征和时间系列变化的 较完整的认识。
可以了解各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的范围界线,面积 对比等。
第二节地图分析和利用
一、 地图分析 地图分析是在地图阅读的基础上,对地图的
有关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结合用图者 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扩充和引伸,从而获 得较图上更丰富的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图 区域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地图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地图目视分析法、 地图量测分析法、地图图解分析法、地图数理统 计和地图数学模式法等。
二、 地图应用
(一)利用地图分析研究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规律和相互联系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六章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e14f26767f5acfa0c7cd65.png)
80
陆地国界在图上必须连续绘出。当以山脊分水岭或其他地 形线分界时,国界符号位置必须与地形地势协调。
当国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时,应该通过国界符号 或文字注记明确归属关系。当河流能依比例尺用双线表示时, 国界线符号应该表示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可以间断绘出; 假如河流不能依比例尺双线或单实线表示,或双线河符号内无 法容纳国界符号时,可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
如果河流为两国共同所有,即河中无明确分界,也可以采 用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的国界符号。
51
勾绘等高线
沿地形特征点 测定高程值,以比 例内插法确定首曲 线的点位,在地形 特征线控制下,以 光滑曲线连接等值 点。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52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分层设色法
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 颜色区分。
53
这种方法加强了高程分布的直观印象,更 容易判读地势状况,特别是有了色彩的 正确配合,使地图增强了立体感。
21
(1)河流的表示 在表现方法上,以蓝 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河流的位置及长 度,以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表示河流的 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与河 流相联系的还有运河和干渠,在地理图 上一般只以蓝色的单实线表示。
22
23
(2)湖泊的表示 湖泊是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蓝色 实线或虚线轮廓,在配以蓝紫不同面色加以表示的。通常用 实线表示常年积水的湖泊,用虚线表示季节性出现的时令湖。 湖泊的水质,可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16
(2)海底地形的表示 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 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通过水深注记、 等深线加分层设色来表示。
17
18
(3)航线的表示
地图学 第六章 普通地图
![地图学 第六章 普通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266c73300b4c2e3f5727637f.png)
§6-1
普通地图概述
5.小于1:100万的地理图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这类地图主要有1:150万、1:250万、1:400 万、1:600万4种比例尺,可作为经济和军事的参 考用总览图,如确定战略方针、研究飞行计划、 中程导弹发射等。所以这种图又叫一览和战争形 势观察等使用的基本图。
§6-1
普通地图概述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一 普通地图的分类 1.按比例尺划分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比例 尺3种类型的地图。 一般大于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 普通图; 小于1:10万而大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 例尺普通地图; 小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普通地图。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1.等高线法表示地貌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等 高线法。它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地貌的不同形态和起伏变化 ,而且也便于图上量算。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① 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定义:
许多地面高程 相等点连线投影 到平面上的闭合 曲线叫等高线。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A.基本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法 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基本规律是:越高越陡的 地方等高线图形越密集;反之,较低较平的地方 第 等高线图形就较稀少。这种比较是等高距一致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的情况下才能得出的规律,如果是在变距 等高距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只能 得出一个大概的规律。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普通地图上的主要内容为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包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 、境界线、独立地物等。这些要素简化后可作专
地图学-专题地图基本表示方法(面状要素)
![地图学-专题地图基本表示方法(面状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093f1d703d8ce2f006623ea.png)
如果世界地图依照人口总数而非土地面积绘制? www.worldmapper.o3r3g/
Side-by-side comparison of Cartogram forms
34
来源:Cartography: Thematic Map Design, Sixth Edition
35
来源:Cartography: Thematic Map Design, Sixth Edition
分区统计图表法显示的是现象的绝对 数量指标,而不是相对数量指标,可以用 由小到大的渐变图形或图表反映不同时期 内现象的发展动态。
29
30
选自《中国地理图集》
以面状符号表示相对数量
以点状符号表示绝对数量
31
1.1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Cartogram(Value-by-area Maps)
常用的统计图表有:线状图表、条形图表、 放射线图表、金字塔图表、圆形(扇形)图 表、三角形图表、百分比结构图表和找零法 图表。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自《中国地理图集》
25
选自《中国地理图集》
26
选自《中国《中国地理图集》
1.1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分区统计图表法
部分图例设计格式
(a)
(b)
(c)
14 (d)
1.1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等值区域法
等值区域图的编制在数据应用、表示方法和视觉
感受方面都有一些限制。
1. 首先在采集的数据类型上,由于制图表示是以区
域单元作为图斑单位,自然连续的地理数据,如
年平均气温不能用等值区域法表示;
2. 其次,如果数据不能用比值或比率量表处理就不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c2c8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e.png)
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地图学概述1.1 地图的定义与功能讲解地图的定义介绍地图的功能1.2 地图的历史与发展讲解地图的历史演变介绍现代地图的发展趋势1.3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讲解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地图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地图投影2.1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投影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图投影的特点与局限性2.2 常见地图投影类型讲解墨卡托投影介绍高斯-克吕格投影讲述其他常见地图投影2.3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应用讲解地图投影的选择原则介绍地图投影的应用实例第三章:地图符号与表示方法3.1 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符号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图符号的功能与作用3.2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表示讲解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介绍地图符号的表示方法3.3 地图符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讲解地图符号系统的建立方法介绍地图符号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地图编制4.1 地图编制的基本流程讲解地图编制的准备工作介绍地图编制的具体步骤4.2 地图数据处理与地图编绘讲解地图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地图编绘的方法与技术4.3 地图产品质量评价与改进讲解地图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介绍地图产品质量的改进方法第五章: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5.1 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讲解电子地图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电子地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2 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流程讲解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电子地图的制作流程与技术5.3 电子地图的应用与展望讲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介绍电子地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六章:地图视觉设计6.1 地图视觉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视觉设计的概念在地图学中的应用介绍地图视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6.2 地图色彩与视觉传达讲解地图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介绍地图视觉传达的效果与优化6.3 地图版式设计讲解地图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介绍地图版式设计的技巧与实践第七章:地图数据分析与解释7.1 地图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讲解地图数据分析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地图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7.2 地图空间数据分析讲解地图空间数据的类型与结构介绍地图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实践7.3 地图信息的解释与表达讲解地图信息解释的原则与方法介绍地图信息表达的技巧与案例第八章:地图学应用领域8.1 自然地图学讲解自然地图的分类与特点介绍自然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2 社会经济地图学讲解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与内容介绍社会经济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3 城市地图学讲解城市地图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城市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九章:地图学与现代技术9.1 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案例9.2 GIS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讲解GIS技术的原理与功能介绍GIS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案例9.3 地图学与互联网技术讲解互联网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介绍地图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地图学project 与实践10.1 地图学project 的设计与管理讲解地图学project 的设计流程与管理方法介绍地图学project 的实践案例与分析10.2 地图学实践技能培养讲解地图学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与培养方法介绍地图学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讲解地图学项目报告的结构与内容第十一章: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 概述讲解GIS 的定义、组成与功能介绍GIS 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1.2 GIS 数据讲解GIS 数据的类型、结构与处理方法介绍GIS 数据的获取、管理及质量控制11.3 GIS 空间分析讲解GIS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介绍GIS 空间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二章:地图学与遥感技术12.1 遥感技术概述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设备与分类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领域12.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遥感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遥感数据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实例12.3 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未来发展探讨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潜在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地图学与互联网技术13.1 互联网地图学概述讲解互联网地图的定义、特点与分类介绍互联网地图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3.2 网络地图设计与制作讲解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网络地图的制作技术及案例分析13.3 互联网地图的应用与挑战探讨互联网地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互联网地图面临的技术与伦理挑战第十四章:地图学教育与研究14.1 地图学教育概述讲解地图学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介绍地图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4.2 地图学研究与实践讲解地图学研究的领域、方法与技术介绍地图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14.3 地图学学术团体与期刊介绍国际、国内地图学学术团体及期刊讲解地图学学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地图学未来展望15.1 地图学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地图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分析地图学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15.2 地图学技术创新与应用讲解地图学技术创新的领域与方向介绍地图学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5.3 地图学的社会影响与价值探讨地图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分析地图学在未来的社会影响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编地图学教程的电子教案,包括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研究内容与方法、地图投影、符号与表示方法、地图编制、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地图视觉设计、地图数据分析与解释、地图学应用领域、地图学与现代技术、地图学project 与实践以及地图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
地图学1-7章重点讲解
![地图学1-7章重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a3c25014791711cc7917f2.png)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2、地图的特征:①地理信息的载体:存储大量的地理信息②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坐标系统③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地图信息④符号系统的应用: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3、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5、地图成图的方法:①实测成图:程序:图跟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②编绘成图:根据已有地图,在室内编制其他地图6、地图的构成要素:①图形要素、②数学要素、③辅助要素、④补充说明7、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8、地图的分类:①按地图的图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②按比例尺:大、中、小③按区域分类:星球,地球图;世界,大洲大洋图;国家,次级行政区图;局部区域图9、地图学的三个分支:①理论地图学、②地图制图学、③应用地图学10、21世纪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虚拟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地图与3S一体化11、地图学与GIS的关系:①地图学是GIS的基础;②GIS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是地图学理论、方法、功能的延伸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地球表面的三级逼近:自然表面→大地水准面(物理表面)→地球椭球面(数学表面)→参考椭球面2、大地水准面:由静止的海平面作为基准向大路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形成大地体,即地球的物理表面3、地球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旋转形成表面光滑的椭球体,即旋转椭球体4、总地球椭球(与大地最密合的正常椭球)的定位:①地球椭球体的中心和地球的质心重合②地球椭球体得短轴和地球的地轴重合③地球椭球体起始大地子午面和天文子午面重合④在确定参数a(长半轴)、f(扁率)时,要满足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平方和最小5、空间参照系:(1)天球坐标系:原点、坐标轴指向不变,用以描述星球的状态和轨迹(2)地球坐标系:球心坐标系、球面坐标系6、地理坐标:(属于:地球坐标系→球面坐标系)地理坐标就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以及本初子午线作为基本的点和线,就可以构成地球表面的地理坐标系统。
地图学 第六章 地图表示方法
![地图学 第六章 地图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00342aaaea998fcc220ee1.png)
第六章地图表示方法1地图的表示方法:是指地图上表达制图对象特征的基本方法。
目前有个体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运动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量底法、等值线法、点值法、网格法、定点统计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和分区分级统计图法等12种基本表示方法。
2点状符号的二维图形可以扩展为:(1)分割圆饼状或圆状的分割圆是一种常用结构的统计图放映事物总量的内部组成,用扇形表示各成分所占比例。
(2)坐标统计图: A金字塔图表:B三角形图标C玫瑰图(3)立体符号:三位符号使点状符号产生立体感,还可以减少符号在图面上按比例所占的空间面积,常见的三位图形有:球状符号,柱状符号,轴测图符号。
3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线状符号的表示形式包括:单线,平行双线,实线,虚线,渐平线,指向线,对称和非对称划线。
4运动状态的线性表示:动态且呈现为线状延伸的事物存在两种不同状况,一种是事物本身就表现为一维线状或带状。
一种是事物本身可能不是线状,但其运动的轨迹或相互关系可概括为线状。
(1)放映移动的起止点:多数情况下起止点必须明确标注在地图的特定位置上但对于呈现面状移动的现象,只能有概略的定位。
(2)表示前进路线和方向(3)流量:表示两点之间的疏通量(4)流速:在普通地图中,常以带数字的箭头表示河流流速(5)线性指标:放映运动对象的质量特征(6)相互关系:两点间的相互关系常常以动线符号表示走向线的其他方式:沿线用箭头首位相接,细箭头宽箭尾示意等。
5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在地图上能以实际空间形态呈现的2维面状现象。
其属性特征符合定名量表数据,通常以色相分量和网纹变量及其组合作为主要的显示手段(1)定性数据的特性:A类型图:类型图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且类型具排他性。
B区划图:其特征也是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且类型具排他性。
它的图斑表示了专题的综合性质。
C范围图:范围法采用的分布界限常有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之分。
6地图的地理事物的分类和分级:既要以相应学科的分类规则为基本依据,又要符合制图要求。
地图学 PPT课件
![地图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6e5c4202768e9951e73891.png)
现代专题地图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全球性专题地图制图标准规范化; 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图数据的共享问题。
(2)向综合、成套和图集的方向发展; 应用需求方面; 信息源方面。 同时进一步强调专题地图的实用性。
(3)反映数量指标和动态变化信息得到加强, 特别是在灾害监测专题地图方面; (4)广泛应用遥感和制图自动化新技术;
主要有:(1)环境保护地图;(2)旅游地图:
1982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旅游地图会议,提出论 文120多篇,展出旅游地图100多幅。旅游图除表示旅 游地区地理基础要素外,还着重反映了交通、旅游路 线。名胜古迹、历史沿革、乡土人情、土特产品、工 艺美术以及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是专题地图制图中 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图种之一。
三、专题地图制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基本原则
鉴于专题地图的内容广泛,区域性、技术性和精 确性程度较高,需要研究和确定其基本原则。 一、严密的科学性
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现象,反映的内 容均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有着严密的科学性、系统性 和规律性;
对于各种不同观点、不同精确程度的资料和图件, 应以所取观点客观地加工和使用。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由于自然科学研究的 一系列突破及其应用发展的需要,分化出专题地 图的若干新支。内容由单要素逐步过渡到多要素 的分布和质量特征,图型由简单的示意性象形符 号逐步过渡到定位性的符号。
专题地图的大发展,是上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这是由于运用了数学、电子学、光学和化学等方 面的知识,并应用了遥感和制图自动化新技术。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符号法的直观形象化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用在 不同的图幅上却有很不同的效果,用在人口密度 分布图上就很不适合。由此说明,专题地图上的 各种表示方法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这也是选择表示方法的一条基本要求。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1c62f2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3.png)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5、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第二节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第四节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第五节发展历史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理学]第六章 地图学
![[理学]第六章 地图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e3181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1.png)
(1)专题内容较多或编制时间较紧迫时,可考虑直接 选用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 础底图。
(2)工作底图编制应尽早进行,初稿需经缜密的校审, 并须在正式编制专题图之前将其交付编图人员使 用。
(3)底图符号和注记的规格不宜繁杂,在保证精度前 提下,图形综合宜适当加大。颜色宜浅淡,色数 要少,工作底图更以单色(如浅蓝、钢灰、淡棕) 为好。
54
3.4.3 分散分布现象的表示
1、点值法 2、分区统计图表法 3、分级比值法
55
3.4.3 分散分布现象的表示
1、点值法 ——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
数量和密度的方法,适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密度相差 太大时,可用不同大小的点子。(点的直径大于等于0.4;间隔 大于等于0.2 )
3.出版准备
2.1 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
常规专题地图编制工作的出版准备 与编制地理图所使用的方法及步骤基本 相同。
35
2.2 专题地图的资料类型及处理
1.资料的类型及要求 2.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 3.编图资料的加工处理
36
2.2 专题地图资料类型及处理
1.资料的类型及要求
(1) 地图资料 (2) 遥感影像资料 (3) 数据资料 (4) 文字资料
自然地理各要素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都需要制 作单项或综合性的区划。
30
7.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军事指挥, 工程规划设计、生 产管理、宣传教育、 国土资源调查研究、 航天航空活动等凡 是涉及人类活动的 各方面,专题地图 都有十分广泛的应 用。
1.3 专题地图的应用
31
§2 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
2.1 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
3
《地图学》课程笔记
![《地图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7db27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7.png)
《地图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1.1 地图学导学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制作、地图内容、地图使用和地图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地图的历史、理论、技术和应用。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图的符号、投影、制图综合、地图表示和地图分析等。
1.2 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地图是一种图形表示,用于展示地球表面或任何其他对象的空间特征和属性。
地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地图展示对象的空间分布和位置关系。
- 符号系统:地图使用符号和色彩来表示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属性。
- 投影:地图将地球的三维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需要使用特定的投影方法。
- 缩放比例:地图的缩放比例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1.3 地图的内容和分类地图的内容包括地理特征、行政区划、道路、水系、地貌、植被、人口等。
地图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 根据表示内容: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 根据比例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
- 根据投影方式:方位投影地图、圆柱投影地图、圆锥投影地图。
1.4 地图制作的基本方法地图制作包括以下基本方法:- 调查和收集资料:通过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收集地图制作所需的地理信息。
- 制图综合: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和简化,以适应地图的比例尺和表示要求。
- 地图设计:确定地图的投影、符号系统、色彩方案和布局。
- 地图绘制: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或手工绘制地图。
1.5 地图学的发展历史地图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现代和当代四个阶段。
在古代,地图主要用于导航和探险。
中世纪时期,地图制作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随着测量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地图制作变得更加精确和规模化。
当代地图学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作和分析。
1.6 地图学及其发展趋势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地图制作和分析逐渐转向数字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
地图学第六章地图分析应用
![地图学第六章地图分析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442dc2aa00b52acfc7ca94.png)
作业:
1.地图评价标准? 2.地图量算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通 过GIS具体功能实现它们? 3.写出你对多元线性回归统计理解? 4.给你江苏省2009年航片及省界,请设计 方案测定物种杨树水杉是否存在空间伴生 关系?
Sample investigation
现象Y presence Absence Presence a b a+b
现象X
c d c+d a+c b+d Where: a-两种现象都同时出现的样方数 b-X出现而Y不出现的样方数 c-X不出现而Y出现的样方数 d- X不出现同时Y也不出现的样方数 总的观测样方数为:n=a+b+c+d Absence
r
( xi x)( yi y) /
_
_
( xi x)
_
2
( yi y)
_ 2
若 r r (n 2), 线性相关显著
第三节 地图分析方法
(2)空间相关的测定 半方差 Moran相关 举例: 两种物种的伴生关系:如江苏省杨树与水杉(空间相关的思想) 1.界定研究区域(地图上行政界线) 2.系统样方布设(Grid maker), regular grid spacing should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3.样方观测(Sample observations were navigated by GPS,) 4.统计计算,构建统计量,判断是否具有伴生关系
第六章 地图分析应用
第一节 地图评价
一、地图的政治思想性 国界、行政区划、经济、军事机密 二、地图的科学性 数字精度—制图的精确性(投影选择,点位精度) 地理精度—内容的完备性、现势性(表示内容的新旧程度) 地理适应性、实用性(目的与用途) 三、地图的艺术性 分析地图的表现形式和整饰水平,即地图的美学价值。 1)符号设计的直观性 2)地图内容的清晰易读性 3)图面配置的合理性 4)整体表现力与视觉感受
地图学(新)第6章地图表示
![地图学(新)第6章地图表示](https://img.taocdn.com/s3/m/6035adc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5.png)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区划图 社会现象中的分省(fēn shěnɡ)、分县地图,都属于区划
图。他们的特征也是区域范围互不重叠。区划图和类型图略有 不同的是,类型图的图斑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正由于它们具有 同级的特点,运用色相变量表示图斑时要有较大的差异,并且 不宜采用相同色相、不同亮度的图斑设色。
精品文档
在一个地区存在交错的类型区时,两种或三种类型在这个区域 (qūyù)均占1/2或者1/3,因此很难判断它们间谁有绝对优势,即存在 复域图斑。
精品文档
第四节 等值区域(qūyù)制图 一、定量数据的特征
等值区域(qūyù)制图所反映的地理数 据,和定性符号表示法截然不同。不 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根据每一个统 计单元及相对应的数据,选用了面状 符号表示,以反映每一个统计单元数
精品文档
北 京 工 业
精品文档
(běi jīn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六、点值图
人口分布或作物分布是一种离散的地理现象,所以是一种 区域频数制图。当编图完成后,区域单元界线在清绘成图时即 行删去,而出现一种离散点的分布。制图的步骤包括:
(1)确定区域单元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因为在一个区域单元 内并不是所有土地都是易于(yìyú)表示某一种地理信息,例如人 口,它不可能分布在军事禁区、沼泽地、盐碱地、自然保护区 和山岭上;所以在制作点值图时,首先对区域单元的限制因素 进行过滤,勾绘出不可能表示主体信息的区域,剩余的地区才 是能布设点状符号的地方。
亮顺 度序 变量 化表
的 尺 寸
精品文档
(chǐ cun)+
3间距/比率量表的应用 间距/比率量表能显示点状符号中地图数据的数量差别(chābié)。 如上所述,顺序量表和距离/比率量表的不同,仅在于前者隐藏 了数据的数量而只显示数据的强度,那么表示数据的数量时,最 有效的视觉变量还是图形的尺寸。也可以用亮度或网纹来显示数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12342-90
65
GB 12342-90
植被
66
§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
1.3 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1.居民点 2.交通网 3.境界
67
1. 居民点
1.3 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 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1) 居民点的位置:除县市以上居民点在地图比例尺允许情况下,有可 能用简单的水平轮廓图形表示外,其他绝大多数居民点用圈形符 号表示。
(1) 河流的表示 (2) 湖泊的表示 (3) 水库的表示 (4) 井、泉的表示
水系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要素:水系对反映区域地理特征 具有标志性作用;水系对居民点、交通网的分布和工农业生产 的布局等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水系是空中和地面判定方位的重 要目标。从地图制图角度考虑,水系是地图内容的控制骨架。 因此水系是地图上重要的表示内容。
海岸的表示:
加拿大温哥华 1:5万地形图
NTS 92G/6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1/50 000 Scale
12
13
14
GB 12342-90
15
(1)海岸的表示 在地理图上表示海岸线,要针对不同的 海岸基本类型及特征,给于不同的表现方法。海岸线通常以蓝 色实线表示,低潮线用点线概略绘出。
21
(1)河流的表示 在表现方法上,以蓝 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河流的位置及长 度,以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表示河流的 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与河 流相联系的还有运河和干渠,在地理图 上一般只以蓝色的单实线表示。
22
23
(2)湖泊的表示 湖泊是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蓝色 实线或虚线轮廓,在配以蓝紫不同面色加以表示的。通常用 实线表示常年积水的湖泊,用虚线表示季节性出现的时令湖。 湖泊的水质,可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6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1.1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7
地形图与地理图不能简单以比例尺划分。区别 在于地理图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
8
9
§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统称为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
79
80
陆地国界在图上必须连续绘出。当以山脊分水岭或其他地 形线分界时,国界符号位置必须与地形地势协调。
当国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时,应该通过国界符号 或文字注记明确归属关系。当河流能依比例尺用双线表示时, 国界线符号应该表示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可以间断绘出; 假如河流不能依比例尺双线或单实线表示,或双线河符号内无 法容纳国界符号时,可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
如果河流为两国共同所有,即河中无明确分界,也可以采 用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的国界符号。
现代地图中,等高线法、晕渲法及分层设色 法最为常用。
28
(1) 等高线法
以等间隔的水 平面穿过三维地形 表面,将其相交的 轨迹正射投影于平 面上,所得到的相 同高度点的连线即 为等高线。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9
从图上可以看出坡陡的一面等高线密,坡缓的一面等高线稀; 两个山峰,高的那个等高线就多,矮的那个等高线就少,而 且把两个山峰间的鞍部也表示出来了,地图上就是根据这个 原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形态变化。
40
山脊、山谷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41
山脊 尖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尖角状。
42
山脊 圆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圆弧状。
43
山脊 平山脊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疏密悬殊的长方形状
。
44
山脊表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
45
山谷
山谷:两山脊间的低凹部分。 等高线特点与山脊正好相反,是一组
表示山谷各等高线凸出部分的顶点的 连线叫集水线。
47
鞍部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 鞍部由两组对称 的等高线组成, 即表示山谷的等 高线和表示山脊 的等高线组成, 其凸形共同指向 鞍部的中心。
48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陡石山、崩崖
49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陡崖、冲沟
50
等高线法表示地形的缺点是立体感较差,明暗等高线法 就是使每一条等高线因受光位置不同而绘以黑色或白色,以 加强立体感;粗细等高线法,是将背光面的等高线加粗,向 光绘成细线,以增强立体效果。
24
GB 12342-90
水系及附属设施
25
GB 12342-90
运河、沟渠及堤岸
26
1:2.5万 地形图
27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3.地貌要素的表示
在两维平面上表示三维地貌形态,且能实施 高度、坡度的量测,并给人以立体视觉感受,是 人们多年来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透视写景、晕滃法、等高线法、晕渲法到 分层设色法及多种综合运用。
(2) 居民点的类型:分城镇和乡村居民点两大类。不同的居民点类型通 过字体区别。城镇居民点用中、粗等线体;乡村用细等线体表示
(3) 居民点人口数量:一般通过大小不同的圈形符号加以区分。 (4) 居民点的行政等级:我国分为首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所在地;市、自治州、盟人民政府所在地;县、自治县、旗人民 政府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村民委员会驻地6级。用字体、 字级、字色区分。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6章 地 图 图 型
1
第6章 地 图 图 型
§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 §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 地理图的设计与编制 §4 专题地图的特性与类型 §5 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 §6 专题地图设计 §7 地图集编制
2
地图图型
地图图型是指按照某种指标,对地图所划分 的类型。按内容把地图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两大类。普通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 型。
51
勾绘等高线
沿地形特征点 测定高程值,以比 例内插法确定首曲 线的点位,在地形 特征线控制下,以 光滑曲线连接等值 点。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52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分层设色法
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 颜色区分。
53
这种方法加强了高程分布的直观印象,更 容易判读地势状况,特别是有了色彩的 正确配合,使地图增强了立体感。
30
特点
等高闭合 多高少低 密陡稀缓
形似实地 不交不重 直交分水、集水线
31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在
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根据等 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32
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 地势的基本形态。
尖顶、圆顶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37
山顶
尖山顶等高线特点:顶部间距 较密,环圈小,棱角明显的封 闭曲线,从山顶向下,等高线 逐渐由密变稀。
38
山顶
圆山顶等高线特点:顶部间距 较稀,圆滑的封闭曲线,环圈 较大,由山顶向下等高线逐渐 密集。
39
山顶
平山顶如黄土塬、桌状山等, 特点是山顶平坦,山坡陡峭, 等高线特点:环圈大,呈较宽 的空白,顶部向下骤然变密。
分层设色
54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3) 晕渲法
即阴影法,是依据光照产生明暗变化的原理,用 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形态。
55
按色调可分为墨渲和彩色晕渲。晕渲法由于具有较好的 立体效果,应用范围很广,常在一些需要突出显示地形要素 的中小比例尺地图应用。
56
57
(4)晕滃法 以光线投射在地面上的强弱为依据,利用粗 细、长短的晕线和间隔不等的空白,来表示地貌起伏。根据光 源和地貌位置的关系,可分为直照晕滃和斜照晕滃两种。优点: 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表示倾斜起伏,有一定的立体感。缺点: 绘画费工,坡度和高程不能量算,晕线密集掩盖其他地图内容 表示。
1.1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1.地形图 2.地理图
4
1.1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
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 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 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5
国 家 基 本 比 例 尺 地 形 图
助曲线(辅助等高线):按规定基本等高距的1/4高程加绘的短虚线, 用于表示间曲线仍不能充分显示的地势特征。助曲线不闭合。
33
等高线的种类
34
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 绝对高程: 地面上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也叫海 拔或真高;相对高程:地面上点到任意 假定水准面的高度叫相对高程或假定高 度;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叫高差 或比高,有正负。
16
(2)海底地形的表示 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 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通过水深注记、 等深线加分层设色来表示。
17
18
(3)航线的表示
(4)洋流的表示
19
(2)海底地形的表示
20
2.陆地水系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 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 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 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 特征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 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 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 专题化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