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冲突
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冲突中国的内外均衡矛盾在改革初期不甚明显,但20世纪90年代后,对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内部经济部门和外部经济部门之间的互动性开始表现,中国经济阶段性的呈现出明显的内外均衡矛盾。
一、内部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储蓄、投资流量的增加和外资的持续流入,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增长又推动了储蓄、投资流量的增加和外资的持续流人,从而在经济增长与推动经济增长的这些因素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然而,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呈现出一种逆向型非均衡关系,一方面出现国内储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外资大量流人。
这种非均衡关系,运用流行的理论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人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我国消费和储蓄的增加奠定了基础。
从消费和储蓄的增长情况看,我国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消费率的下降意味着消费需要的增长受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增长更加依赖于投资和外需的增加。
我们知道,储蓄作为可用于投资的资源,只有导入有效的投资领域才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现实因素,这就要求有相应投资能力和融资渠道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引起储蓄一投资的失衡,进而导致国内宏观经济的失衡和矛盾。
然而,我国的融资渠道和投资能力一直难以适应储蓄能力的提高,造成国内储蓄过剩,并逐渐形成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
相对而言,外资的引进一方面带来了企业家人才和企业家精神,弥补了国内投资能力之不足,另一方面伴随外资的引进,也缓解了国内制度性约束和技术性约束。
应当承认,具有制度性优势和技术性优势的外资流入,弥补了一些领域的制度性和技术性缺口,但同时也挤压国内储蓄投放的市场空间。
二、外部问题外部均衡关系与国际收支和汇率紧密相关。
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双顺差”状态,相应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累积,这必然冲击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均衡性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的均衡性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调控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
宏观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等。
然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政策均衡性分析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调节和公共财政管理来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调节经济波动等经济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旨在通过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和公共福利的提高。
具体来讲,财政政策应当具备以下均衡性要素:(一)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的均衡财政政策应当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均衡。
财政支出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过多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财政不平衡,从而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因此,在实施财政政策时,应当适当地控制财政支出,引导财政支出更加聚焦于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财政支出的效益,实现财政收支的均衡。
(二)税收与公共支出的均衡税收与公共支出是财政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收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通过实施税收政策可以调节市场的运行,控制市场对资源的分配。
公共支出则是通过国家的公共财政,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财政政策中重要的一个均衡性问题就是税收与公共支出的均衡,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通过实施合理的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实现税收与公共支出的均衡。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均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关联,这也是财政政策的均衡性问题。
财政政策主要依靠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管理等实现经济调整,而货币政策则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相关措施对经济进行调控。
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均衡需要适当协调,确保两方面政策实现协调、互补,最终形成整体的经济政策体系。
二、货币政策均衡性分析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11
支出转换政策也称为“转换政策”,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国际竞 争力、使支出方向发生转变的政策,诸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 贴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汇率政策。 外部均衡主要通过转换政策如价格调整来实现,即汇率变动和 /或进口限制。
搭配使用双重的政策工具就可以达到双重均衡目的,但这只能
在浮动汇率制下才能实现。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汇率不能变动,如果不采用贸易限制, 内外均衡的目标会产生冲突。
工具来实现内外均衡。
蒙代尔指派原则明确地表明,一国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 个目标,不仅需要两个操作工具,而且应对各个工具的相应的 作用进行明确的分派。
16
蒙代尔政策指派原则的内容
利率 r
衰退 顺差 货利 币率 紧上 缩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IB C
膨胀 顺差
A
EB
F
货利 币率 扩下 张降 膨胀 逆差 衰退 逆差
谨慎控制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最高水平的需求或国民产出。
1
二、外部平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最优水平
米德认为,所谓外部平衡是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时的 情形。 严格地说,外部平衡应当同时包括经常项目的平衡与资本项 目的平衡。但在最初分析时可以暂时把资本项目抽象掉,假定经 常项目的平衡就是整个国际收支的总平衡。
PP
PF P F
26
⑵本国利率与外国利率相等,即:
i =i F
这些条件隐含着以下假定成立: A、以小国为研究对象,从而本国利率是由外国利率决定的。 B、本国和外国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
C 、不考虑套利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套利能保证债券收益持续
相等。 D、人们预期的汇率变动率为零。
27
2、基本的蒙代尔—弗莱明均衡 基本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对IS-LM模型分析的扩展,该扩展 主要表现为在IS-LM模型基础上加上了国际收支方程FE。 ⑴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Y=A(i, y)+T(q,y)+G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提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阐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固定汇率对政府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这些政策制定者既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实际产出等于经济的供给潜力或高就业率——不存在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
在短期和中期内,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
一国政府如果只追求外部均衡而置国内通胀和失业不顾,那么,即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国内压力仍然很大。
反之,一国政府如果只考虑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产出,则可能会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进而破坏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才处于最佳的增长状态包含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非均衡的成因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非均衡的成因分析作者:孙驰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09期【摘要】危机后的中国面临着外部出口锐减及内部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是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及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
文章着重从国民经济均衡的角度分析危机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及其持续性,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降低国内储蓄率、提高私人消费来缓解内外均衡的压力的建议,为我国未来调结构保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内外失衡人民币升值储蓄率降低金融抑制一、引言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每年近10%的增长,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宏观经济也存在两方面严重的失衡:一方面是内部的失衡,即高投资与低消费之间的差距导致资本的迅速积累;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失衡,即高产出与低消费之间的差距导致了经常性账户巨大的盈余。
这两种失衡的成因及影响如何?如何通过政策修正?都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失衡的经济原理,然后分别从内外两方面详细分析经济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全文旨在研究危机前经济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尽早走出危机阴影提供参考。
二、宏观经济失衡的理论分析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至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低于50%,投资则高于40%,同时进出口贡献率为9%,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消费贡献率则均高于67%,投资低于30%,进出口更低。
由此可见我国是以出口为导向,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X-M)+(I-S)+(G-R)= 0,令(G-R)=(Ig-Sg),均衡状态下有(X-M)=(S-I)′其中(I-S)′=(I-S)+(Ig-Sg)即政府投资会使得总净投资(I-S)′提高。
(X-M)的上升及(I-S)的下降与过去十年中国净出口及储蓄率的上升相一致,但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使得(Ig-Sg)大幅上升无法通过(I-S)的下降来弥补并最终导致了宏观经济失衡。
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
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较严重的内外失衡格局。
我国的经济失衡源于其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表现为投资和出口增长日益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
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双顺差”为特征的经济失衡。
面对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调整和选择。
一、我国经济的内部失衡我国经济出现内部失衡,突出表现在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日益扩大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我国的经济增长客观上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约束:第一,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廉价劳动力;第二,尽管我国居民有很高的储蓄倾向,但存量资本规模很小,且在历史上没有真正地完成过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三,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落后,国民经济具有显着的二元结构;第四,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特别是以人均水平计算的自然资源处于世界最低水平;第五,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是自然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企业家资源特别稀缺,企业制度落后。
面对上述约束,我国正确地选择了对外开放的战略。
借助于对外开放至少获得了以下好处:第一,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了我国劳动要素丰裕的比较优势;第二,通过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缓解了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的劣势;第三,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和企业家资源高度短缺的问题。
但是,我国的对外开放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不仅长期存在的各种结构性问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社会失衡。
具体来说,包括:第一,省际之间的不平衡增长。
省际之间增长率的差异,已经超过了由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禀赋等不同特征所能解释的程度。
第二,不同熟练程度劳动力之间的不平衡增长。
第三,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增长。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极大,服务业、零售贸易和批发贸易的比重相对较低。
第四,社会保障网络遭到削弱。
第五,投资的扭曲配置。
过度储蓄,加上以银行信贷为中心的融资体系以及国有企业优先的融资通道,造成了投资的扭曲配置。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 对于开放经济而言,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 如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无效 的;如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 有效的。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 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 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而不得不放弃第三个目标。这又被称为“不平衡 三角形”或“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表21-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均衡作用 区域 Ⅰ Ⅱ 经济状况 顺差、失业 顺差、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 扩张 紧缩 货币政策 扩张 扩张
Ⅲ
Ⅳ
逆差、通货膨胀
逆差、失业
紧缩
扩张
紧缩
紧缩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三元悖论”
•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 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
IS-LM-BP曲线
斯旺图表
E(ES)
EE 图 21 Ⅱ 通货膨胀,顺差 E3
1
斯 旺 图
E2
Ⅰ顺差, 失业
F
Ⅲ 逆差,通货膨胀
E1
.
Ⅳ YY
C 逆差,失业 O
D1
D2
D3
D(EC)
蒙代尔的政策搭配法则
• 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内均衡:经济出现衰退用扩 张的财政政策,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用紧缩的财政 政策。 • 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对外均衡: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用紧 缩的货币政策。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
• 结论:财政政策无效
• 货币政策
i
IS
IS`
LM LM` E E` F
i=i* i`
BP
分析中国经济目前内外均衡状态
分析中国经济目前内外均衡的状态开放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体都面临着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的可能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汇政策对解决内外部失衡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明显特征是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趋显和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而用于调整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之间则存在严重冲突。
根据斯旺模型,解决我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问题,要求当前应实行紧缩国内支出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的配合。
为解决当前内外失衡,央行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缩减国内支出、回收流动性,但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在调控过程中出现了“米德冲突”(米德,1951):一方面随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增加,在汇率稳定政策与人民币强制结售汇制度之下,内部流动性过剩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采取的紧缩性本币政策,在减少了国内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进口,而且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带来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的程度。
一、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看,2002年以来中国GDP增长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2002年GDP增长率为9.1%,2003—2007年连续5年GDP增长率超过10%,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在2002—2007年分别为-1.3%、-0.1%、2.8%、0.8%、1%和3.8%。
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中国经济基本维持着内部平衡,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经济是处于理想的均衡状态。
但是透过表面现象,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非均衡——储蓄过剩或者生产过剩。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平均储蓄率为33.3%,投资率平均为35.2%,投资率高于储蓄率,这一时期基本上是需求过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平均储蓄率和投资率分别为39.4%和37.8%,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储蓄过剩意味着生产过剩。
2002—2005年中国平均储蓄率急剧攀升到43.67%,平均投资率达到41.2%,这一数字无论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都高的多。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可编辑ppt
8
第二、四种情况则出现了内外平衡的冲突:
二、经济膨胀/充分就业——国际收支顺差
政府在通过紧缩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内部平衡时,导致进 口相应减少,在出口保持不变时,就会使原有的国际收支顺差差额 愈发增加,使外部经济状况距离平衡目标更远。
四、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可见,内外平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经 常账户盈余或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 组合。
分析内外经济同时平衡实现条件的模型,最初由澳大利亚经济 学家萨尔特与雷弗·斯旺各自提出,后由米德综合而成。
可编辑ppt
11
米德的内外均衡协调理论可以概括为“两种目标、两种政策工 具”的理论模式。
两种目标即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 两种政策工具即“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所谓的支出调整政策也称为“支出政策”,主要由凯恩斯主义 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构成;米德认为,把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合在一起作为支出政策以调节总需求,可实现内部 均衡。
之所以会造成内外平衡的冲突,其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可编辑ppt
9
当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时,该国一方面要保持 自身的相对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失衡现象,同时, 也要利用经济的开放,通过商品、劳务、资金的国际流动来增加本 国福利。
内外平衡的统一,即内在稳定性与合理开放性的结合就成为政 府的政策目标。
可编辑ppt
5
三、米德冲突:内外平衡矛盾的经典论述
1951年詹姆斯.米德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 衡冲突问题。
米德指出,一国在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同时 实现内外平衡,就必须同时应用对一国的收入与国际收支具有不同 效应的两种政策工具。
第十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F(充分就业)
衰退
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的财政政策 扩张的货币政策
衰退
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
ⅡⅠ ⅢⅣ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的财政政策 扩张的倾向政策
BP=0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
斯旺图与蒙代尔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第二节 商品、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均衡
在开放经济中,内外部均衡同时涉及商品市场、货 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反映三个市场均衡的经济学分 析工具分别为IS、IM和BP曲线,因而以维持宏观经 济均衡为目标的政策工具势必与三条曲线相对应。 本节以固定汇率为例分析
商品、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均衡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
市场均衡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根据凯恩斯的假设, 总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即价格不变),因而在一 个包含政府部门在内的开放经济中,商品市场的均衡 条件为
第二,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分为实物性与金融性两 类,这是因为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会导致某一个国家的经 济波动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贸易伙伴,造成物价或者利率 和汇率的波动
第三,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性 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但这种资 本唯一的目标就是利润,当大量的资本炒作某一种货币 时,就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国家的经济指标变化,这同样 是非常难以控制的
既然支出变更和支出转换政策是两类具有不同性质 的政策工具,人们自然有理由将这两类政策的组合 与内外部平衡问题联系起来,其基本内容为:为了 实现内外部平衡,可以搭配使用这两种政策,其中 一项政策影响支出水平,一项政策影响支出构成。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部均衡的矛盾
固定汇率制时,政府主要运用影响支出变更政策来调 节内外失衡,这将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 的冲突,即出现米德冲突。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相对落后,对我国的物价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价不稳定的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有效的扩大内需。
在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减轻人民币值的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问题,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1.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国片面强调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是导致外部失衡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出口也为弥补我国外汇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来过度依赖外需发展经济的策略并没有及时得到调整。
同时,在外需模式导向下,出口创汇规模就自然演变成地方政府业缋考核的一个标准,扩大出口成了某些地方政府追求的政绩工程。
由此,造成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人为地阻碍资源与商品在不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等。
而在国际市场上,各地方为了争抢客户,出口商之间相互杀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出口换汇成本,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2.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粗放式的投资来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扩大内需往往只被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因而也加重了对出口的依赖。
在我国,投资率很高,但消费率却很低。
除了因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被迫储蓄外,我国储蓄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效率极低,不能按市场机制配置有限的资金。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间接金融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而间接金融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在贷款融资方面,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存在歧视。
14~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国际经济学
第三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963年,蒙代尔在《加拿大经济学杂志》上发 表了《固定和浮动汇率下的资本流动和稳定政 策》一文,分析了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的短期效应。 在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一位同事弗莱明也对开放经济中的稳定政策 进行了相似的研究,所以在教科书中,他们的 思想被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斯旺图表
蒙代尔的政策搭配主张
1962年,时在IMF任职的蒙代尔发表了题为 《恰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内外稳定》的 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正式提出了以货 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 衡的政策主张。这一主张,对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 因而被称为“政策指派”理论(政策搭配主 张) 。
国际收支的 初始状态
国内经济的初始状态
经济衰退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高通货膨胀率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顺差 逆差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有效的市场分类和政策搭配
蒙代尔认为在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上有两种方 法:其一,以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 这样的结果会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其二,以 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这种交替使用 的方法可实现良性循环,逐渐缩小国际收支不 平衡。 因此,蒙代尔认为,货币政策在平衡国际收支 方面有着“比较利益”,而财政政策在增加就 业方面具有较小的“比较劣势”。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结论:在固定汇率下,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性的货币 政策完全失效;
(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结论: 在固定汇率下, 当资本完全流 动时,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不 会引起利率上 升,只会带来 收入的大幅提 高,因此此时 财政政策非常 有效。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方面,从内部角度看,中国经济内部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等。
这些问题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
因此,需要加强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经济内部的均衡。
另一方面,从外部角度看,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也存在重大影响。
例如,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一体化和分化趋势交织等,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多边主义基础上,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攀登全球价值链,增强经济的外部均衡性。
总体来看,要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需要从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实现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体制机制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达到“内外”均衡的目标。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一、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1.1 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失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且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
1.2 外贸顺差与国际收支失衡我国长期以来保持着较大规模的外贸顺差,但国际收支仍然存在逆差,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投资收益逆差等方面。
1.3 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我国投资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能力不足,居民消费支出偏低。
1.4 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先进,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地区发展差距较大。
1.5 资源、环境与经济失衡我国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依然存在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2.1 结构性因素我国经济历史上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投入约束与价值规律制约,区域经济分工体制不合理。
2.2 制度因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市场机制不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不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3 国际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冲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国际环境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平衡。
2.4 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宏观经济失衡还与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误区有关,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对宏观经济的认识不足、不够科学,导致了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
2.5 社会因素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宏观经济内外失衡。
三、对策建议3.1 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度,降低重工业比重。
3.2 改善国际收支加强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转变出口方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技术含量,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
3.3 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对消费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3.4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地区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3.5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实施资源环境税改革,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M=M0+mY(m>0)
AX=AX0+AX1i(AX1<0)
AM=AM0+AM1i(AM1>0) M0+mY-X=AM0+AM1i-AX0-AX1i
M 0 X AM 0 AX 0 m i Y AM1 AX1 AM1 AX 1
m 0 AM 1 AX 1
i BP
O
Y
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
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在扩大 收入水平方面是有效的,资本流动程度 越高,财政政策的作用越明显。
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无论资本的流动 性如何,长期内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浮动汇率意味着汇率可以自由变动, 即该国在长期内不应存在外部失衡问题。 因此,可以集中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实现内部均衡。 此外,在短期内还可以采用支出-转
换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
结论: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有效 依赖于资本的流动性。资本流动性越 弱,财政政策越有效。
结论:
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的流动性越 强,货币政策越有效。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
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为假设前提
固定汇率制 财政政策: 完全有效 货币政策: 完全无效 浮动汇率制 完全无效 完全有效
际进口倾向和利率机制来影响外部均衡。
(二)支出-转换政策
在改变总需求方向的基础上,调节
总支出中国内外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比例, 即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内外经济。
(三)直接管制
政府采取直接的行政控制来影响经
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包括贸易管制、金 融或汇率管制、国内价格和工资管制。
三、政策组合搭配原理
(一)丁伯根法则
NM NM NM2 NM1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一、主要概念: 1斯旺图表:斯旺图表所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一、主要概念:1.斯旺图表:斯旺图表所考察的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如何通过运用支出变化和支出转换政策来同时达到内部和外部均衡。
斯旺图表的重大理论贡献就在于通过这张图表,将内外均衡这样复杂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转变为一个简单、直观的平面几何问题,通过改变不同象限内非均衡点的位置,一国经济就可以实现内外均衡。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指出,固定汇率对一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这些政策制定者既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
在短期和中期内,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该模型为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政策的运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框架。
这个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3.支出变化政策:支出变化政策就是通过政府改变社会总支出对于需求进行调节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支出转换政策:指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
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和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
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指汇率政策。
5.经济管制:经济管制是指采用各种法律、法规、法令、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向预定的方向发展。
6.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也被称为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定律,如下图所示:图中三角的每一边都表示一种政策选择一种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实践操作中指固定汇率)以及完全的金融一体化,它们各有其吸引力。
三角的任何两边可以进行组合,组合的结果分别由三角形的三个顶角表示:完全的资本控制、货币联盟和完全的浮动汇率。
然而,三边不可能同时实现。
7.三元悖论: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C I X M
C C0 cY (0 c 1)
(1)
M M 0 mY (0 m 1)
Y
1 1c
m
C0
I
X
M0
(2)
(3)
1.假如本国出口增加ΔX,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Y 1 X sm
其中1/(s+m)称为对外贸易乘数。 2.如果国内支出增加ΔA,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回应的贸易乘数及其政策含义
自发性出口增加(A国)——国民收入增加(A国)——诱发性出口增 加( B国)——国民收入增加(B国)——诱发性出口增加(A国)
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贸易与增长;适用性)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内部均衡: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外部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
第八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第一节 国际传导机制
一、国民收入模型的扩大
简单模型:供给 Y=C+S+T+M 需求 Y=C+I+G+X
扩大模型:供给 Y=C+S+T+M+If+Rf+Wf
需求 Y=C+I+G+X+If+Rf+Wf
二、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
国际商品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国际资本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国际信息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二)米德冲突
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追求经济的内 外均衡,可能造成一国内外均衡的冲突。
一种政策工具难以兼顾两个政策目标, 一个目标的实现总是以另一目标失衡为代价。
(三)蒙代尔搭配法则
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只是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只要适当地搭配 使用,可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关键在于把每 一种政策实施在它最具影响力的目标上。具 体说,财政政策用在内部均衡上,货币政策 用在外部均衡上。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 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
固定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调整无法用汇 率政策来达到外部均衡,只能采用政策分配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运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内部均衡,而 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
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在扩大 收入水平方面是有效的,资本流动程度 越高,财政政策的作用越明显。
i
m
Y M 0 X AM 0 AX 0
AM1 AX1
AM1 AX1
Q m 0 AM1 AX1
i BP
O
Y
NM NM
NM2
NM1
O
Y1
Y2
Y
i
BP
i2 E″
E●
i1
●
E′
O Y1
Y2
Y
NM NM=NF
45o
O
NF1
NF2
NF
i
NF
O
NF1 NF2
NF
BP曲线的三种形状
i
O
Y
2、BP的移动
两个假设: 1、国际资本流动为零,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就等于该国的贸易平衡; 2、在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价格水
平保持不变。
汇率(S)
Ⅱ
EB
通胀,顺差
S
Ⅰ 失业,顺差
E
Ⅲ
通胀,逆差
S′
B
Ⅳ
A
失业,逆差
IB
O
国内支出(D)
对于图中的任一不均衡点,要想实 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双重目标,必须 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 策。
(三)直接管制
政府采取直接的行政控制来影响经 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包括贸易管制、金 融或汇率管制、国内价格和工资管制。
三、政策组合搭配原理
(一)丁伯根法则
一国所需的有效政策工具数目至要与所想达 到的独立的经济目标数目一样多,即要达到n个经 济目标,需要n种有效的独立的政策工具。
一般认为,一国可采用支出-调整政策达到 内部目标,采用支出-转换政策达到外部目标。
价格水平 汇率 外贸政策
(三)内外部均衡
i
LM BP
●E
IS
O
Y
二、宏观政策手段
(一)支出-调整政策 通过直接影响总需求或总支出来调节内
部均衡。 同时,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变动又通过边
际进口倾向和利率机制来影响外部均衡。
(二)支出-转换政策
在改变总需求方向的基础上,调节 总支出中国内外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比例, 即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内外经济。
Y 1 A sm
其中1/(s+m)也反映了国内支出增加对国民收入的乘 数效应。由于1/(s+m)< 1/s,所以开放经济中的乘数 作用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作用。
贸易乘数的图形分析
X、M
X2 X1
M=M0+m’Y M=M0+mY
O
Y0
Y1
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及评价
政策含义:
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 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 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二、贸易乘数
供给 Y=C+S+T+M 需求 Y=C+I+G+X 若G=T,则有:C+I+X=C+S+M dI+dX=dS+dM dI +dX =(dS/dY+dM/dY)dY dY = [1/(dS/dY+ dM/dY )] (dI +dX) dY = [1/(dM/dY )] dX
开放经济下的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i)
Ⅰ 失业,顺差
IB
Ⅱ
通胀,顺差
EB
A″ E
A
●
A′
Ⅳ
失业,逆差
O
Ⅲ
通胀,逆差
财政政策(G)
区域 Ⅰ Ⅱ Ⅲ Ⅳ
经济状况 失业、顺差 通胀、顺差 通胀、逆差 失业、逆差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扩张
扩张
紧缩 紧缩
扩张 紧缩
扩张
紧缩
(四) 斯旺模型
澳大利亚学者斯旺论述了采用汇率政策的前提 下,如何通过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 组合实现内外均衡。
(一)内部均衡
1、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
i
IS
O
Y
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i LM
O
Y
(二)外部均衡
1、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 B=(X-M)+(AM-AX)=0 M-X=AM-AX
M=M0+mY(m>0) AX=AX0+AX1i(AX1<0) AM=AM0+AM1i(AM1>0)
M0+mY-X=AM0+AM1i-AX0-AX1i
三、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的案例分析
1973-1974年的世界经济衰退 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经济危机
第二节 贸易乘数理论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
供给 Y=C+S+T 需求 Y=C+I+G
若G=T,则有:I=S dI=dS dI=(dS/dY)dY dY =[1/(dS/dY)] dI
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无论资本的流动 性如何,长期内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浮动汇率意味着汇率可以自由变动, 即该国在长期内不应存在外部失衡问题。 因此,可以集中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实现内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