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学案与导学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70f42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7.png)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准备题(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板书: 1002=50(千米)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
)谁和谁比?(长和宽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
)谁和谁比?(宽和长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
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100∶2可以说成 100比2。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d2e2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2.png)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生命世界的重要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25张A4纸;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1.出示“为鸭子家庭让路”图片及文字(5月9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彼得伯勒的车道上,众多汽车在一名男子的指挥下纷纷停下,为匆匆赶往河中的鸭妈妈和她的小宝宝们让道)。
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和其他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数百万种生物物种它们彼此相依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和谐的生命世界。
为什么我们会和那么多的生物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呢?请看一段历史故事(播放视频:1941年9月,德国法西斯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企图以饥饿征服这座城市。
在德国人围城的900天里,全俄瓦为洛夫植物研究所里有四个人被饿死,但没有一个人去动他们所采集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科学家宁肯饿死也不动种子库里的一粒种子?(利用大自然多种多样的基因培育对人类更有价值的物种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利益。
)(板书课题。
)2.出示小资料: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板书:人类)3.植物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还有什么作用?出示:植物的作用(书88页)。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2c4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9.png)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精推2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精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eaec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精推2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学生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理解并掌握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教学流程预设:一、复习引入1、出示3/4,“认识它吗”2、介绍分数的出现:当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中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结果时,常常用分数来表示.3、分数相关知识回顾:大家都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1)、怎样读分数(2)、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3)、怎样写分数: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其各部分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的了解分数。
二、新授(一)、探索分数的意义师:首先,让我们来创造几个分数吧!请你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来表示一个分数,独立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每个人都必须说):(1)、你创造了哪个分数(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学生交流,教师参与)1、班内讨论交流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所创造的分数生:若干,介绍。
(教师提问:一个物体:①你创造了哪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建立模板>②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一些物体:①同“一个物体”的3个问题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5/6是几枚扣子③3枚扣子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
)2、例子分类,总结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
刚才我们创造了很多分数,下面我们来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教师引导:老师是这么分的,谁能看出我分类的依据)师:刚才大家在展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用到一些物体的时候,用彩笔把所有物体都圈起来了,那为什么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圈呢生: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4f29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f.png)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比的意义(1)两个同类量的比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算式:42252÷90 ,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3)归纳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导学案设计.doc
![《比的意义》导学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ca9151b0c281e53a5902ff6b.png)
《比的意义》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习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列式计算:某学习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8人,男生数是女生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阅读课本48页,完成下面填空。
自主学习(一):比的意义。
(1)书中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15-10 表示()1035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用除法,也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或宽和长的比是()O1()比15记作:(。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 叫做(2)“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o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算式:( );数量关系式:(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 ),(3)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知道了“比的意义”:(叫做两个数的比。
自主学习(二):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阅读课本49页前半部分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比的写法。
15比1()记作:(42252比90记作:((2)比的各部分名称。
A、”是(),读作比号后面的数叫做(( )OB、请标出下面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
15 : 10 = 15 4- 10 = 3/2C、想一想: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比值通常用()表示,也可以用()表示。
D、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但仍读作:()三、合作学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A、观察式子,15 : 10=15^10= 15/10 = 3/2 ,想一想: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完成下表: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B、说一说:比的后项可以是。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fea79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7.png)
《比的意义》教案【4篇】《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使学生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沟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练习来突破难点。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整数、约数和倍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谁能说说整数的含义?出示:23÷7=3...26÷5=1.15÷3=524÷2=12教师:这4个算式中,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前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数,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教师:a的约数还可以叫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说法说说:15÷3=5和24÷2=12教师: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被除数和除数必须是整数,而且除数不等于0。
(2)商必须是整数。
(3)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师: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区别“除尽”与“整除”师:像6÷5=1.2这样的除法,一般说6能被5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商整除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除尽不一定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二、新课1、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两个数还有另一种关系(板书:约数和倍数)让学生看50页关于约数和倍数。
教师: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有约数和倍数关系?(整除)能单独说一个数是约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是什么意思?:在说倍数(或约数0时,必须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或约数),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或约数)。
《比的意义》导学案
![《比的意义》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4f23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7.png)
《比的意义》导学案《比的意义》导学案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学法指导1、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自己独立挑战学案自学部分,对于自己有困难的用红笔做好记号,。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下面是你的一亩三分地,相信你能把它打理好!进入今天的乐园,看你的了,加油!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43-44页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叫做()。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4)比的各部分名称15:10=15÷10=2/3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
()叫做比的后项。
5)( )叫做比值。
学习乐园里,你感受到一丝成功的快乐了吗?恭喜你!带着你摘来的成果挑战下面的新知,你就是组里非凡,超越班里最勇敢的骑士!整装出发吧!二、合作探究: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0:5 0.3:0.5 3/2:4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联系和区别呢?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8=2 15:()=1/3(温馨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看看你的一亩三分地是不是硕果累累,那就把你那美味的果实与大家分享吧!三、学以致用1、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试():(),比值是();所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0f72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三张哪一张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呢?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推荐2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推荐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3dd0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来到学校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生:(齐说)升国旗。
师: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师手中也有一面红旗(出示红旗),瞧,五星红旗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但你知道吗?它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了解它吗?老师告诉你:它的长为3米,宽为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解答?生1: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周长。
生2: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面积。
生3:我能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有哪些是表示倍数关系的呢?学生说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1 2÷3=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关系,是什么呢?板书标题:比二、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师: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生1:比表示一场比赛的比分。
生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师:你说得非常好,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既然比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道题中有哪两个量?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完成板书:长与宽的比是3比 2 = 3 ÷ 2 = 1 宽与长的比是2比3 = 2 ÷ 3 =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c854e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b.png)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比的意义学案与导学案
![比的意义学案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dde06876a20029bc642d12.png)
比的意义学案与导学案————————————————————————————————作者:————————————————————————————————日期:《比的意义》学案班级姓名等级:学习内容课本P20-23例2、3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比。
2、能正确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学习过程知识巩固一、想一想,填一填。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7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路程÷时间=()总价÷数量=()自主探究一、自学课本P43-P44页二、认识比的意义例1、这是一张中国馆的图片15cm12cm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除法表示,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宽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的比比比例2、欢欢去看世博。
她家距世博会址120千米,乘车大约需2小时。
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长宽长是宽的几倍(算式)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算式)= =学习过程比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三、比的概念1)、12:15=()÷()=(),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
()叫做比的后项。
()叫做比值。
2)、12比15写作()或()。
小结:求比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四、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联系区别比(12:15)前项除法(12÷15)被除数÷运算分数1512分数值思考: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五、收集生活中的比。
基本练习★(1)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2)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比的意义教案【8篇】
![比的意义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d015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4.png)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8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二、教学例1(一)、呈现例1: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
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
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4a4f2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a.png)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⑴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使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过程,牢固掌握比的意义。
⑴通过自学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弄清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⑴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⑴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⑴通过对国情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忧患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2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练习纸,学生准备生活中找到的比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1 、我们六(1)班有男生29 人,女生27 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1)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⑴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⑴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请同学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师:从同学们对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差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减法)。
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除法)。
2、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如黑板上方是一面长3 分米、宽2 分米的国旗,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二、探究新知l 、教学比的意义。
、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5篇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0288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1.png)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5篇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出示出一面国旗: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
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篇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学案与导学案
《比的意义》学案
班级姓名等级:
《比的意义》导学案
难点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6)
学习过
知识链接
一、想一想,填一填。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
人7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
数的几倍?
2、路程÷时间=
()总价÷
数量=()
一、情景引入,启发
探索。
自主探究
一、自学课本P43-P44页
二、认识比的意义
例1、这是一张中国馆的图片
15cm
12cm
长宽
长是宽
的几倍
(算式)
宽是长
的几分
之几(算
一、自学要点概括。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
的自学,你们了解了
比的意义的哪些知
识?请你简要的说一
说。
⒈比的意义。
⒉比
的读写法。
⒊怎样求比值。
⒋比和除法、分数的
联系与区别。
通过自学理解比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两个量的比。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比”产生的背景,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