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复习(1-4单元)(重难点)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全文背诵)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4、“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党和祖国人民。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6、“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背诵第9自然段)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意,含义。
深,深刻。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即生活实践。
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课文告诉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课题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课文重点知识梳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课文重点知识梳理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现了:民族团结,生活美好。
2.《花的学校》——表现了:童真童趣,母爱伟大。
3.《不懂就要问》——表现了: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去年的树》—— 会唱歌的鸟——真挚情谊《那一定会很好》——快乐的手推车——乐观、默默奉献《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聪明的蟋蟀——机智勇敢《一块奶酪》——值得尊敬的蚂蚁队长——严于律己8.《去年的树》通过讲述一只鸟儿为兑现自己的诺言,到处寻访自己的好朋友树,最后面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歌的故事,赞美了鸟儿与树之间真挚的友谊。
9.《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随着时间变化,度过了从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赞扬了它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
10.《在牛肚子里旅行》主要讲述了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
11.《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运粮食的事,通过对一丁点儿奶酪残渣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第四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一间老屋在每次准备倒下时,因为分别答应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给予它们帮助而总也倒不了的故事,赞扬了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围绕胡萝卜先生和他的长胡子展开有趣的情节,故事虽然没有结束,但让我们知道他的长胡子帮助了他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目录一、认识篇1.《迎春花》2.《种豆》二、成长篇3.《小蝌蚪找妈妈》4.《竹篮子》三、快乐篇5.《小兔子乖乖》6.《捉泥鳅》四、读书篇7.《咏柳》8.《读书郎》五、自然篇9.《雪花》10.《在那遥远的地方》概述本文将针对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进行深度解读和知识点汇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一、认识篇1.《迎春花》本文通过描写春天的迎春花,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祝福。
从中可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2.《种豆》《种豆》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通过对种豆子、摘豆荚、种豆子的过程描写,引导儿童热爱农耕生活,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二、成长篇3.《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主要讲述了小蝌蚪在广阔的水域里四处寻找妈妈的故事。
在寻找的过程中,小蝌蚪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找到了妈妈。
主要寓意着勇敢、坚强和母爱。
4.《竹篮子》《竹篮子》通过讲述竹篮子的故事,寓意人生的真谛,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骄傲自大。
三、快乐篇5.《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是一首描写小兔子乖巧听话的儿歌。
通过这首儿歌,告诉孩子们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做一个懂事懂礼的孩子。
6.《捉泥鳅》《捉泥鳅》通过描写儿童玩耍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快乐童年生活。
在玩耍的过程中,也传递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读书篇7.《咏柳》《咏柳》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在赞美的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8.《读书郎》《读书郎》通过描写读书郎的生活,表现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郎通过读书,不仅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快乐和成长。
五、自然篇9.《雪花》《雪花》通过对雪花的描写,展示了雪花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10.《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勾勒了美好的幻想,引导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总复习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所见》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全诗动静结合,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和蝉,“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樾,是指树荫,描绘了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表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大家穿戴不同,民族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6.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7.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8.《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中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些景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9.《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10.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棕红的小雨靴像棕红色的小鸟。
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知识点归纳(32页)
一、课文知识点归纳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蝌蚪在水中寻找妈妈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节,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生物的生长变化和蝌蚪的生长过程。
2. 课文《种树》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男孩和大人们一起种树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课文《妈妈的话》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同时也传递了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正能量。
4. 课文《小蝌蚪变青蛙》此篇课文通过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培养了他们对生物的基本认知。
5. 课文《夏天的颜色》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夏天的鲜花、河流和生命,让孩子们认识到夏天的美好,愉悦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6. 课文《一只口袋》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因为拥有一个特殊的口袋而经历了一系列的有趣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会了共享和感恩。
7. 课文《常回家看看》该课文通过反复唱调“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头看看,看看家的窗外和家的家”,呼吁孩子们多回家看看,珍惜家庭温馨、幸福的时光。
8. 课文《向日葵》通过描述向日葵对阳光的执着追求,让孩子们学会了坚持追求,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的品质。
9. 课文《墨鱼》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墨鱼的形貌和生活习性打开了孩子们对奇异动物的向往和好奇心,扩展了他们的视野。
10. 课文《弟弟的口琴》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关爱,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关心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
11. 课文《我的朋友金阳》这篇课文通过描绘金阳和闺蜜之间的友情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珍惜友谊的可贵。
12. 课文《一级棒》该篇课文描述了小男孩在棒球比赛中勇敢拼搏、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激励了孩子们要勇敢、坚韧不拔。
13. 课文《狐假虎威》通过讲述狐狸借虎威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会了警惕欺骗和探究真相的重要性。
14. 课文《小狗,小猫,小猎狗》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小动物们的生活琐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了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爱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整册课文重点、知识点、课文练习归纳
三年级上册整册书各课课文重点、知识点、课文练习归纳
一、归总练习
1.本学期我们领略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层林尽染的绚丽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天门山的磅礴之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表现了西湖的柔和之美。
2.祖国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西沙群岛美丽富饶,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3.童话世界让人充满感动:读《去年的树》,我明白了: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了解了老屋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
4.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让人敬佩:小时候的孙中山不懂就问;列宁循循善诱;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持石砸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英子在大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鼓励下,找到了自信……
5.动物朋友的可爱也让人忍俊不禁:搭船的翠鸟,带刺的朋友——小刺猬。
6.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不懂就要问的孙中山,爱鸟更爱孩子的列宁,砸缸救友的司马光,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国际
主义战士白求恩。
7.《在牛肚里旅行》一文让我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学习了《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我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
《父亲、树林和鸟》一文赞扬了父亲爱鸟护鸟。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知识点总结和生字解读
《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一、本文的主旨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的意思,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 起因:少年的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背书非常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4~7)经过: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那段书的意思。
第三部分(8~9)结果:孙中山与同学的交谈,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不懂就要问》生字解析1、同音字:jiè:戒(戒尺)借(借书)duàn:段(段落)断(断点)2、多音字:bèi后背背bēi背包quān圆圈圈juàn牛圈juān圈在家里3、近义词:照例照常霎时刹那流利流畅详细详尽清楚明白认真专心糊里糊涂迷迷糊糊鸦雀无声万籁俱寂4、反义词:流利——生疏详细——粗略认真——马虎糊里糊涂——清清楚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四、词语解释: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这里是描写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
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霎时:霎时间,极短时间。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吓呆: 害怕得呆住了,形容十分害怕。
厉声: (说话)声音严厉地。
戒尺: 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五、词语拓展:表示时间短:霎时顷刻转眼片刻刹那间一眨眼一瞬间AAB式: 摆摆手点点头摇摇头伸伸腰踢踢腿弯弯腰招招手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粉身碎骨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叽叽喳喳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一、复习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和赞美的感情点题。
2、《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花儿)想象成(孩子),描绘出雨后花儿次第开放的景象,表现出孩子们的(可爱)、(活泼)。
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不懂就问)的故事,赞扬了他(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敢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
二、背诵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听写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朗读安静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粗壮枝干影子阵雨荒野绿草跳舞狂欢功课放假互相狂风自然能够双臂落下口笛罚站所以扬起背诵照例练习吓呆戒尺厉声详细流利挨打清楚摆摆手急急忙忙糊里糊涂鸦雀无声四、形近字晨(早晨)绒(绒球)球(足球)汉(汉族)辰(星辰)械(机械)救(求救)汗(汗水)艳(艳丽)服(衣服)装(装饰)扮(打扮)色(色彩)报(报告)壮(壮丽)盼(盼望)读(读者)静(安静)粗(粗细)影(影子)续(连续)净(干净)组(小组)景(风景)落(落下)荒(荒野)狂(狂风)假(假期)洛(洛阳)慌(慌张)汪(汪洋)暇(闲暇)够(能够)猜(猜想)扬(表扬)臂(手臂)哆(哆嗦)情(情景)杨(杨树)避(躲避)五、多音字xiān ( 新鲜jià(假日)ēi(背包)quān(圆圈)xiǎn ( 鲜有ǎ(真假)bèi(背诵)juàn(羊圈)六、填空1、填入合适的动词(敲响)铜钟(朗读)课文(打)招呼(看)热闹(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吹)口笛(穿)衣裳(扬起)双臂(收起)戒尺(摆摆)手(提出)问题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1)(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鲜艳)的服装(粗壮)的枝干(欢唱)的小鸟(可爱)的学校(湿润)的东风(摇头晃脑)的同学(2)(好奇)地听(簌簌)地响(流利)地背七、近义词穿戴—打扮鲜艳—艳丽招呼—问候安静—寂静湿润—潮湿碰触—碰撞急忙—匆忙照例—按例流利—流畅霎时—立刻八、反义词安静——喧闹招引——驱散热闹——冷清粗壮——纤细湿润——干燥照例——破例流利——生疏详细——大概九、量词一(段)书一(间)教室一(所)小学一(条条)小路十、特殊词语ABAB式:糊里糊涂AABB式:急急忙忙咿咿呀呀含人体器官名称的: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七嘴八舌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翩翩起舞不骄不躁生气勃勃精神抖擞兴高采烈稳如泰山喜气洋洋跃跃欲试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一、复习课文1、《山行》描写(深秋)时节,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诗中写枫叶颜色的诗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学问点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坪坝:平坦的场地。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装扮:使容貌、样子好看。
绚丽:绚丽美丽。
新颖: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觉得新颖而感爱好。
明丽:显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绚丽明丽,色调丰富。
敬爱:敬重酷爱。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喧闹:〔景象〕繁盛活泼;使场面活泼,精神开心;喧闹的景象。
宁静:没有声音。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摇摆:摇摆,摇动。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坡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盛开:〔花〕开得茂密。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开心的活动;嬉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则,很庄重。
绒毛:纤细而松软的短毛。
引人注目:引起的人留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拢:合到一起。
假装:成心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视察:细致视察〔事物或现象〕。
好玩:能引起人的新颖心或宠爱。
第三课爬开都峰笔陡: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
形容坡度很大。
好像:仿佛,好像。
发颤:颤抖。
奋力:努力、尽力,充分鼓起劲来。
志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加信念或志气;兴奋,振作。
汲取:汲取的意思。
最终:究竟,表示所意料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了。
尽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染料:干脆或经媒染剂作用而能附着在纤维和其他材料上的有色物质,有的可以跟被染物质化合。
种类很多,以有机化合物为主。
低垂:下垂。
觅食:找寻食物。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大。
常用来形容外出办事圆满胜利,成果显著,含褒义。
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郊外:一个城市四周的地区。
、惹人宠爱:引起人们的宠爱和爱护。
、仰视:抬着头向上看。
、寒冷:〔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可惜。
、确定:成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
、果真:副词,表示事实及所说或所料相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拼音部分1音节的拼读掌握声母与韵母的准确拼读,能正确读出音节。
特别关注声母“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举例:正确拼读“jūn yún”(军云)、“qún zi”(裙子)、“xǔduō”(许多)等音节。
2轻声与儿化的辨识了解轻声和儿化音在词语中的变化,能正确读出带有轻声和儿化的词语。
举例:正确读出“爸爸”(bàba)、“桌子”(zhuōzi)等带有轻声和儿化的词语。
3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回顾整体认读音节,确保能准确、迅速地认出并读出。
举例:快速认出并读出“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等整体认读音节。
二、汉字与词语1生字的识记与书写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注意区分形近字和多音字。
举例:正确书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等生字,并理解其含义。
区分形近字如“瓣”与“辩”,多音字如“发”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2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课本中的词语,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在句子中。
特别关注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举例:积累并运用词语如“雪白、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国旗、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不粗不细、又唱又跳”等。
辨析近义词如“安静”与“宁静”,反义词如“雪白”与“乌黑”。
三、句子与段落1句子的完整性与通顺性能构建并理解完整的句子,确保句子的通顺性,避免出现语病。
举例:构建并理解完整的句子,如“小明在公园里放风筝。
”注意避免语病,如“小明风筝在公园里放。
”2句子的扩展与缩写掌握句子的扩展和缩写方法,能根据需要进行句子的变换。
举例:缩写句子“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可以变为“秋雨给银杏树黄色,叶子像扇子扇走炎热。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课文内容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课文内容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课文内容知识点归纳第一课《走进大自然》1这首诗中三个“追着”,写出了孩子们不同的活动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愉悦的心情。
“会飞的花朵”指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和蜜蜂。
“叩醒山石”是在进行地质勘探,用画笔去访问花瓣是在画画;网住秋天是捕捉各种各样的昆虫。
2修辞方法:这首是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愉快地进行各种活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愿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二课《火烧云》1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2写作方法: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3积累词语:梨黄、橘红、杏黄、桃红、柠檬黄、柚子黄、玫瑰红第三课《会说话的草》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我”仰卧在草坪上所看到、听到及想到的美好境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3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纯真的世界。
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4省略号的用法:(1)表示引文中的省略部分。
(2)表示列举的省略。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表示话未说完(5)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本文中第三小节末尾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的省略,还有其他小昆虫想与“我”成为好朋友。
第四课《诗的材料》1中心思想:这篇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动人的荷花图,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想象和联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修辞方法:排比、设问3最后一段起点明主题,总结全文的作用。
4描写荷花的词语:千姿百态、翩翩起舞、亭亭玉立、争奇斗艳、洁白无暇、含苞欲放、冰清玉洁第五课《金色的草地》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作者对蒲公英的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本文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
3“因为他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同睡觉”指晚上晚上蒲公英花瓣收拢,“一同迎接太阳”指蒲公英花瓣张开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要点总结(分单元和板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一、复习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时间顺序,写了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时,下课后几个场景,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选自《新月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园丁集》和《飞鸟集》等诗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花儿)想象成(孩子),描绘出雨后花儿次第开放的景象,表现出孩子们的(可爱)、(活泼)。
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不懂就问)的故事,赞扬了他(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敢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
二、易错音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粗(cū)壮荒(huāng)野坪坝景颇族戒尺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傣族德昂族厉声照例(lì) 挨(ái)打好奇摔跤凤凰簌簌地响私塾摇晃三、多音字xiān ( 新鲜à(假日)ēi(背包)ān(圆圈)xiǎn ( 鲜有ǎ(真假)èi(背诵)àn(羊圈)(圈养)四、听写1.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敬爱国旗敬礼铜钟停止朗读绒球安静树枝孔雀好奇招引粗壮枝干影子汉服绚丽多彩2.阵雨荒野跳舞狂欢功课放假互相狂风自然能够双臂落下风笛罚站所以飘扬猜想急急忙忙五、形近字晨(早晨)绒(绒球)球(足球)汉(汉族)笛(笛子)亭(亭子)辰(星辰)试(考试)救(求救)汗(汗水)油(加油)停(停止)艳(艳丽)服(衣服)装(装饰)扮(打扮)壁(墙壁)扬(表扬)色(色彩)报(报告)壮(壮丽)盼(盼望)臂(手臂)杨(杨树)读(读者)静(安静)粗(粗细)影(影子)情(情景)支(一支)卖(买卖)净(干净)组(小组)景(风景)猜(猜想)枝(树枝)落(落下)荒(荒野)狂(狂风)假(假期)族(汉族)晒(晾晒)洛(洛阳)慌(慌张)汪(汪洋)暇(闲暇)旅(旅行)洒(洒水)六、填空1、填入合适的动词(敲响)铜钟(朗读)课文(打)招呼(看)热闹(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吹)口笛(穿)衣裳(扬起)双臂(收起)戒尺(摆摆)手(提出)问题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1)(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洁白)的墙(鲜艳)的服装(粗壮)的枝干(欢唱)的小鸟(可爱)的学校(湿润)的东风(摇头晃脑)的同学(2)(好奇)地听(沙沙)地响(流利)地背七、近义词穿戴—打扮鲜艳—艳丽招呼—问候安静—寂静湿润—潮湿碰触—碰撞急忙—匆忙照例—照旧流利—流畅霎时—立刻敬爱-爱戴飘扬-飘荡好像-仿佛招引-吸引突然--忽然清楚--明白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八、反义词安静—热闹招引—驱散热闹-冷清粗壮—纤细古老-年轻湿润—干燥照例—破例流利—生疏详细—简略洁白—乌黑落下-上升粗壮--纤细认真--马虎鸦雀无声—人声鼎沸糊里糊涂—一清二楚九、量词一(本)书一(间)教室一(所)小学一(条)小路十、特殊词语AABB式:急急忙忙咿咿呀呀含身体部位的词语: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补充:七手八脚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心灵手巧摇头晃脑:形容讲话或吟诵时自得的样子,也形容自以为是的样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打印版)课文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多音字:1、好良好大好河山; 好奇叶公好龙2、更更换; 更加3、看看护; 看见4、当当当当; 上当5、晃摇晃; 晃眼一晃而过6、校学校; 校对7、鲜新鲜; 鲜有8、教教室; 教师二、近义词:穿戴—打扮好奇—惊奇飘扬—飘动、飞扬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安静—平静招引—吸引绚丽—绚烂敬爱—敬重鲜艳—艳丽招呼—问候安静—寂静三、反义词:洁白—乌黑安静—喧闹古老—年轻粗壮—纤弱、纤细招引—驱散热闹—冷清绚丽多彩—暗淡无光安静—嘈杂四、词语解释:坪坝:平坦的场地。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打扮:使容貌、样子好看。
绚丽:灿烂美丽。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敬爱:尊敬热爱。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景象。
安静:没有声音。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摇晃:摇摆;摇动。
五、词语辨析:1、飘扬飘动都有随风摆动的意思。
区别在于:飘扬强调指物体在空中飞扬;飘的幅度比较大;飘动强调指物体借助风波的力量而摆动。
例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运动赛场的上空。
一只小小的纸船随着波浪飘动着。
2、敬爱、敬重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尊敬”的意思。
敬爱常指对熟悉的人如师长、父母等;尊敬热爱。
敬重一般指恭敬尊重他人;对象多为较陌生的人。
例:敬爱的周总理终于赢得了会场所有人的敬重。
六、词语听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洁白摇晃孔雀舞凤尾竹绚丽多彩第二课金色的草地一、多音字:1、朝朝鲜改朝换代; 朝霞朝令夕改2、假放假假期; 半真半假狐假虎威3、盛盛开; 盛饭4、劲劲头; 劲敌5、觉睡觉; 感觉二、近义词:盛开—开放常常—经常玩耍—嬉戏喜爱—喜欢使劲—用力假装—装作、伪装快乐—愉快、高兴合拢—收拢仔细—细心观察—观测三、反义词:盛开—凋谢合拢—张开喜爱—讨厌傍晚—早晨引人注目—默默无闻四、词语解释: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复习(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复习(优秀10篇)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汉语榜样性的文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复习(优秀10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篇一一、复习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的要求,本学期复习目标为:1、课本教学复习目标:(1)识字写字。
要认200个字、正确书写300个字。
(2)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简单的事,能转述内容,能讲述课文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会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3)阅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
学习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会提出疑问。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
学习分析自然段,初步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习作。
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围绕一个意思写明白。
能够使用“,。
?!”,初步学习冒号、双引号。
2、复习阶段目标:巩固强化、查漏补缺,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二、复习内容376个生字(300个会写,200个会认);教材中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课后读读抄抄的词语、8个练习中的成语;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片段、古今诗文、古今贤文、名言等;文本内容的梳理;常用句式的训练;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听句、听文;句群;分析自然段,找中心句、比喻句,理解主要内容,抓住主要事件初步的谈认识等;习作(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清楚。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第24课《司马光》课文知识点总结和生字解读
《司马光》课文主题归纳
一、本文的主旨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二、课文诗意
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
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三、《司马光》生字解析
1、我会写:
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
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
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
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
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
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
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
2、我会认:
皆ji 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3、多音字: děi(得亏)
dé(得救) mò(沉没) méi (没有)
4、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四、词语注释:
戏:做游戏 于:在
庭:庭院 登:爬
瓮:缸 足:失足
跌:掉进 没:沉没
众:大家 皆:全,都
弃:丢弃 去:离开
持:拿 击:击打
破:被打破 之:瓮
迸:涌出自然
得
没。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内容(期中复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内容(期中复习)
_三年级语文知识点_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内容(期中复习)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爬天都峰》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从“终于”一词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
难爬上天都峰的。
《槐乡的孩子》课文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
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总复习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所见》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全诗动静结合,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和蝉,“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上,忽然闭口立。
”描绘了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表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大家穿戴不同,民族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6.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7.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去拍着大手。
8.《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中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些景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9.《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10.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棕红的小雨靴像棕红色的小鸟。
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多音字:1、好良好大好河山;好奇叶公好龙2、更更换;更加3、看看护;看见4、当当当当;上当5、晃摇晃;晃眼一晃而过6、校学校;校对7、鲜新鲜;鲜有8、教教室;教师二、近义词:穿戴—打扮好奇—惊奇飘扬—飘动、飞扬安静—平静招引—吸引绚丽—绚烂敬爱—敬重鲜艳—艳丽招呼—问候安静—寂静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三、反义词:洁白—乌黑安静—喧闹古老—年轻粗壮—纤弱、纤细
招引—驱散热闹—冷清绚丽多彩—暗淡无光安静—嘈杂四、词语解释:坪坝:平坦的场地。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打扮:使容貌、样子好看。
绚丽:灿烂美丽。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敬爱:尊敬热爱。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景象。
安静:没有声音。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摇晃:摇摆,摇动。
五、词语辨析:1、飘扬飘动: 都有随风摆动的意思。
区别在于:飘扬强调指物体在空中飞扬,飘的幅度比较大;飘动强调指物体借助风波的力量而摆动。
例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运动赛场的上空。
一只小小的纸船随着波浪飘动着。
2、敬爱、敬重: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尊敬”的意思。
敬爱常指对熟悉的人如师长、父母等,尊敬热爱。
敬重一般指恭敬尊重他人,对象多为较陌生的人。
例:敬爱的周总理终于赢得了会场所有人的敬重。
六、词语听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洁白摇晃孔雀舞凤尾竹绚丽多彩第二课金色的草地一、多音字:1、朝朝鲜改朝换代;朝霞朝令夕改2、假放假假期;半真半假狐假虎威3、盛盛开;盛饭4、劲劲头;劲敌5、觉睡觉;感觉
二、近义词:盛开—开放常常—经常玩耍—嬉戏喜爱—喜欢使劲—用力假装—装作、伪装快乐—愉快、高兴合拢—收拢仔细—细心观察—观测三、反义词:盛开—凋谢合拢—张开喜爱—讨厌傍晚—早晨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四、词语解释: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坡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盛开:(花)开得茂盛。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绒毛:纤细而柔软的短毛。
引人注目:引起的人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拢:合到一起。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势来掩饰真相。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有趣: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五、词语辨析:1、仔细细心:二者都是形容词,都含有“用心细密”的意思。
但“仔细”除了有“细心”之意外,还有“小心、当心”和“俭省”的意思。
例:小红做数学题很细心。
路上结了冰很滑,你要仔细点儿。
2、观察观测: 都有仔细察看的意思。
区别在于:“观察”的目的在于察看,可用于具体事物或情况、问题等抽象事物;观测的目的在于通过察看来进行测量,多用于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
例:我们必须学会观察生活。
他们把观测的地点设在南极是对的。
六、词语听写:盛开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喜爱常常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第三课爬开都峰
一、多音字:1、似似的;相似2、发发现;头发3、相互相;相册
4、量思量;重量
5、都都市;都好、都是
二、近义词:笔陡—陡直似乎—好像发颤—发抖著名—出名鼓舞—鼓励居然—竟然汲取—吸取突然—忽然纪念—怀念终于—终究顶—尖、巅三、反义词:笔陡—平坦鼓舞—打击现在—过去奋力—松懈高—低仰—俯顶—底
四、词语解释:笔陡: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
形容坡度很大。
似乎:仿佛,好像。
发颤:发抖。
奋力:努力、尽力,充分鼓起劲来。
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兴奋,振作。
汲取:吸取的
意思。
终于:到底,表示所预料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了。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五、词语辨析:1、居然竟然:二者都是副词,都含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意思,但“竟然”的程度较“居然”要深。
例: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我没想到雨下得这么大,他居然也来了。
2、终于终究:都是副词,都有“最后毕竟如此”或“最后到底如此”的意思。
区别在于:终于含有非常不容易之意,多用于已经实现的事实;终究强调归根结底的结果,可用于已经实现的事实,也可用于将要出现的结果。
例句:经过反复试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黑暗终究会消失的。
六、词语听写:峰顶似乎忽然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爬山仰头鼓舞手脚并用白发苍苍第四课槐乡的孩子
一、多音字:1、结结伴;结实2、藏躲藏;宝藏3、背背带;背后
4、塞塞车;塞外;堵塞
5、削削铅笔;剥削
6、累累计、日积月累;劳累;果实累累
7、磨磨刀、磨合;磨米、磨盘二、近义词:散发—散出勤劳—勤快、勤奋耷拉—低垂觅—寻飘荡—飘扬仔细—详细散发—弥漫
三、反义词:黎明—黄昏(黑暗)劳累—轻闲、清闲火热—冰冷甜蜜—苦涩满载而归—一无所获
四、词语解释:染料: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而能附着在纤维和其他材料上的有色物质,有的可以跟被染物质化合。
种类很多,以有机化合物为主。
耷拉:下垂。
觅食:寻找食物。
炊烟:
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大。
常用来形容外出办事圆满成功,成果显著,含褒义。
五、词语辨析:1、勤快勤劳: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爱劳动”的意思。
但“勤快”的重点在“快”,指人手脚麻利;“勤劳”的重点在“劳”,即不怕辛苦,很努力。
2、勤劳勤奋:都指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
区别在于:勤劳形容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勤奋指在工作或学习上不懈地努力,适用范围广一些。
例句: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勤奋是成功之母。
六、词语听写:淡淡的清香随风飘动惹人注意染料耷拉歌唱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