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单选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A 身体健康B 生理无残疾C 心理健康D 身心健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 交往焦虑B 上学焦虑C 考试焦虑D 课堂焦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单选题] 3、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A 情绪冲动B 性格障碍C 情绪适应困难D 行为障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单选题] 4、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 学习B 行为C 考试D 适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正常发挥。

考试后又持久不能松弛。

[单选题] 5、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 3—5岁B 6—7岁C 8—10岁D 11—12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单选题] 6、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A 焦虑症B 强迫症C 恐怖症D 人格障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

[单选题] 7、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A 动态性B 静止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单选题] 8、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9、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10、健康的概念是指()。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课件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课件
神经衰弱症状:衰弱症状、兴奋症状、情 绪症状、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
神经衰弱的原因:基础是心理素质。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上述五种状况被称我为神 经症)
神经症与精神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自 己总是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 制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处于一种无力自拔 的自相矛盾和精神痛苦的心理状态,而精 神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多无自知力,不 主动求医或拒绝治疗,其社会功能也往往 严重受损。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一、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1、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 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 理效能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及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教育。
还与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情感的背景有关。 解决办法:森田疗法、暴露与阻止反应
④焦虑症
焦虑症指与以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 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
A、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见有心悸、 气促、胸痛、面色潮红、口干、尿频等。
B、运动性不安,如手指震颤、坐立不安 等。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症反应是考试焦虑。
2、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绪稳定乐观 人际关系适应良好 人格完整 正确的自我观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客 观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热感、睡眠不良等。如躯体症状突出,而抑郁心境不显示可称之为 隐匿性抑郁症。 社交少热情。

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二)学习困难综合征 学习困难综合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 学习困难综合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 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 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 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至陷入学习困难。 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至陷入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1. 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2. 诵读困难 3. 计算困难 4. 绘画困难 5. 交往困难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二)抑郁症 抑郁症或称神经症性抑郁是对痛苦经历的抑 郁反应,是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特征。 郁反应,是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特征。 抑郁症主要围绕抑郁情绪而显现种种表现 (1)躯体方面的主诉多且易变,给人的印象是过 )躯体方面的主诉多且易变, 分关注( ) 分关注(2)临床上最突出的症状为持久的情绪低 落(3)自觉活力降低(4)社交活动减少 )自觉活力降低( )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 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 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 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违反病人自己意愿, 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违反病人自己意愿, 使他们感到惊惧、焦虑和不安, 使他们感到惊惧、焦虑和不安,但又体验 到它们确是出自内心,不是外力强加的。 到它们确是出自内心,不是外力强加的。 因此,不断地埘自己进行抵抗, 因此,不断地埘自己进行抵抗,病人感到 一种自我强迫的冲突体验。 一种自我强迫的冲突体验。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七)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 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 重体重失常。可能担心发胖而过度控制饮食引起。 重体重失常。可能担心发胖而过度控制饮食引起。 (八)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 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 惊、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 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 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

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疾病的表现和影响。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标准。

分享心理疾病的案例和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对心理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章:自我认识与自尊2.1 教学目标:理解自我认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会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掌握提高自尊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自我认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自尊的定义和作用。

提高自尊的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活动:讲解自我认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享自尊的案例和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提高自尊的策略。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自尊的理解。

学生对提高自尊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情绪管理与调节3.1 教学目标:理解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掌握调节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情绪管理与调节的策略和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享情绪管理的案例和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调节情绪的策略。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情绪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学生对调节情绪的策略和方法的掌握。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沟通技巧的定义和重要性。

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案例和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有效沟通的策略。

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二) 个体的心理需要
1. 安全需要
网络的隐蔽性满足了大学生对安全感的需要。网络的隐蔽性可 以让大学生在网络里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 己想说的话,不用担心谁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同时,在网络中,大 学生摆脱了现实生活中法律道德的约束,可以尝试各种新事物,体 验各种情感而免受惩罚,从而满足了大学生对安全感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驾驭网络 远离网瘾 LOGO
网络是把“双刃剑” 主要网络心理问题及应对 网络成瘾问题及应对
第十一章 驾驭网络 远离网瘾 LOGO 名家箴言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俄国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第十一章 驾驭网络 远离网瘾 LOGO 名家箴言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中国因特网协会《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第一节 网络是把“双刃剑”
第二节 主要网络心理问题及应对
(二) 逃避现实
LOGO
首先,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沉溺于虚拟环境中的“人—机”交往, 就会自然而然地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长此以往, 他们会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变得冷漠、疏远,并产生孤独感和 挫折感。
其次,长期沉溺于网络会使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出现混乱。
第一节 网络是把“双刃剑” LOGO
3. 侵犯隐私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论述试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要点解析】(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他会,教师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举起手来,并随后给予表扬,这个学生就逐渐敢于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反之,则扣回一定数量的代币。

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代币奖励法在低年龄的学生中使用更有效果。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不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使用行为塑造法要注意塑造的步子适宜,步步跟进。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

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无论哪种情况,范例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范例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最多,距离越近,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5.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C.考试焦虑D.课堂焦虑2.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

A.3~5岁B.5~7岁C.8~10岁D.12~13岁3.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7.健康的概念是指( )。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8.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9.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的失调状态。

A.牛理B.情绪C.心理D.态度10.关于儿童多动综合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儿童多动症的高峰发病年龄8~10岁B.儿童多动症中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C.多动症儿童即轻度脑功能障碍儿童D.多动症可能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多动症儿童行为有哪些特征( )。

A.活动过多B.注意力不集中C.冲动行为D.交往困难2.针对儿童厌学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予以矫正( )。

A.教育治疗B.家庭治疗C.心理治疗D.社会治疗3.具有强迫行为的儿童具有哪些特征( )。

A.智力水平较高B.富于幻想C.性格内向D.遇事犹豫、拘谨、比较固执E.自我克制过于严重7.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

A.辅导教师的示范B.角色的示范C.他人提供的示范D.电视、录像的示范E.有关读物的示范8.记录方式有哪些情况( )。

A.项目检核表B.评定量表C.轶事记录D.观察记录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二、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二)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

(三)评估性会谈(四)其他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1)项目检核表(2)评定量表(3.轶事记录。

2.自述法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

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三、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十一章心灵加油站——心理咨询一、教学目的1. 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设置和不同形式;2. 了解心理咨询常见的理论流派;3. 了解大学生如何运用心理咨询的资源;4. 了解精神障碍及其初步判断,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应对措施。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31-S33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心理咨询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大学生如何运用心理咨询资源,了解精神障碍及其初步判断,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心理咨询的特点,心理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运用心理咨询的资源,精神障碍及其初步诊断以及应对措施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六、教学过程(一)S31:心理咨询概述1.案例引入:暴饮暴食的小美有一天,佳琪和话剧社的小美吃饭,小美的饭量简直让佳琪大开眼界。

佳琪吃了一两米饭、两个菜,吃完觉得美美的,已经开始打饱嗝了。

小美要了二两米饭、三个菜,吃完后还不过瘾,又买了一堆甜点,再加一杯酸奶。

佳琪暗暗想,这都够我吃一天的了。

佳琪觉得奇怪,小美平时很爱美的,还会为了保持身材而节食,怎么开始猛吃了呢?佳琪问小美:“小美,你怎么了?今儿怎么吃这么多东西?别吃了吧。

”小美:“我也不知道,有时候就是想吃,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吃完之后又很内疚,觉得自己不应该吃这么多。

”佳琪:“要不你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看看吧,听说那儿的老师很不错,人很好,或许可以帮到你。

”小美:“我不去,我觉得他们帮不了我,他们就和你聊聊,还浪费时间呢,再加上去心理咨询又不是件光荣的事情,我才不要去那个地方呢。

最关键的是也没多大的事儿。

”小美究竟怎么了?她需不需要去做心理咨询?关于心理咨询,你是不是也有和小美一样的想法——丢人,浪费时间,就是简单的谈话,根本没有帮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不是件丢人的事情,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第11章习题答案

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第11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安全思考与练习一、简答题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 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表现都有哪些?答:心理障碍:(1)校园环境适应障碍。

(2)人际交往障碍。

(3)学习适应障碍。

(4)恋爱与性问题障碍。

(5)择业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包括五种常见的神经症以及其他不同严重程度的心理疾病。

(一)神经症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具体症状包括三个方面:(1)精神易兴奋,思绪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伴随不良心境,如看书时疲劳,上网却精力旺盛;无动机和欲望的减退,即有“力不从心”之感。

(2)烦恼多且持久,喜欢倾诉;易激惹,容易生气和发怒,。

(3)由失眠、时间颠倒导致头部不适感,常有头痛头昏、脑袋发胀的感觉;生理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腹胀、胸闷、气促、心慌、月经紊乱等。

2. 焦躁症3. 抑郁症4. 强迫症5. 恐惧症(二)其他心理疾病此类心理疾病包括三个方面:1. 人格障碍2. 精神疾病3. 性心理障碍3. 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进行预防与矫治?答:一、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二、客观认识自我大学生要做到客观地认识自我,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学生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我。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

自编测验的类型
• 客观题 选择、是非、匹配、填空等 • 主观题 论文、问题解决等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 信度 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 定、一致程度。 (不同时间、内容和评 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 效度 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 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教学测评的功能
• 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 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 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 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教学测评的方法和技术
• 标准化成就测验 • 教师自编测验 •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标准化成就测验
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 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 验。其命题、施测、评分和解释都有一 定的标准或规定。
• 区分度 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 程度或鉴别能力 • 难度 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受测者答对 或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 的指标。
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
• 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 验的信度和效度 • 测验准备不足 • 测验简单,题量小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 案卷分析 • 观察 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 • 情感评价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 • • • • • • 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恐惧症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性偏差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 展 • 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心理评估
• 心理评估的含义 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 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 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 类诊断的过程。 • 心理评估的意义 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语言的表达和接受:如说话喋喋不休,内容重复,无 组织能力;语言发声、语速和同龄儿童有异;对口头 交待的事情常弄不清楚;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短暂; 记不住一连串的声音或语言。 阅读能力:如长于背诵,但不甚理解;朗读尚好,但 不知所云;默读时不专心;以手指协助阅读;逐字阅 读;朗读时错误、遗漏、增字、前后颠倒。
遣活动改变 动改变 动改变 贷
16 17
经济状态改变 好友亡故
38 37
38 39
睡眠习惯改变 家庭团聚次数改变
16 15
二、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 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地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着急或生气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算术特征:如时常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
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前后顺序颠倒;对应用题
有理解上的困难;答题空间内时常写不下或太 拥挤等。
焦虑症的症状及表现

经常或持续存在无明显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 惧、紧张不安。 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见有心悸、气 促、胸痛、面色潮红、口干、尿频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1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及压力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1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及压力管理

11.1.3 挫折的主要来源
1.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
2.内部因素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 (2)动机冲突
从动机冲突的形式上分析,心理学 家一般把心理冲突分成四类。 ① 双趋冲突 ② 趋避冲突 ③ 双避冲突 ④ 双重趋避冲突
(3)能力与期望的矛盾
11.2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和特点
第11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及压力管理
11.1
压力与挫折概述
11.2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和特点
11.3
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11.4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11.1 压力与挫折概述
11.1.1 压力概述
通常认为压力(stress)也称作应激, 是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 体的平衡和负苛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的 能力所及,就会体现为压力。
“挫折承受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的, 他给挫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 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 挫折、防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11.3.2 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挫折承受力受生理因素、性 格气质、人生阅历、社会支持、目标距 离、挫折准备、信念、意志力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
2.积极应对
(1)补偿 (2)升华 (3)转换或者修订目标 (4)幽默
3.妥协应对
(1)否认 (2)压行动就是好的开始 (2)强迫自己行动
11.4.3 什么是挫折应对 11.4.4 挫折的应对资源
1.生理资源
(1)身体健康 (2)性别 (3)年龄
2.心理资源
(1)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2)个体特质 (3)控制感
3.社会资源
11.4.5 应对策略的类型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考虑以下几点:(1)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真题点晴】填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2007年10月)【答案】心理状态与过程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真题点晴】填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是()。

(2008年4月)【答案】心理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心理发展,文化环境、学校类型和教师都是外在因素。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1.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而且患病儿童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

(1)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①活动过多。

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

②注意力不集中。

③冲动行为。

(2)多动症的起因:①先天体质因素。

②社会因素。

(3)多动症的治疗:药物治疗。

;行为疗法(强化奖励法、代币疗法等);自我教导训练(儿童的自我对话)2.学习困难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主要表现有:(1)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如阅读、计算或绘画等单一方面的能力下降,而其他技能均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育德教育 律原
【考核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含义、标准和目标;中小学 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行为改变和认知调
适的方法;了解强化法、代币奖励法和示范 法;了解团体辅导的定义和历程。
2.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 巧。
3.掌握心理辅导的途径。
§1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调状态。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
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 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 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 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 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五)儿童强迫行为 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二)抑郁症 抑郁症或称神经症性抑郁是对痛苦经历的抑
郁反应,是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特征。 抑郁症主要围绕抑郁情绪而显现种种表现(1)
躯体方面的主诉多且易变,给人的印象是过分关 注(2)临床上最突出的症状为持久的情绪低落 (3)自觉活力降低(4)社交活动减少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处境产生持续的、紧张的、毫无道理的惧 怕。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 处境恐怖 2. 社交恐怖 3. 物体或动物恐怖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
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 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六)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卢适
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 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不属于性心理障碍。但对这些不适应行为, 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七)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
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 重体重失常。可能担心发胖而过度控制饮食引起。 (八)睡眠障碍
(二)学习困难综合征 学习困难综合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
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 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至陷入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1. 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2. 诵读困难 3. 计算困难 4. 绘画困难 5. 交往困难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 可看到。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 中较为多见。主要表现包括: ①强迫性洗手。②强迫性计数。③强迫性自 我检查。④有的患儿表现为刻板的仪式性 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六)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适应不良
综合征。除了情绪上的恐学状态之外这种 症状还同其他生理、心理缺陷有密切联系, 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 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 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
§2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概述
(一)心理辅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
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 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心理,帮助学生正确 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 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 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 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形成良好适应。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
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 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 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 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考试焦虑:升学压力、家长期望、争强好胜、多次失败 焦虑品质: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 的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 时过分自责。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
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 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 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一、心理辅导概述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述
(三)心理辅导的途径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辅导。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
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 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 年龄为8—10岁。 多动症的主要障碍是精神上或心理和行为 方面的,其中,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又是 本症的主要特征。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
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 反应较为多见。
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 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 闹,显得很不安宁。对一些小事情也表现 出过度的恐惧。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四)儿童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
(三)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
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 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违反病人自己意愿, 使他们感到惊惧、焦虑和不安,但又体验 到它们确是出自内心,不是外力强加的。 因此,不断地埘自己进行抵抗,病人感到 一种自我强迫的冲突体验。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四)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