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建筑大都保持着清末民初马车时代的规模、尺度和风貌。
中山中路以西洋风格建筑为主, 大井巷以传统院落式作坊型商业建筑为主, 打铜巷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各建筑单体风格多变,从中国传统到西洋古典(一层皮),从木构土屋到早期现代主义,从山地民居到街坊石库门,从徽派商铺到江南店坊,琳琅满目。
巷弄呈树状盲端状,无贯穿街坊的巷道。
街区人口结构老化,消费能力减弱,社区精神和文化认同感减弱。
2 总体设计目标和定位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杭州地方山水人文的差异性价值观,挖掘千年街坊的诗意气息,保护和重现历史街区的场所氛围,恢复人们对城市的亲熟感和认同感,使振兴业态与延续原生态的市井生活共生共存,获得城市区块的全面复兴。
3 全面保护框架下的有机更新清河坊街区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其独具鲜明特色的街巷风貌和空间布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互为补充的商业活动与文化活动、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名人更是其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从整体统筹和全面保护的角度出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吴山脚下,是杭州市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传统老街和传统古巷。
其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而多彩的人文内涵以及货真价实的历史风貌,使它在我国历史街区中独树一帜。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就是在延续这一地区的环境特色和文化特征基础上,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逐步形成具有浓郁传统气息的文化、商业及游览街区。
1 街区格局和现状清河坊历史街区在1400年前的隋朝置州时就是州治、县治所在地,自唐朝筑罗城、浚西湖、凿水井、御海潮伊始,至南宋定都临安,成为杭州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其形成坊巷至今,空间格局和建筑师 马少军\刘丰\郑慧娜\齐星\蔡晓南\王晓萍\崔秋荣\ 翁巧莉\王金献\周苏波\徐新阳\沈萱旖地点/ 浙江杭州设计/ 2006-2008年 / 竣工/2009年业主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委会基地面积 5.76 hm 2建筑面积 6.32万 m 2线性街巷广场或景点,形成景观节点。
杭州河坊街作文
杭州河坊街作文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带我去河坊街玩。
杭州的河坊街可谓是美名远扬,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回忆吧!回想起来,河坊街两侧的房子都是一色的木结构,青瓦片,不油漆,显得古色古香,徜徉河坊街,遇到了不少“皇帝”、“格格”坐轿子,还引来不少人来玩、来旁观,还有穿着古装的人在不停地吆喝,想卖出自己的工艺品等等,再现“自古钱塘繁华”的盛景。
河坊街的小吃实在太多了,简直可以更名为小吃街了,这里存有南宁糕点、姑嫂饼、桂花糕、月亮糕、芝麻糕、藕粉、八宝粥、龙须糖,真是一口气说道还回去哪!回忆起出来,最美味的要数武大郎饼了,喝进来山竹子的,还重新加入了香浓芝麻味道,满嘴的别提存有多美味了。
河坊街的小玩意儿也很多,有花式风车、蝴蝶式风车、万花筒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最有趣的长颈鹿玩具了。
记得,那个长颈鹿站在平台上,平台下有一个按扭,按下按扭,长颈鹿就会倒下,怎么样,有趣吧?虽然河坊街并不美,但是它使我难以启齿心,玩玩得高兴,也正因为它使我时时刻刻都高兴,才使我留连忘返。
河坊街是一条杭州历史悠久的历史故街区。
那里有很多老字号,像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孔凤春等等。
平时早上河坊街的风景大家一定都看完,可是晚上的大家看见过吗?今天我们一家就在晚上去了一趟河坊街。
看到的景象和早上的截然不同,早上的河坊街非常的喧嚣和热闹,可是一到晚上虽然人也很多,但是却多了几分宁静的感觉。
那里的小玩意儿真的就是使你看看也看看不过来,刚刚想要认真看一看这个,却被人流挤到至另一边看见了更好的。
小商品琳琅满目的使你怎么也挑选不好必须就是卖这个还是那个,或许除了第三个、第四个使你挑选出。
我们游荡在街上,突然被一阵响亮的敲锣打鼓声吸引了。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那里“拉大片”。
我们很好奇,走过去看了看,听着听着我觉得狠有意思,让我和周围的人笑个不停。
看完了片,我们又向前走,路过一间茶店。
看见有一个人拿着一柄壶嘴很长的茶壶在倒茶,而且是从背后绕过去的。
南宋御街改造案例
立面构件: 1、百叶(不仅遮挡空调外机,更增添了中式印象) 2、铜钱纹饰 (一种历史的意向) 3、雨棚 (作为传统建筑的延续)
立面材质: 1、木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 2、砖 (不同的砌法成为立面的装饰) 3、混凝土
立面颜色:采用建材原色或近似颜色,以自然色为主
• 保护工程以中山路为中心,北至环 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楼,南北全 长4.3公里,区块总面积约87公顷 。
南目宋录御街
历史变迁 文化价值 问题分析 具体措施
民国时建中山路, 八十年代开始重点 清末民初因《马关条约》保护与改造 为日本人商阜“,折衷主 义”建筑出现,展现出中 外文化混合的元素
明清时期形成以商 业为主的街道,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
新建建筑
1.新建的仿古建筑,填补已经被 拆除的部分,使整体协调完整连 贯,不至于太突兀。
2.王澍设计的观景阁点缀在中山路 上,取意向与吴山的山意,将一 份写意情怀纳入御街中。希望游 客可以获得一种登高观街景的乐 趣。
墙面整治
在连接两商铺的墙面,印有明星手掌,名人手掌,大手 掌小手掌,成为过街游客争相留影的景观。
空间分析-规划前
• 商铺内——立体空间利用不充分 一楼利用多,为经营的最主要场所,二楼、三楼利用少。 • 主街道——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利用少
2020/4/5
设施问题
• 视觉系统 街灯没体现出特色、介绍牌太少,不足以让游客完整全面的了解御街历史
• 声音系统 缺少声音进行氛围的营造,更显几份冷清,包括引水入街后应有的水声等都 没有得到体现
混杂是近代历史大背景的集中体现。
• 3 业态的文化映像调整策略——突出“御文化”和“商贾文化”主题内涵 • 增加系列“贡品商店”,进贡茶、进贡珠宝、进贡绸缎、进贡官窑,进贡瓷器等一系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项目负责人:杨毅栋 设 计 人:杨毅栋
郭大军 李荔 吴为 林瑾 罗鹏飞
精品
一、项目概况
n规划背景
杭州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 上城区吴山脚下,南宋皇城遗址北面,是杭 州首批确定的四个历史街区之一。街区一期 河坊街修复工程于2001年完成,由于历史原 因,街区整体保护规划一直没有编制,为了 更好地指导正在编制的二期大井巷、打铜巷、 环翠楼修复实施方案,吸取一期工程中所存 在问题,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的呼 吁下,补充编制街区保护规划。由于街区保 护规划后于实施方案编制,使得街区保护规 划编制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四、创新与特色
■ 4、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导保护工程实施,将街
区保护融入杭城旅游。
在保护规划中明确了保护范围 内所有建筑的保护模式,具有较强 的指导性。对街区内的重点建筑, 如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等重点建 筑,结合实施工程,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设计,以指导保护工程的实施。 同时对完善街区内公共配套设施、 市政工程基础设施、街区内部交通 组织等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 措施。在保护的前提下,成功的将 街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传统老字 号文化、胡庆余堂等药业文化资源, 很好的融入到杭城旅游中去。
老胡字庆高号大余银店井堂街铺巷 精品
民俗
老字太河号安平坊店荣巷街铺巷
五、规划的批复与实施效果
本规划于2008年4月22日经杭州市人民 政府批准实施。
街区二期各项保护工程目前正按本保护 规划进行有效实施。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各项 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 些重点保护项目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已经实 施完成。如街区重点保护建筑胡庆余堂、钱 塘第一井、于谦故居、四拐角建筑群,沿中 山中路、大井巷等建筑均已于2009年10月前 修复完成。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164号(2000年12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条为加强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指杭州市上城区范围内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巷、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故居,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的区域。
第三条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整修,应当坚持保留历史文脉与再现传统街区风貌的有机统一,并参照《威尼斯宪章》全信息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和多样性、多元化文化原则,对所有建筑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第四条上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上城区人民政府组建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建设、规划、文物、土地、旅游、房产等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清河坊历史街区内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应当编制能反映整体历史环境风貌的详细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合理布局各区块功能,保持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气息。
第六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把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开辟多种资金来源,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经批准的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旅游开发规划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旅游开发规划
武彬;龚玉和
【期刊名称】《杭州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杭州的清河坊有着不同于寻常的文脉与传承,历代以来,这里都是市民
居住、游览及经商之地。
南宋定都临安后,“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九里皇城”是指凤凰山的南宋皇宫;“十里天街”则是宫城外围朝天门(即“鼓楼”)以北的“御街”。
据载,初时“天街”两侧均为皇亲权贵的府第宅院,城隍山北麓的清河坊便有了“一色楼台三十里”的称谓。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武彬;龚玉和
【作者单位】大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高级策划;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浙大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55
【相关文献】
1.历史街区的复苏与有机更新——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规划为例[J], 吴伟进;葛蔓蔓;张曦
2.清河坊历史街区、南宋御街概况 [J],
3.关于打造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品牌的调查研究 [J], 朱厚桓;周锦泽
4.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基于入境和国内旅游者的比较 [J],
吴俊; 韩金珂
5.清河坊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二期规划设想 [J], 武彬;龚玉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jpg+cad-d-调研-doc-198
保护历史街区[摘要]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剖析当今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阐述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进而揭示大量存在的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文中具体以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传统建筑街巷群落保护区研究为例,讨论了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的意义、现状,并初步提出了保护与改造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一:杭州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源——城市文化的失落人们城市活动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人们的长期经营建筑而形成的城市格局、宫殿、寺观、府第、园林、街道、民居等物质环境;其二是上述物质结构所负载的社会结构、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部蕴涵,也就是城市文化。
如果说物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是表征,那么,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是城市的深层结构。
二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在更高的社会层面上展现的关于生活的文化。
”人们每每称道江南古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水乡风光,抑或是感到某城市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趣,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城市的物质文化本身,而更在于这些城市从整体布局到整体组合到单体安排,无不着意于宜人的生活环境,文气逸然,富有情趣,以至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因此城市不止是技术上的奇巧,更是文化上的创造,其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常使人们有意无意中体会到生活之美。
城市文化关心人,贴近人的生活,揭示了城市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真谛。
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中外游人驻足、游览,其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悠久的城市历史文化。
当今的城市文化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以科技为标志的工业化放大了人的力量,人们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自然,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去改造周围的环境,城市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但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城市文化生存发展的自然前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其次,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受到经济强有力支持的同时,在片面的“经济决定一切”的影响下,又面临着经济浪潮强烈的冲击,被漠视、蚕食、破坏、甚至根本毁灭;再次,从全球范围看,现代社会拥有空前的交通通讯手段和贸易网络,全球联系更加密切,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旧城改造案例:清河坊历史街区—《建筑法规》课外拓展建筑091 马梦尧09142117日期:2011年11月2日背景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麗,南面繁华得延安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柳浪闻莺、城隍阁等杭州著名得风景区,坐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美妙得自然山水,占地面积13、66公顷。
它就是杭州保留较为完整得历史街区,就是杭州悠久历史得缩影。
这里得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得时代印记。
名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得历史人文遗产。
杭州得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与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街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就是杭州市创历史文化名城得重大举措,也就是杭州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得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得保护与修缮将着重保留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风貌,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建成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范、古风扑面得步行街区,其最终目标就是杭州老城得缩影、传统文化得代表、城市旅游得经典。
清河坊之地,历史上曾就是两朝建都,就是杭城文脉所在与吴越文化得发源地,拥有这个城市最辉煌得历史文化,有代表这个城市最古老、传统得生活方式。
明朝书画家徐渭所言“八百里湖山知就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就是当年对清河坊得繁华盛世得描绘。
杭州质量生活点评清河坊:她就是这座城市呼唤挽留以后得一段记忆,她就是这坐城市被定格了得历史,它就是生活,也就是场景。
保护情况:20世纪90年代,国内得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得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得“旧城改造”声潮中,一些历史地段在推土机下逐渐消失,清河坊历史街区也不例外,但在关键时节,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了英明得决策,毅然扼住了推土机得车头,把清河坊从改造中挽救出来,从此走了保护得历程。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
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
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
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
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
”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
2001年,隆重开街。
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 6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
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_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 <==L 年 P 月
商业功能衰败, 生活条件恶劣。 体表现为: 建筑及环 境质量恶化, 杭州市大部分历史街区在 <= 世纪 J= N M= 年代大刀阔斧的城市 更新中逐渐消亡, 清河坊作为少数幸存者, 对其保护也就成为一 种必然。 清河坊历史建筑较完整地真实体现了民国杭州的城市及建 筑风貌; 它包含了清末民初江南古城商业建筑的各种型制; 体现 了清末民初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民国时期杭 州建筑结构、 技术、 设施及材料的活的载体。其总体特征主要体 现在建筑风格和内部空间形式上:解放前在杭州经商的除本地 人外最多的是徽商,所以河坊街两侧的历史建筑风格受皖南文 化和浙北文化的共同影响, 独具特色; 近代建筑形式和技术的影 响,使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并列杂陈,也是其特点之一;在空间 形式上大多表现为庭院空间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主要有 O 种类型:沿街二进木构架坡顶建筑,多进石库门建筑,西洋风格 的水泥砖木建筑, 不临街的院落式建筑。 <9 保护修缮的指导思想
( 浙江 杭州 H9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地对历史建筑 的保护正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新与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总结 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中的经验成果,在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 修缮工作的基础上,对目前及今后开展适宜性保护实践进行了初步的 探索, 提出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建筑再生的原则和技术。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建筑; 再生; 清河坊 !"#$%&’$: (%)* $+, ’-%%,.$ ’)./0$0).# &%)-./ $+, 1)%2/,$+, 3%)$,’$0). )4 +0#$)%0’ "-02/0.5# 0# &21&6# ",0.5 ,7$,./,/ &./ /,,3,.,/8 0$# ’).$,.$ 0# 5%)10.5 &./ ,.%0’+,/9 :. ;+0.,#, 3&#$ <= 6,&%# ,$+, -%"&. %,.,1&2 3%)’,## +&# 5%&/-&226 ",,. 3)1,%,/ #) $+&$ $+, ’).420’$ ",$1,,. $+, )2/ &./ $+, .,1 0# 5,$$0.5 *)%, #,%0)-#9 >+%)-5+ %,?0,10.5 $+, ,73,%0,.’, &./ &’+0,?,*,.$ )4 $+, 3%)$,’$0). &./ %,*,/6 )4 +0#$)%0’ "-02/0.5# &"%)&/ &./ /)*,#$0’&226 , "&#,/ ). $+, 3%&’$0’, )4 @0.5+,4&.5 A0#$)%0’ B-02/0.5#,A&.5C+)-,#)*, %,#,&%’+,# &./ ,732)%&$0). +&?, ",,. "-02$ -3,1+0’+ *&6 3%)*)$, $+, 4,&D #0"2, 3%0.’032,# &./ $,’+.)2)56 4)% $+, ’-%%,.$ &./ 4-$-%, 3%)$,’$0). &./ %,*,/6 )4 +0#$)%0’ "-02/0.5# /-%0.5 -%"&. %,.,1&2 3%)’,##9 F%"&. G,.,1&2; A0#$)%0’ B-02/0.5#; G,5,.,%&$0).; @0.5+,D E,61)%/# : 4&.5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部结构,空间布局,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置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项目概况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保护围及价值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围北至水车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围北至以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古城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匡胤、史可法等传说。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难免会受到损坏,因此维护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维护修缮的意义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维护修缮历史建筑不仅是为了保护其结构和外观,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
通过维护修缮,可以使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维护修缮的原则1、保持原貌维护修缮历史建筑必须保持其原貌,不得随意改变其结构、外观和历史特征。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原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2、修旧如旧对于历史建筑,应当采取修旧如旧的策略。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同时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修复,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预防性保护为了防止历史建筑受到进一步的损坏,应当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日常巡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以提高历史建筑的保护水平。
三、维护修缮的措施1、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基金会等形式筹集资金,以支持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
2、技术支持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得以高质量地完成,必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维护修缮工作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3、公众参与为了增强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必须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
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也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等形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215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5号《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已经2004年1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工作。
各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或其组建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建设、财政、公安、工商、民族、宗教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专项资金的来源是:(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社会各界的捐赠;(三)公有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其他公有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等获得的收益;(四)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清河坊主要内容
清河坊主要内容一、清河坊的历史和背景清河坊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临安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北宋时期临安城内的一个街区。
清河坊地处市中心,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临安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二、清河坊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清河坊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北宋时期建筑的影响,以木质建筑为主,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具有浓厚的古代中国风格。
清河坊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东西走向的直线形状,以河为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北侧的商业区和南侧的居民区。
1. 商业区商业区位于清河坊的北侧,主要有一些商铺和店面,供人购物和消费。
商业区内的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低矮的木质建筑,个体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当地特产、工艺品和手工艺品。
2. 居民区居民区位于清河坊的南侧,主要是一些民居和民宅。
居民区内的建筑多为二层或三层的传统建筑,外部以白墙灰瓦为主,内部布置精美,体现了北宋时期的居住文化。
居民区的街道狭窄而弯曲,沿街而建的是居民的家庭,形成了一条条幽静的小巷。
三、清河坊的文化活动清河坊是临安的文化名片,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与北宋文化相关的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到来。
1. 传统手工艺展示清河坊的居民区保存着许多北宋时期的传统手工艺。
在文化活动期间,人们可以在居民区内参观工艺品展示,了解传统制作工艺和技术。
这些手工艺展示包括陶瓷、木雕、丝绸等各种工艺品。
2. 表演和演出在文化活动期间,清河坊会举办各种表演和演出,展示北宋时期的艺术和文化。
这些表演包括京剧、评书、杂技等,让人们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3. 古代建筑研究和展览清河坊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是研究北宋时期建筑风格和技术的珍贵资源。
在文化活动期间,人们可以参观这些建筑,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四、清河坊的商业繁荣清河坊作为临安的商业中心,有着独特的商业文化和繁荣的商业环境。
1. 传统行业的发展清河坊内有许多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在临安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说明
关于《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说明作者:洪航勇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3期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2年12月31日经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现在,我受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就条例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经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到目前为止,我市主城区共核定公布26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12处历史街区、14处历史地段),330处历史建筑,萧山区、余杭区及五县(市)共普查历史建筑10172处。
为了更好地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市政府曾于2004年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浙江省也相继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我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既要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和上位法进行衔接。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符合杭州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既总结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在保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的立法项目。
2012年10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议案。
会后,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和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召开了有关部门和部分管委会、历史建筑所有人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意见,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2年12月,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了《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并形成《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古今交融,城市要在文化遗址上继续生长
▲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古今交融,城市要在文化遗址上继续生长文|王幸芳千百年来,杭州浸润着南宋文化,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
新世纪以来,一场如何让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魅力共生的讨论,也在杭州的土地上持续进行。
近期,德寿宫遗址将建南宋博物院,这成为杭州融通古今的一大关键所在,也为未来杭州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启示意义。
记 者:杭州有着丰富而鼎盛的南宋文化。
南宋博物院的建设,将是中国第一个专题性国史博物馆。
南宋博物院的建成,对杭州来说,意味着什么?华 芳:800多年前,遥远的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而在南宋,杭州已经都市繁华,民物康阜。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南宋是华夏文明发展的巅峰。
南宋博物院建成后,就有了一个集聚的空间,可以直观、全面地展现南宋文化、社会经济和历史脉络。
南宋博物院一期落地于此,可以增强德寿宫遗址的可看性,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呈现出一个精致繁盛、极致审美意境的南宋皇城。
其次,南宋博物院作为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中的核心项目,是杭州南宋文化保护展示的重要突破口。
此外,对周边地区来说,南宋博物院建成后将促进杭州从西湖旅游迈向城市旅游的转变。
从西湖过河坊街到博物院,游客体验是从清河坊的动到博物院的静,从清河坊的市井到皇家静谧高雅的氛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游览体验,而且还给游客提供了留下来慢游的空间。
记 者:南宋博物院将于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参观。
我们将在历史遗迹、建筑景观与虚拟场景的转换中,获得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我们对南宋博物院还可以有哪些期待?华 芳:我们不止可以期待南宋博物院能够用现代技术,让我们多元化地感受到精彩的南宋文化,届时还将有许多能让我们带得走的、丰富的文化产品。
文化是符号,也是品牌,只有融入我们的生活,才有传承利用的延伸意义。
记 者:从凤凰山到吴山,从西湖到钱塘江,您曾带领团队多次梳理南宋文化景源。
在这一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华 芳:我的体会是,了解了城市深厚的历史与资源才能感知城市文化之魂,进而找到对这座城市家园般的归属感。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报告
旧城改造案例:清河坊历史街区—《建筑法规》课外拓展建筑091 马梦尧 09142117日期:2011年11月2日背景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坐落于市上城区吴山北麗,南面繁华的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柳浪闻莺、城隍阁等著名的风景区,坐拥历史文化名城美妙的自然山水,占地面积13.66公顷。
它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是悠久历史的缩影。
这里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名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街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是市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举措,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将着重保留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风貌,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建成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古风扑面的步行街区,其最终目标是老城的缩影、传统文化的代表、城市旅游的经典。
清河坊之地,历史上曾是两朝建都,是杭城文脉所在和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这个城市最辉煌的历史文化,有代表这个城市最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
明朝书画家徐渭所言“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是当年对清河坊的繁华盛世的描绘。
质量生活点评清河坊:她是这座城市呼唤挽留以后的一段记忆,她是这坐城市被定格了的历史,它是生活,也是场景。
保护情况:20世纪90年代,国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的“旧城改造”声潮中,一些历史地段在推土机下逐渐消失,清河坊历史街区也不例外,但在关键时节,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了英明的决策,毅然扼住了推土机的车头,把清河坊从改造中挽救出来,从此走了保护的历程。
当时,按照市整体规划,河坊街两侧建筑将尽数拆除,改建成32米的公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魏祥莉【摘要】在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并把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灵活性。
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内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使之具有活力。
历史建筑需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自身价值出发,因地制宜,进行适应性保护,并尽可能的延续原有功能,若原有功能已经消失或衰败,则可结合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利用。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适应性保护;城市活力由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保护和开发压力很大,而其中的历史建筑通常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筑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在重开发的浪潮下被拆除或拆除重建,造成“建设性破坏”;或者为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而破坏原有风貌,造成“保护性破坏”。
尤其在我国2011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检查中,将历史建筑的相关情况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依据之一,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数量;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以及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挂牌保护的比例;历史建筑修缮改造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1从检查结果来看,在被查的110个名城中,历史建筑有11203栋,有30个城市没有登记历史建筑,大多数名城没有由政府公布历史建筑;有的名城对历史建筑概念不清,与文物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混淆2;或者为了应对检查,而临时公布一批历史建筑,或者缺少保护标志、档案建立等。
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包括概念混淆、认识不足、1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2《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的总结》。
保护管理滞后等,在进一步展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中,对于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延续城市的活力,都有积极的作用,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严格执行和格外关注。
1.历史建筑的定义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1.1相关规范、条例中历史建筑定义历史建筑是一个法定概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中对历史建筑(Historic Building)定义为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
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定义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也就是从国家层面,界定了历史建筑的定义及其法定保护地位,为保护城市的丰富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建筑提供了法律保障。
1.2历史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从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可以看出历史建筑集中成片是历史文化街区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得以保护、延续的关键。
同时成群、成组、成片的历史建筑更能生动、鲜明反映城市生活的场景和状况,他们的完整保存也更能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生活的延续性。
2.历史建筑面临的问题首先来自于人们认识上,包括没有对其价值进行全面和正确的认知,对价值认识的偏差,造成众多“保护性”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历史建筑不够重视,而使本体风貌的破坏或功能严重不符合自身的情况。
如商业和旅游开发,导致许多历史建筑破墙开店,对风貌影响很大;同时发展饮食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保护、历史建筑的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砖木结构的历史建筑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又或者功能置换不符合原有建筑的特点和风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从对历史建筑的整治技术层面来讲,采用推倒重建的错误方法,或者采取直接粉刷墙体等简单粗暴整治立面的方式等,破坏了真实的历史信息,导致难以分辨等。
以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对历史建筑的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时使用新材料、不符合历史信息的构筑物,对其原有风貌造成很大影响。
3.历史建筑的保护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保护工作可以大体上划分为调查、评估认定、保护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跟踪监测与预防性保护、日常管理等几个步骤。
而历史建筑作为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其保护工作也包括这几个步骤。
需要有前期的深入调查,从而根据其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行价值评估认定,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措施。
3.1历史建筑的调查、评估历史建筑的调查包括基本历史要素调查、艺术特征分析、建造历史、修复历史四大方面。
采用的方式有通过现场勘察,历史档案资料查询,访问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等方式,尽可能了解历史建筑的演变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情况,分析历史建筑的保存状况,面临的问题,并尽可能客观地评估其历史文化价值。
3.2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外观和内部都不能改变原状,而历史建筑的外部应尽可能维持历史原貌,内部则可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
因此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一定灵活性,是相对积极、动态并可持续的,但也常常容易对其真实性造成破坏,需要在保护规划中应进行一定的引导。
同时应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3.3历史建筑的整治措施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对历史建筑主要的整治措施有“维修”和“改善”两种,并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
“维修”是指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建设活动;“改善”是指对历史建筑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内部布局,完善内部设施的建设活动。
历史建筑维修难度大、要求高,不同于一般建构筑物的维修,需要时间较长。
修缮设计方法的选择要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受到原有建筑自身条件,诸如结构状况、空间使用方式及允许变动范围等的制约;二也受到经济技术条件及使用功能的限制。
可根据历史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清河坊历史建筑提出以整体修缮、局部更新、复建以及插建的方式。
在规划中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其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材料、色彩及装饰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及其保护措施,避免对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破坏。
3.4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了历史建筑大量保护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历史建筑本体外观控制上,规定保护范围内禁止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应当保持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二是建立信息上,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建筑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并明确档案应包括的内容。
三是维修及资金上,规定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地方政府可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
历史建筑有损毁危险,所有权人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四是拆迁及建设活动控制上,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历史建筑;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对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五是内部变动及用途改变上,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4.历史建筑的利用4.1利用的必要性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文化、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外,还具有物质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大部分历史建筑目前仍处于使用状态,而不能进行冻结式保护,因此在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的前提下,妥善地加以利用,调整内部空间及内部结构和构造,允许有一定的设施更新和本体改造,重获生命力,保护才能落实,也才能使历史建筑更好得融入城市,为人们熟知。
而当人们真正了解到历史建筑的价值时,也才能自发的更好的保护好。
在陈志华《记费尔顿先生》一文中3,曾说道历史文化的保护不能仅靠议会、靠法律,要靠全社会的文化教养水平。
因此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属于我们当代的人们,它是属于历代祖先和子子孙孙的,全民都应该有责任保护好它们。
4.2再利用的方式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历史建筑,一般重点是外观,保护它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的贡献;为了鼓励继续使用,以利文化的传承,室内可以做一些改变,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4根据国际及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为餐馆对历史建筑的影响较大,一般应明确限制作为餐饮等功能使用,其利用方式有以下五类:1、延续其原有的用途和功能。
这种情况的建筑一般保存基本完整,结构无重大破坏,风貌保存完好,历史上一直作为原有用途,一般从未间断,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具有一定活力的功能。
这是使用历史建筑首选也是最好的方式。
2、作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示馆使用。
这类建筑通常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教育价值,在体量等符合这类利用的情况下,作为公益用途,为城市文化的展示和市民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提供场所,对整个城市的都具有积极意义。
3、作为旅游景点。
历史建筑本身可根据所在街巷特点,结合自身的独特性和艺术性构成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满足现代人需要,又能很好的成为文化展示场所。
3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文集[M].江西出版社,2008.4王景慧. 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法的深化[J].城市规划,2011(35).4、作为商业及活动中心等其他用途。
如作为茶馆、咖啡馆、文化沙龙、公共会所等交流场所或者售卖当地地方特产或售卖、展示手工艺品的商业活动场所等,作为街区活力的来源,和人们在此感受街区文化特色的场所。
5、作为办公或其他公共事业使用。
4.3 再利用的实例探索杭州政府分别在2004年出台了《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2005年配套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