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21.不走寻常路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23.懂礼貌,行礼仪二、导语的20种方法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5.拟人修辞6.数字对比7.速写勾画8.巧用背景9.古诗名句10.烘云托月11.抑扬顿挫12.特写镜头13.曲径通幽14.一张一弛15.小中见大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17.拉近时间18.提问作答19.有意重复20.化整为零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3.有细节和背景4.行文像讲故事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6.尽量直接引述7.注意报道平衡8.多分段落“短平快”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六、消息、通讯:文体特征区别:1.通讯事实完整丰富,富于情节,可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容量大,详细,篇幅长;消息短简洁。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文档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文档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文档
第一章总论
1 什么是采访?
2 新闻采访的方式。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 新闻真实性及其具体要求
2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3 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4 如何用事实说话
第三章记者的修养与素质
1 新闻职业道德的范围与内容
2 有偿新闻
第四章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1 什么是新闻敏感?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2 新闻价值的定义,五大要素
3 新闻政策的含义
4 新闻价值与政策的关系
5 报道思想
6 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7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采访的实施与运作
1 提问的三种形式
2 提问的注意事项
3 怎么组织调查座谈
第六章采访的深入与过渡
1 怎样做到深入采访
2 如何提炼主题
3 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第七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
1 人物新闻的特点与作用及采写要求
2 人物通讯的注意事项
3 人物专访的特点、作用以及要求
4 事件通讯的采访要求
第八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采访
1 会议新闻采访要求
2 如何将会议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第九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
1 经济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2 科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第十章文艺与体育类新闻采访
1 文艺新闻
2 体育新闻
第十一章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
1社会新闻的定义
2 特点
3 采访要求
4 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定义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另一说出自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两种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达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新闻的实质)“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中。

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有名《新闻采集法》。

名考在前,实考在后实考:1、70万年前北京人——群居活动部落首长巫师2、3000年前周朝时期——采诗官3、春秋时期——史官4、唐代时期——邸报5、宋代时期——民闻小报6、明、清朝——民间自设报房(太平天国1851~1864,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大大促进中国新闻采集的发展。

实考:(一)记者的前身官方记者: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草根记者: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这种小报之中,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的人。

(二)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早期记者由此诞生。

(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日统计传》中梁发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记者之一,出现了邵飘萍、黄远生、胡政之等著名记者。

●胡政之本人就是《大公报》第一个去国外采访的记者,同时也是当年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1925年前后,名报社有了内外勤之分,外出采访记者初称为“外勤记者”记者的职责:即职业的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记者的职责包括: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解释新闻事件制作新闻作品积极反映情况做好群众工作记者的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5、摆正位置,不谋私利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新闻采访定义的总结: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武大新闻采访学笔记整理(内部版)

武大新闻采访学笔记整理(内部版)

这是我综合书本、笔记和网上资料整理的,仅供参考。

其中信源的概念、新闻采访中消息来源的类型与价值、新闻采访中如何捕捉典型细节等问题还没有找到,请大家谅解。

武大新闻采访笔记整理一、核心概念:新闻采访:1.主流的定义:新闻采访即新闻记者即新闻记者、通讯员搜集、获取新闻材料的活动。

P392.罗以澄的: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P41新闻线索:是指可以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P144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能力。

P122激发式提问:指记者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或故意误解对方的意思,以刺激对方,激化其情绪,使其不吐不快的一种提问方式。

P221(我就当“激将法”做的啊)诱导式提问:指记者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从侧面入手,提出些表面看来与采访无关的问题,以引发对象谈出真是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

P220(我就当“迂回法”做的)参与式观察:只是指记者以自己的职业身份“介入”、参加了被观察的客观事实“活动”,成了该“活动”的一员,在参加的同时进行观察的一种新闻观察方式。

P257(网上找的一份资料上的,新闻发布会:各种机构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介绍情况的一种方式。

会不会太简单了·····)信源:二、基本理论:新闻采访的性质与特征:1.新闻采访的本质属性:新闻采访时人类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

在这活动之中,事实是第一性的,其决定作用的,它规定着、制约着记者对事实的认识与把握;同时,记者又以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与把握,反作用于事实。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新闻采访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

P392.新闻采访的特征:(P50—P62这里只把几个要点列出来了,具体的说明大家自己看书吧)内在特征:公共性、公开性、事新性、快速性外在特征:广泛性、对等性、自由性新闻采访的准备:1.书上的:P182—185平时准备:重视积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业务技能上的准备;情况的准备临时准备:1.要进一步学习这次采访的相关政策2.要尽快熟悉课研究采访对象3.要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4.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5.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2.网上资料版:一、平时准备A。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中国新闻采访学形成于何时?以哪本著作为标志?答:起源于近代报刊时期,以邵飘萍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标志。

二、专业记者怎样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怎样培养专业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此题自己整理,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专业人士补充)答:1)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某一领域的记者。

①首先要非常熟悉所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实际操作才能使研究的问题更深,见解更独到,有更多发言权,且文字更加漂亮。

②专业记者不要局限于所报道的领域。

一方面必须研究全国的政治东线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开阔眼界。

另一方面,必须广泛涉猎,从多角度思考,提高理性认识。

2)需要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还需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深入采访,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还要新闻单位的用心培养。

三、机动记者的作用答:直接受总编辑部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

完成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参与突发事件的报道。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四、记者的职责答:1.采写新闻报道,这是记者的首要职责;2.反映情况这里所指的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3.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

五、对记者反映情况写“内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要及时反映情况;2)要如实反映情况;3)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4)对工作中一些带试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5)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供领导机关参阅;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六、记者修养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1. 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2.知识方面的修养:3.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七、记者工作中容易出现道德与法律的边缘问题有哪些?怎样正确对待?答:1.诽谤坚持正当的舆论批评监督,批评报道一定要把事实搞清楚,连细节也不能疏忽,以免授人口实。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8 公布性;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第二章新闻记者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三记者的类型: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

(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

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

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四记者的工作任务:1 采写新闻;2 反映情形;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1 记者的认识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

2 记者的工作路线是,依靠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六记者的采访作风:1 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2 雷厉风行的灵敏作风;3 不畏艰险的斗争作风;4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七记者工作的差不多要求:1 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b 具体要求:1)明显的事实材料(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真实;2)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也一定要真实(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思想认识的描写、对事实的评判、讲明和讲明)3)记者要注意把被采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观看,不要因为个不事例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笔记新闻采访学笔记

笔记新闻采访学笔记

精品行业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栽并修改后使用!笔记新闻采访学笔记绪论概念: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殊社会活动。

记者《==》采访对象记者认识(==)新闻事实两对矛盾。

地位基础和前沿,属于应用新闻学。

第一章新闻记者一、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我国古代:唐代邸报、进奏院状宋代小报,内探、省探、衙探最早职业记者:16世纪威尼斯一一威尼斯新闻,近代最早的报纸二、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申报》外勤记者一一访事梁启超《清议报》“记者”出现法国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世界第一家通讯社中国民营通讯社,广州骆侠挺黄远生一一报界奇才《忏悔录》邵飘萍一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部专著三、无产阶级记者的成长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马克思和卢格《德法年鉴》第一家马克思主义日报《新莱茵报》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瞿(《晨报》《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赴苏维埃,《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四、记者的基本任务1、采写新闻(天职)2、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3、群众工作A通讯员工作B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C组稿约稿D群众采访五、记者的条件黄远生:四能一一能想、能走、能听、能写邵飘萍: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邹韬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2、要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修养和政策水平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4、要有广博的知识5、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章采访的基本要求一、采访的地位与作用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

理解采访与新闻本源的关系。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二、采访的性质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一一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一一社会活动。

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新闻与采访学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新闻与采访学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采访学重点名词(5*4')简答(3*5')判断(要写理由4*5')分析题操作题(采访大纲20')1、什么是访问?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采访三要素:(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传播的目标是大众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现场材料-背景材料(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材料。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采访与调查研究、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收集材料的异同2、现场观察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采访的基本方式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访问:定义:指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基本步骤:1、明确采访目的2、进行采访预约3、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4、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5、提问敏感问题6、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基本形式:公开式访问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体验:定义: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

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多用于人物报道。

阅读文献:文献:(1)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

(2)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材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相关的专业书籍。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笔记

新闻采写的第一次作业(10月25日)一,采访一位记者,谈谈他们的采访报道技巧基于条件限制,我采访的是校内校园媒体的记者,虽然他们是业余的校园记者,但是丰富的采访实践也给了他们很多深刻的感受。

我参与了很多校内媒体,也做了很多校园采访,对他们的采访感受也是有所体会。

就日常的采访量考虑,我选择的是学校红帆网的日常新闻记者,红帆网作为我校学生处的官方网站,承担着第一时间反映西大的任务,而校园资讯栏目又是最贴近地气,最能真实反映校园生活,任务量最多的栏目,所以他们的采访机会更多,经验也更为丰富。

梁子倩是网站的一名普通记者,也是我采访的对象。

她曾经参加了不止一个校园媒体,并且侧重点不同。

后来她又在红帆网站做了组长,在第一线采访的基础上,承担了编辑和采访安排的任务,日常审稿改稿和采访活动安排以及上传稿件都一力但当,而新年还要带新生,非常忙碌。

虽然忙碌,虽然辛苦,但工作依旧做的有声有色,并十分乐于这个工作,稿件也做的十分精致,因此我就专门采访了她关于这一年多来记者实践的种种感受和收获。

她说自己当初是怀着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加入这个网站并成为一份子的。

可以看得出来,这是用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喜欢挑战和未知的女生,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满腹才华的女生,而最终要的是,她的负责和认真,让我深深感动。

她说一个记者如果不认真的去采访报道,不用事实说话,那一切都是贫瘠的,空洞的。

的确,这是她给我的第一个信息,却也是我能体会到的,最重要的。

做了一年多的稿采访,她提到了最初的胆怯和陌生。

刚开始稿子经常写得问题百出,要点不全,信息也没有提供多少,更没有体会到采访的乐趣,只是个不自信和浅显。

经过一年的体验,每周都要经历的采访给了她十分丰富的资源以提升自己。

她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校园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总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提前做好和活动组织者和主体的联系,了解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办什么样的活动,是为了什么。

从而判断这个新闻有没有价值,而这就牵扯到一个新闻敏锐度的问题。

新闻写作笔记(5篇)

新闻写作笔记(5篇)

新闻写作笔记(5篇)第一篇:新闻写作笔记新闻导语定义:(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类型:一、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2、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1、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2、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1、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2、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3、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2、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2、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3、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

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可供解剖。

导语写作基本要求和理由: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1、最新鲜的材料;2、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3、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一、新闻采访
1. 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和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2. 新闻采访的特点:
真实性:新闻采访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保证所获得的素材是真实可信的。

时效性:新闻采访需迅速及时,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深入性:新闻采访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探究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3. 新闻采访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访问法:通过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获取信息。

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

4. 新闻采访的技巧:
提问技巧: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接、间接、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倾听技巧:认真听取对方的回答,不要打断对方。

观察技巧:注意观察对方的神态、动作等非言语信息。

二、新闻写作
1. 新闻写作的定义:新闻写作是将采访所得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形成新闻报道的过程。

2. 新闻写作的特点:
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简洁性:新闻报道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生动性:新闻报道应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3.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
标题:简明扼要,突出主题。

导语:简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详细阐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建议或展望。

4. 新闻写作的技巧:
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注意段落和句子结构的多样性。

使用数据和事例增强说服力。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新闻采访(保持冷静又充满关切)重点:材料准备提问观察采访提纲采访思路新闻价值、敏感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一.何谓新闻采访学(一)新闻采访学在新闻学体系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学是整个新闻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沿2.采访是整个新闻活动的开端3.新闻采访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基础(二)新闻采访学的定义1.以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规律、新闻采访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2.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二.如何认识记者(一)记者与公众之间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协议(二)记者的素质要求1.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长(业务专长)*宽(知识面)*高(思想境界)业务专长: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特殊的新闻敏感;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知识面:记者的知识结构是“专”上的“杂”。

第一层:基础层知识(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与普及教育知识)第二层:以社会科学知识为主的百科常识。

第三层: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

第四层:与担负报道任务相关的专门知识思想和精神境界1.人格境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道德修养: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规范3.社会责任:敢于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充当社会公理的代言人。

4.思想理论: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优秀记者的必备素质坚持不懈的品质、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等品质。

三.如何学习新闻采访(一)学科性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二)学习方法:理论+实践,尤其要重视实践。

新闻采访的基础性知识一.新闻采访的地位与意义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惟一桥梁;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新闻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二.新闻采访的性质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向大众传播新闻;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既要排斥不是事实的“新闻”,又要排斥不是新闻的事实;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新闻采访学(课堂笔记整理)

新闻采访学(课堂笔记整理)

新闻学课程新闻采访学——课堂笔记整理(仅供交流)新闻采访概述一、什么事新闻采访1.该说2.“采访”该说二、新闻采访要素1.媒体分平面媒体(传统)和立体媒体(现代)报纸的条件:(1)定期出版(2)固定名称(3)读者规模较大(4)及时新闻2.记者(泛指新闻从业人员,即编辑、记者、主笔、主编、发行人的总称)(也指专跑外勤的新闻记者,即新闻事业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分内勤和外勤,梁启超为首人,被称作是无冕之王分类(方式一):(1)专业记者(专领域,固定,频道,栏目)(2)机动记者(随时待命)(3)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驻地,中央大报)(4)驻外记者(中央大报)(5)特派记者(本单位)(6)特约记者(临时,邀请,临时聘任,非本单位)(7)通讯员(临时供稿,成本低,非本单位)分类(方式二):(1)新闻型记者(写“豆腐块”记者)(2)学者型记者(3)文学型记者(4)技术型记者讨论——优秀记者的标准1.写作:(1)对公众负责的心(2)准确信息:普利策——“准确,准确,在准确”(一要核实,核实,再核实人名、地名、职务等名称类信息,年龄、百分比、价格等数字类信息,各类术语和专业名称,二要溯源)(3)简介文字(4)公正态度2.公正的态度(1)中立(①不含本人情感②事实——能够证明出真假③意见——个人看法无真假之分,仅有有效与否只说;有致,权威,可行)(2)平衡(各方平等陈述事实、发表意见的权利)3.简洁的蚊子(不意味着信息量少)4.朴实的文风(非华丽,从读者角度,人情味瞬间)5.其他:(1)正义感(李大钊——肩膀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使命感(记录今天,书写历史——灾害类)(3)责任心(舆论监督为己任;反映问题,做群众工作)寻找新闻线索一、开掘“会议富矿”二、拼抢“第二落点”潜在重点,再做报道1.更好的方法2.被淹没的主题更具价值丰实3.非重点和侧面可为重点4.结局、角度、方式偏颇,倾向性,不公正5.反常性6.答案不值商榷看报比较新闻“五法”(1)将原稿与见报成品比较(编辑环节;为什么;经验)(2)将自己报道与名媒体同一事实报道比较(特色;差异;角度;经验)(3)当某事自己未报,他人报道了(比较;寻近路径、方法)(4)将中央与地方——角度(专业报与综合报比较——各眼光不同)三、留心日常生活四、注意民间传播什么是合适的消息源:1.知名度高的人2.名人3.新闻发言人等4.权威人士5.观察、知识强者五、简报六、“内参”藏有公开报道七、首长行不厌其烦八、参加社会活动九、关注“读者接待窗口”新闻来源(1.个人观察;2.与他人交流;3.阅读)一、多问为什么二、换角度三、换角色四、拓展、联想五、社会趋势个案化,个案综合化六、全国新闻地方化,地方新闻全国化七、按公众设置议程八、炒冷饭1.随时记录想法2.收集感兴趣话题3.“信息中介”保持联系4.了解受众新闻敏感一、好奇心1.来自于探索事物本身的欲望2.来自对生活、生命的热爱3.来自对自己无知的自知之明二、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新闻1.新闻在哪里?故事在哪里?2.发生了什么事?谁负责?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什么促使他这么做寻找新闻点的思维套路一、意外二、反常三、各人效应四、关键词——最、第一个、最后一个五、具体——一般六、价值词语(开始、开张、批准、增多、太多、计划、公布、成功、对比、关闭、结束)信源一、新闻源(新闻就是“他说”)提供消息的人或物1.培养信源(人脉)(1)尊重对方(2)建立长期关系网(3)陌生人——名片、联络方式(4)建立自己的通讯录2.什么是信源(1)眼线(2)人物(对象)(3)评论员(赋予意义)二、信源级别:(注:真实、客观、公正)事实性:(谁?发生什么?时间、地点、怎样)一级——当事人,目击者二级——调查者,直接相关的机构组织和政府部门评论性:(态度,如何看待事件、人物)一级——权威调查机构,政府主管二级——专家学者三级——普通人分析性:(为什么发生?意义?)一级——第三方专家学者二级——新闻评论员三、引用信源注意事项1.最好指名道姓——不要神秘,不要据……2.以下需指出(来历背景)(1)不是名人的言论——指责、控诉、赞扬等,要指出头衔等(2)无法判断对方的话真假(3)言论巨大冲击性,让人吃惊、愤怒3.告知采访对象其姓名身份被报道4.无法指出信源姓名就不能引用5.匿名信源只能提供引索,不可引用6.只有受法律保护、道德保护的人——可匿名(即使信源不介意)(1)犯罪受害者,未成年受害者、疑犯、罪犯(2)一些疾病感染者、患者、家属,自杀者及其家属(3)同性恋及其家属(4)国家安全人采访方法、技巧一、有关采访的“为什么”1.记者为什么要采访?2.人们为什么要接受采访?(客观原因、心理原因、隐蔽原因)3.人们为什么拒绝采访?(1)不了解,不感兴趣(不可控)(2)不信任记者(可控不可控之间)(3)不信任媒体(可控不可控之间)(4)太忙(可控)(5)怕说错话(可控不可控之间)(6)不喜欢记者(可控不可控之间)(7)过分紧张(可控)二、进入采访天地1.是沟通的过程(记者、采访对象、信息、反馈、渠道、噪音、环境)2.好采访者画像(强烈的好奇心,移情能力-换位思考,礼貌友好人情味,控制采访局面)三、采访前1.策划,确定目的——准备一道菜2.文献研究,搜集背景信息(对象、背景、特点、性格)3.争取机会(1)给对方一个接收你采访的充分理由(2)尽早联系(3)自报家门、姓名、目的、时常(4)不一定提“采访”二字(5)多尝试(6)亦可熟人介绍(7)保持自己良好的信誉4.策划全过程(1)时间、地点①非(吃饭、马上上下班、马上开会、午后欲睡-可深度报道)②1小时左右(可多次,但需不同地点)③地点——对方应熟悉④可揭示性地点——了解性格,例如农业专家在田地采访⑤避免外界干扰⑥不要有对象亲友在场(2)交流方式①审问自己有无偏见②提醒自己哪些方面注意重点倾听③思考如何聊天,而不是审犯人④第一次,如何缓解僵局(热场)⑤微笑、诚实、谦卑(3)采访内容1.按信息块来设计问题——分解为几个方面(简单 6要素)信息块——假设对方在,知道,做了,怎样了2.从简单问起,从简单到复杂(凭记忆)3.采访提纲计划(步骤,方式,部门,人,顺序)纲目(大体信息块)(1)采访目的(2)采访目的(3)采访对象(4)采访提纲(问题)(5)采访步骤(顺序)(6)可能——问题(7)设想解决方法(8)采访——器材备注4.采访笔记(现场笔记)四、采访中1.感谢接受2.再次解释目的3.名片4.询问是否指名道姓5.弄清对方名字念法,准确职务6.如对方还紧张,可先聊一两句7.轻松气氛——心里话8.倾听——对方愿意说9.精心——对方觉得值10.设计好问题——引出11.回答不全——重新组织问12.问题越简越好13.一次一个问题14.原材料——事实、轶事、例子、引语(情节)五、采访的类型(一)按渠道分有面对面、视频、电话(不可长,核实情况)、电子邮件、短信(QQ)、传统书信(二)按记者对回答问题的控制程度高控制采访(随即拦截采访);低控制(人物专访)(三)按目的、态度1.显性:(1)中性采访(事实型、求证型、平衡型)(2)正面采访——正面宣传,将好的(3)负面采访——不友好,有攻击性的态度2.隐蔽采访:暗访、秘密采访、私访、偷拍偷录*不公开记者身份;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采访*观察式、体验式、诱导式*存在的理由:(1)媒体的职责要求(2)新闻本身,市场竞争(3)受众好奇,探究心理(4)微服私访,传统文化*隐形采访的危险(1)客观危险——对象或背后组织,自然危险(2)心理危险——强制性的精神压迫,软性的精神压迫*道德困惑:(1)带着镣铐的舞蹈(2)吸着鸦片的戒烟者——恶性循环(不愿走但又相当依赖的路)(3)不知不觉的老师和不健康信息的传播者*三公原则(暗访,偷拍)(1)公共场所(除了医院、学校、法院)(2)公务员*四原则条件(1)明显侵犯公众的利益(2)除此以为的无他途径(3)暴露身份难以了解真实情况(4)经制片人、编辑同意提问一、准备提问(记者以提问为生)■提问时注意1.不要让对方紧张2.问题让对方感到公正(中立)3.让对方感到一些荣誉感(适当恭维)■为题通常具有1.与目的、主题有关2.有针对性,有意义3.读者、公众关心4.对方有资格、能够回答■不问的问题1.浪费时间,无意义的2.可轻易获取答案的3.有成见偏见的4.在提问中就含有答案或暗示答案的5.太复杂,无关信息太多的■准备1.调整态度(偏见)2.列出你想问的3.判断每个问题值不值得问,删除无用无意义的4.把问题根据采访内容和性质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5.设计转换问题的过渡6.检查语言是否清晰、准确、偏见7.预测可能的回答并做好相应准备二、问题的组成1.假设(隐含在问题中没说出来,但有暗示的意思)——问题本身的假设——提问者抱有的假设(态度)2.问题(1)词语(敏感的人)越抽象,涵盖可能性越多,离真相越远——要尽量用具体的词,用抽象的词,必须确保对方理解(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和记者采访的出发点、态度密切相关如:你们村今年小学失业率多少?——我们村今年有多少孩子没上小学?3.回应与回答(1)回应:采访对象沉默或拒绝回答(2)非回答回应:采访对象对提问有反应但没有回答问题;通过开玩笑恐吓或反问等转移话题(3)回答回应:正面回答、直接回答,回避关键信息,质疑动机,问题复杂化三、问题的类型1.按信息分类的类型基本信息问题(基本事实,除了为什么之外的五个要素)深度信息问题(本质、发展)背景信息问题(大环境)意义信息问题(事件影响)个人信息问题(采访对象、报道人物)2.回忆型问题与思考型问题*简单会议,索取事实*进行一定逻辑思考,索取观点3.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预先设定回答的框架,不许思考易出新闻;回答者易说谎。

新闻采访笔记全

新闻采访笔记全

新闻采访笔记全新闻采访笔记1、新闻采访的内涵2、新闻采访的性质新闻采访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

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3、新闻采访的方法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形式。

(1)个别采访: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

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2)现场观察: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现场采访则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召开座谈会: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1)直接转载信息2)组织网络调查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4)查阅资料真实性性质上分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一、缘起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三、作用3“是”、2“标志”、3“有利于”三个“是”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四、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3.人物典型报道注意: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③谨防过度介入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⑤必须符合实际(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1.目标锁定2.制定方案3.落实措施4.目标校正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立足全局看问题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事实广博助敏感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一、含义: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二、新闻价值的诸要素1.重要性2.显着性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一、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二者辩证同一;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一、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二、获取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三、注意事项: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一、平时准备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4.知识的准备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二、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二、访前心理分类性质内容: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表现形式:1.积极配合型2.一般协作型3.蓄意应付型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条件: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提问: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一、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1.正面提2.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激问错问二、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一、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二、技能1.事先通知对方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4.不轻易下结论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一、原因: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二、具体功能: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三、注意事项:1.明目的2.多请教3.抓特点4.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5.善用脑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注意:1.悉心闻取线索2.适时调节音强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一、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二、主要范围:有所侧重和选择1.记要点2.记易忘点3.记疑问点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5.记观察所得6.记记者的联想三、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字迹工整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一、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对照比较法3.选择角度抓特点二、悉心抓本质1.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具体有:1.盲目自满2.忽略质量3.怕苦畏难4.先入为主5.轻视理论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 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步骤: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写作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一、原则:1.一篇新闻一个主题2.在采访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处理不当: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二、选择主题:1.来源于生活2.有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三、提炼主题:1.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2.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新闻材料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的材料..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提倡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略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采访阶段:材料多多益善..写作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以少胜多..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比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二、小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三、异为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主要特征:准确、通俗、简洁一、准确1.叙述信息尽量量化2.语言要有分寸感3.新词使用要讲规范二、通俗1.多动词;少形容词2.多细节;少议论3.多比喻;少笼统4.多解释;少晦涩5.多白话;少文言6.多具体;少抽象三、简洁新闻结构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队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常见四种: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一、倒金字塔式结构含义: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主要特点:1.打破叙事常规2.呈“头重脚轻”之势二、时间顺序结构含义: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通常称为编年体式结构..三、悬念式结构含义: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四、并列式结构含义:指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一、导语的特征与作用特征: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作用:导读、导听二、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1.第一代导语: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19世纪60年代并延续20世纪40年代..2.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式导语..20世纪30年代至今3.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或延缓式导语..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得最佳报道效果..三、导语的主要类型1.叙述型导语直叙式概括式2.描写型导语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具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3.议论型导语概述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四、导语写作的主要要求实、简、活1.实1)事实2)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扎实、朴实2.简3.活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一、新闻背景的作用与类型1.衬托性2.解释性3.启示性运用时;只需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要精炼;点到为止..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一、结尾若好;当然需要好的结尾要求:1、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寓意深刻;回味无穷..二、结尾不好;宁可不要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一般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消息含义: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报道的主角..两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报道二、通讯含义: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到时间的新闻常用体裁..特点: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和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主要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三、二者异同1.新闻属性相同;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表现手法共同遵循..2.表现对象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4.人称不同消息:三人称通讯:一三并用5.结构布局不同消息:倒金字塔通讯:自由灵活创新6.篇幅长短不同新闻编辑新闻编辑第一节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1.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2.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3.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第二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二、编辑取向优质化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三、编辑工具电子化电脑辅助新闻学: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思想和灵感..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第三节新闻的确认一、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1.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2.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3.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二、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双重评价论”: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新闻..“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具体要求:社会规范: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实事求是;清正廉洁1)受众需要A.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B.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三、注意事项1.要有全面的观点2.要有平衡的观点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第四节新闻的梳理一、新闻梳理的下限新闻的梳理: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 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1.纠正各种差错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2)政治性差错3)知识性差错4)文字性差错2.避免各种不当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2)用词不当二、新闻梳理的优化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1.凝聚主题1)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2)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3)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4)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5)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2.凸现精华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三、新闻梳理的准则1.有稿必检2.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3.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第五节新闻的标题一、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1.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两导”1)导受作用..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2)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2.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广播: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电视: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二、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2.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三、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1.主体类标题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两种类型:1)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2)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2.从属类标题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1)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2)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3.整合类标题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1)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2)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四、表现方法1.态度层面的方法1)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2)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2.修辞层面的方法1)形象方法..2)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3)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4)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5)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6)简练方法..炼意、炼句、炼字第六节报道的配置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北印新传专硕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

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诠释除了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概念里看待,还因为新闻工作是个大方面,它不仅仅包含采访。

“在新闻工作中”这几个字眼过于宏观。

(必背)准确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将比较而得出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全过程。

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争分夺秒的采集新闻素材。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的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是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采访项目每次不一,性格千差万别;对时间的要求高。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大、中型报道题材),就某个采访主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名师马工程习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名师马工程习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名师马工程习题详解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1新闻采写特征的内在本质属性: 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1)新闻采写源于、立足于社会生活新闻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是社会的镜像反映。

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生活, 从新闻线索的获得、新闻选题的制定, 到新闻文体的构想与写作, 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2)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公众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 是新闻信息传播最终的受众, 是新闻信息及其传播者的审查员。

我们主要依靠社会公众的评价与认可与否, 来判断新闻采写是否成功。

(3)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是守望社会依靠新闻信息的传播, 承担起守望社会的责任担当, 这也是检验新闻采写成功与否的一大凭据。

2新闻采写特征的外在行为方式: 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1)以逐新为本能新闻是新近发现或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采写要求记者持续发现、追逐新近事实, 记者的职业本能是逐新。

(2)以客观、公正为准绳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

新闻采写需要做到认识、把握和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并力求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全面性, 这是新闻采写的一大主要职业行为特点。

考点二、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1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1)实有其事新闻基于客观实在的实际情况, 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

客观实在的实际情况, 通常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方面: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因(why)。

(2)展示真相新闻报道所叙述的基本事实以及背景环境、因果关系、来龙去脉一定环境要与事实相符, 凭空捏造和想象是新闻采写的大忌, 也绝不允许歪曲事实。

2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的价值原则新闻报道向公众传播信息, 其采写的价值原则包括两方面: 其一, 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与特点, 与新闻传播的要求相符;其二, 合乎社会公众的需要、保护公众利益、获得公众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另一说出自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两种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达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新闻的实质)“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中。

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有名《新闻采集法》。

名考在前,实考在后实考:1、70万年前北京人——群居活动部落首长巫师2、3000年前周朝时期——采诗官3、春秋时期——史官4、唐代时期——邸报5、宋代时期——民闻小报6、明、清朝——民间自设报房(太平天国1851~1864,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大大促进中国新闻采集的发展。

实考:(一)记者的前身官方记者: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草根记者: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这种小报之中,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的人。

(二)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早期记者由此诞生。

(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日统计传》中梁发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记者之一,出现了邵飘萍、黄远生、胡政之等著名记者。

●胡政之本人就是《大公报》第一个去国外采访的记者,同时也是当年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1925年前后,名报社有了内外勤之分,外出采访记者初称为“外勤记者”记者的职责:即职业的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记者的职责包括: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解释新闻事件制作新闻作品积极反映情况做好群众工作记者的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5、摆正位置,不谋私利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新闻采访定义的总结: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1、以大众传播为特点2、以平等沟通为手段3、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具有时间的限制性和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活动本质: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传播三大功能:、监视环境2、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采访者三种角色:1、社会守望者必须代表公共利益对社会进行监督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必须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反思2、信息传播者——传媒应当是信息交流的公共空间3、文化的传承者——新闻是时代的记录,记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之一采访对象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采访对象分类: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相关人士采访的形式——个别采访隐性采访: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

隐形采访分类:体验式,伪装式根据介入程度分类:观察式隐性采访,介入是隐性采访记者主体实施欺骗程度:观察式体验式诱导式偷窃式新闻报道体裁:、消息2、通讯3、新闻特写、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报道,连续性报道)狭义的新闻特指消息。

消息:动态消息(新闻):动态新闻是以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基本特征的报道体裁。

(特点:内容单一,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时效性强)综合消息: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报道体裁,主要用于反映工作动向、成就、问题等题材。

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题材较为严肃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如动态新闻多为硬新闻。

软新闻:源于西方新文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的轻松活泼,易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类新闻。

通讯大体上可分为4类,即一般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和散文体通讯。

1、一般纪实性通讯:A、任务通讯B、事务通讯C、工作通讯D、风貌通讯(主要反映各地风土人情,写法上有点像游记,但其区别是注重新闻性,力求抓住一个“变”字,集中描写某地新变化,新风尚。

缘物寄情,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并用。

)2、新闻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反映新人新闻,一般篇幅较短,内容集中,一篇报道仅记叙一件事3、访问记4、散文体通讯解释性报道:侧重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

评述新闻:是一种“关于新闻”的“新闻”。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任务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新闻策划定义:新闻策划是对新近客观事实的报道策划。

媒介定位: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是媒介与社会互动的需要2、是媒介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切合受众心理的需要新闻报道策划的客观依据:1、可供传播的客体2、受众的获知需求3、现实传播的条件新闻报道策划应遵循的原则:1、取信原则2、创新原则3、变通原则4、实效原则5、可行原则新闻报道策划的实施:策划→实施→再策划→再实施新闻报道需注意的问题:1、选题应准,选位应低,切口应小2、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3、谨防过度介入4、策划不是万能药5、策划要符合客观实际新闻真实性具体要求:1、却有此事2、构成新闻基本要素必须真实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所反映实施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须当事人所述 新闻报道的各层次真实: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2、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新闻报道失实种类:客观角度1、体制性失实2、经济失实是否主观因素1、有意失实2、无意失实新闻报道失实原因:、作风不实,粗枝大叶2、道听途说、不经核实3、猎奇心理作祟4、利欲熏心,恶意炒作5、知识不足,真假不足6、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沽名钓誉,摆拍作假涉嫌假新闻表现:1、标题末尾标问好,故意模棱两可2、偷梁换柱3、玩文字游戏怎样避免假新闻失实:1、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2、提高记者素养,增强辨别能力3、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材料4、坚持独立思考5、坚持稿件送审制度新闻报道怎样较好的体现思想性?(一)传播信息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总结:传播思想必须建立在传播信息的基础上,要寓思想性,指导性于新闻性之中(二)抓住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三)增强可续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怎样坚持新闻报道的时间性: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4、先简介后详细搞连续性报道5、简化审稿制度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怎样用事实说话:1、精选事实,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2、多细节少议论3、多解释少晦涩4、叙述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新闻敏感的定义:通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新闻敏感产生要素:1、各个途径形式的传播价值观2、认识和积累潜伏的各种“知觉点”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在同一事物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新闻敏感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立足全场看问题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知识”广博助敏感记者的新闻敏感与思维方式:一、逆向思维1、换质法逆向思维2、换位法逆向思维3、对立面归纳法二、发现思维联想三、统摄思维1、“统”(变乌合之众为战斗大军,以一代十,高度凝聚)2、摄(异中观同,同中观异)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新闻价值的诸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间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谨防两种错误倾向:一、偏重新闻政策,忽视新闻价值二、只偏重新闻价值,忽视新闻政策报道思想通常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范围、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人本框架,给采编人员指出了日后采写新闻报道时如何克服盲目性,明确目的性的大致方向。

新闻线索: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的拿来构成新闻报道。

新闻线索特点:梗概性,片段性,不确定性获得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1、由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3、通过记者耳濡目睹获取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5、通过广大通讯员,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 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打有准备的杖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采访对像心里分类:1个性心理层面:A、理性向型B、感性外向型C、理性内向型D、感性内向型2、社会心理层面:A、热情配合性B、消极应付型C、借故回避型D、故意阻挠性提问的主要难题:1、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2、采访对象极为复杂3、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项新情况问题的主要类型:1、从对提问目的接近程度划分:直接性问题和间接性问题2、从回答的艰辛和自由度划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3、从问题的本质属性划分:事实性、行为性、动机性、态度性问题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面提问提问类型:正问,侧问,反问,激问,错问,暗问,两难问,追问设计问题的技巧:1、设计问题笼统,抽象,或过于专业化的问题2、避免使用不确切的词语3、不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句子4、问题要尽量或得具体或事实的答案提问的注意事项:1、提问宜简洁2、提问宜具体3、提问宜简洁4、提问宜深刻5、提问宜自然6、提问宜节制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能性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敏捷性3、能加深对主题的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塑性5、能使变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识的可能性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1、明目地2、多请教3、抓特点4、选地点5、善用脑采访中倾听的作用:1、了解事实的真相2、发现新闻线索3、提供写作思路采访时倾听的原则:1、闻取线索2、调节音强3、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一、注意深入采访1、悉心抓特点A、看准形势抓特点B、通过比较抓特点C、选择角度抓特点2、悉心抓本质3、克服不良倾向二、仔细验证材料三、迅速整理笔记积累材料的原则:1、指向原则2、优越原则3、价值原则4、及时原则5、精确原则6、全面原则7、求新原则8、系统原则9、持久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