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穆旦 优质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理解《我看》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和准确。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我看》这首诗的情境中。

二、作者简介
介绍穆旦,他是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分析诗歌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鼓励提出问题和建议。

3.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课堂互动
1.让学生模仿《我看》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
1.让学生再次朗读《我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6《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方法。

3、引导学生放慢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从理解意象和象征意义的角度鉴赏本课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有许多以春天味题材的作品,同学们知道哪些?(自由回答)通过大家说的那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春天往往带给我们生机勃发之感。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位诗人写的春天。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 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三、整体感知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

2.师生共同正音。

3.学生积累词语。

翅翼(yì) 红晕(yùn) 凝(níng) 望_忧戚(qī) 枉(wǎng) 然飘逸(yì) 摇曳(yè)四、问题探究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思考: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明确:我所看:大自然的美我所思:人生的意义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明确: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我看-穆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看-穆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看-穆旦》导学案一、导言《我看/穆旦》是一部由闻名作家穆旦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摩登社会中的生活遭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水平。

二、导学目标1.理解小说《我看/穆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议题;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审美情趣。

三、导学内容1.小说《我看/穆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主人公李小刀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生活琐碎平淡,但心里却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追求;- 李小刀的妻子小芳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为了家庭和孩子默默付出,却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无助;- 李小刀的同事王二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给李小刀制造麻烦,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

2.小说《我看/穆旦》中的主题和议题-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遭遇,探讨了摩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干系、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小说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3.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的文本,学会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情节的推演,深入开掘作品的内涵和含义;- 善于比较和比照不同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审美情趣。

四、导学方法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小说《我看/穆旦》,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室讲解: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议题;3.课后作业:安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导学评判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我看/穆旦》的主题和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水平,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提升自我,成为具有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

九上语文第6课《我看》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九上语文第6课《我看》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我看》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说起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大师金庸,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金庸,原名查良镛,其祖上是名门望族,曾在康熙年间创造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佳话。

到了近代查家仍旧是芝兰玉树之势,金庸的表哥是诗人徐志摩,表姐夫是科学家钱学森,表外甥女是作家琼瑶。

著名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也是金庸同族的叔伯兄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穆旦,走进他美妙的诗歌世界。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品味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理解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热烈奔放地生活的愿望。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zhā)良铮(zhēng),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

穆旦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

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冬》等。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英国雪莱的《云雀》等。

【背景链接】七七事变后,1937年10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至长沙不满四个月,迫于战事再度西迁。

其时就读于清华大学的穆旦作为护校队员,徒步远行至昆明。

三千多里的步行让来自城市穆旦与自然风景亲密接触,并且感受到了自然风景的美,他于1938年在云南的蒙自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

【读音释义】①忧戚(qī):忧伤烦恼。

戚,悲伤。

②枉然:白白地。

③飘逸:漂浮,飘散。

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⑤摇曳(yè):摇荡,晃动。

【朗读停顿】我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你可曾去过云南?你可曾见过云南的春天?你可曾嗅过云南春日傍晚带着哲思的风?1938年,诗人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到当时位于云南蒙自的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就读。

一个春日傍晚,他外出散步,被晚风一吹,灵感突现,写下了《我看》这首诗歌。

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让我们一起品读。

设计意图:由图片和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穆旦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

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和《旗》三部诗集。

50年代起,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拜伦《唐磺》等。

2.字词正音听读情境课文诵读版,注意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诗歌朗读节奏。

丰润(rùn)沉醉(zuì)忧戚(qī)枉(wǎng)然勃(bó)发飘逸(yì)漫(màn)游摇曳(y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有什么表达效果?2.探究方法(1)反复朗诵诗歌前两节,圈画出其中的意象。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歌前两节的意思,概括其描绘的画面。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6 我看【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

2.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理解诗人对和谐生命的渴望与讴歌,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这是多么美好的诗句啊!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勃勃生机,诗人穆旦用他敏感的心灵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了春天来临后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穆旦的《我看》。

(板书课题)导入二:人的爱,是大自然的恩赐;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大自然。

这就是人的爱真正的归宿。

这也是穆旦对自然、对爱的理解和赞美。

穆旦的诗歌从来都是以浓烈的抒情性、创造性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和深度的内心挖掘见长,他就像是运动场上的全能运动员,在诗歌领域无所不能。

那么我们今天就走近这位无所不能的诗人,感受他柔韧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

二预习检测1.老师点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依据收集来的资料,简介作者穆旦,了解穆旦的人生经历。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歌共五小节,前两节写诗人所看,后三节写诗人所思。

诗人在春天傍晚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最后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

他认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开了又谢一样。

2.分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明确】诗人面对大自然是激情澎湃的,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的赞美之情。

3.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并感受穆旦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明确】①“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的力量和温柔。

②“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吸入”一词,仿佛将“平展着翅翼”的“飞鸟”与天空融为一体。

《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穆旦;理解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借物抒情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领会诗歌的结构美和意境美;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提问设疑,导入新课大家读过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或者看过由金庸老先生小说拍摄的电视剧吗?(看过!)那大家是否喜欢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呢?(喜欢!)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位诗人与金庸老先生有着较大的渊源,大家能猜到这位诗人是谁吗?(穆旦)同学们通过课文介绍,了解穆旦诗人的基本情况。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对诗人情况的了解,并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总结:穆旦,原名查良铮,与金庸老先生(原名查良镭)是叔伯关系,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 其中脍炙人口的诗篇有《我看》、《赞美》等,翻译的著作主要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英国雪莱的《云雀》,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诗选》等。

今天让我们走进穆旦的诗歌,体会穆旦的文学才情和思想感情!(二)初读诗歌,积累生字词、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我看》是穆旦优秀诗篇之一,该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看》,共同了解这篇诗歌,在诗歌中体会正值青春年少之时的穆旦的情感和思想。

(1)首先,同学们对文章进行初步朗读,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划线和理解。

教师总结丰润(rM)红晕(yun)忧戚(qi)枉(wang)然谐奏(zbu)飘逸(yi)坦(tin)荡摇曳(y©)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释义,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阅读文章,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我看-穆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看-穆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看-穆旦》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摩登汉语文学作品《我看/穆旦》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看/穆旦》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 小说中涉及的主题和意义。

4.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说内容。

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看法和理解。

3.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深入开掘小说的内涵。

4. 教室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教室演讲,展示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

四、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我看/穆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第二堂课: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 第三堂课: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第四堂课: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看/穆旦》的奇特的地方。

五、作业安排:1. 阅读分析: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小说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撰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小说中的某个主题或情节展开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

3. 教室演讲: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室演讲,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

六、评判方式:1. 阅读分析作业: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分。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给予合适的评判。

3. 教室演讲表现: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比较分析,拓展对摩登汉语文学的了解。

2. 组织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看/穆旦》这部摩登汉语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我看》优秀教案(5篇范文)

《我看》优秀教案(5篇范文)

《我看》优秀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我看》优秀教案我看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这是穆旦对自然、爱的赞美。

穆旦的诗歌以浓烈的抒情性,意义的密度,语言的陌生化和内心开拓的深度见长,但他的传统的抒情的功力也非常深厚,有点像田径场上的十项全能运动员,在诗歌这个领域简直无所不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

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样写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丰润(rùn)红晕(yùn)忧戚(qī)枉然(wǎnɡ)....谐奏(zòu)飘逸(yì)坦荡(tǎn)摇曳(yè)....(2)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2.作者链接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原名查良镛)同一家族。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

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交流点拨】用明快、轻松、酣畅的语调诵读。

(二)深层探究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交流点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我看 穆旦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我看 穆旦

《我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我看》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习并运用递进复句,理解其结构和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文学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 通过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我看》的主旨理解与情感体验。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二)教学难点1. 递进复句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深层次含义的挖掘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联想,引入主题(1)展示春天自然景象的图片,如嫩绿的草地、盛开的花朵、飞翔的小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气息?”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文《我看》的主题——对春天的观察与感悟。

2. 背景介绍,铺垫理解(1)简要介绍穆旦的生平,如他的文学成就、时代背景等,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讲述1938年的社会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引用课文原文中的描述:“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分析“丰润”一词如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地的生机勃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韵律体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段,然后邀请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朗读,注意语气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讨论朗读时的感受,让学生分享在朗读过程中对诗歌节奏和情感的理解。

2. 生字新词学习与应用逐一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丰润”、“沉醉”等,让学生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组织学生进行造句练习,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新词造出有创意的句子,然后进行小组分享,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穆旦《我看》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穆旦《我看》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穆旦《我看》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前延伸: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一、教学目标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第2 课我爱这土地中我们温习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爱国诗句;第3课乡愁我们温习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等思乡的诗句;这节课中写景的部分我们又能回忆起什么诗句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诗人通过写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穆旦的《我看》(二)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读音、停顿、感情明亮欢快)2、老师范读3、学生齐读(思考主要内容: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4、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三)小组讨论1、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春风荡漾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历史与生命;对生活的愿望与追求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春风的软;水本应荡起水波涟漪,风应当荡起草的绿潮,远水与绿潮的意象相融合突出了青草的辽阔飞鸟被“吸入”了晴空里,突出天空深远深邃的特点;诗人当时是在云南,也就是红土高原,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穆旦我看教学设计一等奖

穆旦我看教学设计一等奖

穆旦我看教学设计一等奖
穆旦诗歌创作背景及特点
穆旦(1918-1977),原名张光华,江苏吴县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临江仙》、《相见欢》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穆旦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

一、教学设计目标与原则
1.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穆旦的诗歌作品,使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表达。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内容:选取穆旦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如《春夜喜雨》、《临江仙》、《相见欢》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作品。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1.教学评价:以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为主要评价依据。

2.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及自身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总结教学成果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穆旦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我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文学常识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
4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说明了什么?
五、深层探究,领悟情感
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此句用了什
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作者把“生命的飞奔”比喻成什么?
3.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的愿望?
4.穆旦的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5.诗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六、课堂小结
课型
新授
课 题
5、我看
时间
课时
第一 课时
主 备
审 核
授课 人
知识与技能:
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划分节奏并感情朗读。
教学
过程 与方法:

1.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画面美。

2. 通过朗 读、欣赏、联系去积累精美的诗句,能够写出几句现代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浓浓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我看
板书 设计
穆旦 春风 赞美自然 飞鸟
歌颂生命 欢乐 勃发
春草 流云
热望 飞奔
3
教后 反思
4
教学
重点:了解是人所勾勒的春景,学习仿写。
重难 点
难点:欣赏现代诗的技巧,能够写出几句现代诗来。
教学 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点拨法。源自学习 方法朗诵发,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1
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 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 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 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介绍: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祖籍 浙江海宁。读中学时开始写诗,1935 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 年发 表第一篇诗作《野兽》。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穆旦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

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
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

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
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环节二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整体感知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3.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二、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欢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

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

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

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环节四
文章主旨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板书我看:自然之美
我看欢乐与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穆旦我思:人生意义
环节五
阅读穆旦的《春》《诗八首》《青春》,感受其诗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了诗歌的朗读训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不是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