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理论力学--力偶理论
理论力学13力偶与力偶矩
习题: P.29 1-15、1-16
2020/4/30
19
谢谢大家!
2020/4/30
20
理论力学
主讲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庞雪飞
2020/4/30
1
1.3 力偶与力偶矩
F =-F′
F' F
2020/4/30
2
F =-F′
■力偶的定义
F
两个大小相等、
作用线不重合的反
向平行力组成的力
系称为力偶
F′
(couple)。
2020/4/30
3
力偶中两个力的作
用线所确定的平面称 为力偶的作用面
(acting plane of a couple),二力作用线 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 为力偶臂(couple arm)。
x
黑版手书计算上例。
2020/4/30
17
练习
如图汽缸盖上4个相同的 孔,每个孔的切削力偶矩大 小为M1=M2=M3=M4=15 N.m。
求工件的总切削力偶矩
解:根据 M Mi 可得
M2
M1
M4
M3
M M 1 M 2 M 3 M 4
415 60N .m 负号表示合力偶矩的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2020/4/30
8
d1 M=F0×d1=F×d
平面问题
由于力偶的作用面总是与力系所在的平面 重合,力偶矩由矢量变成代数量
M = Fd
正负号用来区别 转向,通常规定: 逆时针为正 顺时针为负
+–
这里的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向是指物体在力偶的作用下转
动202的0/4/方30 向。
10
■力偶是最简单的力系之一
理论力学第3章-力偶系
例 3-1 图示机构,各杆自重不计,在两力偶作用下处于平 衡。已知:M1 = 100 N · m,O1A = 40 cm,O2B = 60 cm。 试求力偶矩M2的大小。 B A FB F B FA
30 o
B
O1
B
A FA M2
M1 FO1 O1 A M1
M
2
O2
O2
FO2
解:取O1A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若两个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二力 偶等效。
两力偶的等效条件 :力偶矩矢相等,即
M1 M2
(3-2) FR'
B'
证明:
A'
FR F1 FR F'
A B
FR' F1'
F
力偶(FR,FR' ) 代了原力偶(F,F' ) 并与原力偶等效。
A'
FR
FR'
B'
D F' C
比较(F,F')和(FR,FR')可得 M(F,F')=2△ABD=M(FR,FR') =2 △ABC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M ( M x )2 ( M y )2 ( M z )2 (280)2 1602 (800)2 862.55 kN m
M cos( M , i )
280 0.3246 M 862.55 My 160 cos( M , j ) 0.1855 M 862.55
1 3 200 280kN m 5 5 4 M y M y M 1 y M 2 y 0 200 160kN m 5 2 M z M z M1z M 2 z 400 5 0 800kN m 5 M x M x M1x M 2 x 400 5
理论力学习题
1静力学公理及受力图1-1【是非题】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1-2【是非题】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1-3【是非题】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4【是非题】二力构件是指两端用铰链连接并且只受两个力作用的构件。
()1-5【选择题】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A.必交汇于一点B.必相互平行C.必不在同一平面内D.必位于同一平面内1-6【选择题】如果力F R是F1、F2两力的合力,用矢量方程表示为F R = F1 + F2,则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必有F R = F1 + F2B.不可能有F R = F1 + F2C.必有F R>F1,F R>F2D.可能有F R<F1,F R<F21-7【填空题】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所以,在刚体静力学中,力是矢量。
1-8【填空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效应和效应。
1-9【填空题】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成为;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约束反力由力引起,且随其改变而改变。
1-10 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凡未特别注明者,物体的自重均不计,且所有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1-11 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各题的整体受力图。
凡未特别注明者,未画重力物体的重力不计,且所有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
2 汇交力系2-1【选择题】已知F 1、F 2、F 3、F 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 .该力系的主矢F ′R = 0B .该力系的合力F R = F 4C .该力系的合力F R = 2F 4D .该力系平衡2-2【选择题】图示系统受力F 作用而平衡。
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º角,则斜面的倾角α应为 。
理论力学--力偶理论
Fn dn
Fn1
F1
d1
d2 F2
A
B
F11 d
F21
A
B
d
FR
M1 F1d1 F11d
图3-4 M 2 F2d2 F21d ,…,
M n Fndn Fn1d
FR F11 F21 (Fn1 ) FR F11 F21 (Fn1 )
3 力偶理论
与力一样,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量。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偶 不能使刚体产生移动效应,只能使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是一种特殊的力系,没有合力,不能与单个力平衡。
但它具有可移转性、可改变性等重要性质,它对刚体的转动效 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矢。
3.1 力偶、力偶矩矢
3.1.1 力偶的概念
如图3-1所示,作用于刚体上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一对平行力,称为力偶(Couple),记作 (F,F′)。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投影形式。
M FR d (F11 F21 (Fn1)) d M1 M2 Mn M
3.2.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 于零,即
M M1 M2 Mn 0
(3-4)
式(3-4)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由于只有一个平衡方程,因此 只能求解一个未知量。
M
(1)乘积Fd;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F d F′
图3-2
这三个因素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为力偶矩矢,记为M。力偶矩矢的 表示法如下:矢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偶矩的大小Fd ;矢的方位垂 直于力偶作用面;矢的指向按右手规则确定,即右手四指的指向符合力 偶转向而握拳时,大拇指伸出的方向就是力偶矩矢的转向。
理论力学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H)
理论⼒学第三章⼒矩与平⾯⼒偶理论(H)第3章⼒矩与平⾯⼒偶理论※平⾯⼒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偶及其性质※平⾯⼒偶系的合成与平衡※结论与讨论§3-1 平⾯⼒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1.⼒对点之矩AFBhhF M O ?±=)(F h ——⼒臂O ——矩⼼OABM O Δ±=2)(F M O (F ) ——代数量(标量)“+”——使物体逆时针转时⼒矩为正;“-”——使物体顺时针转时⼒矩为负。
2. 合⼒之矩定理平⾯汇交⼒系合⼒对于平⾯内⼀点之矩等于所有各分⼒对于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3. ⼒矩与合⼒矩的解析表达式xA FF xF yOαyx yx y y O x O O yF xF M M M ?=+=)()()(F F F )()()()()(21i O n O O O R O M M M M M F F F F F ∑=+++=")()(ix i iy i R O F y F x M ?∑=FF nαOrF rF 已知:F n ,α,r求:⼒F n 块对轮⼼O 的⼒矩。
h解:(1)直接计算αcos )(r F h F M n n n O ==F (2)利⽤合⼒之矩定理计算αcos )()()()(r F M M M M n O O r O n O ==+=F F F F 例题1§3-2 ⼒偶及其性质1.⼒偶与⼒偶矩⼒偶——两个⼤⼩相等、⽅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组成的⼒系。
⼒偶臂——⼒偶的两⼒之间的垂直⼒偶的作⽤⾯——⼒偶所在的平⾯。
(1)⼒偶不能合成为⼀个⼒,也不能⽤⼀个⼒来平衡。
⼒和⼒偶是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2)⼒偶矩是度量⼒偶对刚体的转动效果;它有两个要素:⼒偶矩的⼤⼩和⼒偶矩的转向。
F′FABOdx FdFxxdFMMMOOO=+′=′+=′)()()(),(FFFF⼒偶矩±=FdM2.平⾯⼒偶的等效定理1F ′F ′2F ′0F ′F 00F ′F 0ABDCdF F 1F 2★在同平⾯内的两个⼒偶,如果⼒偶矩相等,则两⼒偶彼此等效。
力矩力偶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M Mi
M x M xi M y M yi M z M zi
合力偶矩的大小:
M ( M x )2 ( M y )2 ( M z )2
合力偶矩矢的方向:
cos(M , i )
M x
cos(M ,
MO (F) = MO (F cos)+MO(F sin )
例题 1
如 图 所 示 圆 柱 直 齿 轮 , 受 到 啮 合 力 Fn 的 作 用 。 设 Fn=1400N。压力角α=20o ,齿轮的节圆(啮合圆)的半径 r = 60
mm,试计算力 Fn 对于轴心O的力矩。
解: 计算力Fn对轴心O的矩,按力矩的定义得
其力偶矩矢为:
解得
FA
M1 r sin 30
再取摇杆BC为研究对象:
∑M = 0:
M 2 FA
r
sin
0
其中 FA FA
解得 M2 4M1 8 kN m
FO
FB
FA
M1 r sin 30
8
kN
例题 4
图示三角柱刚体是正方体的一半,其上作用着三个力偶。已知力 偶(F1,F1)的矩 M1= 20 N·m;力偶(F2, F2)的矩 M2= 20 N·m;力偶(F3,F3)的矩 M3= 20 N·m,试求合力偶矩矢 M。 又问若要使这个刚体平衡,还需要施加怎样一个力偶?
0
0l
3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及其性质
1. 力偶与力偶矩 2. 力偶等效定理 3.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力偶的实例
空间力系—空间力偶(理论力学)
一、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以矢量表示
力偶矩矢M
空间力偶三要素
力偶矩大小:M=F × d 力偶作用面 矢量方位与作用面垂直
M
A
F´
d
F B
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方向
注意
矢量方位与力偶转向服从右手螺旋法则
力偶矩矢的解析表达式为:M=Mxi+My j+Mzk
例1 计算并表示物体上的力偶矩矢。
z
M1
解:物体上有两组力偶,两个力偶矩矢分别
M1
B
A
O y
C
x
M3 合力偶矩矢M的方向
cos(M, i) Mx M
Mz=M1z+M2z+…+Mnz=∑Miz
cos(M, j) M y M
合力偶矩矢M的大小 M ( M x )2 ( M y )2 ( M z )2
cos(M, k) Mz M
例1 F1=F2=5N,d1=d2=3m,试计算物体上的合力偶矩大小。
z
解:将各分力偶用力偶矩矢来表示,如图所示。
计算各分力偶矩矢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M1x=0,M1y=0,M1z=F1·d1=5×3=15N·m
M2x=0,M2y=-F2·d2=-5×3=-15N·m,M2z=0
合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Mx=M1x+M2x=0
F1 d1 F1´ F2
y
F2´ d2 O
3.在保持力偶矩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任意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
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2F
F
2a
F´
a
2F´
解:画整体受力图。 空间力偶系平衡,列平衡方程
M x 0 F2 400 FAZ 800 0 M z 0 F1 400 FAx 800 0
理论力学课件 力矩、主矩、力的作用量、力偶
力对轴之矩正负由右手法则确定,从轴正向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FxFyr三、平面上力对点的矩平面上力对点的矩为代数量。
()()kF r F M xy xy O v v vv ⋅×=例1-9 已知α,AO =h ,OC =r ,求水平力F 对C 点的矩。
()ααcos sin Fh Fr r F h F F M y x C −=+−=vxFyF 解F v分解力αcos F F x =αsin F F y =板式的、均匀的,且沿翁。
绘出不倒翁的重心大体在什么范围才能保证不倒翁真正不倒?门轴略内倾。
这种柜子可以自动关门,定性说明其原因。
思考题1、如图所示的楔形块A、B自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则A、B的平衡情况是怎样的?不平衡2、根据力的可传性,可以将力F沿其作用线移至那里?A,B二、力偶的特征量0v v v v =′+=F F F V F r F r r OB OA v v v v v ×=×−=)()(F r F r OB OA v v v v −×+×=力偶的主矢为对任意点主矩恒等于矢量积,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F r v v ×主矩与矩心无关,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主矢为零.力偶不能使刚体移动力偶对任意点O 的主矩为F r F r M OB OA O v v v v v ′×+×=力偶矩矢量是自由矢量(大小、方向)4.01+×−×=F F F m。
理论力学03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
本章讨论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M1
M2 M3
M4
M Mi
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i 0
M
说明:根据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可解 一个未知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2] 已知梁长 l = 5 m,M = 100 kN·m ;若不计梁的自重,试求 铰支座 A 、B 处的约束力。
2. 力偶中的两个力对任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dF F
3. 作用于刚体同一平面内两个力偶等效的充要条件为其力偶矩 相等。
结论:力偶矩唯一决定了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通常用力偶矩符号来代表力偶:
F
d
M Fd
F
M 或M
第三节 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一群力偶所组成的力系
构平衡。试求作用于摆杆 BO1上的力偶矩 M2 (各构件的自重不计)
解: 1)首先研究曲柄 AO与套筒A 的组合 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Mi 0, M1 FA r sin 30 0
解得
FA
FO
2M1 r
M1
O
FO
FA
FA
FO
2M1 r
2)再选取摆杆 BO1 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
列平衡方程
Mi 0, M 2 FA AO1 0
的平行力称为一个力偶,记作 F, F。
dF F
二、力偶矩 定义
M Fd
为平面内力偶 F, F 的矩,简称力偶矩。
说明: 1)平面内力偶矩为代数量,其正负号表转向,一般规定 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理论力学__第3章__力偶理论
图
3.3
3.1 力对点之矩
有
M O ( F R ) = rA o × F R = rA o × ( ∑ Fi )
∑ (r =∑ M
=
Ao O
× Fi ) ( Fi )
(3.5)
可见,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 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 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称为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 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3.2 力对轴之矩
设有通过坐标原点O 的任一轴 ζ,其单位矢量ζ0,ζ轴在坐标 系Oxyz中的方向余弦为 l 、m、 n,如图3.7所示。应用力矩关系 定理求得力F 对于ζ轴的矩为
3.1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人们从实践中知道力除了 能使物体移动外,还能使物体 转动。而力矩的概念是人们在 使用杠杆、滑轮、绞盘等简单 机械搬运或提升重物时逐渐形 成的。下面以用扳手拧螺帽为 例说明力矩的概念(图3.1)。
图
3.1
3.1 力对点之矩
实践表明,作用在扳手上 A 点的力 F 能使扳手 绕O 点(即绕通过 O 点并垂直于图面的轴)发生转动。 而这种转动效应不仅与力 F 的大小成正比,而且与力 的作用线到 O 点的垂直距离 h 成正比,亦即与乘积 成正比。另外,力 F 使扳手绕 O 点转动的方向不同, F ⋅h 作用效果也不同。因此,规定 冠以适当的正负 F ⋅h 号作为力 F 使物体绕 O 点发生转动效应的度量,称 点之矩。用符号MO(F)表示,即 为力 F 对 O 点之矩 力
M z ( F ) = M O ( Fxy ) = ± Fxy h
(3.7)
3.2 力对轴之矩
理论力学-力偶理论
力偶的力矩计算公式
力偶的力矩可以通过力偶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来计算。力偶力和力偶臂之间的乘积可以表示力偶的 力矩。力偶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偶力乘以力偶臂长。
力偶在力矩运算中的应用
力偶在力矩运算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的 效果。通过计算力偶的力矩,我们可以确定物体在平衡时所受到的外力。
几何矢量法和辛普森法解力偶 问题
几何矢量法和辛普森法是解决力偶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几何矢量法利用几 何图形和矢量知识进行分析,而辛普森法则通过数值计算来解决力偶问题。
力偶主要应用领域
力偶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结构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力的效果, 从而实现结构的稳定和均衡。
总结与回顾
力偶是由两个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组成的力对,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理解力偶的特点、表 示方法和力矩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组成的力对。力偶的力 矩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力矩运算中的问题。
力偶的概念介绍
力偶是由两个同大小、涉及相反的力构成的,它们的作用线并不重叠的力对。 力偶可以用于描述一对作用在线上的力的效果。
力偶的特点与表示方法
力偶的特点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不重合。力偶可以通过表示法来描述,如表示为向 量形式或者坐标形式。这些表示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计算力偶。
同济版_理论力学_王斌耀(同济理力最好老师)_第3章 力矩理论与 力偶理论
z
Fz B β
y=180mm
F Fy
A
Fx α Fxy
y
z=200mm
0 x x=0, =0, y=180mm, =180mm, z=200mm. =200mm.
§3-2力偶的概念
一、力偶与力偶矩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平行的两个力所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M O ( FR ) = M O ( F1 ) + M O( F2 ) = ∑ M O ( Fi )
合力对点(或轴) 合力对点(或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 同点(或同轴)之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同点(或同轴)之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z A
F1 F2
y
FR
r × FR = ∑ r × Fi
i =1
O
n
r
x
1、平面力偶
F
F’
1、平面力偶
F’ F
F’ F
F
A
d
rBA
B
F′
+ _
M=±Fd (Nm) ±
力偶作用平面
d:力偶臂
2、空间力偶 力偶的矢量表示
M A = rBA × F = M B = rAB × F
'
M
右手法 则为正
B
F
rBA
A
F’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P力作用点的矢径 力作用点的矢径
r = xi + yj + zk ,
x = 5cm, y = 6cm, z = 0
理论力学---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解:取微元如图
x q′ = ⋅ q l
x 1 P = ∫ ⋅ q ⋅dx = ql 0 l 2
l
由合力矩定理
2 得 h= l 3
x P ⋅ h = ∫ q′ ⋅dx ⋅ x = ∫ q ⋅dx 0 0 l
l l
6
2
§3-2 力偶与力偶矩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由两个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 r r 力系称为力偶 力偶,记作 (F, F′) 力偶
i=1
n
14
[例] 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直径 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m1 = m2 = m3 = m4 =15N ⋅m
求工件的总切削力偶矩和A 、B端水平反力?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距为
M =m1 +m2 +m3 +m4 =4×(−15)=−60N⋅m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NB ×0.2 − m − m2 − m3 − m4 = 0 1
3
二、合力矩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 定理 有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n 即:
mO (R)=∑mO (F ) i
i=1
[证] 由合力投影定理有: 证
od=ob+oc 又∵ M o ( F1 ) =2∆oAB=oA⋅ob M o ( F2 ) =2∆oAC = oA⋅oc M o ( R ) = 2∆oAD = oA⋅od 现 m o ( R ) = m o ( F1 ) + m o ( F2 ) 证毕
O
性质3: 性质 :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 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证] 设物体的某一平面 证 上作用一力偶(F,F') 现沿力偶臂AB方向 加一对平衡力(Q,Q'), 再将Q,F合成R, Q',F'合成R', 得到新力偶(R,R'), 将R,R'移到A',B'点,则(R,R'),取 代了原力偶(F,F' ) , 并与原力偶等效。
理论力学第三章力矩与力偶
M mi m1 m2 m3 m4
4(15) 60 N m
例 :工件如图所示,它的四个面上同时钻五个孔,每个孔所受的切 削力偶矩均为80 N·m。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的矩在x,y,z轴上的投影 Mx,My,Mz,并求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
所以合力偶矩矢的大小
M
M
2 x
M
2 y
M
2 z
284.6 N m
合力偶矩矢的方向余弦
cos M,i 0.6786, cos M,j 0.2811, cos M,k 0.6786
三、力偶系的平衡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结果是合力偶
Fy= F cos450cos600=1000×0.707×0.500 N= 354 N
Fz= Fsin450=1000.0×0.707 N= 707 N
力F 对三个坐标轴的矩分别为
M x (F ) ( yFz zFy ) 0.06 707 42.4 N m
M y (F ) (zFx xFz ) (0.05) 707 35.4 N m
力偶矩矢与O点的选取无关,因 此力偶对空间任意一点的矩是一个常
A rAB
dB
mO
rmOAo(FF)omrOoB(FF)
rOA
(F
)
rOB
F
(rOB
rOA )
F
rAB F 力偶矩矢大小
mO
F d
矢量
结论:力偶矩矢为自由矢 量,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完 全取决于力偶矩,与矩心无关
理论力学-力偶系PPT课件
扭摆实验
扭摆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力矩和角动量守恒的经典实验。在实验 中,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相同力矩作用下的转动周期,可 以验证力矩与转动惯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力偶系的概念。
扭摆实验中,力偶系的作用是提供稳定的力矩,使得物体能够进 行稳定的摆动。通过调整力矩的大小,可以观察到摆动周期的变 化,从而验证力矩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车辆动力学中的力偶系
总结词
影响车辆性能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在车辆动力学中,力偶系对车辆的性 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汽车悬挂 系统和转向系统中,力偶系的设计直 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能、行驶稳定 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04
力偶系与刚体平衡
刚体的平衡条件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所有外力的矢量 和为零。
06
力偶系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力偶系理论的现代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提高了力偶系理 论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非线性力偶系的研究
随着对非线性现象的深入了解,非线性力偶系的研 究逐渐成为热点。
多物理场耦合的力偶系研究
考虑多个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多物理场耦 合下的力偶系特性。
03
力偶系在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系统中的力偶系
总结词
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在机械系统中,力偶系是实现各种运 动和操作的关键因素。例如,在齿轮 传动、链传动等机械系统中,力偶系 的作用是实现扭矩的传递和转换。
建筑结构中的力偶系
总结词
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保障
详细描述
在建筑结构中,力偶系是维持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 素。通过合理设计梁、柱等结构件的力偶系,可以确保建筑 在承受各种载荷时仍能保持稳定。
理论力学 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M O2 F , F F d x2 F x2 F 'd Fd
力矩的符号 M O F
力偶矩的符号 M
13
性质3: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证] 设物体的某一平面 FR F’R
B
A
m2 m1 FA
m3
B FB
解:1 以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m 0 : FAl m1 m2 m3 0
解之得:
m1 m2 m3 FA FB l
20
[例2] 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直径
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动的效果或效应,就称为
力对点的矩,简称力矩。 矩心:在力矩作用面,O称为矩心。 力臂:O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
1.大小:力F与力臂的乘积 两个要素: 2.方向:转动方向
3
大小和转向:
M O ( F ) F d
+
-
说明: ① M O ( F )是代数量。
② M O ( F )是影响转动的独立因素。 ③单位Nm,工程单位kgfm。 ④ M O ( F ) =2⊿AOB=Fd ,2倍⊿形面积。 力矩的性质: 1)力矩取决于力F的大小,也取决于矩心的位置。 2)力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改变。 3)力矩的力F=0或力F过矩心时,力矩为零。
FR
由上述证明可得下列两个推论: ②只要保持力偶矩大小和转向 ①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 意移动,而不影响它对刚体 的作用效应。
不变,可以任意改变力偶中力
的大小和相应力偶臂的长短, 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2 力偶的可改变性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任意改变力 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 的转动效应。可见,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 都不是决定力偶效应的独立因素。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力偶的这些变化 都不会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因此,今后我们 只关心力偶的力偶矩矢,而不过问该力偶中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线。故在表示力偶时,只要在力偶作用面 内用一带箭头的弧线表示力偶的转向,旁边标注力偶 矩M的值即可,如图3-3所示。
M 1 F1 d1 200 42 22 400 5 kN m
d2 F1 M1 F2 O d1 2m y 3m
F2 F1
4m M2
M 2 F2 d2 100 2 200 kN m
x
图3-6
取Oxyz直角坐标系,将各力偶矩矢平移到O点,如图3-6 所示。则合力偶矩矢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3.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2.1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设作用于刚体上同一平面内的n个力偶(F1,F1′), (F2,F2′),…,(Fn,Fn′)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与力 偶(FR,FR′)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力偶(FR, FR′)是力偶(F1,F1′),(F2,F2′),…,(Fn, Fn′)的合力偶。一般情况下,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 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原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 和,即
Fn dn
A
Fn1
F1
d1
d2
F2
B
A
F11 F21
d
FR
B
d
图3-4
M 1 F1d1 F11d M 2 F2 d 2 F21d ,…, M n Fn dn Fn1d
FR F11 F21 ( Fn1 )
FR F11 F21 ( Fn1 )
M FR d ( F11 F21 ( Fn1 )) d M 1 M 2 M n M
3.2.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所有各 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M M
1
M 2 M n 0
(3-4)
式(3-4)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由于只有一 个平衡方程,因此只能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 3-1 如图3-5所示机构,各杆自重不计,在两力偶作用 下处于平衡。已知:M1 = 100 N · m,O1A = 40 cm,O2B = 60 cm。 试求力偶矩M2的大小。 B A FB FA F B
M M1 M 2 M n M
(3-3)
证明:设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力偶系(F1,F1′), (F2,F2′),…,(Fn,Fn′),其力偶臂分别为d1, d2,…,dn,如图3-4所示。 则各力偶的力偶矩分别为 M1 F1d1 M 2 F2 d 2 ,…,M n Fn d n
1 3 M x M x M1x M 2 x 400 5 200 280kN m 5 5 4 M y M y M1 y M 2 y 0 200 160kN m 5 2 M z M z M1z M 2 z 400 5 0 800kN m 5
x
cos( M , k )
M
M
z
800 0.9275 862.55
例 3-3 作用于如图3-7所示楔块上的三个力偶处于平衡。 已知: F3 F3 150 kN 。试求力F1和F2的大小。 解:取楔块为研究对象 将各力偶矩矢平移到O点,
30 cm
z
F3
F1 M3
列空间力偶系平衡方程
M M1 M 2 M n M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投影形式。
M x M1x M nx M x M y M1 y M ny M y M z M1z M nz M z
(3-5)
(3-6)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M ( M x ) 2 ( M y ) 2 ( M z ) 2 Mx cos( M , i ) M My cos( M , j ) M Mz cos( M , k ) M
(3-7)
3.3.2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力偶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合力偶对应 的力偶矩矢量为零矢量。
FB FA FA 500 N
取O2B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3-5(b)所示。 列平衡方程有
M 0
FB O2 B M 2 0
M 2 FB O2 B FB O2 B 500 60 102 300 N
3.3 空间力偶理论 3.3.1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一般情况下,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矩等于原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M
M
y
0
0
60 F1 50 F3 sin 0
60 F2 50 F3 cos 0
F1
M1 O M2 F2
F2
F3 c 60
y
m
z
x
40 cm
sin 0.6
cos 0.8
F2 100kN
图3-7
解得
F1 75kN
此各力偶矩矢的方位相同。这时,力偶矩矢可用一
代数量表示(见图3-3),即
M Fd
M
图3-3
一般规定,当力偶使刚体产生逆时针的转动时, 力偶矩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力偶矩的单位为 牛·米(N · m),或千牛·米(kN · m)。
3.1.3 力偶的等效
若两个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二力 偶等效。 两力偶的等效条件 :力偶矩矢相等,即
B d A F F
F
图3-1
由二力平衡公理可知,力偶不是平衡力系,它是一种 特殊的力系。在力偶的作用下,刚体会产生转动效应。例 如,汽车司机用双手转动方向盘,钳工用丝锥攻螺纹,电 动机转子受到电磁力作用旋转等等,都是力偶作用下刚体 的转动效应。
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量。 力偶没有合力。 力偶不能与单个力等效,也不能与单个力平衡。 力偶只能与力偶等效,只能与力偶平衡。
M1 M 2
(3-2)
3.1.3.1 力偶的可移、可转性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力偶可在其作用 面内任意移动、转动,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因此,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与其在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力偶可以平行地 移至另一个平面内,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因此,力偶矩矢为自由矢量。
作用于刚体上的一群力偶构成力偶系(System of couples)。
力偶系可分为平面力偶系(Coplanar couple system) 和空间力偶系(Three dimensional couple system)。
3.1.2 力偶矩矢 力偶(F,F′)的两个力的作用线所确定的平面 称为力偶作用平面(见图3-2)。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 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 M 个因素: (1)乘积Fd;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F
d F′
图3-2
这三个因素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为力偶矩矢,记 为M。力偶矩矢的表示法如下:矢的长度按一定的比 例表示力偶矩的大小Fd ;矢的方位垂直于力偶作用面; 矢的指向按右手规则确定,即右手四指的指向符合力 偶转向而握拳时,大拇指伸出的方向就是力偶矩矢的 转向。
对于平面力偶系,各力偶作用面相互重合,因
M 0
(3-8)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 M M
x y z
0 0 0
(3-8)
例 3-2 如图3-6所示,在长方体的两个对角面上分别作用二 力偶 (F1,F1′)。已知:F1 = 200 kN,F2 = 100 kN。试求这两个 力偶的合力偶矩矢。 z 解:设力偶(F1,F1′),(F2,F2′) 的力偶矩矢分别为M1和M2,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M ( M x ) 2 ( M y ) 2 ( M z ) 2 (280) 2 160 2 ( 800) 2 862.55 kN m
M cos( M , i )
280 0.3246 M 862.55 M y 160 0.1855 cos( M , j ) M 862.55
30 o
B
B
A M2 FA FO1 A O1 M1 O2
O1
M1
M
2
O2
FO2
(a)
图3-5
(b)
解:取O1A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5(b) 所示,
列平衡方程有
M 0
FA 100 1 40 102 2
M1 FA O1 A sin 30 0
500 N
AB杆为二力构件,则有
3 力偶理论
与力一样,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量。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偶不能使刚体产生移动效应,只 能使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是一种特殊的力系,没有合力,不能与 单个力平衡。 但它具有可移转性、可改变性等重要性质, 它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矢。
3.1 力偶、力偶矩矢
3.1.1 力偶的概念
如图3-1所示,作用于刚体上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平行力,称为 力偶(Couple),记作(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