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精选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

歌剧,按《辞海》的释义,为“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 (注:《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

社,2000年版,第1850 页。)

由此可见,“以歌声为主”和“音乐戏剧”,是歌剧的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说,音乐是歌剧的核心和支撑。因此,研究探讨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对于整个歌剧,会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歌剧艺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多元化

歌剧音乐的第一大审美特征,就是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充分体现出歌剧音乐的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也充分体现出它的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特点。具体而言,这种多元化又可以从以

五大层面来理解。

其一是类型的多元化。歌剧的主要类型,有西洋歌剧、中国

民族歌剧、音乐剧三种。每一种类型,又可细分为更小的类型,

例如西洋歌剧,就又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

剧等多种。又如音乐剧,又可细分为纯音乐剧、音乐舞剧等多种,

特别是音乐舞剧,更是音乐与舞蹈的多元组合,如最近阿根廷上

演的音乐剧《探戈女郎》,就是成功的范例。

其二是构成的多元化。歌剧音乐的构成,也呈明显的多元化

格局,仍以西洋歌剧为例, 其音乐构成就有序曲、 间奏曲、 舞曲、 进行曲、终曲、配乐等器乐形式;也有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 等声乐形式;还有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演唱形式……如此 等等,都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其三是唱法的多元化。 歌剧的三大类型, 分属于三种不同的

则属于通俗唱法。

后,其文化背景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标榜,以“人文 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为核心, 以冲破反动宗教思想的束缚, 严禁男女恋爱和婚姻

自由的旧礼教,彻底背叛崇尚“神”的观

念,追求“人”的生活,要求“人的个性解放”,表现对新生活 生于 20 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其文化背景是以“新文化运 动”为核心,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反对旧思想,提 倡新思想;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猛烈冲击封建主义, 广泛宣传民主主义, 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等 为特点。音乐剧产生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美国,因其以纽

约的百老汇为演出中心, 故又称“百老汇歌舞剧”, 其文化背景 是以现代都市商业文化与市民文化为核心,以通俗化、浅显化、 平民化、轻松化为特点。

其五是创作原则的多元化。比起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的

以一总万”、 “以少胜多”原则下的“一曲多用”, 歌剧音乐 创作则以“以万总万”、 “以多显多”原则下的“多曲多用”为 特点。所谓“一曲多用”,即不同剧目、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 的不同情感,均用相同唱腔;所谓“多曲多用”,即不同剧目、 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分别创作不同的音乐。

二、民族化

唱法:西洋歌剧属于美声唱法;

民族歌剧属于民族唱法;音乐剧

其四是文化背景的多元化。 三大类型的歌剧, 产生的文化背

景各不相同,西洋歌剧产生于

16 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之

摧毁 的热爱,追求真理,歌颂纯真爱情等为特点。中 国的民族歌剧产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民族化作为闪光点与动情点,乃至作为生命和灵魂。正如俄国伟大的作家赫尔岑所言:“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注:赫尔岑《往事与沉思》,《赫尔岑论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第27 页。)而所谓“民族化”,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 (注:《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年版,第2178 页。)

歌剧音乐也以民族化为其第二大审美特征。具体而言,这种民族化可以从以下四大层面来解读。

其一是西洋歌剧音乐的民族化。西洋歌剧音乐虽然产生于意大利,但是后来发展到世界各国,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艺术风格。例如意大利歌剧原有的

热情奔放、夸张外露的风格;德国歌剧的含蓄严谨、细腻优美的风格;奥地利歌剧的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风格;法国歌剧的浪漫清新、秀丽典雅的风格;俄国歌剧的沉实厚重、雄浑宏大的风格;日本歌剧的小巧精致、多愁善感的风格等等。同样, 西洋歌剧,也显示出真挚亲切、自然质朴的“中国式”风格。

须要指出的是,西洋歌剧音乐的民族化,是由整个剧目的题材、主题、人物、风格的民族化所决定的。例如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曲的西洋歌剧《图兰朵》,因为描写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图

兰朵的故事,所以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用作剧中第一幕

中的女声合唱曲,以增强中国的民族化特色; 又如普契尼作曲的

另一部西洋歌剧《蝴蝶夫人》,因为描写的是日本女子巧巧桑(蝴蝶夫人)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相爱成婚,后被平克尔顿所弃, 悲极自刎而死的故事,所以采用了日本民歌《江户日本桥》、《赵后狮子》、《樱花》等的旋律,以增强日本的民族特色。由此可见,西洋歌剧音乐的民族化是开放的、动态的,而不是封闭的、僵化的,亦即不仅具有本土性,而且具有异国性。

其二是民族歌剧音乐的民族化。我国民族歌剧的音乐,以鲜

明的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歌剧艺术之林,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吸收了民族民间音乐,如民歌、民族器乐曲、民族戏曲、民族曲艺等音乐精华,从而彰显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与独特艺术魅力。

例如《白毛女》的音乐就吸收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

《青阳传》、《拾麦穗》等音乐素材;《王贵与李香香》、《赤

叶河》的音乐就吸收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音乐素材; 黑结婚》、 《刘胡兰》的音乐,就吸收了山西民歌与山西梆子的 音乐素材;

《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就吸收了湖北天沔花鼓戏、襄 河民歌《襄河谣》及其他民间音乐素材; 《红珊瑚》的音乐就吸 收了河南地方戏曲与地方民歌的音乐素材; 《红霞》的音乐就吸 收了江南民歌与昆曲的音乐素材;《刘三姐》、《阿依古丽》、

柯山红日》、《苍原》等剧的音乐,也分别吸收了壮族、哈萨 克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特别是《江姐》的

音乐,广泛吸收了川剧、婺剧、越剧、京剧、杭滩、洋琴、 清音等多种戏曲、 曲艺的音乐素材, 构成了一道全方位、

深层次,高水准的民族音乐的亮丽风景线。

黑人民歌与爵士乐为音乐素材, 形成流行音乐风格。 在传播发展 的过程中, 各国音乐剧的音乐, 也分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风 格。例如我国近年来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冰山上的来 客》,就通过流行化与通俗化的作曲及演唱,将原影片中的插曲 名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怀念战友》 等,演绎得十分精妙, 充分展示出音乐剧音乐民族化的艺术魅力。

其四是各种音乐剧音乐的地域化。 无论是西洋歌剧还是民族 歌剧、音乐剧,其音乐均共同显示出地域化的特点。这是因为,

地域化是民族化和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有

鲁迅《致陈烟桥》,《鲁迅全集》第 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 391页。)张葆成先生也认为:“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中

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 明。” (注:张葆成《黑土戏剧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7 页。)西洋歌剧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自其诞生伊始, 便十分鲜明。仅以意大利歌剧为例,就因地域特色的不同,而形 成了罗马学派、威尼斯学派、米兰学派、波隆学派、拿波里学派 等多种。我国的民族歌剧音乐,也有山陕风格、关东风格等多种。

小二 系列化、

其三是音乐剧音乐的民族化。 音乐剧最初的音乐,

以美国的

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