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城市规划原理5
2 城市开发的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of Urban
Development • 垂直的空间经济特征
» 可达性:地面层的可达性最高,向上逐渐下降 » 从下至上:零售活动、办公用途、居住用途。
• 2.2.2 城市开发的时间经济特征 • 建筑物的经济寿命
» 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可定义为一个时间跨度,在这 一时期跨度内,(既定的)建筑物价值始终大于 (潜在的)地块价值。
1.1建成环境的构成 建成环境的构成
–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社会整体所共享的那部 : 分建成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如公共绿地、公立 的医院和学校等)和基础设施(如道路和市政设施 等),通常由公共部门所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 非公共领域 非公共领域(Unpublic Realm):社会个体所占用的 : 那部分建成环境。(如办公、商业、工业和居住等 各种楼宇及其场地),一般是由非公共部门所投资 和开发的范畴。 – 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 提供了可能性,也规定了约束性。两者在开发的时 间和空间上应该保持相互协调。
» 可达性:不同的开发活动对于可达性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各 种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对于可达性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 外部性:土地利用的空间聚集产生的外部影响,包括积极和消 极两种可能。
பைடு நூலகம்
Chapter 7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的实施
返回
Chapter 7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Chapter 7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的实施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25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十二)
4、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理念(1)目标和原则目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的系统结构,配置公共交通的车辆、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施等,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城市高峰客流的需求。
原则(1)符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多样、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2)公共交通系统模式要与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相匹配,适应并能促进城市和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3)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4)与城市其他客运方式协调配合;(5)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6)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效、节能、经济(2)规划要求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自行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过度发展。
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人的特大城市,应规划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95%的居民在乘用公共交通时,单程最大出行时耗符合表5-17的规定。
表5-17不同规模城市的最大出行时耗和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规模最大出行时间(min)公共交通主要方式大城市>200万人60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100万—200万人50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100万人40 公共汽车、电车中等城市35 公共汽车小城市25 公共汽车(3)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公共交通的效率与质量快慢分流、主次分流,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是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要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率,就要有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保证快捷的条件是要有不受干扰的独立的快速交通通道,如地铁和高架轻轨。
提高服务质量和交通方便性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率和线网密度。
公共交通高效率要求同方便优质的服务要求相结合,要求分别设置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线路(主要线路)和常规普通线路(次要线路)。
骨干线路要实现快速服务,就是快车线路;常规普通线路要实现方便服务,就是慢车线路。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14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任务考试大纲: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精讲: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
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型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掌握)概念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依据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
主要任务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3、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区和适宜建设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配置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贯彻公交优先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7、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风貌;8、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分类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和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规划城市规划区;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等。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22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九)
四、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交通预测1、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1)市域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研究中要处理好市域城镇发展和城镇内的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中心城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要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用地发展和现状分析为基础,注意把宏观城市布局和交通关系与中观城市用地布局及交通关系分开研究。
2、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内容(1)城市交通发展分析1)经济、社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分析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和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分析实质上是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因素和交通需求的分析。
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是科学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的基础性研究。
2)预估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的预测包括对城市交通总量发展的预测和对机动车总量发展的预测。
城市交通总量的发展可以通过居民出行分析进行预测;机动车总量的发展预测方法主要有: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千人拥有法。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发展模式主要的城市交通模式有:1)以小汽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如发达国家的分散型城市(洛杉矶);2)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发达国家超级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3)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北美,欧洲多数城市;4)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与小汽车并重)的交通模式,如香港,新加坡;5)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多为发展中国家。
一般对于中国特大城市,应该采用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大城市宜采用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其他中、小城市则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交通与自行车并重的交通模式。
发展目标要形成一个优质、高效、整合的城市交通系统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
发展策略(1)制定适合城市交通发展的交通政策;(2)整合城市的交通设施;(3)协调各类交通的运行,实现交通的综合科学管理;(4)建立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全面协调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管理、综合交通规划建设交通运营与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_第五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_2010年版
1、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 )部分。
A:次要组成B:基本组成C:核心D:环节答案:B2、不属于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三个因素的是( )。
A: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B:城市用地布局形态C:城市交通运输系统D:城市中人口布局答案:D3、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通常不宜超过( );交叉角不宜小于( )或不宜大于( )。
A:1—3条50° 100°B:4—5条60° 120°C:5—7条70° 140°D:4~5条50° 100°答案:B4、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有良好的朝向,道路的走向最好由( )偏转一定的角度(一般不大干15°)。
A:东向南B:东向北C:西向北D:西向南答案:B5、在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⑤交通性道路;⑥生活性道路中,属于按国标分类的有( )。
A:①②③④B:⑤④C:②③④⑤D:①⑥答案:A6、城市道路总长度是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
规范规定大城市一般δ路=( ),中等城市δ路=( )。
A:5~7 km/k㎡。
5~6 km/k㎡B:5~6 km/k㎡ 5~7 km/k㎡C: 7~8 km/k㎡ 7~9 km/k㎡D:7~9 km/k㎡ 7~8 km/k㎡答案:A7、在①一块板道路横断面;②两块板道路横断面;◎三块板道路横断面;④四块板道路横断面;⑤五块板道路横断面中属于道路横断面类型的有(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8、在①现状交通问题分析;②规划目标;③交通需求预测;④规划方案制定;⑤规划方案评价;⑥规划方案实施;⑦实施后的管理中,属于城市交通规划内容的有(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答案:A9、在①古都型;②传统风貌型;③风景名胜型;④地方及民族特色型;⑤近现代史迹型;⑥特殊职能型;⑦一般史迹型;⑧当代人为风景型中不属于名城的七大类型的有( )。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19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六)
二、城市总体布局4、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内容来体现:(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工业区。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工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手段之一。
(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就是要使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建立在各功能区的合理分布的基础之上。
5、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即把山川河湖、名胜古迹、园林绿地、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等有机组织起来,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框。
(2)城市空间布局体现城市审美要求。
城市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3)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
城市中心和干路的空间布局都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城市总体布局应通过对节点、路径、界面、标志的有效组织,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干路的艺术风貌。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三、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居住用地在国家大的土地政策、经济水平以及居住模式一定的前提下,采用通过统计得出的数据,结合人口规模的预测,计算出城市在未来某一时点所需居住用地的总体规模。
工业用地一般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预测:一是按照各主要工业门类的产值预测和该门类工业的单位产值所需的用地规模来推算;另一个是按各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该门类工业人均用地面积来计算。
其中,城市主导产业的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工艺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对工业用地的规模产生较大的影响。
商业用地规划中通常可以采用将商务、批发商业、零售业、娱乐服务业用地等分别计算的方法。
道路、绿地城市中的道路、绿地等可以按照城市总用地规模的一定比例计算出来。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21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八)
(九)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关系1、雅典宪章的启示(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
2、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关系城市形式城市用地城市道路系统小城镇规模较小,也是后来发展的城市的“旧城”部分城市道路大多为规整的方格网,虽有主次之分,但明显宽度较窄、密度偏高,较适用于步行和非机动化交通。
中等城市集中式布局城市道路网在中心组团仍维持旧城的基本格局,在外围组团则会形成更适合机动交通的现代城市三级道路网,多依旧保持方格网型。
大城市相对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中心组团相对紧凑、相对独立,若干外围组团相对分散城市道路系统开始向混合式道路网转化。
特大城市呈“组合型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进一步发展形成混合型网3、城市用地布局形态与道路交通网络形式的配合关系城市用地的布局形态大致可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
集中型较适应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
分散型城市中,规模较小的城市大多受自然地形限制;而规模较大的城市则应形成组团式的用地布局,组团式布局的城市的道路网络形态应该与组团结构形态相一致。
沿河谷、山谷或交通走廊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往往需要布置联系各组团的交通性干路和有城市发展轴性质的道路,与各组团路网一起共同形成链式路网结构。
中心城市对周围城镇有辐射作用,其交通联系也呈中心放射的形态,因而城市道路网络也会形成在方格网基础上呈放射状的交通性路网形态。
公交干线的形态同城市道路轴线的形态对城市用地形态有引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道路交通网络的功能配合关系城市中各级道路(网)的性质、功能与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关系表现为城市道路的功能布局,如P174 表5-10所示。
城市快速路网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交通性主干路一般主干路性质快速机动车专用路网,连接告诉公路全市性的路网,疏通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及与快速路相连接的主要常速道路全市性的路网,包括生活性主干路和集散性主干路城市组团内的路网(组团内成网),与主干路一起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地段内根据用地细部安排而划定的道路,在局部地段上可能成网功能为城市组团间的中长距离交通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交通服务为城市组团间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流量、流向上的中长距离疏通性交通服务为城市组团间和组团内的主要生活性交通服务,有交通集散功能主要为组团内的中短距离服务性交通服务为短距离服务性交通服务位置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绿地中组团间和组团内组团间和组团内组团内地段内围合围合城市组团大致围合一个城市片区(分组团)大致围合一个居住区的规模大致围合一个居住小区的规模第七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城市综合交通的基本概念1、城市综合交通分类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以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24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十一)
6、城市交通设施规划(1)城市交通设施的分类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各类交通枢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设施和停车设施。
城市交通枢纽又可分为客运交通枢纽和货运交通枢纽。
(2)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位置客运交通枢纽的布置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铁路客站、公路客站、水运客站和航空港等)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
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
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
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货运交通枢纽包括城市仓库、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站、水运货运码头、市内汽车运输站场等,是市内和城市对外的货物储存、转运的枢纽,因而是城市主要货流的重要的出行端。
货运交通枢纽的布局应与产业布局、主要交通设施、城市土地使用等密切结合,尽量靠近发生、吸引源,以实现物流组织的最优化,减少城市道路交通量。
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使货运交通枢纽尽可能与交通性的货运干路有良好的联系,尽可能在城市中结合转运枢纽点布置若干个集中的货运交通枢纽。
这种综合性的货运交通枢纽也称为“物流中心”。
国外一些城市的物流中心一般分为地方性物流中心和区域型物流中心。
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为1—5hm2左右,区域性物流中心用地在1—10hm2左右,多在5hm2以上,最大规模不超过40hm2。
有关研究将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布置跨河桥梁沿河流两岸布局的城市要合理布置跨河断梁。
为满足两岸交通联系又不影响河道的水流条件,一般按城市主干路的位置设置跨河桥梁。
在城市中心地段可以按次干路设置桥梁,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步行桥或自行车桥。
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主要应设置在快速路的沿线上,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路上,也可设置直通式立体交叉,以保证快速交通的畅通。
同时,在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的节点也应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在城市人流集中的路段或交叉口附近应设置人行立交。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6.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②对于特大城市,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③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④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系统)。
⑤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
②主干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对外交通枢纽、中距离交通服务、常速的道路。
③次干路——组团内联系,位于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属集散交通。
④支路——汇集交通量。
按道路功能分类
①交通性道路——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车速快、车辆多、车行道宽,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可分为货运交通干道、客运交通干道和客货混合交通干道。
设施性交通枢纽
8.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局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 500-2 500M,主干道间距700-1 2l00m,次于道350-500m,支路150-250m。
道路网密度
①城市干道网密度:于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
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不同学科的定义不同 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 物质形态
广义的城市形态包括社会形态和物质环境形态两个方面
“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开展变化着空间形式的特征〞〔齐 康,1982〕
——城市用地在外部空间上的表现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14
研究城市形态的意义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23
〔4〕星座型类型〔Conurbation Form〕
特征 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根 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 通常是国家的首都或特大型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其周围 一定距离内建设假设干个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 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形似于大型星座,人口和建成区用地 规模很大,除了具有非常集中的高楼群中心商务区〔CBD〕以 外,设置假设干个副中心或分区中心〔扩散功能〕 联系这些中心及对外交通的环形和放射性干道网使之成 为相当复杂而高度开展的综合区域,是多元规划结构 有的特大城市在多个方向的对外交通干线上间隔地串联 建设一系列相对独立且较大的新区或城镇,形成放射性走廊或 更大型城市群体
例1:我国 的城市规 划过程
3
例2:英,Development Plan — Structure Plan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各类相关机构的协调开展
第一阶段的报告及城市更新的策略
内城开发政策
目标报告
可选择的相关政策
规划说明书草案
进一步的协商与修订
提出结构规划
环境事务大臣审阅结构规划
公众审查 审查专家组审阅并出具工作报告 环境事务大臣修订结构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23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十)
六、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1)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2)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3)城市道路的选择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题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一般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得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应为8%~15%,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考虑现代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城市道路用地面积还可以适当提高;(4)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5)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6)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工程管线,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等一般都沿道路敷设。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道路的走向最好由东向北偏移一定的角度(一般不大于15°)。
从交通安全角度,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因为日光耀眼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又是城市的通风道,道路的走向要有利于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又要考虑抗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
为了减少车辆噪声的影响,应避免过境交通直穿市区,避免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3、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
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首先应该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用地的作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求按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骨架作用和交通地位对道路进行分类,还要按照道路的交通功能进行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五章5-2
5.15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1.建⽴完善的交通系统,协调各种运输⽅式。
2.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3.使交通系统获得效益。
5.16规划⽅案实施1.拟定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提出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对策和交通投资计划分析。
2.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排序的建议。
3.交通规划的⽬标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般为20年,以5年为⼀期对⽅案实施进⾏评价并做修正。
5.17长途汽车站的类型长途汽车站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
5.18港⼝1.港⼝基本情况(1)港⼝分类--客运港和货运港,⼩规划港⼝可合并设置。
(2)港⼝分为⽔域和陆域,陆域要求有⼀定的岸线长度、纵深和⾼程。
2.港⼝城市规划布局要点港⼝城市要处理好岸线利⽤、港区布置及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船舶航⾏、货物装卸、库场贮存及后⽅集疏4个环节的布置。
(1)货运港的疏港公路应与⼲线公路及城市货运交通⼲道连接。
(2)客运港要与客运交通⼲道衔接,并与铁路车站、长途汽车站有⽅便的联系。
(3)运量⼤的临港⼯业区与港⼝布置紧密结合。
(4)港⼝宜“深⽔深⽤、浅⽔浅⽤、避免⼲扰、各得其所”,但不应把岸线全部占⽤。
(5)⽯油作业区应的城市、港区、锚地、重要桥梁的下游。
(6)妥善安排⽔陆联运和⽔⽔联运,提⾼港⼝的疏运能⼒。
5.19规划⽅案实施评价的原则有效率原则和有效性原则5.20交通需求预测1.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2.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3.个体⾏为需求模式。
5.21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城市交通政策是在⼀定的交通发展战略控制之下,政府对交通事业所做出的系列决策,⽤以指导、约束、协调城市交通观念和⾏为,是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的管理⼿段,也是制定交通法规的基本依据。
5.22我国交通政策概况⽬前,我国交通政策不成体系,偏重交通⼯具、交通管理政策等产业政策及标准性政策,缺乏关于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相关政策和内容。
5.23城市交通政策内容1.政策⽬标。
2.政策背景。
3.区域范围--适合区域。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第五章主要专项17个知识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外(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城市交通(道路、轨道和水上)2)城市交通系统:3个系统组成: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道路系统(通道);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是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要有利于交通分流。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不大于120。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
(3)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功能、骨架要求);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交通量预测及分配,道路面积密度的预测);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深入研究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含平面图、横断面图);说明书。
4)城市道路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按道路功能分类:交通性、生活性道路。
5)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地形平坦,利于布置,对角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联系外围,环形干道利于中心外的市区和郊区联系。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使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自由式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大城市发展后期效果较好。
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干道作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兰州。
6)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适当分离(公路与城市道路)。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对于特大城市,可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五章——城规原理 第四版 答案资料文档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一、城市发展会带来哪些可能的生态压力?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答:答案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会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
一方面掠夺式的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又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加之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渐趋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
由于大量开采、大量运输、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废弃的资源消耗线性模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蔓延等问题。
答案二: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城市自我稳定性差,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他的脆弱性。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它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最终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有益要素:1.城市生态系统特有的是非生物生产,它是指人类利用各种资源生产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事物,不仅包括衣食住行所需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各种艺术、文化、精神财富的创造。
这是生物生产所不能完成的。
2.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传播机制方面都较有优势。
在能量来源方面,能量来源趋于多样化,有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潮汐能等多种类型;在能量传播机制方面,能量传递大多是通过生物体外的专门渠道完成的,例如输电线路、输油与供气的管网等。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17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四)
六、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在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上,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交通等各种角度提出特大城市形态布局最佳方案的战略。
其中主要可归纳以下几种设想方案:(1)合理规划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抑制其无序扩展方式,以郊区环状绿带限制蔓延,改造城市中心地区,向高度和地下争取空间,为控制性方案。
(2)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功能,按规划引导城市进一步沿主体轴线或多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而且保留绿化间隔和楔形绿地。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大城市近郊外围培育建造一系列功能较单纯的新开发区或稍远的卫星城镇,形成更大规模的星座型形态。
(4)在几座大城市之间,沿市际交通干线走廊重新配置城市功能,在特大城市周围形成多向串连的城镇系列。
(5)在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大城市远郊范围,在一定距离的隔离绿色地带外,按环状配置新型的小城镇,保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6)在特大城市行政区外附近建设具有独立功能或特殊性质的新城市或城市群。
(7)在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大面积分散城市功能,将大城市分解转化为城市共同体或社区共同体,为充分分散方案。
(8)从根本上避免形成单核心形态的大城市,而在保留的大型绿色核心区外围安排组织环状城镇群。
(9)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上,重视根据城市历史和现状保持并发展原来所具有的特征,规划设计上强调继承历史、文化、人文传统内涵以及地方性景观和城市美学建设。
七、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特点城市空间结构走向多元化。
新产业空间新产业空间包括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开发区是集中体现我国转型与城市发展成就的区域,开发区土地开发规模大、建设速度快,不断吸取城市过滤出来的新要素,形成产业集聚规模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依靠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利用一切可能获得的先进科技、资金和管理手段,面向国内外市场,创造优化环境,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促使我国的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高新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基地,如广州的软件园及生物岛、武汉的光谷等。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18讲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五)
4.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是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对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
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是要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
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一类用地:适用于修建的用地,不需或只需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
(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改善条件。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城市用的的分类与比较: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坡度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标准较大,除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超过20%,布置建筑物很困难土质满足建筑物地基载力要求较差,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2m以上的泥炭和流砂层的土壤,复杂人工地基和加固地下水位低于地域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埋藏深度距地表面深度较浅,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洪水淹没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危险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m-1.5m,需采取措施经常,且淹没深度超过1.5m地面积水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措施即可排出地面积水较严重,需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不良地质现象没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其他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5、城市建设用地选择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一般是指地势较为平坦,地基承载力良好,不受洪水威胁、工程建设投资省,而且能够保证城市日常功能的正常运转等。
对于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利用现代技术,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加以改造,但都必须经济合理和工程可行,要从现实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出发,按近期和远期的规模要求来合理地选择用地。
尽量少占农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也是城市用地选址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选择城市建设用地时应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少占农田。
城市规划原理_第五章 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_2010年版
1、在①统筹兼顾,综合部署;②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③促进产生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④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①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⑥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⑧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⑨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④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中,全面叙述了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⑩C: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答案:A2、在①区域环境的调查;②历史文化环境的讽查;③自然环境的调查;④社会环境的调查;⑤经济环境的调查;⑥市政公用工程幕统调查;①城市土地使用调查;⑧人口分布情况调查中,属于城市规划调查内容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⑧D: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B3、不属于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主要涉及的方面是( )。
A:自然地理环境B:自然气象因素C:自然生态因素D:自然损害程度答案:D4、在①抽象调查或具体调查②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③抽样调查或谈会调查;④访谈和座谈会调查⑤文献资料的运用中,属于规划调查方法的有(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D5、不属于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A:定性分析B:空间模型分析C:定量分析D:时间距离分析答案:D6、最常见的集中量数分析有( )。
A:算术平均值,标准差B:极差,众数C:算术平均值,众数D:标准差,极差答案:C7、概念模型一般用图样表达,不属于其常用的方法的是( )A:几何图形法B:等值线法C:方网格法D:叠加法答案:D8、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 )。
A: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B:自然地形分布、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C: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形分布、气候条件D:自然地形分布、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答案:A9、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指的是( )A:城市用地的布局条件B: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C:城市用地的发展条件D: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答案:B10、不属于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所包括的内容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引导投资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合理 的产业结构,防止不当竞争。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 城市规划纲要
全国、省、市都应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 政府的职能重心更要加强城市发展的宏观 指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3.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城市性质的确立,可从两个方而去认识: 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
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 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1996年开始了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工作 。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全国、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 要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区、土地复垦区、 土地开发区等。
县乡级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按农业用地区、 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 工矿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及其 他用途区等九类用地划界。
它的内容: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 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 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的解 决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我国系统地开展有关土地的规划是从1986 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后。
1988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工作。
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是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 和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三.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 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 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 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 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
(一)经济发展指标 (二)社会发展指标 (三)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三.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 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 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 素增多,城市性质的确定除了充分对城市 发展的条件、有利因素分析、区域的分工、 确定城市将承担的主要职能外,还应充分 认识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说明不宜发展 的产业和职能。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③ 商贸城市 ④ 教育城市 ⑤ 综合中心城市 ⑥ 县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⑦ 特殊职能的城市 这类城市因其具有较特殊的职能,这特殊职 能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 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 革命纪念性城市; 风景旅游、休疗养为主的城市; 边贸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4. 城市类型
① 工业城市 多种工业的城市,如株洲市、常州市; 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化工城市;有
色冶金工业城市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② 交通港口城市 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 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 例。 (1)铁路枢纽城市。 (2)海港城市。 (3)内河港埠。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关 系十分密切。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 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 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 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 对策和措施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除了战略目标、 城市的发展重大方针、政策和城市大的空 间部署外,一般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 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要指标有:
在城市发展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的确 定和城市发展可能规模的预测(人口规模和 用地规模),使城市规划建立在可靠的、科 学的基础之上。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一.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 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因此各种有关土地 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国土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国土规划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 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1. 城市性质的含义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 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 能。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2.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 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 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 要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四.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由于其自 发性,不可能形成合理、高效的系统,这 就需要研究其内在规律,通过科学的规划 以便更好地组织成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
(1)以区域为整体,研究如何完善区域发展的环 境,确立区域城镇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防止以 邻为壑,合理分配区域资源,建设良好的区域 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战略,即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 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就必须研究城市的区 域发展背景,必须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 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 展确立城市发展的目标。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确定城市 的性质,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 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 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 据。
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 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 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