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dcs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DCS和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报告

DCS和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报告

评分:DCS与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报告学号:班别:姓名:实验一: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3、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4、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二、实验内容:硬件简介:1、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示意图通讯网分为三层:信息管理、过程控制(SCnet II)和控制站内部I/O控制总线(SBUS)。

2、控制站卡件控制站卡件位于控制站卡件机笼里,主要由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I/O卡组成。

卡件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控制、计算、通讯等功能。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如表1.1所示:表1.1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硬件选型:1、根据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要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2、根据I/O卡件数量和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个数;3、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配置其它设备,如机柜、机笼、电源、操作台等;4、对于开关量,根据其数量和性质要考虑是否选配相应的端子板、转接端子和继电器。

Scnet II网络组件地址设置: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如表1.2所示的系统约定:表1.2系统约定的参数网络码128.128.1和128.128.2代表两个互为冗余的网络。

在控制站表现为两个互为冗余的通讯口,上为128.128.1,下为128.128.2。

在操作站表现为两块网卡,每块网卡所代表的网络号由IP地址设置决定。

三、实验条件:1、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一套2、DELL工控机计算机一台3、JX-300X DCS系统组态软件包一套四、实验练习:1、参考实验四的工程项目进行硬件配置。

2、TCP/IP协议地址的系统约定。

五、思考题:1、硬件选型时,I/O卡件选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验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2、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3、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DCS实验报告刘金琳

DCS实验报告刘金琳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姓名刘金琳学号 10S030097 2011年4月实验一 分布式网络伺服控制系统实验目的:1. 熟悉TureTime 仿真软件的安装和基本使用操作;2. 熟悉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3. 分析网络流量和调度策略对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 设直流伺服系统的连续时间传递函数为:)1(1000)(+=s s s G ,采用四个计算机节点来实现该系统,一个时间驱动的传感器节点周期性地对过程进行采样,并通过网络把采样结果送到控制器。

控制节点计算控制信号并把结果送到执行器节点,产生连续执行结果。

还有一个节点模拟网络中的额外流量,并在控制器节点运行高优先级的任务模拟网络节点的任务分配。

实验步骤:1. 安装TrueTime 仿真软件包,设置系统环境变量,运行Matlab 初始化命令;2. 根据$DIR/examples/simple_pid/matlab 中的直流伺服过程PID 控制的实例,熟悉Truetime 的仿真操作;3. 按照试验内容建立仿真系统,给出Simulink 仿真框图;4. 首先考察没有额外网络流量,而且控制器节点也没有额外任务的情况,观察系统运行的延迟时间和控制性能,给出相关结果;5. 打开额外网络流量,而且控制器节点也增加额外任务,采用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和两种不同的调度策略,观察系统运行延迟时间和控制性能,给出相关结果并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与分析:1分布式网络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框图如下:2 仿真结果及分析:2.1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零(BWshare=0.0),且控制器节点也没有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CSMA/AMP(CAN),调度策略为‘prioFP’,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s,超调量为2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为0.11s,控制性能好.2.2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1(BWshare=0.1),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CSMA/AMP(CAN),调度策略为‘prioFP’,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s,超调量为15%,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为0.17s,控制性能较好.2.3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2(BWshare=0.2),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CSMA/AMP(CAN),调度策略为‘prioRM’,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s,超调量为2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为0.15s,控制性能较好.2.4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2(BWshare=0.2),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Round Robin,调度策略为‘prioFP’,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5s,超调量为5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较长,控制性能差.2.5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2(BWshare=0.2),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Round Robin,调度策略为‘prioRM’,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5s,超调量大于5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较长,控制性能差.由以上四幅曲线图可以看出,图2.3和图2.4曲线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明显比图2.1和图2.2的数值大.因此当分布式网络伺服控制系统的网络协议选择CSMA/AMP(CAN)时,其控制性能明显比选择Round Robin网络协议的系统好.同时,比较图2.1和图2.2(或图2.3与图2.4)的曲线, 其曲线的分布相似.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网络协议的选择对系统控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同一网络协议,选择不同的调度策略对系统的控制性能影响较小.实验二分布式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实验目的:1.熟悉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操作;2.熟悉电源模块的使用方法;3.分析不同网络协议和参数对分布式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DCS实训报告

DCS实训报告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加热炉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1-5班姓名:温遂云学号:11034020525指导老师:康珏设计时间2014 年10 月8 日至2015 年11 月1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2)JX-300XP概述 (2)各操作站作用 (3)I/O卡件机笼包括卡件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 (4)JX-300X DCS系统的组态软件包各软件的作用 (5)JX-300X DCS系统通信网络的构成及其各个部分的基本特性 (5)项目的设计 (6)工艺简介 (6)加热炉控制流程图 (6)控制方案 (6)原料油罐液位控制 (6)原料加热炉烟气压力控制 (7)原料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 (7)控制站及操作站配置 (7)系统组态 (8)新建一个组态 (8)I/O组态 (8)操作小组的组态 (11)常规控制方案的组态 (12)创建数据组(区) (14)位号的区域划分 (15)光字牌设置 (16)设置网络策略 (16)操作站标准画面组态 (16)流程图的制作 (18)报表的制作 (20)下载调试 (22)组态的编译和下载 (22)手操器检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22)图形化编程 (23)基本步骤 (23)常用的图形编程模块 (25)应用举例 (26)参考文献 (27)心得 (27)附录1-卡件的选择 (28)附录2-测点清单 (30)实验十(空气压力控制实验) (30)实验目的 (30)实验设备 (30)实验原理 (30)压力基本回路控制工段 (31)实验内容与步骤 (32)实验数据处理 (34)实验心得体会 (35)摘要集散控制系统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JX-300XP集散控制系统属于浙大中控SUPCON技术有限公司WebField系列,它是在JX-100、200、300、330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统。

DCS系统检修测试报告(修改稿)051219

DCS系统检修测试报告(修改稿)051219

附件3、分散控制系统检修测试(记录)报告
说明:
1、本试验报告的格式参照《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9-
1998)及《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DL/T 774-2001)的有关要求,根据2005年1月26日山东电网热工现场仪表技术研讨会纪要精神编制。

2、以下试验报告为DCS系统主要检修项目的记录格式,各电厂经充分讨论后统一报告格
式,但表格内容可根据机组情况增减。

测试表-1 双控制器切换试验
测试表-2 双电源切换试验
备注:
1、本试验仅适用于设计为双路电源并能实现自动无扰切换的控制系统,对某些虽然设计两
路电源供电但不能自动切换的控制系统,不能进行此项试验。

2、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应由主电源即UPS电源供电,发生电源切换至副电源后,应及时
消除故障,恢复主电源供电方式。

3、本试验仅对控制系统总电源进行切换试验,为保证试验成功进行,可在检修中提前对各
工作站单独进行电源切换试验。

测试表-3 SOE功能试验
测试表-4 历史趋势功能试验
测试表-5 I/O卡件测试报告(模拟量输入)
测试表-6 I/O卡件测试报告(模拟量输出)
测试表-7 I/O卡件测试报告(开关量输入)
测试表-8 I/O卡件测试报告(开关量输出)
测试表-9 电缆绝缘测试报告。

世格实验报告

世格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世格模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操作者: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世格模拟实验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通过模拟实验,掌握世格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世格模拟实验系统是一款集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模拟实验平台。

该系统模拟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流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实、全面、可操作的实验环境。

三、实验步骤1. 登录世格模拟实验系统,选择合适的实验课程。

2. 了解实验课程的基本信息和实验目标。

3. 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5.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实验指导老师沟通。

6.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1. 登录世格模拟实验系统,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

2.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标和实验步骤。

3.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招聘与配置:根据企业需求,发布招聘广告,筛选应聘者,进行面试,最终确定合适人选。

(2)培训与发展: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结果进行奖惩。

(4)薪酬管理:制定薪酬制度,根据员工绩效和岗位级别确定薪酬水平。

4.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实验指导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5.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招聘与配置:在实验过程中,成功招聘到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培训与发展:通过培训,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3. 绩效管理: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得到提升。

4. 薪酬管理:根据薪酬制度,员工收入水平得到合理保障,企业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六、实验结论1. 世格模拟实验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dc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dc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dc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DCS 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说起这次 DCS 实验,那可真是一次让我又爱又恨、充满曲折又收获满满的经历。

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在实验室里到处乱撞。

面对那些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密密麻麻的线路,我整个人都懵了。

心里想着:“这都是啥呀?怎么感觉比解数学难题还让人头疼!”我们小组被分配的任务是通过 DCS 系统控制一个小型的化工生产流程。

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可真正操作起来,才知道这其中的艰辛。

首先是设备的连接,每一根线都得小心翼翼地接好,生怕一不小心接错了,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我拿着螺丝刀,手都有点发抖,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接口,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千万别接错,千万别接错……”同组的小伙伴也都紧张得不行,大家大气都不敢出,实验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我们紧张的呼吸声。

好不容易把设备连接好了,接下来就是软件的设置。

打开那复杂的操作界面,我的脑袋瞬间又大了一圈。

各种参数、图表、按钮,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时候,我们小组的“技术大神”站了出来,他一边操作一边给我们讲解,可我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他的步骤一步一步来。

在设置参数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无论怎么调整,系统的反应都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这可把我们急坏了,大家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解决方案。

“是不是这个参数设置得太大了?”“会不会是传感器出了问题?”“要不我们重新检查一下线路?”各种猜测和想法满天飞。

经过一番仔细的排查,终于发现是一个小小的参数被我们忽略了。

当把这个参数调整好之后,系统终于正常运行了,那一刻,我们小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比如说,系统突然出现了故障,报警声不停地响,吓得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还有一次,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我们不得不重新做了一遍实验。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四.控制方案改进可考虑在现有控制方案基础上,将给水增压泵流量信号引入作为导前微分或控制器输出前馈补偿信号。

五.操作员站监控画面组态本设计要求设计关于上水箱水位的简单流程图画面(包含参数显示)、操作画面,并把有关的动态点同控制算法连接起来。

1.工艺流程画面组态在LN2000上设计简单形象的流程图,并在图中能够显示需要监视的数据。

要求:界面上显示所有的测点数值(共4个),例如水位、开度、流量等;执行机构运行时为红色,停止时为绿色;阀门手动时为绿色,自动时为红色。

2.操作器画面组态与SAMA图对应,需要设计的操作器包括增压泵及水箱水位控制DDF阀手操器:A.设备驱动器的组态过程:添加启动、停止、确认按钮(启动时为红色,停止和确认时为绿色)添加启停状态开关量显示(已启时为红色,已停时为绿色)B.M/A手操器的组态过程:PV(测量值)、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动态数据显示,标明单位,以上三个量的棒状图动态显示,设好最大填充值和最大值;手、自动按钮(手动时为1,显示绿色;自动时为0,显示红色),以及SP、OUT的增减按钮;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直接给值(用数字键盘)3.趋势画面组态趋势显示--新建实时趋势-添加三个观察数据点:上水箱水位、上水箱水位设定值和DDF电动阀开度电动阀投自动后设给定值SP,上水箱水位PV应逐渐逼近设定值SP对于趋势画面组态来说,我们可以看见图中有很多如“加长”“缩短”“放大"“缩小"等按钮,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对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曲线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期能够得到更好的观察结果。

4.SAMA图组态本图为本次实验的上水箱水位控制SAMA图组态模块介绍:主要是AI、DI、AO、DO、AM、DM、PID 控制器、M/A手操器、设备驱动器,RS触发器、比较器模块,包括模块实现的功能及其输入输出中间参数.(详见算法手册说明)本实验需要组态的有:(1)设备驱动器:电动门、增压泵(2)M/A手操器:水箱水位控制DDF阀手操器SAMA图功能说明: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利用跟踪),偏差大的时候切手动,增压泵流量只有在DDF电动阀有一定开度的时候才允许启动。

DCS调试报告

DCS调试报告

11概述DCS系统采用杭州优稳自控系统。

本工程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系统(DAS),顺序控制系统(SCS)和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DAS系统于2013年10月进入分系统调试,2013年11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各项功能及指标符合其设计要求,满足系统运行需要。

SCS系统于2013年10月进入分系统调试,2013年11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系统的各种测量信号和控制逻辑与一次设备参数、生产工艺操作保持一致,操作员操作方便快捷,自动控制功能正确、合理,网络通讯正常,无明显阻塞及计算机死机现象发生,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MCS系统于2012年11月进入分系统调试,2013年1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系统的各种测量信号和控制逻辑与一次设备参数、生产工艺操作保持一致,各调节系统保护功能完整、合理、可靠且动作正确;满负生产期间自动投入率100.0%,自动调节效果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1.调试前期工作1.1编写DCS系统调试方案。

1.2DCS系统受电及软件恢复。

1.2.1熟悉杭州优稳自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结构特点。

1.2.2了解DCS系统的工作环境及安装情况。

1.2.3检查外观是否在运输途中或存贮期间有损伤。

结论:无损伤1.2.4根据DCS系统技术协议及装箱清单对设备逐一检查,数量、类型。

结论:正确1.2.5接地系统检查⏹接地要求,DCS系统系统的接地设计与安装须遵守以下限制:1)不得通过非系统设备接地;2)不得接到高压设备所用的接地点;3)非系统设备不得通过DCS系统系统接地;4)不得把接地接到结构件上。

结论:符合上述限制⏹单点接地结论:符合安装指导手册要求⏹DPU机柜的接地结论:符合安装指导手册要求,机柜与机房金属槽钢绝缘电阻:500MΩ⏹接地电阻结论:系统的接地铜排到大地的接地电阻:<1Ω1.2.6电源分配与连接检查⏹DCS系统的供电电源为两路:一路厂用UPS不间断电源和一路保安电源。

所有DCS设备接入DCS电源分配箱。

DCS培训报告

DCS培训报告

DCS培训报告DCS培训报告DCS培训报告培训名称:中控DCS工程师组态培训;培训时间:xxxx 年x月x日xxxx年x月x日;培训地点:杭州中控软件园培训中心;这次能有机会随仪表的同事们一同参加中控DCS系统的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是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DCS控制系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

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主要作用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监视、管理和决策,它能比较详细的观察到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保护生产装置,使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可见整个DCS分散控制在生产中是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采用的DCS是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WebFieldECS-100控制系统,此次通过对其硬件和软件的学习,使我对ECS-100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致了解了WebFieldECS-100系统的概况和组态软件的应用。

培训也涉及到了项目的安全仪表系统(即SIS),采用的是GEFanuc公司的安全表决系统和成熟可靠的SafetyNetLogicWorkbench软件系统,它的主要控制功能是实现装置的连锁保护,即在工艺发生危险状况时,对管线及设备紧急启动、停止,实现安全防护。

DCS系统为主,SIS系统为辅。

培训分了两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践上机操作;主要内容有:ECS-100的系统硬件、系统概述、系统软件介绍、系统安装及基本培训、组态培训、系统维护、检查测试、DCS常见故障排除等。

1最后经过考核,成绩合格,培训中心给颁发了证书。

下面就从自身角度出发(即从事DCS系统操作工作)对重点掌握的内容作一简短说明:一.系统构架1.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控制站、操作站、网络);2.控制系统的整体规模、机柜类型及容量、机笼类型及容量;3.控制系统的冗余供电配置;4.控制系统常用卡件的基本功能及安装方法(卡件拨码、跳线等功能设置);5.控制系统网络的功能、连接及地址设置方法;6.信号点的分配原则及卡件排布规范。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合作者:崔俭俭朱雪扬指导教师:***时间:2015年10月27日蒸发器控制系统一、实训目的(1)熟悉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组成;(2)学习、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和系统配置方法;(3)掌握MACS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4)培养灵活组态的能力及DCS系统调试技能。

二、实训流程及内容利用实验室内的THSA-1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以及和利时的MACS系统进行组态实训,内容包括:(1)设备选型及系统配置(2)数据库组态、设备组态(3)算法组态(4)图形组态(5)系统调试三、实训设备和器材(1)THSA-1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装置(2)和利时DCS现场控制站四、实训接线将过程连接电缆接到和利时DCS控制装置电缆接口。

五、实训步骤1、工程描述及工程分析以所给反应器工艺控制流程为工业背景,构建集散控制系统,实现图中所要求的功能。

要求:1)系统配置要求:一个现场控制站,二个操作员站,一台服务器,不冗余2)系统的硬件构成—型号及数量,给出配置原理图3)完成系统组态,并实现图中所示的控制功能工程分析:从所给工艺流程可知,共有13个温度测点、5个压力测点、3个流量测点,5个阀门。

压力和流量的测量在现场控制中由器件直接转化为标准电信号,可直接输入FM148A模块,该模块为8路高电平输入模块,由压力和流量输入点个数决定需要1个FM148A;温度不能直接传送信号,需使用热电阻输入模块FM143进行传送,该模块为8路,所以由温度指示点个数决定应使用2个;输出模块FM151则用于5个输出点。

因此该系统需要四个模块,其中二个FM143A和一个FM148A用于采集温度、压力、流量,一个FM151用于控制电动阀的开度。

系统构成框图如下所示:2、建立工程新建一工程,命名为reactor system,并编辑域组号为1。

3、设备组态为系统内的所有设备包括服务器、操作站、控制站、输入输出模块指定地址,从而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

p3dcs实验报告

p3dcs实验报告

一、课程设计目的采用P3DCS系统设计完成水箱水位串级控制系统并进行参数整定和调试,包括数据库组态,SAMA图组态,流程图组态,操作器组态,设计手动和单回路自动控制,串级自动控制等控制方案,并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和报警,设计相应的模拟量控制和逻辑控制方案并实现,进行仿真,参数整定与系统调试。

二、课程设计过程运行P3DCS软件,首先进行I/O配置:点击系统数据库图标,进行各参数的点名与说明。

由于本次设计要求是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所以数值量有上水箱水位PV2、下水箱水位PV1、设定值SP、控制器输出AO等,逻辑量有控制器状态DO等。

保存后关闭窗口,进行SAMA图组态的制作。

如下图所示:点击SAMA图组态图标,打开SAMA图制作窗口。

SAMA图组态用于将系统内部定义的功能算法模块按照逻辑组合起来,编译下装到过程控制站中进行调用和执行。

由于本次课程设计是串级回路控制系统,所以我采用系统自带的2个PID功能块、1个M/A手操器功能块和若干线性功能块来构成SAMA图的基本框架。

PID1(左)用于控制下水箱水位,PID2(右)用于控制上水箱水位,M/A用于设定下水箱的目标值,线性功能块用于代表被控对象的特性。

根据串级回路的结构特点,绘制SAMA图如下所示:将各功能块的参数设为需要的值,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点一一对应,再用输入输出功能块引出,连接到显示界面。

TR为跟踪接口,用于实现控制器的手动/自动的无扰切换。

保存后关闭窗口,接着进行图形界面组态的运用。

用矩形、棒状图和折线绘制双容水箱、进出水管,阀门等,实时曲线绘制黑色表格。

将水箱与对应的数据点连接起来,PV1对应下水箱,PV2对应上水箱,并设定上下限与填充色。

实时曲线也同样与数据点对应,设置上下限与颜色。

其效果图如下:保存文件,接着绘制操作器显示界面。

同样用矩形和棒状图绘制操作器数值显示条,并将其与各模拟数据点一一对应,设置上下限并填充颜色。

指示灯用于指示控制器工作状态,6个按钮用于自动控制时增减设定值,手动控制时增减控制器输出。

P3实验室自控系统

P3实验室自控系统

BSL-3生物洁净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王虹赵添贾琨廖传善牛维乐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刘春砚摘要BSL-3实验室是专门对一些病毒及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实验和培养的实验室,例如对SARS病毒的研究。

它的建设应符合“保证环境安全、保证实验人员安全、保证实验样本安全”三项原则,为此,实验室内的气体绝不允许不加处理排入大气,生物安全柜内的气体绝不允许流入实验室。

本文通过介绍几个BSL-3实验室全过程的设计和调试工作,重点总结了控制系统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在首先解决了安全要求(包括静态和动态过程)问题基础上,实现了系统节能变风量的节能目的。

详细介绍了如何解决在一间面积为23.9M2的BSL-3实验室中安置4台100%外排生物安全柜的风量调节系统自动控制,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4台安全柜允许随时分别投入使用,不投入使用的安全柜处于关闭状态。

而在安全柜分别投入使用和关闭的过程中,要求不影响其它正在使用的安全柜,这样就要求在安全柜投入或切除的动态过程中,始终满足正在使用的安全柜额定排风量和相关房间之间的压差要求。

不同生产厂的生物安全柜使用特性不同,自控系统如何能满足特性不同的安全柜使用,本文对此提出了自控设计要点,并在不同的BSL-3实验室中成功实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万级洁净区自控系统设计调试压差温湿度变频节能一、前言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隶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性艾中心)位于北京天坛西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BSL-3实验室为原阶梯教室的一部分改建而成,在使用面积仅为23.9M2的实验室内设置了4台排风量为1200M3/h的全排风型二级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于2003年8月开始建设。

试验室建成后,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严格检测,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现已投入使用。

二、设计、调试内容及依据压差参数:BSL-3实验室相对大气:-40Pa~-80Pa缓冲室相对大气:-20Pa~-40Pa更衣相对大气:-10Pa~-30Pa控制室相对大气:5Pa换气次数:实验室大于20次洁净等级:BSL-3实验室万级缓冲室10万级温湿度参数:BSL-3实验室设计温度: 19℃~24℃三、自控系统设计要点·自控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根据使用方要求及BSL-3实验室的特殊性,自控系统设计为中央监控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设在控制室。

测控P3DCS指导

测控P3DCS指导

P3-DCS 系 统 软 件 组 态 指 导 书 一、DCS组态组态实际上就是将系统设计内容用DCS软硬件予以实现。

DCS组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配置组态。

主要是指DCS中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控制站的主机系统配置信息及外设类型,I/O-卡件信息,电源布置,控制柜内安装接线等。

(2)实时数据库组态。

实时数据库中一般包括两部分数据点的信息:一类为控制采集点,一类为中间计算点。

前者为I/O清单内容,后者往往是在进行控制运算、操作、及报表组态时产生的中间点。

无论哪类数据点,都要在数据库中占据一个记录的位置,其中给出了该点的点号、点名、描述等相关信息。

数据库组态是系统组态中应尽早完成的工作,因为只有有了数据库,其他的组态工作(控制回路组态、画面组态等)才可以调试。

数据库组态一般通过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数据库中一个小的错误就会给运行带来极大的麻烦,如造成显示错误、操作不当甚至死机故障。

(3)控制算法组态。

控制算法组态指的是将系统设计时规定的模拟量控制、开关量控制等功能用DCS算法予以实现。

虽然对不同的项目,控制算法组态的内容差别很大,但一般来说,它是DCS组态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

控制算法组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DCS中用到的算法功能块,特别要弄清各功能块的输入输出信号类型、含义及参数;2)熟练使用DCS的控制算法组态工具;3)熟练使用DCS典型设计,如操作回路、跟踪回路、驱动回路、报警问路等,以提高组态效率,减少组态故障;4)组态时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考虑故障时的控制方式、输出限位与故障报警:5)组态时还要考虑到系统调试和整定的方便性。

(4)历史数据库组态。

DCS的历史数据库一般用于趋势显示、事故分析、报表运算等。

历史数据通常占用很大的系统资源,特别是存储频率较快(如1秒)的点多时,会给系统增加较大的负担。

每套DCS都给出了系统支持的各种历史点的数量,使用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dcS实验报告凝结水泵监控一、数据库总控工程建立1.打开-》开始》程序》macsv组态软件》数据库总控。

2.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字。

3.选择“编辑>域组号组态”,选择编辑用的域组号。

4.在数据库总控组态中添加变量。

5.选择工具栏数据操作按钮,出现下面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

6.选择需要的”ai””di””do”7.数据库编辑(如下图):()8.数据库编辑,注意:设置它的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设备号(设备地址),通道号,量程上限下限,点名。

其他的可以不用设置。

(注意:点名不能重复使用)按照上面的步骤设置所有的变量,包括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

9.添加好变量后更新数据库。

二、设备组态步骤1.打开“设备组态工具”打开“开始》程序》macsv组态软件》设备组态工具”。

2.出现下图,选择“233”后点击“确定”按钮。

3.选择菜单栏编辑/系统设备。

设置上层的以太网网络。

点击“下一步”。

4.出现macS设备组态;5.选择菜单栏编辑/i/o设备。

设置下层的dP网络。

右健,添加设备,添加使用到的设备;三、服务器算法组态步骤1.打开服务器算法组态,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新建工程,选择刚才新建的工程。

下页dcS实验报告2.点击新建站按钮,新建的站装目录下。

点击“保存”按钮。

3.对233站,与其下的服务器进行编译。

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四、控制器算法组态步骤1.单击桌面上的“开始”》“程序”》“macV组态软件”》“控制器算法组态”,弹出工程选择窗口:3.选中控制站后点击“确定”按钮,控制器算法软件即被启动(注意此前一定要先进行目标安装,安装后在c盘根目录下会生成有TaRGET 文件夹)。

4.添加所需要的函数库。

5.在资源—全局变量中,如图所示声明变量。

注意:一条声明要写在一行中。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于DCS实验平台实现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实 1101学生姓名:潘浩学号:201102030117成绩:指导教师:刘延泉实验日期:2014/6/29基于DCS实验平台实现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综合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使用LN2000分散控制系统对水箱水位进行控制,熟悉掌握DCS控制系统基本设计过程。

二.实验设备PCS过程控制实验装置;LN2000 DCS系统;上位机(操作员站)三.系统控制原理采用DCS控制,将上水箱液位控制在设定高度。

将液位信号输出给DCS,根据PID参数进行运算,输出信号给电动调节阀,由DDF电动阀来控制水泵的进水流量,从而达到控制设定液位基本恒定的目的。

系统控制框图如下:四.控制方案改进可考虑在现有控制方案基础上,将给水增压泵流量信号引入作为导前微分或控制器输出前馈补偿信号。

五.操作员站监控画面组态本设计要求设计关于上水箱水位的简单流程图画面(包含参数显示)、操作画面,并把有关的动态点同控制算法连接起来。

1.工艺流程画面组态在LN2000上设计简单形象的流程图,并在图中能够显示需要监视的数据。

要求:界面上显示所有的测点数值(共4个),例如水位、开度、流量等;执行机构运行时为红色,停止时为绿色;阀门手动时为绿色,自动时为红色。

2.操作器画面组态与SAMA图对应,需要设计的操作器包括增压泵及水箱水位控制DDF阀手操器:A.设备驱动器的组态过程:添加启动、停止、确认按钮(启动时为红色,停止和确认时为绿色)添加启停状态开关量显示(已启时为红色,已停时为绿色)B.M/A手操器的组态过程:PV(测量值)、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动态数据显示,标明单位,以上三个量的棒状图动态显示,设好最大填充值和最大值;手、自动按钮(手动时为1,显示绿色;自动时为0,显示红色),以及SP、OUT的增减按钮;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直接给值(用数字键盘)3.趋势画面组态趋势显示--新建实时趋势—添加三个观察数据点:上水箱水位、上水箱水位设定值和DDF电动阀开度电动阀投自动后设给定值SP,上水箱水位PV应逐渐逼近设定值SP对于趋势画面组态来说,我们可以看见图中有很多如“加长”“缩短”“放大”“缩小”等按钮,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对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曲线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期能够得到更好的观察结果。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1.硬件部分1.1实验目的:1.1.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1.2 熟悉系统规模和控制站规模1.1.3 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1.1.4 掌握控制站的地址设置1.2实验内容:因为是刚开始接触集散控制系统实验, 对其实验内容还是不很清楚。

来到学院实验室, 首先李兰君老师向我们分别介绍了流量控制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液位控制系统。

并且主要选择了流量控制系统, 对它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中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其内部主要是包括北京和利时公司的控制器811, 以及一系列的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开关量的输入/输出模块, 还有价格非常贵的I/O模块, 还有任何电器都需要的电源模块。

接下来就是控制系统的变送部分, 在控制系统主要起到测量和反馈作用, 有助于帮助系统消除外界的干扰;再然后就是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及控制阀, 主要是接受控制器的控制, 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1.3实验结果:图(1)液位控制系统硬件连接图实验结果说明: FM191主要是为控制系统提供必需的供电;FM148A和FM161还有FM171A都是用来控制器内部的信号接收, 传递和输出的;对应的FM192FR 主要是作用于外部设备的。

1.4实验心得2.这是大学四年级自动化专业集散控制系统的第一个实验, 开始的时候觉得还有点紧张。

这个实验主要是学习了控制系统中的硬件部分, 对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

为后面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接下来的实验会更加轻松的!3.软件部分2.1实验目的:2.1.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1.2 熟悉系统规模和控制站规模2.1.3 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2.1.4 掌握控制站的地址设置2.1.5 具体学习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MACS组态软件2.1.6 能够用组态软件建立工程, 学习系统, 设备组态以及数据和图形组态, 最后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系统调试。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验,探索其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
用及性能表现。

实验设备:我们使用了一套由DCS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的工业控制
系统,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模拟工业生产线。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DCS控制器进行了配置和编程,设置了
一些基本的控制逻辑和参数。

然后,我们将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到DCS控制器,并进行了调试和测试。

最后,我们模拟了一些常见的工业生产场景,如温度控制、液位控制等,通过DCS控制器对生产线进行了控制和监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DCS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以下优点:首先,DCS可以实现分布式控制,多个控制器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提高了系统的灵
活性和可靠性;其次,DCS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可以实时监控和
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为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DCS还具
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和维护。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为DCS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
以为工业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控制性能。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DCS在
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其性能,以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dcs画面响应时间试验报告

dcs画面响应时间试验报告

dcs画面响应时间试验报告DCS画面响应时间试验报告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CS中的HMI(人机界面)是工厂操作员与控制系统之间的桥梁,可以通过它来实现对工厂的实时监控与控制。

在HMI中,画面响应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本文通过对DCS 画面响应时间进行试验,来了解其对HMI性能的影响。

一、试验方案本次试验采用了台湾台达电子的DCS系统,其中HMI系统使用了iView SCADA软件。

我们对HMI系统中的画面响应时间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如下:1.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作为测试对象,并记录该画面的元素数量和复杂度。

2. 在该画面中随机点击五个元素,并记录每个元素的响应时间。

3. 重复步骤2,共进行五次测试,并计算平均响应时间。

4. 改变HMI系统的配置,如增加元素数量、调整通信设置等,再次进行测试。

二、试验结果在本次试验中,我们进行了多组测试,并记录了各组测试的结果。

以下是其中一组测试结果:测试对象:生产线监控画面元素数量:30个响应时间(ms):125、140、130、135、132平均响应时间:132ms通过对不同画面的测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 画面中的元素数量和复杂度会影响响应时间。

当元素数量和复杂度增加时,响应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2. 通信设置对响应时间也有影响。

当HMI系统与控制系统的通信速度变慢时,响应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3. HMI软件的优化程度对响应时间也有影响。

优化程度较高的软件响应速度较快。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试验,我们了解了DCS画面响应时间对HMI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HMI系统的响应速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画面中元素的数量和复杂度,避免过多的元素导致系统负担过重。

2. 优化通信设置,尽量减少通信延迟。

3. 选择优化程度较高的HMI软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HMI系统的响应速度不是唯一的性能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HMI系统。

P3DCS软件手册shiep汇编

P3DCS软件手册shiep汇编

P3DCS分散控制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上海电力学院2010年3月第一篇系统综述1 概述1.1引言P3DCS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分散控制系统(DCS)产品。

它继承和发扬了当今DCS 的优点:控制功能分散、系统功能分散及显示、操作、记录、管理集中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借助世界上先进的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先进控制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系统结构合理、控制功能完善的开放的新型分散控制系统,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于一体,能够满足大、中小不同规模的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需求。

1.2系统概述1.2.1 系统整体结构该系统为分散型控制系统,系统实现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功能,具有这类系统精度高、可靠性强、模块化结构、智能化体系的特点。

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1-1所示)。

图1-1-1 系统整体结构1.2.2 系统主要结构及名称站(Station):在系统中,按照通信系统对通信设备的定义,通信网络中的硬件设备称为站。

在P3DCS系统中,有下列类型的站:过程控制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数据/记录站等。

过程控制站(LN-PU):以高性能微处理器为核心,能进行多种过程控制运算,并通过I/O模块完成过程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称为过程控制站。

操作员站(OP):用于现场的过程监视、操作、记录、报警、数据通信等功能,以通用计算机为基础配置专用监控软件的计算机称为操作员站。

工程师站(ES):采用通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以及完整的专用组态软件,用于过程控制应用软件组态、系统调试和维护的计算机称为工程师站。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上位计算机统称为控制计算机。

通信系统:用于系统通信,把过程控制站、操作员站、等硬件设备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分散控制系统,并使分散的过程数据和管理数据实现共享的软硬件结构称为通信系统。

I/O智能模块:I/O模块是过程控制站与现场生产过程之间的桥梁,过程控制站通过I/O模块完成过程数据采集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p3dcs课程设计

p3dcs课程设计

p3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3D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三维模型、纹理映射、光照和材质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并运用所学的3D绘图技能进行简单的场景构建。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3D图形设计的基本软件操作,如模型创建、编辑和渲染。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3D建模软件创建基础的三维模型,并为其添加适当的纹理和材质。

2. 学生能够操作3D图形软件中的光源,实现基本的光影效果。

3.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掌握基础的3D场景布局与设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和艺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增强沟通与分享的意愿。

3. 学生通过创作3D作品,培养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激发对美的探索和追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结合信息技术和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字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偏向实践性与创造性,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个人创意。

教学要求: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 强调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创设互动性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二、教学内容1. 三维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 三维坐标系与空间变换- 三维模型构建与编辑- 纹理映射原理及方法- 光照模型与材质效果2. 3D建模软件操作与应用:- 软件界面与工具介绍- 基础建模技巧与实战训练- 纹理与材质的应用- 光照与渲染设置3.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制作简单三维场景- 分析经典3D作品,了解创作技巧- 团队合作完成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三维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 介绍三维坐标系与空间变换- 引导学生了解三维模型构建与编辑第二周:3D建模软件操作与应用- 讲解软件界面与工具,进行基础建模训练第三周:纹理映射原理及方法- 深入讲解纹理映射,实践纹理与材质的应用第四周:光照模型与材质效果- 介绍光照模型,指导学生进行光照与渲染设置第五周: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制作简单三维场景,分析经典3D作品- 团队合作完成综合实践项目,展示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三章“三维建模与渲染”相关内容紧密关联,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维图形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目的
采用P3DCS系统设计完成水箱水位串级控制系统并进行参数整定和调试,包括数据库组态,SAMA图组态,流程图组态,操作器组态,设计手动和单回路自动控制,串级自动控制等控制方案,并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和报警,设计相应的模拟量控制和逻辑控制方案并实现,进行仿真,参数整定与系统调试。

二、课程设计过程
运行P3DCS软件,首先进行I/O配置:点击系统数据库图标,进行各参数的点名与说明。

由于本次设计要求是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所以数值量有上水箱水位PV2、下水箱水位PV1、设定值SP、控制器输出AO等,逻辑量有控制器状态DO等。

保存后关闭窗口,进行SAMA图组态的制作。

如下图所示:
点击SAMA图组态图标,打开SAMA图制作窗口。

SAMA图组态用于将系统内部定义的功能算法模块按照逻辑组合起来,编译下装到过程控制站中进行调用和执行。

由于本次课程设计是串级回路控制系统,所以我采用系统自带的2个PID功能块、1个M/A手操器功能块和若干线性功能块来构成SAMA图的基本框架。

PID1(左)用于控制下水箱水位,PID2(右)用于控制上水箱水位,M/A用于设定下水箱的目标值,线性功能块用于代表被控对象的特性。

根据串级回路的结构特点,绘制SAMA图如下所示:
将各功能块的参数设为需要的值,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点一一对应,再用输入输出功能块引出,连接到显示界面。

TR为跟踪接口,用于实现控制器的手动/自动的无扰切换。

保存后关闭窗口,接着进行图形界面组态的运用。

用矩形、棒状图和折线绘制双容水箱、进出水管,阀门等,实时曲线绘制黑色表格。

将水箱与对应的数据点连接起来,PV1对应下水箱,PV2对应上水箱,并设定上下限与填充色。

实时曲线也同样与数据点对应,设置上下限与颜色。

其效果图如下:
保存文件,接着绘制操作器显示界面。

同样用矩形和棒状图绘制操作器数值显示条,并将其与各模拟数据点一一对应,设置上
下限并填充颜色。

指示灯用于指示控制器工作状态,6个按钮用于自动控制时增减设定值,
手动控制时增减控制器输出。

将SAMA图中模块号对应到按钮上,就能实现SP值的便捷修改,
方便操作员在发现情况后直接修改参数。

手动/自动按钮用于切换控制状态,SP增/减按钮用于自动状态下设定值的增减,AO增/减按钮用于手动状态下控制器输出增减。

效果图如下:
将操作显示界面与监控界面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在操作员站的监控画面下,可以直接点击控制阀来调处操作显示界面,进行参数的调节,或实现手动自动的切换。

趋势组态用于显示现场数据点的实时/历史趋势。

为了方便读取数据,我制作了实时趋势图。

点击趋势显示按钮,新建实时趋势显示图,将曲线与数据点对应连接起来,设定上下限与填充色,如图所示:
开始运行:
系统诊断:
运行调试结果如图:
使用matlab对串级系统经行建模,运用了PI控制。

先单独调节副回路,再将副回路放进主回路一起调整。

最后得到两个回路的参数。

副回路:K=0.4 I=0.05,主回路:K=0.3 I=0.15 实时趋势如图:
超调量小于20%,系统稳定时间在3.5分钟左右,可见控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监控显示画面效果如图所示:
无扰切换:
首先,如果将手动打到自动出现控制器输出变0的情况:
其原因在于PID控制器没有进行组态跟踪,添加2个跟踪信号编译如图:
最后在手动切到自动时控制器输出不会变化如图:
分析结果及心得:
由于之前没有学过DCS软件,不过在老师的PDF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就上手了。

在绘制SAMA 图时由于一开始使用左键连线所以在监控界面曲线没显示之后使用右键将线链接出来解决了问题。

在无扰切换的环节时,通过采用2根跟踪信号又解决问题了。

通过这次实践课,使我对在自控原理里学到的PID控制方法运用和过程控制中参数整定的加以练习,,又对P3DCS 这款软件得到了初步的熟悉。

对于今后在工作中奠定了一些契机,也能很好的与理论的知识相结合,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更能让我们形象生动的理解并懂得这个实验的原理和PID 的控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