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实践和学习 上课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目录编辑本段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
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特征。
编辑本段感性认识的形式间的整体联系。
知觉的整体性结构是主体进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础。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表象按其性质可分为记忆表象(又称再现性表象)和想象表象(又称预见性表象);按照概括的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表象不是知觉形象的简单重复,它再现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全部联系和特性,而仅仅是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对人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特征。
人的表象是对事物的功能和意义的理解和概括。
正是这些方面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构成稳固的联系。
表象是具体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统一。
由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是人的认识由个别的属性和特征上升到完整的形象,由当下的感知达到印象的保留和概括的再现的过程,其间反映出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向。
但是,从人的完整认识过程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形式是对事物的表面特征的描述,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编辑本段感性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人在劳动中不仅改造了外部世界,而且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感觉器官。
人的感觉器官是人类整个历史实践的产物。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反映过程不仅以客观对象为前提,而且依赖于主体的感知活动。
学前儿童各类感觉的发展直接依赖于活动的发展。
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各种分析器协同动作的产物,其中运动分析器在感知事物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人对外部世界的实践关系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方向,知觉的选择性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的需要。
在不同的实践关系中,主体对同一客体会形成不同的知觉和表象。
2.21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和认识
课外补充资料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和认识一、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二、认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等)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而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的初步认识。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把人引向歧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避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常见的哲学谚语】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百闻不如一见;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久病成良医。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事实胜于雄辩。
③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趁水和泥,趁热打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出门问路,入乡随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识时务者为俊杰。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从认识的来源看,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的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来源与实践,在社会时间中,人们首先获得的是感性认识的直接经验,只有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才能进行科学的抽象,达到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
感性认识虽然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但它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它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真正任务,不是认识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征,而是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只有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
坚持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在认识论中坚持了辩证法。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不仅表现在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上,而且还变相在他们的相互渗透上。
这就是说,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感性认识渗透着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里所说的理论,就是理性认识。
在高二哲学认识论的教学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对重要名词。
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防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内涵、区别、辩证关系及认识上的误区等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两者的内涵与区别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到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人们在实践中,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产生和形成感性认识。
1 / 13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形式实现的。
感觉是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是主体的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外界事物的各种状况、属性等信息的刺激,并将客体的信息通过神经传达到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物质的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它反映的只是一个侧面、一个局部特征,而不是事物的全貌。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高一级的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觉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什么是理性知识?人们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以及事物的内部关系的理解是通过抽象思维对知觉知识材料进行处理,分类和总结而形成的。
它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其内容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理性认知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相似事物的共同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和思维单元。
例如家庭,社会,国家和国籍,是一些基本概念。
在结合和深化概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其他形式的理性认知。
判断是对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些属性或关系的判断和确定。
审判是一个扩展的概念。
推理是判断与形式判断之间的联系,从逻辑上从已知事物的本质或关系推论未知的反射形式。
理性认知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理性知识取决于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的直接反映是他们对事物各个方面和对外关系的理解。
知觉知识的特征在于图像,其内容是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感知知识中,人脑不仅反映了客观对象的个体属性,而且还链接了对象的各种属性,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
它还可以重组并再现过去在内存中感知到的事物的图像,从而反映出目前尚未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这是感知知识的三种相互关联的形式:感觉,感知和表示。
感觉是人类感觉器官对个人属性和客观事物各个方面的直接反映,例如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
它是感知知识和整个知识的起点。
感知是人体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全面反映。
如果将颜色,香气和味道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苹果的整体感。
图像是感知知识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脑根据过去的感受和感知而形成的,它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
知觉认知是认知发展的低阶阶段,认知的知觉阶段需要发展到理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现象,理想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
从形式上看,感性认识是人脑凭借感觉器官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则是人脑在感性材料基础上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只有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一面,而且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趁透,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关系。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从认识的来源看,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的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来源与实践,在社会时间中,人们首先获得的是感性认识的直接经验,只有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才能进行科学的抽象,达到理性认识。
因此,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了,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在认识论中坚持了唯物论。
英国科学家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商品价格---价值规律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
感性认识虽然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但它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它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真正任务,不是认识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征,而是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只有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
坚持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在认识论中坚持了辩证法。
有一则故事叫做“辩日远近”,讲孔子去东方讲学,遇到路旁两个小孩在激烈争论什么,便走上前去看过究竟。
其中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反映和感受外界事物的一种认识作用。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和感知,因而客观事物通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反映到人的大脑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直觉和表象,当然是同各种具体的外部刺激力相适应的具体形象的认识。
所以,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表面性和集体形象性的特点。
它是属于人们认识的第一阶段、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它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加工而得到的。
因此表达它的形式是说明客体的抽象体系。
概括起来,理性认识具有直接性、抽象概括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为一对矛盾,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依赖,互相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我们只要认真考察一下现实的认识过程就会发现,感性阶段中也有理性认识的因素,不是由纯粹的感性因素构成的;理性阶段中也有感性认识的因素,不是由纯粹的理性因素构成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同特点、二者的本质区别和在认识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等问题,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公开争论不多,其实,在具体理解上却有着种种分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哲学范畴,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逻辑起点,是正确把握认识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关节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1.把握一对概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的过程,又指反映的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按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程度、水平和发展过程来说,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不同质的阶段。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和学习上课件
在实践中,人们需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获取初步印象和感知 ,再通过理性认识来深入分析和理解,最终形成科学决策 和行动方案。同时,实践中的结果和反馈也可以反过来促 进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完善。
理性认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在实践中,理性 认识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科学决策 提供依据。
理性认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思考、推理、判断等,例 如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中,通过理性认识来推导公 式、设计实验和优化方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中的相互影响
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的转化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入认识,通 常是抽象的、普遍的、一般的。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 的转化,则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 之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操作。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各 种手段和方法,如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的转化过程中,人们需要运用具 体化、形象化的手段和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 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的检验和 修正,不断调整和完善理论知识,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情况和实践需要。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统 一关系。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失去了基础;没 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是相互交织、 相互渗透的,人们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深化对事 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 感性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概念、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识与“dao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指bai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du 体感官(眼、耳、鼻、舌、zhi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dao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1、对立的一面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统一的一面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
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
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4、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证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感性认识是把外界事物的客观特征抽象出来,通过感官经验和直觉认识事物;而理性认识是经过概念抽象、比较、归纳而形成的系统性的认识,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证的前提,而理性认证又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在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证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人们能够不断发展出更加完善的认识体系,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意义在于,只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证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外界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对外界的直接反映,就是对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外部关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具有形象性,其内容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感性认识中,人脑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体属性,而且将对象的各种属性联系起来,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
它还在记忆中重组和再现过去感知到的事物的图像,从而反映出此刻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感觉、感知和表征。
感觉是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对客观事物的个体属性和方面的直接反映,是感性认识和整个认识的起始环节。
知觉是人类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综合反映。
如果把色、香、味结合起来,就会形成苹果的整体观感。
表象是人脑根据过去的感觉和知觉形成的一种高级形式的感性认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
感性认知是认知发展的低级阶段,认知的感性阶段需要发展到理性阶段。
那么,什么是理性认识呢?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总结而形成的对事物本质、事物整体和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其内容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相似事物共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和思维细胞。
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等都是一些基本概念。
其他形式的理性认识都是在概念的结合和深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判断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一定的属性或关系的判断和确定。
判断是一个扩展的概念。
推理是判断与形式判断之间的联系,它从已知事物的本质或关系中逻辑地演绎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理性认知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目录原理简介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同动物心理的区别理性认识的因素编辑本段原理简介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
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特征。
编辑本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例如,可见光线(波长在38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通过人的眼睛转化为神经过程,产生视觉;一定的声波(频率为 16~20190 赫兹之间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 引起神经兴奋,产生听觉。
感觉是由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传导神经组成的分1 / 8析器系统协同活动的产物。
感觉因分析器不同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等不同种类。
感觉是外部刺激力,包括人的机体本身的某些物质过程,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它是主体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感觉所提供的各种特征和外部联系分析和综合的产物。
知觉已经显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征以及现象的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
知觉的整体性结构是主体进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础。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第一次飞跃。
实现这一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1)掌握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2)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
也就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和改造,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才能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和概括出来。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飞跃。
实现这一飞跃的必要性在于:(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只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发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2)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只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坚定性。
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3)检验和发展认识。
只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检验理性认识的真理性,使之得到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1)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3)再次,要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
(4)最后,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1.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1)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2)人的认识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
(3)认识主体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和学习-上课
第一次进入江门体校, 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 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红! 硬! 甜!
性的活动。
场
奥
秘
问题三:
实践这么重要,形式这么丰富,是 不是我们每获得一个知识都要亲身参加 实践?
由于人类实践领域十分广大, 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获得 直接经验。
3、学会学习,努力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理性知识
(1)什么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从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属于直接经验; 从书本上或靠他人传播得事的知识属于间 接经验。
感觉
苹果=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盲人摸象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 性和抽象性。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属于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投身实践就是投 身社会实践,做一个 社会有用的人。
2、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变自然的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3)科学实践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美
“
旅
行 者
科学实验是科学实
” 号
践的最重要的形式,是
探
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
测
器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bai要有概念、三方面的du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zhi识dao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优秀课件
李晓麓 01062033 肖经纬 01062046 邹立
饶丁伟 徐刚毅
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内在 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内容 概念 判断 推理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
人们对积累起来 的感性材料,进行科 学的抽象,舍弃事物 个别的,非本质的东 西,概括出一般的, 本质的东西,就形成 了概念.
是?非?---判断
判断是运用概念揭示事物之间以及事 物与属性之间的联系,它判明或断定事物 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推理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一种思 维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
他们既相互依赖,也相互渗透.
认识的飞跃
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基础) 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感性材料进行改造
制作.(途径)
历史教训---
唯理论与经验论(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谢谢收看
01062024 01062043 0106206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认识的起点(1)
感性认识的定义 1感觉 2知觉 3表象
综合--感性认识是人们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 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 的对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 识.
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面个性的反映--感觉
2各种感觉的综合--知觉
回忆中的形象--表象
理性认识--认识的升华(2)
理性认识的定义 理性认识是人民通过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从实践到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感 性 认 识
基础 升华
相互渗透
理 性 认 识
概念 判断 推理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丰富、真实 的感性材料 运用辩证思维 的科学方法
从认识到实践
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对建筑认识的过程
对货币认识的过程
问 题 二 : 这 些 成 就 是 谁 创 造 的 ?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 定力量。
投身实践就是投 身社会实践,做一个 社会有用的人。
2、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变自然的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3)科学实践活动
美 “ 旅 行 者 ” 号 探 测 器 揭 示 银 河 系 磁 场 奥 秘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题五: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 是根 结底也是来自实践。(流——源)
(3)学习也是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的是为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基本功,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像阅读能力、思考能力、 理解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 把学习与思考、认识与实践、发明与创造等 有机地结合起来。
的理性知识
(1)什么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从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属于直接经验; 从书本上或靠他人传播得事的知识属于间 接经验。
问题四:
你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从哪些渠道获得的?
课堂 书本 电视 军训 交谈 报纸 登山 网络
参观
实训 电话
旅游
(2)从事实践活动,既要重视直接经验, 也要学习间接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理论回到实践中去, 可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并由 此显示出理论的作用。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现第二 次飞跃的 必要性和 重要性
注重实践 学会学习
问题一: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苹果=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感觉
知觉
盲人摸象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 性和抽象性。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属于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图3
图1 图4
图2
图5
图6
图7
图8
这说明实践和实训在人的认识过程具有决定作用。
1、要树立实践的观点,多接触实际,在实 践中学习提高
△ 提高人的感性观察能力,获取全面可 靠的感认识材料离不开实践; △ 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把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离不开实践; △ 把已经形成的理性认识不断升化和扩 展离不开实践。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 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 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 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 个飞跃。
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表现:由认识目 的、认识功能和实践的 本质所决定的。理性认 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达到目的。(知和 行统一)
重要性表现:理性认识 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水果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水果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 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A>B ,B>C
A>C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
第一, 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和 前提。
第二,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和改造,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识飞跃的关键。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一次进入江门体校, 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 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红! 硬! 甜!
科学实验是科学实 践的最重要的形式,是 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 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目 的、运用特殊的设施和 手段,去探索事物规律 性的活动。
问题三:
实践这么重要,形式这么丰富,是 不是我们每获得一个知识都要亲身参加 实践?
由于人类实践领域十分广大, 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获得 直接经验。
3、学会学习,努力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